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2024-05-07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通用12篇)

篇1: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县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渗透点

湄潭中学思品教师:刘仲荣

为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推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加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2011】152号文件和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县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育方式,认真开展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县教科局于3月27日对我们辅导员进行了培训,要求我们回校后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我依据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我们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列出了以下渗透点,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享受学习”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第四条和第五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没有)

2.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没有)

3.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身边的诱惑”可渗透相关法规对黄赌毒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地三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关于对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相关条款。

七年级下册:

1.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走近法律” 第二框 “法不可违”和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可渗透法律常识、《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中的法制知识。

2.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特色的保护,特色的爱” 和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一条等。

八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二框“我爱我家”以及第三框“难报三春晖”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四条和第十五条的内容。

2.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和第二百八十六条等相关内容。

八年级下册:

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二条、第七条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力”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七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等。

2.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内容。

3.第二单元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三条等的相关内容。

4.第二单元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内容。

5.第二单元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刑法》第三十九条、第五十八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等内容。

6.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刑法》第四十九条等内容。

7.第三单元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力”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十条、第四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内容。

8.第三单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利”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款。

9.第三单元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的内容。

10.第三单元第使课“我们维护正义”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第四十五条,《法律原则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相关内容。

九年级全一册:

1.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序言和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序言和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和第二条,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

2.第二单元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第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生法》的有关条款。

3.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

4.第三单元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及有关法律常识。

5.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的内容。

6.第三单元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和第二十四条的内容。

篇2: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现实背景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1、具有地位优势

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势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能超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为了使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全面的宣传,学科教学融入法制教育是形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学科渗透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具有数量优势

学科教学是学校办学的主导地位,因而数量也是最多的,抓住了学科教学就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

3、具有时间优势

据调查,学科课程在中小学教育计划中1-----6年级分别占总时数的75%-----80%。所以,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目的性的活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同样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入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要把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融合在一起,不能把学科课程生成法制教育,也不能忽视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寸,潜默化的渗透。做到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同步进行。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育有系统性,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由学生最近所能接受的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渗透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4、贴近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教材里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应切实地使学科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击训练融为一体。

5、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感情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中动之以情。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但要有学识上的交流,还要有感情上的交流。这种交流对渗透法制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是学生触景生情,知情明理,达到内化的实效。

6、有趣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它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加深印象。

三、学科教学法制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

1、在生活中渗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律。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知识。

2、在情境中渗透

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艺术范围,使学生一进学校、教室就沉侵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

3、在游戏中渗透

玩是学生的天性,通过设定游戏来渗透法制教育。

4、在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5、在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中渗透。渗透注意事项

找准渗透点、找准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华庭军

篇3: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在20岁前形成的。少年儿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从小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自觉调整自身环保行为的意识就强一些。因此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懂得环保知识、具有环保意识、能采取适当行为保护环境的未来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我国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融进环境教育。中小学的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涉及各地的风景名胜、珍奇动植物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喜爱之情,从而能自觉地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和行为加以防范和抵制,以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为己任。

我认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园被污染的严重性。

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辉煌的物质现实,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淡薄、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和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温室效应加剧,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动物数量减少,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质恶化并长期断流,长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长达几公里,生态已经严重失衡。面对如此多的恶化现象,有识之士在高声呐喊:“我们的眼泪将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这是当代社会对于眼前生态现实的深切关注。面对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如何使生态环保教育由口头上的道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如何使被动性知识转化为主动性的意识,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要渗透环保教育。

1.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编进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有赞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古代山水田园诗,如《山行》、《绝句》《游园不值》等,那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无一不流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旋律。还有现代写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沟》等,人与自然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一步说,能改变人的行动。换个角度讲,这正是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渗透环保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吸引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思考环境问题。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2.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在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长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内容。教师可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为学生讲述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和《黄河颂》,进入美的意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然后出示一幅幅黄河长江被污染的图片,设疑置问,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长江黄河被污染的原因。最后分组让学生讨论治理污染的措施,从而增强环保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明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在其它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中都有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对各学科(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张。精心设计教案,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

最后,学校要因地制宜,营造校园的环保氛围。

1.利用《学生守则》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通过对《中小学生守则》背诵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校园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爱护花草树木,研究节水措施,自觉抵制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自觉地回收垃圾,并鼓励学生出谋献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行全员参与,做好环保工作。

2.利用主题节日,开展环保教育。

学校可结合少先队活动,利用各种主题节日,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督促学生发倡议,出计划,定措施。在校内开辟环保专题宣传栏,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使全校师生养成不乱扔杂物、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师生的环保热情。

篇4:论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法治;意义 法制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熟和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公正,是用人制来解决问题,还是靠法制来处理,这些都源于这个国家是法制是否完善,司法是否独立,公正。对于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笔者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法制在我国的地位及变化

1997年9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的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空间上提出了要求。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制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从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已经从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法制在我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因此作为一个公民知法,守法,用法就变得刻不容缓,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向孩子讲授一些法律常识,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及生活实际,了解并掌握法律常识,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作用

《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颜元也曾说:“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文化发展,政治,经济逐渐复杂,国家所需是人才就必须得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需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而其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又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必须具备的品质。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是很少有机会学习到法律知识的,尤其是中小学生接触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回想我们十八年的学海生涯,在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是的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法律知识真是屈指可数!直到高中时对法律知识才有点了解,大学才真正意义上接触了像《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比较专业的法律知识!然而现实中有不少人是没机会进入到大学学习的,于是这些人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法律知识了!但不接触,并不代表他们这辈子就不会和法律打交道,一旦他们利益受损,或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再去了解,学习法律知识,就来不及,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再去学习了!那时他们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怨恨,是谁导致他们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是什么导致他们利益受损,或触犯法律。因此,我们是不是该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法律知识,它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三、为什么学科教育要渗透法制教育

为什么学科教育要渗透法制教育在尹正安老师的讲授中主要有三点:1.为了强化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2.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法制意识的重要基础。3.为了实现德治法制的并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青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在将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建立公平,公正,法制社会,实现依法治国这些大政方针,都必将靠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儿童、未来国家的主人们来实现,因此从现在开始,从青少年儿童开始,从我们所教的学科开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不但可以教会学生从小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在将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也会运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祖国的主权和尊言,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小公民。

正如最近,菲律宾和越南,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菲律宾还打算提请国际仲裁,甚至准备将我国对岛屿的主权提交国际法庭,准备通过打官司,将我们的岛屿合法化成为他们国家的领土!对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们动武器而是要找出法律依据,法律推断,历史遗留证据等来证明这些岛屿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学生从小开始学法,知法,懂法,将来在需要时能够用法,用法来维护及捍卫我们祖国的主权和尊言。

当然我们渗透法制教育要结合实际,不牵强附会,不浮夸乱说,不乱讲胡编,不空谈瞎讲,同时要做到恰当适度的深入浅出,讲学生能听懂,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法制渗透要与学科紧密联系。在进行法制渗透的同时不影响学科教学,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争取早日结束存在着我国人民头脑中几千年的人质思想。结束那些有关公平正义的人治思想,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平公正的法制制度。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人制思想重于法制思想的国家,但近年来,“法制”一词在我们生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法制慢慢从配角,变成主角,直至今天写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因此中小学生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有意义也有必要且刻不容缓的,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主动的去做好,做实这件事,为祖国富强,文明及法治作出我们该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问答[J]新华出版社,2012(11).

篇5: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领导小组

为了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为落实依法治国推进法制教育政策,根据XX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以及XXX镇中心校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全面工作。

2、各成员配合组长把学科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3、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及奖惩制度,规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体系。

4、通个学科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XX小学

篇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学科

得分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检测卷

一、填空。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责任。(学校、教师)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

3.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 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6.28)

4.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 的能力。(守法用法)

5.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必要性、紧迫性)

6、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原则;从中提炼出 个法制教育渗透点。(有机统一、一箭双雕、730)

7、《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详列了中小学 个年级、个学科的 个具体渗透点。(12、35、730)

贵定县沿山中学 教师姓名

教学学科

得分

8、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 个教学周、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 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 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 分钟,每学期安排 个渗透点。

(480、14000、1.52、19、5、3至4)

9、《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全书渗透点共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性条约228件,其中小学91件290件次,初中 件 件次,高中162件597件次;按照法律部门分类,涉及宪法类19件、民法商法类18件、行政法类51件、经济法类39件、社会法类12件、刑法类1件、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类5件、法规47件、国际公约、条约14件,另有少量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涉及的法律法规都与学生生活、成长及教材内容关联,内容比较丰富,符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154件、478件)

二、简答题。

1、中小学法制教育有哪些实施途径?

主要有: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个别辅导等途径。其中学科教学是主要的实施途径。

贵定县沿山中学 教师姓名

教学学科

得分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做)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教学、学习本身?就你的教学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2、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1、论述题答案要点:

不会。这得从渗透原则说起。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试举一例:

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一课,如果仅从教学的一般层面理解,学生可能只停留在鄙视夏洛克的自以为是、佩服鲍西娅的机灵智慧这个层 贵定县沿山中学 教师姓名

教学学科

得分

次上,但是从公平正义原则(此处涉及民法、合同法)去分析夏洛克的所作所为,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夏洛克的阴险和不法,更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安东尼奥和鲍西娅根本没有必要那么绞尽脑汁去“解套”,因为事前的合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是无效合同(《威尼斯商人》实际上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教学上一般只宜讨论到此。有兴趣的教师可以查阅网上相关资料)。

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2、论述题答案要点:

(一)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 贵定县沿山中学 教师姓名

有理科自然、便利。

教学学科

得分

(二)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篇7: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2011-8-23

6月25至6月27日,本人受县教育局的派遣,到贵阳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贵州省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省级培训班”的学习,当然也承担了为本县老师进行二级培训的任务。三天的内容我们只能用一天的时间来完成,一是时间问题,二是能力问题,我有说得不全面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我在贵阳参加培训的过程。这次培训分四个步骤:

一,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史开来讲话,课题专家组组长张映波就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说明。

二,各学科省级辅导员就所教学科上了十节示范课。三,参加培训的不同地区的老师就以上两个部分的内容分组讨论,分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

四,由史开来处长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接着我向大家介绍培训内容:

参加这次培训,我把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可操作性。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史处长强调的是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背景是:

(一)政策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明确要求。

(二)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还有我们长顺这几年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案件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三)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建《在全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一项法定责任。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学会依法办事,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又要学会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依法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各项义务。因此,是否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较好的法律素质,是衡量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有效方式。国家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工作方针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五点:1,优先发展(经费优先)。2,育人为本(针对教师说的,把学生当作工具的作法不对,应试的倾向越演越烈)。3,改革创新(建国六十年来,还没有出现拔尖的人才,这是教育的耻辱,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中国人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智商最低的人,人均读书4。2万字,10。5万字,20。5万字,不读书就会成为智商低的人)。4,促进公平,(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平等)5,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不只是分数,)。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可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可操作性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是,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无底、无从着手。为破解难题,省教育厅从2009年起,组织开展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组160余名教研员和高级教师,历时近两年,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材、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的原则,以及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研究了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730个法制教育渗透点,设计了“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事例与说明”,撰写了113个示范教案,形成了180万字的研究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这一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在全国属首创,解决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系列难题:一是科学解决了学科教学能否渗透法制教育和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问题;二是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易于接受;三是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四是创造性地解决了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五是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借船过河,搭顺风车,学科是“船”、“车”,法制教育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比如讲加速度,它与交通安全法有联系,与环境保护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教育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材本身包含的,可以引申、联系的,可以错用、假设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上课、辅导、作业、实际操作、考试。。。)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1 目的,增强法制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激发法制情感,真培养法制行为。2具有计划性,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730个渗透点,渗透内容、方法、目标、要求等等,不能盲目。3,有构思,有计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讲究技巧方法,因材施教。4有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份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5不伤害学科,不增加负担。)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法制教育是渗透法制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它是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另外一种事物,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二者之间有主次、主客之分,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有过程、方法上的策略(追求趣味性、感染力、吸引力,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事物品质、性状的改变。

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教师培训手册》上讲得很详尽,请老师们认真阅读。

三,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 有下列几种渠道:

1.在专门贴吧上阅帖、发帖、回帖和获取资料。为了满足培训 工作和教师交流互动的需要,省教育厅在百度网上建立了一系列贴吧。总贴吧号(ID)为10662606,另外还有35个学科贴吧(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为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以上贴吧(俱乐部)均为私密贴吧,需申请才能加入。具体方法是:

①在百度上注册(务必记好你的帐号、密码,已在百度上注册的用户,免此步骤)。

②登录百度网.③输入贴吧号,进入贴吧.④点击“申请加入”,填真实的“单位+姓名+学科+QQ号+邮箱号”(否则吧主会拒绝您哦!)⑤待吧主批准后,您就可以进入贴吧了。

一些重要资料,会放在“10662606”贴吧里,请务必注意。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提问,吧主也会在贴吧上回答。也希望大家在贴吧里发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全省指定的132名省、地、县级“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辅导员”都有个人空间(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请主动登录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和他们交流,有些重要资料,吧主会放在那里。

3.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和辅导员联系,申请加入相应的QQ、电子邮箱或飞信群组(号码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4.建议教师自己也建一个个人空间(在百度注册即可免费获得),把链接地址用贴子发在10662606吧或学科贴吧,让大家去“踩一踩”,对您和其他教师都有好处。

5.不能上网的教师,要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和辅导员特别是县级辅导员联系,接受指导,相互交流切磋。

篇8: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词语讲解时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时,不妨尝试从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进一步从法制视角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又如讲解“赡养”的意思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子女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同时指出,爱老携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自己的父母年老之时,就要赡养他们,而不应该抛弃他们。这些都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如果不遵守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

二、课文内容讲解时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也渗入许多法律知识。如人教版第八册《中彩那天》一文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轿车时,“我”是多么高兴。然而,却看不出中彩给父亲带来的喜悦,因为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是将轿车还给真正的中奖者库伯呢,还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据为己有?最后父亲毅然通知了库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珍贵,非法所得、非法占有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又如教苏教版十册《水》时,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用心感悟缺水给人类带来的不便。水乃生命之源,在小村子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这是什么场面?真不敢想象没有水的日子是怎样的?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资源。这样便在课堂上渗透《水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肩负起环保的责任。

三、口语交际时渗透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他们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会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比如有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更可耻的是竟以自己的生命相要挟,向家长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多让人痛心。我见机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抚平泪水涟涟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痴迷于上网不学习会带来哪些坏处;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生习作时渗透法制教育

运用学生的作文进行法制教育可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又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习作水平,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明辨是非。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写日记时说真话和心里话, 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 写日记还能规劝人上进、自省, 劝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 乃至违法犯罪现象, 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 接受深刻的教育。教师批阅时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 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综合实践课时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动腿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育本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开展语文活动,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可以做游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制辩论赛,可以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等。

篇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84-01

从一些报道或法制资料显示,现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在持续增加,违法犯罪年龄呈下降势态,这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孩子,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与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担当这个严峻的任务——从小培养孩子自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当他们离开学校这片幼稚而纯洁的净土走入社会时,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开始滋长了一些坏习气,随着那些坏习气的膨胀,最终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呢?有,那就是从小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我们是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语文、运用语文——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生前非常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新课程提出: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国家教育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强调:要结合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外,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还应重视它的人文性功能之一——法制教育。

1、课内知识渗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法制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文本资源为基础,挖掘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法制渗透教育。只要用心去发掘,许多课文都有法制知识渗透点,如《美丽的小路》《黄河是怎样变成的》、《恐龙的灭绝》等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白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渗透《森林法》,《翠鸟》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鲸》可以渗透《海洋法》,《香港,璀璨的明珠》《日月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

2、在交流、交际中收获。要运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播放国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在头脑里酝酿,在心灵上感悟,看后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从中受到法制教育。让他们初步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道理,从而在心里增强一定的法律意识。

3、课外实践陶冶。我们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课后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如:写一块“别踩我,我是你的朋友”、“请你绕绕道,小草微微笑”的温馨提示牌立在花池;或到花池里扶正被风吹歪的小树苗;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大街上,公路边,草地上去拾捡垃圾;到打砂场、采石场去体验那漫天的尘灰……这一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些事可为?不可为?

经过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放眼未来——看法治中国。

“法”成为2013年“年度汉字”,是因为过去的2013年,是充分体现我国对宪法和法律尊重的一年——许多省部级高官落马,冤假错案的连续纠正,“法”已渐渐体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公正无私。

而今,我国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 迈进,说明我国已正式步入法治国家建设的轨道。我们未来的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将更健全,涉及面更宽泛。如果现在的孩子从小不接受法制教育,是无法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我相信,在我们教育者的勤恳工作下,在语文教学中不忘渗透法制教育。把法律知识从小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天长日久,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孩子长大成人后,让他们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公民,真正成为社会的守法者,成为国家法制建设者,成为法律尊严的捍卫者。

篇10: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实 施 方 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下发的《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决定从9月1日起,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1、达二个100%

根据工作要求,我校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必须达到三个100%,即100%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100%的教师参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我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刘振华

副组长:姚 帅

成 员:黄南书 冉礼贤 各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在教导处,具体工作由姚帅同志负责。

3、渗透的法制内容:

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1.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

3.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了解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三、实施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

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A、准备动员阶段

1、订教材;

2、组建队伍;

B、组织培训和全面实施阶段 1、9月5日开始进行教师的全员培训;

2、按照二个100%进行启动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工作。C、稳定持续发展阶段 D、巩固提升阶段 E、迎接验收阶段

五、工作措施

(一)组织措施

法制专题教育的时间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确保课时,保证质量。

(二)资源利用

利用网络、影视、图书室、等资源,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三)队伍培训

对学科教师、法制教育辅导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加强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壮大和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社会支持

积极依靠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支持。

篇11:小学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仪征市青山小学 卜红丽

曾几何时,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读清华大学的学生叫刘海洋,说的他去动物园看动物。当他看一只熊时,为了验证熊皮是否能否经得起硫酸。就向熊头上泼了实验室用的硫酸。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心痛。一位天之骄子,内心是多么的冷漠,缺少法制意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法律意识,让他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又是不可为。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和上升趋势。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的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没有语文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教学中,也不乏有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我们适时有机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比如我在美术绘画买东西题材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然后以人民币为切入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80号)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以及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这样学生长大后,他们就会知道伪造人民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又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美术教学下册时,我在教学完相关内容后,给学生在练习里出了这样一题,“绘画交通题材”学生在计算后,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让学生知道,机动车载物是不得超载,如果超载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相信有一天,学生成为一名司机,相信他就不会为了一点经济利益而把生命放在一个漠视的位置。通过此堂课的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教师教书育人,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不但要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出来的学生,不要求他学到多深的知识,但是他是在校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出学校后在社会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法制常识。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整的那样,“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们作为数学教师,纵然我也感觉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没有其它科目那么好渗透法制教育。但是这不能作为不渗透法制观念教育的借口,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想尽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篇12: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论文

姓名:姜方永

职务:教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普天学校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1 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从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2、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其写作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 2 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把握“渗透时机”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周会、班队会、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4、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 “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 4 “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蜡烛的精神下一篇: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