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2024-04-09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精选16篇)

篇1: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材料

第二章 预防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三)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第十四条: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十五条: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

(二)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样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处理;

(三)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掌

疫情报告

第三十四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

第三十五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是、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h内,农村于24h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检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h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卡。

第三十六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6h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他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第三十八条: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第四十三条:医务人员未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篇2: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病毒性肝炎防治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要力争早

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检测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IgM(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

心抗体,包括抗-HBc.IMg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对疑似肝炎病例,应尽快确诊,或否定诊断后,作更正报告。对慢性

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复发一次,报告一次。

各级卫生防疫站应做好疫情统计,各类肝炎应分别进行登记(包括按病原学分类登记),重复报告者剔除,其中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一年只登记一次,一年复发跨两个者只在第一年登记。

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各级医院应开设肝炎门诊。

2.隔离和消毒: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3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不同,可不定隔离日期,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HBsAg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隔离期可暂同甲型肝炎,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处

理同乙型肝炎。条件具备时,甲、乙和非甲非乙三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对留家病例,可开设家庭病床,由街道医院或公社卫生院负责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治疗后,对其居住、活动地区(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由城区卫生防疫站和农村卫生院负责进行。对日常性消毒工作和留家病人的家庭隔离,由基层医疗机构和病人所在单位或家庭其它成员共同进行。各级卫生防疫站要进行肝炎病例个案和暴发流行 的流行病学调查。

3.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对生产、经营饮食品单位的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职工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食品商贩以及保育人员等,每年应作健康检查,发现肝炎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急性肝炎患者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可恢复不接触食品、食具或幼儿的工作。

痊愈后观察半年,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每隔三个月作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均正常时,方可恢复原工作。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者,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食具或幼儿工作。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或排除前,应暂时停止原工作。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幼托机构中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幼托机构发现急性甲型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后,除患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天。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以患儿所在班级为主。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手续。对出院的肝炎患儿,尚需继续观察一个月,并

需持有区、县或街道、公社级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所。对与急性肝炎密切接触儿童,自最后一次接触日起,医学观察45天(如系留家病人的接触者,则延长至75天)未发病者方可回班。

5.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及HBsAg(采用RPHA或ELISA法)。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开展抗-HBc测定(采用ELISA法),抗-HBc阳性者不得献血。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管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系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健康人分开。HBsAg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HBsAg,如属阳性,则不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在人群中不宜无目的地进行HBsAg普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利用黑板报、小报、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以把住“病从口入”关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宣传教育。各企业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饮食行业(包括个体开业户)及集体食堂都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掌握产地病毒性肝炎流行和水域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一旦发现有污染可能,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于短时期内供应大量贝类水生动物时,应留样以便查考。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对甲型肝炎流行区的井水或缸水,须用漂白粉消毒,余氯保持在0.3毫克/升。对甲型肝炎暴发点,水余氯应保持在1.0毫克/升。中、小学校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医疗单位中的粪便及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废弃物应及时焚毁。3.加强幼托卫生: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消毒的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认真执行晨检或午检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对所在班进行消毒

及医学观察。要重视农忙期间设立的临时托儿所的卫生管理,掌握保育员的健康状况,增添必要的消毒设备。

4.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和理发、刮脸、修脚的用具,均应做好消毒处理。

5.加强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包括大队卫生室),均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试、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窥镜以及口腔科

钻头等)。尤其应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6.各级综合医院均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肝炎专科门诊及肝炎病房,有关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肝炎门诊及病房的病案、用具,应单独使用,各种诊治手段应单独施行。大队卫生室还应严格分清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使用、存放。

7.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妇产科工作者应向HBsAg阳性育龄妇女,广泛宣传乙型肝炎的危害性,及预防乙型肝炎的注意事项,宣传优生优育。应将HBsAg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为RPHA或ELISA。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者,应设专

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有乳头病损的HBsAg阳性产妇,应暂停哺乳。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乙型肝炎疫苗加以阻断。

8.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82)卫防字第35号《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份的生物制品,尤其要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

1.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有一定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剂量每公斤体重0.02-0.05毫升,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不宜迟于接触后7-14天。

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我国已小量生产,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可单独使用或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其次,可用于意外事故者的被动免疫。

篇3: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06±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137名, 父亲69名;家长年龄 (23~31) 岁, 平均 (29.35±1.62)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名, 中专或高中32名, 大专及以上171名。观察组366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27±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247名, 父亲119名;家长年龄 (22~34) 岁, 平均 (29.73±1.89)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名, 中专或高中58名, 大专及以上290名。两组儿童及家长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儿童实施常规预防接种, 不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观察组儿童在常规进行预防接种的基础上, 每月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和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请儿童家长参加。讲座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计划内和计划外免疫、常规免疫程序、常见免疫疫苗的作用、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根据健康讲座的内容, 设计传染病相关知识及疫苗接种知识的问卷, 在儿童建证、建卡的当天以及经过健康教育之后请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并当场交卷。统计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及乙肝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流脑和乙脑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并计算平均接种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种时间与计划接种相比推迟的时间;统计两组儿童接种之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知晓率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接种情况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

3 讨论

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儿童实施的有计划的以提高个人和人群对某种传染性疾病为目的的特异性免疫能力预防接种。对儿童进行的疫苗接种由监护人进行决策, 因此监护人对传染病及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儿童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接种效果[2]。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在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对其家长进行知识宣传。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宣教前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每个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五在院门诊会议室进行传染病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讲座, 并向参与讲座的家长发放宣传手册, 使家长在结束讲座之后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对讲座内容进行巩固, 切实掌握。知识宣传的内容涵盖疫苗接种的程序、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充分信任[3]。而家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积极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提高接种率, 按时进行相应疫苗的免疫接种, 并能够把握正确的接种时机[4]。

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观察组366名, 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结论 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知识,儿童,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刘泽玉, 俞佳君, 许惠光, 等.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7-79.

[2]楼灵巧, 骆淑英, 胡昱, 等.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6.

[3]朱秀丽.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33 (4) :57-58.

篇4: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除了传统传染病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多年,新出现的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如SARS、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

此外,虽然说传染病没有国界,但显然在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差异。如2014年至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2012年至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禽流感疫情以及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即便如艾滋病这样的和人类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同样也存在巨大差异。

从地图上看近些年人们关注的一些传染病的分布,大多数虫媒传染病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5度区带,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这个区带覆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传染病防控的困难

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只要做好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或患病动物)、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便可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其中主动免疫是保护个人最为有效的方式,遗憾的是,有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非常有限。至于切断传播途径,只对某些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效,至于那些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就好像吸烟、酗酒等一样,靠自觉很难。而对那些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则防不胜防。这大概也是有人拿像新加坡这样环境干净的国家仍然有登革热暴发流行来为防控之难辩解的原因。

因为都要发展,商贸往来不能停止,人员、虫媒便不可能不流动,疾病也就随着人员、货物、虫媒四处传播。

虽然鼠疫、霍乱和黄热病被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可是,如果离境前往疫情国的人员不按要求注射相关疫苗,进入相应国家的海关还不检查疫苗接种证,对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传染病,这些旅行者也就成为易感的高危人群。如果患病旅行者在归国入境前自行服用退热药、入境时不进行健康申报,便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等到病情危重再去就诊,如果还不能被诊断,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5: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

2、珍爱你我他人的生命,坚决遏制艾滋病症。

3、进城打工挣钱忙,千万不要乱上床。

4、手牵手关注性健康,心连心预防艾滋病。

5、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爱惜生命,预防艾滋。

6、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

7、勤洗手、勤通风、晒晒被褥讲卫生。

8、出门在外洁身自爱,预防艾滋造福后代。

9、务工经商千辛万苦,预防艾滋全家幸福。

10、早一天正视爱滋病毒,多一分防范救治措施。

11、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有效预防艾滋病。

1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13、预防艾滋心系百姓,四免政策情暖人心。

14、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冲动,夫妻忠贞爱,艾滋无处钻。

15、管好垃圾和粪便,消毒、杀虫是关键。

16、肠道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7、票子健康带回家,娃儿才喊好爸爸。

18、同心同德共牵红丝带,群策群力同防艾滋病。

19、致富十年功,放松一场空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20、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21、花心乱晃压力大,疾控咨询来减压。

22、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3、全民行动驱除艾滋阴影,洁身自爱防备艾滋病痛。

24、红丝带温情暖农家,艾滋病预防就不怕。

25、正确认知肠道疾病,不要听信传言,盲目恐慌。

26、手牵手同牵红丝带,心连心共防艾滋病。

27、做好患儿的隔离,是肠道疾病防控的关键。

28、预防艾滋保健康,妻儿老小心欢畅。

29、治疗艾滋病尚无良药,远离加预防胜于疗效。

篇6: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0种。

卫生部2008年把手足口病放入了丙类,2009年把甲型H1N1流感纳入了乙类,《最新法定传染病法》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39种。

二、传染病及分类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分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等;血液性传染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接触类传播:性病、狂犬病、鼠咬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寄生虫类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包虫病、丝虫病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等。

三、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传染病管理:感染传染病的人,建议在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才能出院或离家;对于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控制在一个区域内,必要时进行捕杀、焚烧、深埋。

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对局部空气进行消毒;理饮食,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特异性措施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被动免疫通过给易感者注射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抗体,达到迅速、短暂的保护作用。而主动免疫则通过注射(或服用)某种传染病的疫苗、菌苗或类毒素,使易感者体内产生免疫力,在我国通过在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预防传染病,二类疫苗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腮腺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等。

四、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

性传播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并传播的疾病。病种:主要有梅毒、软下疳、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毛滴虫病、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预防方法:洁身自好,严肃对待性行为;多个性伙伴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 ;夫妻都染上性病时,要同时治疗;外出旅游时,洗浴时,上厕所时,注意用具的清洁、消毒。发现感染性传播疾病,及早治疗。

五、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洁注射、输血而传播,也包括母婴传播即在产婴过程中,由母亲的血液传给婴儿。也包括唾液、体液的传播。病种: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忠告: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性传播途径而传染。注意不要共用注射器、输液器;注意医源性感染,除注射器外,还有如针灸针、牙科器械、手术器械、刺血针等。预防方法: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到医疗机构诊治时,注意医院的器械消毒安全性;尽可能不输血,必要输血时,请医院保证血源的安全;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同性恋者(男方)更要使用;接吻时注意不要进行唾液交换;握手、拥抱、跳舞、谈话不会传染血液传播性传染病;如已发生了与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密切接触,应去疾病预防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补救措施。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所谓呼吸道传染病就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也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感染的疾病。病种:常见的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军团病、肺结核等。还有不常见的如禽流感、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预防方法:居室和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医院时,或去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结核病必须到当地指定诊治场所,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有疫苗,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八、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篇7: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篇8:传染病的防治体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完善了疫情公布制度

新设立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规定传染病疫情报告遵循属地原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疫情信息, 对主动收集到的疫情信息和接到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增加政府各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疫情通报制度;规范传染病疫情公布制度。

2严格控制疫情扩散

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 应当及时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医学干预以及对被污染的场所实施严格卫生处理等措施。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包括组织有关单位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护饮用水源等, 经报上一级政府决定, 可以采取封闭有关场所的措施等。

3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实验室感染的要求

该法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 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传染病的防治要求, 防止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经诊断为传染病患者的,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救治条件和能力的, 应当按照规定转诊至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 不得拒绝。加强对实验室及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监督管理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扩散, 总之是提高了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实验室感染的要求。

4有效解决传染病防治的经费紧张

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地方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 减免医疗费用;体现了保障传染病防治经费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原则。

5实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在规定保障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 明确规定公民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承担的义务。在规定对甲类传染病发病场所或者特定区域的人员采取隔离措施的同时, 规定实施隔离措施的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被隔离人员的工作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 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有歧视。规定了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有利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并保护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采取限制公民权利的控制措施的条件、程序, 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

6新形势下要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传染病监督执法工作, 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个难题。加强对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等与人体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卫生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情况要认真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况予以行政处罚和教育。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造成流行危险的,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安全,院内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 11 (1) :8.

篇9: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篇10:2022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

2. 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3.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4. 搞好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5.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清洁卫生环境。

6. 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7. 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8. 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9.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篇11:连坪完小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1、学校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凭证入学,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

2、每年组织全校教职工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3、对三大员加强学习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

4、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

5、做好学校内粪便管理和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消杀灭工作。

6、做好对学生健康检查和巡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7、每月一次对教职工培训、学习有关防治知识以及消毒常规知识。

篇12:传染病防控宣传材料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岀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朋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自身抵抗力,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区。

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日光下晾晒衣被。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7.家长在家及时为幼儿做好自查工作,发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篇13:常见猪传染病的防治体会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猪瘟病毒引起,可见于任何性别、年龄和品种的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从症状上来看,病猪体温可升至41℃,胸腹部、四肢皮肤及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心房外膜呈弥漫性出血。

本病目前以预防为主,非疫区50~60日龄的育肥猪可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给与一次性预防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按2~4头份/每只的剂量免疫注射一次。疫区发病频繁的猪场应于仔猪出生时按1~2头份注射猪瘟疫苗,之后供给初乳,通常20日龄时按2头份/只初免,60日龄时按4头份/只2免,发生猪瘟后可按超剂量紧急注射,并给予对症治疗,预防继发感染。此外,及时淘汰病猪,妥善处理病死猪、污水及废弃物。

2 猪副伤寒病

本病多见于1~4月龄仔猪,四季皆可发生,其中阴雨潮湿时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与带菌猪,多经消化道感染,易导致内源性感染。急性猪副伤寒病多见于断乳前后仔猪,体温可升至41~42℃,出现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等症状,胸前及腹下皮肤可见紫斑,直至病死。亚急性与慢性型病猪主要有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便秘后腹泻、消瘦、排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粪便等表现,其病程较长,可导致其病死或成为僵猪。

预防措施:可投喂副伤寒苗或重视防疫注射,严格控制猪源,坚持自繁自养,改善饲养环境,提高仔猪机体抵抗力。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尿,清洗食槽及用具。

治疗措施:可肌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喂服土霉素片或肌注恩诺沙星与盐酸环丙沙星,喂服土霉素片。

3 猪口蹄疫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特征,大小猪皆可发病,其中哺乳猪的死亡率较高。病猪患病初期其体温可升至40~41℃,有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流口水等症状。随后在蹄踵、趾间、口腔粘膜、鼻镜及乳头等处可形成黄豆(蚕豆)大小、充满淡黄色液体的水泡,破裂后可形成出血性糜烂,患病后的仔猪可因进行胃肠炎或心肌炎死亡。

严禁在疫区购入种畜及其产品,严格检疫并对引种隔离观察。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严密封锁疫点,对病猪及同群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料、相关用具、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使用3%臭药水洗净病猪患部,之后擦干并涂鱼石脂软膏、甘油、碘酊等防腐消毒剂。仔猪患病时可静注5%葡萄糖盐水20ml、维生素C50mg。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龄猪均易感,其中6周~6月龄猪感染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及带菌猪,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气流为主。本病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病猪可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急性型(病猪食欲明显下降或废绝,体温升至41℃左右,呼吸困难,可于24h内窒息死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后两种体温基本正常或略高,食欲下降,有咳喘症状,病体消瘦,病情可进一步恶化。

应加强防疫,严格控制猪源,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干燥、清洁且通风良好,提倡全进全出,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发病后应在早期给予及时治疗,可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并肌注长效土霉素、恩诺沙星,同时加用维生素C与地米。

5 猪丹毒

本病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夏秋及梅雨季节多发,2月龄以上猪较易感染,病猪潜伏期短则3~5d,长则15d左右。病猪主要有口渴、体温上升、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大便干燥等症状,其耳根、胸腹部及大腿上可见紫红色疹快。

篇14:《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问答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并于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防治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 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 的分类和防治作了明确规定,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非典型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染病病种 。非典型肺炎是本世纪的一种新的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200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 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 染病的通知》,决定将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问:防疫机构发现非典型肺炎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隔离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采取 以下控制措施: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 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 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属和有关单位,以及社区、居委会、村民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实施控制 措施。

问:哪些部门应及时提供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器械?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 品和器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生产传染病防治药品、器械的医药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时提供必需的物资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铁路、交通 、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 。

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如何公布和通报疫情?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病人、病原携带 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 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 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 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 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造成流行危险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所列行为之一的,引起非典型肺炎传播或者有 传播严重危险的,可以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 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 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 行政处分。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 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问: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 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 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以上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限 内作出决定。解除紧急措施,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问: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具有哪些监督管理职权?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有以下监督管理职权:

(1)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2)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3)依照本法规定,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前款所列职 权。

问:对哪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强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 取强制措施:

(l)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 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本法提出的其他预防、控制措施的。

问:在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可以依法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传 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卫生、医药、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 政、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1)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2)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3)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4)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他染疫动物;

(5)加强易使传染病传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6)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7)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 急接种等;

(8)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等;

(9)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医疗单位以及个人各有什么责任?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 实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责任 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 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 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 构的业务指导。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同防治传染病有关的食品、药品和水的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办理。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 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问:有关机构可以解剖查验病人遗体吗?

答:出于对传染病研究、控制和治疗的需要,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 构、卫生防疫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传染病病人遗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遗体进行解剖查验。

传染病不是一般的疾病,所以应作特殊处理。尸体解剖是为了了解疾病病因,制定控制 和治疗措施,防止传染病进一步蔓延的有效科学手段,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 的,不一定非要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因此,病人亲属应当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抛弃封建 陈旧的观念。同时,传染病防治法还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 制措施。

篇15: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公众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二、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 霍乱是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出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进食苍蝇将病菌污染食物等传染。

★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隔离治疗。

三、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 一般感染病毒后2-7天发病,病程一般为7-10天。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少数严重的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如果孩子症状比较重,出现高烧等现象,应在正规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得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2.儿童使用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根据情况采取煮沸消毒、消毒液侵泡或擦拭),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3.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16: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5.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温馨提示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时,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应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这样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上一篇:累并快乐着 Word 文档下一篇:《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