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2024-05-08

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共9篇)

篇1: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学好英语十分头疼,有些家长抱怨说孩子不爱学英语,有些家长则抱怨说孩子学了这么久就是学不好英语。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英语?孩子学了这么久为什么学不好英语?孩子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这几个问题是老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三个核心问题,需要给出科学权威的解答。

一、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英语?

答案很简单,问问孩子就知道了。他肯定会说:这东西没意思,没趣,所以不爱学。所谓没意思,没趣,并不是说英语本身难学,主要是指所学内容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学习母语的经历就很清楚了。孩子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充满神奇、冒险、幽默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引得他发笑,让他觉得好玩。孩子读这样的故事既增长了知识,也学会了语言。

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只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再加上正确的指导、鼓励和夸奖,就不愁孩子不爱学、学不好。因为他感兴趣的不是英语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后的故事。

二、孩子学了这么久为什么学不好英语?

这个问题很普遍。这里边既有内容问题,也有方法问题。

首先是内容问题。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习材料并不适合他们。打开书,里面有对话,有彩图,有活动,有任务,也很简单。但孩子就是学不上劲。为什么?因为这些材料基本上是把孩子假定为英语国家的移民,按照移民的生存需求来编写的,如做饭、买热狗、去邮局等,把英语当成了第二语言。而英语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一门外语,不是生存必需的语言。让孩子一遍遍重复那些所谓的实用对话,再加上缺乏充分的生存和功利动机,难怪久学不得,久学生厌。

什么样的材料最能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生动而又有趣的材料,充满想象力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其次是方法问题。现在儿童英语教学有很多误区。一提起学英语,很多老师和家长就想到练对话、背单词、记句型、学语法、做习题、拼考级。教学和学习都围绕这些活动展开,而这些恰恰又是孩子不感兴趣的活动,到头来把孩子搞得很累,效果也不好。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模式不符合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把很多本来就不正确的成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强加给了孩子。

三、孩子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认识要对,二、路子要对。

一、认识要对。首先,掌握一门甚至几门语言是人的天赋,只要条件成熟,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要充分相信自己孩子的潜能。其次,青春期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关键期。第三,儿童学习语言是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只要“喂”的方法得当,语言就能从他身上自然而然地“长”出来。千万不要把成人的功利性目的和做法从一开始就强加给孩子,孩子学英语要“顺其自然”。

二、路子要对。首先,教材要选对。要选那些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孩子兴趣、语言纯正地道且有教育意义、符合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的教材。《典范英语》就是这样一套符合这些标准的儿童英语学习教材。它从英国原版引进,是英国儿童学习母语的教材。这套教材完全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核心,把语言学习融于故事之中,寓学于乐,非常符合儿童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律,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佳材料。

其次,方法要对。教孩子学英语要“整进整出”,要以故事内容为核心,围绕故事开展活动:或倾听,或模仿,或朗读,或游戏,或表演,或复述,或问答,或抄写,或改写、或

自编。努力做到口、耳、心、眼、手并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持之以恒。教孩子读外国书、识外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耐心和爱心。能每天花10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一个英文故事,和孩子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你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或家长。

篇2: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当下,儿童学英语的时间已经大大提前,同时,大家都忙着把孩子培养成“英语宝宝”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帮孩子选对了英语培训学校呢? 朗训教育专家表示:“目前一些家长在少儿英语课程选择上容易盲目跟风,不小心走入几个误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误区一:孩子英语词汇量大,等于水平高?

朗训教育专家表示,单词量掌握得多,只能表明记忆好,而学习英语培养兴趣和习惯最重要。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取正确的语感,形成规范的语音语调是最首要的。如果只是会背更多的单词,并不能作为衡量少儿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

误区二跟着动画片学英语一劳永逸?

“No!”,动画片可以作为辅助方式之一。在孩子的英语教育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系统内容也很重要,如果在这个时期漫不经心,东学学、西玩玩,过不了多久就会忘掉。虽然动画片可以促使孩子渴望懂得英语,但这样的促进往往是冲动的,很难持久,在遇到学习障碍的时候,孩子会很容易放弃。动画片可以当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调剂,一种英语实践训练模式,而不适宜当作英语学习中的主角,毕竟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过度沉迷动画片也是一种后遗症。

要想真正学好英语,掌握它,还是要根据多年来教育学家从经验中总结的教学方式,系统地学习英语。有效的少儿英语教育,是通过构建纯正的英语环境让学员以母语的学习习惯来学习英语,以达到英文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提高。

误区三选英语培训班,看短期效果最重要?

篇3: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目前,专家组已经完成核心素养的宏观设计:核心素养的框架要素筛选与学科要素转化。随着修订后的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核心素养的中观、微观“转化落实”便推到了我们面前。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我们就要正视三个关键问题。

一、课标与教材:学科化与综合化

1. 学科课标转化的“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

核心素养的实现要借助课程来落实,因此,厘清课程问题是深化教改提升质量的突破口。陶西平教授指出,整体和综合是课程框架构建的新趋势。所谓整体,是要打破原有的分学段设计,将各学段打通进行整体设计;综合则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就是核心素养转化的两个关键点:“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前者指向学科化,后者指向综合化。

当前高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各学科已经根据自身特点,在统一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具体规定出各自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

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绿色运用。

从整体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的核心要素,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纵向上说,目前仅是高中这个阶段,与小学、初中的“纵向贯通”尚有欠缺,各学科高中新课标修订稿也只是在学科内就高中学段的核心素养要求作了解释,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要素是否完全一样,内涵是否完全一样,还不清楚。从横向上说,“横向相连”缺乏具有综合关联性的解释。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与英语的“语言能力”、数学的“逻辑推理”与物理的“科学思维”、物理的“实验探究”与化学的“实验探究”等学科间的核心素养要素的相互关系也还未说明。核心素养要在我们培养的对象身上显现出来,不只是一个概念目标,也不只是一个宏观的二级框架,还是一个“学科—学段—社会”的立体体系,是一个纵横结合的链条。这个体系与链条也是我们在全面进入课堂教学与学校日常生活之前就需要建构完善妥帖的。

2. 学科教材转化的“理念转化”与“上下勾连”

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级转化,学科核心素养到教材是二级转化。在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紧锣密鼓修订的同时,各学科的新教材编写也在酝酿跟进。与学科课程标准一样,学科教材也存在转化与勾连的问题。

先说“理念转化”。相对课标而言,教材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材料,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形象化”体现。目前教材编写的政策是一纲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如何做到既集中地反映课标核心素养理念,又各具个性化特色,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此前不同版本教材使用情况看,不同学科之间的教材、同一学科的不同版本教材、同一版本教材的不同维度,都出现不均衡现象,质量起伏较大。学法指导不仅是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重点,也是核心素养的重点。有研究表明,在“教材注重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单题上,7套中学语文教材中有3套分别被占比为86%、71%、61%的教师评价为“很差”“较差”和“一般”。这样的例子还不少,都是理念转化得不到位,也是新课标核心素养框架下新教材编写的挑战。

再说“上下勾连”。“上下勾连”是核心素养纵向“综合性”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有些学科在教材层面一直存在问题,其中仍以语文学科为最。因为语文学科一直以单篇文章为主要编写模式,即使新课改开始一纲多本,在教材形态上依然是一种文选形态。从文选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内容的不确定性就成为这个学科的最大问题。不同的教材可以选取完全不同的课文,同一篇课文也完全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技能、态度隐性化、飘忽化,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线索不清、逻辑不强,也就失去了学段之间的“上下勾连”。做不到各学段打通的整体设计,学科内的小综合都难以构成清晰的逻辑链条,更遑论学科间的大综合?

二、教师与课堂:最后堡垒与主要战场

1. 教师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最后堡垒”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觉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线,连接着政策与学生,其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正确的教学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此,可以说教师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最后堡垒”。十年课改,之所以某些地方流行“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说法,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化”。“泛化”就是把什么都当成核心素养,是对自己原来所做的事情进行一个新的包装,改头换面,简单归入新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在21世纪初课改起始阶段就出现了“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标签式”研究,深化核心素养教育,应警惕这种“标签式”的热闹。二是“异化”。“异化”就是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理解的差异,坚持原来的某种错误认识,一定要将其说成是核心素养。例如新课程改革开始后,语文教育领域有人认为应试作文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坚持倡导高中要加强应试教育作文研究:“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把我们的精力放在教学生会写50分到55分的作文。”这样异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十年新课改期间不少,在今后核心素养培养时期一时也不会消失。三是“固化”。“固化”就是将核心素养的框架概念模式化、定型化。核心素养是指向与“立德树人”这个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德”有标准,但没有模式;“人”有个性,更没有定式。核心素养再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个教学专题、每一类教学内容乃至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知往可以鉴来,以上问题的梳理主要基于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中存在的主要情况,并且在今后的深化中难免还会出现。再好的理念都要归结到教师这里,因此,在开始之际,关注教师认识的一致非常重要。

2. 课堂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主要战场”

教师的认识还处于思想层面,最后落实的战场在教师的每一节课上。核心素养在欧盟多数国家都引发了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遇到许多新问题,尤其在学校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处理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和学科专门技能之间关系方面,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接下来的推进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或更新的问题。

为了防止课堂层面落实的走偏,我们有必要注意三点:第一,确实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彻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格局,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堂,让出错、质疑、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优秀学生展示正确答案的秀场。第二,加强单元/专题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专题目标务必“上勾下联”,在上位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下位的单元/专题目标、课时目标之间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例如同样写新闻报道,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表达素养各自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同样是记叙文的人物描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表达素养各自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具体到学段、单元/专题都应该是清晰的。第三,控制单元/专题教学的边界。防止某些教师盲目地,甚至错误地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一味扩大对单元/专题主题的挖掘,将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都与单元/专题主题扯上关系,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稀释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教学重心。或者只重视容易测量的行为目标,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忽视不易测量的表现性目标,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三、评价与过程:风向标与推进器

1. 终结性评价标准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风向标”

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块硬骨头,是绕不过去的。现在推进的深化教育改革势必也要深化评价改革。核心素养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也摆到我们面前。已经推行十几年的欧盟也坦承:“我们已经明确地界定了8项核心素养,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全面地评价它们,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

从大的类型上说,评价有两种类型,一是指向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一是指向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指向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教育成败的试金石,也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风向标。欧盟委员会在2010年进展报告中指出,虽然母语、外语、数学和信息技术已经纳入全部成员国的传统考试范围,但应该警惕那种认为将相关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就能够落实对各项核心素养的评价的想法,因为态度、动机、性向等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要素是无法通过传统考试进行充分评估的,特别是8项核心素养中的一些跨学科素养也无法使用传统方法评价。这对我们同样有用。多年来,我国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尤以高考为最。目前,高考不仅是整个高中三年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还深深地影响着初中乃至小学。在接下来推进核心素养的进程中,能否在分数知识、技能之外,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态度、动机、性向等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要素,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实的严峻问题。

2. 过程性评价标准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推进器”

形成性评价指向过程的评价。目前从基础教育层面来说,终结性评价形式基本是单一的,而过程性评价形式则是多元的;终结性评价结果是注重结果的,而过程性评价结果是促进学习的。因此,形成性评价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推进器。法国教育主管官员在谈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时说:若没有评价,就会使这项教学没有真实性。这句经验之谈一语道出评价之于日常教学的重要性。

纵览形成性评价领域的发展脉络,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功能上划分为“对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两种范式。迄今为止,主导我国教育教学评价的理念主要是“对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地适用于对知识检测,不能适用于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布卢姆早在1956年就提醒人们不要狭隘地看待评价,提出“评价并不一定是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评价过程则很可能是获得新知的前奏,尝试新一轮领会和运用的开端,或作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和一些大型的研究机构不断提倡“评价是促进学习的工具”的观念。20世纪90年代,英国伦敦大学的权威评价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发表了《评价和课堂学习》《黑箱之内》两份关键性论文,他们认为课堂情境中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成就,教师执行和使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两份研究成果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重新出现的强调外部考试的倾向,使形成性评价回到关注的核心和前沿。2000年,美国评价改革小组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性评价的原则,如学习性评价是有效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是课堂实践的重要部分,如何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如何帮助学习者取得进步等。相对而言,我国迄今还缺少这样深入有效的评价研究。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将宏观的核心素养要素细化为适合于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元素,并开发出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赖配根.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6(3-4):116.

[2]余慧娟,施久铭.以素养来统领,是进入新的质量时代的转型标志——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J].人民教育,2016(5):26-27.

[3]陶西平.21世纪课程议程:背景、内涵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6(2):4,5.

[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1799a20102xcp6.html.

[5]石鸥,刘学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成就、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2):30.

[6]孙国萍.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初步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4(4):8.

[7]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79.

篇4:关于民营银行的三个核心问题

工行上海市闸北支行郭凌凌

在今年“两会”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就发展民营银行问题提出议案,从而使一度淡化的民营银行问题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此前,有关学者已就民营银行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大分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什么是民营银行、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和通过何种方式建立民营银行。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只有通过辩论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现实。因此,笔者也想就以上三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民营银行

这一问题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正是基于对民营银行定义的不同认识,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对民营银行定义的争论,笔者曾将其划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现在重新看来,关于民营银行定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强调产权模式和强调经营模式。强调产权模式的学者认为民营银行必须是民有民营。而强调经营模式的学者则认为民营银行重点在于强调经营模式,只要是由民间经营,只要是按市场机制经营都可以称为民营银行。笔者认为,“民营”一词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具有很大争议,而且国外并没有这一提法。翻阅《新帕尔戈雷夫金融大辞典》,笔者只找到一个与所谓的民营银行含义相近的private bank,但它是指私人银行。因而,民营银行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对经营权问题的描述。既然有关学者提出民有民营的概念,与之对应的当然是国有民营。因此,笔者认为准确的民营银行概念应包括:民有民营和国有民营,而民有民营只不过是民营银行的一种特例。显然,那些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只承认民有民营的概念。而香港地铁的官有民营、农行台州分行的“国有民营管理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国有民营的案例。这说明了在国有民营的情况下,不触动产权也可实现政企分开。这也是对“只有触动产权才能实现政企分开”观点的最好回应。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进一步阐述,为我们理解国有民营问题进一步提供了依据,即:不是再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就是强调政府只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存在,而不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即使对那些完全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政府也不能过渡干预,因为政府只是作为出资人而存在,企业则是具有完整独立法人地位的主体,出资人是以承认企业拥有完整的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的。可见,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企业归谁所有,只要其产权清晰,并按照市场机制经营,能实现资产增值,国有企业也可以实行民营。因而民营银行并不等同于“民有银行”,只要是由民间经营,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真正拥有决定权即可。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最近召开的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上所讲,“从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看,民营银行并没有因为非公经济的存在而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所有制的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的”。

为什么需要民

设立民营银行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民营银行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如果连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都不清楚,站不住脚,设立民营银行的想法无异于一时冲动的个人美好愿望。归纳起来,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有三个:打破垄断格局,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抵御外资银行的入侵。可是细细想来,这三个方面的理由并不充分。

(1)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否可以打破垄断格局,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回答这一问题不能脱离我们的金融现状,并要考虑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就我国金融现状来看,严格的金融管制依然存在,即严格的利率管制和银行业务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不可能真正实现以价格(利率)为杠杆的市场经营。因为它们不可能通过价格(利率)竞争和服务竞争(金融业务创新)同其他银行展开竞争。银行业务特点的统一性和利率价格的一致性阻碍了市场竞争的展开。同时,银行业中的规模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业务创新和价格制定方面大银行总是处于有利地位。因而,即使是我国的金融管制逐步取消,新兴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也是值得怀疑的。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人们常以“鲶鱼效应”为例。鲶鱼是大家熟知的一种鱼类:体长形,头扁平,为两栖类鱼类,生性凶猛,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在平静的池塘中放入鲶鱼后,由于受到威胁,其他鱼类必然快速游动起来,于是平静的水面就会被打破。而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设立民营银行无异于在中国金融业这块静水中放入鲶鱼,民营银行的强大冲击力必然激活中国的国有银行,促使它们行动起来,加快改革。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但用来形容中国的金融业并不恰当。因为,这个比喻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放入池塘中的鲶鱼已经成熟,且池塘中的鱼多为小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鲶鱼效应才会出现。可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与此大相径庭,在金融业池塘中的国有银行可以视作大鲸鱼,而新设的民营银行充其量只是鲶鱼鱼苗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会出现鲶鱼效应,还是上演大鱼吃小鱼,一目了然。

(2)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否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根据民营银行的定义,它的经营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并尽可能降低风险。因而,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并且风险较小时,它们才会发放贷款。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级别还可以,对其发放的贷款不会产生坏帐的时候,民营银行才可能发放贷款给它。可是现实中的状况是,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其财务状况混乱、家族式经营问题严重、经营很不规范、信用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为了避免坏帐风险就不会发放贷款。因此,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必定是经营不善、信用较低的中小企业。所以,民营银行的设立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银行也要生存,也要获取利润,赔本的买卖是不会做的。而张军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参见《被误解了的金融》,《经济展望》,2001/10):“事实上,我们在江阴的调查发现,与很多学者的良好愿望相反,信改制出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并不愿意向私人企业贷款。在我看来,不愿向私人企业贷款并不证明银行没有效率,只能说明我们的想法太情感化了。没有理论证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由银行来解决。所以,靠改制或组建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不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形成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因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从多方面入手,不能只靠银行这一条途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基金、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等全方面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民营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还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正如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所指出的,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将会面临信誉危机。存款人考虑到存款的安全,肯定将钱存到有国家作为担保的国有银行,而不是民营银行。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即使是有满腔热血,为中小企业贷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民营银行可以抵御外资银行的入侵吗?按照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的说法,加快民营银行的放开,是考虑到国有银行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不可能通过现有的改革实现彻底的转变。而民营银行是“初生牛犊”,具有朝气和活力,并不惧怕“外资老虎”。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太过于情感化,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为应对“外资老虎”而历经两轮洗牌作了充分准备的国有银行都难以低档这只老虎,那么即缺乏经验和优秀人才,又缺少完善规章制度的一个小规模的新兴民营银行,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抗国外的巨型金融航母呢?就拿泰隆信用社来讲,与国外巨型金融航母(如花旗)相比,只能算是一条小渔船,它怎么可以低档住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的金融航母的入侵?

通过何种方式建立民营银行

有关学者在分析我国金融改革时指出,当前金融改革只有两条路:第一,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组建一些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来挑战国有银行,逐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通过竞争提高国有银行的素质。在国内初步具备了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再考虑对外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这被称为渐进式改革。第二,在继续维持国有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修修补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时间表到期之后,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这被总结为拖延战术。第一种方式,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就是马上动手,民营银行还只不过像刚出生的孩子,规模肯定很小,尚需若干年的成长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规模很小的民营银行在制度创新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在实际业务上对国有银行的挑战。随着民营银行的成长,国有银行有可能在竞争中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机制。第二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拖上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既不用为外资银行的竞争而担忧,也不用为民营银行的挑战而烦恼。在这两、三年内,国内的金融市场还是国有银行一统江山,各个既得利益集团都不会受到触动。拖延战术将导致非常激进的改革。拖延战术把中国的金融体制放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在未来某一时刻,国有银行将突然面对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外资银行取得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许可之后,将在我国的几个金融中心城市争夺优质客户,争夺人才。国有银行根本就不是那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对手。据此,这些学者主张第一种改革方式,即建立新的民营银行。对于这两种改革方式的争论,笔者将其总结为新设与重组之争,即新设立一批民营银行还是对现有银行机构进行重组改造。

主张设立民营银行的学者认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打破金融垄断格局,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他们看来,目前我国的金融格局仍是国有银行一统江山。但事实上,我国金融业确切说是银行业有序竞争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在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争夺中,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正逐步削弱。而外资银行的进入进一步打破了现有格局,加强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上海个人理财大战、外汇业务争夺战、汽车贷款抢夺战等都是很好的说明。正如有人所分析的,国有银行根本不是那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对手。那么,那些新生的民营银行又怎么可能承担起抵御外资银行入侵的历史使命?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公认的经营不错的民营金融机构,其1993年成立时资产仅100万元,到现在则达到了19亿元,增长速度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及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100万元到19亿元,泰隆用了7年多的时间。而19 亿元的规模不用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银行业中也只能处于银行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况且,加入世贸组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足5年。如何让民营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膨胀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而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快对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唯一道路。这种趋势在近期得到很好的体现: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允许私人投资;浙江8家城市商业银行向民营资本开放,人民银行首肯;人行课题报告《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提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望解禁;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召开,人行允许民间资本入股。重组改造的改革思路无疑已成为当局的首选。就笔者分析,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重组还是新设,要看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哪种方式更适合市场需要,哪种方式更经济。只要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将现有中小银行、信用社改造成产权清晰的股份制银行,同样可以增强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产权清晰,同样可以促使国有银行加快改革的步伐。

综上看来,设立民营银行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正如央行官员所强调,当前的任务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完善。与以往不同的是,引入民间资本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已为当局所认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篇5:学习三个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三个核心价值观,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忠诚、为民、务实、卓越、连接”的公务员队伍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方向上赋予“三个核心价值观”以质的规定,指导着“三个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光大,而“三个核心价值观”则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赋予鲜明的城市特色。弘扬“三个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实现形式、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必将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各领域,体现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方面,落实到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各环节,在全市上下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通过提炼和塑铸“三个核心价值观”,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价值理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更加深入民心,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中得到升华,在行动中自觉遵守和践行,从而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二,要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太原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太原正处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加快推进“五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把握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优势,如何把握对标赶超、建成一流省会城市的战略目标,事关太原在全省首位度提高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次前移的发展全局。当此太原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以往任何时候,尤为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撑和引领。

第三,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共识,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决定一个城市的创造活力,没有文化的凝聚和支撑,转型跨越发展就失去了智力基础和动力源泉;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共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利益多元的背景下,文化是社会的凝聚剂,缺乏文化支撑、精神引领的社会,就不会有和谐与安定;我们还应该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共识,文化是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会有更高意义上的民生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思想和精神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构成城市文化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理念层面,理念是最高层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换言之,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既要有一种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清醒、文化的追求,还要有一种文化的价值和品位。“三个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增强全市的凝聚力、提升城市的影响力,特别是提振士气,切实担负起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和引领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任,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三个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从而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四,要从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高度深化认识。加快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为谁干、干什么,干还是不干,干的好还是干的不好,其核心就在于全体党员、干部能否牢记根本宗旨,端正价值取向。各级领导班子要建设成为政治坚定、锐意进取、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团结和谐、清正廉洁的坚强集体,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端正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加强

篇6:学习“三个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学习“三个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晋源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刘建德

(2013、7)

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确立了:“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务实、清廉、卓越”的公务员队伍核心价值观;“公、廉、严、能、信”的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工委的统一安排下,我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三个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为建设新晋源奠定重要思想保证。

一、在“学”字上下功夫。可以说,“三个核心价值观”是体现执政意识的主导价值观念,是引导社会风尚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彰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价值观念。我们一定要学其精髓,得其要义,把握实质,在自觉践行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在学习形式上,不仅要积极参加单位有组织的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个人时间学习和领会其精神实质。

二、在“行”字上做文章。我是2012年10月18日,由组织安排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的,在局办公会议上又研究安排我协助局长分工管理教研和师训工作。任职以来,我积极转变观念,尽快调整心态,努力适应工作需要。回顾自己以往的思想工作: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自己虽然也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及时、认真的学习有关政策,但不够系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钻研精神。仅仅满足于组织安排的有关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对学过的东西进行认真反思,没有深刻钻研。二是自己的业务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督导条例的颁布实施,教育督导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只有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三是工作作风有时不够扎实。从思想上来讲,是想把工作干好,甚至于干得更好一些。但在遇到一些现实困难时,有时紧时松现象。

我首先是树立良好学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和落实者,必须强化学习,把学习当成一项工作任务、一种责任,予以贯穿在整个人生中,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提纲,合理安排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学方法,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丰富思维、扩展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理论强、业务精的基层干部。其次是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分析形势,找出工作差距,抓住工作重点,有效地安排人力、物力和精力,抓好每项工作,掌握工作中的规律,找准工作中的切合点,注重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把教育督导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做好。特别是在督导基层工作中,我时刻牢记“三个核心价值观”,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三个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照确实在行动上更加规范了。

篇7: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

……

线…:…

职……

……

:封…

名…

姓…

……

……

:…

位…

单密

……

……

……

… 中共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委员会 进一步引深“三个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考试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A.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八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邓小平理论

3、太原市提出的城市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A.包容、崇法、卓越B.尚德、包容、崇法C.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D.尚德、崇法、诚信、包容

4、太原市提出的公务员队伍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A.为民、务实、卓越、廉洁B.忠诚、为民、务实、卓越、廉洁C.忠诚、为民、务实、廉洁D.为民、务实、廉洁、卓越

5、太原市提出的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A.公、廉、严、能、信B.廉、严、能、信C.信、公、廉、严D.公、廉、严、能

6、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的核心价值观是()。A.奉献向上,管养至上B.诚信管养,服务至上C.修路架桥,养路养心D.路桥在我心,服务惠万家

7、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培养起来的。A.个人努力B.学习C.社会化D.别人

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艰苦朴素,服务人民 D.热爱集体,以人为本,守土有责,勤劳勇敢,开拓创新

9、党的十八大将“()、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A.从严治党B.干部清正C.组织廉洁D.作风清正

10、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A.八荣八耻B.社会公德C.家庭美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___________________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4、习近平指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总要求。

5、山西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图强。

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____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___是关键。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有民族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 新的载体和途径。

9、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0、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11411”管养文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好四个形象、创建

一个文库、打造一个品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三个核心价值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赋予鲜明的城市特色。

()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

()

3、职业道德的核心动力因素是事业成就感。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在整个和谐文化建设中居于统领和支配地位。()

5、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保障。

()

6、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7、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侵犯官员隐私,不应实施。

()

8、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

10、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这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简述为什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

五、论述题(共20分)

请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谈一谈您如何践行太原市城市核心价值观。

中共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委员会

进一步引深“三个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B;

5、A;

6、B;

7、C;

8、A;

9、B;

10、D

二、填空题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3、《复兴之路》;

4、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5、信义,坚韧;

6、队伍,人才;

7、时代性,群众性;

8、廉政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9、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10、明确一个目标,弘扬一种精神。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对;

10、错。

四、简答题

1、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2、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确定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并首次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单篇谋划,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首先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再次,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要求的积极回应;第四,是向世界彰显中国负责任形象的战略之举。事实上,中国积极顺应人类社会文明演进转型的历史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就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空前高度,释放了中国是自觉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担当的负责任大国的强烈信号。同时也向世界昭示:中国的崛起,将是一个文明形态日趋完善的、能够让人类看到希望的新文明的崛起。

五、论述题:

篇8: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与时俱进的艺术特质

所谓非物质文化, 指的是来源于人们长期的, 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种类。当前我国的很多具有强烈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种类都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行并传承,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中却很难再能觅其踪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源于我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 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 如何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而新的时代与社会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加复杂、更加深入的要求。一项文化种类有其自身必然的产生、发展、兴盛及衰落的历史过程,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不应使文化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博物馆式的收藏与保护上, 而更应该去着眼于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种类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但文化的精神却是难以磨灭的。我国诸多的现在仍活跃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种类, 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绵延流长, 长盛不衰, 究其根本就在于它们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与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 那么它的消亡也就在所难免。因此, 如何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中的文化认同及精神内涵, 从而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 应该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东北大鼓”为例。“东北大鼓”约起源于清代中期, 在我国东北地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曾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绝大多数优秀的东北大鼓传统唱段已经失传, 绝大多数传统的东北大鼓老艺人已经辞世, 东北大鼓艺术处于难以为继的窘迫境况。面对此种情况, 辽宁省各级文化相关部门整理并收集了东北大鼓的声乐及影像资料, 编撰了大量文字资料。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不应该将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封存于艺术档案室的层面。东北大鼓是一门深深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民俗艺术, 它能够最直接反应出人们在特定时代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情感的诉求。东北大鼓的唱段中既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传统“大书”, 又有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草段”。东北大鼓的真正生命力正是在于人们对它的感情诉求。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改变, 我们无法苛求今天的人们再去欣赏传统的内容, 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 我们更应该推陈出新, 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东北大鼓新作品, 从而使东北大鼓再次焕发出艺术的青春与活力。有人认为, 只有传统的剧目才能代表真正的东北大鼓, 这种认识较为片面。我们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上而忽略其内在的文化精神特质。东北大鼓之所以盛极一时, 正是由于它是一门土生土长的具有极强民俗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所表现的内容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们心灵之声。如果没有认识到东北大鼓内在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艺术特性, 就只能永远地将其束之高阁, 也就不能真正保护好这门文化艺术。

二、文化学者们对劳动人民的艺术应该给予尊重与敬畏

世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数千年来各民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她是劳动者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 蕴含着人类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创造力, 守望着人类的文明, 指引着进步与未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汇聚和包容56个兄弟民族的魂之所系, 是我们国家的根之所在, 是我们生活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精神财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化遗产的整体, 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具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和强烈时代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民间, 活态传承, 生生不息, 遐迩闻名。其内容涉及了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及民俗等十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 通过不同方式展现了辽宁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和成就, 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辽河流域灿烂文化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重视与尊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部门、广大人民、专家学者共同的事情。因为历史的血脉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心之中, 我们对她都有一份血脉相承的崇高感情。

问题随之而来, 我们的一些“文化人”在对待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总是习惯性地存在非“阳春白雪”即“下里巴人”的区分方法, 即“雅”与“俗”的区分。他们自恃高雅, 孤芳自赏, 对劳动人民的“俗”言不由衷, 从骨子里鄙视。列夫·托尔斯泰说:“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 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何为“雅”?何为“俗”?“雅”好?“俗”好?这纷争延续了上百年, 谁又能说得清楚。我国的文化经典《诗经》也不仅仅有“雅”和“颂”, 在这之前还有专门收集风土民谣的“风”,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也是《诗经》的重要文化价值之所在。所以, 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摒弃固有的文化偏见, 不要使传统的文化形式神圣化, 使之高不可攀, 才能凸显其文化价值与意义。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传统的同时真正继承传统并发扬传统。今天有人硬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雅”与“俗”的武断区分, 将其打入传统文化以外的另类, 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文化人”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与尊重。真正优秀的文化形式与种类之间不应是相互排斥, 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互为提高的良好互动关系。例如, 很多文化学者对当前的“二人转”表演, 认为低俗, 违背传统, 口诛笔伐, 意欲取消。而实际上, 当下的绝大多数二人转表演, 虽有低俗的内容, 但更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我们不能因为分娩水脏, 而把婴儿一块泼弃。当下二人转在民间大受欢迎, 并走出东北, 唱红全国。人民喜欢的, 其实主要还是二人转中的优秀的传统演唱内容与独特的表演形式。同时也应注意到, 一成不变的传统表演, 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精神与情感诉求, 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对待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先做劳动人民的小学生, 学习和了解这种艺术的历史与传统, 本质与特点。做到对原生态的真知真解, 然后再去说长道短, 纵论褒贬。笔者认为, 当下的二人转片面存俗, 缺少文采的现象确实存在;片面求土, 不顾人物的现象也很普遍;名为通俗, 实为粗俗也不鲜见。这些并非原生态的精华, 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当下二人转的丑角艺术, 滑稽喜兴, 那是传统的;说口搞笑, 临场发挥, 也是传统的;学唱歌曲, 展示才艺, 又是传统的。这些形式和内容, 是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应排斥与责难。关键是当下二人转唱故事少了, 这是个大问题, 因为传统二人转歌唱、扮演、说口、舞蹈、使相、绝活诸种表演功能, 多是以歌唱故事为主。忽视这一点, 就和传统走的太远, 传统观众一时难以接受。2006年10月辽宁省艺术研究所李威研究员曾在吉林师大演讲《论当下二人转》, 引起学界关注。他说:“辽宁赵本山团队的二人转, 演唱故事少, 而丑角艺术多, 说口多, 绝活多;吉林韩子平的二人转, 演唱故事多, 而丑角艺术少, 说口少, 绝活少。二者都不是完整的原生态。如果辽宁和吉林取长补短, 才是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 一定会大放异彩, 大受欢迎!”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创新发展中活化与生存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进步, 传统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随之变化, 这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一种文化形式之所以具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就在于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 与在精神领域上获得人们的认同。因此, 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不应只是“原封不动”, 而应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的工作理念也应据此调整并深化, 采取不同的保护与继承的方法与策略, 最大限度地“活化”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其注入更强的生命力与存在机遇。

最近, 笔者与二人转专家李威研究员谈论当下二人转, 他说:“当下很多媒体对二人转狂热捧喝, 放大成就, 不见问题, 无异于棒杀。而二人转从业者也是沾沾自喜, 只顾搂钱, 不思进取, 更不考虑创新发展。我看当下二人转存在致命危机。二人转有句老话:生于民间, 死于庙堂。如今二人转走进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等大城市, 走上春晚, 占领各地电视强档节目, 这不能不说是二人转史上的兴盛, 但物极必反, 二人转之花若远离乡土, 远离农村水源, 终将枯萎凋零!过去传统二人转有固定的东北农民观众, 他们世世代代以二人转为自己的艺术, 他们是二人转艺人的衣食父母。今天的城市二人转没有固定的观众, 人们只是猎奇, 一时的新鲜, 很难持久。当下二人转演员文化水平低, 也是大问题。他们多来自农村, 从小学艺, 没有真正念过几天书, 如此很难跟上时代的进步, 很难反映和适应今天文化的内涵。更要命的是, 当下没有二人转创作人才, 没有创作就没有创新, 没有新鲜血液, 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当下二人转难以突破, 关键是没有优秀的新作品。我看当下的二人转已经到了瓶颈, 必须创新发展, 才能永葆青春。”这些话发人深省。

文化是人民经过千百年的创造而形成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晶, 它最终也必将回归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并在其创造者的身上找到自身得以保存和发展的空间与土壤, 不管这种文化是肤浅还是深邃, 只要它存在, 就必然具有它存在的价值与道理, 它就是我们民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杰出的先人们创造出璀璨的、浩若繁星的各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作为“龙的传人”, 我们任何地区, 任何民族的人民, 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承担文化传承者的重任。面对当前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形势, 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各式各样文化形式的冲击, 而这时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就更加突显出来, 它使我们能够在纷繁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使我们的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民族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限于机械地记录与整理收藏, 应该在妥善保护的同时更加看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根据现实的需要“活化利用”我们的文化, 使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举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鲜明旗帜, 增强我们的文化向心力与精神凝聚力, 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与时俱进的艺术特质, 不应将保护停留在封存于艺术档案室的层面, 应推陈出新, 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新作。文化学者对劳动人民的艺术应给予尊重敬畏。辽宁赵本山团队的二人转, 演唱故事少, 丑角艺术多, 说口多, 绝活多;吉林韩子平的二人转, 演唱故事多, 丑角艺术少, 说口少, 绝活少。二者都不是完整的原生态, 应该取长补短。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创新发展中活化生存。当下媒体对二人转狂热捧喝, 应引起警惕, 二人转生于民间, 死于庙堂, 必须创新发展, 才能永葆青春。

篇9:关于量子通信的三个核心问题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理论意义上不惧怕任何监听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时,是否真正能做到绝对安全、是不是被欧美科研抛弃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资本市场的热捧,更是让不少量子概念“一拥而上”。

从对撞机建否的观点碰撞,到对量子通信的质疑,科学欢迎争鸣、却也分真假。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在上海参加“对话张江”活动时,对量子通信的一些问题作了解读。

关于安全:抗干扰能力如何?是否够稳定?

量子卫星上天后,网络上有文章质疑表示,这是不是欧美不玩的领域?如果是欧美都做不好的,我们能做好吗?针对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潘建伟表示,中国正在领跑,欧美也在加紧布局。

例如近期,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题为《发展量子信息科学: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欧洲量子会议上宣布,计划启动10亿欧元量子技术旗舰计划。

“过去我们的科研跟跑的年数太久了,很多人甚至认为好的东西都得跟在欧美后面才合理,这种感受很不好。这就是我们取名‘墨子号’的原因。”潘建伟说,墨子最早用实验证明光沿着直线传播,提出粒子概念和牛顿惯性定律的雏形,因此被称为“科圣”。“我们想用名字提醒大家,中国人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从前有、现在有,将来会有更多。”

对于量子通信的安全性,网络上有质疑声音认为,如果说当一段密码信息被窃听,就会改变量子的状态而暴露窃听行为,这一段密码会被废弃;那么,如果这种窃听行为一直存在,密码一直废弃,是不是意味着密钥永远无法传输,绝对安全其实牺牲了传输的稳定性?

面对这一质疑,潘建伟回应表示,上述描述的状态,是对通信的过程造成干扰。如果干扰一直在进行,其他的通信模式同样无法继续。无论是量子通信,还是传统通信,如果想要其无法进行,进行干扰的成本是一样的。

“传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并不比量子通信强,只不过平时别人不想干扰你,恨不得你一直在说,以窃取更多的信息。”潘建伟说,举例来说,如果有窃听者控制了整个网络,无论是经典通信、量子通信,都无法继续进行。

事实上,不少人也担心,现在的量子通信只是密钥通过量子加密的,其他信息还是经典通信,能实现绝对安全吗?

潘建伟表示,已有无数实验证明了量子纠缠态的原理。两颗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如果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实验数据中100KM外的另一个粒子也会发生相应塌缩。“或许我们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塌缩,但这并不妨碍以此为基础进行有用的尝试。”

量子加密传输就是尝试之一。潘建伟介绍,平时的电话、邮件等沟通,经典通信已经能做到很好,只需要将密码通过量子加密完成,解决安全问题即可,无需将多种大容量的信息都进行量子传输。

关于未来:“墨子号”卫星是一锤子买卖吗?

对于量子卫星的未来规划,潘建伟希望,五年内卫星全天时“通信”,尽快形成“星群”完成广域传输。

原定于7月就择机发射的“墨子号”最终选择了8月中旬正式升空,推迟了近1个月的原因一直被猜测。潘建伟介绍,发射前忽然发现激光器能量快速下降,如果盲目发射,“墨子号”就可能成为一个“瞎子”,无法完成高空到地面的光束对准。“不过发射月余至今,墨子号所有在轨测试都是很良好的,我们对于完成后续实验很有信心。”

看似2011年立项、2016年发射的量子卫星只走过了五年时光,事实上来自多领域的技术团队为其储备了20年的时间,用上了看家本领。潘建伟认为,这并非一家、一人的成果。

例如,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光电所提供的光学跟秒技术;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为卫星解决稳定性问题等。潘建伟介绍,自己的技术团队主要负责的是从光束释放的万万亿光子中,过滤掉太阳光,找出一个个光子并加载信息,“就要比大海捞针还要精确”。

但是,未来想要实现广域的量子通信,一颗卫星还远远不够。“墨子号”如同一个探路者,承担着探索和研究等多重任务。“譬如说,一颗卫星从轨道上每天经过上海大概只有一轨,也就只有几百秒,每秒钟可以送1万个密钥,几百秒可以送几百万密钥的信息。而有这么多用户,还远远不够。”潘建伟说。

潘建伟表示,希望能再通过五年时间,有至少两颗卫星都可以在白天做实验,解决卫星与卫星之间通讯全天时的问题。再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星群”,与地面的台站结合,逐步构建起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广域传输网络。

关于产业化:受资本市场追捧好不好?

对于量子卫星的产业化,潘建伟表示,要稳步推进,不能让一些李鬼把概念乱用。

“墨子号”升空后,量子通信成为科学界绝对的“网红”,也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方向。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资本市场的量子概念股就不下十家。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还有不少“量子弱磁场检测仪”等产品,甚至还滋生出“量子医学”的概念。

“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过热,我有些担心,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潘建伟说,一方面民众对科学概念的崇尚产生出崇拜感,而另一方面科普宣传做得还不够,不少商家就用“概念”包装,欺骗民众。

潘建伟举例说,前一阵子还有亲戚说,挂了一个量子挂坠在胸前,它每天能辐射出一些东西,可以防癌;前阵子还有人说用“量子波”打到油桃上面,这个油桃长出来就会对身体特别好。“联想到当年有人炒作所谓的‘纳米水’,让人哭笑不得。”

专家指出,量子技术的前景应用非常好,但真正应用到百姓生活起码还要10到15年。由于成本高等因素,目前量子通信的用户主要还是政府、军方、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潘建伟表示,如果光纤铺到千家万户且都改造了设备,在手机上增加量子传输密钥的芯片,15年后进入千家万户也并非不可能。

“李鬼乱搞可能把量子的概念乱用了。好多公司傍上概念,也是为了在资本市场套取好处。”潘建伟说,广大投资者在投资量子概念股、使用量子产品也要搞清楚,究竟是不是“真量子”。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欢迎来请教相关科学家。

编辑/余弘阳

上一篇:成都应届毕业生户口及档案办理方法下一篇:关于幸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