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策划模板

2024-05-04

学术沙龙策划模板(共11篇)

篇1:学术沙龙策划模板

“在途中”学术活动之主题沙龙策划书

2011年4月15日第四期

一、活动主题:

“在途中”主题沙龙

二、活动背景:

主题沙龙旨在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交换思想的平台,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锻炼同学的思维、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习惯,而且使同学学会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并通过这种轻松有意义的活动而尽可能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活跃人文的学术气氛。同时提供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解决自己的疑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活动意义: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在途中”主题沙龙,是我校唯一的学生自主辩论、学术探讨的研究生精品活动,秉承着“创新、争鸣、共进”的自由思想,是人文学院研究生最重要活动之一,在此之前总共举办过三期,其主题鲜明,标新立异,能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及最新动态,用独特的人文视角阐释问题与当今社会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我院优良的人文精神,加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受到了贵州省内其他高校及院系的赞誉,在很多学生中间

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因此,继续传承“在途中”学术的沙龙文化,继续开展“在途中”学术沙龙活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更是广大同学的迫切要求。

四、活动宗旨

更自由,更开放,更大胆,更深度

五、活动主题

话题一: 校园里的失业与失恋在于自己还是在于社会话题二: 房价限购与限售——对比分析

话题三: 以房养老——利弊分析

话题四: 山寨文化来袭——利弊分析

话题五: 网购与实购——对比分析

六、活动时间

2011年4月15日

七、活动地点

人文学院三楼学术沙龙中心

八、主办单位

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九、参加人员

人文学院全体学生,以及热爱生活的朋友们

十、活动前期安排活动

1、学术部商讨沙龙活动主题、主讲人和主持人

2、确定活动开展具体地点,由综合部申请教室和调试多媒体设备

3、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要人员并告之主题(海报宣传、网络通知等)

4、由研究生会主席邀请嘉宾并告之主题

5、宣传部负责海报制作,张贴海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6、邀请记者团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7、由学术部制订主题沙龙QQ高级群、飞信,制成纪念卡片送给到场人员

8、外联部做好引导嘉宾、学生入场就坐工作

十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向大家介绍人文学院沙龙活动,介绍到场嘉宾、以及活动规则(不同话题的选位、换位)

2、主持人引出活动主题

3、主持人利用PPT对主题背景进行讲解(不超过20分钟)

4、主持人总结,由嘉宾对主题进行分析和点评,扩展思路

5、主讲人在对弈的阵营发表观点,引发争议于讨论

6、同学们自由博弈,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自由讨论,嘉宾也一同参与

7、每1小时博弈,主持人提示话题双方有无换位举动

8、主持人总结此次活动

十二、注意事项

1、事先向主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材料(QQ群)

2、材料不应当仅仅参考中国学者的态度,应当广而深,可参考实际案例,或类似案例,以事实说话

3、大家讨论偏离主题时,主讲人应当适当调整

4、同学们发言应当有序

5、主讲人之间,主讲人与主持人之间应当事先沟通

6、活动开始前40分钟全体研会成员必须到场,布置场地

7、主持人职能:

① 把确定的活动主题通知大家

② 活动开场白,引题,承上启下

③ 介绍嘉宾、主要参加者

④ 维护交流现场秩序

⑤ 总结活动

8、主讲人职能

① 对活动主题进行介绍和剖析

② 总结每个阶段同学们的发言,并且不断深化主题

③ 引出问题进行讨论

十三、经费预算

暂略(海报纸、横幅、纯净水、胶带、打印复印等)

篇2:学术沙龙策划模板

1.活动目标

为2015级硕士生提供一个学术探讨以及校园生活分享的平台,集思广言,让不同的“思”有机会通过各种“言”碰撞,交织在一起,借助“他者”的在场产生一人独自向壁而思时所难有的激昂火花,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2.活动实施

 时间:(计划每周一次,具体时间根据秋季课程计划再安排;每次活动的时间在1到1个半小时左右;)

 地点:考虑到要用投影的,可以申请教学楼小课室或学院院楼一楼的学生活动课室  形式:以主题形式开展,收集大家提出的主题,进行投票来确定每次主题;争取每位硕士生都根据不同的选题上台主讲一次,主讲人最好制作PPT  沙龙负责人负责审核、通知和安排每周的讨论活动,活动主持人(固定或者不固定)适当控制讨论过程,以便讨论更有效率和贡献;

3.沙龙选题

 读书札记:你看过的学术著作,很多同学也看过,就其中很重要的观点来讨论;或者你介绍一本书,讲它的内容,与旅游研究的关系等等;不一定要同旅游研究有关,可以是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书籍,然后互相讨论,以拓宽视野,训练思维;

 文献:最近看得哪些好的文献,详细分析文献内容结构,拿一两篇出来大家一起阅读讨论,以得出一些关于学术论文写作、阅读方面的建议和感悟;

 学习感想:最近学业上的所取得的进步、遇到的困惑等等,与大家一起分享,或寻求突破之道;

 调研活动:可以是以前所经历的调研活动,也可以是以后寒暑假所经历的调研活动,讲讲调研中学习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 旅游或非旅游热点思辨:针对旅游或者非旅游的相关的时事热点,提供热点事件的背景,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提高思辨能力;

 分享生活:可以讲讲自己的生活,包括以前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形式很自由,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展示你的生活;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讲讲你的特长,分享你的成功之处,为我们其他人提供经验;

 还有:„„任何你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呵呵

4.沙龙参加原则

 自由参与,畅所欲言;

 就每次沙龙的主题进行非正式的辩论;  聊天为主,开放式讨论,带有一定演讲;  形式自由,轻松氛围,促进团结 5.其他建议

大家凑钱成立“茶点基金会”,购买点零食什么的……

篇3:三种眼科学术沙龙的分析

1 学术沙龙的成因

眼科中心之所以产生了学术沙龙,是来自于三种需要:

1.1 研究生教学的需要

研究生导师,特别是知名的导师,往往同时招收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自身的临床和管理工作比较繁忙,因而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一般住院医师的要求有一定差异,这些是临床轮转所不能提供的。而导师时间精力的限制难免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的欠缺,就会影响他们的全面成长。

1.2 青年医师培养的需要

青年医师的培养主要来自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一般的查房教学比较注重教,即上级医师讲,下级医师听。查房内容往往针对具体病例及治疗方案。这种形式的教学优点是贴近实际,缺点是不够系统全面,且往往代表本单位或者某个医师的观点,而不能反映相关知识的全貌。

1.3 申报和完成重大课题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知识创新的投入增加,医疗单位对于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日益重视,研究生人群已经成为申报课题的主要力量。而对于申报课题所需要的知识、技巧,也需要系统、全面的指导。而研究生导师们未必有时间进行细致的辅导工作。在重大课题实施阶段,参与的人员众多而知识背景有很大差异,需要对课题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而达到相应的技能标准。另外,学术沙龙具有新知识新思想产生所需要的一些环境特点,如知识分子网络、知识聚集性、开放自由等[2],可以通过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等手段提高团队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完成重大课题。

2 三种形式的眼科沙龙

针对上述的三个需要,眼科中心产生了三个学术沙龙,非常具有针对性,亦可以称作三种解决方案:

2.1 由研究生导师主办的读书会

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两位研究生导师联合与自己的研究生们共同发起的读书会。读书会每个月的某个周末下午举办一次,每次参加人数有10余人,由研究生轮流汇报近期读到的与某个主题相关的文章,然后师生共同研讨。读书会后,师生们往往共进晚餐。

这种读书会形式的沙龙最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沙龙,既有丰富的学术内容,也有良好的团体氛围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3]。研究生们轮流汇报和分享收获的成果,培养了他们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研究的习惯。

2.2 由专业组主办的眼底病沙龙

由眼底病科发起,在眼科中心每个月举办一次眼底病病例讨论沙龙。这个沙龙不仅吸引本院的其他专业医生参加,还邀请临近医院的同行一起参与,并且邀请一些高年资的医生作为嘉宾。每次参加人数有约200人。由青年医师进行病例汇报,然后请特邀嘉宾进行点评。其他听众也可以自由发言,台上、台下共同讨论。

与传统的学术会议侧重新理论、新技术的交流不同,眼底病沙龙既涵盖了疑难病例、罕见病例的讨论,也特别鼓励大家对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眼底病科的主治医师,以及轮转的住院医师都可以因某个病历而发起对相关主题的讨论。因为眼底病沙龙规模较大,主办者还争取了一些赞助,事先在临近医院张贴海报,并为参会者提供饮水服务,良好的组织工作为沙龙的持续举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由大型课题组主办的学术沙龙

邯郸眼病流行病调查是由同仁眼科中心实施的一个重大课题。课题组的成员有约20人。他们每周举办一次学术沙龙,由课题成员轮流就课题中涉及的某些主题给大家做讲座,也邀请相关专家前来讲课。这个沙龙发挥了良好的自我培训功能,促进了课题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了知识技能的提高,为大型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学术沙龙的启示

三种学术沙龙解决了三类有代表性的问题,形式上各有侧重,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

3.1 有利于发挥研究生和青年医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最初的设计,就在于知识的传授而不在于知识的创新,它造成了学习者通常是机械接受现成的结论;而学术沙龙使教育回到人类生活本身,使人的学习、生活与闲暇一体化,为人人都成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平台[2]。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学术沙龙让学生成为讲课的主体,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从选题、准备资料、演讲,以及在全过程中向其他学生的学习,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病例讨论的沙龙中,青年医师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有意义的病例,做好资料的记录整理和相关理论文献的复习,然后在沙龙中汇报。这一系列流程锻炼了他们对日常医疗工作的敏感性,锻炼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深入学习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专家教授们的点评以及听众的提问,可以丰富他们对病例的深刻理解。自我教育,参与分享的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过程有着完全不同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学术沙龙的重要意义。

3.2 有利于弥补导师时间的不足,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当学生能够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开展广泛的自我教育之后,对导师的依赖性就下降了。导师可以在关键环节给予指导,而将相对常规性的教育工作交给这个团队去做。团队中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给予帮助,导师就不必事必躬亲了。而且,当团队教育走向成熟后,学生们在某些方面各有所长,通过更充分的学习和准备,在某些知识点上可能了解得比导师更深入,确实可以成为合适的“老师”。同时,导师可以通过亲自参与沙龙活动,或者指派学生来做具体组织工作而自身发挥沙龙的灵魂人物的作用,与研究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将学术沙龙变成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纽带[4]。

3.3 有利于系统和有深度的教育

医学的知识范围很广,导师要做到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个方面都很博学是很不容易的。而学术团队能够大大弥补个人能力和精力之不足,在广泛性和深度性方面都能做得很好。每个专题都经过充分准备,每个学生的研究特长都发挥出来,通过学术沙龙完成知识共享能够使得团队成员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更全面。

病例讨论沙龙则能够每次集中于几个主题,且通过广泛的文献复习和多名专家教授的讨论分析,使青年医师对相关主题有全面、立体的理解。这种方法有利于解决日常教学查房中的不系统性和片面性问题。

3.4 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人才

个人的研究能力和团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于搞好临床和科研工作都很重要。学术沙龙能够激发和展现青年人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人才。同时,在学术沙龙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其开放自由性的特质强调个体灵感显现,客观上也要求大家互相尊重[2],这种自我展现与尊重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平衡性是现代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3.5 有利于学术团队建设

学术沙龙的长久举办,依靠参加者的团结、分享、相互尊重。这种氛围有利于学术团队的建设,有助于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4]。流调课题组中每个成员有着各自具体的工作,沙龙实现了分工、合作和知识共享,由学习的共同体发展成为工作的共同体,有利于以团队的力量完成大型课题。

4 学术沙龙的组织方法

三种形式的学术沙龙在组织策划方面,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4.1 沙龙主题的确定

确定主题的工作有几个要点。一方面是选题,要选取听众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也要适合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另一方面,每次根据题目的规模大小,可以确定数个演讲者,同时考虑时间等因素,避免造成听众疲劳。

4.2 选择演讲者

学生的沙龙,一般采取轮流的方法,由学生轮流当演讲者。高年级学生,可以充当低年级学生的老师,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互相做老师。导师也可以在某些主题上做演讲。结合某些具体的活动或者事件,例如基金申请,还可以请团队外的人士来做嘉宾来做特别演讲。病历讨论沙龙中,可以由主治医师准备题材,也可以是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生出思路,由轮转的住院医师准备材料。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沙龙中做病例汇报。课题组沙龙中,成员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成为演讲者,这样才能使课题组成为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

4.3 选择主持人

学术沙龙必须有相对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能提出一些具有前沿性、价值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能在轻松自如的休闲式对话中激发参与者的思想热情,活跃学术气氛[2],所以对沙龙的组织者要求很高。他们要负责制定计划、发布信息、联系场地等等。在沙龙现场,则要把握好节奏、气氛。导师、高年级研究生、课题组成员,都可以成为沙龙的主持人。

导师。导师的身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可以承担沙龙主持人。同时,他们能在沙龙的现场发挥点评的作用。点评既可以鼓励发言者,也可以启发听众提高听课的效果。

研究生。研究生也能担任主持人。学生自己主持沙龙更能够增加轻松的气氛,对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高年级的研究生可以担任组织者,高学历者也可以担任组织者,如博士带领硕士参加沙龙。

学术团队成员。在大型课题组中由学术团队的负责人可以担任主持人。根据课题的需要,对每个分支的参与者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其掌握课题中的其他环节知识。一些公共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则要求全员掌握。

4.4 帮助嘉宾和听众做好准备

如果要邀请嘉宾,事先要将沙龙的内容告知嘉宾,便于他们做好准备。沙龙的通知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海报、短信、E-mail等形式提前通知到目标听众,以便大家安排好时间参加。学术沙龙与其他的传统形式的教学相比缺乏常规性和习惯性的制度性约束,因此不容易坚持下去。制度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通过制度化形成稳定的主持人、稳定的场所和时间,乃至稳定的听众群。

5 沙龙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可以对沙龙的效果给予定期的正式评估。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沙龙的组织方法、选题范围、学习效果、实用性等各种指标予以检验。通过定期的评估发现问题并且研究出改进方案,可以将沙龙教学办得更持久、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宏梅.浅谈学术沙龙式教学方法[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2):1118-1119.

[2]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J].课程与教学,2007(2):96-99.

[3]崔含鼎.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122-125.

篇4:学术沙龙策划模板

关键词: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7-02

研究生的逐年扩招,不仅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同时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提出严峻挑战,而这种“以灵活多样的主题、开放的组织形式和自由交流的精神氛围”[1]为主要特点的学术沙龙将成为辅助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形式,对于研究生学术要求的强化,理解能力及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最终成为自由独立的大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学术沙龙的起源及演变

沙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原意是指客厅,是法语Salon的音译,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在“沙龙”中,自制、自爱、理性讨论等特点表现的最为明显。它的创设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最有效、理想的场所。17世纪中叶,英国某些科学家经常聚集在一起对研究中碰到的难题进行切磋,这就形成学术沙龙的雏形。[2]1931年,美国科学家戈登发起召开一个学术交流会议,在安排学术报告之外,大部分时间留给科学家们自由交流,与会人员均受益颇多,这一交流方式被后人称作戈登会议,也是现代学术沙龙的典型。[3]

现如今,学术沙龙已经演变作为一种学术研讨平台,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主要是:1.参与人员举办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组织活动简单易行。活动时间可根据参与者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安排,活动场地要求不高,普通教室、室外广场、会议室、公园都可以,由此可以看出学术沙龙现可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种参考形式。2.适用于小群体交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组织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教师、同学,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还能创生新想法,增进学术能力。3.学术沙龙形式丰富多彩,可为学术论坛、学术读书会、圆桌讨论、素质拓展、学术茶话会等多种形式。

从古至今,学术沙龙造就了众多伟人及拔尖学者,他们从沙龙中成长并发展壮大,在沙龙中汲取营养,在思想和思想的交锋中得到智慧的升华,比如,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经常参加柏林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年轻也同样受益于学术沙龙“奥林匹亚学院”上的爱因斯坦。国内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学术沙龙的优秀典范当属教育家潘懋元先生的周六家庭学术沙龙,[4]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拔尖学者,让同学们受益终身;黑龙江大学黄忠廉教授创办的翻译沙龙也是学术沙龙的成功典范,培养的8名博士研究生和30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多名学生申请了国家级、省级及其他课题,每名学生都有论文发表,多为核心、重要期刊。

二、办好学术沙龙,培训伯仲良才

(一)伯仲学术沙龙的简概。

“伯仲”二字由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冀教授提出,他指出:论现代教育之人才观,言中医教育之理念,可概括为“伯仲”二字。“伯仲”,一者为“伯仲叔季”与“伯仲难分”,以强调有层次而不为层次论之现代教育人才观;二者取中医药理论渊薮之经典《黄帝内经》岐伯之“伯”和《伤寒杂病论》作者汉代医圣张仲景之“仲”,以体现“厚基础,重临床”之中医教育理念。

“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的创立者为本校研究生院王烨燃老师,本着为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创办了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他提出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的宗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激发学术热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学术自由和学术平等为理念,为师生之间的学术沟通和感情交流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以及伯仲学术沙龙会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立足传承,发展创新。

“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是在研究生院指导下,以研究生同学为主体组成的学术社团。“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的全部学术活动包括活动策划、活动组织、通讯报道、信息反馈等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自己完成,学术活动的资金和场地均由研究生院提供。作为研究生院的特色主题活动,“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围绕研究生们所关心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共性话题展开探讨,在共同研讨中互相促进,使广大同学能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获得更大收获。“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由多名学校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团、一名日常工作指导教师和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秘书处三部分组成。沙龙的核心机构是秘书处,下设素质拓展部、网络文学部、辩论演讲部三个职能部门和临床、基础、药学、综合四个学术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之下又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专业设立多个学术组,各研究方向和学术组均有专门的负责人。此外,沙龙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在学校网站开辟了自己的网络专栏,并即将出版自己的期刊。为加强学术活动的针对性,沙龙以各学术组为单位实行会员制。成为沙龙的会员无须缴纳一分会费,但每位会员必须如期参加所在学术组的学术活动,积极参加互动探讨,并在活动之后撰写学术心得发表在沙龙博客上,以供主讲人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二)伯仲学术沙龙的特色及优势。

自我教育乃培养人才之有效手段,亦是提高创新能力之重要途径。如何将自我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方式相融合,是每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所需思考之重要课题。与传统的学术讲座不同,学术沙龙的活动以各学术组为单位进行。各学术组每期活动的主题都在会员之中经过详细的调研和探讨,因而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每期学术活动的主讲人均由各学术组会员开会集体推荐产生,既可以是研究生、青年教师,也可以是该领域的博导和专家。先后邀请李连达、张伯礼、吴以岭、刘昌孝院士;张琪、段富津、孙申田、王玉玺等国家级名老中医和曹洪欣、匡海学、王喜军、李冀、王庆国、段金廒、王琦等知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大型学术讲座。伯仲学术沙龙的活动以主题讲座、圆桌探讨、演讲辩论、嘉宾访谈、读书心得交流、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此外,为便于同学们交流,沙龙还通过网络空间、博客、微博、QQ群、飞信群等在网络上随时开展学术研讨,使学术交流的空间进一步扩展。

从2011年6月成立至今,研究生学术活动蓬勃发展,学术氛围空前浓厚,每周均有2—3场沙龙学术活动,累计举行各类学术活动90余场。受益者除了研究生之外还有大量的留学生、本科生、外地进修生,累计受益15000余人次,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学校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次数以上的学术活动,并在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以提高研究科研能力。在评选各类奖学金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档次水平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三)伯仲学术沙龙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伯仲学术沙龙答疑解惑、因材施教,在和谐放松温暖的氛围中,研究生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伴有导师的指导和关注,攻克难关、拓宽思路,在学科及学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利。研究生自身特点、培养模式均有别于本科生,相互交流沟通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伯仲学术沙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连接友谊 的纽带,素质拓展部组织大家每月进行一次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如:徒步、爬山等;各个小组定期进行圆桌讨论,还有辩论演讲部每年一次的“播种杯”研究生辩论赛,展开话题,进行充分讨论,独自与群言,微笑或争辩,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学习并非是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因为思想从来不是一种自言自语,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会绽放的更加灿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合适自己的信息,运用得当为己所用。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如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然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5]伯仲学术沙龙正是这种“教师引导、学术从游”的良好学术氛围,导师、专家或是博士生对于硕士生的教授或是指点不但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便于研究生们尽快了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与动态,使研究生们真正懂得学问的真谛、学术的魅力,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实践证明,“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确实是开展研究生自我教育之有效载体。对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导师,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研究生通过“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这一平台践行“读中医书,说中医话,想中医事,做中医人”之理念,提高自我教育之能力,把自己培育成伯仲良才,为中医药事业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殷小平.看似平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纪念潘懋元教授创办周末学术沙龙20周年[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5,(4)

[2]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背景:三联书店,2004:56

[3]罗尧成,朱永东.学术沙龙:一种研究生教育课程实施形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4]肖海涛.试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5)

[5]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4

作者简介:曹明明(1985-),女,汉,硕士。

通讯作者:李冀(1960-),男,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方剂学理论及配伍规律研究。

篇5:学术沙龙策划 3

一、活动主题:科研情

二、活动目的:科研路慢慢长远,其中探索创新需要我们的执着地追求,不懈地努力,更需要我们团结友爱。一个人总有他的优点与缺陷,而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积累了所有人的优点却可以忽略个人的缺陷,因为有人会来弥补这个缺陷,因为这个缺陷会在锻炼中被填平。这就是科研情。

三、活动地点:博达楼2082.29(周三)18:30开始

四、宣传工作:

1,联系政宣部协同负责宣传海报的制作,并将海报置于指定的显眼的位置。(最好周一完成,周三上午必须弄好)

2,联系办公室,编辑短信通知团委有空的干事及部长前来观看活动。3,本部门成员负责通知各班级负责人,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

五、准备工作:

活动前的准备及人员安排

1、选出一男一女2个主持人,主持人负责写演讲稿,事先做好主持的准备。

2、1个人找10分钟左右小视频,要求题材是科研中相互合作与互帮

互助。

3、2个人邀请演讲者(各学院成绩突出的学长学姐),并要求其事先

准备好演讲内容、讲解的PPT,询问其所需道具并准备好。

4、1个人做好签到表,准备好茶水和小礼物。

5、1个人访谈时要提的问题交给主持人,讨论着决定问什么工作。

6、各个负责人通知所负责班级至少2人参加本活动。

7、布置好活动地点的位置。活动前1个小时到208布置。

活动时的人员安排1、2个主持人做好准备。

2、一个人负责签到。

3、2个人负责迎宾,告诉宾客和观众做哪里。

4、2个负责发礼物和管理纪律。

5、谁有空谁去倒水和点击幻灯片。

六、活动形式:

看小视频、访谈、自由提问

七、活动流程:

1、现场安排:

 邀请嘉宾、水、笔、包括桌子、凳子、背景音乐、背景PPT,以及话筒等多媒体检查和添置。

 活动前一小时布置场地、三十分钟前设置签到点供签到。

 安排好主持人人选,并演习几遍以适应。

 嘉宾提前半小时(即18:00)到场,检查PPT和排练。 联系好新闻中心、记者团作好记录。

需提前确认好邀请的相关嘉宾、联系新闻中心、主持人。

2、主要流程:

第一阶段:

 主持人宣讲开场白,介绍活动主题及现场嘉宾。

 看小视频,看完后请同学说说感想,讲完后发礼物。 请各学院学长(学姐)上台就座,进行访谈:

第二阶段:

 自由提问环节(提问者一人一颗糖。。)

第四阶段:

 活动结束,主持人总结。

 安排观众有秩序地离开会场。

篇6:学术科研沙龙交流会策划书

主办方:南邮通院研会

一、活动背景、目的:

活动背景:研究生与本科生分布在不同校区,学长与学弟学妹

之间的科研学术交流较少

活动目的:(1)提供一个平台,帮助研究生与本科生进行学术

交流,使本科生同学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获得更

多的知识,提升科研能力;

(2)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

合素质。

(3)增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友谊。

二、活动信息

名称: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学院学术科研沙龙交流会

时间:2013年3月14日4月5月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三牌楼校区

参与人员:研究生,本科生

三、活动开展

1、活动前期:

(1)通院研会项目组成员联系有科研经验的研究生,并将准备的报告信息和交流内容在3月13号之前收集整理成文件。

(2)提前与仙林校区研会沟通,安排好交流会的具体时间地点。

(3)在仙林校区做好交流会宣传工作。以展板、海报同时结合qq群、研会微博、人人主页、横幅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

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4)研会项目组成员提前到达仙林校区布置会场。

2、活动安排:分为三次

(1)时间:3月13日晚上

地点:南邮仙林校区

活动内容:

①请2-3个研究生讲述科研项目,并结合ppt演示开发过程。②请本科同学对于报告中的疑问进行提问,根据报告中感兴趣的方向自愿分成几组,方便展开组内讨论或与学长交流。

(2)时间:4月

地点:南邮仙林校区

活动内容:

①请2-3个研究生讲述科研项目,并结合ppt演示开发过程。②请本科同学对于报告中的疑问进行提问,根据报告中感兴趣的方向自愿分成几组,方便展开组内讨论或与学长交流。

(3)时间:5月

地点:南邮三牌楼校区

活动内容:组织本科生同学参观研究生实验室,由研究生做现场演示。

3、活动后期

由研会项目组成员采集此次活动各个阶段照片和资料,会

后整理出一个电子文件(采用多媒体形式,包含照片,声

音介绍等),在通院网站上发布,并以此为契机,做好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科研学术交流。

篇7:学术沙龙 学期总结

在这里我想对学术沙龙注意点,表达一下自己对此的看法。

首先,学术沙龙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开放的,但是在内容是比较集中的,如果没有一个比较集中的话题,就很难起到交流和碰撞的作用。

其次是沙龙学习不是一般学习,而是素质提高。要学会拓宽自己的视野,要学会立体地看问题,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再次,沙龙是要讲究效果的,而这个效果与选择话题关系非常直接。无论如何,话题选择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要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沙龙的效率高低就在于话题是否具有广泛性。

再其次,真正的效率则是要讨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从而不同的人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这样大家都能够受到启发。

沙龙的效果是否好,不仅与主持人的经验能力有关,而且与每个参与者的素质、心态都有关系。沙龙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如果参与者的素质太单一,就很难有交流碰撞的机会。

最后,在沙龙上最主要是培养素质,培养你的思考能力和参与的习惯,培养你如何涉入问题,如何与别人进行交谈,如何提出你的问题并得到别人的回应,其中包括你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批评的技巧等,而不单纯是传播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或听别人有什么打动你的见识没有。在其中最关键的素质就是学会分析,学会分析别人谈论中的长处和短处及其为什么,怎样从中学到“扬长避短”,这就是一个比较借鉴的作用。古人说“相观而善”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比较借鉴的意思。此外,还有一个对谈话者的尊敬问题在里面。

所以,在沙龙上不仅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一种交往素质,即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学会参与,学会共同构建一个社区,这才能尽到我们作为一个有机的参与者的责任。但是这一文化建设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慢慢建设,心急不得。

篇8:学术沙龙主持稿

首先,我们非常荣幸可以邀请到我院孙建娥教授担任我们此次沙龙活动的指导老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孙老师的到来。本次学术沙龙以“发扬以人为本,推进法治建设”为口号,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热点时事,通过多位主讲人精心准备的发言,以及专家老师的点评与思考,闪烁学术的魅力,激荡创新的火花,从而增加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我们的友谊。

我们的活动宗旨是:尊重他人、尊重观点、畅所欲言、协同创新。所以在沙龙开始前请各位同学,把手机调到关机或者是静音状态,在同学们的发言过程中,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把我们的思考和讨论保留到提问以及自由发言时间。谢谢大家的配合。本次活动将按以下流程进行:

1.首先由嘉宾引出此次活动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讲解。

2.每位主讲人分别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3.嘉宾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点评,扩展思路。4.与会同学和嘉宾进一步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进行自由讨论。5.总结、结束本次的沙龙活动。

下面学术沙龙活动正式开始,大家掌声有请孙建娥教授,为本次沙龙开篇点题。感谢孙教授本次沙龙主题的分析与思考。孙老师的发言相信也为大家的交流打开了思路。那么下面就请我们此次活动的五位主讲人一一登台,为我们阐述他们对于本次沙龙主题的理解。首先有请周洪同学上台发言。

交流环节,同学提问,主讲人回答。宁丹萍 雷帆 杨宇飞 董飞

感谢五位同学的对于我们此次主题所做的精心准备与阐述,也相信同学们在他们的发言与回答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独特的见解。本次活动是我们14级同学入学以来进行的首次学术沙龙活动,这五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为我们今后的学术交流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五位同学发言之后,有请指导老师孙教授为他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且在孙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关于活动主题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

篇9:学术沙龙主持词篇

今天是10月15日,学校新学期的第一次教师学术沙龙开始,出席沙龙的主要是我们邀请的各学科教师,我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记录人是刘江艳,此外,今天还有几位常州市教育督导团的几位领导对我们沙龙进行观摩,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欢迎!

今天我们沙龙讨论的主题是“学生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分成两个思路,一是研究的思路,另一个是实践的思路,所谓实践的思路,就是我平时是怎么布置作业的,我对作业布置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应该怎么办才能体现出有效性来,我们先请两位教师先带谈谈他自己的看法,每人发言不超过三分钟。

看来我们每位同志都对作业布置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有实际中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然而,我们的讨论不能仅仅这样个人说自己的故事,为了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个话题形成一些思考的维度,这自己分了这三个维度,每个方面又细分了一些小的角度,下面大家在发言的时候,可以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如何有些角度图中没有考虑到,也可以再增加,如果你觉得这个维度不符合你的观点或认识,也可以提出来。当然,听的同志也不能闲着,可以在手头的这张图记录一起你自己思考的内容。谢谢。

今天的讨论内容十分激烈,从这些非常细小的地方,我们能一窥教育教育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下面让我来慢慢收起这个话题,回到主题本身,大家会发现,我们今天的许多讨论也赋予这个主题以意义,让我们在这种命题的解构过程中获得了意义的建构,沙龙有没有结论本身并没有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更多触摸到别人的看法与观点,在多元的视域变化与交融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这个命题的独特意义,这种发现其实也是人自身价值的一种发现。最后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宽宏的视野,去投入到更加精细的、更加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最后感谢教育督导团领导的仔细聆听。

2.

关于戒毒制度的改革和成瘾者权利保障,大家可以就我提供的两篇文章当中的问题谈,也可以谈自己工作当中接触到戒毒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首先请市中心精神卫生的主任医师贾伟介绍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情况,他们做美沙酮治疗是全省最早的,请他谈一下经验和体会。

褚宸舸(主持人):

贾主任说的非常好,虽然超时了,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他谈到的回归社会、心理矫正、禁毒社工等问题,其实是拿捏住了我们社区戒毒的要害。下面有请市禁毒办副主任,缉毒支队田副支队长介绍一下全市禁毒的情况。

褚宸舸(主持人):

田队长说的内容很重要。《禁毒法》最大的改变就是把社区戒毒、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都引进来了。这相当于给以前的禁毒工作做了一个大手术,《禁毒法》把社区戒毒、维持治疗作为重心。而过去主要是以强戒为主,我们国家在强戒方面其实也有很多经验,公安部门和司法劳教部门都在做。现在,法律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也要求我们的工作重心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有请我们学校的女法医冯雪教授,她硕士读的心理学、博士读的是医学,相信她有很多心得和大家分享。

褚宸舸(主持人):

篇10:忠孝节义学术沙龙心得

刘丽中国现当代文学09287

3我于2011年5 月25 日参加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举行的以“‘忠孝节义’价值观演变”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有很多心得和收获。

众所周知,“忠孝节义”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忠孝”二字是中国社会从古至今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在“忠孝”的基础上,才有了“节义”。同学们大多是从文学作品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作品中的人物为支撑来解释什么事“忠孝节义”以及“忠孝节义”的利弊。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从时代的划分或者历史演变激烈的时代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在历史突变的时代,能更好地表现“忠孝节义”,如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只会发生在动荡时期而不会发生在和平年代里。

在学术沙龙上我只选择了“忠孝节义”中的“孝”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我的学术报告提纲如下:

一:“孝”的起源和发展

1、原始社会:对生命给予者的敬爱

2、孔子:孝德思想

3、《礼记》:孝道思想

4、《孝经》:对先秦孝德思想进行系统总结

5、《二十四孝》:元代宣扬孝道

6、明代:走向成熟

7、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孝”的反思和批判

8、当今时期:对“孝”辩证的看待

二:举一些“孝”的例子

我首先讲的是“孝” 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孝意识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在意识领域中的一种产物。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类母系血缘关系的明确决定了子女对母性怀持着一种崇高的敬爱意识,这既是对生命给与者的崇敬,也是对母权的服从和崇拜的现实表达。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孝”完成了从意识到行为的过渡。不过,此时的孝行还是一种零散式的、自由式、随 1

意式的实践活动。孔子通过对孝的整理与提升,古代的孝不再只是一种自然或自觉的意识,不再只是一种简单而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人类的基本德性,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礼记》的孝德思想是对孔子孝德思想的偏离,儒家孝德思想逐渐向孝道思想转化,孝的合理内核和价值开始变质,不断异化。《孝经》对先秦孝德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大力提升,最终完成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在世界观上将“孝”推向极至,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以孝治天下”,对汉代及以后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四孝》的本质却是宣扬对封建上层统治者的忠心,其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孝道思想通过哲理化论证,愚昧化实践,中国封建“愚孝”理论体系最终从本体论和实践观上走向成熟,完全变成了没落的封建统治思想利器,成为麻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桎梏。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孝的反思和批判,是适应了当时民主革命的需要,是适应当时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客观需求,它对于挣脱封建思想桎梏、接受“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孝文化的内容仍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不少精华,这些有合理价值的东西应该给予吸取和发扬。我们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采取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相结合的方法,正确地对待传统“孝”文化。其次,我举了一些“孝”的例子:“二十四孝”中的虞舜孝感动天、郯子鹿乳奉亲、老莱戏彩娱亲、仲由为亲负米、曾母啮指心痛、庭坚涤秽事亲、刘恒亲尝汤药等等。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这就是古代所谓的“忠孝”。我们还经常听到一句话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在关键时刻选择“忠”或者选择“孝”,体现了个人的取舍问题,选择了“忠”是“为大家舍小家”,选择了“孝”则是“为小家舍大家”,关键是个人的取舍和进退问题。也有同学认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这一般发生在特殊时期特殊人物的身上。或者更明确地说,应该是古代才发生的事情。在古代,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一封家书值万金。有的时候,为了国家大事,为了民族兴亡,可能为国不能顾家。比如岳飞。但在他们的心中,对家,对父母妻儿,是时时思念,牵肠挂肚,是不能忘怀,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在当今社会,交通如此方便,各种各样的通讯手段

更可以实现实时联系。完全可以在周末,甚至工作之余,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回家看看。至少,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篇11: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方案

为创建和谐校园,繁荣校园学术氛围,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展示研究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启迪智慧、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科研意识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经研究决定,在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中开展首届“知行轩”学术沙龙活动。

一、活动宗旨

开阔视野 交流思想 启迪智慧 激励创新

二、活动口号

“百家争鸣,知行合一”

三、活动对象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四、活动内容

学术沙龙活动以不同专业研究领域分组进行,各小组可采取学术报告或学术辩论任一形式。现根据外国语学院硕士点相关研究领域,分为以下四组:①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②外国语言文学;③外语教学法与心理语言学;④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学术报告: 1.二至三名主讲人

2.准备好纸质主讲内容提纲,并建议采用ppt形式进行过程展示。

3.每名主讲人报告时间为25分钟左右,互动提问15分钟左右,每场报告聘请一到两位相关领域的硕导进行现场点评,并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二)“学术辩论”

1.重在扩展主题的多方思维角度,准备好纸质辩论内容提纲,并建议采用ppt形式进行过程展示。

2.团队报名,2-6人,自组辩论方阵,以2-3方辩论赛形式为依托。若组两方,分为红、白对阵;若组三方,分为红、白、黑对阵。每方最多为2人。

3.辩论分四阶段:

①派一名总代表介绍本次学术辩论主题(5分钟)

②各方介绍辩论观点(按红、白、黑顺序发言,每方2分钟)③辩论阶段(按白、黑、红顺序发言,每方10分钟)④总结陈词(按黑、红、白顺序发言,每方5分钟)

4.互动提问15分钟左右,每场报告聘请一到两位相关领域的硕导进行现场点评,一起互动,并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五、活动时间:

1、动员期:5月10日-5月15日

由研究生各年级班长负责召开各学生班动员会议,应高度重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在广大研究生中积极宣传,认真动员、组织研究生报名参加。

2、各研讨小组优秀学术报告人(团队)选拔期:5月15日—5月20日

各小组应积极准备,在导师指导下科学定题,指定研讨小组负责人、主持人,并着手准备讲演等相关材料。

3、报告征集、审核期:5月20日—5月30日

请学院导师委员会审核,根据审核情况,安排参加学术沙龙报告会。

各小组负责人将推荐的学术报告人(团队)报名表、相关材料汇总后送各年级班长,以便备档。要求送交的材料(纸质档、电子档各一份)有:①报名表;②报告内容提纲;③报告完整内容(包括ppt在内)。

4、学术沙龙开讲期:6月4日

为使“知行轩”学术沙龙活动逐渐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品牌化,争取每学期举办两次。

六、活动地点: 外国语学院三楼会议室

七、奖励形式:

1、评选本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由学院颁发证书;

2、对参加者提供一定活动资助,优秀论文推荐发表;

3、对参与者情况、材料等备份存档,并以此计入研究生学术活动学分。

上一篇:会计学专科简历下一篇:部编八上语文课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