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2024-04-12

对景观设计的理解(精选8篇)

篇1: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理解

通过对建筑设计的学习,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

首先,方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担负着确立建筑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并将其形象化的职责。它对整个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开创性和指导性的。然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其经济、技术、材料等物质需求,是将设计意图逐步转化成真是建筑的重要筹划阶段。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地,建筑设计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积累。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study, we know tha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ing schematic design, prelimina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First of all,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gram design as building design, has established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intentions, and the image of duty.It is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s initiated and guiding.Then, prelimina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is based on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its economy, technology, material and other material needs, the design intent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come true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planning construction.Everybody knows that anything could not accomplish at one stroke, similarl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is a long process, from shallow to deep, step by step, we need to continue to learn and accumulate.

篇2: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2011-05-18 17:20:47)转载▼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且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学设计的这块内容了,因为之前经历的“教学技能培训,测试”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本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这三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和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是我觉得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篇3:对设计素描的理解

我国设计素描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逐渐趋向于艺术性的创新与创造。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为了中国进步的时代主题,因此鉴于这一需求,20世纪90年代设计素描进入了高校,但是由于社会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设计素描学科迅速膨胀。有些高校由于对升学率与就业的考虑,也设立了设计素描的学科,但是教学的基础方法还是沿用原来的绘画教学方式,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与作用,不能满足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

一、设计素描与传统写实素描的异同

传统写实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的提高,传统写实素描的作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培养设计人才的道路上,设计素描的教学理念就深入人心。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写实素描,它具有主观创造意识,也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基础。

1. 目的和思维观念的差异性

传统的素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物象进行构思使之形象化的记录于画面之中,使学生通过筛选、添加等艺术手段理解造型的描绘与寓意,它遵循科学的解剖知识、透视学,同时消解了艺术图式与自然形象的距离,促使艺术图式向自然形象趋同,具有被动性。

2. 方法与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传统素描在方法与步骤方面,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就能够了解到其中的基本方法。它重视整体观察的原则,但它观察的物体是固定的,只需将这种固定的模式通过复制的手段加以描绘就会出现新的艺术作品。设计素描与它相比,就比较复杂了。设计素描在观察上采取以我为主的方式,主观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其中的光线特点,做到了集观察与思考于一体的造型设计活动理念。设计素描与传统写实素描一样,也注重整体观察的原则,但是针对的却是立体观察,力求多视角、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物体。

3. 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差异性

明暗调子是传统的写实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它注重分析明暗规律与结构的理解,看重作画者通过客观物象利用明暗调子的处理手段,充分、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色度差别,使物象具有体积感、质感、量感与空间氛围感。

4. 构图安排的差异性

传统的写实性素描对于构图的要求较为讲究,它属于审美范畴的安排,要求虚实变化与客观物象相近。

设计素描的构图要求没有传统素描那样刻板,在构图的过程安排中,将需要的表现对象作为主体物,突出主体与层次虚实的关系,在画面中要主观的表现主体物,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写生的物体做夸张变现,置换等构图安排,也可以在画面的任何一个方位安排主体物的构图,只要达到形式美感的表现目的就可以。

5. 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的差异性

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传统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想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明暗的视觉表现十分真实动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基础,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依赖于设计素描的基础性指导,所以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离不开设计素描。设计的本质是对形体构成规律的研究与创造,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得依赖于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师在设计某一样物品物象之时必须认真揣摩,了解、认识、掌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才能得出最为准确的形体认识。设计素描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设计作品之时,有时候需要经过材料收集、绘制草图,最后才能够制图,这样的话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造型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按照设计任务所要求的生产条件,对将要设计的作品进行创新的造型设计,在这一创作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时代的艺术风格作出具有创意理念的设计。

二、设计素描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分析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基础,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依赖于设计素描的基础性指导,所以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离不开设计素描。设计的本质是对形体构成规律的研究与创造,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得依赖于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师在设计某一样物品物象之时必须认真揣摩,了解、认识、掌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才能得出最为准确的形体认识。设计素描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实现现代设计作品的基础和手段需要依赖于设计素描。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让现代设计师思考推敲作品以二维图式记录、表现、创造的过程具体化。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物质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极快,材料也极度丰富,设计成为各行各业创新的需要,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设计素描训练作为设计的基础就不仅仅只是单一的造型训练,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了设计素描训练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作品之时,有时候需要经过材料收集、绘制草图,最后才能够制图,这样的话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造型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按照设计任务所要求的生产条件(例如印刷、喷绘、生产流程、工艺加工等)对将要设计的作品进行创新的造型设计,在这一创作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时代的艺术风格作出具有创意理念的设计。

篇4:“改变世界对设计的理解”

本刊对唐娜·拉芙黛,英国设计博物馆首席策展人进行了采访。

DESIGN vs.唐娜·拉美黛

DESIGN:能否向我们介绍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收藏历史?

唐娜:在建馆的21年中,设计博物馆已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成为帮助公众欣赏和理解设计与建筑领域创意的前沿阵地。通过各种展览、国际巡回项目、学习项目、收藏和在线展示,博物馆旨在提供一种批评的视角,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驱动力。设计博物馆的主题已经吸引了大量新观众,每年的访问者超过25万人,其中包括设计专家和对设计感兴趣的大众,每年有将近两百万人访问博物馆的网站。博物馆的目标是通过设计达到广而告之和教育激励的目的,帮助人们理解设计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其成为更具有知情权的消费者。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博物馆使用的重要资源是馆内的藏品。这些藏品约有2500件,讲述了大规模生产中的设计史,包括家具、照明、家用电器和通讯技术。设计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形成现代世界的关键性设计。二十五年以前,特伦斯·考伦爵士(Sir Terence Conran)建立了设计博物馆的前身,地点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地下室。1989年,设计博物馆正式成立,外观建筑也有了惊人的转换,迁到了靠近伦敦塔桥的一个仓库,毗邻泰晤士河。在锅炉房举办的系列展览成了设计博物馆现有收藏的基础。

博物馆的目标展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符合博物馆的目标、并且能补充完善现有的约2500件20世纪和21世纪的藏品的目标展品,包括以下类别:建筑模型和规划、工业陶瓷、玻璃和餐具、家庭娱乐产品、电话和通讯产品、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家具、图片和印刷品、玩具和为儿童设计的产品与家用和办公照明产品。

DESIGN:设计不无关如何选择设计作品?具体的程序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计博物馆是否直不同的选择标准?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收藏是其同类收藏中最为可观的,它记录了二十世纪以来英国设计在国际背景下的发展历程。英国的设计师对我们的时代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这些贡献,并激励新一代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取得更高成就。

设计博物馆对于是否需要征集展品由馆长批准,如果认为一项征集有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长期保存需要,则必须由董事们批准。被征集的物品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技术或生产过程,生产的材料选择方面、美学或造型方面、艺术品是否商业成功方面,或是与其推广相关的营销策略方面。

除了物品外,设计博物馆还征集能在博物馆学习和研究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描、开发图样、原型和概念模型。博物馆还考虑收集相同或相关领域或主题领域的其它博物馆或组织的收藏政策。对于征集物品,博物馆有一个优先清单,每年进行审阅回顾。在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方面,有时需要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博物馆有一项政策,以确保其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

DESIGN:目前设计收藏的标准是什么?通过设计作品能看出什么样的设计趋势?

唐娜:当代设计的收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极大地改变了设计师、教育家、博物馆和商界的面貌。设计博物馆推动了设计业内对收藏经济这一当代话题的讨论和探讨,同时预计于2011年10月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以下问题:围绕当代设计收藏的关键问题:例如什么人或什么因素在驱动从博物馆到拍卖行的这些发展?这些改变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影响?公立机构作为设计委托者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变得更有效?独立画廊中一次性或限量版展品的兴起问题。

DESIGN:您个人对好的设计和设计收藏的意义有什么看法?设计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改变世界对设计理解方式的地方,同时展示对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性设计。博物馆将使人们理解从一个想法到一种产品这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发展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博物馆不打算支持好的设计或坏的设计,而是提出关于展品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访问者成为对设计了解更多的消费者。

博物馆致力于一个新数据库的格式,这个数据库中将包含收藏中每件藏品的信息和图像,并且向公众开放。这将使设计博物馆的收藏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用于展示和研究当代设计和建筑。对于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归还,用一种新的、创新的方式向参观者展示和诠释展品,以及一次新的藏品展示,这些都在计划中。博物馆将借此探索新的方式来展示藏品,以优先解决增加博物馆及其藏品参观量的需求。

篇5: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兰州市第五中学,2011年7月2日)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部分是,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等。

其次,在真正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如归纳法则(方法)、描述概念(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而后,教师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

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一)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对本节课来说,具体的教学目标表现为: —— 结果性目标

(1)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过程性目标(1)经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能力。(3)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4)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1.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用上节课的墨水得出的轴对称图形,用穿孔的方法找一些特殊的对称点。提出问题:

1、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那些性质。

2.探索活动,揭示新知

师生合作:做书P6的图1-7的操作题:“画点、折纸、扎孔”。学生讨论:连接两孔的线段与折痕的之间关系。得出:

(1)折痕l垂直平分两孔组成的线段AA′,两孔组成的线段AA′垂直折痕l。

(2)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称线段的中垂线)

(3)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的连线。3.尝试反馈,感受新知

学生:做书P6的图1—9的两个小操作(1)、(2)。讨论:

(1)图1—9中的操作(1),线段AB、线段A′B′的关系。

AB=A′B′AB∥A′B′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折痕l上。

(2)图1—9中的操作(1),线段AB、线段A′B′与折痕l的关系。

线段AB、线段A′B′关于折痕l对称。

(3)图1—9中的操作⑵,△ABC、△A′B′C′的关系。△ABC≌△A′B′C′(4)图1—9中的操作⑵,△ABC、△A′B′C′与折痕l的关系。△ABC、△A′B′C′关于折痕l对称。

得出:(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学生谈收获(1)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3)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能找到轴对称中的对称点、能利用对称点画对称轴。

5.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书P11的练习:(1)分别画出下列轴对称型字母的对称轴以及两对对称点。

(2)请把下面的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上的点用字母标注出来。(3)线段AB与A′B′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 A′、B B′设它们分别与直线l相交于点P、Q。

(4)所得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 A′与B B′平行吗?为什么?

(三)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可以将本节课处理成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目的:能从轴对称图形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学生搜集的轴对称图形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充分展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在不受教师限制的情况下,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轴对称图形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注意: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经过初步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自觉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如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轴对称图形,并作出决策。通过情境引入,培养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由此引出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各种轴对称图形,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 第三环节:练一练(参看教材课后 “随堂练习”)。其中,1(1)题制作统计图后,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垃圾问题的思考,建立 “生活垃圾分类”及 “减少生活垃圾”等方面的环保意识,渗透数学教学的德育意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社会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

——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教材书P14习题1.2 1、2、3;(2)完成。

(四)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在上面的这节课中,旨在通过编制系列问题、系列活动,达到评估学生、调节教学节奏的目的。例如,在情景引入中,通过 “请同学们回想:你曾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样的认识?你认为它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评估和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本课的预期起点,通过课前批阅同学们在生活中搜集的轴对称图形作业,通过课堂上有选择地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所收集的轴对称图形,通过 “你们的轴对称图形是从哪儿搜集的,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等问题,导入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五)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较好地体现了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各自特点)———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广———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同时,设计者充分考虑课堂上的综述性评估的落实,例如,在 “轴对称图形的选择与制作”的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思考,由此铺垫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总结归纳出第五个问题,而且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的亲身感受。

实际的教学表明,此处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制作,并且要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 “调查了解—搜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总之,数学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思考与安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教学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认真研究的过程;是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与安排。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上;应放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上;应放在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数学活动上;应放在如何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进而达到 “三位一体”的效果上;应放在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上;应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上。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既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反思的问题。

篇6: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information designer)、教育设计师(educational designer)。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分为高级设计师和低级设计师。

(2)做为一个教学设计师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1、艺术技能,能够把握非线性交互产品的实质,了解图形设计原理。

2、专业技能,即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图示和流程图分析和具有分析可用性的实践经验,精通数据库和程序设计。

3、组织技能,具备优秀的组织技能,能够和团队成员协同工作以及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师教学设计师就业领域很广,涉及行业包括教育、IT、新闻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例如,教学设计师在企业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项目管理、设计开发、顾问。

(4)之前,我从没听说过教学设计师这种职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教学设计师是老师的老师,要比老师具有更全面的知识,不仅要熟识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有深入地研究和独特的见解,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教学方针和教学目的,还要符合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取得预期中的教学效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设计师,我觉得应该要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如flash、authorware、dreamwaver等多媒体软件,掌握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和心理学理论等,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时刻关注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把最新的技术与教育结合起来。另外,教学设计师还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从设计、开发、管理、运用和评价五方面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制定策略和方法。设计师除了要拥有设计开发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能在团队中表现出领导能力,对一个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能进行需求评估、效果评估等。无论是高级的还是初级的教学设计师都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设计思想。

(5)在国外,教学设计师是个很热门的行业,而且工资待遇高,毕竟别人的国家很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可是在我国的话,教学设计师算是一门新兴的行业,目前社会需求也是存在的,但是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假如国家能够加大教育的投资,落后贫穷的地区也能配备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和师资力量,那么教学设计师的前景会更大一点。能够把教学设计师的设计成果广泛运用在全国各个地区,对缩短学生水平差距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培训也仅是HR的工作范围,没有聘请教学设计师,往往是有经验有能力的HR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了。所以,想要在企业从事工作相比于教育行业来说更加难一点,毕竟现在企业的对教学设计师的需求不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教学设计师的推广,培养更多的教学设计师,但是也要注意设计师的水平要往高水平发展。

篇7:对教育的理解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前三者都已消亡唯存中国。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自古注重教育,圣哲辈出,故文化绵延千古而不绝。国运家道

从尧舜设立司徒主管教育注重伦理道德到清朝一共四千多年,其中虽有元朝蒙古人、清朝满洲人入主中国,但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未曾中断。特别是清朝前期的几位帝王积极弘扬传统教育,雍正帝自身更是儒释道三教的大通家,所以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并非没有道理,但末代帝王疏忽教育,因此国势日衰,最终导致国家败亡。

由国到家。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家训最多的国家,例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太傅仔钧公家训》、《温公家范》等等,这些家庭教育菁华录无疑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古语道“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看到如今的社会现实我们都感触良深,昨日一夜暴富,今日却成阶下囚,表面上有各种各样原因,但实际都是缺少教育使然。再看一下家运不衰的人,第一位是孔子,不管怎么样改朝换代,孔子的后代始终都受到人民恭敬,不但中国人恭敬,连外国人都恭敬,孔德成到了美国,也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礼遇;第二位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家的后裔代代都出人才,从宋朝到现在九百多年家道不衰。如此天壤之别难道不是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吗? 出将入相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教育是入世前必经的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各类基础与专业知识,丰富见闻,增长学识,在此所体现的便是教育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塑造作用。

如果“将”比作大刀阔斧的管理者,“相”比作心思缜密的领导者,能够兼具管理者和领导者思维才是综合人才,自古出将入相的典型人物有诸葛亮、范仲淹、曾国藩,无疑都震古烁今,心揣家国天下的情怀。

西城区教研员在描述考生选拔标准时曾言“度众生登彼觉岸,抱寰宇入我襟怀”,国家希望考生都能够成为施惠众生弘扬正道,心量广阔怀揣天下的人才,无疑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更者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一世纪无疑是中国人的,但中国需要“产出”什么才能使“四海讴歌,荫受其福”呢?

决定是教育。内圣外王

“淡然于心内,超然于物外”。林语堂先生曾说:“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人格理想都是儒家,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当我们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社会人格,更不能忘记另一个作为自然人的我。

“教育”成就完全的人格。按照《说文解字》的定义,“教”为“上所施下所效”,“育”为“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自始由终“道一以贯之”。但当教育没能回归本源,没能开发孩子自心的真意纯善,没能使学人找到真正的自我,那么无疑培养出的学生就只是做题工具而已。若泯灭本心,没有思考和探索,“教育业”显然退落为“畜牧业”。

教育具体如何影响人呢?在物外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在心内

完成“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自我超脱,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用《庄子》的话概括为:

篇8: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一、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层次

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把自身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发展性统一起来,对现行教材中不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编排提出异议,并重新构建教材内容的结构层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素数和合数”(苏教版四下)一课,教材中因数、合数概念的揭示与“1”的属性研究和课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内容互相关联,彼此相通,教学时完全可以把三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首先,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5个连续自然数,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1—20,然后小组合作找出这20个自然数的因数,并根据每个自然数因数的个数特点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整理,得出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特点,可分为三种情况:(1)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2)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3)仅有1一个因数。学生在明确和理解因数、合数的概念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推断出三种情况中的“1”既不是因数又不是合数。这就省略了把“1”单独从自然数分离出来进行个体分析、讨论这样一个多余步骤,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同时,这样在教学中也减轻了学生练习的负担。最为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整合优化,更有利于学生对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特点进行分类所得到的结论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认知体系。

二、给予教材内容的生活底蕴

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逐步发展。因此,要想将以符号为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落实到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准确、及时地找到生活和知识的契合点,在生活中寻“法”,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例如:在“想想做做”第3题中,教材要求学生从所给的十二数字中找出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果我们直接进行枯燥的数字训练,学生必然越练越累。在思考和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将这些数字有机地融合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的现实情境中,选择学生的父母﹑朋友或自己的生日时间作为巩固新知的“纽带”。要求学生把心目中的家人﹑友人或个人的生日“菜单”按顺序排列出来,然后小组合作探索,让他帮助自己找出这些数字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而只有“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是主动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才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探究,了解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模型。例如,“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学生从2至50的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知识的教学,把视角唯一锁定在问题的解决上,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单纯﹑机械地让学生练习,学生学起来必然没有滋味,掌握得也不彻底。数学课堂是感受思维快乐的天地,没有任何兴趣强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意愿,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剥夺学生作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权利。在教学时,我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1)画一画。动手操作,找出50以内的所有素数。(2)想一想。小组交流,为什么经过这样画出的数都是素数?(3)说一说。展示探究成果,倾听和思考其他人的汇报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4)背一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出20以内甚至更多的素数。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成了共识,而且在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建立起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上一篇:F1留学清单下一篇:那首歌,带我穿越青春雨季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