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2024-05-03

沙龙(精选8篇)

篇1:沙龙

解读《押沙龙,押沙龙!》的多元叙述艺术

解读《押沙龙,押沙龙!》的多元叙述艺术

作者/邓秋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艺术大师。美国文学批评家克林斯,布鲁克斯称赞他“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在美国文学中和他比肩的还没有第二个人。”发表于1936年的《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钟爱的一部作品,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甚至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就表现手法来说,《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实验小说,作品兼具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作者在情节结构、叙述角度和语言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大胆而成功的尝试,成为文学评论家们热议的焦点所在。本文从文本意义、叙述视角、层次结构三方面出发,探讨了该小说的多元叙述艺术。

一、多元的文本意义

《押沙龙,押沙龙!》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家族四代人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的故事,深刻地描绘了人与人、人与环境、情与理、爱与恨之间的冲突,涉及了诸多与整个人类境遇有关的问题。故事开始于小说焦点人物,杰佛逊镇的庄园主托玛斯,萨德本死去40多年后的19世纪30年代。昆丁・康普生在回哈佛大学前被老小姐洛莎约到那所已人去楼空的庄园。托玛斯,萨德本家族的历史被慢慢揭开。托玛斯・萨德本在少年时代曾因贫穷受过屈辱而立志发奋,以“新贵”身份出现在南部的杰弗逊镇,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庄园主。他生有一对儿女。女儿朱迪丝同儿子亨利好友邦恩之间的婚事遭到萨德本的反对,亨利为此与邦恩离家出走。南北战争结束后,两人突然出现在杰弗逊镇,但亨利却枪杀了邦恩,从此杳无音讯。面对战后家境的颓败,萨德本仍希望有人继承其建立庄园“王朝”的梦想,但他却被一个曾经崇拜他的白人砍死。朱迪丝把邦恩的儿子接到庄园后因被孩子的病传染而死。至此,庄园“王朝”化为乌有。

这部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企图给它一个最终结论,或以某个终极意义来概括整个主题,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无论哪一种所谓的“最终结论”,都缺少坚实的基础。其实回顾整部作品可以发现,作者是在有意地或抹去、或拆解意义和思想上的确定性,一味地追究某个终极意义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这与小说的创作过程有关。福克纳在小说构思的开始时并不顺利。因为小说在布局结构上可谓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空间结构的建立上,时间顺序被彻底打破,情节在横、纵方向上同时展开。相比于其他类似创作手法的作品,《押沙龙,押沙龙!》可谓是最复杂精湛的一部。福克纳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效果和行文间的对照,必须多次修改情节。并且,关键问题是情节安排重点还有不同的可能性,可能是萨德本家族的`传说,也可以是昆丁等人对其历史的讲述和重塑。福克纳的反复斟酌使得开始阶段的创作极为不平坦,如小说中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就源于此。小说中最明显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是与邦恩的身世有关,即邦恩是否是萨德本同前妻所生的儿子,并且其前妻是否具有黑人血统。昆丁曾暗示过,他同洛莎去萨德本的旧宅后,得知邦恩的身世。正是因为这个身世,才使得亨利决心杀死邦恩。但在小说对那晚的描写中,却并未提供确凿证据。因此,这很可能是昆丁推断出的结论。有研究者对照原稿后发现,作者原意可能是康普生先生确实知道邦恩的身世并告诉了儿子昆丁。邦恩的身世和其黑人血统在原稿中都有明确说明。但这些确定性的言辞却在修改时都被删除了,变成昆丁说邦恩身世是他告诉康普生先生的。此外,一些带暗示意味的言辞的保留,又使读者产生前后矛盾的感觉。福克纳的修改结果是,无论对于小说的读者还是对于昆丁等描述家族历史的人来说,都造成了许多难解之谜。这样叙述者被赋予了很大的想象和推测空间,其个人的文化、立场和情感便拥有了一个进入的契机,以尝试给这一家族历史某种确定的意义。小说的重心就从萨德本转向叙述者,从萨德本家族的故事转向这个故事的叙述,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写作转移。”

另一方面,书中各人物既然有了很大的空间可以从不同角度、怀着不同情感与立场去重现过去,也造成了小说意义上的多元,同时使作品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者来说,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更加宽泛。20世纪50年代末,福克纳在弗吉尼亚大学执教时,一位学生曾引用美国诗人华莱士,斯蒂文斯的《观看乌鹤的十三种角度》一诗中的比喻来观照《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回答道:“任何个人都不能看到真理,每个人只能看到部分或者是真理的变形。虽然没有一个人看到全部,但真理存在于不同人观察的总体之中。对每一个叙述者来说,洛莎小姐、昆丁、昆丁的父亲等,都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真理。但要真正认识萨德本这个人物,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多的宽容大度、更多的敏感和更深的思考。当读者看到了全部的十三个角度,当他形成自己的第十四个角度,那就是真理。”

二、叙述视角的多元化

如上所述,《押沙龙,押沙龙!》文本结构的特点,一方面,给叙述者更大的创作自由;另一方面,基于叙述者各方面的差别,除了不变的悲剧气氛,他们对萨德本及其家族历史的反映有着根本差别。正是因为他们将个人的精神境界、人生态度和关注重点都融入历史的再造过程中,实质上是借助与故事主角不同关系的纽带来观照自己。作品中有四个叙述人,即洛莎、康普生先生、昆丁和史厉夫。他们在出身、经历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明显,且与萨德本人物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对故事的重现中产生了诸多分歧。

相对于洛莎和康普生来说,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是与萨德本较接近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们提供的信息更直接和看法也更真实。但事实并非如此,洛莎和康普生在萨德本这个人物身上倾注的情感又是最多的,如洛莎对萨德本的爱与恨。萨德本向她求婚只是把她当做生孩子的工具,她通过讲述恶魔萨德本的故事宣泄自己的积怨和痛恨。而康普生则不同,他对萨德本既蔑视又敬佩。一方面,家族曾经的声誉带给康普生先生骄傲的资本,相比于贫苦人家出身的、没有任何背景的萨德本,他是有一定优越感的;另一方面,家族曾经的辉煌又给康普生先生带来沉重的负担,面对庸碌的现状,萨德本身上那种野性、勇敢的气魄又是他所欠缺和需要的。洛莎与康普生之间存在着看法的矛盾,刻意去消解对方信息的权威性,使得他们所提供的信息缺乏全面和客观的基础。因此,洛莎与康普生先生对萨德本的描述充满了个人情感色彩。他们的真实目的恐怕并不是探求历史的真相,而是借对这段历史的重塑来抒发和释放个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感。

对于昆丁和史厉夫来说,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萨德本从未有过任何的交集,所掌握的材料也都是间接性的,很可能造成信息结果的失真。但换个角度来看,两人相对于洛莎与康普生先生来说,其情感因素的加入却不多,他们反而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审视这个家族100多年的时过境迁。同时,这两人仍无法将自己的主观态度排除在理性之外,他们甚至是刻意地扮演起了故事中的人物,以自己的立场出发,使故事里的人物成了自己的替身。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将这段历史的碎片以自己的逻辑拼贴起来的过程和心理体验。

如果排除微观的个体因素,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出发,也可以认为,影响叙述人叙述的因素中,最核心的是叙述人与旧南方的关系。萨德本这个人物是旧南方的象征性符号。在他身上既有南方的勇敢、浪漫、传奇,也沾染了旧南方的罪恶、野蛮和对人性的摧残。叙述人对萨德本重塑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对旧南方的态度。叙述人与旧南方的关系、对旧南方的态度便成为左右叙事的关键因素;洛莎是南方繁荣与罪恶的亲历者,更是南方旧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她心中满怀愤恨,便将萨德本这个人物恶魔化以泄愤;康普生先生眼里的老南方充满浪漫与传奇色彩,只能通过这一故事来缅怀;昆丁是在南方出生并长大的,即怨恨南方,又摆脱不了自己作为旧南方一部分的现实,他的叙述便是爱与恨的矛盾统一体。史厉夫作为一个“他者”,虽然立场相对客观,但文化与地理的距离造成了他与南方的隔阂,他的阐释终究也不是现实的南方。

综上所述,文本意义的多元与多元叙述视角的写作风格采用,使得《押沙龙,押沙龙!》这部作品具有了结构层次上的多元特征,成为一部立体的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作品。《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中大卫王与儿子押沙龙之间的悲剧故事,是其书名和情节架构的原型来源。其中的父与子的矛盾、兄弟间的仇杀、兄妹之间的暖昧感情,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均依稀可见。在这一悲剧故事的基础上,福克纳构思了一个关于萨德本家族百年兴衰的历史。由于文本意义与叙述视角的多重化,使得小说拥有了第三层结构,那就是萨德本死后,四个人物分别以个人的视角,对这一家族历史的重构。于是,当作品中的人物本身也成了参与小说创作的一部分,进而使小说获得了第四层结构,即是对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过程描述。每个人的重塑都是一部关于萨德本家族历史的完整图式。因此,这又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从本质上决定了小说的多元化。福克纳精湛巧妙的叙述艺术着实令人叹服。

[作者简介]

邓秋峰(1976-),女,陕西延川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

篇2:沙龙

C:And this is Jim.欢迎各位光临每周二的英语沙龙,享用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英文大餐!

Betty, what do we have for the Main Course today? 今天的主菜部分我们上点什么呢? B:In today’s main course, we’re going to have a kind of discussion, ok?

C:Fine!And it’s good that we have a guest today.今天啊,我们将邀请到Jenny加入我们的discussion.B:Yes!But before we begin our program, let’s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weather.Today, Hefei will see a„(渐进 歌曲 Meet Me Halfway)

B:Now it’s high time for News Appetizer, 新闻开胃菜.C/ B: 新闻播报。(渐进歌曲 圣诞„)

C:Betty, what’s the name of this song?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

B:oh, it’s called„.怎么了?

C:well, it sounds happy, and it sounds familiar„Oh, it’s a Christmas song right? 这是首圣诞

歌曲吧,我昨天去大润发还听到这首歌„

B:yes.今天是22号了,嗯,后天呢,you know ,Friday, it will be Christmas day, right? C:yes, but,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I mean, what did you do on Christmas in the last a couple of years? 你圣诞节都怎么过?

B:我不会刻意的过圣诞节啊,就像大多数人一样。You know, Christmas, it is not a festival from our tradition.But, somehow,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in recent years, I am always a little bit excited around Christmas time.How about you, I mean, what’s your attitude?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代人,加入到“圣诞狂欢”的队伍中,which is ,kind of, has become a fashion chased by young people in china, 你怎么看?

C:for me, I’m not that conservative.我还算比较„我的想法当然不会很保守。To celebrate or nor to celebrate it is not a big deal.I think, in china, where people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cultural shock, Christmas should be a day for relaxing for those who like to do so.On religion, 从信仰这个层面来看,我们不是基督教徒,庆祝耶稣的诞辰跟我们没什么关系,however,culturally,从文化角度来看,它作为异域文化的载体来到中国,一些人愿意感受一下,也没有错啊。

B:yeah, that’s exactly what I think.Whatever religion or culture background we have, as long as it brings us happiness, and does not run counter to our own belief, it’s definitely ok to join the celebration.而且,我们嘴里所说的“过”圣诞呢,也不过是和好朋友一起聚一聚,you know, you hang out, you have fun together, ktv or eating„

C:True.But what draws a lot of criticism might be those, you know, hype-up.炒作。可能是一些过分的炒作让我们不舒服,商家炒作啊,媒体炒作什么的„大概在十月底吧,你走进任何一家大商场,都能看到许多,well, Christmas promotion.You see, as soon as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over, the supermarkets, the shopping malls put on new look, new decorations for Christmas.B:I know what you mean.For the businessmen in China, Christmas has been used as a tool to make a big money.一些人对咱们中国人过圣诞这种现象感到反感呢,可能除了因为它是外

来物,是舶来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多的商家打着“圣诞”的旗号,做各式各样,大张旗鼓的促销。You know, some people might think “They just want my money!” Because upon entering the department stores recent days in Hefei, for example, you immediately fall into the world of Christmas-celebrating.I mean beautiful red and green wrappings, Christmas tree, Santa clause, or even the background music, all of them come together to give you a strong feeling, you know ,induce you to take out your purse happily to buy something.Is that so?

C:yes.所谓的商业化就是这样,commercialization.圣诞期间,在中国,太浓厚的节日氛围会让人担忧,嗯,是否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正在被冷淡,因而日益被外来文化的产物所取代?That is,an overpowering atmosphere of Christmas can arouse the worry of self-identity crisis for our own nation.B:Exactly.You’ve make it very clear.And that’s what has become a hotly-debated issue.C:Well, we’ve talked a lot.Take a music break, ok?

B:Sure.Here is the song called ” the story” sang by Norah Jones,诺拉琼斯。It’s a song from the movie “蓝莓之夜”,And„

C: and what?

B:don’t hurry.And after that song, we will be lucky to a special guest, Jenny with us.C:perfect!大家不要走开,一首歌之后,我们将听一听我们的嘉宾,外教Jenny的见解。B:don’t go away!(渐进 歌曲the story)

歌曲渐出 插入录音。

篇3:《押沙龙,押沙龙!》的伦理悲剧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由聂珍钊教授在总结东西方深厚的文学伦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从方法论上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吸收伦理学方法基础上融合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但要对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的辩证的阐释,而且坚持用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对当时所描写的道德现象作出价值判断,并辅以审美判断和艺术想象的方法加以研究”(聂珍钊,2006)。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旨“在于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的伦理内涵,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种伦理关系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解释,并尽可能得出一种新的结论”(聂珍钊,2004)。因此,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押沙龙,押沙龙!》的主要人物,并阐释其中的伦理道德内涵,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在小说勾勒的社会里, 人们通过肤色和财产来划分社会地位。而因为是穷白人出身, 萨德本从小过着贫困的生活。身处社会的下层阶级, 他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 这些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伤害。母亲死后, 没有人去安慰他, 也没有人给予他精神上的指导, 纠正他那偏激的思想。他对社会的仇视和人们对他的排斥并存, 即使在他成功建立起宏伟的庄园时候, 二者都极端地对立着。当他向埃伦求婚时, 虽然半个镇子的人都跟在他后面希望他能闹出什么笑话, 但是萨德本的自信让他在同整个镇子的对抗中表现得不屈不饶。但是, 这并不能抹杀他恃强凌弱的本能和对物质财富的欲求。他并不是因为爱情而选择埃伦为妻, 而是因为科德菲尔家族清教徒般正直的名声有利于他宏伟规划的实现。在百里地庄园里, 萨德本不仅挑唆黑奴们搏斗, 而且还与黑人女奴生下混血私生女克莱蒂。在伦理道德缺失的百里地庄园, 萨德本过着荒淫的生活。在此, 人的自由本能和原始欲望得到真实而且充分的体现。正是由于福克纳对人的自由本能和原始欲望的揭示, 这些本能和欲望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影响才得以证实。萨德本缺乏对原始欲望的理性控制, 其行为和意识全凭本能的驱使, 原始欲望最终取代了理性, 结果导致他的悲惨命运。伦理规则是伦理秩序的保障,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 就必然要受到伦理规则的制约,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萨德本的欲望脱离了理性的控制, 其行为破坏了当时的伦理秩序, 最后受到惩罚, 父子反目, 家族落魄。

文学作品中,人物伦理身份的变化往往会造成新的伦理问题。小说中埃伦的伦理悲剧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份一直缺乏认同。婚前,埃伦是科德菲尔家的大女儿,是罗沙的姐姐,婚后是萨德本的妻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家庭角色看似比罗沙丰富得多,但终其一生她极少真正履行自己作为姐姐、妻子或母亲的责任。婚后的埃伦,为萨德本生了一男一女,慢慢地适应了乏味的婚姻生活,并且努力为自己创造看似幸福的生活。但直到她死,她才想起她有个妹妹罗沙,自己可以将一双儿女托付于她。在这之前,她根本就没给予罗沙任何来自姐姐的关爱。

像福克纳其他作品中的南方淑女一样,埃伦有着南方淑女典型的特征:只是服从隐忍,从不反抗,没有自己的身份、权利和自我(肖明翰,1999)。埃伦背负着南方淑女的道德规范,顺从着父亲的意愿和丈夫的意志,没有任何怨言和想法,糊涂地度过短暂的一生。而事实上,她的伦理身份很多而且转变得很快:女儿、姐姐、妻子、母亲,但她却始终把握不好自己的身份,没有对自己的伦理身份产生认同,这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伦理线和伦理结是文学的伦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的道德经验的记述,几乎在所有的文学文本的伦理结构中,都存在一条或数条伦理线,一个或数个伦理结。在文学文本中,伦理线同伦理结是紧密相连的,伦理线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纵向伦理结构,伦理结可以看成是文学文本的横向伦理结构。文学文本伦理结构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伦理结的数量及形成或解构过程中的难度决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伦理结的形成或解开的不同过程,则形成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聂珍钊,2010)。小说中朱迪思的命运以及评论家对其命运的剖析正说明了以上观点。

在性格方面,虽然哥哥亨利和朱迪恩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们在情感上却极易产生共鸣。以下康普生先生的描述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非常微妙:“亨利和朱迪思之间竟有比通常的兄妹的手足之情更亲密的关系:有几分像一个优秀团队里的两名士官生之间那种激烈的、非个人的对抗,他们在一个盒子里吃饭,合盖一条毯子睡觉,冒同样的致命危险,而且甘愿为对方出生入死,倒并不是为了对方本人,而是为了团队自身不败的威名”(Faulkner, 1936;李文俊,2007:74)。但是邦的到来让他们俩之间的忠诚与亲密荡然无存。从此,三人之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亨利“对妹妹怀有一种乱伦的爱,同时他也深深地被邦吸引着”(Faulkner, 1936;李文俊,2007:91)。在这点上,朱迪丝与其两个兄长不同的伦理线开始成为伦理结并逐步影响着朱迪丝和他们的命运,并最终导致情人横死,哥哥逃亡。

但在这一系列的变故后,朱迪思似乎成了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她先将邦的情妇和私生子接来祭奠邦,后来还收养了这个带有黑人血统的孩子。比起她的父亲和哥哥,朱迪思并没有二者的狭隘与自私,相反,她汲取了教训并挣脱二者的束缚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虽然她的父亲坚持种族主义思想,不肯承认自己儿子的血统;她的哥哥因为三者的乱伦关系而弑兄;她的母亲浑浑噩噩过完了一生丝毫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但是,朱迪丝没有放弃自己应有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她用理性的原则去压抑个人的利己心,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没有白与黑的区别,没有冷漠的抛弃。

在小说中,福克纳深刻揭示了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在一幅幅充满暴力和乱伦的丑恶画面下,他深刻地解释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并尝试“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去表现自然、社会和历史,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聂珍钊,2007)。而建立这种理想的目的就是作者通过该篇小说的创作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德的渴望。另外,这种渴望还赋予他的作品以时代精神——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 (2) :9.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 2004 (5) :19.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 (1) .

[4]聂珍钊.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3.

[5]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押沙龙, 押沙龙![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篇4:沙龙

关键词:《押沙龙,押沙龙!》 立体主义 并置 叙事艺术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实验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乔伊斯之后小说写作法方面终极性的根本创新,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实验。[1]小说的叙事实验具有典型的立体主义艺术美学特征。作品在叙事上首先用立体主义多视角叙事把完整的故事拆解为语言碎片,然后又采用并置、拼贴和时序交错等立体主义艺术方法对分解后的碎片和元素进行重构,从而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文本世界。本文主要探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并置艺术。

并置就语言本身的词汇意义而言,指两件事物的并列放置和共同展示时的相互映照。并置是立体主义最常用的构图修辞。毕加索的《阿维农的少女》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阐释。立体主义绘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点,对一物体作分解,然后把得到的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并置,以便相互渗入而成为一个整体形象。并置在现代艺术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叙事修辞。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曾经把艺术划分为视觉艺术和叙事艺术,并且就两类艺术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绘画是以空间共存性为基础的并置艺术,而小说则是以时间连续性为基础的时序艺术。但是,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打破了这两类艺术的界限,在文学创作中纷纷使用了和绘画、建筑、雕塑等空间艺术同一的并置手法。罗杰·夏塔克认为:“20世纪是与早期变化的艺术相对立的并置的艺术。”[2]罗兰·巴特也曾指出:“惟有将事件的碎片拼接起来,意义才产生;惟有无休止地将事件转换成功能,结构才得以构筑;作家(诗人、小说家、编年史家)惟有将惰性单位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意义”[3]。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并置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4]。但国内学者吴晓东认为,这一理解狭窄了一些,除了意象、短语的并置之外,“也应该包括结构性并置,如不同叙事者的讲述的并置,多重故事的并置。”[5]如果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并且把结构性并置与短语和意象的并置分别称之为“宏观并置”和“微观并置”,那么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把并置这一立体主义手法运用到了非常娴熟的高度。

《押沙龙,押沙龙!》的“宏观并置”主要体现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上。一般认为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设置了四个叙述者,分别是罗莎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和施里夫。这四个叙述者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和立场上来讲述萨德本的故事,所以,《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文本实质上就是由四个不同版本的关于萨德本故事的亚文本构成的。那么,福克纳是如何把这四个不同版本的萨德本故事结构成一个文本的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同立体主义绘画把一个物象的不同侧面并置在同一个平面上一样,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也采用了并置艺术,把关于萨德本的四个亚文本完全平等的并置在一起,使它们构成了相互补充和相互冲突的一个整体。这一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就用过,但在《喧哗与骚动》中,四个叙述者的叙述被明确地分为各自独立的四大块,而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这一手法要复杂的多。进一步考察文本的整体布局,我们发现,四个叙述者的叙述,如同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状。小说叙事的主体部分由九章组成。罗莎、康普生、昆丁和施里夫的主要叙述各有两块。罗莎为第一章、第五章;康普生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昆丁是第七、第九章;施里夫为第八章。而第六章由康普生、昆丁和施里夫三人共同完成。作者没有按照时间或逻辑的顺序来编排情节,而是打乱顺序,任意组合并置,这使得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非常复杂,构成了一个结构的迷宫,使文本在结构上具有了鲜明的立体感,增加了阅读难度,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由于四个叙述者所处的叙述语境不同,所以,他们的叙述风格也各有不同。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甚至把四种不同的叙述风格也并置在了一起。罗莎小姐偏激刻薄、歇斯底里的声音,康普生先生世故而又冷嘲热讽的语气,昆丁痛苦执迷的叙述和施里夫超然讥讽的阐释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伟大复杂的交响乐。那令人无法启齿的侮辱让罗莎小姐,43年来一直生活在仇恨萨德本的梦魇中,因此在她的叙述中,萨德本是“魔鬼”、“恶魔”、“妖怪”、“吃人妖魔”……而出生于旧南方豪门家族的康普生先生特别崇拜那些依靠自身努力成功的人,萨德本的生活经历正好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萨德本的英勇、坚强意志、勤劳和勇气都是康普生先生所欠缺和羡慕的,萨德本自然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康普生先生有意识且小心地消解罗莎小姐叙述的可信性并通过批评和驳斥她的观点建构起自己的叙述的权威性。因此,这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观点发生碰撞并形成了对照,这种对照显然已超出了具体层面的对话,它是不同思想体系的交锋。而昆丁和施里夫的叙述又纠正了康普生先生的种种猜测,譬如:他们认为并不是邦恩的重婚而是他的十六分之一黑人血统导致了萨德本否决朱迪思和邦恩的婚事以及亨利枪杀邦恩。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与康普生先生产生了对话关系而且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萨德本不仅是早期拓荒者的代表而且也是旧南方罪恶的象征。因此,作者将四个叙述者不同风格的叙述并置在一起,使得整部小说就像一个几方相互攻击争夺关于萨德本的“话语权”的大战场,激烈的争斗使得整部小说成为了一场大型对话。这也正是宏观并置所期待的效果。

在微观的层次上,《押沙龙,押沙龙!》在叙事上也处处使用了并置手法。这种并置手法类似于电影的“蒙太奇”。“蒙太奇”多种多样,但它最重要的修辞效果是造成布鲁斯·卡文所说的“活生生的对照”,“没有过渡机制,而是要读者去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6]。《押沙龙,押沙龙!》中昆丁想象出来的亨利和邦恩并肩骑马走向老屋的情景:……(昆丁像是真的能见到他们,在大门口面对着面。大门里面原来是个花园,如今一览无余,杂乱不堪,显得粗野荒芜,有一种梦幻般遥远与吃惊的气氛,像是刚从麻药下醒过来的人那张没刮胡子的脸,这片荒地一直延伸到一所大房子的跟前,那里面有个年轻的女子偷偷省下来的碎料缝成的结婚礼服在等待……那两个人骑在两匹瘦马的背上,面对着面,两个男子,都还年轻……你可别越过这根门柱的影子,这根树枝,查尔斯;那位说我这就越过去,亨利)“——接下是沃许·琼斯来到罗莎小姐的大门口,坐在那匹没有鞍子的骡子背上,朝着洒满阳光和平安的街头大声嚷叫,‘你是罗西·科德菲尔德啵?那你最好赶紧上那头去。亨利果真把那臭法国佬给崩了。没气儿了,都跟半扇牛肉差不离儿了。”[7]在这段文字中,有着最为典型的微观并置:将括号和引号并置,或是一连串的句子和只言片语并置,将亨利和查尔斯骑马走向老屋的场景和他们的对话与沃许·琼斯报告“法国小子”被杀消息的场景并置,最后这些印象式的、零散的碎片集合起来,构成一幕幕富于戏剧性的场景。而且,这些并置着的碎片都像是一个时空连续中的因素,有它生动的对照关联。这部小说的整个情节也带着这种特质,永远在运动,有时向前有时退后,不断加入新的意义。在第五章罗莎的长篇独白中,插有这样一段话:“——是的,罗莎·科德菲尔德,失去了他,哭他;逮着一个情郎却留不住他;(噢,是的,他们会告诉你的)找到一个情郎却受到了侮辱,听到了什么便不肯原谅,倒不是完全因为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是因为对她动过这样一个念头,因此当听到时她就像五雷轰顶似的明白,这念头在他脑袋准已经转了一天、一个星期,没准甚至是一个月,他转着这样的念头每天看着她而她却连知都不知道。可是我原谅了他。”[8]这段话中至少并置了三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人物发出的声音:罗莎在43年后给昆丁叙述故事时的声音,43年前镇上人的声音以及罗莎在当时自我辩解和做出判断的声音。三者构成了两种意义的对话:一是正在讲述故事的罗莎和作为听众的昆丁的对话;二是罗莎和镇上人之间的对话。声音的并置,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他们的对话,再次研究他们观点和态度的分歧,这可能是对原有经验的求证,也可能是对第一印象的理性深入,还可能是对阐释的辩护,但更可能是一种逆向反思,是对原有阐释的颠覆和对新阐释的开发。

这样的微观并置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俯拾皆是。笔者认为,威廉·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包含了作者在小说技巧方面所作的各种实验。而在这些实验中,成功的并置手法将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声音、不同时代的人物直接放在一起,在时间交错、空间距离消失、作者隐退的同时,《押沙龙,押沙龙!》获得了新的更大的时空内涵。这就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说的“空间形式”的性质。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押沙龙,押沙龙!》的空间范围,扩大了它的艺术容量,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生产,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本身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内容,成为了文本真正的中心和焦点。

总之,立体主义的并置手法把各种现实和虚幻的画面碎片剪接在一起,获得一种艺术的结构,类似一曲由各种曲调组成的交响乐。同时,也体现了立体主义碎片与整体的综合,凌乱与秩序并存的观念,这正是西方艺术家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因此,《押沙龙,押沙龙!》中所实践的拼贴艺术正是在这一点上与立体主义不谋而合,其意图在于重构一个立体化的文本现实。

(本文系甘肃政法学院2008年度科研资助项目。)

注释:

[1]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页。

[2][4][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第3页。

[3]Roland Barthes:《Literature and Discontinuity》,Critical Essays,trans.Richard Howard.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2年版,第183页。

[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85页。

[6]Bruce·Kawin:《Faulkner and Film》,New York: Frederick Unger Publishing Co.Inc,1977年版,第57页。

[7][8][美]威廉·福克纳著.《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第172页。

篇5:英语沙龙 作文

作为我们班级的“急先锋”参加英语沙龙活动,我感到十分紧张,也很兴奋。

1月27 日,这是整个活动的第一次,我和刘雪莲由于曾经“调查”过路段,我们带着大队,充满希望地走过了这条短短的路。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再次经过几班周折,我们终于找到了杨老师,进入了英语沙龙。走进房间,看到了一群可爱的老人们,我心中突然有一种疑惑——这些老人真的会说英语吗?

“课堂”开始了,我们手上都有了一张阅读纸张,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张纸上的内容不说其他的,就是单词,我也有好多不会,没学过的呢!阅读开始了,我和刘雪莲是最后一组,可以参考不会的词语读音。老人们一开始读,我惊呆了,原来老人也可以把英语读得如此流利,虽然有些老人的读音不怎么准确,但是看得出来,她们都花了功夫在这里面。

轮到我们这组了,我开始很紧张,害怕读错一个词语,被别人笑话。没想到我越读越顺口,虽然摆脱不了咬字不准,但有了老人们的纠正和指导,我也把这“调皮”的词语驯服在我的嘴下,成为我的伙伴。短短的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享受阅读让我忘记了时间。

篇6:读书沙龙主持词

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

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

以书为伴,让我们更加心神平和,气息芳华。为了让大家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同时也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我校“奎文读书沙龙”在这个菊花飘香的季节里应运而生。

读书沙龙对于我们桂林路小学的教师来说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彰显出意想不到的勃勃生机。在这里,诚挚的希望我们桂小的老师们拿出勇气,勇敢地走上台来,畅谈教育理想,抒发心灵感言,让我们在感动、温馨、激励中一同前行,共同成长!

今天,我们桂林路小学“奎文”读书沙龙正式启动,并开展第一次活动,随后,几位教师将登台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读书的收获。

首先请孙校长为“桂奎文”读书沙龙启动仪式致词。大家欢迎。

俗话说:“文由心生”、“文以言志”。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怀的写真,字字句句凝聚着点点心血。交流时,我们要以饱满的情绪用心颂读。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给听者以回味思考的余地。每一位教师交流结束的时候,我们听者应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的交流顺序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组。

结束语: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

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动思考,指点迷津。

让我们在这孕育生机的季里,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

各位老师,本期沙龙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书香流韵”教师(音乐伴奏:高山流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以书为伴,让我们更加心神平和,气息芳华。

下面就先有请谭校长为我们做精彩的好书推荐的发言,大家欢迎。感谢谭校长精彩的发言!

下面再有请陈校长做精彩发言,大家欢迎。

下面时间就请老师们按照我们的发言顺序畅所欲言,感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再次友情提示,每人发言不要超过5分钟。

下面请谭校长为我们这次活动作总结发言。

水韵悠悠,成万道清泉,浇灌祖国希望的花朵;书香脉脉,成一派正气,涵养孙小俊美的少年。真心似水,醉心读书,喜看孙小教师激流勇进;大爱如歌,酷爱钻研,展望魅力校园更上层楼。奎文区孙家小学“书香流韵”读书沙龙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光临。

篇7:学术沙龙策划书

2011年4月15日第四期

一、活动主题:

“在途中”主题沙龙

二、活动背景:

主题沙龙旨在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交换思想的平台,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锻炼同学的思维、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习惯,而且使同学学会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并通过这种轻松有意义的活动而尽可能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活跃人文的学术气氛。同时提供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解决自己的疑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活动意义: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在途中”主题沙龙,是我校唯一的学生自主辩论、学术探讨的研究生精品活动,秉承着“创新、争鸣、共进”的自由思想,是人文学院研究生最重要活动之一,在此之前总共举办过三期,其主题鲜明,标新立异,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及最新动态,用独特的人文视角阐释问题与当今社会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我院优良的人文精神,加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受到了贵州省内其他高校及院系的赞誉,在很多学生中间

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因此,继续传承“在途中”学术的沙龙文化,继续开展“在途中”学术沙龙活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更是广大同学的迫切要求。

四、活动宗旨

更自由,更开放,更大胆,更深度

五、活动主题

话题一: 校园里的失业与失恋在于自己还是在于社会话题二: 房价限购与限售——对比分析

话题三: 以房养老——利弊分析

话题四: 山寨文化来袭——利弊分析

话题五: 网购与实购——对比分析

六、活动时间

2011年4月15日

七、活动地点

人文学院三楼学术沙龙中心

八、主办单位

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九、参加人员

人文学院全体学生,以及热爱生活的朋友们

十、活动前期安排活动

1、学术部商讨沙龙活动主题、主讲人和主持人

2、确定活动开展具体地点,由综合部申请教室和调试多媒体设备

3、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要人员并告之主题(海报宣传、网络通知等)

4、由研究生会主席邀请嘉宾并告之主题

5、宣传部负责海报制作,张贴海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6、邀请记者团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7、由学术部制订主题沙龙QQ高级群、飞信,制成纪念卡片送给到场人员

8、外联部做好引导嘉宾、学生入场就坐工作

十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向大家介绍人文学院沙龙活动,介绍到场嘉宾、以及活动规则(不同话题的选位、换位)

2、主持人引出活动主题

3、主持人利用PPT对主题背景进行讲解(不超过20分钟)

4、主持人总结,由嘉宾对主题进行分析和点评,扩展思路

5、主讲人在对弈的阵营发表观点,引发争议于讨论

6、同学们自由博弈,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自由讨论,嘉宾也一同参与

7、每1小时博弈,主持人提示话题双方有无换位举动

8、主持人总结此次活动

十二、注意事项

1、事先向主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材料(QQ群)

2、材料不应当仅仅参考中国学者的态度,应当广而深,可参考实际案例,或类似案例,以事实说话

3、大家讨论偏离主题时,主讲人应当适当调整

4、同学们发言应当有序

5、主讲人之间,主讲人与主持人之间应当事先沟通

6、活动开始前40分钟全体研会成员必须到场,布置场地

7、主持人职能:

① 把确定的活动主题通知大家

② 活动开场白,引题,承上启下

③ 介绍嘉宾、主要参加者

④ 维护交流现场秩序

⑤ 总结活动

8、主讲人职能

① 对活动主题进行介绍和剖析

② 总结每个阶段同学们的发言,并且不断深化主题

③ 引出问题进行讨论

十三、经费预算

篇8:沙龙

关键词:种族主义,混血婚姻,白人蓝图

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他的以约克纳帕塔法镇为体系的小说是展示当时南方社会生活的画卷。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突破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美国北方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这时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便显得和时代格格不入。生在那个时代美国南方的福克纳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虽然他对他的故乡带着热爱, 却不能无视它的种种弊端。他并不单纯地批判, 而是通过他的叙述技巧叙述内容, 把南方的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揭示了出来, 颠覆了人们心中的伊甸园, 为的是希望能再造一个新的伊甸园。

《押沙龙, 押沙龙!》是以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为背景而创作的一部史诗性的作品。福克纳自认为该小说是“有史以来美国人所写的最好的小说”。 (李文俊, 2003:83) 这部小说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中的其中一部。在这部小说里, 作者探索了他在这之前的作品里关注过的几乎所有的主题, 如家族的没落、旧南方的崩溃、奴隶制、种族主义、清教主义、乱伦、凶杀、异化感, 以及文化传统和家庭的过去对青年一代的毁灭性影响等等。 (肖明翰, 1997:358) 福克纳通过描述萨德本家族的近百年的兴衰没落, 再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在艺术手法方面, 福克纳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法, 通过四个不同的人的讲述逐渐塑造一个故事的轮廓。而关于这个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故事的展开是讲述者们根据一些客观事实伴随极富个人色彩的主观猜测进行的。四个讲述者都带着不同的感情和立场试图对萨德本家族的悲剧进行阐释, 且四位讲述者的观点和立场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矛盾对立。使得这部小说留下了大量悬而未决的谜团, 迫使读者同书中讲述者们一样参与研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把几个讲述者所讲述的这个家族传说中有事实根据的部分汇集起来, 就是一部南方白人由贫至富、然后盛极而衰、最终败落毁灭的故事。

故事开始以罗沙的叙述给这个故事带来重重谜团和神秘色彩, 也是整篇小说的主线。邦是从哪来?萨德本为什么不同意朱迪斯和邦的婚事?亨利为什么要枪杀邦?本文将从种族主义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 试图找出谜题的答案, 展现萨德本家族衰落的悲剧。

一、萨德本与“蓝图”

对于萨德本其人, 不同的讲述者对他有不同的评价。而他们的叙述互相补充而又充满矛盾。他是一个这样的艺术形象:充满力量, 意志坚强;同时他又是个恶棍式的人物, 迫害弱者, 陷害无辜。 (肖明翰, 1997:367) 仇恨他的罗沙在叙述中一直用“天堂不会要, 地狱不会收”的“妖怪”“魔鬼”代替他的名字称呼他。镇上的人对他又恨又怕。他的力量在于他的冷酷与超人的意志。为了实现他白人王国的蓝图, 他不择手段, 甚至可以抛弃亲情。他使四个妇女成了他的牺牲品, 并且毁了四个孩子的一生。而在接下来的讲述者康普生先生的话语中, 萨德本又成了一个英雄式的正面人物, 竭力通过直接描写来塑造一个在旧南方的拓荒时代具有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的英雄人物形象 (肖明翰, 1999:244) :他从遥远的西印度群岛来到杰弗生镇, 开疆辟地建立了自己的庄园, 他过人的意志力与勇敢的精神是以康普生为典型的旧南方人所推崇的。而从几位讲述者的描述来看, 他不是天生就泯灭人性, 而是受南方等级制度耳濡目染的结果。 (王新春, 栾涛2007) 萨德本自幼出生在一个穷苦的白人家庭, 与印第安人一同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在那里, 他生活得很自由, 没有种族、肤色、贫富差别的概念。一天, 他到一白人大宅传口信而被一黑奴拒之于前门之外。面对所受到的侮辱, 他首先想到的是杀死对方, 最终却本能地意识到对方及其所依赖的社会制度的强大, 想到必须要有“土地、黑鬼和一幢好宅子”才能与之相抗。 (张显凤, 李岩2009) 他的阶级意识与种族主义思想从那一刻开始萌芽。萨德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等级制度和种族主义的不公, 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比如自学法语、奴隶起义、救主建功等。但是他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对抗这些不合理的制度, 而是为了融合进去他了解的阶级划分的社会, 他为自己选择的惟一出路就是登上阶级制度社会的最高峰, 而这更加突出显示在他对纯正血统的极端追求。因为自己的妻子是混血他毫不留情地抛弃了邦母子俩, 带着奴隶来到杰弗生镇, 建立起他巨大的庄园并水到渠成地娶了富商之女埃伦, 生下来一双儿女——亨利与朱迪斯。一切如他所愿在进行, 他进入了他向往已久的那个世界, 萨德本百里地就是他正在建设的白人王国。而这时邦却出现了, 邦带着复仇的目的出现在百里地庄园, 他以亨利的同学身份出现在萨德本一家的生活中, 并且和朱迪斯定下了婚约, 但是却遭到萨德本的反对, 而原因是什么?叙述人昆丁破解了“邦身上有黑人血统”这一谜团。昆丁陪同罗沙小姐“夜探”荒芜了的萨德本庄园:他好像被带到毛骨悚然的过去时代的“现实”中, 他翻窗进入偶遇萨德本的黑人女儿克莱蒂, 从而把他的思绪引导向了邦可能是混血儿的方向。当他看到邦的孙子吉姆是混血时, 他悟出了他一直寻求的真相。昆丁此刻已经推断出邦身上具有黑人血统。昆丁清楚南方社会的隐密, 知道很多庄园主都留下了混血儿, 这些混血儿的命运都很悲惨。故事叙述人从猜测、推断以及古老传说的片断出发编织成一出悲剧。这悲剧也许根本不真实, 但是推测是从普遍性出发, 也许就是惟一可靠的事实真相。叙述人的叙述或推断不管如何失真, 都不是游离主题之外的, 而合理的推测终于还事实以真相。 (肖明翰1997:372) 昆丁推断邦身上有黑人血统在小说的最后得到验证。于是邦具有黑人血统这一事实使得谜团明了化了。萨德本抛弃妻子, 不同意朱迪斯与邦的婚约, 直至利用亨利杀死邦的缘由都明了了。萨德本心中只有建立一个纯白人血统庄园王国的“蓝图”, 他的“蓝图”是全盘否定黑人血统的家族计划。萨德本之所以不承认、不接受邦是因为邦这个带有黑人血统的长子一旦进入萨德本家族就会破坏家族血统的纯正性。在南方蓄奴制社会中, 一个带有黑人血统的家族是不可能得到主流社会认同和尊敬的, 也对白人统治利益具有致命威胁。这正是南方种族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 是造成邦被杀命案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原因更加凸显出萨德本在南方种族主义影响下人性的异化。萨德本明白亨利的身份, 他之所以不同意邦和朱迪斯的婚姻是因为他知道邦身上有黑人血统, 在他看来乱伦、重婚可以容忍, 但是混血婚姻不能容忍。这里福克纳暗示了当时南方美国社会存在一种比乱伦更为严酷的禁忌——种族主义。而亨利在枪杀了邦后不知所踪。这时的萨德本关心的依然是他的“宏伟蓝图”, 他意识到自己会失败:土地丧失了, 合乎愿望的儿子也名存实亡, 家族面临着彻底的没落。他为了再生个他白人血统的继承者, 要求罗沙试婚, 遭到拒绝。继而引诱了穷白人沃许的孙女米莉, 在米莉生下女儿后他竟把他看得连一匹母马都不如。这件事激起了米莉的祖父对萨德本的仇恨。沃许一直是萨德本忠实的追随者, 最后却用萨德本的旧镰刀结束了他罪恶的人生。福克纳巧妙地安排萨德本被自己的旧镰刀砍死, 象征了结束萨德本性命的正是他推崇备至的种族主义。

二、亨利弑兄

《押沙龙, 押沙龙!》借用了《圣经》中关于大卫王和逆子押沙龙之间的典故, 书名暗示了萨德本家族的命运和大卫王家族命运之间的相似之处。大卫王的儿子暗嫩强奸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他玛, 他玛的同胞哥哥押沙龙设计杀死暗嫩后逃走;邦要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结婚, 亨利杀死邦后逃亡;押沙龙反叛, 兵败被杀;亨利在逃亡中被烈火烧死。不同的是大卫王听到儿子死讯后, 极其悲痛大哭道:“我儿押沙龙, 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去死”;萨德本在失去两个儿子后并不悲伤, 只是设法再生一个儿子。这部小说在整体结构上呼应了《圣经》故事的一个基本框架, 反映了道德沦丧与良知丧失导致的人类悲剧。 (杨彩霞, 2007:89—90) 小说中亨利和邦是牛津大学的同学, 亨利对邦是绝对盲目的忠诚, 并且视邦为自己学习礼仪、服饰的榜样。这使得他尽力促使邦和朱迪斯订婚。而邦的出现绝不简单, 他是作为母亲复仇的工具出现在萨德本百里地庄园, 但是他却不完全为复仇来, 他从不想和亨利争家产, 他的目的只是像一个人一样得到父亲的承认, 只要哪怕有一丁点暗示他也会远远走开。这显示了美国黑人想得到的不是白人的财产或者白人的女儿, 而是被承认是一个人。 (肖明翰, 1997:395) 但是他最终失望了, 他希望得到承认的父亲不单没接受他, 反而告诉亨利他有黑人血统, 导致亨利将他枪杀在家门口。而邦这个人的形象也是矛盾的, 邦作为母亲报复的棋子从小就被赋予了奢华的生活, 他被培养成一个言行得体、见过世面的绅士, 一出现便讨得了亨利和朱迪斯的欢心。但是同时他又很为自己不被承认的身份感到自卑。而在讲述者口中他也是有争议的一个人:康普生认为邦是个“重婚犯”“教唆犯”“引诱者”。史立夫则又从相反的方向解读邦这个人, 他认为他充满人性, 是个可怜的寻求父亲承认的悲剧人物。不管史立夫怎么为邦唱赞歌, 显而易见的是邦寻求身份认同失败了。他的失败不仅在于他没得到他所渴望的承认, 更在于他没找到真正的自我。 (肖明翰, 1997:395)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了和萨德本一样的事, 他将亨利和朱迪斯当作自己行事的工具, 牺牲了亨利和朱迪斯。他和他父亲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 牺牲他人。表明了再高尚、伟大的目的也不能靠牺牲别人去实现。而亨利对邦态度的转变更是显示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的根深蒂固, 亨利曾经说:“除了国王, 公爵也做过这样的事, 罗林公爵我们有时也称他约翰, 就和她妹妹结了婚。”主教虽然驱逐他, 但是并没有加害于他, 他们仍旧是夫妻, 现在也是, 还在相爱。 (王爱琴, 2010) 亨利可以容忍重婚和乱伦, 却不能容忍混血婚姻, 他可以为了邦放弃继承权和他一起离家出走, 却不能容忍一个“黑鬼”娶他的妹妹。他在邦的家门前杀死了邦, 然后逃之夭夭。使得萨德本建立“王国”的蓝图落了空。

三、结语

《押沙龙, 押沙龙!》一书是福克纳写作功力的集大成者, 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了不起的作品。单从他对小说标题命名的深思熟虑来看, 《押沙龙, 押沙龙!》的完成耗费了他不少心血。而多角度叙述手法、象征隐喻、神话典故等各种手法都被更完美、纯熟地运用于这部作品中。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萨德本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美国南方奴隶体制的分崩瓦解。表现了奴隶制度下的社会罪恶、人在道德沦丧后的冷酷无情。

参考文献

[1]福克纳 (著) , 李文俊 (译) .押沙龙, 押沙龙![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2]李文俊.福克纳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3.

[3]王新春, 栾涛.福克纳小说《押沙龙, 押沙龙!》主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25) :90-91.

[4]王爱琴.种族歧视的悲剧——福克纳小说《押沙龙, 押沙龙!》解读[J].外国文学, 2010:102-103.

[5]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骚动的灵魂[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7]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20xx年三下乡实习报告下一篇:旅游庆典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