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2024-05-1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通用10篇)

篇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兴隆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实施方案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究整合新模式、完善和充实教学资源库、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骨干教师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市教育局《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破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心教研组,筹划、组织和落实整合实施方案,完善整合评价机制和保障措施。

2、深化学科整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覆盖率达到100%,专任教师的学科整合课时不低于40%。

3、学校7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够自制或运用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网站或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常态化。

4、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创新实践课五种课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不断提高整合的质量与效益。

5、年内造就5名能够在起示范作用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创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示范校,培养学科整合骨干教师。

6、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各学科整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全校共享。

三、工作措施

1学成立学科整合教研组,负责学科整合调研活动,总结经验和推广典型,制定学科整合实施办法和落实保障措施,指导教师开展学科整合教研活动。

2、制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县级以上电教教学能手每人讲授至少一节公开课,帮扶一名年轻教师,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使每一个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覆盖率达到100%,学科整合课时不低于40%。

3、组织教师参与潍坊市名师“在线报告”、“在线授课”、“在线交流”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育博客,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培养专任教师参与学科整合的积极性。

4、积极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创新实践课五种课型的信息技术整合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整合的效益。

5、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骨干教师评价标准。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论文和课件评选活动。年内表彰5名专家型教师、10名骨干教师,评选结果纳入年终教师量化。

6、整合全国教育专家讲座、省、市、县优秀教师课堂实录、优秀教育软件等资源,打造符合营丘镇中学教育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各学科整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全校共享。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校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实施,保证整合工作顺利进行。

篇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而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教改的大好舞台。网络背景下的创新性教学研究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要求。网络教学一向被视为有效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通道。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开放性;可以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传递的强度、清晰度,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此,我校根据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杨友副组长:王泽黄亮

成员:赵继 张江 李军 尹亮坤及各学科组长。

二、职责

组长:负责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推动工作的全面实施

副组长:负责我校七年、八年、九年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推动工作方案具体安排实施,电教组要认真做好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有协助每一位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学科组长:认真做好本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动工作,确保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进程,使授课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注意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练好为学生服务的强硬本领。

各科任教师:要使得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拓宽视野,涵养性情,提高成绩,明志成才。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手中的教具,更让其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学具;也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实现水乳交融式的“整合”。我们要在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主要要素构成极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找准研究切入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目的,充分利用我校“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结合不同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大胆探索如何把学生被

动接受的单一的演示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式的多种教学模式。

三、具体工作:

1、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整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信息处理,每学期每位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不得少于20

节。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如:Authorware、Flash、课件大师、方正奥思等),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比如“几何画板”、“函数专家”、“仿真物理实验室”、“仿真化学实验室”等)来演示某些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就可以实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诸项能力。提倡让学生对真实性问题情境进行探

索,而多媒体比文字更能够表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可以用动画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其中蕴含着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能保持问题的真实性。计算机模拟软件是发现学习的好工具。模拟软件一般向学生展现了某种情境或过程,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变量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对模拟情境的操纵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4、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工作,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开展。

5、教师要认真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

6、学校逐步推行电子备课,逐步完善电子备课制度,加强电子备课的审查和监管工作,加强电子备课与分层教学、分层训练的有效结合。

7、提倡利用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投影和网络教室开展教学,但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8、加强学校网站和学校信息中心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制定完善的隆基中学网站管理体系,为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提供平台,要求每位教师每学科在学校信息中心上传本学科教学资源均不得少于10件。

9、加大现代教育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建设,扩建学校网络教室,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让每一位教师有电脑可用,在校园内随处随时都可以访问学校信息中心和互联网

资源。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具体要求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有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制作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课件。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

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篇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

一、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建办学新环境

1. 加大投入 ,建立校园网络资源库。在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学校要同步开展校园网络资源库的软件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自制的各学科教学课件、资源的集中地,教师可以在校内任何有计算机的教室下载使用,并进行修改,在前人制作基础上不断完善课件。

2. 分层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理论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要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加强教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在师资培训工作方面做到“三个结合”:即把教师全员参与和骨干培训相结合;把开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培训与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相结合;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树立教学新理念

1.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并不是指在教学科目中增添一门信息技术课,而是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特性,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赋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以新的内涵,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得到拓展。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书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师生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空间封闭的禁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绕着书本转。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程序以及互联网等多种资源引进了课堂,任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2)教师的教学方式更生动、更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分析,选择相适应的多媒体资源制作成教学软件,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刺激,瞬间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3)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它还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式学习,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他人合作交流研究。

三、进行教与学的实践,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1. 自主探索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设计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这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研究、探索问题。

2. 研究学习模式。研究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与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目的,以研究任务驱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指导研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电视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收集查阅大量的信息资料,并根据研究要求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储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汇报,建构知识。这种通过信息技术与研究课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整体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篇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转化。

三、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科整合

日趋活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亮点,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具体内容编制软件,配合师生教于学而融声音、图画、文字于一体的认识环境的MCAI(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根据自身课程安排和多种软件平台制作出的课件,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通过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语文课《范进中举》的分析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不仅插入一些动感图片,而且剪接了一些视频,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胡屠夫和范进在中举前后的一些语言、行动以及神态的变化,加强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的透明度,从而轻而易举的总结归纳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再需要教师对课本的文字进行仔细的分析、讲解、融会贯通。在物理课《弹簧振子的振动》的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弹簧在运动过程中的形变、受力、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等的变化,这是我们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还例如在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堂课,我们的实验无法演示其效果,但如果利用Flash来制作动画,显然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了,这样直观形象的动画再配有各种情况分析一目了然。况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实验室提供的小球、弹簧、绳子、联杆、滑轨、电荷等实验器具,并集成力了重力场、电场、磁场、万有引力、阻尼介质等实验环境,我们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搭建自己的实验,从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到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实验,从单摆、牛顿摆到弹簧振子实验,从地球、人造卫星到太阳系的运动都能够进行仿真,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完全的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積极挖掘信息,优化学科整合

在现今的教学中,大凡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但是,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比如,有的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效果,而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和解决它;或者说我们某些学科的素材相对来说并不充裕,而教师们并不能积极的去收集、整理,来富裕我们的资料素材库;有的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来改善课堂气氛,并没有认识到这里信息储备是何等的丰富,而没有充分发挥他的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我们在常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多进行技术、学术课题研究。积极挖掘可利用信息,组织各学科教师针对各自学科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倾向和学校软件技术平台,优化各个学科的整合。

篇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

杨春阳

2013.09.0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

八年级 杨春阳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我们学

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跨越师生之间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认知过程体验上存在的鸿沟,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合作式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它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足够的信息支持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1、构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以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为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

3、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的实施措施:

1、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我们把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作为首要工作。在原有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

进行教学活动的培训,使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技能,提高驾驭学科教学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信息素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

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

种实际问题。

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

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3、注重过程的反思与经验的总结。工作完毕,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分析自己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总结能有效地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在过程的反思与经验的总结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4、重视资料的积累,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性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与档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信息技术应

用于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篇6: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应用工程”,结合我市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我校的校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本次培训,力争基本达到学科教师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同步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四、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主要以讲授和实例练习为主,做到讲练结合,基本掌握当天所学内容。分散学习以个人为主,练习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

五、培训地点:

小学微机室

六、培训时间:

具体安排见《培训时间安排表》

七、培训内容:

按照市教委和市电教管的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培训的内容如下:

1、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简单维护;

2、信息化教学常用技能培训:

(1)网络搜索:培养教师利用互联网准确搜索、下载教学资源的能力;

(2)素材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原始素材的能力,能够利用word处理文字材料,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用photoshop处理图片。

(3)课件集成: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篇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地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学校教学与管理革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校提高效益,使教学质量更加精益求精。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所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教学技术落后,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各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通过合格学校建设,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学校各教室开通了“班班通”可以接收网络课堂、电脑信号等,并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薄,与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因此,学校以教研组为龙头,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力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其中包括: 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当前主要是投体),为教育技术研究不断地提供着新方法、新理论和新内容,更为教育技术奠定了播媒体理论和视听觉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有关视听媒体的研究应用于教育,促进了究、设计学习过程。教育技术是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计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其准确和快捷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

三、研究目标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能较全面地推进魏家台乡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全体教职工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网络与办公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校的整体工作达到高效能。

3、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建构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探索和研究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把握明确的目标方向,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次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能满足原有水平,要坚持求异求新,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努力。

2、科学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准确无误地呈现科学知识,教学软件(CAI课件)的运用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要做到正确、合理、科学,极大程度地提高办公的科学性与效率。

3、可行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在教学上,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又要有助于教师的教;在管理上,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便于推广。

4、实效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但求实用与实效。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要通过优质课、示范课、课堂技能竞赛、教学论文、教研等方式,善于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六、研究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应用求发展,以管理促教学的方式,扩大学校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面,全面普及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逐步加大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投入,分期引入各种成熟的教育教学软件,改善软硬件结构,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从而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实现魏家台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成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小组,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组建课题研究组,制定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交流与研讨、阶段成果展示评选。

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挖掘部分教师的特长,长期、系统地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2009年4-8月)。

②建设学校网站,实现常用信息的发布与查询,为全体师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空间(2009年9月)。

③分期开展校内课件制作比赛,并把优秀的作品向上一级推荐,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009年9--12月)。

④利用录像技术评价课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月至7月)。

⑤开展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2010年8-2011年4月)。

3、课题总结(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总结提炼与结题验收。筛选、整理、分析、加工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案例光盘等有关课题研究材料。

八、课题研究组织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勇 成员:张少成阮英俊

冯庭记

2、课题研究组: 组长:张少成

成员:徐

阮英俊

冯庭记

范青竹

赵金芳

吴春梅

林爱荣

魏家台乡中心小学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论,要把“人的目标”放在美术教育的首位,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背道而驰,存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变“人灌”为“机灌”,其价值取向和教育内涵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动手又动脑,而不是只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施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各要素的互动,使学生在与网络情景的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网络、师生与教材的互动。而信息技术特了现代化手段,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理想的教学平台。

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学会学习。

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下,主动---交互式和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

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

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优势,不摆花架子。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俱进的角色转变,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以往脱离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学习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借助信息技术的生都能学有所获。

作的师生关系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观摩法、调节法、文献法、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实验中坚持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整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科研数理化统计法科学地检测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告排除法(2)相对稳定法(3)分散均衡法(4)提高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优化组合设计)

索积累经验)

文)

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实验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满足实验要求。教师担任。

教学班。

式”下进行,实验教师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周课时数同平行班相同,实验周期为2选择,确定电教教材,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各项制度,印刷各种量表等。

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为二节,以后可根据实验的情况,增加课时数。实验课教案的设计依据实验目标编学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填充教现代多媒体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随时检测,随时调整,使实验沿着科学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学习习惯养成检测、基本能力检测。

学生为样本,在听讲,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实验,新创意上分为好、一般、较差,填写量表。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检测和分析,从横向、纵向对实验课和常规寻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效果。课题组统一拟订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

校园网、课件制作软件、微机、实物投影仪。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各种培训。购进、自制、网上查找实验所需信息素材。

学校中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教研员)市第四中学)

篇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方案

●系统规划课题研究项目, 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2005年底, 我们在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电教馆“十五”招标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成果鉴定的基础上, 为了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衔接性, 有效凸现信息教育特色,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 把学校科研主攻方向进一步定位在如何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层面上, 经过周密考虑, 系统规划, 确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十一五”科研项目, 于2006年2月向区、市、省、全国逐级提出申报。在区、市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下, 我们认真查阅了大量资料, 学习了相关研究理论, 科学规范地填写了课题申报书, 周密地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经过各级科研部门和专家们严格、公正的论证和审定, 于2006年9月正式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子课题。

我们认为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中的技术, 即传播信息媒体的使用技术, 包括检索处理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二是运用信息的技术, 即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 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策略等问题——教师怎样选取信息、怎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怎样整合得有效。“整合”是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作为背景和平台,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有效整合”:适时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及资源,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生生互动方式, 达到优化学科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 假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 与师生协作沟通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 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效发挥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的作用, 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力求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努力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 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学习目标、意义建构。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一崭新的领域, 没有现成的方式,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这四要素的关系,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传统的教学走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走向新的学习方式, 如何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 采用适合学科教学的有效手段,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题的概念和界定, 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并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达到优化学科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具体分解目标见《课题研究方案》) 。

为了便于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法为主。这里的行动研究法具体指联合行动研究法 (学校范围内的) 、协作性行动研究法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 。全体实验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 边实践边研究 (即行动观察反思) , 通过对典型课例的计划、研究、反思, 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整合方式,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研究周期是从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 (共五年半) , 分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一、二、三, 总结与结题五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

●抓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努力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规划有序, 实施过程科学规范有效, 努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 我们依据课题研究方案, 有效落实以下措施。

(一) 健全机构, 加强课题研究组织领导

学校邀请华东师大张际平教授为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设立了张际平教授工作室, 苏州市瑞博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具体的实验工作。成立一把手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管理工作, 还配备6位教师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室, 负责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资源库开发、建设和管理, 设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由分管校长、教技室、教科室主任和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实验组, 进行课题实验和攻关。

(二) 合理设置, 成立网状式子课题研究组

为体现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系统性、衔接性, 激发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围绕学校主课题, 依据学校学科教学情况, 设置了语文、数学、双语、思品与社会、科学、艺术、信息技术、体育8个二级子课题组。

(三) 加强学习, 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

为了使课题组人员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内容、目标, 我们开展了以下校本培训活动。

1. 利用双周三课题组活动时间, 由学校教科室印发与课题相关的材料 (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有效教学理论) 供二级子课题组学习。

2. 学校教技室利用部分单周六时间,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操作 (课件制作、利用瑞博网站进行学科整合教学设计、电子白版操作等) 培训。

3. 学校教科室对全体教师分别进行了《黄桥实验小学关于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几点说明和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索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讲座。

4. 组织课题组骨干成员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各类各项培训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 规范操作, 制订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执施计划

课题研究执施计划是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的有效手段和操作方式, 根据课题研究步骤, 为了使课题研究操作规范, 责任到组, 责任到人, 我们分别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十一五”学校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执施计划》《黄桥实验小学学校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要求》《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课题研究活动要求》《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 学校教科室编印了《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手册》, 要求二级子课题组长建立相应的课题研究资料档案袋, 将“8个一”的资料 (课题研究方案、执施计划、阶段研究计划、活动记载、整合课教学设计、阶段论文、测试资料、阶段工作总结) 整理归档。

(五) 加大投入, 完善网络教学的设施设备

2006年12月, 学校在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的基础上,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项目顺利进行, 我们对照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凭借已有的三机一幕、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电视演播室、音像编辑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 又专门筹措了38万元资金, 按照实验目标先后完善、更新了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设备。学校不但更新了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 新建了2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超大规模的多媒体学术报告厅, 还出资引进了苏州市科技园的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 建成了80G的教育资源库, 25G的音像资料库和20000册的电子图书, 为各学科教学配套了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幻灯教材和多媒体光盘, 学校还自制教学课件800多个, 最近, 又购置了一块专门用于整合教学研究的电子白版。近年来, 学校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经费达400多万元, 占学校总经费的12%。这样, 完善的网络教学设施设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六)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讨活动, 探寻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假设, 凭借传统课堂环境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为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 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 有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在学科教学中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播能力和方便的交互作用, 从2006年4月开始, 我们凭借实小青年教师多媒体公开教学活动、课题组研讨展示活动、区级学科带头人示教活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及区、市、全国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整合方式。

1. 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协作学习 (即“任务驱动”) 方式。

具体技术操作方式是这样进行:首先,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会话;接着, 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扼要点评引导, 帮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合作式的探索;然后, 凭借网络的交互性,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内容及时反馈、归纳、提炼, 从而指导学习者形成有效的知识意义建构;最后, 教师通过BBS留言板、讨论区或在线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合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或形成性评价, 真正形成学科知识的同化和内化。

2. 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学习 (即“问题探究”) 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 教师利用多种媒体技术 (挂图、投影片、课件、录象、音响等) 创设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 通过交流逐步完善认知建构, 进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3.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主体实践学习 (即“资源利用与共享”) 方式。

该方式旨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当中, 使其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和学科教学的海量资源, 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资源环境。因为计算机校园网络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所以, 我们把学校网站作为师生课外教学延伸的平台, 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学生可以在家里、学校等可以上网的地方学习, 他们通过网络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教师可以以文字或文件形式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进行网上解答;我们还利用网站开设家教园地, 开辟网站留言簿,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可以利用E-mail同任课教师联系;家长可以利用留言簿及时与学校、任课教师取得联系, 互商教育良策。这样, 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整合教学的延伸, 最终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通过对《水乡歌》 (语文) 、《只有一个地球》 (社会) 、《轴对称图形》 (数学) 、《一杯水的观察》 (科学) 、《牛津英语5B Unit 9 PartB C》 (英语) 等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情况观察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反思, 意识到:通过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学媒介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教学过程由原来传统的归纳演绎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 学生也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的主体, 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率。实际上, 上述三种教学设计并不是相互割裂, 我们欣喜地看到,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 正不断将其融合在一起, 教师的地位作用也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虽然, 教与学的主阵地在课堂, 但在信息技术已经介入教育领域和学科教学的背景下, 教学内容已远远超过课堂范围和时间范畴, 怎样利用网络技术, 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网络资源更加合理地向课外延伸, 力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使信息的传播过程更灵活、畅通和广泛, 真正让学生在家庭或课外像在课堂内一样, 通过教师的在线引导点拨进行自主实践学习, 由于目前我们的技术局限和教师的操作水平的缘故, 这一层面的探索实践还是显得不够完善, 这还有待于今后的探索。

●理性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分析并有效调整研究方案

四年来, 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的集成性、超文本性及网络教学多向互动性, 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探索实践, 开创了一种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和氛围, 初步形成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协作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主体实践学习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整合方式。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课题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中的研究目标。

(一) 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实验教师共制作出150余个教学课件, 并汇集《自制课件集锦》, 摄录了10多节网络整合课录像, 主课题组编辑出版了阶段成果集《烛光集》, 写出课题阶段报告, 为下阶段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师撰写的88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上 (全国级43篇、江苏省级25篇、苏州市级20篇) ;科研成果 (论文) 获奖107项 (全国级48个、江苏省级14个、苏州市级45个) ;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奖14项;实验教师说课、上课获奖34人次 (其中沈卫花执教的《春联》一课获“首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能力大奖赛”二等奖, 俞红燕执教的《认识分数》和葛采平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获第十二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展示会评为二等奖, 吴文群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三等奖, 沈卫花、俞红燕、葛采平获苏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一等奖, 金岚、吴文群获苏州市互动电子白板实验项目第三、四阶段评比一等奖, 张建球获苏州市第三届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顾文华获“苏州市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选活动”二等奖, 6位教师获苏州市各类评优课一等奖, 吴淑英、顾文华、张萍茹分别获相城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10位教师获相城区小学第四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3.学生普遍学会了用计算机绘画、制作贺卡、编辑电子小报, 制作个人、班级主页, 会收发电子邮件, 并能正确看待网络, 把网络作为促进个人、集体发展的工具, 具备了初步的信息素养。两年多来, 学生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及各种艺体竞赛中获奖700多人次。

4. 课题研究使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两年多来, 课题组又涌现出1名苏州市名教师, 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2名苏州市教科研学术带头人, 11名相城区学科带头人, 10多人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双十佳”教师, 骨干教师占全校教师的45.8%。

5. 课题研究工作明显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准。学校自2006年2月至今又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实验基地和全国优秀子课题组,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博士生导师张际平教授工作室, 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 江苏省文明学校,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学校语文学科组获2006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活动小学组一等奖, 学校获“2008年江苏省第六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教育现代化》《江苏教学》、江苏省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学校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

(二) 问题与讨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 采用适合学科教学的有效手段,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这四要素的关系, 实现从真正意义上的从传统的教学走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走向新的学习方式。然而,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感到该研究项目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下一阶段要加强探索。首先, 课题组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建构主义理论, 并且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课题研究;其次, 网络技术的运用常常受到一定技术水平的限制, 影响着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因此要加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其次, 课题研究如何与当前课程改革密切联系起来, 如何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要经常性地开展同课题研究项目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活动;最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如何操作, 需要专家指导、兄弟学校的协作及我们在今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研究。

(三) 今后工作设想

根据学校主课执施计划和前阶段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各子课题组要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在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全面落实“8个一”的任务, 积累好研究资料;结合学校的“有效教学”草根化研究, 采用课堂观察、尝试运用学科教学录像分析的形式, 认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力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积累和汇总主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规范有序地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 录制、编辑小学各学科整合教学优秀录像课例, 编辑汇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设计方案 (案例) 》, 编辑出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实验成果集, 经过分析、反思、总结提炼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至2010年底, 提出结题鉴定申请, 接受区、市、省乃至中央电教馆等上级科研部门专家组的成果鉴定验收。

参考文献

[1]黄欣玉, 顾小清.有效技术整合:利用技术促进学习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克东, 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 2002 (12)

篇9: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课堂活动的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性,这些特性在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能充分的促进英语教学的优化和发展。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了教学空间,更新了教学模式,使教学管理更倾向与现代化管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很单一。教学方向以单一的灌输式为主,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不能积极互动。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抑制了他们的思维。而如今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老师将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各种多媒体不仅将成为老师讲演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目前,虽然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很齐全,很先进。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教师的使用能力不够,无法有效的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进行教学设计和创立语言环境,针对这种形势,教师必须学会和掌握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因为这种技术能使课堂冲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重视英语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认真探究。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英语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影视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许多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向结合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人机交流学生间的师生间的互相协作等方式,进行主题学习,专题讨论和自主学习,进行视听说写的全方位训练。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双型教育方法得以发挥。

1.实现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学生不再局限与某一媒体信息或方法,通过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补充新知识技能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节奏,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层次互动,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2.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

心能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百分之十五,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百分之二十五,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播知识的途径,就能获得百分之六十五。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就是利用形声来传授知识,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接受知识,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听说训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作用,使其互相配合,加大语言信息的刺激量,从而大大提高知识掌握的有效性。

3.多媒体的运用促进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反思

篇10: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进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系,相应的提高其能力。做为学生应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有效帮助我们学习。下面是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①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作为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教育理论为教师的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动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要掌握因特网的信息搜索能力,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工具(电子邮件等)和office软件的使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广泛的使用到课堂教学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

③教师应提高对教育教学理论、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利于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使教学内容生动的体现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学习中要敢于大胆的提出问题和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出自己的意见。②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严谨、发散的思维方式。

上一篇:11.2校外寄宿生管理协议下一篇:收看《战“疫”一线党旗红》党员学习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