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

2024-04-15

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共9篇)

篇1: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

赴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9日至13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有幸成为苏州市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员,赴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学习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学习和考察的感受

在短短五天的培训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倾听了多位专家及领导的授课,参观了农业示范村、社区,开发建设现代化园区、新农村、新社区示范点等,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指导意义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学习感受:

一是学习内容新鲜前卫。此次来苏州学习,接触了大量新鲜的知识、观点和举措,感到十分“解渴”。例如“转型升级理论与苏州实践”、“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博弈思维”、“苏州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专题,是目前“苏南”地区最前沿、最有实践意义的转型升级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理论,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二是课堂教学精彩生动。来自苏州农干院、农办、苏州大学的孙坚峰、卢水生、陈建荣、沈健等专家,多年来潜心研究农村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他们把研究的成果浓缩成精华,通过精巧的设计、生动的案例、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传授给我们,精彩纷呈,印象深刻;

三是培训形式务实多样。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培训还安排了参观考察活动,参观了**区墅里“社区支持农业”、旺山村“休闲农业”、苏州园区建设、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泰元社区等示范基地,实地感受苏州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受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高质量,倍受震憾,深受启发。

二、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认识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起步早、思路新、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前期资金投入、投资公司运作、配套组织、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金融、运作、组织、政策“四个平台”;采取工业向园区、农业向规模经营、农民居住向社区“三个集中”措施优化城乡布局;通过农村集体资产分配权向土地股份制股权、农民土地承包权向土地股份制股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商品房或货币和股权的“三个置换”,加快农民转为市民速度;通过社区股份、土地股份、富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的“五大合作”,富民强村;逐步形成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实现“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村村成物业、年年有分红”的目标。**注重规划引领,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求突破;注重制度建设,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注重产业融合,在经济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注重富民优先,在农民持续增收上求突破;注重社区建设,在城乡管理体制上求突破。他们敢于正视和破解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发展方式好、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好、生活质量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路子,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三、结全城南转型发展实际的几点思考

1.加快转型发展必须确立大有可为的精神状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城南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区位、产业、人口和民生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区位上,随着城市中心南移,城南与主城区基础设施加快衔接,城市功能加速融合,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业路、城西大道等纵向主干道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提升土地资源价值,促进商贸物流、商业地产的发展;区内拥有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南出入口拓宽改造工程已经完成,苏州主出入口综合改造工程业已全面启动,高速公路道口经济圈正加快形成。在产业上,现有企业近400家,其中规模骨干企业74家,市百优企业31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汽车配件为主导的轻型制造业基地。在人口上,新建了大型商住区、安置区10个,集聚了拆迁户、产业工人、小区住户近5万人,为发展商贸服务业提供了市场消费基础。在民生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障,拆迁安置基本实现“零过渡”,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以上四大优势构筑了城南园区加快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好开发区人不畏艰难、负重奋进的拼搏精神,就一定能抢抓机遇、扬己之优、乘势而为,推进城南新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2.加快转型发展必须确立敢于担当的魄力胆识。城南园区作为我市成立最早的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主阵地,有义务、有责任率先转型、率先发展,为开发区的发展壮大勇挑重担、多做贡献。要在城市建设上彰显特色。按照“策应老城区,有别新城区,衔接**园区”的思路,加快与老城区的融合,主动接受老城区要素外溢,着力打造苏州市区西南商贸集聚区;坚持“不比档次比品位”,与新城区错位发展,大力推进产城一体,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加强与苏州园区的规划衔接,实施“跨港发展,挥师西进”战略,向六圩港以西拓展发展空间。要在产业发展上彰显实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能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的工业集中区,招引成熟项目和企业,着力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毗邻城区、交通便捷的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大市场、大物流等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市场龙头企业。要在民生改善上彰显底蕴。坚持民生优先,扎实推进富民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配置公共资源,积极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人民群众认可的“幸福城南”。

3.加快转型发展必须确立自我革命的决心勇气。自我革命就是要辩证分析原有的开发建设理念、路径和方式,客观地看待成绩、看待问题、看待机遇,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负责的精神,奋力闯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要确立城市意识。顺应园区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产城一体的城市组团发展的趋势,要用城市的眼光规划新区,用城市的标准建设新区,用城市的要求管理新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快塑造城南新区现代城市的新形象。确立集约意识。当前,资金、土地等要素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我们必须切实增强集约意识,在着力破解要素制约的同时,坚持“惜地如金、优地优用”,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坚持“轻重缓急、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要确立经营意识。敢于负债,更要善于经营,遵循经济规律,强化核算意识,突出投入产出效率,着力培植税源经济,不断提高土地收益、资产收益、税源收益。

篇2: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

8月25日,我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来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听了辅导老师们高水平的授课,看了苏州市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发展,很受震撼。这次培训学习和考察让我真正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真正意识到了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坚决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才能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才级逐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来。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我重点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如下几点思考: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就是强村富民,解决农村公共开支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农村不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上不去,我国的人均GDP就上不去,总量再大,也是不健康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我们当今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彻底改变以人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要以生产质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主,要积

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优化规模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

1、必须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鼓励将耕地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获得利益最大化。

2、必须实施规模经营

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并非无路可走,无章可循,是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性的规模发展,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也可以通过能人带动。

3、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

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很难抵抗市场风险,只有靠龙头企业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融合起来,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带动作用。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交通日益通达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加快了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

3、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就是就业之源,使农民普遍得到实惠,末期得到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先力军。

4、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与否。要

针对劳动力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着力加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

四、必须探索减负新途径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减轻农民负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途径,与发展减负的新路子,从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伤害,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市民,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交,彻底减负。

五、按统筹城乡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经济上让农民当家作主,尊重农民的市场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经济高于一切,农民既需要经济的自由,也需要经济的平等,政府应不断依据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调整和变革各项现实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

2、在政治上赋予农民平等的政治民主权,首先要给农民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民的强烈呼声,让农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听取农民的申诉与呼声,为农民排忧解难。

3、要切实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代表权,给农民政治参与权,增加农民在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人数,要允许并帮助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

4、在教育和公共社会福利事业上,赋予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共享权。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到城乡一视同仁,保证农村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改变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的状况。

篇3: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

1. 培训成效初步显现

调查结果显示, 我市广大农村干部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评价较好, 无论是各乡镇的领头羊, 基层村干部, 还是到村的大学生村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丰富, 针对性强。去年组织的村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八个一”的专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普遍认为这样的内容设置以实际存在问题为导向, 更贴合岗位需求, 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二是培训方式有所创新, 形式多样。开始注重实地调研、现场感受, 变“照本宣科”为“基层点菜”, 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三是培训效果初步显现。农村干部普遍认为开阔了他们的工作视野, 提升了他们的科学发展能力, 促进了如皋新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干部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认识, 培养了一批堪当小康建设大任、敢闯敢干的新农村建设“领头雁”, 加快了我市更高水平小康建设的大突破。目前, 我市332个村 (社区) 已有180个达到更高水平小康村 (社区) 标准, 其中65个村 (社区) 被评为红旗村 (社区) 。

2. 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调查发现, 部分农村干部有培训机会就参加, 没有也无所谓, 处于一种被动培训的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 迫切希望提升工作能力, 创新工作思路, 特别是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机会, 但在获得机会的同时又对培训工作显得不够积极, 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究其原因, 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发生重大变革时期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多, 感觉到培训的必须性, 但同时, 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经济发展的成果远重于培训能力提升, 有时间发展几个现代农业项目, 那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一切工作都要优先让位于经济发展, 缺少推动工作长远发展的思维和眼光。

(2) 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调查发现, 部分农村干部没有树立忧患意识和恐慌意识, 感觉不到本领恐慌的压力, 常常以工作繁重为借口回避学习, 不能超脱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超脱出频繁的送往迎来、超脱出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部分农村干部学习的成效得不到体现, 不能有效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 从而失去了学习培训的兴趣。当然, 学习动力不足原因不仅是主观方面的, 也有客观原因。当前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还没有完全结合到位,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运行中也暴露出结构体系不完善、权力配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导致一些干部重关系而不重能力, 注重迎合上级需要而不注重个人素质提高。另外, 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考核与评估制度, 激励和约束机制, 都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 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不够。在培训方式方法上, 对案例式、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培训方式的运用上, 学员的主体性体现还不够, 学员间互动互补互相学习的环节普遍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上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对干部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涉及不多, 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不多, 而且培训内容不能针对年龄、岗位、文化水平的不同实行分层次设计, 共性教育多, 个性教育少, 普遍培训多, 特殊培训少, 从而产生一部分干部们嫌简单不想听, 一部分却又觉得太难听不懂。

(4) 培训管理体系化不够。在日常工作中, 碍于都是成人, 都是干部的原因, 培训工作的管理强调自我管理的多、落实监督检查的少。尤其是培训期间表现、考试成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成果转化考核等整个干部成长链联系不紧密, 使得培训考试对学员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和促进力, 学员也不很看重考试成绩, 使教育培训的成果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干部队伍建设。

二、当前农村干部培训的趋向需求

在当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 农村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干部培训作为应对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干部的培训更需要直面当前农村工作形势, 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

1. 合理确定内容, “实用”为标

随着农村工作改革的深入, 农村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 对农村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要求农村干部培训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 增大培训容量, 强化综合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调查发现要求培训内容门类之广、科目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且都是结合做好自身工作、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带富能力和熟悉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提出来的, 集中体现出了实用性。

2. 改革教学方式, “有效”为要

调查发现, 无论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培训, 还是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学员都强烈要求要与他们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尤其是剖析先进典型。不仅学习身边典型, 更强烈要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取经”, 开阔视野, 获取新鲜经验。希望课堂教学能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 重点突出互动与案例教学, 探究专题研讨型的培训模式。

3. 加强培训管理, “科学”为本

被调查者从加快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出发, 对今后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和要求。被调查者认为, 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模式应努力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要着力于现代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以健全的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的科学化, 尤其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训用结合, 真正使知识、能力与职位一致;加大考核考试力度, 由重培轻考向培考并重、以考促培转变;加强学用结合、奖优罚劣,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学习有出路、学习有奔头的浓厚氛围。

4. 整合培训资源, “灵活”为上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 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灵魂, 党校是培训政治理论的主阵地, 其主导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加强执政能力培训力度,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基地也责无旁贷。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领导型教师最能满足新要求。要加强外培基地的开发, 逐步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体, 以外培基地为延伸的开放式培训网络, 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三、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联系实际创新路, 加强培训求实效, 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 适应党在农村的新政策, 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 努力建设一支有政治觉悟、有政策水平、有致富带富本领、有群众威信的农村干部队伍, 是农村干部培训的主要方向。今后在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中, 应围绕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突出能力提升, 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1. 强化教学改革, 增强培训活力

以农村干部需求为导向, 及时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内容。突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 因时施教。围绕提高农村干部能力和素质这一主线, 加大前沿学科和热点知识在教育培训内容中的比重, 以满足参学人员在学习内容上求“新”的要求, 增加农村干部的知识存量。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按需施教。加强对惠农政策、土地政策等农村政策法规的学习, 增强农村干部依法办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因人施教。找准“供”“需”结合点, “学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强化培训前需求调研这一环节, 科学拟定培训内容。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 以大量的问题、案例为讲课内容, 在对问题、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学学相长的目的。

2. 扩大师资渠道, 增加培训合力

根据农村干部的不同级别, 精心安排师资, 综合采取聘请外地专家教授、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优秀村干部代表和科技致富能手等方式, 实现培训师资向“复合型”的转变,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指导性。改变过去就培训抓培训的思路, 树立全方位的、开放式的培训观。努力拓宽培训渠道, 走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道路, 完善干部教育体系。在整合干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 狠抓教学质量, 增强师资队伍实力。

3. 强化激励约束, 增长培训动力

构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基础。

篇4:农村干部学院培训总结

(一)搞好村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培训场所简陋的问题。首先是没有规范的教室,培训班上课一般都是用会议室代替教室,没有正规的黑板和讲台,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是缺少课桌,学员大多是坐在条凳上上课,既影响教学秩序又不方便记录。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培训的物质条件,县乡党校基础设施落后,对正常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很不利。到目前为止,很多贫困县的县级党校连一个规范的电教室都没有,乡镇党校的教室大多是用大会议室代替,而且缺乏师资缺乏经费,村级党校更是连课桌都缺。由于培训资金匮乏,村级党校无法购置必要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势必影响农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以后,很多乡镇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政府应增加农村培训经费的收入,至少能给各村级党校添置必要的黑板、课桌椅,为农村培训工作创造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环境和最起码的教学条件。

(二)整合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在敢于致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任重而道远。县乡党校针对当前农村的具体情况,应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具体措施是:第一,定期邀请专家、科技工作者到各行政村传授农村科技知识,使农村党员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第二,组织农村党员到外地种养专业户的种养基地参观学习,发挥农村致富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农村党员能够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第三,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多媒体设备,设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点,通过党员电教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

从总体来看,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伴随着经济转型而来的社会现象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外,县党校应经常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下乡兼职或者挂职,这样既能指导乡镇党校的政治理论的培训工作,又能深入基层搞调研,掌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积累基层工作的宝贵经验,丰富政治理论教学的素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县乡党校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推动改革快速进行,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篇5:物电学院干部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院有条不紊的组织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学生干部培训会议。

在学生干部培训会议的开班仪式上,学院党总支仲明礼副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仲书记总结了我院上学期的学生工作,对上一学期学生会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部署了新学期的工作,对学生干部提出要求,要求狠抓基础工作,以同学们成长成才为理念,狠抓日常管理,杜绝晚归违纪,强调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要求争创学院特色,加强学风建设。还传达学习了《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潍坊学院2012工作要点》精神。最后,书记语重心长的给我们学生干部提了几点要求,要求以身作则,以德树威;高瞻远瞩,以志树威;以诚相见,以信树威;有胆有识,以勇树威;奖罚分明,以严树威;多才多艺,以能树威;身先士卒,以勤树威;关心他人,以情树威。

3月1 日下午,我院团总支贺志波书记给我们做了重要讲话,贺主任给我们讲解了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各学生组织工作章程(管理办法)。贺主任对我们上学期学生会的迎新工作,换届选举工作,校庆的接待工作,寒假社会实践等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月3日晚上,优秀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辅导员王国栋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07,08,09届的学生会主席都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工作经验交流,讲述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3月8日晚,我院辅导员办公室张芳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学生干部应该注意的一些礼仪。良好的礼仪可以完善个人形象,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心里素质,可以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还可以提高职业素质。不学礼,无以立。经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院学生干部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作为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等,从中受益匪浅。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丈高楼平地起,知识就是平地,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工作。也是保证工作激情的基础所在。当今正是知识竞争的年代,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素质。学生干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成绩一塌糊涂能够真正让人信服进而起到带头作用吗?另外,现在在学生干部中存在有一些人,只是顾着学习,把工作晾在一边,到最后一走了之。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能否把学习和工作安排妥当是衡量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二、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是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福祸避趋之?”他不是表明了把自己奉献给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巨大责任心吗?学生干部就是要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服务,就要肩负着一份责任,既然扛上了肩就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既然选择了当学生干部,理所当然地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这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有些学生干部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热情了,总想把工作推诿给他人,拈轻怕重,捞个证书了事,因而就影响到总体工作计划的运行。你为同学服务了,让他们知道你是真心诚意的,也反过来为你服务,体谅你,和你沟通,你的工作也因此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你也实现了锻炼能力的初衷,可以达到这样的双赢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这主要是要有博大的胸怀。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向其臣子管仲询问鲍叔能否能胜任宰相职位时,管仲说:“鲍叔总是看到别人坏的一面,没有容人之度,不可也。”有小人向鲍叔打小报告:“管仲是你推荐给齐王的,他反而在你背后说你的坏话。”鲍叔听了之后不但不发怒还哈哈大笑着道:“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他的缘故啊!”身为一个学生干部,经常要和同学共处,勿怕别人超越自己;自己有缺点就要有自知之明,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就要虚心听取而不要心怀不悦。学生干部之间取长补短,一个团体才有每个人发挥的地方,才能发挥团体的最大作用。

四、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具体来说,首先主要是策划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善于思考。学生干部是协助学校管理好学生的助手,许多重大活动都是由学生组织实施的。学生干部要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才能干得更好,这样才能控制、改进和创新。其次是协调能力。这如同润滑剂一样可使你和领导、老师、同事及学生关系更融洽。要善于真心地微笑,因为这样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个臭皮匠总胜过一个诸葛亮

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怕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细微之处总关情啊!然而责任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责任心的干部绝对不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篇6:学院经管系学生干部培训总结

12月12日,我参加了经管系学生干部培训。在这次四节课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好多知识技能。很幸运能够参加学生干部培训,这是我的福利。

得知记者团干事也必须参加这次的培训时,我是拒绝的。现实向我的计划开出“不平等条约”,而我不得不妥协。我向记者团干部申请请假无果,带着愤懑与不平踏进了学生干部培训班。

第一堂课,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姚俊老师开讲。这不是我第一次听他发言,他的讲课风格较亲和,总是可以列举很多他所经历所看过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所以,我还是挺认真地听他讲的每一句话。开课第一分钟,他一针见血地说出很多同学的不情愿——不想参加这次培训。姚俊老师有时候更像一个心理老师,懂得平抚他人、开导他人积极向上。开设培训班确实是一种福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百度就是一个最大的知识库,搜索关键字词不仅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一堆散沙,垒砌不出一座金字塔,它们需要修饰。因此,一个培训班就发挥了作用。一个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可以形象生动具体地传授每一个正确的知识技能,让他的学生少走弯路。所以,我很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为了学校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感谢给记者团干事培训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精心备课。参加培训班是一种福利。

疏导完心理后,切入正题——讲规矩,成方圆。“规矩”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守规矩的人寥寥可数。规矩,无论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是在集体中生存都无处不在。只有守规矩,才能融入组织。姚俊老师强调了在思想、工作、行为、纪律、心态五个方面上,必须牢牢地记在心里,用行动证明自己守规矩。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守什么样的规矩,因此,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朝着自己的方向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学做人做事,并在工作上严谨细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作风,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第二节课是朱老师的“活动策划与总结撰写”,虽然在记者团工作的我基本是不做策划的,但学了也好,以后可能用的到。第三节课是办公礼仪与有效沟通。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不是做不到的,只是需要小小地注意而已。而沟通是一门学问,李老师告诉我们,沟通是要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兴趣,让对方明白并且接受我们的想法,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学会有效沟通,首先要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最简要的一句话说出最重点的东西,然后要注意语气、音量。语气可以看出一个表达者的态度,音量更考验一个人的自信。态度不好底气不足是不会被倾听者耐心地听你讲话。沟通是与他人交往的一个桥梁,桥梁不牢固,在桥面上行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次培训设置的“有效沟通”这节课挺好的,作为记者团的一员,必须要具备更好地沟通的能力。

最后一堂课是技能篇,方老师带有地方口音的腔调,让我很难跟上他的节奏。但是,我知道他始终强调了责任与团结。学生干部要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带动同学们。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团结凝聚集体的力量。不是做了学生干部就可以用下命令的口气要求同学怎么做,而是要发挥出榜样的作用,从而影响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在第一节课是,姚俊老师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做学生干部?我当时的想法,是只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但是,我却没有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郑明明老师也强调了学生干部要团结同学,对他人负责;还要坚持原则性,灵活变通。

篇7:在干部学院培训期间的学习总结

能有这次赴干部学院进修的机会,非常感谢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仍然为我们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同时,非常感谢干部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课程。虽然培训时间仅有短短四日,但我感觉到收获良多,感触颇深。

举办组织人事处长提升服务改革能力培训班,是提高组工干部履职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践行中央关于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重要内容。此次培训班以深化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理念为重点,以增强组织人事处长素质为中心,紧紧围绕当前组织人事工作中的难点及热点问题,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学员解决组织人事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新精神新要求,是新时期组工干部做好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次组织人事处长提升服务改革能力培训班课程安排很满,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设置非常合理,紧贴组织人事工作实际,操作性强,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大家觉得学习很充实,为进一步开阔我们组工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必将为提升我们服务、保障、推动深化改革的能力打下基础。

这些年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难题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满足干部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很需要领导、专家给予理论上的分析和实务上的指导。培训班课程理论结合实际,听了这些课,感觉很受用,很解渴。给我们讲课的专家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时政热点的关注,研究方向侧重于解决实践问题,富有创新精神。

讲课剖析的是当前组织人事工作中碰到的最需要解决、最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把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非常务实,听后备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

带着问题来,满怀收获走,经过培训,我对组织人事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把握,感觉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宽了、方向更明了,我要把在这里吸收到的理念、方法带回去好好实践、好好运用。通过培训,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组工干部对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三个问题要有深刻把握。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这一点,尤其是对于我们法院组织人事干部,尤其重要,要在深化司法改革的大环境下,既要贯彻稳步推荐司法改革,又要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

三是组织工作要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组工干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积极与上级组织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这是做好组工工作的基础。

四是要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公道正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组织人事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

总之,本次培训对我而言收获很大,再次感谢干部学院和各位授课老师。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2、“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3、“如何科学定编,解决部门忙闲不均、人员紧张的实际情况”?

4、“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让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

篇8: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影响

培训是指学习一系列程序化的行为的过程, 培训的英文Training意味着训练。对培训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或完整的定义, 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 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 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第二, 指创造一个环境, 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第三, 指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总之, 培训的本质是一个有计划、持续的、系统的学习过程, 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改进受训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行为, 从而使其发挥更大潜力, 提高工作质量。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培训的调节作用

(一)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对新农村生产发展的回归分析 (表1 (a) 、1 (b) 、1 (c) )

D.W检验, 是用来检验变量自相关性的, 一般来说D.W统计量越接近2越好, 说明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模型设计的较好;若偏离2太远, 所构建模型的解释能力会受到影响。由表1 (a) 可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生产发展回归模型的D.W值为1.562, 说明该模型设计较好。由表1 (b) 、1 (c) 可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生产发展回归模型总体及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检验, 回归方程模型为:y=1.420+0.491x, 回归系数为0.491, 说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生产发展是正相关的关系,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越高, 新农村生产发展越好。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b.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b.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b.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

a.Predictors: (Constant) , 干部素质;b.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a.Dependent Variable:生产发展

(二) 调入调节变量后两者影响作用分析。

首先, 将培训状况按分值高低分成两组, 得分为1 (很差) 、2 (较差) 、3 (一般) 的归为低分组, 得分为4 (较好) 、5 (很好) 的归为高分组;其次, 筛选出对应低分组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新农村生产发展的相应数值和对应高分组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新农村生产发展的相应数值;再次, 将筛选出来的相应数值导入相关回归模型, 分析比较得出结果。

对应低分组的两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a) 、2 (b) 、2 (c) 所示。 (表2 (a) 、2 (b) 、2 (c) )

对应高分组的两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a) 、3 (b) 、3 (c) 所示。 (表3 (a) 、3 (b) 、3 (c) )

由表2 (b) 、2 (c) 可知, 在培训状况得分低的情况下,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生产发展回归模型总体及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检验, 回归方程模型为:y=1.612+0.412x, 回归系数为0.412。由表3 (b) 、3 (c) 可知, 在培训状况得分高的情况下,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生产发展回归模型总体及变量系数也均通过了检验, 回归方程模型为:y=0.974+0.662x, 回归系数为0.662。由分析比较可得:0.412<0.491<0.662, 即培训状况得分低的回归系数低于没有培训状况介入的回归系数低于培训状况得分高的回归系数。因此, 由以上相关回归分析可以得出, 培训状况越好 (差) ,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对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小) 。

三、培训状况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各变量影响的差异检验

为考察不同培训状况下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差异, 本文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第一步, 选择检验变量———农村基层干部14种素质到Test Variable (s) 框中;第二步, 选择总体标志变量———培训状况到Grouping Variables框中;第三步, 单击Define Groups按钮定义两总体的标志值, 本文选择切点定义方式, 在Cut Point框中输入4 (较好) , 大于等于4 (较好) 的对应一个总体, 小于4 (较好) 的对应另一个总体, 即认为大于等于4 (较好) 为培训好, 小于4 (较好) 为培训差;第四步, 运行得结果。 (表4)

由表4所示的统计整理结果可以看出, 培训状况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各变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得到大部分证实。在14种素质中法制观念的双边p值等于0.084大于0.05, 没有通过检验, 即培训状况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没有得到证实。其余13种素质的双边p值等于0.000小于0.05, 通过了检验, 且通过均值3.11>2.83, 3.31>2.62, 3.21>2.74, 3.45>2.71, 3.29>2.71, 3.41>2.90, 3.28>2.84, 3.50>2.78, 3.30>2.83, 3.12>2.77, 3.42>2.73, 3.39>2.84, 3.40>2.75, 可以看出培训状况好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优于培训状况差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

人力资本在培训后能够增值, 这主要反映在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上, 因此培训的需求从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尽快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余凯成, 程文文, 陈维正.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篇9: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研究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市场;竞争策略

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规划课题: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品牌的研究与实践(GH1415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81

1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的界定

1.1何为培训品牌

市场营销理论中,品牌代表的是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是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和可信度,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包含六个方面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迈克尔·波特在其品牌竞争优势中曾提到: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或者说品牌核心价值也是品牌精髓所在。培训品牌与一般商品不同,它的公益性和效果的延迟性都与企业销售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培训对象和主体是人,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是消费体验的主体,由于培训中的教育理念和服务是无形的、难以量化评价的,所以培训品牌的价值很难准确界定。

1.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的特点

培训品牌是以培训机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师资队伍、教授课程及相关服务的各方面的优质教育、服务,其中的核心要素如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有特色的培训内同容、个性化的培训模式、高质量的培训效果等都在培训品牌创立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是指培训的主管部门和主办方以及受训的基层农村干部对培训服务的课程设置、管理服务、实力保障、文化内涵等认可和信任,是培训质量优秀、服务优良的一种象征。

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的意义

2.1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肩负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但是,针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村级班子虽然齐全,但不够团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明里添柴,暗中抽薪”;有的思想不解放,“守摊子、保帽子、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村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一部分基层农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理论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水平较差……这些问题,影响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影响着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而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

建设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基地,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质量,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满足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对教育引导基层农村干部充分把握县情、村情、民情,积极探索村级组织建设新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造就过硬的干部队伍,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是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领导的关键群体,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

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就是当村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平。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作风素质、工作作风素质、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等。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快速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

建设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基地,通过优质的培训,使参训的村支书、主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知道应该干什么;明确做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本要求,知道应该如何干。

2.3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多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重点越来越明确、措施越来越有力。一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加配套、完善、具体,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二是农业税减免后,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发生了转变,随之带来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三是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的提出,促进了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职能的转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农村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动向,需要农村基层干部不断加强学习,牢牢掌握各项农村政策,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顺应这些变化,抓住目前难得的机遇,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群众致富,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endprint

3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途径

3.1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培训产品是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目标定位,创建培训产品的品牌,就要明确客户的培训需求,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紧密结合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规划。

农村基层干部既领导经济工作,又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党的建设,还要抓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证稳定,工作千头万绪,是名副其实的“百搭”干部。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大多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农业技术、农业科学知识、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基层管理知识、新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全面了解新时期“三农”政策和理论,需要系统掌握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需要创新做好农民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全面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

3.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的分层次定位

农村基层干部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等,广义上的农村基层干部范围广、人数多,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创建优质的培训品牌,必须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体进行目标细分定位。因为他们的基础、工作内容、需求各有差异,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灵活设置培训课程: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课程以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和领导人农村工作讲话精神解读、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农村民生发展和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为内容;大学生村官课程新以如何做好农村青年工作、农村创业孵化,如何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广农业科技、管理远程教育站点、带动创业致富、活跃农村文化、化解邻里纠纷,以及抗灾救灾为等内容;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侧重安排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包括农业耕作制度改革与重大技术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农药管理与应用、新品种选育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3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的市场竞争战略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实现培训产品和品牌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主体为着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同行为的表现。教育培训主体为了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培训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信息竞争、价格竞争、信誉竞争来保证品牌立于优势地位。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在创建过程中,因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公益性特点,很难在价格竞争中获得成功,所以,应采取高质量竞争策略和优势差异化竞争策略。

高质量竞争策略:高质量策略要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致力于树立高质量的培训品牌形象,并在竞争中以高质量超越竞争对手。它是一切竞争手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树立良好培训品牌形象的基础。

优势差异化竞争策略:以表现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为竞争主要手段,在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比较中占有优势地位,便形成差异优势战略。这里的差异包括:培训环境、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课堂教学、食宿保障、培训经验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品牌建设中,成功地转化为产品、服务、宣传、网点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差异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术蕊.规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部署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 李彦亮.品牌文化营销探析[J].金融与经济,2006.(4).

[3]汪月琴,王雄,郭护团,周敏姑.职教师资教育培训品牌建设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2014.(2).

[4] 徐莲.关于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途径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8).

[5] 余少娜.教育品牌的品牌传播研究—基于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品牌传播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8.

[6] 张万灵.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品牌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7] 汪月琴.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品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金鹰广告下一篇:贵重物品保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