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

2024-05-01

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精选3篇)

篇1: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

1、通过nslookup命令可以查出默认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还可以对域名和IP地址进行双向解析。

1、远程登录telnet端口号23。万维网HTTP端口号80。FTP使用TCP的端口号21。TFTP使用UDP。

BGP(边界网关协议)使用TCP端口号179建立连接。

HSRP运行在UDP上,采用1985端口号。

OSPF的协议号为89。

DNS域名解析器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域名服务器之间使用UDP端口53进行域名的查询和应答,但是使用TCP端口53进行域信息的传输。

2、IP地址:是长度为32位二进制数,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应用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中。

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基于V-D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STP协议:是一基于OSI网路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通讯协定,用作确保一个无回圈的区域网络环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VPN:是将物理位置分布在不用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尤其是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

TCP/IP: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路由: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交换机端口安全:

中继器:

局域网:

3、链路聚合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实现的。

作用: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4、OSI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5、简述STP的工作过程。

(1)通过比较网桥/交换机优先级选取根网桥/交换机(给定广播域内只有一个根网桥/交换机);

(2)其余的非根网桥/交换机只有一个通向根网桥/交换机的端口,称为根端口;

(3)每个网段只有一个转发端口;

(4)根网桥/交换机所有的连接端口均为转发端口。

6、简述VPN的PPTP服务端配置命令步骤。

7、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NAT,NAT在应用上有哪些限制?

(1)、当需要从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的时候;(2)、当2个网络有相同地址时;(3)、内网的某些服务需要给外网用户提供服务,就要在防火墙或者路由器上设置nat;(4)、当换了ISP时,由于网络大不易改IP,所以暂时NAT上网。

局限性:(1)NAT违反了IP地址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2)NAT使得IP协议从面向无连接变成面向连接;(3)NAT违反了基本的网络分层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4)NAT同时存在对高层协议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

8、在重叠VPN技术中,CE(客户端)路由器的路由协议邻居是CE-router,对等VPN技术中,CE(客户端)路由器的路由协议邻居是PE-router

对等VPN技术的模型是CE-to-PE(服务提供商端)

根据PE是否参与客户的路由,建立基于MPLS的VPN时有两种选择。

BGP/MPLS VPN是第三层的解决方案。它的安全举措之一就是路由隔离和信息隔离,通过VPN路由转发表和MPLS中的LSP来实现。在MPLS网络中传输的VPN数据采用外标签和内标签两层,分别对应域内路由和VPN路由。

PE-PE路由器之间通过采用MP-iBGP进行路由信息的交互。

9、以用户为导向,高性能、多端口、高细粒度控制是防火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主要有4个发展方向:大幅度提升性能,在传统技术上另辟蹊径,功能不断扩展、应用部署上突破原来的网络边界。

10、SNMP v2增加了验证机制、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SNMP v3主要有3个模块:信息处理和控制模块、本地处理模块、用户安全模块。

SNMP v3增加了3个新的安全机制:身份验证、加密(由用户安全模块完成)和访问控制(由本地处理模块完成)。

SNMP提供用于在RMON探查程序和管理控制台之间传输网管信息的通信层功能。

RMON是SNMP应用的一个分支,在具体应用时,RMON将使用SNMP操作,并使用基于RMON的专用于子网监视的监视器来收集子网流量信息,并响应管理站的调用。

11、VRRP活动路由器发送VRRP组播报文通知备份路由器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VRID是虚拟路由器的唯一标识。需要设置虚拟IP地址。通告报文一种,使用组播地址224.0.0.18。

12、域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中间由点号分隔开,采用层次化的命名方式,最右边的那个词称为顶级域名。

13.HTTP1.0和HTTP1.1都把TCP作为底层的传输协议。

HTTP消息分为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两类:

1、简述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工作原理。

2011.7.28题目

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

2、RIP v1的4个优化措施。2013.1.31有涉及

抑制计时(可以减少路由的浮动)

水平分割(缓解路由循环)

路由毒化(解决路由循环)

触发更新(缓解路由循环)

3、简述PAP、CHAP两者的的工作过程及特点。2011.7.27题目和2013.10.33都是PAP。2013.1.35涉及两者

4、以GSM900系统为例说明无线信道的划分。2011.7.26题目

5、简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2013.10.31题目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每层只关注实现本层的功能即可;

②灵活性好,每一层次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本层的功能,增加和删减功能也较为容易;

③结构上可以分隔开,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小,降低了实现和维护的难度,同时能够促进标准化的工作。

分层注意: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6、在BGP/MPLS VPN对等网络模型中有哪3类路由器?产生哪两种基本的流量? 2013.10.34题目

BGP/MPLS VPN对等模型中,构成网络的路由器有3类:骨干路由器(P1、P2),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PE1、PE2、PE3),用户边缘路由器(CE1、CE2、CE3、CE4、CE5、CE6)。

产生两种基本的流量: 控制流:分发VPN路由,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数据流:转发用户数据。

7、简述静态页面的工作过程。

2013.10.35题目

当用户需要访问某个网站应用时,用户首先在web浏览器中输入静态页面的URL地址;web浏览器根据该地址向此网站所在的web服务器发送页面的HTTP访问请求,当web服务器收到页面HTTP访问请求后,将所请求的HTML静态页面通过HTTP响应消息发送给web浏览器;web浏览器收到HTTP响应消息后就可以将其中的页面内容按照HTML格式解析出来,并采用相应的显示方式展示给用户。

8、为了实现网络逻辑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权衡以下因素。2013.10.36题目(1)最小的运行成本(2)最少的安装费用(3)最高的性能(4)最大的适应性(5)最大的安全性(6)最大的可靠性(7)最短的故障时间

9、B/S模式的优缺点。2013.1.36题目

B/S结构的优点:1.系统访问灵活; 2.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3.松耦合性;

3.系统的开发高效、简单。

B/S模式的缺点:1.展示能力较弱; 2.系统的处理性能较低; 3.系统的交互能力较差; 4.系统的功能有限。

10、假设某个网络的计算机要访问www.mit.edu,说明DNS域名解析过程。2013.1.34题目

① 首先,该台计算机的解析器向其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查寻“www.mit.edu”的IP地址,如果没有该纪录,则向上一级域名服务器发请求,直到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

② 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先查询自己的数据库,若发现没有相关的记录,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寻“www.mit.edu”的IP地址请求;根域名服务器给中国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edu域名服务器。③ 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向edu域名服务器发出查找“mit.edu”的IP地址请求,edu域名服务器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mit.edu”域名服务器。④ 经过同样的解析过程,“mit.edu”域名服务器再将“www.mit.edu”的IP地址返回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⑤ 中国域名服务器将“www.mit.edu”的IP地址逐级发送给该计算机解析器。⑥ 解析器使用IP地址与www.mit.edu进行通信。

11、IPSec体系结构:包含AH、ESP、IKE这几个重要协议。

(1)AH为IP数据报提供3种服务: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源身份认证和防重放攻击。AH头部中的序列号可以防止重放攻击。

(2)ESP除了为IP数据报提供AH已有的3种服务外,还提供数据报加密和数据流加密。

(3)IKE协议负责密钥管理,定义了通信实体间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生成共享的会话密钥的方法。

12、网络需求分析的要素

2012..10.36题(1)应用背景分析;(2)业务需求;(3)管理需求;(4)安全性需求;(5)通信量需求(6)网络扩展性需求;(7)网络环境需求

13、与传统VPN相比,第三层MPLS VPN(即BGP/MPLS VPN)的优点是什么。

(1)可以实现底层标记自动分配,在业务的提供商比传统的VPN技术更廉价、更快速。

(2)可以充分利用MPLS技术的流量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向客户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服务,也更容易实现跨internet骨干网服务质量的保证。

(3)可以提供传统基于路由技术的VPN无法提供的业务种类,比如支持VPN地址空间复用。

(4)客户可以更加简单的维护和管理自己的VPN,也降低了人员和设备维护上的成本。

14、ipsec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15、简单性是SNMP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正由于协议的简单性,SNMP存在如下问题:(1)只在TCP/IP网络上运行,不支持其它的网络协议(2)只适于监测网络设备,不适于监测网络本身

(3)没有提供manager和manager之间通信的机制,只适合集中式管理,而不利于分布式管理(4)没有提供成批存取机制,对大块数据进行存取效率很低(5)安全性很差,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机制 SNMP v2的改进:

(1)提供一次取得大量数据的能力,提高了效率;(2)支持分布式管理;

(3)提供验证、加密、时间同步机制,提高了安全性;(4)运行在多种网络协议之上。

16、HTTP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格式:

17、拓扑结构设计原则及优缺点

18、分层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点

网络核心层的主要工作是交换数据包,核心层的设计应该注意两点。A 不要在核心层执行网络策略。

B 核心层的所有设备应具有充分的可到达性

分布层将大量低速的连接通过少量宽带的连接接入核心层,以实现通信量的收敛,提高网络中聚合点的效率,同时减少核心层设备路由路径的数量。设计目标有两点: A 具有强大的流量聚合性能,支持多种接入链路 B 与核心层之间的链路数量应尽可能少 接入层将流量愦入网络,通常用包过滤策略提供基本的安全性,保护局域网段免受网络内外的攻击。

19、NAT的工作原理

(1)转换内部本地地址:运行NAT进程的路由器通常连接了二个网络,并且将本地非注册的IP地址转换为全局已注册的IP地址,这些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可路由的。(2)超载内部全局地址:通过允许NAT边界路由器为许多本地IP地址使用单个的全局IP地址,就可以减少内部全局IP地址中IP地址的数量,这称为超载。

(3)使用TCP负载分配:是目的IP地址转换的一种动态形式,当建立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新连接时,所有的非IP流量无需转换即可通过,除非在接口上采用了另一种转换类型。20、路由重发布的情况:

(1)在一个网络中有两个不同的路由协议

(2)你有一些不支持现有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备

(3)你有一些静态路由需要被动态路由协议学习。

篇2:自学考试网络工程04749知识点

“人文知识”这部分为客观题,多项选择题形式,共10题,分数比重为10%,考试时间为10分钟。这部分试题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所占的比例为,文学30%,语言学30%, 史地文化知识40%。

根据新大纲要求,人文知识题的测试范围包括,1)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2)英语文学知识;3)英语语言学知识。同时,新大纲对专八考生有如下要求:1)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现状和文化传统等;2)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3)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4)考试时间为10分钟。测试形式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10道题。测试目的为:“测试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与英语语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化知识点已经不只是局限在人文知识题目当中,而是已经渗透到了其他题项,比如听力,阅读,翻译甚至是听写。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徐姗姗,2009);带着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认识,带着文化知识点弥漫在专八考试题目当中的认识,我们认真审阅了历年专八真题,从中挑出了我们认为是考查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试题, 然后形成了一份英美文化专项试题。再分发给两个熟练水平段的学生,试图找出两个学习组别的差异。试图发现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找出英美文化知识点与专八成绩的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两者关系归纳很好的是美国语言学家C.Kramsch: “1.语言表达文化现实,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用词造句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共同的经验。2.语言体现文化现实。一个文化社区的成员不仅仅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经验,同时他们也通过语言来创造经验。3.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说话人通过使用他们的语言来区分非属于他们同意社区的人。”

钟帆(2003)认为,“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坚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坚持第二文化的习得。否则,真正掌握好外语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著名学者何兆熊认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其中提到的文学修养就包括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

鉴于专八考试中文化、文学、语言学的知识点的较大比重,我们把本项研究中的文化知识点定义为有关英语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的知识考点。

二、调查情况

我们首先对TEM—8历年考试试卷中涉及的文化点、文学点、语言点进行提炼,然后把提炼出来的知识点按文化、文学、语言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最后,再次筛选试题中的文化考点,选出易于出题的知识点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试题采用百分制共50题,其中,文化题共13题,占总卷面分的26%;文学题共18题,占总卷面分的36%;语言学题共19题,占总卷面分的38%。

我们向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120份;收回111份,其中,低年级组54份,高年级组57份),然后对大四学生进行了座谈访问。

三、数据分析

1.问卷的分析与处理

(1)对问卷进行批改,分别统计出低年级组、高年级组受调查者的成绩情况;如下:

低年级组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考点的错误率分别是14.53%、20.38%和22.38%;高年级组在对应的考点错误率是7.75%、11.30%和14%。其中,低年级组共错选项1518,高年级共错942,两组的共错占总比分别是27.6% 和17.12%。在每组的错误选项里,文化、文学、语言学的错误比率分别是25.37%,35.58%和39.07%(低年级组),和23.45%、33.37%和42.36%(高年级组)。

(2)将每位受调查者按照年级、得分等在SPSS软件上进行数据编辑形成‘统测成绩数据源.sav’

(3)运用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统测成绩数据源.sav’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与收集,包括比率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列联表分析、频数分析、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探索等。

2.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

(1)通过问卷成绩的直观比较,

1整体上,高年级组的错误比率17.12%明显低于低年级组的错误比率27.6%;

2其中,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

a.低年级组错误比率最高的是语言学22.38%,其次为文学20.38%;

b.高年级年级错误比率最高也为语言学14%,其次为文学11.30%;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对语言学掌握情况最差、其次为文学。

c.两个年级三方面错误比率差值分别为2.99%、4.05%、3.53%;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在文学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差悬殊,低年级组对文学知识的掌握绝对弱于高年级组。

(2)通过SPSS数据实验分析,

1数据探索实验结论

根据两组受试组的成绩数据的直方图,可以看到低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不均匀,与正态分布的图形差距较大;而高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比较平均,比较接近正态分布。

2比率统计析实验结

统计量计算结果,比率均值、比率中位数等都反映出大二组、大四组大;符合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成绩的规律。

3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结论

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高年级组的成绩比较高,因为高年级组的成绩均值(33.28)高于低年级组的成绩均值(18.80)。

4两变量相关分析实验结论。两组成绩的皮尔逊相关数据矩阵及相关性检验的结果,例如低年级组成绩与高年级组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7、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5多个独立样本的检验实验结论

Frequencies图示中,每一个组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中位数,另一部分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从中可以看出,在低年级组中,这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数明显小于在中位数以下的人数;而对于高年级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从直观来看至少可以判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明显的。

卡方统计量的值为59.313,df表示的是自由度,在这里就是1,最后一行的渐进显著性水平表示我们期望的卡方统计量的值大于59.313的概率,这个概率就表示这俩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概率,在这里这个概率值为0,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且高年级组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

a.Grouping Variable: 年级 b.0 cells (0.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26.3.

3.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得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年级学生还未学习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但是并未完全掌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传统学习与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多侧重于对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学习技能的练习和提高;教师教学时多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3)学习者和教育者没能正确把握语言学科学习真谛、最终目标。

4.文化知识点调查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反拨效应是巨大的明显的。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专八考试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了解到文化知识点所占的巨大比重,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知识点内容的输入。具体来说,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文化、文学、语言学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多阅读英美文化方面的相关书籍,扩展视野,增加输入,而不是等到相关课程开课以后再被动输入。对英语教学者来说,在低年级的技能训练中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灌输与训练,有意识的切入一些文化内容的介绍和讨论;到了高年级相关文化课程开课以后,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并与技能考试挂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最后的专八考试中获得良好的表现。

摘要: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依然是学生语言熟练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历年八级考试中,有关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考题比例不在少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分析了获得的数据。得出一些相关性的讨论结果。希望对文化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篇3:“知识+技能”考试制度探索

一、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的实践

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为中职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简称“三校生”)解禁,使广大中职生通过单招单考升入大学成为可能。之后,各省市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探索多种渠道实施中高职衔接,旨在为中职毕业生构建四通八达的人才“立交桥”,使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之外还有升学机会。概括起来,全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传统模式——高考衔接模式

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学制年限进行教育,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毕业生通过国家单独组织的升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同时面向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中高职学校既无合作关系也无业务往来。

2.一贯制模式——“3 + 2” 统筹模式

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该模式一般采取“3 + 2”或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三年中职课程,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再通过对口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升入高校学习两年,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与单考单招模式不同的是,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之间是对口关系,中高职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

(二)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了国家政策关于构建中高职“立交桥”的支持,中高职间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制度均进行了灵活性的改革,但当前中高职的衔接关系并不乐观。

1.中高职“衔接不足”

调研表明,许多中职学校对学生实行“三三三制”,即1/3 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1/3 学生通过成人高考接受成人继续教育,1/3 学生直接就业。可见中高职衔接率大概只能达到33 %,但即使是这33 %也因各种原因很难实现。从中高职资源分配来看,中国现有高职资源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来说相对有限,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习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小的。政府或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报考有一定的限制,使得有深造愿望的学生无法进入上升的渠道。

2.中高职“衔接不良”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因管理脱节、专业设置差异导致衔接不良。各种衔接模式的共同缺陷就是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管理脱节,各自为政。同时,由于近些年就业压力加大,中职教育大多采取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专业设置随市场需要变化频繁,而高职开设专业相对较窄,不能满足中职学生进入高职深造的愿望。调查表明,实行“3 + 2”五年一贯制的中职学校中,只有少数几个专业能够与高职衔接,占中职学校学生比例很少。即使是合作学校之间、合作专业之间也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要么脱节,要么重复,要么难以体现层次性,造成衔接不良。第二,因课程设置脱节、重复而导致衔接不良。这是单考单招模式的主要缺陷。高职院校同时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程度较深,基本没有开设专业课。中职学校文化课要求较低,但开设的对口专业课占很大比重。两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使高职院校难以统一教学。于是,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文化基础课学习比较困难,而专业课学习则重复现象严重,重复的内容估计占40 %以上,甚至不少专业中,中高职专业课采用的是同样的教材。第三,因专业技能实训“倒挂”现象导致衔接不良。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并未有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一些中职学校,出现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中职已有20 年的历史积累,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专业建设已初显成效,实训时无论是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管理方法都有较强的实力。相反,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学校仓促上马,设备和师资经验均不足,造成了高职与中职实践技能教学的“倒挂”现象,有些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有失落感。

二、建立“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探索

目前,教育部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已经出台了指导意见,大的方向原则已经确定,关键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衔接、如何统筹。更深层次的改革,体现在制度层面,主要包括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等。

“知识+技能”的考试方法,应是今后高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未来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特色。相对于传统的文化知识考试,将在命题、考试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变革,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一)实施原则

1.坚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2.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兼顾各类考生利益的需求。

3.严格考试标准,坚持公平公正。知识考试要兼顾不同类型考生,专业技能考试重点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要科学制定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完备试题命制,规范考试组织,确保考试工作公平公正。

(二)考试形式

1.“知识”部分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和统分。

2.“技能”部分由具备相应专业优势和考试组织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或本科院校作为主考院校。主考院校由学校提出申请,通过专家评估提出意见,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各主考院校还要制定专业技能考试实施方案,报省招办审定后,具体负责专业技能考试的组织、评分和成绩上报工作。

(三)有关要求

1.各省(市)应根据本省产业发展要求,自主实施技能考试,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选拔机制。

2.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考核、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的成绩和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综合成绩,作为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依据。

3.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互认、互换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三、建立“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政策措施

(一)中高职学校间学分要实现互认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对多所中高职学校实地调研后提出“学分互认”的衔接方法,这对当前各自为政的中高职学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优化中高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当前职业院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改革,但学分制的规定还都是各自设立的。随着中高职间的专业设置趋同、课程体系贯通,中高职间的学分制也应该统一规划,学生可以按学分制规定灵活组合选择课程模块,在中职修满的学分高职院校也予以承认,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课程重复的问题,使中高职间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

(二)中高职的专业设置要保持一致

在专业方面,要根据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面向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实现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因此,要使中高职实现较好的衔接,就要拓宽专业衔接口径,提高中高职专业的对应性。

(三)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层次

中高职在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包含职业能力的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层次差异性。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一技之长,而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起引领作用,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和应用型。因此中高职应分别根据区域产业链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衔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在同类教育较低层次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职教育既要考虑直接就业,还应重视学生升学和深造的走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中高职的课程体系要保持贯通

制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是国际上中高职衔接的先进经验,因为这两个职业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面对的产业结构和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但中高职的教学内容不能重复,要符合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必然要求中高职应有贯通的课程体系。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应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而应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而构建。因此,要系统分析区域产业链的特点,按照行业中初级技术岗位和高技能岗位的标准,按照实践教育规律设计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科学地解决哪些知识在中职教育阶段完成、哪些技能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中解决,最终使中高职专业教育形成完整结合且又相对独立的体系,实现产业所需初中级和高级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目标。

(五)中高职的师资培训要体现系统性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贯通式的课程体系与各自的目标任务确定后,要完成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必须系统地培训师资力量。尤其是中高职自考衔接模式中,原有中职师资显然不能满足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因此中高职学校必须合作培养能够承担高职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专业课教师都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这不仅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可以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可以实行“特聘”教师的办法,当中职学校教师通过培训进修达到相应水平后,高职院校可以“特聘”这些专业教师,从制度上解决中高职衔接中教师的衔接问题。■

上一篇:新衣服三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铜都中学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