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2-08-04

第一篇: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春节刚过,大多数人生物钟还处于春节的规律中,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春季传染病的有关预防措施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持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空气流通。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防护。春节刚过,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以发热为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要及时就医

总之,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篇: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4、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红眼病、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二、常见传染病简介 1.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不断有流感的散发流行和暴发。一旦有新毒株出现流行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因此,必须对全世界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经常掌握世界流感流行动态及毒株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少年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如在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麻疹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麻疹发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控制麻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近两年我区麻疹疫情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部分地区甚至暴发了疫情,主要原因是存在局部免疫空白或免疫薄弱区域。如2013年3-6月巴马县麻疹暴发流行,发病400多例,死亡1例。2014年2-4

2 月百色等地也出现麻疹暴发流行,至4月14日止全区发病526例,死亡1例。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少年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5.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俗称“乍腮”,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顺序是面部→躯干→四肢,出疹迅速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进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得病。

8.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持续的菌血症

3 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等病变为显著。目前该病在国内外局部依然高发,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重。2013年都安拉仁中学暴发伤寒,发病70多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9.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10.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系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在甲肝疫苗广泛使用前,全国曾多次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流行。2004年我县明伦镇吉祥、英豪等村曾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甲肝疫苗的全面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11.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发病率一般在2/10万~10/10万,病死率比较高,为10%左右,本病主要侵犯少年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乙脑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临床上急起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

1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

4 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13. 疥疮

疥疮系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易在家庭及集体中传播。疥疮主要是疥螨与人体密切传染,还可通过衣服、内衣、毛巾而传播,雌虫在离开人体后至少可存活数天,潜伏期约1个月左右,也可长达2个月。皮肤剧烈瘙痒,可能是人体对虫体所引起的获得敏感性所致。发病多从手指间开始,好发于手腕屈侧、腋前缘、乳晕、脐周、阴部及大腿内侧。幼儿和婴儿疥疮常继发湿疹样变化,分布部位不典型,可累及头、颈、掌及趾。皮损损害初发为米粒大红色丘疹、水疱、脓疱和疥虫隧道。严重者偶可伴发急性肾炎。皮损夜间奇痒,白天轻微瘙痒。损害处查到疥虫可以确诊。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

14. 红眼病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尤其是9月刚刚开学的时候,红眼病最容易发作!比如流行性感冒病菌等,都会导致红眼病,但肠道病菌引起的红眼病最多。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群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

5 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四、主要的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降。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抗病力下降。

5、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理发,不随便吐痰,打喷嚏时要先用手巾纸捂好口鼻。

7、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以防被感染传染病或将疾病传染他人。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回宿舍后立即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对流感、流脑、麻疹、流腮、风疹、伤寒、水痘、甲型肝炎等,在流行期间注射相应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

五、现代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

今天,人类步入了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时代,但当一些古老的传染病逐渐销踪匿迹的时候,另一些面目狰狞的新的传染病又悄然袭来。1981年被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从非洲侵入美洲,并迅速蔓延到全球;20世纪90年代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国家肆虐横行;“人禽流感” 和“手足口病”也在近几年初露峥嵘,横行虐肆。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里至少出现了30种新的传染病。

6 对此,科学家们作出了冷静的分析。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人类就可能面临各种威胁。多少年来,人类的妄尊自大,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生物链断裂,许多原本寄生于野生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必然寻找新的宿主,转向攻击人类。人类不良的生活行为又酿造了自身难以吞咽的苦果;人口居住的高度密集和大量流动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所以,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和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根源在人类自身,是人类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六、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道远

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我们取得了巨大胜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一些传染病的确切传播途径我们还不十分清楚,从而给预防工作带来困难;对许多病毒性传染病,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在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我们仍显得力不从心;而如何解决细菌多重耐药又是我们在治疗细菌感染中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而新近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更是预示着我们将面临更多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道远,需要全人类携手共进。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医学科学研究,加强疫苗的研制,努力揭示传染病的各种奥秘。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的完全建立,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迈向一个新台阶,人类终将战胜传染病。

谢谢大家!

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五日

第三篇:预防常见传染病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培养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如何防止传染病。

教学内容:

增强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对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防病于未然,并懂得一些预防和应急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分析讲解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引起暴发流行,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 流行性感冒、麻疹、乙肝、水痘、肺结核等。 [师生互动]

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 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传染病和穿服装一样,一个人穿黄色的,最后越来越多的人穿黄色的服装,那么黄色就成了(学生“流行”)色,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切记:传染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如果暴发流行,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病的产生必须具有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才能产生. 例如: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过程。如:通过空气,水,食物,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免疫力差的容易感染得病的人群。

1,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答: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2.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答: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措施 几种传染病的预防 乙肝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①血液传播。②医源性传播,包括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像一些消毒不严格的牙医诊所牙钻,内窥镜,污染的针,针灸 的针„„都会成为传播乙肝的重要途径;性传播。③母婴垂直传播。④日常接触传播。⑤有蚊虫叮咬等传播。

乙肝的预防措施有:

(1)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的措施。增强疫苗预防意识,根据需要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2)尽量减少输血。不是十分必须时不要输血。必须输血时要尽量用志愿者的合格血液。长期大量输血者,受血前1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再接受大量输血。

(3)使用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用他人的洗漱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尽可能到正规场所。

(5)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 (6)洁身自爱。 (三)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四、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般是由病人及带菌者,借助于水、食物、密切接触和苍蝇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主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具体如下:

1.患了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不得从事饮食业工作,以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2.疑似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带菌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隔离检查,预防性服药。饮食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要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物,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要保证清洁卫生水和安全食品的供应;饮食要清淡卫生,买来的熟食要重新加热煮透,不吃生小海水产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4.提高人体抵抗力。不要太疲劳,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接种甲肝疫苗、伤寒菌苗等疫苗。

第四篇: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5℃)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2.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加强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流腮疫苗。加强流腮病人的隔离,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5、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6.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口腔粘膜如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患儿常因疼痛流涎拒食。 7.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皮疹(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草莓舌”、“杨梅舌”。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疲劳,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服。

2、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3、每天早上起床后注意开窗通气。

4、发生病例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喷洒消毒剂。

5、探望病人要注意自我保护,带口罩。

6、把好“病从口入”关。

7.对流感、流腮、水痘、流脑、麻疹等,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第五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讲稿

学习目的:知道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培养健康的体魄。 过程

一、导入:由日常生活的一些患病现象导入本课。

二、讲授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瘢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到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畜、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ºC以上)、咳嗽、咽疼、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三、小结:

争当健康卫士,向村民、亲朋及邻居宣传疾病的防控知识。

上一篇:春节后复工复产资料下一篇:初级卷烟营销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