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2024-04-13

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精选14篇)

篇1: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七课《线条的魅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线条的魅力》这一课,我深深感受到了线条所带来的情韵,所带来的魅力。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给我带来了韵律美和装饰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给人飘逸连绵纤细雅拙的韵味。让不得不惊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走进《线条的魅力》世界,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它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0课我们已学习了《跳舞的点和线》,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这一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且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因为在本节课后面又安排了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风儿吹过》、《生长的植物》等课,这几节课主要也是通过线条这一造型语言来表现画面,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能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难点确定为: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线条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大胆地画线,初步了解线的种类

我先发给学生三张纸,请学生用其中一张,大胆地画线。比比谁的画的线又多又有变化,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工具,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展示学生作品,总结线的形态变化: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然后出示“十八描”介绍:古代十八描中运用十八种形态不同的线来描绘衣服的褶皱,紧接着揭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的世界。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蜘蛛网、挂面、梯田、烟花、贝壳、斑马、绸带、瀑布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出示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让学生猜猜它是由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线来进行装饰的,探究线条的不同组合方法,学生在明确不同的方法之后,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克利的《奔流》、毕加索的《牛》、卡门系列、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五、板书及教学评价。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2: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线条的魅力》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组合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

2、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1)“启发引导法”,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中采用“课前随意画-画画身边的线-运用各种方法画画有韵味的线-课后用线进行创作”进行启发和引导。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说学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初步了解线的种类我先请学生舞动丝带,其他同学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再让同学们毛线,能摆出像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线的形态变化,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花地、保险大厦、梯田、长城、波光、爆炸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联想描绘(听一听,舞一舞),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姜宝林《山水》、吴冠中《梯田》、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

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四、说板书:

《线条的魅力》

线条形态:学生作品展示区

线条组合:长、短、粗、细、疏、

篇3:谈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魅力所在

一、在特定的文化意境中欣赏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真空的产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创造出来的。因而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

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青铜器、秦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山水画体现了意境和神宗意识,古希腊艺术体现了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虾》时,教师可以轻声吟起齐白石的诗:“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尽快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来。

二、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在美术教学时,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境。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找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宗教寺庙、园林、民居;或者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打破教师对讲台的垄断,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开放课堂,提供多元化选择,以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比如《校园小记者》书本要求学生出一期校园小报,学习艺术字。我要求学生当一次真正的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学生和老师,以亲身经历来积累资料和经验。在实践中体会艺术的真谛。

三、调动多种感官,营造美的情境。

人类以眼睛、耳朵、皮肤、鼻子等多种感官去感受美,这在以美育人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因此应利用多种途径加以调动。例如:精美的挂图、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情、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服饰、悦耳动听的音乐等等,形成了美的教具、美的语言、美的表情、美的服饰、美的音乐、使美无处不在,美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到上一节美术欣赏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提供交互式平台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所得到的感受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不过,由于受经验和能力所限,他们的看法也许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们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不必强求统一。现代美术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这种机会。

课堂是交互式的主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欣赏,可以从对作品的题材、主题、造型要素与形式等进行讨论,还可探讨作品的风格,内涵,即感情、观念、思想等。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引入多媒体

计算机可以将课件制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在教学中,对于点、线、面、体的理解,以前只能枯燥地讲解,现在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教师可以成功制作出简易动画,演示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构图。

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码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晰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

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审美情趣

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两姐妹”。从本质上看,不道德的事物是不美的,只有符合健康的审美心理的事物才是真实、高尚、道德的。换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接受了卓有成效的审美教育,在其发现美、评价美、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评判标准,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时代新人。因而,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根据欣赏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挖掘和强化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将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人格情操教育、理想和人生观教育有机地结合到教学活动中,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教学目的。

当然,在艺术教育中不仅有教师对于学生美术欣赏的教育,更有对于学生个人的欣赏,对人的欣赏,远比一副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具有前瞻性,我们教育的根本是人,推动社会发展的也是人,学生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世界的未来主人,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是对人的欣赏,先欣赏,后发展,是如今教育界流行和倡导的理念,“欣赏”不仅仅是“爱”,更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通过欣赏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对于促进相关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如何进行小学美术进行欣赏。

篇4: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三课。

二、教材分析

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称为线条,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韩北屏在《古城废墟·帝王坟》中写道:“侥幸保留下来的片段彩绘,色彩鲜艳、构图美妙,线条熟练。”历史上对于线条的描绘远不止这些,在几何概念上,线有长度,有方面和位置,不同方位的线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把几何学上的线条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形状或是空间的立体结构,在平面上利用线条的方位和阴影打造立体效果。在平常生活中,线经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的肢体轮廓,或婀娜动人,或自由流畅。有高度的线条给人一种渴望和奋发向上的情感;水平线条代表宁静、放松;而对角线和斜线则更具活力;向上弯曲的大曲线则是振奋向上的状态,有鼓舞人心的意义。在绘画中,线条是最朴素的老师,她教会我们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或苍劲飘逸,或儒雅古拙,或栩栩如生的造型。在本课的教学中,旨在教学学生线条的知识,初步掌握各种线条的画法,认识不同线条的造型,掌握线条组合的规律,最终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存在的线条,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线条的美感、特征和视觉效果;通过学习直线、曲线、折线、虚线、实线等不同线条的形状变化,了解各种线条的实际运用价值,培养学生用笔、造型的能力。

2.通过学习简单的明暗相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明暗对比画。

3.通过观赏大师的作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会画家在作品中抒发的不同的情感特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通过尝试、欣赏、分析,感受不同线条的特色,加深对线条的认识,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体会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对比关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和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并用线条描绘出实物,锻炼自己对于线条的绘画能力,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1.提问环节

在正式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激活课堂学习氛围。如:“你们都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条?像汽车的轮廓是不是由不同的线条组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把美术和实际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我认为要把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越密切,其教学质量越可观。

2.观赏环节

上课时可以播放有关人体曲线美,生活中的线条美的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线条的艺术。如:播放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的《月光》,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的曲线美。还可以在用实体演示线条的变形,如:用一根铁丝进行各种变形让学生感受到线条的形态变化。学生们通过自己大脑构造的景象千变万化,如何将这许多的构想连接到一起,成为课堂教学的灵活动力呢?我认为通过实物演练可以让学生有“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觉,使学生的思考都趋向一点,让教学进行得更顺利。

3.互动环节

(1)集体讨论生活中所见过的线条

比如:在家里看见的门窗板凳是由哪些线条组成的,能在自己的纸上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生活的线,比如:电线、毛线、蜘蛛丝等都是什么形状的。

(2)观看视频中不断变化的线

如果让学生独自观看视频中变化的线,观察线条的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平常所忽略的线条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线条的兴趣。

4.学生作业设计

在对学生讲解线条的有关知识并让其进行互动过后,对线条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就是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个主题,比如:生活中的线条,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不要拘泥于细节,把自己所思所想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画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学生的思维局限,充分打开想象的空间,美术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不用着重要求学生的绘画能力,而是培养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让其在以后的美术课中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5.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对线条的学习,小朋友们对于线条有怎样的初步认识?大家组织讨论一下,然后选出小组长进行代表发言。通过不同学生对线条的认识深浅,可以对下次教学进行改进,中间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和别人画作的优缺点,优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又有哪些?可以对学生发放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将小朋友们的画作整齐地贴在墙上,大家选出自己心中最漂亮的作品,献上自己的小红花。通过作品评选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产生自豪感,对于今后的学习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之后,把最优秀的作品选出来,让小作者说出自己对于如何作画,怎样构思的想法让其他学生感受思想,了解自己的不足。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以让学生在认识、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线条为基础,通过自己观察和临摹感受线条的形态变化,绘出如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等不同形状的线条;了解线条的各种形态和变化特征,通过观察视频,认识生活中的线条应用,找出自己看见过的线条实例,并用画笔描绘出来。其次,通过临摹作品,学习线条的对比关系,能初步掌握线条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绘出简单的明暗对比面;另外,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敢于大胆创新,不受教学的束缚,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大胆发挥想象力,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描绘出自己的东西来,感受线条及美术带给自己的无限遐想和魅力。最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按照教师的例子,进行临摹最后展览评比,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棒的作品再通过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

篇5: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自然界中的“线宝宝” ,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十位小朋友,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我们是指偶十兄妹,今天我们将属于最有创造力的同学。”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找不同

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们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以直线构建的方形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高耸在城市中,给人以稳定、挺拔的感觉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学生简单的画一画)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教师弹奏单音5―――,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欣赏学生作品

师:刚才我们都只是用简单的直线或是曲线表现单一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线宝宝”是怎么穿梭在小朋友的画里的(播放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线宝宝”也想看看你们的本领有多大,她想让你们用各种各样的线来完成一幅作品,有没有信心做好?我们可不能让“线宝宝”失望啊!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五、思维拓展:

篇6:《线条的魅力》的教学反思

在欣赏线条作品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线条组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很会联想,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但对“感觉”一词理解不够,这时应该是找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第一感受,如或坚强、或挺拔、或温柔、或紧张等。

课堂练习是给我们的陶罐装饰图案,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组合出一幅有韵律的画面。我发现四(5)班的学生在绘画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一个陶罐的外形画的歪歪妞妞的、不对称等。

篇7:线条的魅力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作若干张和各种材质的笔,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1、教师邀请学生在黑板上随便画各种形态的线条,启发学生:这是什么?这像什么?不同的线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观察分析,在老师引导下感受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线条所产生的艺术美。

3、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受。

1、范作欣赏。

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大师们的不同风格,以及线条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这些线条为主的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2、交流感受。通过作品欣赏,大家感受到了线条丰富的变化,能把你们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线条的粗细,可以产生凹凸的变化。

线条的长短,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

线条的深浅和疏密可以产生空间的感觉。

三、1、大胆尝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深浅、刚柔……等变化,产生了无限的魅力。

现在大家不妨一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尝试画出长短、粗细、深浅、刚柔……线,体会它们不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吧!

2、总结要点。用线条表现对象时,须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不同的物质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线条要富有变化,避免像铁丝一样无变化。

3、自主表现。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描绘一个形象,充分体验线条的表现力,由小组讨论命题。

篇8: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线条解析

一、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1) 造型手段。中国画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与线条的运用分不开, 线条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 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绘画, 是最基本的艺术造型语言。它不仅呈现物体的造型, 也传达情感, 寄托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是人物画的高手, 其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都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线条造型艺术。

(2) 情感载体。线条是中国画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线是作者的心声, 是迹化了的意。”它通过起伏、圆厚、力量等形式, 向读者传达思想情感。通过线条表现出的节奏感传达着情感的起伏, 圆厚表现出的立体感体现着情感的厚重, 笔力的不同则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表现形式。看似简单的线条体现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二、中国画线条的外在形式

(1) 具形。最初的中国画中线条运用的基本形式是具形, 即运用毛笔的线条来状物绘形, 线条粗犷而流畅。它对于后来文字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线条的运用呈现出多元性, 在其形象表现形式后蕴藏着抽象的内涵。

(2) 骨干。线条之于中国画, 就仿佛骨干之于一个人。线条从初始的“具形”中解放出来, 它与所描绘的“物件”脱离了依附关系, 它源于物件又高于物件, 它使中国画立体起来, 拥有了血肉和灵魂, 具有了更多的生动性。

(3) 情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 线条越来越被赋予更多内涵, 通过线条的粗线、方圆、曲直等, 传达更为抽象的内涵, 传情达意。透过线条的不同组合形式传达不同的情意, 例如渐变、交叉、分割等, 使线条呈现出多样性, 越来越灵动, 使中国画传达的情意更丰富、意味隽永。

三、中国画线条的审美内涵

(1) 统一美。线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它不是单一的、单调的、枯燥的美, 在多样化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美。线条由于摆脱了物像的依附关系, 更多地追求物体之外的内涵, 于是线条便具有了脱离物体本身之外的审美价值。这些脱离物像之外的内涵在多样性中体现出统一的美。

(2) 和谐美。线条的运用往往在多样性中形成对比, 在对比中寻求和谐的美。对比是线条艺术常用的艺术手段。通过线条的艺术组合, 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对比中形成差异感, 而差异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和谐美。例如, 笔力的轻重、缓急, 线条的曲直等, 都是为了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使中国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3) 神韵美。中国画的鲜活之处在于具有生命力, 而生命的本质在于画作传达出来的神韵。神韵指作品的神形兼备。线条表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体美, 更传承了中国画的精神美, 它不是对物像的临摹与再现, 而是对中国画艺术精神内涵的延续与创造, 它从多个维度展现人类的精神美, 呈现出东方中国独特的神韵美, 是东方生命的独特生命质态。它表现于线条, 发之于肺腑。

四、中国画线条的发展趋势

(1) 写意。线条的运用境界越来越高, 从原始的具形逐渐向写意发展, 侧重于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 从形象向抽象化表达发展, 在线条的笔力、组合、用色中传达意味, 使线条重构艺术形象, 而这种艺术形象的形成需要抽象思维的重构。“儿童初学涂鸦与原始人类的绘画都选择了线。而古今中外的画家也无一例外地用线条来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受。”

(2) 传神。中国画传达着艺术家的精神, 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形象或抽象的表现, 而线条是艺术家传达精神的手段, 传达着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观等, 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秘钥。

(3) 传情。虽然线条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 但中国画借助线条来传达情感是永恒的。无论是中国画的自身发展, 还是外来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影响, 中国画借助线条传达情感的趋势是不变的, 这是线条的艺术使命, 而线条是中国画永恒的艺术语言。

(4) 融合。中国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艺术手段, 融合是其大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同样世界绘画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画线条必然要受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 最终与世界各民族绘画艺术实现融合。

五、结束语

总之, 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手段, 要充分认识线条的作用与表现形式, 用线条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内涵, 使线条的运用适应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融入到世界艺术大熔炉中。

摘要:在中国画线条艺术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有关线条的绘画方法, 还要引导学生对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表现形式、审美内涵、发展趋势等形成全面认识。中国画线条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 是情感载体;它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从具形发展到骨干、情意;体现出统一美、和谐美、神韵美;展现出写意、传神、传情、融合等趋势。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表现形式,审美内涵,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卢晓波.试论中国画线描的艺术表现[J].美术大观.2010 (08) .

篇9: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一、通过实物、视频与示范等各种途径来呈现美,让学生感知美,并顺势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发现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你要让学生感知某一事物的美,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一事物,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实物呈现。展现海洋生物奇异的色彩和线条,为何称为“奇异的海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自主发现海底的鱼类色彩鲜丽,线条变化丰富,层次多的特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斑马,梯田,让学生畅谈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的美,另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也是学生了解所学事物较为有效与快捷的途径,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对海底世界视频的欣赏,感知线条,进一步海洋生物,体会海洋世界,再引导学生进行图片欣赏,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具体的观察海底世界,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其生长规律以及身体颜色的变化。

除了实物与多媒体外,教师的示范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教师用自己深厚的中国画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进行示范,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线条层次和疏密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样的示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海底生物结构特点的认识,并再一次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会之所以为海底世界之美。并且以此类推开去,使学生明白课外生活中含有线条的世间万物,也有不少吸引人的线条魅力,比如我们身边的有些高楼大厦的外形,大学的大门,公交车站,动车车站的流线型设计!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拥有奇特线条的动物。

二、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引导、表达美,使学生感知到美。使学生的表现手法得到拓展与提高。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一堂美术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美术课堂中光有老师用语言来表达美还远远不够,优秀的老师懂得用语言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来表达美,感知美。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海洋生物有多美,而是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美。在观赏海洋生物这一环节,教师伴随着鱼儿游动的视频,用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你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这些线条?你仿佛从鱼儿游动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学生回答:兴奋,好奇!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指引下仿佛身临其境,说听到了鱼儿游动发出的响声,让听课的老师个个为之感叹。老师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海洋生物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伴随图片的播放,解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等不同方向展示一条条线条,让学生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鱼儿游动的线条,精美典雅,充满神秘的感觉。对学生对听课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用音乐、灯光来营造美,更好感知美,表现线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有时美术的创作灵感是在充满灵气的音乐声中获得的。所以在美术课上,按照不同的内容运用相应的音乐,能带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线条更有明暗,跳起舞来,恰当的使用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在作品欣赏环节,伴随音乐,在灯光的照射下,作品中的笔墨变化更加明显,学生也畅谈在彩墨海洋生物中领略到的各种美。整堂课的声光效果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是一场视听觉盛宴,是一首宁静悠远的歌。

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知与体验,学生才能较好地去表现。表现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后用水墨的形式描绘较为具象的海洋生物,而老师则用形散而意不散的教学设计,通过感官让学生和海洋生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触摸着“看”中创造出亲近,将内部和外部联系起来,把观察到的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转译成线条、墨色的多样性,他更倾向于用抽象的感觉来描绘海洋生物。那种照着画、那种复制物体外观不再是我们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感知物体时,返回自身的墨色表达。绘画工具也非常奇特,用方巾和毛笔,画出不同粗细,不同干湿,不同虚实的笔墨变化来表现线条之美,对美的表现方式可以如此丰富!而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觉得很新鲜,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之后的作画中随意性大,用线大胆、单纯,但又不缺乏变化,时而用方巾缓慢拖行,时而又转变方向快速拖移。最后还学会用毛笔轻点来增加变化,丰富画面效果,无意中创造出了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独特新颖,饱含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但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中感知美,并学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让画中有思想有情感就是成功的!正如尹少淳教授的题为《文化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讲座中所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传授美术基本技能之外,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孩子更有必要。

四、结合实际教学,切实拓展学生表现感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可看、课闻、可听、可感、可触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融为一体。我将这些感受也实践在我的教学中,比如我在上二年级的《向日葵》一课时,我用四个形式来进行美的呈现。一是实物呈现:我拿出一朵向日葵和一朵普通的花,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初步感受向日葵的特点及它的形状之美。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向日葵从一颗瓜子慢慢破土而出长出幼苗,再渐渐长大长高,冒出花蕾,花蕾不断打开,伸出花瓣,露出花盘,花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这个过程我把镜头拉近,给花盘一个特写,学生都惊奇原来向日葵的花盘里面有那么多的小花),小花经过授粉结出果子,每一朵小花下面都藏着一颗瓜子。学生对于向日葵的这个成长过程表现很新奇,激情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之美。三是通过作品欣赏,我选了梵高的《向日葵》和伍必端的《葵花地》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向日葵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四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日葵不同形态的美的表现。在对美的表达上,我很少自己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比较,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问学生都在这幅画中找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就发现了以黄色为主,同类色的运用,以及给人暖暖的,阳光的积极的感觉。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梵高的用笔,学生发现画面中很多细碎的跳跃的笔触,大大的花盘像一团火,跳跃的花瓣就像燃烧的火苗,欣赏完梵高的热情四溢的《向日葵》后我又出示伍必端的《葵花地》问学生,和梵高的向日葵相比这里的向日葵又给你怎么样不同的感觉,学生说这些向日葵更轻柔些,像是一个个在风中起舞的姑娘,有些还被吹乱了头发。我马上接着问:那这些姑娘都摆出了哪些不同的动作呢?学生马上发现有些头仰着,有些低着头,有些是侧面对着我们,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自然掌握了向日葵不同的姿态之美。在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播放了轻松愉快的钢琴曲《童年》让学生能伴着音乐进行创作,在最后结束环节,我出示一个手电筒,让它象征太阳,学生比作向日葵,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我的灯光转到哪里学生的头就跟着转到了哪里,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向日葵喜欢向阳的特性,了解了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整堂课轻松愉快,但学生作业的呈现非常的丰富,没有一幅作品是重复的,学生也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表达的表现在了画面里。让我深切感受到美术课中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拓展提高创作表现能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和活力的作品!

篇10: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在课上,我首先用一些空白的鱼儿使学生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视觉作用,接着从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线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线条,由我示范画在一条鱼身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感受。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线条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线条无处不在。最后安排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线。

作业练习设计为分层练习,一次练习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线条,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些线条帮助鱼儿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很自主的思考和感受着,特别是在音乐感受环节中,我开始只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里画线条,可我发觉这样不够到位,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我安排了先让孩子们在抒情的音乐下舞动彩带,接着才在激烈的音乐中画线条。

考虑到学情,我对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小学4年级不久的农村孩子,他们对美术课还十分陌生,对线条的认识也是十分疏散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快速适应课堂,我争取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堂课我觉得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虽然最后的学生作业效果不错,但总体上学生的想法还是局限了,学生的互动性也不够。现在的美术课教学中,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课的内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我尝试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但是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比较欠缺,比如对线条的组织规律比较陌生,于是渐渐的,一些内容我无意识地就变成自己的说教、灌输了。课后我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尽管一些内容学生不能完整甚至准确地回答概括,但是教师还是需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或许他们回答不准确,但是至少要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进行分析,课堂中要时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作为教师,在引导上要做更多的努力,有的问题就可以多设计几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来引导。

篇11:线条的魅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这节课就是想通过枯燥的线条来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装饰。

对于四年级来说,画的意义不在于涂鸦,而他们有种渴望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课堂中我特别注重欣赏大师的作品,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审美。课堂中欣赏图片是层层紧扣的,其次是生活中有关线条的景物,再是大师的作品,再是范画的优缺比较,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有感而画,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今天的教学已经过去,我想对学生来讲,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线条的作用和不同线条的风格,而对于我来说,通过这堂课的锻炼我也得到了收获,我想我也略变成熟了,特别对于临时的突发情况我学会了沉着应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时间上的把握依然有不恰当的地方,我想我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若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我想才能真正的成长。

篇12:小学美术《变化无穷的线条》教案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第二节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

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札记:

篇13:小学美术 《线条的魅力 》教学案例

一、寓于过程之点评

小学美术 (艺术) 课程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加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点滴发现、点滴进步。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创作出具有特色、 富有创意的作品, 更多的时候, 对于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 并不需要留到活动结束时进行集中展示,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或学生的一次小小的成功, 都可以请学生暂时停下手头的活动进行欣赏评价, 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 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又很好地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创作热情, 帮助他们创造出了更好的艺术作品。 这样看似随机的成果展示, 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更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配合教师开展艺术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 我在上《画手绢》一课时, 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带来的图形、色彩各异的手绢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漂亮的小手绢。 当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画手绢的花边, 事先我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了几块花边形状不同的小手绢, 其基本的形状都定在正方形的范围内。 因此, 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平时不声不响的小朋友将自己的手绢的花边设计成了一朵花的形状时, 我好奇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你的手绢是一朵花的形状呢? ”这个学生感受到了我的情绪, 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 她平时比较喜欢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 希望能有一块花朵形状的小手绢。 这个学生的设计已经脱离了我的掌握, 但她的愿望是那样美好。 我趁机让其他小朋友停下手里的制作, 一起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 学生在惊叹之余, 纷纷告诉我, 其实张昊正喜欢小动物, 宋泽龙喜欢……一下子, 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了激发。 他们纷纷抛开已经开始制作的手绢图形, 画起了最拿手的图形。 在最后的成果展示活动中, 我惊喜地看到, 学生画的每一块手绢都充满想象,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 结果我给每一位学生都奖了一个小奖品。

二、注重成果之点评

学生的个人喜好不同, 因此学生在每一个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每当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即将结束的时候, 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本单元各类作品的集中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由全班同学共同进行评价。 个人作品的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这一单元的美术活动中各种活动表现和活动产品的一个总结, 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是学生实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学习的主题不同, 必然会引起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的不同, 因此, 成果的展示形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学生做, 教师评”这一评价形式。 例如, 学完《小小手》, 我在班里开展了“巧手比赛”, 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时间里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表现出来。 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 小朋友们充分发挥特长, 有的用勾线笔和油画棒画出了漂亮的小手花纹, 有的动手表演洗起了自己的小手, 有的唱响了 《我有一双小小手》、《洗手绢》等表现小朋友灵巧的小手的歌曲, 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一双双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小手, 有的用自己刚学会的舞蹈动作配合手腕动作跳起了自编的舞蹈, 还有的利用上学期学到的剪窗花的方法为教室增添了美丽的手形窗花……此时的学生个个专注地忙着最擅长的活动, 整个教室都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特别开放之点评

为了便于学生存放自己的作品, 艺术课本上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档案夹。 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我都和学生一起动手, 利用在上一学期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档案夹。 一开始, 我要求学生每堂艺术课后一律要将自己的作品存放到自己的“艺术档案夹”中, 对学生存放的作品我不作任何要求。 当学生“艺术档案夹”中的作品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 我开始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要求, 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 充分说说看法,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有评判的偏差, 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引导学生列出评价作品的一些标准。 有了一定的要求之后, 学生的作品开始出现不同的类型, 此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 我开始指导学生在每个小栏目中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 在教室里专门开辟的 “尖尖角”进行区域集中展示, 请全班同学当评委对这件作品进行欣赏、作出评价, 最后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

古人云: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要想追求更高更美的境界, 只有梅开、雪下、诗成。 同样, 只有观念、技巧、个性评价有机结合, 才能使美术课程更具魅力。

摘要:个性是有效评价的土壤, 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 没有个性就没有力量。小学美术评价有了不同的个性, 就会变得有血有肉, 色彩盎然。

篇14: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现状

一.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授课方式单一。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的桎梏,我国小学教育普遍都处于较为功利的教学。加之美术教学本来就属于比较边缘化的学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大多学教师都是报以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现目前从事美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十分缺乏,许多条件较次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所以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都是由美术素养不高的教师代完成,其教学的质量我们可想而知。

2.过度宣扬西方的绘画艺术。众所周知,我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譬如我国的传统的绘画如山水画都是比较注重写意的,而西方绘画却与之不同他们的传统绘画如宫廷画都是比较注意写实的,有的作品简直细致入微。当然我们不能片面的评判两者的优劣,只有辩证的去欣赏不同艺术的美感。但是现目前由于我国长年的积贫积弱从而在心理层面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小民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左右下,如今的中国人普遍都媚外的心理,甚是可悲的是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学者也抱有这样的思想,对西方艺术推崇备至,而对我国传统艺术嗤之以鼻。

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的具体措施

1.培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的基础。

(1)良好的教学素养。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质量。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道德、人格、兴趣等等。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才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在教学中的地位根基深厚,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人品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正能量,从而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知识和文化。只有当学生产生了获得知识的想法,才会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自如,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有的老教师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专业知识并不是十分过硬,在当今的教学中只是走老套路,这样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构架,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专业新闻和专业动态,在教学中将课堂带入高潮,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殿堂。

(3)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每天要面对很多学生。由于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给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教师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性,对教师教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必须较强,因为每天的教学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学生之间产生误会,教师要积极的协调解决。学生对教师不满,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以作改变等等。所以,教师的任务很重,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走出社会以后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绘画素材。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式,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美术知识,让他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丰富他们的绘画素材,让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有内容可选择。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便能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物体的细微之处,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把自己观察到的世界画到纸上,提高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充分想象,发挥创新思维,画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在让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主题创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创作。在进行主题创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绘画能力选择主题,让他们通过对与主题相关事物的认真观察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绘画内容,画出有新意的作品。

总之,小学美术课教学给学生带来艺术的欣赏,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对于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节美术课要想顺利开展,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美术课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利用美育功能,将小学生的艺术细胞彻底地激发出来,让小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上一篇:游马尔代夫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无责免赔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