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2024-05-01

洛浦公园景观设计分析(通用8篇)

篇1:洛浦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我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还去过名胜古迹白马寺,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洛浦公园。

公园的大门是白色的,像拱桥一样,桥上有四个雄浑壮观金色的大字“洛浦公园”,一进去就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黄的似金……让我又高兴又兴奋。

走过了花坛,我们看到了洛河,一阵风轻轻吹过,河面泛起一片涟漪。洛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洛阳的“母亲河”,洛河旁边就是洛神广场,洛神广场的中间有一尊洛神的雕像。洛神是一位仙女,她穿着一袭白衣,站在浪花之上。

一阵秋风吹过来,让人放松了许多。河面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就看到了牡丹大桥。

我们走上牡丹大桥,能眺望整个洛河。我看到了许多垂钓者,他们有的戴着墨镜,有的戴着草帽,坐在小马扎上。每当有一条鱼上钩,他们的脸上就露出满意的笑容。

下了桥,有一片碧绿的`草坪,许多人在草坪上野餐,还有孩子在草坪上玩耍。

家乡的洛浦公园多么惹人喜爱啊!

篇2:洛浦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不知不觉,公共汽车已行驶到原先上课的地方,我急忙下了车,向学校狂奔。远远地,我就看见作文班的红旗在飘扬,我加快了脚步,终于跟上了。一上车,我看见了我的老朋友陈杰辉。我俩聊了一路。直到下车,我们才知道不止我们十几个人,大部队一直在这里等着。老师让我们集合,一点名,好家伙,足足有三十多个小孩。魏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记在心上。说完,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了洛浦公园。

洛浦公园里鸟语花香,柳树伸展着枝条,小花小草随风摆动,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长亭下,开始了第一个活动——二十四点。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四张牌,可以用加减乘除来算,最终得到二十四。口令一下,大家都开始快速运算,而我的牌却是七、八、九、十,我怎么算也算不出。一看有许多人已经算出二十四,我就越来越着急,眼睛一瞟,熊国皓的牌和我的牌只要换一张就能算出二十四。我急忙求他和我换一张牌,他欣然接受了。就这样,我也算出了二十四。紧接着,魏老师让我们给玮玮哥哥出题。玮玮哥哥可真厉害,一下子就算出来了。紧接着,老师挑了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让他们跟老师做动作。看着他们东扭西转的样子,我们都想笑。老师还让他们跟着老师打节奏,这可难住了他们。最后,经过其他同学的帮助,他们终于学会了。

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选择《玮玮跬步》上“人生指路灯”中的小诗,在地上抄写下来,还要评选。我认真地抄了一首《乐学》。最后评选结果我是第十名。看来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篇3:洛阳市洛浦公园洛神苑规划设计

曹植的《洛神赋》言辞美丽, 描写动情, 缠绵凄婉, 动人心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以及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都在中国文学、绘画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是世界文化的瑰宝。牡丹之美与洛神之美也是相通的。唐代诗人徐凝的《赏牡丹》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京城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传说牡丹就是洛神创造的伟大作品。因此, 洛神是洛阳之美的代表, 诠释着河洛儿女对美的感悟和追求, 承载着千年帝都的文脉风流, 是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美神。为把传说中的洛神、文章中的洛神、画中的洛神用园林的手法一一展现在游客面前, 现将洛神苑二期工程内容介绍如下。

1 文化广场

建设6个文化广场, 分别为洛神赋壁画广场、曹植玉佩广场、七弦琴广场、后裔射河伯广场、蘅香榭广场和爱情廊广场等, 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片断, 用铺装、雕塑、碑刻等园林符号, 全面反映洛神作为东方美神、爱神的文化内涵。

2 园林小品

建设6组园林小品, 分别为蘅香榭 (图1) 、碧波亭、流芳亭、习琴廊、朝霞亭、爱情廊等, 小品精巧细致, 秉承了洛浦公园建设一贯的融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为一体的建设理念, 以园林绿化为载体, 用园林艺术手法表达历史文化中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3 水景构建

掇山理水, 师法自然。《画论》云:“水令人远, 石令人古”, “胸中有山方能有水, 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刚”, “山要回抱, 水要萦回”, “水因山转, 山因水活”等山水画要诀, 就是洛浦公园“挖湖堆山”的理论依据。洛神苑紧邻洛阳的主要河流洛河, 二期工程设计在原有地块上进行开挖, 蓄水形成人工水面, 人工湖挖出的土方堆置假山, 在园区中平衡土方的同时, 丰富了的空间变化 (图2) 。在视觉上形成宽阔的洛河大水面与曲折的人工湖小水面的对比, 置于洛神苑临河道路, 洛河河畔清风拂面, 杨柳依依, 恍惚间, 洛神翩跹而至, “其形也,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渌波。”转身由小路进入苑内,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闻荷香而小坐, 顿觉神清气爽。3座假山分别为伊阙山、轘辕山、景山, 《洛神赋》中有“余从京域, 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 经通谷, 陵景山”。其中伊阙山、轘辕山位于人工湖北侧, 为土石山, 中间山涧游人可穿行其中, 至人工湖豁然开朗。人工湖水面绕过拱桥趋于狭长, 两侧密植水生植物, 水面至景山结束, 使无源之水也似有源 (图3) 。

4 植物配置

洛神苑一期绿化工程已于2001年完成, 在二期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 调整了大量苗木, 二期绿化工程的重点放在假山、人工湖及园林小品周边的植物配置。在假山上通过大规格的油松以点景, 人工湖周边补植垂柳、锦带花等组织空间, 置石旁栽植南天竹、迎春等。蘅香榭周边搭配红绿梅、桂花、淡竹等突出文化氛围, 几株红枫与落地红柱呼应。为了进一步丰富植物的层次, 打破人工湖驳岸的硬质线条, 在施工过程中又在湖中修建种植池, 栽种荷花、睡莲、千屈菜、再立花等水生植物 (图4) 。

5 远景规划

拟在洛神苑三期工程中, 在洛神广场中建《洛神赋》碑文, 《洛神赋图》景墙雕刻和洛神雕像, 进一步弘扬洛神文化。在《洛神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方面, 由文化、文物、旅游和园林等部门联合外出考察, 参照国内其他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1,2,3,4], 结合洛阳实际, 依托洛浦优势, 拿出挖掘《洛神赋》旅游资源的具体实施意见。例如:开发与《洛神赋》《洛神赋图》相关的旅游产品, 洛神小雕像、《洛神赋》邮票、《洛神赋图》扇面、书画等用于装饰、生活、艺术的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1]施俊雅, 褚凯凯, 董雅清.城市花卉主题公园设计内容探析[J].今日科苑, 2011 (6) :173.

[2]胡鹏.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设计浅析[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5) :63-64, 67.

[3]边岳峰, 刘原平.中小城镇滨河公园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选择——以繁峙县滨河公园设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3) :178-180.

篇4:城市公园景观植物设计分析

摘要:

如今,公园景观已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一个环节优美宜人,帮助舒缓精神压力,提供舒适自由的空间场所。因此,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试图分析其景观构思与设计,展现其特色植物配置,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宝贵学习建议。

关键词:公园景观设计;景观空间分析;植物配置

杭州太子湾公园紧靠西湖景区,与众多西湖美景相互照应,共同打造了杭州城市景观美景。但其早年间,虽占得天独厚的的地理环境,却未被及时设计规划,造成西湖周围景观资源失衡。为此在1987年,政府决定开始对太子湾进行景观规划,希望太子湾公园与周边环境相呼应,营造风景秀丽、具有浪漫文化气息的城市地标性公园。

一、太子湾公园景观设计

(一)太子湾公园景观构思与设计

太子湾公园是为平衡西湖周围风景资源而后期修建而成的,如今太子湾公园闻名全国,每年都要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欣赏优美景色,赞叹独具匠心的景区设计,实为我国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典范。“虽为人作,尤为天成”的造园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其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规划中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要将设计结合自然。而太子湾公园景观设计就是以顺应自然、追求天趣为宗旨。太子湾公园倚靠九曜山与南屏山,高大的水杉林封闭了北部,东边清静的寺院,处地僻静,环境幽美。由于靠山,因此在规划时,山体景观的合理应用便成了首要问题。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本就是基本元素,两者突显园林的生气与命脉。因此,必须对山水进行保留与加强,尽最大努力赋予太子湾公园“高山流水”,在其“静”的特征上展现“动”的一面。而这样的设计使得公园整体灵动活泼,更好的和周围其他景区相融合。

(二)太子湾公园景观空间设计

在景观空间布置中,太子湾公园以简洁明快的空间设计自成一体,追求浪漫的同时也营造更多自由空间。

地形分区上,主景区是东岸的琵琶洲及西岸的翡翠园,园内水体曲折蜿蜒,坡岸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形成特色水岸景观?。材质考究、造型雅致的小桥,连接着两岸园路。伴着水声,不久就看到一座石砌拱桥立于水面,流水涌至石桥前方的横石处淌落,轰鸣之声回荡四周,令人有身临幽泉深谷之感。

水系规划上,太子湾公园借助钱塘江、西湖引水工程,实现园内水系的流动性。钱塘江水经中部河湾注入西湖,将园内部分水系变为动水景观。同时,引水河道接纳钱塘江水后沿池湾溪流左右迂迥,由多个出水口流入西湖,并在引水洞口上方建造邀月潭蓄积山水,旁设隐敝水泵,以此将引进的钱塘江水压入潭中,再将蓄水吐出,层层下跌,造成飞瀑叠水的美景,最后回流入西湖,如此这般推动太子湾公园水体良性循环,即构造了园区水景,也保护了当地水资源。

二、太子湾公园植物配置设计

(一)植物丰富,主题突出

太子湾公园中有着丰富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较多的是木兰科、蔷薇科、山茶科等。漫步在公园中,可发现各色各类花卉树木,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落叶,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时节展现着特有的姿态,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春季,樱花的浪漫、风信子的斑斓以及郁金香的典雅弥漫在整个公园中。因此举办的春季花展更是吸引大量各地游客来此观花留念,场面令人惊叹。

(二)四季分明,配置简洁

公园景观重点虽是春季景观,但其他季节景观特色并未被忽视,依旧按照季节变化而形成绚丽的季相景观:春季花香,夏季成荫,秋季飘红,冬季盘曲。太子湾公园的植物配置从整体出发,力求简洁淳朴,打造花卉树木自然成景,尽量减少人工雕凿。公园中造景手法大多是组团、成带的植物景观,合理搭配乔、灌木,整体中彰显变化,增强观赏美感。

三、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空间设计分析

公园景观运用不同组合与搭配的植物,形成虚实疏密、曲折起伏的山林之景,营造既有开阔草坪,又有封闭山林的多样园林空间景观。

(一)垂直与覆盖空间植物造景设计

樱花种植在园路两侧,树冠枝条向上延伸蔓延最终连成一片,覆盖园路。树下花草,视野开阔,形成花径走廊。此外,随园路布置的中小型乔灌木,形成覆盖空间,漫步在树下,满目葱绿。秋季树叶变色之时,园内仿佛出现彩色丝带飘舞,极具魅力。冬季叶落,形成的半开敞空间满足人们对阳光的需求。

(二)半封闭与封闭空间植物造景设计

半封闭空间指的是望山坪与逍遥坡两大草坡。其中,望山坪草坪周围有四个组团空间,组团间留出透景线,空间开阔。北面、西面群落以春季景观为主,东面、南面以秋冬季景观为主,形成四季皆景。逍遥坡草坪仿英式园林,众多郁金香色块搭配樱花,形成高低景观。其中欧式教堂增添了异国文化气息,博人眼球。除西面外,其余均以高大乔木进行虚隔,展现空间的开阔敞亮。

太子湾公园景观设计遵循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园内的每一个景点都展现着“人工之中见自然”的风格,着重体现和象征了自然之景,创造出一种简洁、静雅的景观之境,更是筵席古典园林的传统美的同时又结合与时俱进创新设计。由此,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将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波,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静安公园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3(07)

[2]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高亚红,吴玲,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及其空间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

[4] 张竞,宁惠娟,邵锋,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J],安徽农业科学,2010(06)

[5]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篇5:游览洛浦公园作文

春天的洛浦,空气中都充满了清香。我一人独自骑车来这里游玩。

刚来到门口,就刮起一阵风。虽然一棵棵树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摆,但它们却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在列着队、拍着手迎接我。

前行几步,放眼望去,一片苍翠的树上点缀着几朵红彤彤的鲜花,美丽极了。

再往前走是一片柳树林,柳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像老婆婆弯着腰,在慈祥地笑;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梳理着秀丽的长发;还有的像风度翩翩的绅士,在弯腰行礼……

我怀着欢愉的心情跑向前方,因为那里有一大片桃树。从远处看,真像一大群蝴蝶在一起窃窃私语。

我正沉醉在这片桃花林中,突然,一片青草地将我的目光吸引过去。我在这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地中坐着,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篇6:城市公园中景观设计的特点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特点;人群

1 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1)休闲游乐空间:包括运动设施区、娱乐设施区、儿童活动区、亭廊雕塑及公园内的一切水系和绿地等。(2)互动交流空间:如文化与科普宣传区、唱歌及英语角等区域、城市和社会发展展示区、图书阅览室等。(3)公共服务设施:如餐厅、茶室、电话亭、物品寄存处、垃圾箱、卫生间、应急救援设施等。(4)公园管理区:办公室、保卫室等。

2 城市公园人文景观的设计特点分析

(1)12~20岁的青少年是公园人群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喜欢体验刺激和激情,各种水上游戏、运动项目是他们的最爱,这样在城市公园中应当开辟专属于他们的活动场所,如:篮球场、轮滑场等,在设计中要将钢筋水泥和金属砖瓦与场地周围的各类景观绿地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不显得突兀。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知识储备和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怎样合理利用公园这一场所在娱乐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园的一些宣传场所要根据公园的规模设定它的大小,如可在公园一角设宣传栏,宣传文化及科普知识,或设置英语角等场所。

(2)21~30岁年龄段大多是学业繁重或者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和情侣或家人在公园漫步,将城市公园作为闲暇放松的空间,对于其中的景观设计大多没有特殊要求,和谐与惬意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小憩还是和情侣以及家人的娱乐,都能乐在其中。

(3)30~50岁中年人群处在人生黄金阶段,在现代社会,中年人肩负的重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需要营造一个让他们轻松、愉悦的景观环境来缓

解压力。他们一般在节假日陪同父母和孩子来公园,这样一个群体会以不同的观赏方式来欣赏公园里的每一处景观,对公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多强调满足锻炼、放松等娱乐功能需要。在公園整体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体育设施场地,如露天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或者可以将室内健身、瑜伽等引入公园这一环境中来,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能愉悦放松身心,体育场地大小要根据公园规模来确定,如果场地有限也可以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械,它占地面积小,运动强度可自己控制。

(4)50岁以上的人进入人生后半期,他们是到公园最主要的群体。在城市休息空间日益狭窄的今天,公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较重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公园的驻足时间是最长的、活动范围是最广的。无论是晨练、钓鱼、放风筝、业余合唱、跳舞、打门球等强身健体的活动,还是书法、绘画、文学交流、戏曲等修养身心的行为,他们对城市公园的空间、周边环

境以及“水”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一些,而在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上就要更多地为他们考虑。

以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但这些需求以及景观设计理念并不是绝对分割独立的。城市公园中的景观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全面考虑并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真正满足整个大众群体。

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要从不同人群内心深处对景观的需求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公园的作用。要想营造一个安静、祥和、舒适的公园环境,在景观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也要实用才能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例如一些公园虽然有一些类似构架的休息亭设计(大多造价较高),但前来驻足休息的人却很少,原因是在炎

热的夏季人们很少在太阳直射的地方休息;满是爬山虎的凉亭(大多造价偏低)不仅能够为有人遮挡阳光,既能起到防晒的作用,又能满足游人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设计更能让人们驻足、停留。

(2)公园在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大到公用卫生间,小到垃圾桶的设计都不能含糊,公用卫生间的设计要融入周围景观,否则就会显得很孤立,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最好考虑无障碍设计,会方便许多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公用卫生间在数量上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占用自然景观空间,太少又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要综合公园大小和人流方向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布置。

(3)雕塑设计是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针对不同类型公园或者公园中不同的空间,雕塑给人们传达的语言和意境也各不相同。例如主题公园,大多具有纪念意义,或体现城市文化或体现某种主题,雕塑也大多以人物和历史文化背景为主,写实主义意味浓重;儿童公园的雕塑则多侧重于卡通、动植物和故事题材,色彩更加丰富,造型也可以夸张,这样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而综合性公园则可按照空间划分不同区域,针对性的按照不同的审美需求设立不同类型雕塑。

参考文献

篇7:洛浦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关键词 带状公园;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已经不仅仅作为防洪或发展贸易之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聚焦于此类空间。滨水空间的创新使用、生态修复维护以及社会价值成为了新的焦点。武汉市素有“千湖之城”“东方芝加哥”等美称,城中滨水空间众多,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新建成的武汉生态艺术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以求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1 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园林空间是由各要素构成的游赏、休憩空间。场地中空无一物,全无参照便不成为空间,一旦有了实物进行结合才能形成空间。“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为空间的起点或基础,“墙”因“地”而设,为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因遮挡而设。归结起来,“地”与“顶”均为水平要素,“墙”为垂直要素。不同的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相结合能形成不同风格氛围的空间。而园林中的水体、道路、植物等元素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法既能成为垂直要素,又能成为水平要素。在滨水公园中,水体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多样的水体设计形式既能丰富空间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武汉生态艺术公园则充分利用了不同园林要素来构成水平要素以及垂直要素,并相互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

1.1 垂直要素

通常建筑物或构筑物及植物是园林设计师们最常运用的垂直要素,在武漢生态艺术公园中以植物为主要的垂直要素,而其中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是最为常见的垂直要素,如水杉、香樟等。再辅以许多造型简洁现代的建筑小品,如花架,门洞等。设计师将花架与坐凳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即可赏花又可提供休息场地的空间,并且独特的外型设计即可以吸引视线,又对游人游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除常见的垂直要素外,水体亦能构成“墙体”,在商业景观中不乏水幕墙等形式的设计,而在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中则将水体与道路相结合,形成了形式独特的垂直要素。在湿地中运用下沉式的道路,形成人在水中行走的视觉效果,增添了游园的趣味性。在本园中除上述垂直要素外,还加入了数件雕塑作品,这些造型独特,机具艺术特色的雕塑作品即划分了空间,又成为了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引导游人前往下一个景点。部分雕塑作品被放置于道路旁边的绿地中以及广场的边界处,雕塑与其他元素一同成为了限定空间的垂直要素。

1.2 水平要素

道路、广场及水体为园林中常用的水平构成要素,而植物及构筑物亦可成为水平要素,如草坪及廊架。本园中运用不同类型的草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如有较强的抗践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游憩型草坪,与灌木丛及乔木林带一同形成了供人游玩的开敞及半开敞空间。而观赏价值高的观赏型草坪则结合雕塑及植物组景形成供人欣赏的开敞空间。

2 空间类型分析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活动行为,可以将空间分为静态空间及动态空间两种。静态空间为游人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观赏静态风景提供所需空间,而动态空间则为游人在移动过程中观赏动态风景提供所需空间。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为带状滨水公园,结合周边环境及现场立地条件,设计中将园区进行东西划分,分别为动态游赏区域及静态游赏区域。

2.1 静态游赏空间

公园西区的临水面积充裕,景观视线极佳,为静态游赏区域。此区域内结合大量植物群落及许多具有现代感、艺术性的景观雕塑小品来塑造空间,给游人提供一个安静、清新的休憩健身场所。

而根据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又将西区划分出风格不同的各个静态游赏空间,分别为花田区、丘林区、草地区以及湿地区。花田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层次结构分明,地形略有起伏,上层种植了水杉,中层种植紫叶李,底层种植红花酢浆草和白三叶,并且配以小体量石景来增添植物情趣,形成了季相变化丰富的林下静态游赏空间。丘林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利用乔木群落及地形变化,打造出了城市界面到滨水界面的空间过渡带,创造出隔绝城市喧嚣的绿色屏障空间、丰富的林下活动空间以及开阔自由的疏林草地,既有效隔绝了城市噪音的干扰,又形成了生态湿地缓冲空间。草地区则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打造了3种以草坪为主体的静态游赏空间。湿地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沿湖边种植了杜鹃、连翘、云南黄馨、南天竹、红叶石楠及芦苇,在湿地中则培育了荷花、睡莲、菖蒲、水葱、芦苇、水生美人蕉及再力花等植物。湖边种植的湿生植物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起到了弱化水体与周围原本生硬的分界线的作用。

静态游赏空间虽功能较动态空间较单一,但结合园区基址条件,利用不同的园林要素相组合,便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变化,既能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又保留了场地特色。

2.2 动态游赏空间

公园东区紧邻商业及住宅,结合游人主要活动将其设计为动态游赏区域。此区域提供给居民及游人锻炼健身的空间。慢跑道、自行车道、轮滑道是该区域的特色组成部分,为避免道路间的互相干扰,运用花田及草坪等将其隔离开,即形成了独立的健身道路又丰富了视觉景观。数道并行很好地构成了一个水边慢性运动空间,打造出了丰富的滨湖健身区域。

3 空间功能分析

城市滨水空间除了传统的防洪功能以及生态修复功能外,还应为游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应实现城市滨水绿地的“绿肺”生态职能,应传承及发展城市的文脉,应合理的利用其产生的景观经济价值。

结合城市滨水空间的诸多职能以及园区自身条件特色等因素,在动态及静态游赏空间的基础上,将园区分为三大不同功能的空间区域,分别是静态景观体验区、大地艺术体验区、动态声景体验区。静态景观体验区以观赏、休憩、防洪功能为主。设计中以植物群落为主,在临水区域设计了层级式滨水步道,步道中间隔着石笼铸成雨水过滤系统,既能排除园中的雨水回归至湖泊,又能过滤雨水中的垃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清新的休憩健身场所;同时,兼具雨水净化防洪、防止雨水流失等生态意义。大地艺术体验区以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依托园中的许多得奖的参赛景观雕塑作品来展现。这些雕塑不仅增添了游园的趣味性,还印刻了一代人、一代城的文化思想。动态声景体验区以服务地方百姓、带动地方经济为主要功能,设计中以健身道路结合地被植物及水景空间为游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水边慢性运动空间,同时场地内的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健身场馆也加速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场地空间的功能及类型,合理开发利用此类景观资源,从生态角度出发,传承城市文化内核,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佳娴.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郴州中心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

[2]孟凡煬.城市滨水区设计浅析——以邯郸市支漳河现状为例[J].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2015(6).

[3]刘双艳.滨水公园的艺术表达[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周文博.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呼玛县滨水绿地带状公园设计为例[J].宁夏科技厅,2014(14).

篇8:广州珠江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关键词:珠江公园;景观空间;园林;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56-04

收稿日期:2013-09-13

修回日期:2013-09-30

Abstract:Plant landscape space in Pearl River Park of Guangzhou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in this article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entire park have been researched, including the landsca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constitution of four kinds of space formed by landscape plants within the park, which were open space, semi-open space, covered space and vertical space. This article attempted to get rid of the landscape plants as the main aesthetic subject of statically ornamental pattern, and for the real purpose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posed that landscape plants should be changed from a supporting role of decoratively planting to the protagonist of spatial construction, that is, creating a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recreation areas.

Key words :Pearl River Park; Landscape spa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e

1 调查内容和研究方法

1.1 样方确定

选取以园林植物营造为主的空间作为一个调查样方,包括植物与建筑搭配的空间、植物群落围合的草坪空间、植物与园路空间、水域植物空间。在珠江公园总共选取了55个样方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现场调查园林植物资源及相应场地植物数量、植物空间种类、测量空间尺寸及园林植物规格(株高、冠幅、分枝高度、胸径等),并拍摄实景照片。随后选取了4个空间样方详细测绘,统计所有园林植物的种名、株高、冠幅、分枝高度、层次、观赏特性等因子,选取样方空间中心点测取四个方向的绿视率[4],划分公园内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分析植物群落空间的营造特点,阐述植物在空间构建中的具体形式及配置手法[5- 6]。

1.3 植物空间分析方法

调查结束后对各样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后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计算绿视率及统计植物覆盖面积等,利用Photoshop绘制效果图、分析图及局部详图,利用Excel作统计分析,最后整理归纳出不同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特点。

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及分析

2.1 空间营造概况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由水平地面(地被、草皮等)、顶层覆盖面(乔木树冠枝叶等)及竖向垂直面(列植乔、灌、绿篱等)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体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而成[7]。在水平地面上,以高度、种类不同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等暗示空间边界;在立面上则可通过树干、树冠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打造空间的闭合感;在覆盖面上则利用大型乔、灌木的树冠来限定顶层面面积以形成覆盖效果[8-9]。根据调查结果(图1)分析,珠江公园总共可营建出55个植物景观空间,其中半开敞式空间26个、垂直空间8个、开敞空间7个及覆盖空间14个。本次调查选了4个代表性的植物景观空间样方进行详细测绘,对样方内植物种类、乔灌草占地面积及绿视率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相应分析图(图2~4)。

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分布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东边覆盖空间较多,多以乔木和大灌木配置为主,置身其中犹如进入茂密森林;西边则开敞空间和半开敞空间较多,种植大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给人视野开阔、置身花海的感觉;而棕榈园则以竖向空间为主,由于棕榈科高大植物多垂直挺拔,在造景观时易构成竖向空间,置身其中可感受到南国风情。利用园路,将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植物空间按一定的节奏串联起来,从东边茂密的植物逐渐过渡到西边开敞的绿地,不同的景观空间给人的观赏效果和游园感受不尽相同。

2.2 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部分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遮挡,但透过稀疏的树干可看到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形成三面闭合一面开敞的植物空间效果(图5)。

本次研究在调查珠江公园26个半开敞空间的基础上,详细调查了公园南门处形成的半开敞空间,该样方面积约3 980 m2,园林植物种类达3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10种、地被草本15种,可见其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乔灌草搭配较为多样。由图5看以看出,该样方北侧由狐尾椰子Wodyetia bifurcata、丝葵Washingtonia filifera、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等大型棕榈科植物及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Leaves’、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棕竹Rhapis excels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等构成一道竖向障景景观;东西两侧景观则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等大乔木为骨架,中下层则由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灰莉Fagraea ceilanica、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 ‘Albovirens’等灌木及地被,按远高近低的种植模式填充;南侧由于是公园大门,植物种植较少,仅在大门两侧种植两株小叶榕。该样方乔木面积为2 700 m2,多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地被草本(3 030 m2)及硬质铺装则靠中间分布,植物层次由中间往东、西、北三面逐渐增高,选取样方中心一点测得东、西、北三侧绿视率分别为35.2%、39.5%、46.7%,而南侧绿视率则为13.7%,明显低于其它三侧,北侧绿视率则略微高一些,因而整个样方空间形成三面围合、网开一面(南侧开敞)、坐北朝南的半开敞空间景观效果。

nlc202309042030

2.3 竖向空间

乔木6种、灌木12种及11种地被草被,由植物配置图可以看出,尽管乔木的种类相对灌木、草本较少,但其种植数量明显偏多,北侧种植了两排挺拔的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形成竖向垂直的感觉,东、南、西三面则由榕树、尖叶杜英、澳洲鸭脚木Schefflera actinophylla及大花紫薇等骨干树种围合,空间的四面种植垂直性较明显的乔木,乔木下方则填充种植了大量叶子花、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狗牙花、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黄金榕、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灌木,灌木下侧种植了白蝴蝶、花叶艳山姜、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朱蕉、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等草本植被,而样方中部大部分空间则种植了大量的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因而整个景观空间的四周较为封闭,类似四面植物墙,引导游人的视线向上游走。选取样方中心一点、测得东西南三个方向的绿视率分别为45.7%、38.6%、44.3%,由于空间北侧种植两排较密的大王椰子,因而北侧的绿视率稍高一些,为52.5%,但总体看来,四个方向的绿视率相差不是很大,且相对半开敞样方开敞面和开敞空间的四面都明显偏高,足以达到对视线垂直封闭的效果。

2.4 开敞空间

2.5 覆盖空间

3 结语

本文对园林植物所营建的半开敞、竖向、开敞及覆盖4类空间的特点,公园植物空间布局规律,景观空间植物种类以及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从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层面探索植物在园林营造中发挥的作用,摆脱以园林植物为审美主体的静态观赏模式,将研究重点从孤立的植物景观推到由园林植物所形成的景观空间上,考虑人在景观中的感受及体验,使园林植物由装饰性的栽植配角转变为园林空间营造的主角。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仅仅要考虑植物本身,还受到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及小品等诸多园林要素的影响,即植物景观空间只是园林空间的一种;但植物是园林空间中最具有弹性的部分,且最能体现地域性特色。园林营建的目的无非是为人类创造舒适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植物在园林营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植物造景不应仅考虑画面的美丽动人,还应该重点考虑植物空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植物造景[M].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1994.

[2]孙爽. 花城奇葩———广州珠江公园[N]. 中国花卉报.

[3]陈红锋, 周劲松, 邢福武. 广州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其评价[J]. 中国园林, 2012(2):11-14.

[4]吴立蕾.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章四庆, 宋李玲, 赖齐贤. 杭州西湖三台山景区植物景观组合空间分析[J]. 中国园林, 2013(3):90-95.

[6]许萍萍, 翁殊斐, 赖巧晖, 等. 榕属植物在园林空间构建中的应用[J]. 广东园林, 2009(5):53-57.

[7]李雄.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8]布思 诺曼. K.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9]林晶, 李岳. 视觉特性对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46-50.

审稿编辑:陈红锋 林广思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习集下一篇:运销科女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