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2024-04-08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精选8篇)

篇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一、基础(24分)

1.抄写下面的字。(3分)

2.读拼音,写汉字。(6分)

3.在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有错的打“×”。(3分)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我国正在夜以继日地追赶经济发达国家。( )

(2)“灰雀也许会回来的!”小男孩斩钉截铁地说。( )

(3)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 )

(4)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刻苦努力。( )

5.按要求写句子。(4分)

(1)阿曼达对爸爸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接一个继续跳下山崖。(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4分)

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略有减少。,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的时间为13.43分钟,比减少了1.95分钟。20,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用手机阅读的时间为21.70分钟,比20增加了5.18分钟。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说说青少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二、积累(14分)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别出心( ) 守( )相助 众志成( )

8.把《开国大典》中的这几个词语排序。(2分)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9.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与原句相符。对的打上“√”,错的打“×”。(3分)

(1)“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上一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 )

(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没有错别字。( )

(3)“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暖”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

10.请把诗句补充完整。(2分)

(1) ,明月何时照我还。

(2)宝剑锋从磨砺出, 。

11.读课外书《草房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4分)

(1)秃鹤所在的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 的小村子。( )

A、枫树 B、杏树 C、梨树 D、桃树

(2)为蒋一轮和白雀送信的孩子是 。( )

A、秃鹤 B、桑桑 C、杜小康 D、纸月

三、阅读。(30分)

(一)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 ) 仿照( ) 收藏( )

13、选文是从 、这两个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2分)

14、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 建造的,三是 。(2分)

15、选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 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起到了 的作用。(3分)

16、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1、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2、( )这是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3、一个衣着俭朴的青年人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已经升到10万英镑了。”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散步、聊天。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看 照顾)您!”

4、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5、青年以 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7、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2分)

18、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19、用“√”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3分)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1、联系上下文,就文中带点的句子发挥想象: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请把想到的写下来。(2分)

22、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请在最后一个自然的横线上写上合适话。(2分)

23、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3分)

四、习作(二选一)。(3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课文《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请你也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故事会,学校的一次活动,大课间等等。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题二:请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画,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

一、基础

1、略

2、誊 ,肺,唇,嗓,诞,崖

3、(1) ×(2) √(3)×

4、(1) √ (2) × (3) × (4) √

5、(1)阿曼达对爸爸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他知道爸爸总会跟他在一起。

(2) 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接一个跳下山崖。

6、(1)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有所减少。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读物。

二、积累

7、别出心( 裁 ) 守( 望 )相助 众志成( 城 )

8、C

9、(1) × (2) √(3) ×

10、(1)春风又绿江南岸 (2)梅花香自苦寒来

11、(1)A (2)B

三、阅读

(一)

12、景观( 景物 ) 仿照( 按照 ) 收藏( 珍藏 )

13、风格各异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

14、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 西洋景观

15、总分总 过渡 承上启下

16、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衬托出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之大和中国经受的苦难之深。这样写能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17、梦想成真

18、既┅┅又┅┅ 因为┅┅所以┅┅

19、宣布 攀升 诚恳

20、英国一位年老孤独的老人打算出售他的房子,众多的购买者都闻讯赶来。后来一位小伙子用真诚打动了老人,最后购得了这所房子。

21、略

22、一颗充满爱和真诚的心

23、略

四.习作

篇2: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一、基础知识(29分)

1、看拼音写汉字:(8分)

chuǎng huòlún kuòyōu xiāngdào suì

()()()()xián qìhuā bànmào zǐshǔ piàn

()()()()

2、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4分)

1.他们俩躲在屏(bǐnɡpínɡ)风后面,敛声屏(bǐnɡ pínɡ)气,生怕被人发现。

2.将(jiānɡ jiànɡ)领将(jiānɡjiànɡ)来

3、请根据意思写一个合适的成语。(2分)

(1)大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2)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4、将括号里能跟后边搭配的词画出来:(6分)

(推动推广)经验(爱护保护)环境(鼓舞鼓励)斗志(提高增加)水平(珍惜爱惜)时间(克服改正)错误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宁可……也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只有……才……(1)()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2)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牺牲自己,()让一个老百姓

受到伤害。

(3)我童年时的发现()没有科学根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

(4)老师()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要求自己。

(5)饥饿威胁着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

为受到了老班长()的批评。

6、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欲:① 欲望 ② 想要,希望 ③ 需要 ④ 将要

翠色欲流()随心所欲()

拥:①抱 ② 围着③ 群众拥护 ④ 聚到一块

一拥而上()拥戴()

二、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雪。我们不去看电影了。

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修改病句

(1)、经过大家的耐心帮助,使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2)、昨天中午刮了一天的风。

(3)、我们小队实施并制定了暑假计划。

三、积累我能行。(9分)

1、根据提示填空。

①你的朋友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抓紧时间学习,你想引用这句名言

警句来劝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学校的鼓乐队以后怎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我想到

一句话:“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整天在学校混日子,一点志向也没有,我想用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劝他,让他明白应该立志。

④“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一幅回文联。

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4分)

《三国演义》吴承恩《将相和》

《西游记》罗贯中《猴王出世》

《水浒传》施耐庵《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司马迁《草船借箭》

四、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15+11分)

一、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

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

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2分)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1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分)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

(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

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

ěi bό)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

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

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1分)

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和第()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1分)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2分)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3分)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2分)

五、作文。30%

童年的我有时候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可不知道,现在想起

来真好笑。有一次,我模仿大人“种豆得豆”,竟然种下了糖,当然没有长出一棵挂满糖果的小树,还有一次我穿了妈妈的大拖鞋……你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写出来试试,说不定让你感到有趣呢?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课复习教学

1.创设语境, 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归纳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揣摩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

2.总结、规范答题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欣赏, 积累导入

1.回顾课文, 欣赏发现。

师:在这学期的学习中, 很多句子让我们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并朗读) 想一想, 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大家难以忘怀?

2.揭示目标, 引出重点。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结合目标, 归纳方法

1.结合实例, 交流方法。

师:请结合平时的学习, 举例谈谈你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含义的?

2.教师引导, 归纳板书。

●联系上下文

●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抓句子的特点

三、指导完成, 强化方法

师:让我们走近《远去的背影》, 一起思考, 一起交流吧。

附文:

远去的背影

在我绝对未读过朱自清《背影》的年龄阶段, 就曾为您的背影而怦然心动过, 而且至今仍感到您还在那里走着。

那是我刚六岁多的时候, 在一天晚上, 您请别人吃过饭之后, 第二天牵着我去上学了。因为路远, 而且曲里拐弯很难记, 您牵一阵子, 背一阵子, 把我领上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以前, 无论自己玩, 还是背着抱着弟弟妹妹玩,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这是第一次您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路的那头, 正书香四溢, 诵读朗朗。

快进校门的时候, 您在嘱咐我之后, 向另一条道上走去, 走得很慢。边走边回头看我踟 (chí) 蹰 (chú) 不前的步履。时而用目光, 时而用手势, 鼓励我迈进学校大门。

就在这个时候, 我站住了, 怎么也迈不开步, 像有一种什么东西羁绊住, 扯也扯不断。于是, 您毅然地转过身向前走去。看不到您的目光, 听不到您的说话, 只见到您慢慢向前移动的背影, 闪过大树, 闪过屋宇, 然后在高高的土丘处渐渐消逝。

我刷刷地掉着眼泪, 直到看不见您的背影, 我才用小手背抹干眼泪向学堂走去。

您的背影我应该是见到的, 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这一次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呢?我想, 大约就缘于您突然转身的坚毅, 您在鼓励我自己走, 您在切盼一个六岁多的孩子走出门前屋后转的小天地, 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如今, 这背影仍鲜明地印在我脑子里, 可是您已早早离我而去了。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您一步步默默地消逝。在那土丘后面。而我直到您去世后, 才从千里之遥,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1.回顾阅读程序, 归纳为:

初读整体把握—→读题捕捉信息—→精读深入思考—→组织语言答题—→检查答题情况

2.指导口头练习。

(1) 快速默读短文, 整体把握内容。

(2) 捕捉信息, 明确考察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3) 找到重点词句, 深入思考。

家门、书香四溢、很远很远、怦然心动、毅然

在这以前, ……都不过是屋前屋后转来转去。

正如送我入学堂的那时, ……赶到那土丘处向您跪拜。

(4) 构想设问方式。

A.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第一次”对我将有怎样的影响?“父亲第一次把我领出了家门, 让我走上了一条很远很远的路”, 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的那一头又有什么?

B.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您心中正腾起一个小小的稚气未脱的雄鹰”, 可以吗?为什么?

C.读了本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 谈一谈你从自己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什么?

D.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假如你就是作者, 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3.总结:在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时, 应先理解句子的表达形式, 再揣摩句子的思想感情。

四、独立完成, 实战演练

师:让我们独立完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笔头练习。

附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 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 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 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 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 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 野百合努力地开花, 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 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快速默读, 教师巡视。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对潜心阅读的学生提出表扬。)

2.实物投影, 交流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增强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答题习惯。)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秀挺风姿谨记

(2) 细读全文, 你认为百合花从“一株”发展到“满山”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3) 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想一想, 为什么这株百合是“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____等修辞手法, 这样写是为了____。假如多年后, 又有一株不为人知的野百合生长在断崖边, 你会对它说: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你要开花, 因为____。不管____, 不管____, 你都要开花。 (最后两个空, 可以作为选做题)

(5) 百合花的生长历程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样去做?

五、课堂总结, 交流收获

篇4: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篇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计划

一、确定学困生名单,让转化对象明确化。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当中要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告诉他们 你们每个人都很聪明;其次,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孩子喊出我能行 ;最后要欣赏他们,使他们逐步恢复自己的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提高。

2.对于一些学困生,应该循序善诱,进行个别辅导,并在学生中间成立互助小组,有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困生一同学习,实行一帮一,共同进步。

3.课堂上,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只要对就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有往上赶的劲。

4.根据学困生的情况,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5.学生作业上的错误,给学生指出后,要让他们自己找到具体的错误点,然后更正;当他们第二次还是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他们示范或指导。

总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影响班级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抓好,坚持抓。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应有步骤、有目标地长期抓。而且要根据情况变化来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不能只照搬计划而不知变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计划]

篇6: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马广秀

一、试卷分析及答题情况:

本次五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题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中,共有“积累运用”、“阅读时空”和“习作天地”三大部分,试卷从汉语拼音、词语、句子、语言积累以及阅读理解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从本次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下功夫,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五年级共有242人参加考试,平均分95.75分,优秀率是97.5%。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大多数学生对生字词掌握较扎实,书写认真工整,对形近字、四字成语、关联词语能灵活运用,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记忆深刻并能正确写出。个别学生由于粗心出现失分现象,比如:“惧怕”的“惧”里面的三横写成两横;“小心翼翼”的“翼”羽字头加上了钩。对歇后语积累不够,尤其是课外的知识,比如:“难怪小文的习作不及格,原来她写的内容真是膝盖上钉掌——()”。答案应该是“离题太远”。

第二部分:阅读时空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学生做得较好的是课内阅读,大

多数学生答题全面,分析到位。第一小题在画线时要求是有的画词语,有的画句子,但个别学生审题不太仔细,画词语的也画成句子了。

课外阅读内容篇幅较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对于优秀生来说,较强的阅读能力,较深的分析理解能力,加上较完整的答题技巧,基本上没有丢分;学困生差距太大,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忙着做题,理解不透彻,分析不深入,失分严重。

第三部分:习作天地

本次习作是写人的文章,写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是某某达人,这是临场创编文章,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的观察能力。大多数学生选材合理,具有真实性;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中心明确,结构完整。但学生在写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书写不规范,个别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二、存在问题:

1.知识学的较死板,灵活运用起来有难度。词汇量不够丰富 2.审题不够细致,读题目不认真。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阅读理解组织语言中。3.学生的书写还是有待加强。

4.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阅读上下功夫。

三、教学建议:

1、狠抓字词教学不放松,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词语积累。

2、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考试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需要加强训练。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3、培养作文兴趣,加强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关注学生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篇7: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 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1分)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2分)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1分)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2分)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分)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回答问题。(15分)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淘汰—— 交口称赞——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2分)

问题:

回答 :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

本课旨在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领,尊重学生的朗读学习体悟,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找到“我与珍珠鸟渐行渐近”的语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融入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故事,让作者谱写的“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深深震撼学生心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从陌生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我“与珍珠鸟的情感变化,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融入问题,体会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人课题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送你们一份春的礼物,看!(出示众多鸟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奥秘?(生答)

师:是啊,都有鸟。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啊?(生答)

师:古诗里有没有写到过鸟啊!(生答)

师:知道的真不少,来,读一读老师想到的吧!

(课件出示)

师: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构想: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从“众鸟图”过渡到成语、诗句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要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看!(出示珍珠鸟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课件播放珍珠鸟叫声)

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和这可爱的珍珠鸟交个朋友!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读读这篇课文了。

谁先来说说你们第一次读一篇文章会注意哪些问题?(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构想:在语文学习中,第一次阅读尤为重要,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方法,在了解中渗透第一次阅读的学法指导。)

说得都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的问题,看老师这儿也有一些要求。(课件出示)

2.师:同学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

指名读——强调难读的地方(儿化音:雏儿球儿)。把词语们再放到课文中,自己练读一会儿。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珍珠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鸟?(预设:怕人)

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但是,我们课文中的珍珠鸟怕“我”吗?

是啊,不怕,看!(出示课文插图)这只小珍珠鸟居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不但不怕“我”,还愿意跟“我”如此亲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对它做了什么呢?(板书:我)

请大家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寻找原因。(课件出示)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

师:“我”是怎么对待珍珠鸟的?(预设:我很少扒开……我决不掀开叶片……)

这么多的“不”,“我”不看它,不管它,难道是“我”对珍珠鸟不理不睬,满不在乎吗?“我”不喜欢它们吗?

是的,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都明白“我”是喜欢珍珠鸟的,文中的珍珠鸟也渐渐明白“我”是喜欢它们的,有一只小雏鸟甚至在一点一点靠近“我”。

3.师:我们来看看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指名交流)小家伙可能在想什么?(交流)

我知道它们有了雏儿,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

过不多久——(指名交流)

这小家伙居然还钻出笼子,在屋里飞来飞去,我都不管它,它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它可真是——(指名交流)它在试探些什么?(交流)

小雏鸟落到我的书桌上,我也不去伤害它,它便——(指名交流)

小珍珠鸟竟跑到我的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我依旧不动声色,它索性——(指名交流)

(设计构想: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渐渐看到珍珠鸟的行动轨迹,猜测珍珠鸟的情感变化,渐渐走近作者笔下的故事,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

4.师:这么多的“不”不仅没使它远离“我”,反而使它离“我”越来越近。那是因为这么多“不”,正是“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表现啊,从小鸟的一举一动我们也发现它越来越——你们说!(预设:大胆、喜欢我、接近我、信赖我……教师课件出示)

5.师:请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仔细品味,一个读我的行动,一个读小鸟的活动。读出他们彼此间的深情!(生合作读)

老师来做一回作者,你们来当一回珍珠鸟吧!(师生合作读)

(设计构想:这个环节,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师和学生更快更深入地走入故事,此时教师成了文中的“我”,而学生就是那只可爱的小珍珠鸟,这样的对读使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师生一起真正走进了故事。)

6.回归中心:

终于有一天——你竟落到了我肩上。(出示课文插图)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这个温馨的画面:有一天一—(师配乐范读)

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作者此时会是怎样的感觉呢?(预设:幸福、温蕃、甜蜜、惬意……)

谁来幸福地读一读?(指名读)

画中的熟睡的小鸟此时又会是怎样的感觉?(预设:舒适、温暖)读出你的理解。

珍珠鸟舒服地睡着了,它正做着香甜的美梦呢?它梦见了什么?它的梦中有“我”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甜蜜温馨的画面,带着我们的感动和羡慕一起来读读!师引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7.挖掘文本:

短短几句话,描绘了一个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这个画面还告诉我们两个字。(板书:信赖)

这份信赖都源于我对珍珠鸟的精心呵护。是我对小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深的爱换来了珍珠鸟对我的这份可贵的情谊。(板书:爱)

在这个画面里有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更有它的父母对我的信赖,否则它们怎么会任自己的孩子如此亲近我。

8.回归重点:是信赖创造出了这么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师:这样美好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图片)

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同学们,其实这些美好的境界,也不仅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对信赖有了很深的理解,老师想把自己作的一首小诗和同学们分享!(师出示小诗……)

信赖还是很多很多!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信赖的理解?(学生写后交流)

(设计构想:在读了教师写的感悟小诗后,留出省略号,让学生顺着小诗的感情流淌出自己内心对信赖的理解,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提升。)

上一篇:元月份国旗下讲话下一篇:皂市镇中心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