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2024-05-0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精选6篇)

篇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简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綦江县赶水镇某规模化养猪场,3月初从外地购进洋三元商品仔猪102头,引入后实施隔离观察3日后无异常,全群分别采用猪瘟脾淋苗、猪蓝耳病疫苗、猪口蹄疫0型合成肽疫苗三种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第7天发现2头猪减食,体温40℃~41.5℃,3天内就有24头猪发病,死亡6头.我站组织技术骨干与县畜牧中心专家组进行了会诊,临床初诊为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症,立即采取隔离病畜、全场消毒、防控治疗等综合措施.根据临床实践,我们的.防控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 者:蓝远德 李后强 重庆 作者单位:綦江县赶水镇畜牧兽医站刊 名:畜牧市场英文刊名:STOCKBREEDING MARKET年,卷(期):2009“”(2)分类号:S8关键词:

篇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春末夏初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更易多发。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也高。夏秋季多发,主要侵害母猪和仔猪,肥育猪也会发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短期内便可波及全群或邻近猪群。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便秘与腹泻交替,眼结膜炎,眼睑水肿,耳朵发红,呈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出现抽搐、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病理变化

可见肺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与鉴定为阳性,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为阳性则可确诊。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控制该病,防重于治,并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症疗法。(1)做好猪场免疫预防。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购买正规厂家的疫苗,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病的预防工作。(2)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3)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接种疫苗前3d后4d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同时要求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4)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免疫。

(5)坚持“全进

篇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1 本病毒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主要侵害母猪、仔猪, 感染率100%, 死亡率可达50%, 而育肥猪和种公猪也可感染, 死亡率在30%左右。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也可垂直传播, 病猪和带毒猪也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 临床症状

猪感染病毒后, 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 厌食, 体温升高到41℃以上, 出现眼结膜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1) 母猪感染后表现为突然厌食, 喷嚏, 咳嗽等类似流感症状。严重病例出现精神沉郁, 气喘, 耳尖发紫, 皮肤出现红斑。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或早产, 产出死胎及弱仔, 常造成母猪不孕。

(2) 仔猪感染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 后肢麻痹, 共济失调;有的仔猪耳尖或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并发感染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 育肥猪感染后出现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41℃以上;厌食, 咳嗽、呼吸困难, 眼结膜炎、眼睑水肿, 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若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症状加剧, 造成死亡。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1) 肺有面积较大的界限清楚的肉变区, 肺水肿, 肺间质增宽、增厚, 有的间质增宽呈胶冻样。

(2) 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 皮下脂肪发生水肿。

(3) 肾脏呈土黄色, 表面有多量点状到小米粒状出血斑点。

(4) 心脏、膀胱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 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分离与鉴定

将病猪的肺、死胎儿的肠和腹水、胎儿血清、母猪血液、鼻拭子和粪便等进行病毒分离。病料经处理后, 再经0.45um滤膜过滤, 取滤液接种猪肺泡细胞培养, 培养5d后,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染色, 检查肺泡巨噬细胞中PRRSV抗原。

4.2 检测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直接检测细胞培养中和精液中的PRRSV呈阳性。

5 防控措施

本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只能采取积极疫苗预防, 防止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环境卫生消毒, 增加饲料营养, 增强机体特异抵抗力等措施。

5.1 严把引猪关, 规范病死猪处理

养猪户引进种猪和仔猪时, 要选择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方引进, 并按规定进行检疫, 防止因引猪传入疫病。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45d, 确保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发病猪群严格隔离, 禁止出栏和调运, 病死猪一律实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严禁转运、出售、食用和宰杀,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2 重视疫苗预防

仔猪23日龄时每头注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ml, 28d后加强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30d每头注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4ml, 经产母猪在空怀期免疫一次, 3周后加强一次。

5.3 加强饲养管理, 消毒灭源

对于未确诊的病猪应隔离后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 降低死亡率, 选用广谱抗菌素如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磺胺类等控制继发感染;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饲料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加强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

5.4 严格扑杀、消毒和免疫注射工作

对于已确诊的病猪, 应立即上报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由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报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报县级人民政府, 由县级人民政府宣布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同时组织封锁、扑杀、消毒工作和紧急免疫注射工作, 并在规定时间后宣布解除封锁。

5.5 严格环境消毒

及时消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猪场环境、圈舍进行消毒, 以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 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

5.6 严密监控, 强化检疫监管

发病地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 开展疫情普查, 严密监视疫情动态, 加强宣传, 提高养殖户防范该病的意识, 认真做好防堵工作。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 禁止收购和销售发病猪及其产品, 严禁病死猪肉上市,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6 防治方案

6.1 正常猪群

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 商品猪23~25日龄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 初产母猪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 经产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 种公猪23~25日龄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一次, 以后每隔半年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

6.2 发病猪群

对疑似健康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发病猪可采用如下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1) 至尊西林、长效西宁、多西环素、头孢尖锋、丁铵卡那霉素等选择其中一种敏感的药物。

(2) 抗病毒类药物, 金蟾注射液或圆环蓝耳康等。

7 讨论

篇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状及防治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98-2

1流行现状

1.1隐性感染日趋普遍

传染源难以清除,往往隐性感染、反复感染,养猪户难以觉察,只有在应激条件下,才会出现症状或发生死亡。且发病情况各地方有所差异。

1.2免疫抑制

该病可引起猪体免疫下降,诱发其他疾病。有研究表明,PRRSV对猪瘟弱毒疫苗和气喘病活菌苗的免疫应答能产生干扰作用,造成其抗体水平低下。

1.3仔猪死亡率呈上升趁势

仔猪往往由于继发感染使病情较重,常伴有拉稀、高体温等症状,死亡率有升高趁势,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1.4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多数是混合感染,病情复杂化,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治愈率低。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猪瘟和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耐过猪常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地方流行性气喘病等。

1.5病毒变异

蓝耳病活疫苗的滥用,加大了PRRSV的变异和毒株间重组的机会,其变异趋向更加不可预知。《南方农村报》在报道广东疫情时指出,2010年蓝耳病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目前虽然在基因序列等方面尚未发现有新的突出的特点,但在临床上已观察到了新毒株流行的趋势。

2原因分析

2.1饲料霉变

饲料原料质量差,或养猪户对饲料保存不当,在高温高湿季节时,饲料发生霉变也不知道。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能溶解淋巴细胞,猪只长期饲喂霉变饲料后,导致了免疫抑制,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猪群免疫失败,因而难以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2.2养殖方式粗放

农村散养户与中小型猪场饲养环境普遍恶劣。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又大,夏季高温时,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病死猪不经无害化处理,随意乱埋;没有合理的排泄物及污水处理设施,猪场卫生差,消毒不严格;不用全价饲料,猪只营养差,体质虚弱;引入猪群不检疫不隔离不补苗,并任意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引种,带入隐性感染的猪群;免疫程序不合理,打过就算,疫苗保存条件差,质量得不到保障,免疫效果不好,保护力不高。

2.3流通管理不严格

由于种种原因,收购病死猪、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尚有存在,病猪流入市场,导致疫情发生和流行。如个别养殖场乱扔病死猪,随意猪只买卖,随意引种,引入感染猪。个别生猪贩运企业以利益为重,使大量病猪、康复猪、隐性感染猪等在市场流通。

2.4免疫水平低

一方面是疫苗本身的保护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养猪户主往往对疫苗没有很好地保存、或保存条件不够,疫苗使用不规范,没有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时或剂量不够,或方法随意、打飞针等,影响免疫效果。

2.5其他因素

如用药不合理,有时候能加重疾病的复杂化;气候环境的突变,引起猪的应激反应等。

3防治措施建议

3.1外环境净化

首從改善饲养环境入手,改变落后的粗放型散养模式,提倡集约化饲养,推进清洁生产。农村散养户可由村为单位集中建造猪舍,进行集中饲养。中小型猪场掌握适度规模饲养,逐步发展。

3.2内环境净化

隔离饲养,饲养场所要实施隔离,控制人、猪的无序流动,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及污水污物,保持猪场清洁。注意栏舍的冬天保暖、夏天防暑降温,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

3.3提高猪营养水平

不用泔水喂猪。饲料和饮水要清洁卫生,定时、定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不同生长阶段要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3.4严格消毒

消毒要经常化,实行规范科学的消毒方法,配备多种消毒剂,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大消毒、局部小消毒、猪体消毒、空气消毒等。

3.5把好引种或补栏关

提倡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种猪精液在引进前须经疫病检测,补栏要从规范化、健康的猪场引进猪只,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新引进的猪要报验、隔离观察、疫苗接种,努力阻止新的疫病传入。

3.6搞好猪病的免疫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切合本场实际,慎重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或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注射行为,免疫前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抗体滴度检测,确保猪群体的免疫质量。适时做好补免、紧急免疫。

3.7树立群防群治观念

发病猪只要隔离治疗,同群猪要特别“关照”,及时消灭场内已有的疫源,改变“病一只医一只”的陋习。果断淘汰无医治价值的发病猪只。病、死猪要及时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食用。

3.8科学的药物预防

选择适当的预防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如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类药物、中药制剂、抗应激保健药物等,可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猪健康生长。

3.9做好疫病监测

配合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血清检测、流通监管等方面工作。特别在猪病高发或流行时期,自觉关注猪病流行新动向。如发现群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全场猪群进行控制。

3.10驱虫、灭鼠、灭蝇等工作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欧茶海,张应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手册[J].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1:22-24

[2]田克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与免疫防控进展[J].中国猪业,2010(06):2.

[3]许豆艳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禽业,2010(01):30-31

[4]叶国强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0(03):30-31

[5]陶顺启.多病原背景下蓝耳病防控措施探讨[J].今日畜牧兽医,2009(07):11-13

篇5: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相当迅速。全市电话会议以后,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迅速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农业领导为指挥长的领导专班,组织召开了各层面会议。多数乡镇制订了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工作专班及技术专班。镇还专门落实了2000元防控经费。乡镇实行了对专业大户由分管领导责任包干的防控措施。

(二)工作主动扎实。防控措施到位。

1疫情普查全面进行。各乡镇组织对全市月份以来疫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根据市指挥部统一安排。为全市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镇普查工作安排早,完成早,情况真实全面。

2监测报告认真负责。各乡镇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认真分析疫情形势,随时掌握疫情发展态势,重点加强了种猪场、规模养猪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各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值班以来,共接到疫情报告12起,市指挥部及时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处理。

3防疫补针效果明显。各地在猪蓝耳病疫苗未分发前。共补免生猪10万头,有效地构筑了猪瘟免疫屏障。杨林市、、街河市等乡镇基础防疫工作扎实,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生猪疫情。镇还自购蓝耳病疫苗为重点区域90头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4消毒灭源扎实有效。全市共组织消毒药品250件。并且由村防疫员统一上门服务,既保证了消毒工作到位,又实行了科学消毒,全面彻底,确保了效果。、等乡镇由镇统一解决消毒经费,促进了消毒工作迅速完成。各防疫监督组督促各养殖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建立了定期消毒制度,对流通环节跨区域性调运牲畜及其产品的车辆实行严格清洗消毒。

5检疫堵疫严格把关。一是除省设油榨口边检站长期设卡堵疫外。严防外地仔猪带进疫病。三是严格执行屠宰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无标无证生猪和病死生猪禁止进场宰杀,严禁病死猪上市交易,凡没经检疫的猪肉禁止进入市场,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四是各生猪调运站(集并点)严格凭免疫耳标和产检证实施检疫合格后开具运检证。

6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严厉制止打击不法猪贩通过造谣乘机收购生猪的行为。使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二、存在问题

(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从全市疫情普查情况看。但稍有不慎,将引起疫情扩散。目前仍有镇村2组、5组、村4组、镇村13组、村6组、村4组、乡村4组等村组疫情比较严重。

(二)疫情报告不够规范。一是少数乡镇疫情上报随意性较大。动则向市指挥部报告;二是村级疫情报告没有登记,档案记录不完善。

(三)设卡堵疫困难较大。一是各路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设卡堵疫需要公安、交通部门加强配合。

(四)病死猪处理方法不当。目前仍有不法商贩收购病、死猪现象。没有严格按照四不一处理要求处置病害猪,有的将病猪出售,有的将死猪乱丢,极易引起疫病传播流行。

(五)违法经营时有发生。少数不法商贩造谣惑众。听说谁家猪有病,便借机压价收购病猪。全市不凭标证收购生猪现象时有发生。镇木天河村存在黑杀坊,、斯家场等镇有不法猪贩给生猪注射重金石粉后出售。

(六)应急物质储备不足。各乡镇疫苗、消毒药品、应急资金基本没有储备。

(七)白肉销售急剧下降。近期省市内外疫情严重。害怕食用猪肉,造成全市范围内市场白肉销售急剧下降。市城关定点屠宰场日屠宰量由以前的100余头下降到30余头,少数乡镇市场甚至已经没有白肉销售。

三、下段工作要求

(一)严密监测。严密监测,随时掌握疫情动向,及时上报疫情。要坚持24小时值班工作,强化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不扩散蔓延。

(二)消毒灭源要强化落实。各地要对消毒灭源工作认真检查督办落实。

(三)严格实行区域性控制。对当前疫情较为严重的镇村2组、5组、村4组、镇村13组、村6组、村4组、乡村4组等村组实行区域性控制。控制工作由市指挥部发出控制决定。禁止运畜车辆通行;对过往物流严格消毒,对控制区域内实行长期消毒,对病死生猪规范处理;待最后一头发病生猪康复14天后,若再无其他新的生猪发病,则解除控制。

(四)重点部位严格监督。抓好调运、交易、市场、屠宰检疫工作。对上述重点部位及运输车辆认真抓好清洗消毒工作。严厉打击收购病死猪及无证无标生猪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屠宰场、调运点、集并点、仔猪交易所的监管力度。斯家场、纸厂河、等乡镇要迅速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工作。

(五)路卡检查必须过硬。全市5个边境检查站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对来往车辆抓好查证、验物、消毒等工作,严防外疫传入我市。

(六)认真开展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到位后,各地要认真抓好猪瘟的免疫补针工作。要迅速抓住重点,完成免疫任务。

(七)完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各地要认真制订并落实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质储备,不断完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对病死猪一定要做到四不一处理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无害化处理)

(八)科学引导。促进生产。各地一是要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应对疫情,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二是要抓住当前生猪行情上扬的机遇,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发展优质母猪。四是要规范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养殖。

篇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1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 引入感染后, 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 最短为3d, 最长为37d。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 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 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高热 (可达41℃以上) 、严重便秘, 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耳部皮肤发红变绀、腹下和四肢末端等处呈现紫色斑块。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 死产率可达35%以上, 木乃伊可达25%, 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 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 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 (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 呼吸困难, 有时呈腹式呼吸,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升高到40℃以上, 腹泻。被毛粗乱, 共济失调, 渐进性消瘦, 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 断奶前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死, 死亡率高达80%~100%, 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 日增重可下降50%~75%, 死亡率升高 (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 易继发其他疾病。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 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 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 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 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 精子出现畸形, 精液可带毒。

1.2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生长缓慢, 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 猪群免疫功能下降, 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 (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 发病率上升。

1.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 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 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 阳性率一般在10%~88%。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康复猪及健康带毒猪, 病毒在康复猪体内至少可存留6个月 (可不断地向体外排毒) 。病毒可从鼻分泌物、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 经空气、接触、胎盘和交配等多种途径传播 (空气传播在50km内有效) , 气候恶劣、高温、卫生条件不良、饲养密度过高, 都会增加本病发生率。近年来, 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 (1) 临床表现趋于复杂, 发病程度日渐加重; (2) 仔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3) 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 猪群的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十分常见, 猪群的带毒时间很长; (4) 免疫抑制, 常继发其他疾病 (如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 也会影响其他疫苗 (如猪瘟疫苗) 的接种免疫效果; (5) 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 如与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3 诊断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有囊膜RNA病毒, 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 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可作出初步诊断;若猪场在14d内出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 即可诊断为PRRS: (1) 流产或早产超过8%; (2) 死产占产仔数20%; (3) 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通过病毒分离接种试验,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标记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对蓝耳病进行确诊。

4 防治措施

4.1 猪蓝耳病发生场 (户) 的综合防疫措施

4.1.1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 养猪场 (户) 要及时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 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 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4.1.2 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 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 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 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由于在高热症中, 猪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 种公猪每年免疫二次, 种母猪提倡产后到断奶前免疫, 也可每年免疫二次, 剂量均按5头份/头, 仔猪断奶前首免4头份/头, 二免5头份/头。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 可适当增加剂量, 注意接种消毒, 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 根据各场实际, 积极做好仔猪副伤寒、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推广使用猪蓝耳病疫苗 (NVDC-JXA1株) 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 基础免疫进行2次免疫, 间隔3周, 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既商品仔猪:断奶后首免, 免疫剂量为2m L, 1个月后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在配种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 剂量为4mL;种公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 剂量为4mL;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 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4.1.3 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母猪分娩前20d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 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 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发病母猪, 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 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 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 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对喘气病发病率较高的猪场经常进行以预防性投药, 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土霉素钙, 在饮水中添加喘咳停, 如猪群食欲不佳, 可适量增加药量;发生便秘的猪群经常喂人工盐、硫酸钠 (镁) , 防止猪群抵抗力下降。单纯患弓形虫病或附红细胞病的病猪, 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或附红优、贝尼尔 (血虫净) 等药物治疗。若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喘气病等没有治疗价值的无名高热综合症病猪, 要坚决果断地给予淘汰处理, 防止疫病的传播和增加药费开支。

4.1.4 加强养猪场 (户) 的饲养管理

在猪场大门口和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池, 严格进出场制度。加强环境消毒, 实行带体消毒, 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 减少饲养密度, 通风、降温, 改进猪舍环境, 猪舍内做好驱蝇、灭鼠工作。调整日粮, 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 提高维生素含量。注意氨基酸平衡。

4.1.5 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 停止从外地购猪, 隔离治疗病猪, 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 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4.2 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4.2.1 疫苗免疫

用猪蓝耳病疫苗 (NVDC-JXA1株) 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 基础免疫进行2次免疫, 间隔3周, 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4.2.2 种源控制

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 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 慎重引种。

4.2.3 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场大门口和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池, 严格进出场制度。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 严格消毒制度, 每2周全场大消毒1次, 每周1~2次带猪消毒。猪场尽量做到全进全出, 改进猪舍环境。

4.2.4 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

上一篇:因你而快乐作文下一篇:即事抒怀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