语言圆圆与圈圈

2024-04-18

语言圆圆与圈圈(共9篇)

篇1:语言圆圆与圈圈

中班语言:《圆圆和圈圈》

教师:刘华艳

活动目标:

1、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感受作品快乐的情绪。

2、学习诗歌语言,发展幼儿想象力。活动准备:

和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一套;动画课件。活动过程:

1、以游戏形式开始,激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1)师幼跟音乐做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

(2)提问:刚才我们做游戏时站的是什么队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见到这些形状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见到的这些形状的东西有哪些?

2、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圆形的宝宝,它的名字叫圆圆。(1)完整播放无片头课件一遍。

(2)这首诗歌好听吗?你从诗歌里听到了什么?(3)请小朋友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

3、我们一起再听听诗歌《圆圆和圈圈》。完整播放课件。

4、教师带领幼儿分段理解诗歌。(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有个圆圆爱干什么?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幼儿边回答边出示相应图片。)(2)欣赏第二自然段:

提问:晚上,谁睡着了?谁很想圆圆?圈圈是怎么滚进圆圆的梦里面?圈圈是怎么逗圆圆的?(幼儿边回答边出示相应图片。)(3)欣赏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圆圆醒了,圈圈怎么样呢?变成大苹果,它去了哪里?它怎样去圆圆的枕头边的呢?

3、可爱的圈圈呀,它会……,圆圆和圈圈看到我们可开心了,我们把好听的声音也送给它们。师幼一起边看图片边朗诵诗歌。

4、圆圆醒了,看到枕头边有什么?这个苹果是从哪里来的呢?

5、跟课件再次朗诵诗歌。

6、游戏,我们都睡着了,圈圈也悄悄地、慢慢地滚进我们的梦里面,你梦里的圈圈都变成什么了?说一说。

7、我们的小手最棒了,回到活动室把我们梦到的都画下来,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好吗?

篇2:语言圆圆与圈圈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中的圆圆和圈圈的含义及关系,从儿歌的内容中感受幽默,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

2、学习相应的词语:一会儿、慢慢、悄悄、眨眨等。

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1、教师第一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听儿歌说了什么?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诵,马上提问儿歌说了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根据幼儿的回答即使贴出相应的教具。重点分辨“圆圆”和“圈圈”是指什么?

2、第二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圆圆和圈圈到底是指什么?他们之间怎么了?(明确相互关系)教师朗诵,提问圆圆是表示什么?圈圈是表示什么?圆圆和圈圈在梦里怎么玩?重点理清圆圆和圈圈的关系。教师告诉幼儿儿歌用了拟人方法将圈圈比成了人。随老师朗诵儿歌第1―2段,调整黑板上的图示。

3、第三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儿歌中圆圆和圈圈怎么玩?教师朗诵儿歌第3―4段。根据任务让幼儿回答,并依次整理摆放在黑板上的教具,使幼儿顺序清晰。

4、第四次朗诵第一节,让幼儿听清楚圆圆是个爱画圈圈的小朋友。

最后和幼儿一起随背景音乐(放乐曲)朗诵儿歌数遍。找找学学好听的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篇3:《荷叶圆圆》教学片段与评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 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 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那么地惹人喜爱, 小水珠喜欢她, 小蜻蜓喜欢她, 小青蛙喜欢她, 小鱼儿也喜欢她……活泼的诗句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片段一: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1.读课文, 动手做。课前, 老师出示预习要求: (1) 通读课文, 不懂的地方请教父母或他人。 (2) 读完课文, 勾画出生字, 然后学画一幅荷叶图, 在家长或伙伴的帮助下把画做成书签 (书签形状不限, 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 。 (3) 在书签背面写上本课的生字、词或者是一两句有关荷叶的句子。 (4) 上课前把做好的书签放在书桌的右上角, 准备交流展示。

评析: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 取得高效率学习效果的基础。在课前预习中,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通过书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画、剪、涂等操作, 感知荷叶的形态、颜色及生长的空间;而书签上写的关于荷叶的生字、词及有关荷叶的句子, 则灵活地再现了文本内容, 达到理解、积累、运用的目的。由于书签上书写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这就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营造了识字的氛围, 是很有创意的做法。

2.借助情景, 激发兴趣。

师: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 小朋友们,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校园里的月宫池看看我最喜欢的花, 它不但开得鲜美, 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更主要的是它长在淤泥中, 却不被淤泥所污染, 它是什么花呢?

生: (异口同声地) 荷花。 (师生来到校园内的状元桥上, 学生高兴地朝池中张望。)

师: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刚刚过去, 快乐的夏天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了。她的脚步就驻留在荷花池中, 聪明的你能在池中找到夏天的身影吗?

生1:我找到了。荷花开了, 有的花瓣雪白雪白的, 有的花瓣粉红粉红的, 还有的淡黄淡黄的, 那是睡莲, 漂亮极了!

生2:荷叶绿绿的, 圆圆的,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生3:圆圆的“大圆盘”像小青蛙的歌台。

生4: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 展开透明的翅膀, 好像在告诉荷叶它飞行的快乐。

生5: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溅起一朵朵水花, 它好像在与荷叶开心地玩游戏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从圆圆的荷叶上找到了夏天。朝荷塘中放眼望去, 满眼都是绿色, 她们绿得可爱, 绿得有姿态……那就让我们从圆圆的荷叶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吧!现在让我们走进教室, 从视频中观赏其他地方荷花盛开的场面。 (师生进入教室, 观看“普者黑、石屏异龙湖荷花盛开”视频)

评析:优美、逼真的画面不仅能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而且也使学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在教学课文前, 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带学生实地观察校园中月宫池的荷花, 同时与多媒体视频相结合, 让学生领略另一个天地的荷花, 把荷花的色彩、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 使学生既见物, 又闻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片段二:课中指导, 有效朗读

师: (课件出示课文第2至5自然段及插图) 瞧, 这些小伙伴跟荷叶玩得可开心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你喜欢读哪个小伙伴的话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很专心! 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在朗读的时候, 要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比如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笑嘻嘻”, 我们小朋友会笑嘻嘻地笑, 小鱼儿也会开心地笑, 在朗读时就要读出小鱼儿笑眯眯的样子, 读出小鱼儿可爱的语气来。 (师“笑嘻嘻”地又读了一遍第五自然段)

师:小鱼笑嘻嘻的样子, 你见过吗?

生:见过, 我在动画片《小鳗鱼》的故事里见过, 他们无忧无虑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尾巴一摆一摆的 (学生一边说着, 一边用双手当小鱼的尾巴前后摇摆起来) , 好开心哟!

师 (赞叹地) :老师都没有看到过。看来老师得加油学习了。 (教师继续往下读) “一朵朵”说明数量多, 朗读时要把它读得稍重一些, 这样才能突出水花的多, 看看我小鱼荡起的水花是一朵接一朵, 而且很美很美, 我都被自己的杰作给陶醉了, 我小鱼的力气真大吧?

你们什么时候像小鱼一样也荡起过水花呢?

生:游泳的时候, 我们的双脚在水中使劲地蹬, 那时就会迸出不少水花。

师:同学们读书时, 就这么一想, 再这么一读, 你是不是好像亲自看到小鱼在荷叶下荡水了?你能像老师那样读吗? (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 读得绘声绘色)

师:读书就是要这样读, 要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 想象着自己就是画面中的一员, 配上动作、表情来想象朗读, 这是读好课文的法宝。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位小女孩选择第二自然段来读。小女孩微笑着一边读一边半蹲, 双手放在耳旁作躺着的样子, 眼睛一眨一眨, 把小水珠舒适可爱的样子表现得活灵活现。)

师:你读得很流利, 很投入, 我们非常喜欢你这可爱的小水珠。请愿意当小水珠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跟这位同学朗读表演吧! (学生沉浸在小水珠的角色中, 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已不言而喻。)

……

评析: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 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 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所以,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要把学生引导到课文里去, 把自己放在课文里读, 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课文所描绘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 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荷塘世界里去, 观赏、品味荷叶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 感受夏天的美好与乐趣。

教学片段三:课尾拓展, 抒发愿望

师: (出示课文插图) 通过学习, 我们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快乐, 感受到夏天是如此地和谐、美好!那么, 荷叶会给小朋友们带来哪些快乐呢?课文省略了这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插图, 思考思考, 大胆想象一下, 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生1:荷叶绿了, 荷花开了, 小朋友们非常开心, 他们一放学就到荷塘边去看荷花, 就像荷花是他们的老朋友一样。

生2:小朋友们一边看荷花, 一边讲着有关荷花的故事, 心里暖暖的, 甜甜的。荷叶好像也被感动了, 不停地随风舞蹈, 好像在向小朋友们表示感谢。

生3:他们在荷塘边与荷花拍照, 留下他们最灿烂的笑容, 最开心的时刻, 最美好的回忆。

师:小朋友们想象可真丰富!老师仿佛看到了小朋友们开心、可爱的笑容, 他们无拘无束, 尽情享受夏天带给他们的美。此时, 假如你是画中的小朋友, 看着满池盛开的荷花, 闻着荷花散发的幽香, 看着满眼的新绿, 你会怎么做或说点什么呢?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最后选各组代表汇报展示。)

生1:看到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也想变成一条小鱼, 每天闻着花香, 看着荷叶, 无比开心。

生2:暑假里, 我希望爸爸带我到普者黑去, 在荷花塘中划船嬉戏, 与荷花零距离接触, 亲自尝尝莲子的味道。

生3:荷塘旁边的草地上绿绿的、柔柔的, 躺在上面, 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我真舍不得离开了。

生4:要是我家也栽这么多的荷花就好了, 这样就会有赏不完的花, 还有吃不完的藕, 也会拥有更多的小伙伴———小动物, 它们就会陪伴我度过快乐的夏天。

生5:我想收集更多更美的荷花图, 让大家见证我也爱荷花。

……

师:孩子们, 这个夏天会因为你们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而变得格外美, 格外有趣!让我们心中带着这份快乐与美好, 伴随着动作美美地朗读一遍课文吧!

篇4:《圆圆的沙粒》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3.初步体会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小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蓝蓝的大海里,有一种非常美丽的珠子,它们有着光滑的表面,闪着奇异的光彩,我们把它们叫做珍珠。(课件出示珍珠图片。)

师:从你们的惊叹声中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这些珍珠。能用恰当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珍珠吗?

生:我看见了美丽的珍珠。

生:我看见了珠光闪闪的珍珠。

师:你们知道吗?这么美丽的珍珠,有些竟然是由一颗小小的沙粒变成的。多么神奇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童话故事,来认识一颗圆圓的沙粒。(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題。)

[评析:珍珠是学生熟悉的一种饰物,但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这么美丽的东西会和粗糙的沙粒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反差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将是很轻松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这颗圆圓的沙粒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熟。而且要标出自然段序号。(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而且都有边读边批画的好习惯。你们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同桌互相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字词。)

(生读字词。)

师:大家看屏幕上的生字和词语,在字音、字形方面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需要大家帮忙的? 生:我发现“一条缝”的“缝”是多音字,它还念“feng”,缝衣服的“缝”。

师:能用这两个音分别组个词语吗? 生:缝隙:缝补。 (师继续提示要注意的字形。)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嘲笑”的“嘲”和“海潮”的“潮”是形近字,容易混。 师:怎么区分? 生:“嘲笑”是说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要用口,所以是口字旁;海潮是潮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师:你能根据部首表义的特点来区分形近字,学习真有方法。

[评析:3年级教学的重点已从识字转为阅读,3年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识字,再以全班交流的方式学习生字,符合3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而且识字有侧重,不面面俱到,识字效率高。] 生:“坦然”什么意思? 师:有人知道吗?(生摇头。) 师:(投影给出字典上“坦”字的解释。)字典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好帮手,如果在自己的教室里学习,你们都会请字典帮忙的,是吗?这里,老师预先查了“坦”字的意思,有两种,谁来读一读?(生读投影內容。)

师:我们选哪个恰当?(生猜测。)

师:看来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到课文中去看看。迅速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师:这里的坦然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坦然是说圆圆的沙粒心里平静无顾虑地钻进蚌壳里。

师:看来联系课文内容选取字典中恰当的解释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了。 生:“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手上没有词典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快看看“异想天开”在哪个自然段,把上下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然后再说说“异想天开”的意思。

(生自由读,思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课文中说的是同伴们认为圆圆的沙粒要变成珍珠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师:同意吗?同伴们认为沙粒要变成珍珠这种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是异想天开。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快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不但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真是很会学习。相信读这些词语就更难不倒你们了,对吗?哪一组想当小老师开火车领大家读词语?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响亮。(生读词语。)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1个自然段(12段)。

师:是在什么地方出现了分歧?

生:我想应该是在第8自然段下面有省略号的那部分。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省略号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也具有自然段的特点,所以,它也独立成为一段。

师:你读1~3自然段,你读4~6段,你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的是一个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的故事。

生:课文写的是一个圆圆的沙粒不怕嘲笑,忍受寂寞终于变成珍珠的故事。

[评析:教师精心设计,备课充分。字词学习有章法,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k--F~等方法理解词语,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词意。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符合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学习规律。渗透多种词语理解的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收效大。在词语理解的同时,渗透对课文內容的理解,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分散学习难点,势必提高教学效率。]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对于沙粒能变成珍珠这件事,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它们说的话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再出声地读一读。

(生默读,画句子。师巡视。)

师:谁把自己画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生:一颗圆圆的沙粒真诚地对同伴说:“我想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师板书:有用之材。) 师:它是怎样说的? 生:真诚地说的。 师:现在,你就是那颗有理想的沙粒,把你的想法真诚地告诉大家吧!

(生再读句子。)

师:有一些真诚,但还不十分真诚。谁还是真诚的沙粒?(另一生读。) 师:真诚的表情,坚定的话语。多么真诚的沙粒啊!谁还是这颗真诚的沙粒?(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真诚的沙粒,来一起把你的想法真诚地告诉大家吧!

生:我想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师:多么真诚的沙粒,多么有志向的沙粒,就连我们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而它的同伴们听到圓圆的沙

粒的话又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来读读。

生:“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师: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嘲笑”你能换个词来理解吗?

生:我认为是笑话。

师:把这个词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生:“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笑话圆圆的沙粒。”

师:可以吗?(可以。)还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

生:我觉得可以换成“讥笑”。

师:放进句子里读一读。(生替换后读句子。)

师:看来“嘲笑”就是“笑话”和“讥笑”的意思。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生:“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师:你并没有理解圆圆沙粒的想法。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生:“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和前面的同学一样,都是把“变珍珠”语调高扬来表现不理解。)

师:你们这些小沙粒和圆圆的沙粒一样,都太年轻了。从没听过这样的想法,认为太疯狂了,太不可思议了,所以不但不理解,还嘲笑它是——“异想天开”。(板书:异想天开)我可是一颗年龄大的沙粒,我以前就见过有沙粒想变成珍珠的,结果都是半途而废了,圆圆的沙粒应该也和它们一样,不过就是吹吹牛,说说大话罢了,所以我对它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我这样说,你们听行不行。)

师:“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变”字重读,声音拖长,“珍珠”语调稍低,读出不屑、讽刺的意味。)

师:听出来我的不屑一顾和嘲笑了吗?(听出来了。)看来不同的语气也可以表达出同样的意思、重要的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两种读法,练习一下。(生纷纷练读。)

师:沙粒们,尽管你们这样不理解,尽管你们这样嘲笑它。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一一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师:它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毫埋怨,那么平静地钻进蚌壳里。看到这,你们又会说些什么?快把你们的想法说给身边的其他沙粒听一听。(生互说。)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文中的解释语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理解。体现了个性化阅读。在反复的阅读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小沙粒坚定信念的认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并对童话故事內涵的理解水到渠成。]

师: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议论着圆圆的沙粒钻进蚌壳里的事情,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这个情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议论纷纷。

师:你刚才议论了些什么?

生:“啊呀!从今以后,它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师:你跟文中的小沙粒一样,替它惋惜是吗?(生点头。)能说出惋惜的感觉吗?(生再读。)

师:你议论什么了?

生:“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师:这里的“牢狱”对于沙粒们来说是指什么?

生:是指“蚌壳”。

师:蚌壳里什么样啊?

生:蚌壳里地方很小。

生:蚌壳里黑黑的。

师:没有一丝光亮。

生:蚌壳里没有朋友一起玩耍。

师:(孤独寂寞。)天啊!这简直就是一座牢狱。太可怕了!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师:听出来了,你非常担心圆圆的沙粒今后的生活。

师:你议论了些什么?

生:我觉得它太傻了,干吗要去蚌壳里遭罪呢?再说也不一定能变成珍珠啊!

师:有很多沙粒和你一样,一点也不理解圆圆的沙粒的做法。其他沙粒一定也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把你的感受和想法说给身边的同伴们听。(生议论纷纷。)

[评析:在词语理解的同时进行语言训练,训练点抓得相当准。真正做到理解地表达,理解地朗读。这样的训练必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沙粒们的议论,圆圆的沙粒听得清清楚楚。而且,不用它们说,它也已经感受到蚌壳里生活的痛苦了:看不到蔚蓝的天空,享受不到清凉的海风,没有朋友,只有一层层的珍珠液紧紧包裹着它的身体,闷得让它窒息。即使这样痛苦,爬出来也很方便,但是圆圆的沙粒仍然没有动摇。这样痛苦的日子,这样努力的坚持,是一两天吗?(不是。)是一两年吗?(不是。)是多久?(几十年。)

师:在这漫长痛苦的几十年里圆圆的沙粒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想。我可不能半途而废。

师:是啊,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我什么时候能变成珍珠啊?

师:期望自己的理想早日实现。

师: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这颗普普通通的沙粒会变成美丽的珍珠了,对吗?(对。) 师: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十年后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出示课件)采珍珠的姑娘在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

师:它的同伴们看到它只说了两个字,你来读。

生:“是它?”

师:同伴们看到它很惊讶。你呢?(生读)。短短的两个字,包含了同伴们多少复杂的感情啊!

师:这颗坚守信念,忍受几十年孤独、痛苦的圆圆的沙粒终于实现了理想,变成了——闪闪的珍珠。(师板书。)此时,它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是啊!珍珠高兴地说——是我!我就是你们的朋友,那颗圆圆的沙粒!

师:此时,它的心情不仅高兴,还很——(生齐答:激动。)珍珠激动地说——(生齐答:是我,我就是你们的朋友,那颗圆圆的沙粒!)

师:无论怎样的高兴与激动,它还记得自己曾是一颗小沙粒,它还是那么的真诚。珍珠真诚地说——是我,我就是你们的朋友,那颗圆圆的沙粒!

[评析:对童话故事寓意的理解,一层层深入,学生的理解在一次次反复的读中逐渐深化。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朴实、巧妙。]

四、总结全文,升华激励

师:圆圆的沙粒由一开始的异想天开,到成为有用之材,面对这奇妙的经历,你想说些什么?

生: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

师:你要学习它的精神。

生:恭喜你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师:为它高兴,是吗?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颗真诚的、执著追求理想的沙粒吧!也让我们告诉自己,即使我们普通得像一颗沙粒,但是只要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像丑小鸭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圆圆的沙粒也会变成美丽的珍珠一样。

总评:

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落实。本节课处处可以看到刘老师关注语言文字训练,词语教学,朗读训练非常有特色。

教学环节简约,有实效性。整节课刘老师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而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朗读感悟的两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把握的机会,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摆脱了烦琐复杂的教学环节。

具体到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明确本课内容理解的重点,教师抓住“对于沙粒能变成珍珠这件事,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一个带动全篇的问题统领整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品读,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

篇5:圆圆和圈圈教案

1、围绕圆形大胆想象,画出相关的物体,组成有主题的画面。

2、感受创作的喜悦,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二、活动准备

圆圆和圈圈作品一张、范画(一张画皮球,另一张画情境)、蜡笔、画纸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讨论

小朋友,先听老师念一首儿歌。

小朋友听完了这首儿歌,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挂图)

儿歌中的圆圆是谁?圆圆画了哪些圈圈?这些圈圈变成了什么?

那小朋友想想看圈圈还可以变成什么?(皮球、西瓜、圆桌......)

2、创作要求

小朋友刚才真聪明,说出了许多圈圈可以变的东西,那老师选其中一个画一下,老师画了一个皮球。

老师画了一个皮球,小朋友想想看围绕皮球可以画些什么?老师觉得可以画一个男孩在拍皮球,还可以添上太阳、房子等等,你们看老师画的画。

小朋友觉得老师这幅画该叫什么名字?(小男孩拍皮球)

3、幼儿作画

现在小朋友自己发挥想象,圈圈可以变成什么,把它画出来。在添上其他东西,组成一幅有意义的画。小朋友画好以后,让老师为你写上你的画的名字。

4、引导评价

选出较好的作品展示一下。

附儿歌:圆圆和圈圈

篇6:语言圆圆与圈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导入课题。

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圆圆,他呀爱画画,他画了些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指着黑板上所画的东西。

提问:圆圆梦里的圈圈变成了什么呢?

3、教师带领幼儿分段理解诗歌。

(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圆圆爱干什么?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2)欣赏第二自然段:

提问:晚上谁睡着了?谁很想圆圆?圈圈是怎么滚进圆圆的梦里面?圈圈怎么逗圆圆?

(3)欣赏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圆圆醒了,圈圈就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躲在哪儿?

4、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

5、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边看边学习朗诵诗歌。

6、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7、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

8、请幼儿想象:圈圈还会变成什么?会怎么逗圆圆?

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梦并相互说说,继续仿编。

教学反思:

课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根据我的引导很快地就熟悉了“圆圆和圈圈”的诗歌内容。

篇7:小班语言教案:圆圈圈宝宝

1.能理解作品的内容,从故事语言描述中猜出圆圈圈代表的物体。

2.将自己的经验与故事语言描述相结合,学习说完整的句子。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从故事语言描述中猜出圆圈圈代表的物体

难点:能完整的表达故事中圆圈圈都变成了那些物体

活动准备:

图片(天线宝宝、海绵宝宝、福娃宝宝、圆圈圈宝宝)、背景ppt、5个圆形的纸音乐:讲故事音乐,做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好;在家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宝,老师这有一些宝宝,小朋友看一看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宝宝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圆圈圈宝宝》。

2、讲述故事有一天,圆圈圈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圆圈圈宝宝可高兴了!

一个圆圈圈宝宝说:“我要变成一个圆,去和小朋友玩儿。小朋友拍一下,我就跳一下。”说着呀它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一个圆圈圈宝宝说:“我要变成一个甜甜的,红红的.圆,小朋友啊呜可喜欢吃我了。

另外一个圆圈圈宝宝说:”那我就变成一个漂亮的圆,还能飞到天上去呢,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我的!

一个圆圈圈宝宝说:“那我啊就要变成一个脆脆的,甜甜的圆,小朋友吃着我咔嚓咔嚓咔嚓,可好吃了!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小朋友都只能待在教室里不能出来玩了。这时最小的圆圈圈弟弟说:”瞧我的吧!“它的本领可大了,它一蹦就蹦到了天上,发出了金光,赶走了乌云,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小朋友们又可以出去玩了。

小朋友可喜欢圆圈圈宝宝们了,因为圆圈圈宝宝的本领可真大!

提问:

你们喜不喜欢圆圈圈宝宝啊?

真的,老师也很喜欢圆圈圈宝宝。老师现在想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

提问:(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面都有谁啊?

(3)故事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3、第二遍故事:

看来,小朋友都很喜欢听这个故事,老师再给你们讲一遍,但是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一起讲这个故事。(播放游戏音乐)(1)有一天,圆圈圈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圆圈圈宝宝可高兴了!一个圆圈圈宝宝说:”我要变成一个圆,去和小朋友玩儿。小朋友们拍一下,我就跳一下。“说着呀它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提问: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这个圆圈圈宝宝变成了什么?

过渡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猜的对不对?小圆圈变变变!(师边说边做动作)猜对了,原来这个宝宝真的变成了一个小皮球!那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小皮球。

(2)第二个圆圈圈宝宝说:”我要变成一个甜甜的,红红的圆,小朋友啊呜可喜欢吃我了。

谁来告诉老师这个圆圈圈宝宝变成了什么?

小圆圈变变变!(师边说边做动作)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话说一遍: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红苹果。

(3)第三个圆圈圈宝宝说:“我要变成一个漂亮的圆,还能飞到天上去呢,小朋友一定会喜欢我的!

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说好不好?“小圆圈变变变”(边说边做动作)我们又猜对了,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大气球。”

(4)第四个圆圈圈宝宝说:”那我哦就要变成一个脆脆的,甜甜的圆,小朋友吃着我咔嚓咔嚓,可好吃了!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我说,我们又猜对了!我们再来说一句完整的话: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块脆饼干。

(5)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小朋友都只能待在教室里不能出来玩了。这时最小的圆圈圈弟弟说:“瞧我的吧!”它的本领可大了,它一蹦就蹦到了天上,发出了金光,赶走了乌云,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说,我们一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大太阳!

4.完整地念儿歌。

我们把所有的圆圈圈宝宝变的东西,都猜出来了。我们小朋友真棒!我们把它编成一首儿歌把它念一遍。

我们一起来念这首儿歌。

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小皮球。

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红苹果。

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大气球。

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块脆饼干。

小圆圈变变变,变成一个大太阳。

活动延伸

圆圈圈宝宝的本事可真大啊!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是圆形的?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帮圆圈圈宝宝找朋友,明天小朋友们把自己给圆圈圈宝宝的好朋友请到我们的教室来。(把圆圈圈宝宝的好朋友,做成教室的主题墙)

活动反思

小班综和活动《圆圈圈宝宝》的设计思路是,小班幼儿已认识圆形,对圆圈圈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让幼儿通过欣赏故事,能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圆圈圈宝宝们变成了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去想象,并用完整话说出圆圈圈还会变成什么,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我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差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变魔术”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到这不是在添画,而是在玩“变魔术”。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活动是尝试将语言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中我有几点感想:

1、活动前,我与幼儿一同认识了许多圆形物品,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经验,而今天的这个活动则是幼儿经验的一种 再现和提升。因为有了认知经验,他们乐于说,并在说的基础上想象、添画,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替升。

篇8:洋葱圈圈住你的胃

材料

紫色洋葱2个、鸡蛋1个、面包糠1碗、面粉1碗、番茄酱1瓶, 胡椒粉、鸡精、盐适量步骤

1.将洋葱洗净沥干, 横放在砧板上 (头在前, 蒂在后) , 切成约0.5厘米厚的圆片, 再用手剥开成一圈圈的洋葱圈, 做的时候选用同样大小的洋葱圈, 比较美观。 (图1)

2.先将洋葱圈沾上面粉, 并轻轻拍掉多余的部分。 (图2)

3.面粉两大匙、蛋1个、胡椒粉、鸡精、盐等加水搅拌均匀形成面糊。将沾过面粉的洋葱圈再沾上面糊。 (图3)

4.最后再沾上面包糠, 并轻轻压紧固定, 依序将全部的洋葱圈做好。 (图4)

5.将油锅预热至约130℃~150℃, 再放入洋葱圈, 炸的时候要用夹子翻面, 而且不要一次放太多洋葱圈, 洋葱圈会因挤在一起而受热不匀, 导致炸出来的洋葱圈颜色不平均。等炸至洋葱圈浮起, 外表呈现酥脆金黄, 即可捞起。

篇9:陈圆圆与李香君形象异同初探

关键词:陈圆圆 李香君 形象异同 吴伟业 孔尚任

陈圆圆因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卷入历史的风波角逐,李香君因为阉党与复社的争名夺利而混入政治漩涡。同样是封建社会话语权利缺失的弱女子,同样是被迫走向风口浪尖的羔羊,却演绎出不同的命运轨迹。

一、陈圆圆与李香君形象中的相同因子

(一)才高貌美的淮南名妓

据陆次云《圆圆传》记载,陈圆圆,名沅,字畹芬,圆圆是小字,本是苏州的歌妓。李香君亦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与陈圆圆俱位列秦淮八艳之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江南的金粉繁华,文士多留恋歌馆酒楼,故妓女多知书、善绘、工诗,而本文提及的陈、李二人皆是各中楚翘。

如吴伟业《圆圆曲》载有:“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飘渺哀怨的琴声,如梁音绕耳,让吴三桂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当然艺技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让吴三桂甘愿沉迷的还是陈圆圆的天人之姿,“圆圆小字娇绮罗”“前身合是采莲人”以及作者将其喻为西施、绿珠、绛树、大乔、小乔等美女,自然可以看出其倾城倾国之色。

至于《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外貌,作者孔尚任并没有作过多描述,但从侯方域一上场寓居南京,就听说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春情难按之下,“竟到旧院一访”的侧面烘托足可以见得李香君的声名大噪、绝色之姿。不仅如此,从《传歌》出中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都有题赠,足见其不凡。正如侯方域《李姬传》中称香君“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辩别士大夫贤否”。

(二)流离的身世与多舛的命运

之所以将二者放到一起来比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陈、李二人皆是红颜薄命。陈圆圆,人如其名,整个人生亦是回环旋转。“家本姑苏浣花里”表明本是苏州歌妓的身份,因貌美如花,声名远播而被豪强掳去送入宫中。“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还没来得及被崇祯宠幸,就被遣送出宫。辗转来到权相田弘遇的家中做歌姬,这时候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男人吴三桂,虽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的心动,“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的缠绵,“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的美好,可终究是“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的无奈,随后她被闯王的部将刘宗敏掳去,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转了一个圈终究回到了爱人的身边。但是“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由此红颜祸水的帽子便毫不留情地扣到了她的头上。

李香君的形象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李香君,1624年(明天启四年甲子)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1631年(明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李香君八岁时,被秦淮名伎李贞丽收养为养女,即随养母改姓李。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苏昆生)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1]她少小漂泊,流落勾栏,但这个处于被轻视受侮辱的卑贱地位的少女,不仅聪明美丽,而且心灵纯洁、高尚、刚强,当封建统治阶级的恶势力一次次向她压来,她都立场分明义正辞严、连辱带骂、刚强果断地加以回击。与侯方域结合便钟其情,侯方域为躲避阉党的政治迫害而出逃,她坚决表示:“便等他(侯方域)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田仰强娶她做妾,她抵死不从,在马士英爪牙们正准备动武之际,香君拿出提有侯方域诗句的宫纱扇,一头撞倒地下,“竟把花容碰了个稀烂”。她不仅痛恨阮、田二人,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借新朝权贵听歌享乐之机,痛骂当朝权贵“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几经辗转最终与侯方域相遇,但抵不过“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世事,最终双双入道。

(三)历史悲剧下的有恨人生

陈圆圆和吴三桂本是力与美的结合,但是他们的故事里没有人关注陈圆圆本人作为一个主体卑微的存在,在这里她是失语的,无声的。即便是风华绝代的陈圆圆,也只不过是卖唱卖笑的尤物,她在历史上的存在止于身体,无法延伸到精神。她只是推动历史的一个元素、男人意志的催化剂而已。她的漂泊和沉沦,她对流浪和安居的双重渴望,在这里完全被遮蔽了。人们统统看到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却忘记了一个女人沦落风尘、深经乱世匹马战场的凄楚和仓惶。《圆圆曲》在这里出现了沉默和空白,这“沉默”和“缺无”恰恰向我们昭示了女主人公的无足轻重,她对于自己的命运来说只能随波逐流“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在历史的悲剧下牺牲自我。

娇美的桃花是香君不幸的写照,而她的不幸并非情郎薄幸造成。当清兵占领了南京,明王朝彻底覆灭之际,侯、李这对天涯情侣终于在白云庵追祭崇祯的会上相遇,两人持扇各诉衷情。此时,侯公子尚想夫妻还乡,然而道士张瑶星却将那柄象征着爱情和斗争,沾满香君血和泪的“桃花扇”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喝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将赤子之情、赤诚之心归于山河破碎下的幻灭。陈圆圆、李香君的悲剧正在于追逐个人情爱与社会历史、王朝颠覆混杂在一起,而个人的命运永远转不过历史的车轮,从而导致个体最终无可奈何的悲剧。

二、陈圆圆与李香君形象的相异之处

(一)陈、李形象塑造的审美侧重点不同

关于《圆圆曲》的主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谴责说,说是通过婉转的笔法在谴责吴三桂投敌卖国的罪恶行径;一种是讽刺说,说对吴三桂的行为在进行间接的讽刺;还有第三种说法就是传达一种人生的感伤。笔者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基于此种观点笔者认为作者在塑造陈圆圆这一形象之时,更倾向于渲染女性的娇婉柔美。在《圆圆曲》的叙述中,圆圆天生丽质、典雅风流,即使沦落风尘颠沛流离之后,还能迎来“无边春色来天地”的中年运气,作者并未对此际遇流露出些微轻薄之词。文中对圆圆形象基本上是正面描写,没有讽刺,也没有轻蔑和敌意,有的只是深深的同情和叹息。

与陈圆圆不同,李香君的形象入眼便让人觉得英气勃发,斗志昂扬。她仰慕忠义,痛恨奸佞,有着进步的政治态度和忠贞与执着的爱情观。她与侯方域的结合,不仅出于对侯方域相貌、才学的倾慕,还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她的性格突出地表现为敏锐的政治眼光、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是非观、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在《却奁》一出中,新婚的李香君断然拒绝了阮大铖的“妆奁”,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他是魏党,是奸佞的代表。她的政治态度在这里开始趋于明朗化。李香君坚毅的政治态度集中体现在《骂筵》中。她不仅痛恨阮、田二人,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借新朝权贵听歌享乐之机,痛骂当朝权贵:

【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拚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她敢于直面权贵,性情刚烈,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这位流落风尘的“秦淮佳丽”,在当时那些风流名士看来,不过是“怀中炯娜袖中藏”的小小玩物而已,但她那蔑视一切邪恶、视富贵财利如粪土的刚正之气的确使那些动摇不定、感情用事的士大夫文人震慑心折,难怪侯方域认为她是畏友。

(二)陈、李形象塑造的倾向性不同

《圆圆曲》和《桃花扇》都是其作者以改朝换代的社会大背景写的力作,究其本质不过是吴伟业心灵痛苦的呻吟,孔尚任心灵忏悔的救赎。所以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跳不出政治与历史的牢笼,但是二者形象的塑造却是各有倾向。陈圆圆漂浮半生,追求自己的依靠与爱情,她向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搭上了他的顺风车。但是他们的终点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家,在国与天下面前家并不值得一提。在山河破碎之下,爱情亦并非无坚不摧。陈圆圆由爱情卷入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人言可畏的历史重压之下,“情以何堪”的无奈。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合并非传统意义上郎才女貌的佳话,他们情投意合,但前提是志同道合。鲜明的政治观点是侯、李爱情中的一大亮点,最终展现了对爱情誓死不屈的坚守。由政治到爱情不是终结而是转折,真正的高潮是由于政治理想的破灭而双双入道。总而言之,李香君的爱情是由政治到爱情,而爱情又是在政治下的“情不堪情”,李香君也是无奈,但她的无奈却显得有着抗争的痕迹。正是这抗争的过程让李香君的形象尤其的生动跳脱。

(三)从依附顺从到独立意识的觉醒

《圆圆曲》中的陈圆圆如花美眷令人怜惜,激起吴三桂的强烈的保护欲。说到底陈圆圆的一切来源于吴三桂,沉浮荣辱、千古骂名还是烟消云散皆源于她的男人的宦海沉浮,一如藤蔓与枝干的关系,陈圆圆依附顺从于吴三桂。当“恨煞军书抵死催”之时她没有侍夫从军的勇气,甚至“冲冠一怒为红颜”之时,她亦是没有自己抉择的权力。

但是李香君不同,如《却奁》中,李香君得知妆奁为阮大铖所送,坚决退回妆奁。当听到侯方域见利忘义要为阮大铖分解时,李香君挺身而出,怒斥侯方域:“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并正言规谏道:“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询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荆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她对待事情冷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李香君对爱情忠贞执着却不盲从。当爱情与自己的政治立场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爱情,坚守着自己的政治气节。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香君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也正因如此,李香君深明大义、情操高洁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她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三、陈、李形象相异的原因

陈圆圆与李香君不仅仅有着相同的因子可作为可供比较的依据,二者最为迷人的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美。

(一)作品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享有盛名的诗人,其七言歌行犹受瞩目。《圆圆曲》是其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作明清易代之际“为一代兴亡存照”的杰出的时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一篇新杰作。其创作时间通过诸多学者的一系列考证,此诗作于顺治八年,基本上已成共识。

孔尚任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康熙二十三年,因为为康熙讲经受到康熙的赏识,由一个乡村秀才破格成了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五年(1684年)孔尚任随兵部侍郎孙在平赴扬州、淮安一带疏浚黄河海口。这期间,他结识前朝遗民,游览凭吊了前朝故地。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加深了孔尚任对明王朝的故国之思,已经产生了身份焦虑。仕途的坎坷和理想的破灭也加重了他的身份焦虑,为了摆脱心理的不平衡,孔尚任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文学创作中,《桃花扇》终于经十年三易其稿而成。

《圆圆曲》和《桃花扇》两部作品成书相距五十余年,期间时局由动荡到平复,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皆不可同日而语。《圆圆曲》的创作发生在明清易代的时下,吴伟业眼见着国破山河在的凄楚,并且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晚节不保,所以饱含着其痛苦的呻吟;《桃花扇》是孔尚任在和平的年代下创作的,具有一定的反思和痛定思痛的意味在其中。总之,同时对明清易代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描述,但是两部作品阐述视角确是各不相同,也因此二人笔下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陈圆圆的形象在吴伟业的笔下仿佛自然天成、浑然一体,也许这本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国破家何在的飘零,被迫入仕的无奈,丧节辱国的自责与愧疚一股脑地喷薄出作者最真实的呻吟。孔尚任作为后起之秀、时代先导,听前人说当时事而感同身受,外加自己的境遇引发创作契机。由于当时外界环境的相对稳定,言论的相对束缚,故散发着更多的理性的光辉。

(二)作者的创作倾向及情感渗透不同

吴伟业对明清易代的感受是最深刻的。他生受明王朝的恩惠,明亡后,他闭门不出。但禁不住清朝廷再三征诏,推辞不过遂不得已入都。康熙十年,吴伟业在临终前作诗四首,对自己一生中降清出仕这段历史是“借古人之歌苦笑骂以陶写我抑郁牢骚”[2],充溢着浓重的身世感伤情怀,这自与作者身阅变革的生命体验、亡明之痛、仕清之耻的心灵扭结有关,深表悔恨。解读《圆圆曲》,可以体味作者对名妓陈圆圆漂泊起伏的人生同情并以此自照,表达了文人在动荡乱世下的无奈与内心的苦闷,并寄寓了深深的哀思与痛失故国的切肤之痛,从而凸显出了政治洪流中目标渺茫的文人与现实遭际之间的矛盾冲突,隐含了诗人亡国后无限的悔恨与内心自责。所以在塑造陈圆圆这一形象时自怨自艾的哀愁和困顿不言而喻。

生存价值和王朝的存在是有联系的,明王朝的灭亡自然使一些人有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理想的幻灭,人生的虚无使他们看穿了世事。孔尚任并非前朝遗民,但是文化的继承性让其同样置身于破败的心境而不能自拔。《桃花扇》一剧集中体现了这种幻灭感,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说:“吾国之文学中,其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桃花扇》与《红楼梦》耳。”[3]孔尚任作为儒学大家之后,有着浓重的济世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又使他带有幻灭的迷茫,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无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侠气还是入道的释然,都与孔尚任情怀一一对应。

总之,吴伟业是在巨大的创伤后舔舐伤口,孔尚任则是揭开伤疤,直视累累伤痕的细枝末节,追问反思。由此,陈、李形象呈现出差异之美。

从吴伟业到孔尚任,体现的是不同时期文人的心路历程。相应的陈圆圆与李香君由柔弱到坚强,由自卑自怜到英勇反抗,亦体现了女性形象不断丰满的过程,而李香君形象的意义更在于女性自主人格的昂扬,其成就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如那珍珠链上不可或缺的明亮璀璨的珍珠。

注释:

[1]选自《李香君归宿新论》www.http://haike.baidu.com/view/36094

[2]选自《吴伟业诗选·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36页。

[3]姚金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

参考文献:

[1]叶君远.吴伟业诗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王炎平.明清易代与《圆圆曲》[J].北京大学学报,2000,(7).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张明非.中国文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陈卓.《桃花扇》与《圆圆曲》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7,(4).

上一篇:辛立庄镇总校中高级职称评定通知下一篇: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