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城市公园是大众休闲娱乐放松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设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分析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促进公园规划设计科学性的提升,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休闲放松去处,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大遗址理念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 要:考古遗址见证了历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因此必须加以保护。然而,在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考古遗址面积较大,管理和设计难度较高。鉴于此,大遗址保护理念应运而生。大遗址理念是当前国内外效果明显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大遗址理念,能够更好地尊重不同考古遗址的自身特点,彰显考古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品质,实现考古遗产公园的功能分区,实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为民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在引入大遗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大遗址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历史不仅是城市靓丽的名片,同时也是城市的一种无形资产。在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对考古遗址公园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利用,完成遗址公园的建设。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信息,这也决定了大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设计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复杂性。1997年,《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印发,对“大型古文化遗产”进行了首次说明,从2005年开始,以150处各时期的大遗址为支撑,已经累计评定公布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67处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其中11处大遗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大遗址保护理念

作为大遗址保护指的是对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大型古文化遗迹进行管理、规划、设计和保护。通常情况下,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分为局部保护利用和整体保护利用。局部保护利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把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博物馆或者遗址展示区。整体保护利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将整个遗址建成遗址风景区或者遗址公园;将整个遗址建成遗址森林公园;将遗址与现代农业园相结合建成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二)大遗址保护理念的重要性

“大遗址”概念得到普遍认可,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重中之重,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等方面,作用日益彰显。尤其是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大遗址保护理念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首先,大遗址理念有利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大遗址理念主要就是强调对大型文化遗迹的保护、设计和管理,这一理念的引入,能够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从而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園规划的顺利开展。其次,大遗址理念依然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建设项目应按照文物保护规划科学选址,避让文物密集分布区域,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得影响文物本体安全、文物价值和景观环境。景观绿化和环境整治项目应突出历史氛围和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大规模人工造景。因此,大遗址理念有利于对遗址的保护。通过大遗址理念,能够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定调”,即要坚持保护的原则,要做到遗址保护、展示有规可循,同时也能够为考古研究工作计划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国内外大遗址理念下遗址公园规划的主要经验

(一)国外大遗址理念下遗址公园规划的主要经验

大遗址理念最早在欧美国家被提出,也是最早的践行者。详细来看,西方大遗址保护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欧洲模式,主要是以意大利、土耳其、希腊为代表的,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把考古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放到首位。早在16世纪,欧洲就已经产生了遗址保护的概念,发展到19世纪末逐步科学化、系统化。欧洲模式主张对遗产现状进行保护,确保完成性和真实性。第二,美国模式,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采用灵活多样的政策机理机制和文化保护体系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和规划。美国大遗址保护工作更多的是和政治、经济体制相联系,通过近百年来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美国的大遗址保护主张以市民为主体,通过建立完整的政府机构和法律体系,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第三,日本模式,主要是采用协调和保护并进的方式进行遗址规划。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保护对象从物到人,实现保护内容的逐步深化。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着重进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使用重建手段和复原技术对历史场景进行还原,讲求文化遗址的可观赏性。在日本模式的引领下,通过对大遗址的保护,一方面化解了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另一方面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大遗址理念下遗址公园规划的主要经验

国内对大遗址保护和规划工作的实践较晚,重要采用了“限制性保护”的传统保护模式。虽然说,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和规划理念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大遗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内在遗产保护尤其是在遗址公园设计方面还是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遗址价值、遗址类型和地理环境,国内大遗址理念下的遗址保护主要包括建设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历史文化园区几个方面。

通过遗址博物馆空间展示手段,能够让群众对考古遗址本身的文化氛围、历史环境,人文价值等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可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半坡遗址博物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实现了大遗址保护和公园设计的有机结合,把还没有发掘或者已经发掘的遗址保护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修复、保护、整合、再生等环节对考古遗址进行设计。考古遗址公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考古遗址作为主体进行展示,通过采用多种手法对遗址周围的环境等进行综合治理和恢复,确保遗址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遗址历史文化园区主要是以大遗址理念为引导,把大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园发展融合起来,将考古文化成果转换为文化产业,融合科考博览、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功能,实现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遗址理念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具体思路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大遗址理念,因地制宜,根据考古遗址的周围环境和不同人文特点,设计合理的规划思路。

(一)坚持多样化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首先,把遗址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要坚持大遗址保护原则,通过编制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保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区,要明令禁止出现和遗址保护没有关系的建设项目,从法律层面上保护考古遗址的价值和本体。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利用可识别性、可逆性的原则,采用原址保护展示厅、历史博物馆的方式对遗址做到科学保护。以景德镇古窑遗址为例,因为御窑厂在市中心,居民区林立,周围的环境非常复杂,所以必须采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对遗址进行科学的保护。其次,把文化体验作为公园设计的主要侧重点。为了能让公众充分感受、理解历史文化知识,必须坚持文化体验的原则,进而体现考古遗址的内在价值。再次,要把建筑改造作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延伸。强化考古遗址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必须切实考虑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只有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保证社会公众平等分享遗址公园建设成果,才能凸显遗址公园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建立完善的大遗址考古遗址保护管理体系

行政机构是大遗址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文物管理部门能够确保建设和保护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利用专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成熟的保护技术与专业的人才等优势,弥补遗产管理单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自然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相互配合,统筹协作,方便更好更快地开展各项工作,使遗址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另外,遗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管理,面对大遗产这一新型事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遗址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体现大遗址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大遗址管理质量和效率。基于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加强自然保护单位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配合,通过统筹协作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就能让当地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因地制宜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计

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是以考古遗址为核心,而考古遗址的类型多种多样,差别迥异,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各自独特的特色风貌。首先,针对城市型考古遗址公园在设计的過程中应该坚持把城市公共空间和遗址保护有效结合起来。在城市中的考古遗址公园,应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周边的大环境进行公园的设计和布局,对各种功能进行细分。在设计方法上应该根据遗址本体类型、保存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景观重塑。其次,针对城郊型考古遗址公园来说,应该在保护利用遗址的前提下提前对城市建设进行拓展。位于城市郊区的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可能还未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破坏,部分区域仍保留有与遗址风貌相和谐的传统建筑,有些区域则存在遗址与周边建设景观不协调的现象。此类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重心是在保护利用遗址的前提下提前应对城市拓展可能带来的矛盾进行预判,协调遗址保护与周边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再次,对于乡村型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应该把周边生态环境和遗址保护结合起来,这类公园的规划重点是要结合周边乡村的发展,找到周边生态环境和遗址保护的平衡点,突出教育和科研功能。在设计方法上,应该在遗址保护核心的范围以外,依靠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景观系统。与此同时,对于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应该对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展示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

四、结论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其自身价值意义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大遗址利用工作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只有将大遗址的价值载体与意义积极融入当代生活,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服务民生,才能促进文物事业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永续保护利用之路。坚持从遗址特色出发,因地制宜,以文物安全为前提,以考古工作为基础,对遗址进行适当的价值阐释,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结合公众需求,为考古遗址公园的现在与未来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苏春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探讨——以三杨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J].住区,2014,(4)

[2]高慧.浅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社会经济影响——以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卷宗,2018,8(31)

[3]李文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性展示初探——以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8)

[4]李文艳[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性展示初探——以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

[5]杜霖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4)

[6]时芳洁,裴雨飞,侯长志.基于多重价值维度的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

[7]汤倩颖.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6)

[8]汤倩颖.关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的探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

[9]杨涛.永安桥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展望,2015,(17)

[10]杨宏烈[1,2],曲少杰[1],许哲瑶[1].岭南示范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理念及构想——以广州大学城重要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

[11]邢云.大遗址保护理念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J].山东青年,2019,(6):8,10.

[12]刘德胜[1],孙树栋[2].融合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J].文物,2013,(11):

[13]刘德胜,孙树栋.融合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J].文物,2013,(11)

[14]谢延明.大遗址保护理念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 ——以锁阳城遗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5)

作者简介:

胡卫军,博士,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展陈设计。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大学研究生学科交叉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文化遗产多元开发与活化利用创新实践基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胡卫军

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 篇2:

关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的研究

摘 要:城市公园是大众休闲娱乐放松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设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分析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促进公园规划设计科学性的提升,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休闲放松去处,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公众参与

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始终以人为本,考虑到市民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在环境设计规划的过程当中,保障公众参与才能够提高公园景观设计与建造的民主性。采用民众参与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审美趣味,还有利于缓和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减少盲目性投资,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公众对于公园建设的满意程度。

一、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在传统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当中,主要参与者是政府以及设计单位,这种缺乏公众参与的形式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缺乏公众参与不仅会导致规划存在盲目性,也会导致规划與规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例如一些雕塑的设计不符合市民的审美趣味,一些公园道路的安排不符合居民的出行习惯,一些设计整体看似开阔大气,但实际上没有城市的灵魂,千篇一律,也缺乏当地的特色,还有一些公园的整体设计缺乏人情味,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同,使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公园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外开放,进行公开的公园设计,强调公众参与,有利于满足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这种提高透明度的办法不仅可以建设成熟的公园规划体系,还有利于市民教育。设计者和公众进行双向互动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不仅可以掌握城市精神的脉搏,还可以了解到城市居民的价值观,从居民身上习得设计的相关理念。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有助于更加科学地进行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这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打造有机和谐的生态化城市[1]。

二、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程度的路径

(一)全面开展宣传与教育

良好的宣传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还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首先,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当中,要让公众自发地对公园设计的内容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加强其支持的意愿,自觉地参与到公园设计与规划的过程当中来。例如可以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公园设计的相关信息,获得公众的意见与建议,让其认识到公园周围的环境好坏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自觉自动地参与到公园设计的过程当中来,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

其次,在宣传教育的过程当中,要结合线下渠道和线上平台。线上平台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线下平台可以利用社区活动等形式,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有关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的力量,还可以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让公众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质疑,从而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和目标要求。

最后,在宣传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尽可能控制成本,通过线上宣传的方式进行初期的计划,获得公众的意见调整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并将改良的结果向公众公示。以此提高公众对于整体方案设计的满意程度,提高公众对于公园规划设计的信任感,使其以更加良好的态度参与到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避免双方不了解、不信任,造成沟通的过程当中存在过多的矛盾,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

(二)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公众参与意识提高之后,需要更多的参与渠道加入到整个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来。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公众的参与规划设计的权利写进当地的制度规范当中,避免决策过分集中,影响公众的参与度,同时增加民主参与的元素。整体的参与规划设计可以参考国际通行的参与准则,按照一定的规范确立起比较严密的参与内容、参与形式、参与阶段,同时也要对违规参与的对象进行一定的处罚,只有规则明确、条款明细,才能够确保公众在参与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避免盲目参与或错误参与影响公园的实际决策效率。

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园公开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票选的形式选出一些公民的代表,来更高水平地参与整体的规划设计。例如公众可以通过城市的微信号、微博账号,将一些自己认为具有创意的作品提供给设计师。两者通过这种线上沟通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还可以增进设计的水平。公众可以发布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景观、座椅、健身器材的形式,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设计师也可以发布一些专业的工业设计内容,及时进行方案的调整,让公众满意。

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要始终明确公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百姓,为百姓创造便利,因而只有牢固树立公民参加意识,才能够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公园。

(三)拓展政府服务职能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之下,只有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才能够真正释放公众权力,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

首先,可以通过政府网络服务平台将社会功能局部的下放给社会,通过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以及社区的力量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以及积极性,将触角延伸到社会当中,例如可以组织公园评审会,吸纳社区的理念。并且在政府的网站当中及时发布相关的信息,保障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查询到公园整体规划设计的相关数据、相关理念,并上传自己的一些评论和建议。

其次,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职能部门要定期对网络当中的民意进行收集,自觉地为公众服务,并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提高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这种定期发布数据、定期收集意见的科学规划方案可以提高老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从而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更好地控制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过程当中的舆论舆情。

最后,政府的公务人员要掌握相关的社会民众心理,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当中,注重自己的沟通态度与沟通行为,尽可能地为百姓创造便利。尤其是一些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只是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来,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是不具有实践性的。例如成都市在照明灯具设计的过程当中,就没有考虑到外形设计,导致灯罩的外形与垃圾箱过于相似,一些居民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将一些废弃物扔进到灯罩口当中。这种设计就是没有进行事前沟通造成的。因而,在未来,提供公众服务的过程当中,政府要尽可能地掌握社会民众的心理以及相关的使用习惯,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了解整体的工业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灵魂[2]。

(四)搭建設计者与公众沟通平台

搭建设计者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可以为设计者与公众创造一个双向沟通的渠道。首先,一个良好的设计师必须要正确地对待公众,考虑参与者的意见和态度,避免一言堂或者主观臆断,将公园设计成一个单纯的艺术品,忽略了公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例如,北京市某公园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休闲休息和对话的空间,设计了比较多的公众休息平台,尤其是考虑到周边社区人们的年龄水平,设计了更多的长椅和凳子。这种设计方案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景区绿化和景区的其他设施,但是保障了周边居民的使用便捷程度,获得了周边居民的广泛喜爱。

其次,在整体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与公众进行反复的沟通,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上述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尽可能保障自己的设计方向符合公众的期待。同时,设计师还要具有长期合作的意识,也就是说既要充分尊重领导的意见,也要尊重大众的意见,避免过于向上负责或者单纯向上负责,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

最后,在公众参与的整体环境之下,设计师必须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勤于思考,勤实践。设计师要在获取公众参与意见的基础之上多多进行尝试,并比对不同方案带来的最终效果,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公园整体的优化设计,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共同促进城市的科学建设。

(五)建设公众参与评价方案

公众对方案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网上公示的形式,例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政府的官方网站,发布设计师已经设计好的几种方案让公众来进行挑选,例如上海市2018年3月公示的城市公园设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发布的,这种网上公示的形式共获得了有效投票84324票。其中,方案a由于设计理念比较突出,建筑形式更加前卫,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喜爱,投票超过70%,方案b当中的一些绿化景观也得到了大众的普遍青睐,尤其是树木的选择、树木的搭配、后续养护方案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喜爱。在后期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结合了方案a当中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方案b当中的绿化景观设计,重新制定了优化后的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目前的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3D模型技术,向公众公示设计图纸和设计模型,由公众来进行评判,并提出整改意见,再由设计师进行整改。这种形式周期较长,但是科学性比较高,可以基于市民提出意见,使方案更加完善和合理,创造一个更加通畅的沟通流程,但这种形式也对沟通双方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一些基础比较好、公众参与平台比较完善的城市可以进行尝试并建立试点逐步推广,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始终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拓展公众参与的平台与渠道,并完善立法,制定相应的公众参与细则。从本文分析可知,研究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有利于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待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进步,因而我们要加强细节研究,建设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公众参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城市微更新中的景观营造:奉贤南桥口袋公园调研及改造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20(1):83-88.

[2]崔姗.城市休闲公园景观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122.

[3]倪洁.滨江公园休闲新天地项目的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20(3):13-14.

作者单位:

杨春芳,洛阳市国花园管理处。

安瑞云,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管理处。

邵靖,洛阳市国花园管理处。

作者:杨春芳 安瑞云 邵靖

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 篇3:

绿色设计理念下的矿山公园生态修复

摘要:如今矿山的过度开采已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而矿山公园的建设有助于对场地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及保护。本文主要分析绿色设计理念下矿山公园的规划目标、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以南京市汤山矿坑公园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究基于绿色设计基础上的矿山公园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绿色设计;生态修复;矿坑公园

1 “绿色设计”理念与矿山公园规划

1.1“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如今绿色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绿色设计的理念是把生态环保设计观点融入整个自然界和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设计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理念是人类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的结果。在矿山公园的设计规划中,运用绿色生态策略改变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景观改造设计对矿山公园的设计规划及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宏观角度上讲,绿色设计理念是从公园规划的长远视角思考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规划改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微观角度上看,绿色设计理念对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2 “绿色设计”理念对矿山公园规划的作用

1.2.1 重建矿山绿色生态环境

采矿业为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对矿石的需求促使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进而进行大规模开采。矿业石材错误的开采方式容易导致开采地区形成坑洼,资源枯竭后被遗弃形成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废弃地,周边环境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矿山公园的规划总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从而忘记了设计初心,对矿山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置之不理。因此,设计者在规划设计矿山公园时,应密切关注矿山公园的生态系统改造和绿色景观设计,对矿山生态景观进行科学的绿色生态修复,如采用绿色设计的方法改善附近空气质量和土地环境,保护修缮矿山内的特色陈迹等。就如今的大部分矿山公园而言,它们的规划设计都是希望通过修复矿山场地凹陷处的方式恢复受到破坏的地质地貌,忽视了矿山公園景观设计应把场地性质与规划设计等联合在一起的原则。矿山公园规划可以利用绿色生态、景观修复等手段进行绿色生态修复。加强矿区动植物资源保护,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1.2.2 提高矿山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

我国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相较于国外的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更加强调公园项目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服务娱乐设施的建设,但不合理的过度开发会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必将给周边区域带来连锁反应,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绿色设计要根据矿山公园的整体设计规划方案改善周边环境的绿色生态系统。在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是为了使规划后的矿山区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合。因此在规划矿山公园时既要考虑提升矿山公园自身的生态价值,也要考虑公园周边环境的生态发展。

1.2.3 激发矿山公园整体活力

矿山公园规划作为新时期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时应以绿色设计理念为依据,生搬硬套的规划设计反而会破坏矿山环境的整体活力。绿色设计理念是一种可以将矿山的废弃用地转变成城市公园用地性质的一种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系统化建设。通过绿色设计理念,在矿山公园规划中加强生态修复和设施的完善,以此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把城市边缘的荒地改造成具有强大生态活力的矿山公园。

1.3 “绿色设计”理念下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快速发展建设,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我国矿山废弃地绿色生态设计的研究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绿色设计理念遵循的是尊重自然环境多样性的观点,以此推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进步。绿色设计理念在设计策略上十分强调矿山废弃地改造要顺应自然,引导自然,使整个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绿色生态系统。矿山废弃地中的大部分场地都被闲置、破坏或未得到充分利用,结合绿色设计的理念,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恢复受损土地的结构和功能。

2 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2.1 生态修复的目标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活动,自然的自我修复过程非常漫长,受损的矿山废弃地要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循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生态修复设计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由于其场地的特殊性,本文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探讨矿山废弃地生态景观修复的目标。

2.1.1 生态环境层面

采矿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2]。因此,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矿山废弃地具有稳定的绿色生态环境,以此让矿山公园整体的环境及植物群落发展生机勃勃。生态修复目标的实现需要因地制宜,运用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念,对曾经受到伤害的水域环境、植物群落等进行修缮保护。

2.1.2 社会发展层面

废弃的矿山景观修复是以发展旅游业为核心的,需要用优美的景观吸引受众人群。在进行矿山废弃地的景观修复时除了需要修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问题之外,设计的美感体验也是矿山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具有美感的矿山公园不仅包括功能美,还包括形式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除了提高公园的整体美感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所以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场地的规划设计需要极具场地包容性,尤其是应该满足特殊人群这一受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对自然生态景观进行二次利用,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

2.2 生态修复的原则

2.2.1 生态优先原则

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优先原则对矿山废弃地的生态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修复与再生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生态景观,以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为基础,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土壤的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大力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景观,恢复矿山的生物多样性。基于场地自然条件,维护场地及其周边的生态平衡,营造出一个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3]。

2.2.2 因地制宜原则

矿山公园因为其特殊的景观特点,要求我们在生态修复设计改造时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标准[4],对场地地形地貌与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充分的场地调研,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以及气候特征和人文条件,充分尊重场地原有条件,结合周边人群及建设环境,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公园。

2.2.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矿山公园生态修复规划的必要原则。设计的主体是人,因此在进行生态修复设计时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考虑景观的实际功能,又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生态修复设计。结合现状,合理调整布局,既要满足功能,还要带给人身心上的舒适感,创造一个功能完备,能够给人以治愈感的矿山公园景观。

2.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们的设计应满足人们逐渐变化的景观环境需求,所以在对矿山进行修复和再利用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设计规划时应从长远角度考虑[5]。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需要渗透到矿山公园设计的各个角落中。

3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景观设计

3.1 项目背景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美泉路与泉都大街交界处[6],大约开车1小时可抵达南京市市区。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前期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山,后被私人承包用来开采石灰岩[7]。由于长期的开采,汤山的矿山最终成为汤山地区最大的矿坑废弃地。

南京的汤山矿坑公园在原有矿山和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南京地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利用该地区已形成的矿山景观现有植物配置,保留区域内的现状景观特色,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跌水景观(图1)、瀑布、生态绿地(图2)等景观元素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再利用,让受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南京市汤山矿坑公园以矿山生态景观和温泉度假旅游体验为主要规划特色,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基础,通过功能的置换以及景观的生态改造设计出特色矿山体验公园。

3.2 项目设计原则

3.2.1 因地制宜原则

每一块矿山废弃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因此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规划部门在进行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改造时应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前提下,用设计突出矿山公园的自身景观地质特色[8]。在植物配置上,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以南京的乡土树种为主,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完善公园的生态群落结构系统,以此体现场地地方植物特色,同时丰富场地内物种的多样性,建造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金陵味道的自然生态山地公园,在给受众带来景观新鲜体验的同时,又能使其能体会南京的特色文化。

3.2.2 安全为主原则

矿山公园的用地性质本身就比较特殊,因此游客在游览园林或者体验娱乐设施时会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问题。南京汤山矿山公园的景观设计采用以安全为主的设计规划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将受众人群的人身安全保障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问题进行公园的修缮设计,以此避免受众人群在进行游览和设施体验过程中发生人身安全问题。南京汤山矿山公园的儿童娱乐区在规划初期打算安置巨型蹦床、秋千等设施,但这些设施具有安全隐患,所以南京汤山矿山公园在规划落地使用前,采用多次模拟受众体验娱乐项目的措施确保娱乐设施的安全性[9]。此外,在场地内较高区域还建有护栏等一系列安全保护设施,以此确保场地安全性,预防事故的出现。

4 结语

任何种类的城市公园景观都追求景观的多样性,矿山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绿色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对矿山场地的原本面貌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矿山公园的生态建设可以大大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对以往被破坏的生态进行更好的修复;另一方面,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可以合力打造矿山生态种植景观,提高矿山植物覆盖率,构建绿色生态的矿山公园景观,给受众提供较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参考文献:

[1] 朱忆楠.废弃矿坑生态景观改造探索[J].艺术科技,2017,30(08):329-331.

[2] 曹帅,庞灿.矿坑遗址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河南科技,2019(02):97-99.

[3] 陈娇阳.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采石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与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4] 孙霄.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地域文化再建的策略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5] 蒋小英.工业遗产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6] 马立铭.青岛传统里院非文物建筑的适应性改造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9):209-210.

[7] 张东,唐子颖.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9,35(11):5-12.

[8] 罗蕾,赵慧宁,娄轩齐.矿山公园的景观改造再利用——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4):73-74.

[9] 郭娜,郑志林,王磊,等.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及再利用模式实例研究——以渝北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20(12):238-239.

作者简介:高妍(1997—),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马立铭(1998—),男,山東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作者:高妍 马立铭

上一篇: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论文下一篇:电厂电力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