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

2024-05-09

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通用11篇)

篇1: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言: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从中不难看出,黑格尔认为外在世界对人做出的选择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处于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之中,所谓“外在世界”却在不断地变化,人要做出“选前坚定,选后满意”的选择,无疑已变得更加困难。

究“选择困难”之根本,无非是人自身的难填欲壑作祟。贪欲之下出现的欲将“鱼与熊掌得兼”的妄语,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心寒。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物质文化等在给人以更丰富的选择的同时,也使人的贪欲极度膨胀。在这种时候,认清自我,看清外物,不负初心,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而不被外物所扰。

眼下,并不乏因利欲熏心以致选择之路一错再错之人。北大吴谢宇弑母,复旦林森浩投毒,兴许只是他们一念之差之下做出的错误选择,但他们未能认清自我,前者为“自由”蒙蔽,后者被嫉妒洗脑,均踏上了不归路。物质层面的选择纷纷扰扰,但正如可选的商品可分先选后选,可读的书刊可分先读后读,选定目标之后的路将条条通罗马;反观人生之路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可能极其有限,但一旦选择不合心意,难道还可回头再选?冷静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不为欲望所扰,在选择的岔路口走上心仪的路。

诚然,选择之难,众人皆知,于是便有人自动放弃选择的权利,宁可辜负本心也要强求省去麻烦,实在令人嗟之叹之。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选择背后便是机遇与发展,又怎可随意跳过选择?娃哈哈当年顶住舆论压力,选择兼并国营大厂,为企业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终迎来飞速发展。正如娃哈哈的发展那般,唯有看清外物,才能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抓住选择给予的机遇,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如今,“纷繁”二字似乎已经成为形容选择的最恰当词汇。有人选择在大众潮流中坚守本心,日复一日在一浮一沉中追求理想;有人选择在灯红酒绿中消遣人生,年复一年在自娱自乐中逐渐消沉。众人选择或许略有不同,但金钱、名利却始终为大多数人所选择追求,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自己选择的意义何在。试问,当追求鲜花与掌声成为大众趋势之时,又有几人能沉下心来面对初心,做出选择?在这般趋势之下,便更需要对自己初心的坚守。坚守初心,正是抵御诱惑正确选择的充要条件。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贪婪之人面对选择全选,懒惰之人面对选择不选,无能之人面对选择单选,痴傻之人面对选择盲选。唯有内心清明、不负本心之高人,方可在面对选择之时得心应手,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2: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

幸好我个儿小,才勉强挤进人堆。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人,一个气息微弱的老人。只见他头发灰白而且蓬乱,脸色发青,眼睛深深地陷进眼眶里,一件深蓝色的上衣,破烂肮脏,脚上穿的布鞋都漏着脚趾。他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着。我顿时想到:他好可怜呀,应该帮帮他,不然他会死去的。我看了看旁边的人们,他们的眼神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有的是好奇,是冷漠。这是为什么?这时,这个老人作文/倒下了,大概是饿昏了吧!然而围观的人们却纷纷地离去了。我着急了,朝着离去的人们大声喊道:“谁来救救他啊!”没有人回头。“谁来救救他啊!”我又大吼道。旁边一个人也没有了。我着急,我气愤,为什么会这样?人们不是都说要保护生命吗,就连野生动植物的生命都应该保护,可是现在却连一个人的生命都不去救,这就是人们的素质吗?我越来越不明白了。

我也恨我自己,为什么不是个大人。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只能拿出妈妈给我的有限的零花钱,给这位老人买了一瓶水和四个馒头,放在他的旁边,默默地走了……

篇3:高一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高一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

(一 )学生基础薄弱 、知识面狭窄 ,一问三不知 。

一些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不清楚,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基本知识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基础上的, 没有初中历史知识作依托,高一历史教学会遇到重重困难。

(二 )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 , 教学有效性不高。

部分学生学习历史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不会做笔记,不会归纳概括知识,不会分析问题,课堂教学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差。

(三 )每课时的知识容量太大 ,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

目前各校基本上按照新课程设置安排课时, 高一年级历史每周开设二节课,这就要求一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实际上由于知识容量大、学生基础薄弱,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要用一节半课或二节课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

(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 。

新课程倡导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学生、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些教师感到这些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有效地贯彻落实。

(五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 。

高一的历史教学究竟应按高考的标准还是按会考的标准教学? 对教材中没有提及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要不要作补充和拓展? 这些问题确实令教师感到困惑。

二、原因

以上这些困惑是高一历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又有主观方面的。

(一 )客观方面 :初中 、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

1.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初中历史材教知识容量小 、内容较简单,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容量大,时间跨度大,内容介绍精要,历史概念较抽象。在课程学习中,高中历史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高一新生普遍对高中历史教材的体例不适应,对教学要求领会不了, 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师为照顾大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不得不对初中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因此感到非常费劲。

2.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目前初中历史教师仍有部分是非科班出身的,历史素养有限,许多教师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初中从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对历史学科都不太重视。进入高中后,教师希望打破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模式,试行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习惯于沉闷的课堂气氛,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

3.初、高中考查方式的衔接。初中历史的考试试题比较简单,偏重于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题所占比重小。中考是开卷式考试,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不愿熟记。进入高中后学生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起来自然很吃力,甚至有学不进去的感觉。

(二 )主观方面 :高一历史教师自身的因素 。

1.教师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 , 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盲目性。高中历史教师大多数没有从事过初中教学,对初中教育教学现状不了解,对高一新生的学习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更是缺乏了解。因此,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

2.对学生要求过高 ,操之过急 ,教学内容偏难。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全、求广、求深,对历史事件左右比较、前后拓展, 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面面俱到, 没有重点,“满堂灌”,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无所适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3.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很陈旧 ,教学方法单调。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呆板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情境创设,没有问题探究。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也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三、对策

历史教师面对高一新生, 该采取哪些对策化解教学中的困惑呢? 以下我谈谈看法,以期求教于同仁。

(一 )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学情 ,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 。

可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得心应手。

(二 )研究初 、高中课标教材的变化 ,明确教学目标 。

近几年初中历史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学中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 哪些知识还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 )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调整教学方法 。

新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身心发展都有所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过渡、转型到理性思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历史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还停留在直观感性阶段,缺乏独立、全面、深刻分析探究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兴趣引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学生领进学习历史的大门。要改变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四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意识 。

高中教材多,课时少,那种掰开揉碎,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 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了突出位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生刚入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 同时兼顾这一阶段的过渡性,教师学法指导的重心应放在留旧创新、巧妙过渡上。所谓“留旧”就是适当保留初中学习的一些方法 ,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及时复习、完成作业等,使学生适应高一历史学习有一个心理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新高一学生学法“创新”的重点是“学会自主学习”这条主线。

(五 )大胆取舍教材 ,灵活使用教材 。

高一年级课时吃紧,一课书的内容一节讲不完,对此,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高一新生实际能力水平,控制好深度和广度,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教学结果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则其结果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更不能按高考一轮复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无疑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篇4: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

关键词:受力分析;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点

高一学生学习第一、二章的运动以及运动的规律时,还能勉强跟得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到了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有部分学生就感觉学习物理很吃力了。

困惑一:物体前进的方向一定有个力

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没有去找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往往凭感觉认为物体往哪个方向运动,在这个运动的方向一定有一个力作用。

例1.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1所示。图2是描述该足球在向右上方飞行过程中的某时刻的受力分析图,其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1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2为空气阻力)( )

很多學生认为选项D正确,是认为足球向右上方飞行时,在这个方向一定有力的作用,这个力是学生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没有施力物体的,这个力是不存在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阻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由以上分析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首先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各种力时,一定要知道各种是怎么产生的,各种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高一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指出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指不出施力物体的这个力是不存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空中并不受向上的“推力”,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并不受向前的“冲力”。

困惑二:研究对象不明确,混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有些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混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将受力物体所受的力也画在了施力物体上。

例2.如图3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A物体,A受到的作用力有

( )

A.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

B.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

C.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斜面对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斜面对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解认为选项B或D正确,是混淆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现在的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A物体,而A对斜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斜面上,这时A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首先要确定好研究对象,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样就不会把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力画在了研究对象上。

困惑三:只要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弹力的产生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间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要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弹力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弹力、方向如何学生却难以把握,有些学生在受力分析时,认为只要有接触就一定有弹力。

例3.如图4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所受的力是( )

A.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解有的学生认为B选项对,就是认为只要有接触就有弹力,从图4可知,A球与斜面接触,但没有挤压,它们之间没有弹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两接触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可以用“假设法”或“拆除法”。如例3中,假设小球与斜面间有弹力,小球受力就不可能平衡,所以弹力不存在。“拆除法”就是去掉与受力物体接触的物体,看受力物体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能保持状态不变的,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的,若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则说明弹力存在。

困惑四:画不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图

很多学生上课看老师在黑板画受力图,用力的合成或力的分解去解题时,觉得很简单,但自己做作业画受力图时,就会画错,一旦画错图就没办法正确解题。

例4.如图5,对放在斜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用力的合成法求挡板和斜面对A球的支持力。

解有些学生画出图,如图6,先分析出档板与斜面对小球A的支持力F1与F2再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这样就没办法用几何知识求F1、F2与重力G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先确定F1、F2的合力是与G等大反向的力,再适当调整F1、F2的大小。如图7。

解决方法:结合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如果物体受几个力而平衡,那么其中一个力与剩下的所有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如例4,先用虚线作出两弹力的方向,再作出两弹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与重力等大反向),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F1与F2的大小。

最后,高一学生在学习受力分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关高中学生一定要通过,这为以后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受力分析应注意:受力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根据题目要求弄清楚哪一个是受力物体,然后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再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画物体受力图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画示意图即可。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力作用线移动,即在高中阶段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作用点可以平移到同一个点上,一般为物体的重心处。

参考文献: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篇5:困惑高一作文600字

不知怎么,心里特别的压抑。好像对什么特别的失望!是对这个世界失望、还是对父母失望、还是对自己失望呢!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是人们说的叛逆期吗!

“都说梦想虽遥不可及,但只要你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然而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怜可悲的,这辈子都能出人头地”是吗!真的是这样吗?那么,迷茫的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记得小时候人们说护士好,像白衣天使,帮助那些生病的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那时候我就想,那我以后的梦想就是当护士吧,周围的人也特别的赞同,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理想!

记得长大一点,人们说老师好,每天起早贪黑把自己知道的会的.都尽量教给孩子们交孩给孩子们,默默地辅导祖国的花朵,不求回报!那时候我就想以后我当老师吧,么伟大这么神圣……

再后来,人们说工程师好、园丁好、演奏家等等~仿佛我们从小到大灌输的都是大人想法,其很少是自己的想法。哪怕你想学什么,父母觉得这个不好,便给你直接扼杀掉,而选择他们觉得好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问我们的主见呢?

现在我经常和父母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变得特别的暴躁。说不到一两句就开始吵。大人和小孩子,永远都是小孩子的错,必须小孩子反省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自己没有错,也没有人跟我讲所谓道理,除了自己深度反省自己!

篇6: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 1.对教材的困惑

现在用的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2.对学生的困惑

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还有一些学生现在就对文理分科做好了打算,大部分打算学理的学生对地理很不重视,而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又流于形式,所以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3.对学校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的困惑

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地球仪等)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高一教学带来困惑。

4.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5.课程设置的困惑

高一开始学自然地理特别是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以及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很多相应的知识现在学生还没学到,不符合认知规律。

二、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篇7:浅谈我校高一新生学习中的困惑

金秋九月,秋风飒爽。瞧,一群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大步向前的走入了我校。这一刻,他们是兴奋的、喜悦的、幸福的。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却陷入了困惑之中。

一、困惑什么?

1.高中所学的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我校高一新生有许多同学困惑,为什么在初中的时候,所学科目上课时都听得懂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作业也都简单易做。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两门学科,有许多同学上课基本听不明白,有一部分同学就算课堂上听明白了,课后的练习题也做不对,甚至到考试的时候有许多题根本不会做。

2.高中的试卷题型。高一的新生们对考试并不陌生,他们陌生的是高中试卷上的题型。以语文试卷为例,初中的语文试卷上选择题很少,而高中的语文试卷上选择题的数量增加了,但难度加大了,即使是选择题,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做不对。高中语文试卷上阅读理解部分的比例比初中加大了许多,就第一次月考来说,有很多同学到距离考试结束15分钟前都还没有写作文,导致丢分太多。

3.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中考结束了高一新生们拿着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来到了新的学校,进入了新的班级,认识了新的同学和老师。但是对高一的同学而言,新的学校有新的规章制度,他们一时间还不太适应。新的同学还要去慢慢认识、相处。新的老师是他们最困惑的,高中老师上课速度快、内容多、要求高。有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步伐。

二、为什么会困惑?

1.初高中的知识没有衔接好。初中的重点在于知识的积累而高中的重点在于能力的提升。我校的高一新生们进入高中后只片面的学习课堂上的知识点,并没有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过度与衔接,导致在高中阶段学习时压力大,难度强。

2.留恋过去的初中生活。上初中的时候他们怀念小学,现在上高中了他们留恋初中,这就是我校高一新生状态。有很多同学在中考前把高中生活想象的太美好,把高中的学习生涯美化了,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困惑了。

三、怎样消除困惑?

1.尽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学习角色的转变。高中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学习量大,不仅上课要认真听,课后还要做大量的练习巩固,还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会有一些不适应,会困惑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一的新生们应该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上积极配合老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得。

篇8:高一体育教学的困惑、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学习, 培养运动爱好与专长,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笔者长期在高中的体育教学第一线, 对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毛病比较熟悉。男生普遍喜欢踢足球和打篮球, 而女生最多打一下羽毛球或乒乓球以及跳一下皮筋。体育老师要组织一堂基本体操训练课或田径课都显得很被动, 学生不愿意学, 教师教起来很吃力, 教学效果很差。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 我思想和观念上有了很大提高, 思想意识上有了一个基本概念。

《新课程标准》规定田径为必修内容。田径课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跑、跳、投掷。田径教学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个人感觉田径课并不受高中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原因非常简单, 因为田径课既枯燥又无乐趣可言, 并且还非常地辛苦。在我20多年的体育教学中, 每当遇得上田径课时, 学生听完我介绍本堂课的内容与要求后, 很多同学都会皱起眉头, 特别是男同学都强烈要求我组织他们去打篮球和踢足球, 而更多的女同学则要求去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或踢毽等轻松愉快的项目, 而我只能苦口婆心地耐心地给学生做解释, 说服学生, 然后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和所写教案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教学。但是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进行跑的辅助练习----小步跑教学课上, 我先介绍并示范小步跑的动作要领, 然后让学生集体练习。学生练习小步跑时显得十分别扭, 花样百出。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在小步跑上,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 我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教学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怎样将“以生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将学生的兴趣与新课改的理念有机结合, 这些都是我在具体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特别是在经过暑假培训后, 让我有了一些感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 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及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选项教学的开展和推进, 十分科学与合理, 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功能和教师的引导性功能有机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新学期开学后,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学校整个的高一年级先进行了摸底, 然后以班为单位发放了选项登记表, 从中选择了一些学生最喜好的项目, 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选项教学, 包括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排球。我结合自己的专业教授田径项目, 先制订了全年度的教学模块计划, 对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评价体系等都做了较为合理的安排, 跑、跳、投都融入到整个计划当中。既包括了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也包括田径裁判法。更为关键的是, 上田径课的学生都热爱田径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上一堂课, 师生双方都能充分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有了明显不同,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选项教学中, 首先充分发挥整个学校体育组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组共有14个体育教师, 三位是篮球专业, 三位是足球专业, 两位是网球与体操专业, 两位是田径专业, 还有两位是运动训练专业, 充分调动他们专业技能, 发挥他们的专业水平是上好选项教学课的关键所在。先对整个高一新生的情况进行摸底, 发放选项教学情况登记表, 然后对整个年级学生进行分组, 共分为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身与艺术体操几个大类。其中田径为必修项目。整个高一阶段为打基础的阶段, 到了高二年级再全面铺开进行。下面以我校篮球选项教材为例, 学校共有三名体育教师参与教学。教师先制定全年的模块目标、达成目标和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评价指标, 要求学生基本达到水平五的能力。达成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由基本技术到战术体系基本规律, 且身体素质做到课课练并制定学生信息反馈表, 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写反思并收集学生信息反馈表, 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上课的评价和感觉。我们把整个高一年级篮球选项的学生分成三个选项教学班:第一个班是基础目标兴趣班, 第二个班是中等水平提高班, 第三个班是篮球少年成长班。三个班的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有所不一, 但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成绩和效果随时进行调整。比如中等水平班的学生如果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可调整到少年成长班继续学习。

通过近一年来的选项教学活动, 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篮球选项教学的学生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篮球的基本素养及篮球规则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在看CBA和NBA赛事都能评价出其中的优劣, 学生能自己制定训练和比赛的计划和方法, 能自己评价在篮球训练中的得失,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选项教学对于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 未知的问题和认识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尝试, 坚持不懈的把选项教学进行到底, 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他们的兴趣爱好, 有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探讨。

篇9:高一数学的困惑

关键词: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思维

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函数知识贯穿始终。我们说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但是,很多原来在初中数学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成绩却很不理想,甚至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都受到严重打击,那么他们成绩陡然下降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时间相应地却减少了,这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其次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也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也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再次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也提高了很多,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无法接受。这些都在学生面前构筑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使很多学生不明所以、束手无策。

针对上述困难,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才能逐步适应高中生活、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在思想上千万不能懈怠。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刚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接着我们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合自己的实际的学习计划,但这个计划一定要灵活,不要好高务远,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业要独立完成,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稍微遇阻就去问别人。对没弄清楚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勤思考多总结,寻找最佳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篇10:高一学生的困惑作文

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实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多半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我们高一数学组一直困惑的问题。下面谈谈高一数学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困惑以及几点建议:

一、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全新思路和理念 首先是定位准确。

新教材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学生的身心并进;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视理性和精神。其次是理念全新。

1、打好不同的基础,让不同的学生各获最佳发展。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求而设计了选修课。

2.新教材在强调师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3.改变封闭式教学,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维活动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内涵,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新教材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下面是我们高一数学组在多半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和同行们商讨并望得到指正。

1、课堂教学课时紧张,每节课的容量大,课堂进度较难把握。

2、教材中的定义应该相对准确。例如在《三角函数》中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应该用角和比值的对应进行定义,然后利用终边上点的任意性,给出单位圆上的定义,这样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也方便后面一些习题的处理。还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有向线段,而不是线段。

3、教材内容跨度太大,知识结构不好衔接。

4、教材内容与习题的搭配应该合理一些。

5、新课程实施中,多利用课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

6、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集体备课,使用打印教案,这样可以给老师一定的时间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制作整理课件。

7、硬件设施需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中,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所以课本中设置的借助信息技术描绘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就成为虚设。

8、资源匮乏,增加了教师教学中的难度

新教材的资源比较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很难及时解决,特别是必修3中的算法。教师也是先学习,再教学生,因此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9、和其他学科的协调应更合理一些

数学的实用性也体现在为其他学科的服务上,比如物理中用到的矢量、生物中用到的概率,地理中用到的经线、纬线等等,都应该在该学科用到之前学习。

10、模块检测试题应质量高一些

模块测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应该质量更高一些。不然一线教师更加无所适从。

篇11:小学生作文教学困惑怎么写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又到了批改的时候了,笔者的办公桌上堆着学生的习作。说实在,每次改作文的时候都没有好心情。因为笔者任教的是小学五年级,可学生的习作有一半以上还停留在二三年级的水平,潦潦草草的就几句话,让人看了都心寒。

现象二:笔者任教语文学科已有8年之久,应该说在作文教学这一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把前几届相对成功的经验,运用在现阶段的学生身上,并没有达到笔者理想中的效果,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现象三:上级部门征文比赛通知一下发到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有深切的同感,征文比赛比的根本不是学生,因为以学生名以参赛的征文绝大部分都是由老师代写得,反过来是否可以就此证明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并不是很高呢

现象四:曾经一次有商人在校门口商店推销50元一套的《作文一本通》,笔者提醒规劝学生不要前去购买,提倡学生前去购买《四大名著》,最终的情况却令笔者的心情非常的沮丧,全班学生共有二十多人前去购买了《作文一本通》,没有人愿意购买《四大名著》。

到底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话题了,笔者查阅了《小学语文教学法》中有关于永正等元老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论述,只感觉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这些元老的方法用在时下,不能发挥切实有效可行的作用。

同时,纵然网络上以及各类期刊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满天飞,关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也数不胜数,同行们似乎对作文教学的见解一日比一日深刻,可一旦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时,具体到辅导身边的学生时,却总感觉那么多正确的观点,竟然没几个能用的上,还是感觉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太少,学生总是“笨”得难以启发。

二,对困惑的再思考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

“我很喜欢写作文。”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据笔者的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写作文,就笔者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如以往的惯例是带学生出去春游,然后由学生写一篇以《春游》为题的作文。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春游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困惑二:绝大部分学生深感可写的素材少。

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总有学生问笔者写什么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

无内容可写,更多是天马行空,闭门造车,胡说八道,乱写一通。笔者认为这不能全怪罪于学生,学生生活经验少,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学生的生活和劳动体验都很少,没有可写的素材也是情理之中,和小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困惑三: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书利用率低。

笔者对每一届所任教学生的作文类辅导用书都作过调查,人均占有量为五本左右,最多的一个学生拥有21本。笔者认为从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写作的情绪障碍程度,拥有数量越多的,对写作的情绪障碍越高,因为学生在购买这类书的时候都本着一个非常功利的`目标:似乎只要多拥有一本作文类辅导用书,自己的习作水平立马就可以得到提升。

困惑四:学生习作内容与学生生理发展水平的矛盾。

前面提到学生在写作文时深感素材欠缺,写起来的文章空洞无味;但也有个别学生的习作异常地老练深层,一点也不符合其相应的生理发展特点,造两极分化。

如:近日,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校园网上卞煌刚老师的一则网络日志引起了本校许多语文老师的关注。这则日志呈现了一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字里行间透露出语言的老到成熟,同时也缺乏儿童应有的生气勃勃。荷花小学针对这一现象,在语文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网络大讨论活动。

困惑五:形成性评价与考试作文分比值的矛盾。

新课标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新课标中的评价理念完全正确,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动手写,就值得老师去加以肯定。可问题是作文的比分都占了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很多学生的作文不能得高分,就会影响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各项考核,和教师本身劳动付出的尊严。

困惑六:学生的写,教师的教都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教师把来自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平行教学班的各种精神压力,统统强加于学生的身上,同时学生还得承担自身对考试的精神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可谓是心力憔悴。

困惑七:没有固定可行的经验。

先前成功的经验,只能属于过去。每一批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大不相同,面对新的学生,先前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行有效。几乎没有一条作文教学经验是可以固定下来,并可以一成不变地长期使用。教师只有必须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满足于日常的作文教学。

困惑八: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同行们都有相关的困惑。

笔者以“作文教学问题”为关键字利用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有991,000篇,内容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作文教学,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如何提高自己学生习作水平。这是否又在摆明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的习作水平普遍不高呢

三,讨论与建议

1,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所著的《作文论》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

张志公先生概括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敬记不使用中学生的习作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2,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劳动的经验真可谓是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绝大

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去亲自感受,零距离的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表达中有更多属于其自身的独到见解。

需注意的一个问题,人的经验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情感理解上还有一个消化融洽的过程。为此坚决不能让学生在经受过某次活动之后,就立马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形同让学生把刚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如此,学生不仅会反感写作,也会反感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3,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用书。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为此,小学生在行为更为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反过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也最为容易调整和引导。面对学生手中大量的作文类辅导用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文类辅导用书,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和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如大声朗读,找出好词好句等阅读方式来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

4,提倡教师学习《写作教学心理学》,并使用交流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工作之后更是积累不少教师个体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但这些仅有的心理知识和感性认识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地观察学生,思考学生,体谅学生,以求达到找出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的对策,在此向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推荐由朱晓斌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教学心理学》。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目的,建议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习作,所表达的观点或事件多发表教师自己的看法,即使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笔者屡试不爽,一来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兴趣,二来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度程中那种紧张厌烦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5,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社会的大环境是功利的,教师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功利私心,尽可能避免立竿见影的非分之想。教师们常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短期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时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进而就影响到了教师个人的考核和职称评定。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在考核当然要争优,但这些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者互为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促使教师自身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素质,为个人的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只有当教师个人功利心过强的时候,两者才会有冲突,从而致使教师违背基本的教育目标,违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另一角度教师个人争优和职称评定只是苍海一粟,可由于教师自身功利的动机,造成不合情理的行为,却会影响一个班整整五六十个甚至更多学生的未来,有的更会给学生带去终生的伤害和遗憾。

教师拥有功利的私心少一点,学生成功的希望就大一点;教师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一点,学生离成功的距离就近一点;

参考文献

[1]利昂·费斯汀格(美)著,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志坚。学校春游真成了“鸡肋”[N]。教育信息报,—4—8(4)

[5]李升琴。增强教职工“和谐交往”意识的实践与探索[N]。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2008—4—9(1)

[6]赵珈瑜。荷花小学语文组在校园网上开展作文教学问题大讨论。诸暨教育网[EB/OL]。2008—04—17/2008—04—28

[7]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人教网[EB/OL]。—05—23/2008—04—28

上一篇:阳光清晨早安的经典句子下一篇:广告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