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

2024-05-01

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精选3篇)

篇1: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

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

第一章总则

1.为了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正品率,使产品各项要求有据可依,并最终能使产品迅速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特拟定本检验标准和判定方法。

2.质量目标:产品生产优良率90%以上,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客户满意程度100%。

3.在检验过程中,按日常检验要求和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通常把产品分为合格品、不合格品、让步接收产品,现将有关名词解释如下:

合格品: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要求,可以直接进入下一

道生产工序或进仓的产品。

不合格品:指在外观质量或物理性能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不能进

入下一道工序,或对下一道工序存在严重影响,也不

能进仓的产品。

让步接收品:特指在外观质量上存在轻微缺陷,但经过处理后能

进入下一道工序或进仓的产品。

该产品:指一个工作班次或特定的一段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一个对

象。

该批产品:指一个工作班次或特定的一段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一个

批量的对象,通常以一个班次生产的产品或连续生

产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为一个批量。

4.本标准阐述了型式检验和日常检验的种类事项。

5.本标准为初稿。

第二章原材料检验标准

1.PVC粉料检验标准

1.1检验供应商提供的单据,以核查该批材料是否为目标原材料。

1.2核查该批原材料的实际来货之厂方检验报告是否为单据上所载明的证明一致。

1.3机抽取若干个包装袋,核查每袋重量是否与标准重量相符。

1.4核查包装袋袋面所标注的文字,分析该批原材料的规格型号是

否符合本产品的生产要求。

1.5随机抽取并拆开一个包装袋,观察并分析该批原材料的含水量是否符合生产的要求。

1.6判定方法:若第1.1、1.4、1.5项不符合要求,则判该批原料

不合格,拒绝接收:若第1.2、1.3项不符合要求,在请示公司主要负责人核批后,可作让步接收处理,允许进仓并要在醒目的位置作上明显的标记。

2.对于木粉的检验

2.1基础检验同第1.1、1.2、1.3、1.4之内容。

2.2木粉细度检验:木粉细度要求为60目。随机抽取若干份木粉在60目筛网上进滤,若木粉通过90%,则表明该第木粉符合该项检验。

2.3含水量检测:用水份测量仪测量该批木粉的含水量在5%以内,则表明该批木粉合格。

2.4以上第2.2、2.3有任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木粉不合格,拒绝接收。

3.辅料的检验

3.1基础检验同第1.1、1.2、1.3、1.4之内容。

3.2因辅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技术生产部门应将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辅料均作留样记录处理,以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观察总结比较,择优选用。

第三章基材检验

1.外观质量检验

1.1基材表面应该平整光滑,整洁干净,不得有污迹、划痕、色斑较为明显的物理性伤痕。

1.2同一批量的产品之间不得有色差,各批量的产品对比样板不得有较明显的色差。

1.3基材不得有沿长度方向向内或向外的弯曲。

1.4基材的边缘不得有时宽时窄呈波浪状的扭曲。

1.5基材外径尺寸误差不得超过±1mm,壁厚尺寸误差不得超过± 0.5mm.1.6基材每支的长度不得误差±2mm。

2.基材的物理性能检验

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对该类产品的标准作出规定,但考虑到该产品的使用环境,安装方法及适用范围,特对木塑产品作以下物理性能检测。

3.若第1.1-1.4项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则判该产品不合格,若第1.5、1.6项不合标准的要求,可作让步接收品,若让步接收品超过该批产品数量的20%,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若第1.7项不符合要求的,则判该产品让步接收,若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则判该产品不合格。

4.凡出现批产品不合格,应由厂长签字并附有责任通知书确认,再 将该批产品放置到指定位置,并作上明显的标记。

第四章成品检验与包装检验

1.基材经印刷或贴面处理后,即为待检成品。

2.外观质量检验

2.1成品表面应光滑平整、干净,不得有污渍、划痕或物理性伤痕。

2.2成品颜色与样板颜色的色差应控制在±5%以内。

2.3成品表面应无漏印、重印或错印的现象。

2.4成品表面用软布用力摩擦5-10分钟后,应无颜色脱落。

2.5若第2.1、2.2、2.3项不符合要求,则判该产品不合格,若第2.4 项不符合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3.包装检验

3.1检查产品的放置方法是否正确,对产品的防护措施是否正确。

3.2检查产品有无多装、少装、错装现象。

3.3对照标签,检验包装箱内产品的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3.4检查包装箱内有无合格证,合格证所要求标准的事项是否齐全。

3.5最终封口处是否有质检印章。

篇2: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

关键词:基本管理制度,认定标准,判定方法

一、导论

公司内部制度是公司基于特定的目的和程序制定的调整公司内部关系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按照内部制度性质和目标的不同,“内部制度可以划分为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管理制度两大类。”为聚焦本文的论题,本文研讨的对象主要是指公司内部制度中的管理制度。我国《公司法》将公司管理制度区分为基本管理制度和具体规章两种类型[1]。但该种区分因没有清晰的标准,导致实践中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该问题的解决做一定探索。

二、公司管理制度分类的考证及意义

我国自1956年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1993年《公司法》颁布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算是一部内容全面,影响深远的法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厂长具有:“提出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和重要的规章制度,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的职权[2];职代会具有:“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的职权[3]。从该法规定可以看出,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占主导的时期,企业规章制度以“重要性”作为区分的标准。可能由于以“重要性”作为规章制度划分标准存在否定其他规章制度“重要性”的嫌疑,同时借鉴82版宪法对“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区分,我国1993版《公司法》将企业管理制度界定为“基本管理制度”和“具体规章”两种类型,并沿用至今。遗憾的是,不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重要性”标准,还是《公司法》的“基本性”和“具体性”标准,其都没有解决管理制度划分的难题。

笔者认为,立法者做出此类区分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源自于企业管理权力制衡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当时国有企业尚未实行公司制,并未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客观上需要对厂长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公司法》颁布后,在公司中董事会和经理分别享有经营决策权和执行权。管理制度制定本身是一项重要权力,对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划分与法人治理要求相契合。另一方面,源自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需要。不论是职代会会还是董事会,其最终的决策体需要通过会议的方式实现。会议方式行使决策权存存在诸多不便,赋予经理一定的制度制定权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三、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认定标准

同基本管理制度认定类似,我国法律体系中对“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范围界定上也存在模糊和随意现象。学术界对于“基本法律”的研究成果对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标准的揭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以下特征可以作为认定基本管理制度的标准,且具备其其一即可认定为基本管理制度。

一是“重要性”特征。基本管理制度须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具有特定的价值,不可或缺的制度。如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工资管理制度等。

二是“基础性”特征。基本管理制度须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类似于“母法”地位,对该领域其他制度具有统帅和引领作用的制度。如对《法律纠纷管理办法》而言,《法律事务管理办法》具有“母法”地位。

三是“全面性”特征。基本管理制度须是具有一定的广度,对公司整体事务具有规范作用的制度。例如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战略规划管理制度等。

四、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判定方法

认定标准的分析只是揭示了基本管理制度的特有内涵,对内涵的揭示虽然可以勾勒出基本管理制度的轮廓,但在实际操作中要界定某一管理制度是否属于基本管理制度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

1. 列举的方法

目前,公司内部普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同时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所谓列举式的方法,就是考虑公司管理制度同质性,借助一定的权威将公司基本管理制度逐一列示,降低基本管理制度辨识的困难。

2. 集体评判的方法

考虑到不同公司管理的差异性,列举的方法无法穷尽所有的基本管理制度。因此,公司可以建立制度评审机制,借助一定的组织力量,通过民主方式解决基本管理制度认定的技术难题。

五、结语

在现有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下,董事会虽有基本管理制度的决定权,但经理掌握着基本管理制度的拟定权[4],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基本管理制度与具体规章相比,其区别无非多一道体现董事会集体意志的民主表决程序。由此看,与其说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判定属于理论问题,倒不如说其属于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就能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提出了基本管理制度判定的两种技术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公司制度、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周旺生.立法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篇3:木塑线条生产过程检验标准及判定方法

【摘要】目的: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省的两家药厂进行研究,分别记为A组和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化管理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7.5%和92.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情况。结论:药品的质量检验与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对药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生产药品的质量进行仔细的检验并对药品的生产程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十分重要,并应按照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改善,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也不断的得以提高,人们对于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的药厂仍存在一定的药品质量问题,所以对药品质量的检验和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十分重要[1]。本文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省的两家药厂进行研究,分别记为A组和B组,均从两组药厂选择40种药品并对其药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实施调查分析,比较其和国家所规定标准检测的方法是否相同,并对两组药厂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实施一定的调查研究,观察是否存在管理不合理的情况。两组药厂的药品生产仪器、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为进行药品的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准备所需要的质量检测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药品检验的相关工作;制定标准的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程,使工作人员对药品的原材料、外壳包装的材料、需进行包装的药品、中间的药品产物、成品药物的样品收集操作、药物的检验等得到保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药品的稳定性实施一定的檢验和考察[2],并按照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对需进行包装的药品实施取样检查等操作;药品的具体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由专门的相关检验人员进行确认之后才可以应用;按时提交药品检验的详细报告记录书,使用科学有效的抽样检验方式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检验标准实施抽样检查,并详细的填写所抽样药品信息的记录表格,每次对药品的抽样量也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等。

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标准化的管理,严格按照药品生产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增加对所生产药品质量的实时监督和检查次数,药品生产的仪器设备也应符合我国的相关要求,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药品质量的及时监控和管理[3];提高药品管理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及增加进行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检验技能,并且药品生产的相关厂家和公司应充分认识到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关键性,加强进行药品的管理并及时进行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工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提供可满足检验药品指标的相关仪器和设备,以提高药品检验的质量等。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经调查显示,两组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均较高,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的情况,A组有4处,B组有3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药品的质量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使药品质量达标则应保证药品的检验操作合格,而药品质量的检验操作又受到标准化的管理方法的影响,因此,标准化的管理对于药品生产及药品质量十分重要[4]。然而,目前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仍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现象,比如生产企业不重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的检验操作进行严格把关,购入价廉的、没有符合相关规定的设备仪器来生产药品,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对于药品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没有熟练的掌握;药品生产企业的一些检验设备无法满足药品指标的检验需求,甚至缺乏检验设备等,一些操作人员没有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将没有符合相关检验标准的药物生产原材料或者成品药投放到市场进行销售,某些企业利用一些较为简便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取代国家规定的相关检验方法实施药品质量的检验等。

本研究显示,A、B两组厂家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7.5%和92.5%,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均在一定的不合格之处,但基本符合相关的合格率,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情况,需要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与管理方式实施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生产药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育.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其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5):171.

[2]唐勇.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方式的探究[J].中国处方药,2014,(11):119-119,122.

[3]项新华,张河战,于欣等.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上一篇:是的妻子我曾经嫌弃过你爱情诗歌下一篇:旺苍县盐河乡中心小学校2012安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