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2024-05-10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共11篇)

篇1: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阙庄小学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治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治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治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反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治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篇2: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抗洪救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主部门的要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保障我县人民的身体健康。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为更好地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于2013年6月10日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开展洪灾后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医务科科长亲自主持会议,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洪灾后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分别对疟疾、霍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进行了重点的讲解。

一、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疟疾、霍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篇3:常见猪传染病的防治体会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猪瘟病毒引起,可见于任何性别、年龄和品种的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从症状上来看,病猪体温可升至41℃,胸腹部、四肢皮肤及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心房外膜呈弥漫性出血。

本病目前以预防为主,非疫区50~60日龄的育肥猪可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给与一次性预防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免疫注射一次。疫区发病频繁的猪场应于仔猪出生时按1~2头份注射猪瘟疫苗,之后供给初乳,通常20日龄时按2头份/只初免,60日龄时按4头份/只2免,发生猪瘟后可按超剂量紧急注射,并给予对症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此外,及时淘汰病猪,妥善处理病死猪、污水及废弃物。

2 猪副伤寒病

本病多见于1~4月龄仔猪,四季皆可发生,其中阴雨潮湿时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与带菌猪,多经消化道感染,易导致内源性感染。急性猪副伤寒病多见于断乳前后仔猪,体温可升至41~42℃,出现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等症状,胸前及腹下皮肤可见紫斑,直至病死。亚急性与慢性型病猪主要有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便秘后腹泻、消瘦、排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粪便等表现,其病程较长,可导致其病死或成为僵猪。

预防措施:可投喂副伤寒苗或重视防疫注射,严格控制猪源,坚持自繁自养,改善饲养环境,提高仔猪机体抵抗力。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尿,清洗食槽及用具。

治疗措施:可肌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喂服土霉素片或肌注恩诺沙星与盐酸环丙沙星,喂服土霉素片。

3 猪口蹄疫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特征,大小猪皆可发病,其中哺乳猪的死亡率较高。病猪患病初期其体温可升至40~41℃,有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流口水等症状。随后在蹄踵、趾间、口腔粘膜、鼻镜及乳头等处可形成黄豆(蚕豆)大小、充满淡黄色液体的水泡,破裂后可形成出血性糜烂,患病后的仔猪可因进行胃肠炎或心肌炎死亡。

严禁在疫区购入种畜及其产品,严格检疫并对引种隔离观察。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严密封锁疫点,对病猪及同群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料、相关用具、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使用3%臭药水洗净病猪患部,之后擦干并涂鱼石脂软膏、甘油、碘酊等防腐消毒剂。仔猪患病时可静注5%葡萄糖盐水20ml、维生素C50mg。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龄猪均易感,其中6周~6月龄猪感染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及带菌猪,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气流为主。本病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病猪可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急性型(病猪食欲明显下降或废绝,体温升至41℃左右,呼吸困难,可于24h内窒息死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后两种体温基本正常或略高,食欲下降,有咳喘症状,病体消瘦,病情可进一步恶化。

应加强防疫,严格控制猪源,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干燥、清洁且通风良好,提倡全进全出,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发病后应在早期给予及时治疗,可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并肌注长效土霉素、恩诺沙星,同时加用维生素C与地米。

5 猪丹毒

本病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夏秋及梅雨季节多发,2月龄以上猪较易感染,病猪潜伏期短则3~5d,长则15d左右。病猪主要有口渴、体温上升、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大便干燥等症状,其耳根、胸腹部及大腿上可见紫红色疹快。

篇4: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篇5: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众所周知,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能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有很大的危害性,同一种病原体有很多不同的变异体,而由于传染病的流行性,会在人群中蔓延,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甚至可能波及全国,超出国界,洲界,造成大流行,给全人类带来危害。

而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是流行性感冒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以甲型病毒威胁性最大,可感染人类及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鸟、马、猪及海豚等哺乳动物;而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是人类流感的致病源。流感病毒变异迅速。病毒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漂移。当变异足够大时,人群中对原有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再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引起疫情暴发。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流感有其独特的流行特征。大都出现于冬季,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人群的小流行。甲行流感病毒危害大,常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3d,从鼻涕、痰液中排出大量病毒,排毒时间可长达至发病后7d,其中病初2-3d传染性最强。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和轻型患者人数众多,体内虽有病毒增殖,但无明显症状而不易发现,常继续在人群中从事正常活动,是对公共卫生威胁最大的传染源。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为1-3天,可短至6小时,长至4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

1.典型流感

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

2.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可以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肺炎型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继续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容易发生于有潜在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膜狭窄患者)、孕妇或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人群,但也有多达一半的病例报道尚未确认有潜在疾病。典型的肺炎型流感发病后,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症状;查体发现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

婴幼儿及老年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尤以导致肺炎时病情严重,在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小儿病例中约1/4为流感病毒引起。老年人流感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加,60~69岁组发生率为36%,70岁以上组高达73%。老年人流感肺炎往往缺乏初期症状,易被忽略,发现肺炎时常已伴明显脱水、酸中毒或意识障碍等危重情况。

3.中毒型和胃肠型

中毒型极为少见。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毒性症状,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出现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可轻度增加。个别病例可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胃肠型流感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流感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对甲型流感可以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总的来说,治疗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是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二是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第三便是抗病毒治疗,通过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及其他抗病毒药物等。最后是继发性细菌感染,需要应用对应的抗菌药物。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有一些常见的饮食保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流感。例如姜糖饮。生姜15g,葱白3根,红糖20g。用500mL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薄荷饮。银花30g,罗汉果3g,鲜芦根60g,大枣10枚,薄荷10g。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适用于高烧、口渴、咳嗽等流感。而且在生病期间应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日常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

对于流行性感冒我们需要进行时刻的预防,在发现有较多人集体感冒要及时上报校医院。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寝室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且对易感人群应通过疫苗注射药物预防等方法预防。

篇6: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一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并发症】 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 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预防】(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化非常快,被称为“千面病毒”,所以流感是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并发症】 多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

【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并发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肾、胰、骨髓、甲状腺等。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乙型,尤以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预防】

1.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 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篇7: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

①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传播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

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通、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一、传染淅: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三、潜伏期:通常2-3天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喉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以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裉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被为“杨梅舌”。

麻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前: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篇8:浅谈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1.1临床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 口腔黏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1.2防制

主要采用生猪“321”免疫技术加强对生猪的免疫预防;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后备母猪 (4月龄) 、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进行生猪免疫预防。

2猪瘟

2.1临床诊断要点

猪瘟又称烂肠瘟病, 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前三种类型的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呈稽留热, 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 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 指压不褪色。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皆明显地减少。慢性型的则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理剖检变化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切面周边出血;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慢性型的则是在盲肠、结肠及回盲处黏膜上形成有扣状溃疡。

2.2防制

2.2.1做好猪瘟疫苗的防疫注射, 重点是采取生猪“321”免疫技术预防猪瘟, 否则, 就会导致发生猪瘟。

2.2.2猪场实行自繁自养,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 应到无病地区选购并及时做好疫病监测和预防接种, 到场后, 隔离观察2~3周无病症后, 方可混群饲养。

2.2.3紧急防疫措施: (1) 发现可疑的猪瘟病猪时, 应立即严格隔离或扑杀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据许多实例证实, 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紧急免疫具有控制猪瘟病的效果 (每头猪肌注的参考剂量为4~15头份) ; (2) 疫区应停止猪的买卖、外运、集市和屠宰, 并停止猪肉产品的买卖和外运。

3猪蓝耳病

3.1临床诊断要点

大部分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 一般在40~42℃以上。同样的疾病在不同品种的猪中表现出的病症不完全一致, 共同的症状是双耳发紫。该病俗称“三高”, 即发病率高, 体温升高, 死亡高。繁殖母猪感染本病后体温高至40~41.5℃, 食欲不振、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快, 呈腹式呼吸, 少数病猪耳、乳头、外阴、腹部、腿发紫, 以耳发紫较多, 流产、早产死胎和木乃伊, 还有的母猪有后驱麻痹、乳汁减少, 分娩困难、重复发情等症状;新生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肌肉颤抖, 后肢麻痹, 共济失调、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耳尖、腹部及四肢皮肤发紫, 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最为明显, 死亡率可达80%;肉猪发病时, 开始表现为流鼻涕、眼屎增多, 皮肤逐渐形成蓝紫色, 特别是耳部和腹部皮肤最为明显, 个别病猪表现喘吸症状、腹泻、便秘, 其中有的病猪粪便呈黄色水样, 少数病猪表现为四肢水肿的中枢神经症状。

3.2综合防治

3.2.1做好生猪免疫预防。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 剂量为2 m L。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方, 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剂量为4 m L。种公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六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剂量为4 m L。依照过去灭活疫苗使用后的抗体产生规律 (油佐剂灭活疫苗一般注射15~20 d产生保护性免疫) , 蓝耳病灭活疫苗使用多次、间隔合理的话, 免疫保护抗体的持续期都显著大于仅免一次。一般情况下, 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一次, 20 d到半个月再免疫一次, 这样在配种时受精卵着床时抗体正值高峰期。

3.2.2药物治疗。 (1) 仔猪发病治疗:首先用牲血素注射1 m L/头, 增强仔猪的抗病力;然后用长效土霉素或得米先注射0.5~1 m L/头。并在每吨饲料加入清温败毒散 (按说明) 或利高霉素 (40%) 100 g或泰乐菌素100 g+强力霉素150 g (或金霉素300 g) 或支原净 (80%) 125 g+阿莫西林150 g+强力霉素100 g或支原净 (80%) 125 g+氧氟沙星150 g。 (2) 母猪及肉猪发病治疗:盐酸沙拉沙星10~20 m L/头, 同时用大剂量的疫苗15~20 m L/头注射或泰牧奇30~40 m L/头+安乃近10 m L/头。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 (80%) 125 g+金霉素300 g+VE 50%粉300 g或清瘟败毒散+强力霉素200 g+壮观霉素 (按说明) 或黄芪多糖 (按说明) 或支原净 (80%) 125 g+强力霉素200 g+VE 50%粉300 g或支原净 (80%) 125 g+阿莫西林150 g+清瘟败毒散 (按说明) 或磺胺5甲氧300 g+甲氧苄氨嘧啶 (TMP) 60 g+小苏打400 g。

4猪链球菌病

4.1临床诊断要点

4.1.1新生仔猪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败血症、脑膜炎, 但少见。

4.1.2乳猪和断奶仔猪发生运动失调, 转圈, 侧卧、发抖, 四肢作游泳状划动 (脑膜炎) 。剖检可见脑和脑膜充血、出血。有的可见多发性关节炎、呼吸困难。在超急性病例, 仔猪死亡而无临床症状。

4.1.3肥育猪常发生败血症, 发热, 腹下有紫红斑, 突然死亡。病死猪脾肿大。常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内膜炎、肺炎或肺脓肿、纤维素性多关节炎、肾小球肾炎。

4.1.4母猪出现歪头、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和子宫炎。

4.1.5 E群猪链球菌可引起咽部、颈部、颌下局灶性淋巴结化脓。C群链球菌可引起皮肤形成脓肿。

4.2防制

4.2.1治疗。给病猪肌注抗菌药+抗炎药 (如地塞米松) , 经口给药无效。目前较有效的抗菌药为头孢噻呋 (Ceftiofur) , 每日肌注5.0 mg/ (kg体重) , 连用3~5 d;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 d。

4.2.2预防。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2次, 间隔21 d。母猪分娩前注射2次, 间隔21 d, 以通过初乳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可制作使用自家灭活菌苗。

5猪附红细胞体病

5.1临床诊断要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为病猪体表苍白, 高热达42℃, 有大量的瘀斑, 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 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母猪受胎率低, 不发情, 流产, 产死胎、弱仔。剖检可见病猪肝肿大变性, 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 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实验室诊断:经耳静脉或前腔静脉采集高热期病猪血液, 用生理盐水按1∶2的比例制成血悬液镜检, 可见有星形绿色闪光小体在血浆中作摇摆、S线等运动。有时能看到红细胞的晃动或轻微移动。或将静脉血液制成涂片, 姬姆萨染色后镜检, 可见被感染的红细胞变形, 出现皱褶、突起, 呈齿轮状、星芒状的不规则形, 其表面有淡紫红色的呈球形、卵圆形、环形等多形小体。

5.2防治措施

5.2.1治疗。 (1) 血虫净 (贝尼尔) 每次5~7 mg/ (kg体重) 深部肌肉注射, 间隔2 d重复一次可见效。 (2) 新砷凡钠明 (914) 每次15~25 mg/ (kg体重) 溶于葡萄糖盐水中, 静脉注射, 2~24 h后, 猪附红细胞体从血流中消失;间隔2~3 d重复一次, 2~3次为一疗程。 (3) 对氨基苯砷酸 (阿散酸) 每吨饲料中加入180 g, 混合均匀。对病猪群连用一周, 以后改为半量, 连用1个月。 (4) 长效土霉素, 按0.2 m L/ (kg体重) , 深部肌肉注射, 隔日1次, 连用3次。作为预防时, 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粉600 g, 连续饲喂一周可达到良好效果。 (5)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10~15 mg/ (kg体重) , 肌肉或静脉注射, 每天用药二次, 4~5 d为一疗程。

5.2.2预防。 (1) 蚊、蝇、蜢、虱等吸血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 可用无蚊灵或除虫菊酯等在傍晚驱杀猪舍内吸血昆虫, 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 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如依维菌素、敌百虫、左旋咪唑等药物。 (3) 注射时换针头, 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

6猪喘气病 (猪支原体肺炎)

6.1临床诊断要点

各种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能感染, 本病一般无明显季节性, 但在寒冷的冬天及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病初食欲正常, 有咳嗽, 次数逐渐增多, 特别在早上及剧烈运动后和喂食时, 发生连续咳嗽。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 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 急促而用力, 严重的张口喘气。此时精神萎顿, 食欲减少, 身体日渐消瘦, 皮毛粗乱, 走路时拱背, 步法缓慢, 喜卧怕冷。一般病程较长, 大多拖延2~3个月以上。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疫, 这是促使猪喘气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剖检猪肺, 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 主要呈现水肿或气肿。

6.2防治措施

6.2.1土霉素针剂与0.5%普氯卡因针剂混合肌肉注射, 剂量按说明使用, 1次/d, 连用1周为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6.2.2卡那霉素, 按3~4万U/ (kg体重) 肌注, 1次/d, 连续5 d为一疗程, 必要时进行2~3次疗程, 亦有疗效。

6.2.3磺胺嘧啶20 mg/ (kg体重) 掺入饲料, 饲喂10 d, 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6.2.4每吨饲料加20~200 g金霉素喂猪, 或每吨饲料加入200 g林可霉素, 可预防猪喘气病。

篇9:蜜蜂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欧洲幼虫腐臭病: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弱群、保温不良、饲料不足的蜂群最易发生。发病死亡多在2~4月龄期。发病初期,幼虫身上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病情严重时,幼虫全部腐烂,散发酸臭味,导致蜂群弃巢而逃。因此,对发病蜂群要加强管理,蜂群发病时可用.5公斤糖浆加10万单位链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钠调匀喂蜂,每框约喂50克,两天一次,连喂6~7次。

2.囊状幼虫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发病死亡的是六日龄幼虫,死后挑尸呈“囊状”,群众称它为“尖头虫”。对囊状幼虫病,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雄蜂,替换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要加强饲养管理,补充人工饲喂,做好换王断子清巢工作,减少病源。发病时,可选用半枝莲、贯众、虎杖等的其中一种,用干品50克,加水煎浓去渣后,按一比一加入白糖,配成药糖浆喂10框蜂。

3.孢子虫病。本病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节发生,患病蜂群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后,中肠浮肿,体色变黑,飞翔力减弱,不久就会死亡。可采用5%~10%醋糖浆,或0.5公斤糖浆加入巴龙霉素10万单位拌成药糖浆,每群蜂喂药糖浆100~150克,1~2天1次,连喂7~10次。(广东 陈贵善)

篇10: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及时组织本院业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随着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及甲型流感疫情的严重我们20xx年加强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疫情监测及培训、健康教育宣传。20xx年我们共组织传染病学习14期,期中手足口病3期,112人次;甲型H1N1流感4期,130人次。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宣传工作,我们分别利用大集对全乡人民进行宣传,并且我们到学校、幼儿园宣传,20xx年我们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接受群众门诊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画50余张,创建黑板报50余期。

积极配合区级疾控中心依法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尤其要加强本乡2个监测点业务人员的培训。今年共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

切实开展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每月自查工作。20xx年我乡甲类传染病为0,乙类传染病28例,丙类传染19例,期中手足口病9例并且我们做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家长做了健康教育,没有让疫情传播。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发现已构成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要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一、霍乱、腹泻病防治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xx年我们继续提高警惕,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早动手、早准备。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腹泻病门诊要在5月1日及时开设腹泻病专桌,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兼职科室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为落实“山东省腹泻病控制规划”我院要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达到90%。

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

卫生院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20xx年腹泻病门诊4人,其中4例肠炎。

二、呼吸道传染病

SARS、人感染高治病性禽流感、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20xx年我们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根据有关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包括应急检测、疫情处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储备。加强业务培训,今年我们共组织2次非典监测点人员的培训,3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及4期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培训,1期人禽流感防治的培训,从而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根据疫情形式及上级要求,进行SARS、人禽流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尤其要加强门诊收诊负责制,加强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非典型肺炎当日监测96人,发热病人96。加强2卫生室个监测点的工作力度,加强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卫生室监测点监测97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每个监测点补助300元继续每旬的非典监测报表的报告。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

1、狂犬病防治工作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以“动物和暴露人群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疫情核实、暴露人群规范化免疫和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按照省市区三级文件要求,我院积极深入开展狂犬病暴露后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培训,规范化开展暴露人群处置,经常不间断的对门诊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每月的狂犬病报表上报工作。11年共计动物致伤人员84人,其中狗咬伤75人,猫咬伤9人。

2、流行性出血热防治

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全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要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艾滋病防治

做好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对卫生院医务工作者的培训要做到有签到、试卷、小结,在做艾滋病的宣传工作中一定要把宣传单发送到村民手中,使村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建立和完善外来妇女常规检测机制。每季度对辖区内新来和以往未进行检测的外来妇女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xx年外来妇女2人,采血2人。至今摸底19人,采血10人,3人据采,6人外出。

五、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

20xx年我们做好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其他传染性腹泻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今年共培训二次,同时加强了全乡学校、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工作,建立健全晨、午检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篇11: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

1.做好防病物资的准备,并注意效期,及时检查更换。

2.做好日常卫生防病工作,坚持晨检制度,发现患病的学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了解所有缺课及看病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疾控中心。

3.遇有传染病散发病例时,学校校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症状予以记录备查,并对该班的课桌椅及使用器县予以消毒,配制消毒剂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做好人员防护,并定时开窗通风。

4.学校内若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应及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并配合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分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定期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共同做好传染病流行的紧急控制工作。

5.因病缺课学生返校时,应有医院出示的痊愈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6.学校加强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可利用主题班会、家长会、宣传版报、集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7.学生入学时应查验和收取预防接种证,由学校统一保管。无接种证的应通知地方保健科予以补建。学生转出时,再将预防接种证退还学生或学生家长。

医务室

上一篇:一年级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中心小学14年安全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