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2024-05-05

如何写好叙事作文(精选10篇)

篇1: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叙事文,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从我们平时的经验来看,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篇2: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虽然,同学们年龄不大,但经过的事可不算少,我们不能把经过的事都写在一篇习作之中。更不能想起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应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择所写的材料,看一看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所定的文章的中心,不能表达中心的,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用,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中心突出,例如《散步》一文中,作者经历过的家庭生活,何止此一件呢?然而作者经过反复比较,觉得唯有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的这件事,最能说明一家人和谐的关系和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因此,作者围绕中心,选出了这个材料。

篇3:写好叙事作文四步曲

(1) 主题明确。有了主题以后, 进而才能依据文章中心来选材, 选取恰当的事例。例如, 四年级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 作者把赞扬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作为主题, 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母亲的身体竟然那么轻, 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课文重点叙述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 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这里却是举轻若重, 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从内心深处涌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2) 条理清楚。记叙一件事情, 在选定材料以后, 要把材料排排队, 确定先写什么, 后说什么, 一层意思说完了, 再说另一层意思, 使文章条理清楚, 错落有致。我们可以细心揣摩课文《大江保卫战》的写法。这是一篇通讯, 背景广阔, 人物众多, 充满战斗气息, 既是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真实写照, 也是沿江整个抗洪战斗的缩影。第二段着重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 四百多名官兵齐心协力, 打了一场保卫大堤的大决战, 惊心动魄, 气贯长虹;接着以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作为过渡, 在第四段突出连长黄晓文的典型事迹, 写一个人, 代表的却是整体, 反映了整个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样点面结合, 既有整体的鸟瞰, 又有个体的特写, 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 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

(3) 要素具备。叙事, 还必须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当然, 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六要素, 只要能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把有关情况交代清楚就行了。例如, 《第一次抱母亲》中, 写母亲病了, 住在医院里, 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我”为了配合护士换洗母亲的床单, 而自然地抱起母亲, 接着与母亲、护士的系列对话, 情感发轫, 突发奇想, 抱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很感动, 静静地流下两行热泪。这个故事中, 具备了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但却没有具体的时间, 然而, 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篇4:浅谈高中生应如何写好叙事散文

一、叙事散文的概念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总体营构的艺术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如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类叙事散文主要是对生活感受的典型化,即它写人叙事,所要表现的是典型化了的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揭示作者的主体感受作为叙事散文训练的着眼点。

二、写好叙事散文要注重感受生活

写散文要注重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今中学生的生活似乎比较枯燥,三点一线,家庭(宿舍)——教室——食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重压,很容易陷入机械、麻木状态。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感受丰富起来呢?

1.注意观察生活

观察能丰富自己的感受。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但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受就会发觉,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是在这平淡中诞生的。坚持写日记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灵敏感,情感细腻。

2.唤醒同情心

同情是一种天性,是人们所有感情的出发点。它不仅是针对弱者,实质上,它是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怜悯。雪莱曾帮助过一位盲人。一位盲人乞讨时说:“自幼失明,生活悲惨”,结果所获无几。雪莱给他改了一下:“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施舍者如云。因为雪莱进行了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如两眼看不见的话该有多痛苦,这就是一种感受,雪莱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

如今,文艺界刮起了一股原生态之风,我们可以把这股风引入到作文教学当中来。原生态就是要让学生讲真话、抒真情。“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作者感受生活时触发美感,激起写作欲望,触动灵感,继而构思成篇。因此可以说,美感产生美文。因此,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是作文教学之根本,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泉源。教师可以这样规划:高一年级,指导学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际、自然与社会,体验亲情、友情、人情、风物、风情;高二年级,指导学生感受时代历史与科学自然,体验崇高与悲壮、形象与理性;高三年级,指导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性。但这种分解不是平行分离,而是旋回层进,交融升腾。这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相信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三、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美的文章表现出来

有了对生活的美的感受,如何把它用美的文章表现出来?

1.在内容上,散文要反映生活

一篇好的叙事散文往往是一幕感人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如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其中的几个细节作者的感受是多么细腻。他真切地写出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师爱他们,所以蔡老师鞭子高高举起,最后却轻轻落在石板上。其实,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在特定的场景,都会给学生以个体独特的感受,只是平时不去注意罢了。“父母之情”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写作母题。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写亲情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把蕴积在心中已久的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父子间平凡的交往表现得真实细致,令人感动不已。要注意选取细节时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老生常谈的素材。如写老师就是灯下批改作业,带病讲课;写父母就是风雨夜背自己上医院等。虽然事件本身很感人,但出现次数太多,就如同众人嘴里嚼剩的甘蔗的残渣,没有味道。

2.在结构上,散文创作形式要自由灵活

作家柯灵曾说过:“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它可以是匕首和投枪,可以是轻妙的世态风俗画,也可以是给人愉快和休息的小夜曲。它可以欢呼、歌颂、呐喊、抨击,可以漫谈、絮语、浅唱、低吟,也可以嬉笑怒骂、妙语解颐。它可以是激越的风景,也可以像大江在月光下静穆地流动。在散文的园地内,最宜于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散文虽然在形式上要求比较松散,但是对结构的安排,尤其是要表达的内容和反映的现实,要求也是较严谨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冰心的《小橘灯》,都是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展开叙写的连贯式结构。

3.在文章手法和语言上,要指导学生用形象说话

要指导学生学会捉住鲜活生动的形象观察思考,在形象间展开联想,探求形象所蕴涵的美与哲理,变意象为意境。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力求以精练、清新、优美的语言刻画出美的形象,做到情、事、景交融,或记叙描写或抒情,或白描写意或工笔雕琢,或比喻拟人绘声绘色,或虚实相济动静结合,或对比映衬托物言志,或用典举例联类取譬,力求形象生动。平时要让学生多积累写景抒情的文段,可采用摘抄的形式积累背诵,用仿写来提高写景的能力。

篇5: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新的学期来到了,各地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我们注意到,如果老师们仅仅停留在填写教师培训时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练习模板上,大家的叙事报告就会成为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根据自己的体会,下面是我对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一、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三、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5、追问问题。

四、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五、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

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六、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

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

呵护童真

山东省淄博师范附属小学郑春红 女 语文教师

(旁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个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是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故事。这样的叙事报告总是能够引起我心灵的共鸣!)

弹指间,为人师已经十年了。十年来,自以为默默耕耘,循循善诱,自己在学生心中一定是一个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的好老师,但今年春天的那件“来苏水事件”却令我自惭形秽,它时常警醒我,在少儿教育中要多用爱心来呵护童真。

(旁批:一个矛盾冲突的引子,引人入胜。)

两个月前初春的一天,在一年级三班的课堂上,许多学生都感冒了。教室里孩子们的咳嗽声和喷嚏声此起彼伏。作为班主任,看着孩子们红红的脸,干裂的嘴,我忍不住嘟囔了一声:“这讨厌的感冒,有点儿来苏水消消毒就好了。”

(旁批:具体的情景描写)

下午,有我的语文课,由于一点私事耽误了时间,上课铃响了,我才一路小跑匆匆赶到教室。“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我们开始上课。”这时,我发现一向爱出风头的姜鹏飞一只手提着什么,另一只手在手忙脚乱地翻书。我说:“姜鹏飞,放下你手中的东西好吗?”“老师,给你,来苏水来了。”他站起身,高高地举起手来,脸上满是狡黠和自豪。——原来他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清纯的水。

“从哪里弄来的?”我大声问道。

“是从我家的饮水机上灌的,全是纯净水。” 姜鹏飞立即满脸通红,嗫嚅着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姜鹏飞,经常在课堂上闹笑话,这次又要搞恶作剧了。我更生气了,几步走到他跟前,把他手中装水的塑料袋扔到了垃圾桶。这时,我意识到耽误的时间太多,就没有再去注意他,调整了思绪,继续上课。

下课了,由于我忙着开会,便把这件事淡忘了。晚饭后,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你好,是郑老师吗?我是姜鹏飞的妈妈“”您有事吗?“”是这样,今天中午姜鹏飞回到家很高兴,还在饮水机边用塑料袋接水,说要带到学校去。还问我,用塑料袋装的水不就是„塑水‟么。我很奇怪,问他要干什么,他说郑老师要用。可是,下午回到家,他却满脸的不高兴,并说您把带水的塑料袋扔到了垃圾桶。这孩子,我也弄不懂他究竟在搞什么,是不是惹您生气了?”“哦?我要用?”我一下子就懵了,努力地想着……

(旁批:故事的高潮,这让任何人看了都会去思考。)

蓦地,一想起上午的“来苏水事件”,我恍然大悟:来苏水?用塑料袋装水?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二者之间完全可以划等号!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我明白了,姜鹏飞虽然调皮,但很有上进心,很乐于助人。他当时只不过想为同学们做件好事,却由于我的急促和草率,轻易地挫伤了一颗纯真的童心!感谢姜鹏飞妈妈的提醒,否则……,我不敢再想下去。在心里,我一遍遍地责备着自己。

(旁批:记叙自己的心理历程)

第二天早晨,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看到顽皮的小鹏飞已经又在教室外玩耍了。我加快步子走过去,他一看到我,一脸的陌生和茫然,很明显的缺少了以往的活泼与亲近。

(需要我们的行动)

我蹲下来,用胳膊揽过了他的小肩膀,真诚地说:“对不起,鹏飞,昨天的事情,老师错怪你了。”

他眨巴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歪着头看着我。

我接着说:“但是,来苏水不是用塑料袋装水。它是医院里的一种药水,班里感冒的同学多,老师想用它来消消毒。老师错怪了你,诚恳地向你道歉,你能原谅老师吗?” 这时,孩子的小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他不好意思地抚摸着脑袋,小声说:“没关系,郑老师,我看着你着急,就想帮帮咱班的同学们,可……可我不懂啥叫来苏水。”

“鹏飞,你是一个好孩子,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但是,平时要注意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和同学们搞好团结,那样,老师和同学都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你能做到吗?”

他认真地点了点头,使劲地抱住我,脸上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旁批:接下来,是整个事情之后的反思,从小处和细节,身历其中的教师都在学习和进步。)

篇6:如何写好叙事类记叙文的指导

叙事,是记叙文的主要功能。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描述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要想把一件难忘的事生动地描述出来,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清人唐彪曾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意轻者为略,重者宜详。”在叙述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为了使文章结构繁简得当,我们可以采用“点上详,面上略”的剪裁方式。所谓的“点”,是指重要事件或重点人物,直接体现文章主旨;“面”往往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所以,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请看下面片段: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站在走道中。拥挤的人流涌来涌去,但老翁用自己的双手圈住了妻子,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抵挡着身后人流的重压。那是一双青筋绽出的手,臂上不复青年时有丰满的肌肉,身躯也不如青年时的伟岸。但是,他还是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妻子,那并不健壮的臂弯里,充满了宁静和温馨,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周围人的眼里都充满了敬意。

本段详细描写了公共汽车上温馨的一幕,对老翁的外貌、神态、动作等作了非常细致的描摹,表现出了感动人的真爱之情。同时,也对车上其他人的情况略带一笔,用“敬意”一词表现了这个场面的道德力量。

二、叙事有法,灵活多样

叙事性记叙文要有高超而巧妙的.叙事技巧,才能避免流于平淡。譬如可以运用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次序井然,文气贯通;可以运用倒叙,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能够强化情节,制造悬念,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可以运用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使结构富有变化,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补足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比如学生佳作《精致的音乐盒》的开头:偶尔翻开家中抽屉,翻出一个精致的音乐盒,我不由得想起那有意义的一天。每当听到音乐盒那美妙的旋律,我就仿佛看到好朋友又站在我面前……

文章开篇采用倒叙手法,能够起到吸引人的效果。文章接着交代音乐盒的来龙去脉,叙述了往日“我”与好朋友之间互赠礼物的经过,真切地表现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行文曲折,跌宕多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具体写作时,可以使用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突转法,等等。比如这段文字:

我搬出早已准备好的竹鸡笼,开始收拾我的“战利品”,共有28 只。我窃喜不已,这么多麻雀,该怎么办呢?“专烤鸟腿,蘸盐巴吃准香,或者去皮毛剁碎,加香葱爆炒味道岂不更好?”想到这,我禁不住垂涎三尺。心动不如行动,我抱着鸡笼就往厨房跑。“你干什么?快放了它们!”身后传来爸爸厉声的呵斥声,吓得我赶忙放下了手中的鸡笼。

本段用的是突转法,本来已经想好怎么吃鸟了,却因爸爸的到来显现转机,而且将麻雀全部放归山林。这样写,使文章的主题变得积极向上,给人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值得称道。

【美文引路】

最后的康乃馨

一大早,他就出了门,今天可是母亲节,昨天他在花店订了许多康乃馨,今天要去花店取康乃馨来卖。他本不是做买卖的人,但是他喜欢钱看重钱,于是就想趁母亲节这天卖康乃馨赚上一笔钱。

背上康乃馨,来到广场口,那儿已经有两个卖康乃馨的人了。他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眼巴巴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对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他都会说一声:“买康乃馨吗?”匆匆忙忙的人,看也没看他一眼,就向前走去了。

他无奈,焦急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母亲节只有一天,要是康乃馨在这天,特别是在上午卖不出去的话,那就分文不值了。

对面那两个人卖的康乃馨同他的没什么两样,偏偏他们的生意就好,卖了一束又一束。时不时的,他们还冲他笑一笑。他苦着脸,也向他们笑一笑。

他想,你们别高兴得太早,时间还早着呢!谁的花最先卖完,还说不准呢!

时间一点点地逼近十二点,他的生意还是没有好转。都十一点钟了,才只卖出去三束康乃馨。看看对面那两人的康乃馨已经所剩无几,他只有埋着头。赚钱的信心,没有了,只盼望能早点把康乃馨卖出去。就在这时,他的生意突然有了好转,买康乃馨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康乃馨越来越少,他的脸也就越来越红润了。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他朝对面那两人望望,得意地冲他们笑笑。那两人,脸上没有笑容,木偶似的望着他。

一个男人走过来,看了看他的康乃馨,说:“你只有最后一束了?”他点点头说:“你要,便宜点卖给你!”男人说:“最后一束了还卖?你没母亲?”他说:“有啊!”男人说:“那你不把它送给你母亲?”他说:“不用,不用!”男人看了他一眼,说:“我不买了!”

他说:“半价要不要?”男人没有回答。

那束康乃馨,自从那个男人问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问他了。路过的人,看一眼就走开了。人们都想最后一束了,是别人挑剩的,嫌不好,当然不会买了。

等了很久,也卖不出去,他决定不卖了。

回到家里,他把康乃馨送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说:“想不到我也收到康乃馨了!”他没有告诉母亲那是剩下的卖不出去的康乃馨。

这晚,父亲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还知道爱你妈,给她一束康乃馨。要是你不送她康乃馨,你就太对不起你妈了!”他望着父亲没有说话。

父亲又说:“今天你在广场卖康乃馨,你妈在一边看,见你的生意不好,于是就花钱请人买你的康乃馨……”

父亲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他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康乃馨卖得快了,因为有母亲在一边帮他。

他庆幸最后的康乃馨没有卖出去,才有了给母亲的礼物,才让母亲得到了快乐。

【技法品析】

文中的他为了赚钱,在母亲节这天想出了卖花的点子,然而,刚开始卖得并不顺利,但是最后却卖得出奇地好,一门心思赚钱的他,即使卖到只剩下最后一束时都没想到留下来送给自己的母亲。后来实在卖不出去了,才将这最后一束康乃馨送给了母亲,但是母亲出奇地高兴,欣慰不已。后来他才从父亲的话里得知花卖得快的原因,惭愧的他不由庆幸自己的最后一束花没有卖出去,才让母亲得到了快乐。原本无意送花和爱母亲真心送花之间形成了巧合,正是因为这巧合,才有了母亲的快乐。巧合成就了一个儿子的感恩之心的产生,也成就了一个母亲的知足与欣慰。

【大显身手】

拔河比赛

今年9 月28 日上午,我们学校在操场上进行了以“迎国庆·展风采”为主题的拔河总决赛。这一天,阳光明媚。操场上,人声鼎沸。

轮到我们六(2)班与六(3)班决赛了。“嘟——”哨声响了,双方队员都涨红了脸,紧紧地抓住绳子,身子一齐向后倒,嘴里一直喊着“加油”的号子。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眼看着绳索上的红布条在一点一点地向六(3)班那边移动,我班的选手们随着拉拉队有节奏的“六(2)班,加油!六(2)班,加油!”的拼命齐呼,好像突然有了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原本被六(3)班拉得纽曲的队伍又成了一条直线了。看,我们班排头的队员李威把眼瞪得圆圆的,脸都变成了紫红色,他身子向后倾斜,脚在地上用力把绳子往后拉。再看排在最后的队员小胖子何晓东,咧着嘴,咬着牙,汗珠从额头上“跳”下来。六(3)班的选手们被我方拉得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移,红布条又慢慢地被拉了回来。

不好!红布条又开始向六(3)班缓缓前进了。一旁观战的李老师急了,他一边喊着“加油”,一边向急促地挥舞着手臂,我们班的拉拉队员也一起齐声助威。这使得我们班参赛的选手勇气倍增,精神抖擞。渐渐地,红布条向我们班移动……“六(2)班,赢了!”

裁判员高声喊道。我班的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哈哈哈”的笑声弥漫在操场上空。

交换场地后,第二局就开始了。这局比赛中,我们班同学迸发出一种所向无敌,令人震惊的力量,以绝对优势战胜六(3)班!第三局过后,我们班最终以2 ∶ 0 战胜六(3)班,取得全年级组拔河赛第一!

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点 评

这篇优秀习作,采用顺叙的方法叙述了拔河决赛的前后经过,脉络清晰,有条不紊,末尾亮出主旨,“团结就是力量”,给人以启发。其次,文章详略得当,作者没有泛泛写拔河的所有赛事,而是集中笔墨写最后的拔河的决赛情况。具体来说,作者选择双方队员的第一场比赛进行精雕细刻,其中成功地进行“点面结合”之法,先详后略地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进行描写,让读者在作者的描述中,也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心动。对于第二、三局,作者一笔带过,进而篇末点明主旨,言简意赅。

【学练结合】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过烦恼的经历。家长有孩子不听话带来的烦恼,老师有学生成绩不理想带来的烦恼,学生有考试不及格带来的烦恼……烦恼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烦恼呢?

请以“面对烦恼”或“战胜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要求: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

【写作点拨】

篇7:作文如何写好

一、生活细节平列展开法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看风筝(作文文本摘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开头与材料①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开头与材料②要有简单的语言过渡)(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可以采用小标题法(或以一、二、三区分各材料):

如;孝敬父母在点点滴滴中

春雨淅沥的清晨,我为爸爸撑起一方无雨的晴空;流星飞逝的夏夜,我为妈妈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秋虫呢喃的黄昏,我为妈妈送去一缕幽香;雪花纷飞的午后,我为爸爸寄去一件御寒的棉衣„„

(一)妈妈独自坐在院中,暗自垂泪。妈妈下岗了,怎能不伤心呢?我悄悄走过去,依偎在她身边,用纸巾轻轻擦拭渡过她脸庞的泪水。我知道,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我能做的是陪她一起流泪。凝望星空,有流星划破夏夜的寂静,我在心中许下心愿:愿妈妈不再伤心,不再流泪!

(二)雪花纷飞,在外地找工的爸爸一定很凉了。我匆匆吃过午饭,翻找出一件厚厚的棉衣,冒着风雪,起了十几里的山路,为爸爸寄去了爱的温暖。我相信:有这份孝心相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孝心就在点点滴滴中:孝心是一把雨伞,孝心是一个心愿,孝心是一串桂花,孝心是一件棉衣„„

二、时间顺序推进法

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写作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鹅与猫的决斗(文本摘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有趣的开头:引起读者兴趣并导出下文,“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决斗的场面能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记叙文的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三、对比衬托法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我的母亲(文本摘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篇8:怎样写好叙事类作文

叙事作文以叙述事情为写作的重点, 表现事情的一些意义, 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些态度或者看法, 在具体写作中,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当选材, 选择熟悉的事情写

教师要精当选材, 就要处处留心观察,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并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教学内容,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写,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 并引发出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获得感情的共鸣。

二、精巧构思, 显示独特魅力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构思, 教育学生在写作文之前重视一系列的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 梳理出中心, 精心组织材料, 恰当运用语言, 在写作立意上要新颖新鲜, 在组织材料上也要生动别致,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下工夫, 努力实现与众不同的写作面貌, 呈现优美的艺术境界。

如, 在写《听音乐的神韵》的时候,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听音乐过程中感悟到的神韵, 感受到节奏和脉搏, 能与音乐产生共鸣, 写出让心灵坦荡、怡然、舒展的神韵。

三、叙述清楚具体, 富有表现力

写好一件事情, 要细致交代清楚细节, 叙述明白透彻, 讲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这样, 使整篇文章叙述得具体和完整。

叙述事情的过程中, 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贯穿全篇而引起情节发展, 把握住脉络, 教师把握住线索才能决定材料的取舍, 才能够突出教学的中心, 突出文章的主题。

四、选择顺序, 详略得当

教师要选择记叙的顺序, 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顺叙、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 并根据中心内容选择详略的记叙, 重视文章写作过程中的详略安排, 重视把握写作过程中细节的设置, 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过程, 重视解决问题, 突出写作重点。

五、结构完整, 叙述得当

教师要教育学生将事情的起因到结果写完整, 并在保证结构完整的基础上, 实现内容的精当编排, 前后照应, 围绕事情的重要部分有取舍地描写, 将起因和结果进行简单的交代, 关键的部分要集中笔墨描写, 点明文章的主旨, 写出文章的内涵。写作的时候围绕中心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写作的需要组织材料, 并按照科学的顺序来巧妙编写, 叙述得当, 将事情写得完美。

六、展现中心, 突出主旨

篇9: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一、选材要新颖

选材陈旧是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选出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呢?叙事类的文章,重要的是写实,经历过某件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和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只是讲了一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过程,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而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奶奶停在斑马线前,从左到右看了许久,颤颤巍巍往前走了一步,却不敢再迈第二步,瞬间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奶奶,也许她在给我买零食的路上也是这么小心翼翼地过马路的。于是,我就走上前,挽住老奶奶的胳膊,问她需不需要我的帮助,老奶奶看着我笑了,说我和她的孙女长得很像,都是好孩子,我听了开心极了。”在写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片段时,这位学生并没有过多地写老奶奶如何过马路,而是从老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奶奶的影子,突出浓浓的祖孙情。文章最后还说:“希望在某天,我奶奶不敢过马路时,也有一个人能够搀扶着她走过这短短的斑马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整篇文章的档次也得到了提升。选材新颖并不是说事情一定要多么独特,生活本就平淡,没有太多特例发生,将普通的人和事写出不平常,就如同在白开水中加入冰糖,看似无奇,味道确实不同。

二、构思要巧妙

构思,是指写作前的一系列思考过程,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运用等。构思巧妙,要求立意、素材、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要新颖、巧妙。例如,有位学生在写大扫除这件事的时候,开头这么写道:“‘这个纸团是不是你扔的?大扫除刚结束,五年级的走廊里传来这样的争吵声。仔细一听,原来是隔壁班的小明和我班的大军在为走廊里突然冒出的纸团争吵。这个纸团到底是谁扔的呢?”这篇文章用大军和小明的争吵声作为开头,文章以他们争吵的原因为线索,表达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主题。文章的开头无疑是这篇作文的亮点,读者在读到第一句时就会被文章的内容吸引,产生探究的心理,激发兴趣。这样的作文开头体现了构思的巧妙。

三、详略要得当

叙事类作文的要素有六个: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注意点,很多学生都能够背出来,但写作时,这些注意事项都会被抛到脑后。说到底,学生还是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常说,内容要详略得当,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的脉络要清晰,内容要完整,所说的每句话都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对表达中心思想比较重要的素材要详写,其余的则一笔带过。有详有略,这样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例如,在写作《菜场见闻》这篇作文时,有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大篇幅描写从家里到农贸市场的公路两旁的景色,最后匆匆忙忙说了一遍买菜的经过,让人觉得头重脚轻,虎头蛇尾。这篇文章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选材不新颖,也不是因为构思有问题,而是因为没有做到详略得当,读者看了会觉得摸不着头脑,搞不清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详略得当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对突出文章的主旨,展现作者的整体构思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构要完整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还要具有完整性。内容充实、完整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完整,二是文章的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前后呼应——内容和标题要呼应,结尾和开头也要呼应。例如,在写《我的妈妈》时,有位学生在开头写自己的妈妈很朴实,生活很节俭,但在文章的中间却写妈妈悉心照顾独居老人的故事,前后内容不一致,偏离了主题。这种错误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努力纠正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讲解作文构段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前后照应和铺垫等基本的写法。

总之,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叙事类作文是学生写作生涯的基础,只有写好叙事类作文,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写作的要领。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出彩的作文?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小学教师深思。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结构完整等内容,教师应让学生烂熟于心,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篇10:如何写好作文

今年江苏省的一篇高考作文分别被三位阅卷老师判为36分(刚及格)、42分、39分,综合判定为37分。在复查阶段,这篇作文被‚终审‛为54分,成为优秀作文。三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而‚终审‛老师希望借此鼓励质朴的文风。

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三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三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词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房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词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为质朴文风

开一扇窗

实际上,2007年最新颁布的《考试大纲》已经有了变化。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杨建宇指出,新的《考试大纲》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杨建宇认为,这表明高考作文从指导思想上开始反对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的不良文风。

不过,一些一线的中学语文老师认为,考场作文的本质是炫示,也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显露技巧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这一点决定了考生的文风很难回归质朴。在他们看来,考生的文风很大程度上是由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决定的。

即便是倡导质朴文风的何永康老师,也不能否认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的差异。他认为,高考作文因为题目被限定,选材又要避免与数十万人撞车,因此必须迸发强烈的‚视觉撞击力‛才行,使高速阅卷的老师对作文‚一见钟情‛。换句话说,高考作文不能太含蓄、太玄妙,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应当多用喝一口就浑身发热的‚二锅头‛,少用需细品慢尝的江南名茶‚碧螺春‛。

在今年江苏省首批公布的七篇优秀作文中,除了何老师倡导的‚质朴之作‛外,还有‚文采飞扬‛的散文,有另类的‚小品文‛、有‚嬉笑怒骂‛的杂文。何永康认为,如果要给这些文风迥异的优秀作文找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亮点‛,‚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何永康说。

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

链接

近年来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巴蜀鬼才的跑题作文

2002年7月9日,央视《实话实说》组织魏明伦、何祚庥、聂卫平三位名人与一些高中学生试水高考作文。

当年的作文题是《心灵的选择》,结果巴蜀鬼才魏明伦用10个小时完成的力作,被认为跑题,判为不及格。何祚庥只写了400多字就交卷,连字数都不够。聂卫平原本有机会及格,但是他在文章中写了‚陈老总如何教我下围棋‛,暴露了身份,只能作为‚废卷‛。在这场高考秀中,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刚结束高考的学生,他只是把两天前在考场上写的默了一遍,两位阅卷老师就给了他58分(满分60分)。

文科状元的‚三比法‛

2006年,南方某省一位考生立志要成为全省高考状元,她给自己定了若干目标,其一是要确保高考作文得满分,于是她开始操练‚三比法‛。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

比如谈‚理想‛,她写道: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根据当年的高考战报,那位操练‚三比法‛的考生确实成了该省文科第一名。

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高考作文中的‚形式主义‛始于1999年的‚文体不限‛,刚开始被称作‚创新‛,后来‚创新‛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提醒刚学写作的孩子:作文训练永远从基本功开始;形式的变化撑死了就十来种,只有内容的变化魅力无穷;这些文章是不是真的得到了阅卷老师的欢心,是个悬案;把太多的智商花费在‚讨巧‛上,看多了会恶心;你是学生,你觉得创新了、特别了,其实在阅卷老师眼里,早就是第一万个把姑娘比喻成鲜花的人了。

附:《怀想天空》及终审点评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这里的叙述有变化,先讲‚感受‛,具体‚描写‛滞后,为的是突出割麦之‚苦‛。]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一语带出高三生活]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有板有眼,一事一句号。]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刷,便骑车下地了。[又是一板一眼道来,不怕平淡、机械。]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上一篇:什么叫无抵押信用贷款下一篇:化学专业自荐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