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2024-05-11

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精选8篇)

篇1: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新农村培训小结

实验幼儿园

张颖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推进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非常有幸地,我参加了“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远程培训。虽然此次培训实践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内化——丰富知识底蕴

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行为观察”与“早期阅读”这两门课程展开。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而言,如何观察孩子,读懂幼儿的行为,这是非常难把握的,也是我们老师的一大困惑。因此“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这门课程的开设就好比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寻找到一些答案,对儿童行为观察的重点、记录的方式有了一个初步地认识。其次,另外一门课程“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对于我自身而言,更具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我园是一所以“早期阅读”为特色的幼儿园,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小、中、大三个不同的年龄段的指导策略有了清晰地区分;对于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把握显得更自如。我把整个学习的过程看作是自己“丰富知识底蕴”的过程,看到一些先进的、有价值的经验,我都会把它记录在自己的“摘记本”上,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及时地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还把这两门课程同幼儿园的教研学习、特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学习,包括: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论文撰写等等。注重教师的价值引领,以教研促教学,在打造个体的同时,提高团队实力。

二、实践、锤炼——积累教学经验

实践、锤炼是教师教学成长的阶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以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的能力,我主动承担了多项开放活动:区域活动(向“名园长”工作室开放);早期阅读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在一次次汇报中,我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研读孩子的智慧。全体教师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效地研讨、剖析,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提高,在研讨中提升教育理念。

一次次的开放活动给我搭建了提高的平台,锤炼了我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研究、提升——提高反思能力

一名教师要想更好更快地成长与提高,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反思,在教学中只有经常地、自觉地反思自己和分析自己,才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收益。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更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工作之中,以一名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对出现的细小问题细心思考、深入研究,使自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随着自己在业务上的不断成熟,我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所撰写的案例《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在区级重点课题“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研讨现场交流。同时还主持区级课题《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研究》,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我坚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我教育教学中的一笔财富,我将用我的所学指导我的教学,在幼教这片天地里开出美丽之花。

篇2: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新农村教师培训小结

奉贤区齐贤学校 蔡梅华 进修编号 160104002073

篇3: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助推新农村发展

1 基本情况

泽州县地处太行山南端, 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 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常用耕地4.13万hm2, 辖14镇3乡, 632个行政村, 12.4万农户, 53万人口, 其中农业人口47.3万人, 劳动力总数22.7万人, 农村从业人数21万人, 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当前, 参与泽州县农村和农民的教育培训资源主要有县农广校、晋城市职工培训中心、晋城市立达教育人力发展培训中心、长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 设有计算机、家电维修、电子电工、电氧焊、模具制造、餐饮服务等培训工种。近三年共转移学员2200余名, 分别输送到太原富士康、弗兰德科技公司、晋城富士康、苏州可城电子公司、富丽莱大酒店、晋城市喜临门家居博览中心、晋城浴得益酒店、三鑫祥达现代后勤服务中心、水洗厂、山西祥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等企业。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 坚持“培训到村, 落实到人”, 做到明确培训对象, 选准培训时间, 丰富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形式。

2.1 明确培训对象, 实行“点”“面”结合

泽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2%, 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 采取了“政府买单到基层、培训落实到人员”的管理机制, 以各类经济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 以乡村为基本实施单元, 致力推广普及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科技日光大棚、秸秆还田、省力化养蚕、果实套袋等农业实用新技术, 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专项培训, 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 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选准培训时间, 力求“忙”“闲”结合

培训时间上抓住农事季节, 选择农闲时间, 重点加强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培训, 做到农民生产、学习两不误, 做到“忙”与“闲”的有机结合。自2004年以来, 每年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会1500余场次, 发放培训资料23000多册, 培训农民10万人次。通过培训和示范, 让受训农民每年平均接受3~4次培训, 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 从而提高了全县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3 丰富培训内容, 做到“供”“求”结合

培训内容上, 一是结合培训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的需求, 针对农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讲解, 然后再留出时间由农民主动提问, 专业教师一一解答, 改“填鸭式”教学为“菜单式”教学互动, 切实满足农民需求。二是赶科普大集。在春耕前, 组织相关部门, 组成送科技下乡活动小组, 深入到各乡镇赶科普大集, 发放科技资料、宣传单、技术咨询、成果展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 直接为农民服务。三是入户指导。结合农时, 由农技人员深入千家万户及田间地头, 面对面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及沼气建造等技术。同时还酌情进行农村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等公共知识培训, 使农民素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升。

2.4 创新培训形式, “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训方式上, 按照“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培养人才进村”的要求, 采取“集中教室讲理论、田间现场讲操作”的方式, 发挥现场指导形象、直观、指导性强的特点, 每次集中培训后, 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指导, 真正让农民一学就懂、一看就会,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 (阳光工程) 、退耕还林成果退耕农民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 从全县涉农专业技术人中挑选100名专业人员下乡开展入户指导工作, 每名技术人员负责20户, 辐射带动20户, 有效增强了科技培训的实效。

3 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从纵向来看, 省、市、县的农民从业人员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衔接;从横向看, 涉及农民从业人员培训的农业、教育、劳动、科技等职能部门还存在各自为政和重复培训的现象。这种状况既容易造成教育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重复, 浪费有限的培训资源, 增加培训成本, 也容易造成教育培训目标脱节、质量不高,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3.2 培训的投入不足, 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3.2.1 技术力量不足。

一方面, 县、乡、村技术力量的分布不匀, 大部分技术力量分布在县级, 乡镇技术员比较少, 且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 不同程度出现专干不专的现象。另一方面, 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陈旧, 很难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多样化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 应拓展和延伸培训范围, 朝二、三产业方向发展, 拉长农业技术服务链。

3.2.2 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县级财力的制约, 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相对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受训农民得到的补贴十分有限, 只能适应一些较普通的基础性培训。

3.2.3 硬件设备不够完善。

当前, 各乡镇虽然大都建有夜校、文化站、成教中心等教育阵地, 但大多数文化设施仍不健全, 文化阵地建设薄弱, 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微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 致使科技培训教育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 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政府行为

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 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加强政府统筹, 按照“政府购买培训, 学校提供培训, 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思路, 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培训机制, 将农民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 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4.2 拓展资金来源

一方面要将农民科技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制定出台与地方客观实际相适应的优惠政策,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民科技培训中来, 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民科技培训投资体制, 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4.3 创新培训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突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提高农民转岗转业技能;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三项重点, 编写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采用引导式、产业推动式、项目示范幅射式、指导服务式、竞赛带动式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培训形式, 采取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常规培训与超常规培训、“洋专家”培训与“土专家”培训、订单培训与特色品牌相结合的方式, 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与内容, 让农民学到知识和技术, 学到掌握市场信息的途径, 学到科技项目立项的门路, 看得见、摸得着、有奔头。

参考文献

[1]王文新, 钱素文,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391-392, 395.

[2]魏群勇, 南阳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8) :6-16, 84.

[3]刘娜, 胡春晓,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4) ;398, 400.

篇4: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从今年暑假起,我参加了由教发院组织的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半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朱伟老师、顾忠坚老师、赵家俊老师、黄建军老师、华雪莲老师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讲座,受益匪浅。五位老师的以他们专业的知识,从宏观的角度帮助我们明确数学教师的任务以及成为一名成熟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特别强调如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把握教学环节形成好课。他们给我们从很多方面进行了指导,使我们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这次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每次培训都触动着每位教师的心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除了听专家讲座,我们组内还上了8堂研究课。每次听课,我们都认真记笔记,评课。很多老师的评价都很有针对性,我觉得我们这一小组在听课评课这个活动中完成得实实在在,每一位老师都有了一定的启发。我也从很多精彩的课上看到了亮点,从自己的课上体会到了不足之处,比如有的老师的上课教态很好,富有激情,态度亲切,让学生的积极性能很好发挥,这点反思我自己就没有很好地做到。有的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得很好,我反思如果遇到我来设计这堂课也许就没那么精彩。总之,每位老师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也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我以前也没有录过光盘,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录下自己的课来回看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上交的光盘是一节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课,正好同组也有一位老师是这样的一堂课,在同课异构中,我看到了思想火花的撞击,对方教师的教学设计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能够取长补短,进行反思。

这次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同时,我也非常感谢给我们做培训的教研员,专家和老师们,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给我们上课,很多老师都是很早就开始要准备上课内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都是熟知这个道理的。很多老师都在给我们培训的上课时一刻不停地要连讲几个小时,非常辛苦,我很感激他们,也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向他们学习,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篇5: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齐贤学校匡双霞160104002224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给我的感受颇多。经过三天的培训,我觉得自己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本次培训有教研员和两位教学能手主持,为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量身定做的资源,帮助我们对二期课改的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提高了教学方法。本次培训针对数学中几大难点问题作了一一的讲解,对三角形,函数,概率统计等作了系统的分析,这些对我们职初教师非常有意义。针对本次培训,我也就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善教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本

1.三个“先生”:书本、同行、学生。

要“善教”,就得“善学”。

一幅对联:骨干在磨炼反思中成长,名师从课堂教学中走来。横批是:更要读书。

不仅仅是:“活到老,学到老”!

在老师面前有三个“先生 :书本、同行和学生。”

(1)向书本学习,让“回头看”和“朝前走”的教育行动更自觉。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行动,通俗地说就是经常“回头看”、不断“朝前走”。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回头看”做得怎么样,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朝前走”定位在何处,需要教育理论的引领。

(2)向同行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向教研组的同事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3)向学生学习。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陶行知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对教师来说,教学内容信息的输出和学生反馈信息的输入,在课堂上两个管道都应该是顺畅的。就学生而言,教学内容信息的输入和学习过程信息的输出,在课堂上两个渠道也应该是透明的。

2.三维“目标”:教准、练实、学活。

“善教”应把“教准、练实、学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求真、向善、引美”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艺术境界。

(1)教准――定准目标、教准内容、选准题目。

“做正确的事情”何以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 定准目标:

正确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意指把掌握教材当作唯一目的,过于刻板,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的任务只是将教材“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成了“容器”。

“用教材教”,把教材使用当作达成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提倡在教材的使用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本内容可以一成不变,但教师理解、整合教学内容要变化,“条条大道通罗马”,用最符合教情和学情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但“用教教材”并不是脱离教材,随意拓展、发挥,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把握好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其实质上就是指符合学生实际,不偏高也不偏低,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

 教准内容——切实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和掌握核心方法。

要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之道在于度,不领悟教材就不可能把握好“度”。 选准题目:

教辅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增效”要实现“两个转移”: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自我“加压”;要给学生课外“减轻负担”,必须让学生课内“吃饱吃好”。

二、会研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善教”好比“渠清如许”,“会研”就是“源头活水”。

会研的三大“支点”:实际、实在、实用。会研,首先就是要丰富数学教师

日常教学活动的含“研”量,使之更科学、更高效、更理想化;其次还要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的层次和品位。

三、能写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翼

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其实从教学的角度看有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在后一种教师那里,只有不合格的方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是教师的一把尺子:学生学得投入,是教学技术的尺子;学生学得快乐,是教学艺术的尺子;学生学有收获,是教学成功的尺子。

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有三种:第一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愉快、开心;第二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痛苦、拘束;第三种是学生没感到他的存在。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特色”,让我们再立本、再开源、再展翼,使自己的数学专业发展来得更快、更高、更强。

而我们所知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必然的,并且是长期性的。

篇6: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的经济。但是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农民素质不高成为了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所以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就是要让农民的素质得到提升。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就比较落后, 农民群体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很少。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 怎样让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和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的统筹发展就成为了最需要及时解决的任务。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作用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一直都不发达, 农民的培训工作比较缺失, 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农民并没有接受合适的职业教育, 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另外现在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上学, 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就需要面临就业。对农场劳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 已经成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迫切要求和客观的发展需要。

加强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信息农民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建设者, 同时他们也是农业发展的实践者。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是最重要的手段。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增强农业专业化都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农业中, 农民不能只是简单的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他们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和知识,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从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

加强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适应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 对我国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我国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中, 农村劳动力占了大部分。所以要想大力发展我国的二三产业就需要让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问题

2.1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不够

我国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 我国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总体上就比较少, 用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方面的资金就更少。最近几年虽然我国财政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有一些专门的培训工程和教育项目支持, 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投入没有完善的制度和稳定的资金来作为保障。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不稳定性, 培训项目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这样培训的效果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整合教育资源比较困难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开展需要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整合各种资源, 但是培训资源比较分散、资源的协调性不强以及社会培训资源的整合缺乏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教育资源整合比较困难, 这样就对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

2.3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好

虽然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 但是农民的技能素质并没有真正的得到提高,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 技工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很多企业都比较缺乏技术工人, 但是很多农民在经过培训之后并不能有效满足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

2.4 在输入和输出方面出现培训脱节的情况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都存在输入和输出脱节的情况, 很多输出地政府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农民并不是在当地就业服务, 所以就不愿意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资, 而另外输入地的政府部门认为这些农村劳动力并不是本地人, 所以也不愿意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3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措施

3.1 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 加大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应该要稳步的增加, 在教育经费方面可以向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倾斜。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也非常强, 所以政府部门也应该要从资金上加大对它的支持力度。如果只是简单的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肯定不够, 所以就需要借助企业、社会以及农民的力量来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 最终就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 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管理体制, 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加强了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 但是管理体制却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改善, 各级政府部门的任务和职责需要更加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还应该要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放线, 要以社会和就业的实际需求和前提, 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还应该要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行不断加强, 对培训的理念和办学理念进行不断创新, 在确定办学思路和方向的时候应该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对课程和专业进行合理的设置, 学校的管理也需要不断加强, 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比较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3.3 政府各部门的资源要综合利用

这样才能有效形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开展的合力。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中, 综合利用各个政府部门的资源、协调利用社会资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对体制进行积极的创新, 对各类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培训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另外还要对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使用, 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工作中,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现在存在的问题, 才能够让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朱晓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徐学.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4]李治邦, 李明林.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0, (20) :1-3, 64.

篇7: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关键词: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 受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及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直处于薄弱的地位, 发展党员程序不严、质量不高, 党员意识不强, 宗旨观念淡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够, 缺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等问题, 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就必须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来抓, 加强农村党员培训阵地建设, 拓宽农村党员培训的渠道与途径。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在全覆盖与务实管用上下功夫, 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 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更好地适应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1 云南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现状及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云南省一些相对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 我们发现, 关于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研究的成果比较少, 各地关于培训模式创新见诸媒体网络报道的很多, 其中不乏较为科学可供借鉴推广模式, 如元谋县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学历教育、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组织外出参观、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做法;如牟定县整合资源, 开办“乡村讲坛”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做法;如凤庆县创立“农村家庭党校”, 搭建教育培训新平台的做法等。总的说来, 在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上, 创新方式方法, 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培训的意识已树立起来, 对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培训模式日渐丰富。但在培训模式的理性思考、体制机制束缚、支撑保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研究解决。

1.1 对培训模式概念内涵把握不准

根据模式一词的定义及学术界关于农村党员培训的研究情况, 我们将农村党员的培训模式作如下定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 针对农村区域的农民党员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或短期再教育活动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可见, 农村党员培训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其主要由培训目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规则和评价体系等要素构成。农民培训模式的形成过程, 其实就是各个构成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1]。但长期以来, 由于专业知识与精力所限, 各级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人员对培训模式缺乏理性思考与专业探讨, 把模式等同于方式、方法, 将通过不同渠道与途径、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的农村党员培训都称作模式的创新, 形成的经验材料或媒体报道材料都冠以“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的标题。从培训模式的定义内涵来看, 这种将“模式”泛化滥用的利弊确实值得商榷。在此, 我们认为, 要让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上步入正轨, 对培训模式概念与内涵的把握必须回归到理性、专业与科学的轨道上来。

1.2 体制机制的束缚

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新要取得突破, 具备创新的空间与动力是关键。现行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的要素, 但也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与组织上的松散, 给党员的教育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再加上由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特殊性, 体制内的各项规定与要求较为严格, 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上有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 在领导体制与职能归口上, 实行的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具体落实的做法, 由于工作力量、保障上的局限, 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深入与落实上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 各地针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的不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规律把握不足, 需求调研深入不够, 使创新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 亟待健全、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运行、保障、激励、考核和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 解除存在的束缚, 方能为创新营造更好的条件[2]。

1.3 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注重不够

纵观云南省各地现行的农村党员培训做法, 可谓形式多样, 近年来的探索成绩斐然, 对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理性地看, 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培训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及内容的创新, 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重视不够, 致使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水平难以迈上更高的台阶, 工作长效机制的完善与健全推进滞后, 各地的做法与经验大多是自弹自唱, 更多地停留在对培训方式方法的介绍上, 不具有培训模式所要求的标准样式与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 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推广借鉴的价值相当有限。就培训机制而言, 以考核评估机制为例, 由于尚未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督、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未得到有效地开展, 造成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若不加以重视, 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1.4 支撑保障不足制约了创新步伐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支撑保障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是缺人, 就是缺师资, 制约了培训效果与质量的提升;缺有较强培训专业理论水平、懂培训业务的人才, 使培训工作始终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缺抓具体培训工作的业务人员, 导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抓一阵放一阵, 时紧时松, 有的地方搞培训完全出于完成指标任务, 做表面文章应付考核, 工作上的被动难以催生创新的思想与热情。二是缺钱。据调查, 近年来, 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上加大了力度。但客观地说, 目前的经费投入与培训工作任务相比, 实在是太少, 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要做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是不可能的。况且在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背景下,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 实现培训模式的创新, 取得务实管用的培训效果, 就必须从渠道、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着眼,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解决经费投入保障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培训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 要以理念创新为前提, 从培训机制、内容、方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模式优化与转型, 把农村党员培训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 为提高农村党员培训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3]。

2.1 创新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在培训工作中起着把关定向的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目前, 云南省农村党员在年龄、学历、收入、生活水平、存在困难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差异较大, 而现行的培训较多采取的是“大锅饭”“一刀切”式的做法, 培训的组织实施机构对农村党员的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把不准, 致使培训在供求上存在脱节的情况。对此, 唯有将培训工作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开展“菜单式”“模块式”培训, 尽可能做到“干什么学习、缺什么补什么”, 这样才能激发农村党员参训的热情与动力。要树立提升能力的培训理念。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不同于学历教育, 要切实避免知识灌输的倾向, 突出能力提升;在增长其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提高政治素质, 树立起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2 创新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工作实施主体的不同, 我国目前开展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等培训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政企配合、市场运作三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有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和文化活动型, 政企配合模式有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和科技示范型, 市场动作模式有合作组织型、产为促进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中、示范、就地、异地和远程培训等模式。培训环节有研训一体、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和课题引领等模式。就农村党员培训而言,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各地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做法与模式。目前, 农村党员培训进入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在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创新上, 要着力在理念、机制、内容与方式方法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形成“政府主导、多元运作, 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进村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的运行机制[4]。努力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2.3 创新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各级党的“一把手”负总责, 组织部门统筹协调, 党政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多方联动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政企合作、市场运作”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机制。注重整合企业、社会团体及农村现有的合作组织、协会等方面的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 用市场运作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与途径。三是区县以上党委要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和县委新农办为主体成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提高对基层培训工作的指导力度, 做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 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化。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监督评价机制, 确保农村党员真学、真懂、真用。五是建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投入保障机制, 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不断改善培训条件, 逐步实现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现代化。

2.4 创新培训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内容, 要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带领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围护农村稳定开展培训。一是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二是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农村党员法治观念, 提高农村党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三是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农村党员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四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使培训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 推动和促进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与时俱进。

2.5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日益丰富的内容只有通过更加实在的方式, 坚持实际、实用与实效的原则, 努力适应农村党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和科技服务相结合, 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在培训方法上, 围绕农村党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要求及思想教育规律来加以创新。一是要尊重农村党员在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就业方式、思想状况与学习需要上的差异, 做到分类分层施教;二是要把农村党员就业、致富情况纳入视野, 发现和捕捉党员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困难与问题, 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教育;三是虚实结合, 注重运用就事论理、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 使他们从自己看得见的人和事中, 悟出正面的道理;四是要情理交融,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育、引导和激励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力量, 更好地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发其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式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俊楠.关于农民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的研究综述[J].才智, 2011 (1) .

[2]陈新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2) .

[3]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 (7) .

[4]张艳, 赵晓莹, 张默.辽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 2010 (9) .

篇8:新农村培训小结(张颖)

关键词:女性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云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1]。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发展现代农业, 改善农村面貌, 培养新型农民, 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等几个方面[3]。目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中, 女性人数低于男性人数, 女性非农转移中回流人数高于男性人数[4], 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 承担起农村生活的重任[5], 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6]。因此,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女性农民进行培训教育, 提高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 提升她们的生产能力和从业水平, 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女性农民, 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7]。

一、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发展历程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她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维持农业基础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8]。因此, 培育培养新型农村女性农民, 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9]。

近年来,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云南省妇联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立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兴农, 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与培训, 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 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10]。根据云南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11], 从1997年6月至2013年3月, 云南省妇联、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23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 累计培训农村女能手2299名。2010年11月8日, 云南省妇联在云南农业大学挂牌建立了“云南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12], 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更好地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十多年来, 云南农业大学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 面向广大农村女性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教育培训, 增强农村女性农民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 并开展创业培训教育, 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

通过十六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教育实践, 农村女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涌现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种植、养殖女能手;面向农业产品市场营销妇女能手、女经纪人。广大的农村致富女能手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 发挥着农村女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实践情况

从2008年至今, 云南省妇联、省农业厅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了9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 共有1489名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从事种植和养殖农村女性农民参加了培训, 参加种植培训的人数为688人, 占培训人数的46.2%;参加养殖培训人数为801人, 占培训人数的53.8%。从2008年至今, 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情况为:2008年培训132人次, 2009年培训398人次, 2010年培训260人次, 2011年培训279人次, 2012年培训294人次, 2013年1-3月培训126人次。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中23.4%为云南省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 包括傣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18个少数民族。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 其中:小学文化水平占5.3%, 初中文化水平占65.7%, 高中文化水平占24.5%, 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占3.8%, 大学本科文化水平仅占0.7%。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 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 培训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16年来23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 主办单位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 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村女性农民的实际需要,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法, 提高培训层次, 满足农村女性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不仅提供种植、养殖技能培训, 还增加了农产品营销、现代企业管理、创业技能等培训内容;在培训方法方面,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实地考察、实际技能培训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

通过多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累计培训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农村女能手2299名。培训不仅仅教给她们种植、养殖的技能, 经营管理方法、创业技能等, 更重要的是, 让她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技能, 增长专业知识, 更能将她们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这些来自各个州 (市) 的致富女能手回到当地, 她们的亲身经历影响着更多的女性农民, 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较大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能通过不断地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将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

(三)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虽然云南省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目前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年轻女性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 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性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城市工作, 很少返回农村, 造成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历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近五年来, 参加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种植、养殖女能手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总人数的71%, 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的仅占0.7%。可见, 农村女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 亟须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让来自16个州 (市) 的种植、养殖女能手参加培训, 并将各自所学带回家乡, 带动当地的女性农民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并通过培养她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不断提高云南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农村女性农民由于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与外界接触较少, 更加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往往不具备创业能力。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 开阔了她们的眼界, 提供参观考察成功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机会, 使农村女性农民不仅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 还能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培训学习, 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三、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农业生产出现了女性化趋势, 农村女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13]。十六年来, 开展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 培养了2299名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农村致富女能手, 对促进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通过多年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培养了来自各个州 (市) 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养殖女能手, 提升了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 并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农村生产发展。如培训班学员王世菊, 她在培训班学习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回到家乡后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 并对当地农户进行宣传, 介绍最新的种植技术, 已有150多户当地农户加入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采用新的种植技术, 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目前,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6500亩, 并修建冷库和蔬菜加工工厂, 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

(二)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多年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 也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云南省各个州 (市) 的种植、养殖女能手, 通过培训学习种植、养殖的先进技术、了解前沿的知识、学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 她们回到家乡后成为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性农民, 带领当地农民生产致富, 发挥着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培训班学员陈玉琼, 通过培训, 提高了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她所在的村, 带动842户村民加入专业技术协会, 创办养鸡场, 当地村民协会会员共存栏蛋鸡10.2万只。专业技术协会还定期为农户提供养殖培训, 累计培训人员1880余人次, 由于技术先进, 生产出的无公害鸡蛋供不应求, 大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带领他们逐渐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和管理民主

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教育实践, 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由于村民素质的提升, 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如培训班学员杨君芹, 由于她所在的村社, 田地全被征用, 许多农村妇女无所事事, 整天不是打麻将就是搬弄是非, 面对这样的情形, 杨君芹决定将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和经营理念传授给她们, 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 因地制宜, 带动村民种植高原特色农作物, 并寻求当时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 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成立了一个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许多村民都参加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中, 改变了以往无所事事的局面, 由于公司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集体活动, 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农业企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也更加重视生态的保护, 生产也更加规范, 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条件, 随着村民们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

上一篇:销售工作计划书下一篇:烟叶收购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