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2024-05-02

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共10篇)

篇1: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精细化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我们从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这4个方面进行评估、制定实施措施、有效落实、护士长跟踪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分析,再制定整改措施,采取PDCA管理循环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结果 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满意提高。结论 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病房管理规范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减少了,护士工作热情增高了,患者及家属更加满意了。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在病房;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用到护理管理上,不仅要突出细而且要注重精,从具体工作出发,优化程序,细化流程,统一标准,充分发挥管理对技术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科学发展。我科病房护理工作通过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这四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效果显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病房管理规范化,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减少。

1护理精细化管理方法

1.1护理管理精细化 是根据医院管理的目标、依据护理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护理系统的要素和运行过程,加以指导、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而采取的护理措施。

1.1.1人员精细化管理

1.1.1.1医护人员的管理 为了将病房工作能正常运转。首先必须将病房医、护、工各类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排班,使各项工作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其次是医护人员行为举止方面,严格按照院里规章制度进行,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各项诊疗护理工作标准等管理;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我们采取“相约星期五”集中培训学习与自学两种方式,晨间提问考核,做到定时检查学习效果。科室还购买了一批专科书籍供大家学习。

1.1.1.2患者的管理 对患者实行双全管理,包括全人管理及全程管理两方面,全人管理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进行护理;全程管理从患者入院接诊、基础护理、用药指导 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出院随访等6个维度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1.3陪护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1例患者只留1名陪护,患者及陪护不准在医院吸烟、饮酒、打牌,大声喧哗,乱窜病房,不准违章用电,不损坏公物,手机调成振动状态。给住院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1.1.2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

1.1.2.1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及管理,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做到定期培训,使护士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并能够独立的解决及排除各种故障的处理能力。

1.1.2.2抢救仪器设专人管理 固定放置、每台仪器上标有责任者、序号、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说明,每周定期清洁与保养,每月进行检测仪器的运行情况,定时进行充电及放电,这样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并做好登记,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1.2.3抢救车的管理 做到“五定”管理,即定期消毒、定位放置、定时检查、定人管理、定数量投放物品。除此之外,我们科对抢救车的管理进行了改进。抢救药品按有效期远近使用,做到右手边取药左手边放药的使用原则。近1个月过期的药品,在抢救车药品登记本上用红色重点号标注。

1.1.3环境精细化管理 包括办公区域的管理、病房的管理、公共区域的管理。

1.1.3.1办公区域的管理 办公区域的管理落实责任人,护士长进行早晚2次/d检查。

1.1.3.2病房的管理 有值班护士、责任护士、护理员、保洁员协同管理。采用“五常管理法”、“四统一、一归位”、“六个一”定位管理。护士每班进行管理,并设每周三为科室大扫除日。五常管理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四统一、一归位:即床品统一,病房物品统一,患者服统一,清洁时间统一,输液架用后归位。六个一定位管理法:即一床、一桌、一椅、一架、一盆、一鞋定位放置。

1.1.3.3公共区域的管理 走廊地面平整干净,无水迹,无障碍物,各种警示牌放置合理、字迹清楚。

1.1.4流程精细化管理 心血管内科的工作比较繁琐、风险性高、常会遗漏一些事情,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制定了工作流程,如护士床头交接班流程、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观察流程、行挠动脉穿刺介入术后观察流程、多巴胺用药观察流程、可达龙用药观察流程、静脉输液观察流程等,从而使护理工作由复杂的事简单化,使简单的事规范化,使规范的事流程化。

1.1.5安全精细化管理 安全管理虽然不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但是没有安全保障就失去了一切。

1.1.5.1对存在安全风险的患者建立安全警示标识 如防跌倒,防脱管,防压疮,防坠床,小心烫伤,输液慎用糖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设施做了警示和改进:如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垫,走廊放上防滑警示牌,有门槛处贴有“小心门槛”警示;病室设备带电源贴有“设备带电,禁止使用”;床尾摇手上面贴有“小心绊倒”;微波炉旁挂有防热手套;微量泵架上标有上第一个微量泵的标识;这些警示和措施有效防范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1.1.5.2加强科室风险管理 风险项目是一种管理程序,它是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价及处理,从而减少风险事件对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痛苦。科室提出五项风险项目如药液外渗、静脉炎、三通脱管、股动脉鞘管脱管、给药错误,并制定了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采取专人负责,专项跟踪及评价,原因分析,再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2护理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工作,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还能使我们形成完美的工作习惯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实施了护士日自控、互控;护理组长周自控、互控;护士长周自控及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1~2 h,检查护士的工作情况、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建议、检查科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我科建立了完善的考评标准和细则,采取PDCA管理循环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并将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护士奖金的依据。还制定了护士奖励激励措施,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能级、满意度纳入护士考核评价中。现在自控成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1.3护理技术精细化管理 由于我科专业技术难度大,用药复杂,病情变化快,患者情绪不稳定,心理负担重,针对此问题,对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纠纷、缺陷的环节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经过集体共同讨论重新制定、细化各项技能操作流程及标准,如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快速测量血糖方法、如何正规测量血压、改进留置导尿的患者留取尿标本的方法、更正静脉采血时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改进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等。我们对这些常见的技能操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差错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1.4护理服务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护理服务落实在小事上,落实在具体的细节中。我们科推行以下精细化护理服务:

1.4.1健康教育分时段,改变了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包干制,避免了责任护士不在班时中断健康教育。上午治疗处置时做药物指导,下午核对床头卡时做饮食指导,夜班护士告知次日标本留取方法等,将健康教育穿插于工作中,使大块的教育内容分解化,方便患者掌握。

1.4.2健康教育具体化,我们准备了2 g盐勺,为糖尿病患者准备了厨房电子秤,在走廊地面标识了30 m距离,用于做6MWT(6 min步行实验)等,为患者做宣教及活动指导。我们创建了“爱心家园” QQ群,定期上传健康教育内容,将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更好地满足出院患者的需要。

1.4.3护理用具精细化,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准备了床边坐便椅、拐杖;将指甲刀进行改良,在指甲刀两侧贴上胶布,这样剪下的指甲全粘在胶布上,避免落在病床上成为碎屑;肥胖患者监测血压常常撑开袖带,我们制作了外捆的袖带;超声科人员反应到床旁做超声时光线亮,看不清,我科制作了避光套,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科室拥有27块石英钟,因石英钟差异,走时不一致,导致护理服务时间不精准,综合班护士每周一按北京时间进行校准;还为患者准备了老花镜、吸水管、捣药器、纸杯、体位垫、护栏套、图书及报刊等。

通过追求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实效,从细节打动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护理质量。

2结果

通过对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这4个方面进行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实施措施、有效落实、护士长跟踪评价,采取PDCA管理循环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满意不断提高。

3结论

病房应用了精细化护理管理后,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病房管理规范化,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篇2: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技术操作,医护配合协调。

二、医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必须离开时应交待去向并有相应人员接替管理CCU病房,各班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有健全抢救工作组织及各种疾病抢救程序,参加抢救时必须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听从指挥。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持,科主任不在时由当时最高职称医师主持。

四、如果CCU护士发现患者病情突然变化而医生未到之前,在有效呼叫医生的同时护士应先给予初步紧急处理,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患者合理卧位、吸氧、吸痰(必要时)、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等措施直至徒手心肺复苏及电除颤。

五、CCU护士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记录,用药处理要准确。

六、禁止一切闲人进入CCU内,病人不留家属陪伴。不得在室内会客或高声喧哗,严禁在病人床旁闲谈。工作时间不允许打私人电话。

七、CCU护士应对CCU必备器械(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临时心脏起搏器,中心静脉包)定时检查保养,保持良好性能以备急用。

八、遇重大抢救需要立即报CCU上级医生(或当天值班的二线医生)和科主任。凡涉及医疗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医务部报告。

九、抢救室物品、器械应放在醒目易取的地方,做到专人管理,抢救药品、物品随时备急用。

十、CCU内的一切抢救物品和贵重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外借时,必须征得科主任和护士长同意并登记签名,并催促从速归还,归还时还要认真检查

有无损坏、附件是否齐全。

十、抢救时一般要求有文字医嘱,但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酌情执行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次,医生认许方可执行,留空瓶待查。抢救完毕应督促医师补开医嘱,写好抢救记录和小结,物品应清洁消毒处理。

十一、危重病人做各种检查、收入院、转运手术途中需医务人员护送并设立护送病人登记簿,做好交接班记录。

十二、外来参观人员需持医务处或护理部有关证明方可进入。

十三、ccu床位由科主任(二班)统一调配,以患者病情为中心。

十四、监护室只收需监护、下病危患者,开特级护理。不能收轻病人。

篇3: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14 500例住院患儿, 2011年住院患儿5 026例, 2012年4 840例, 2013年4 634例, 医院感染例数共350例, 医院感染患儿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男240例, 女110例, 年龄45d~15岁, 平均年龄 (7.9±0.3) 岁。

1.2 方法

对我院儿内科收治的14 500例住院患儿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查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 探究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并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将感染病种类、季节及年龄等作为变量, 进行分组探讨, 采用统计学比较对组间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年龄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采用表示,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内科病房医院不同感染疾病组间的基本状况

其中, 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鹅口疮的发生率分别是49.71%、44.00%、5.43%, 具体结果见表1。

2.2 儿内科不同年龄段患儿感染情况对比

45d~1岁的患儿感染率是4.56%, 1~3岁的感染率为2.03%, 3岁以上的患儿感染率为0.45%,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可知, 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是49.71%, 消化道感染发生率为44.00%, 可以看出儿内科病房感染发生率以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为主;调查中发现, 住院患儿的年龄越小, 其受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45d~1岁的患儿总数为5 000例, 但感染例数为228例, 感染率高达4.56%, 1~3岁的感染率为2.03%, 3岁以上的患儿感染率为0.45%, 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力差, 缺乏有效的抵抗力, 所以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针对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病房管理, 按病种安排床位, 对免疫力较低的患儿, 要单独收住;保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做好消毒工作, 强化消毒灭菌工作, 以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严格探视制度, 减少病房区域内的人员流动, 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教育, 让他们掌握控制感染的相关知识, 让患儿及家属勤洗手, 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控制感染知识的教育, 陪护人员必须掌握消毒隔离的方法[4]。

参考文献

[1]马梦玲, 曾月嫦.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6) :899-900.

[2]周慧琴, 陈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31 (18) :3826-3828.

[3]厉静辉.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8) :1887.

篇4:内科病房临床输液的安全护理探讨

方法: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对60例进行分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临床输液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而对照组则有8例失误,引起异常疼痛。

结论:内科病害输液应采取安全护理,降低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内科疾病临床输液安全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8-02

内科疾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入院治疗。对于内科疾病处理,国内医学经常用到输液处理,通过向人体输入医疗药液以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临床发现,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及输液流程等问题,导致输液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症状。如:输液管血液倒流、穿刺疼痛等,这些都不利于输液治疗的提高。鉴于此,本次选择60例病人资料,对临床输液安全护理进行阐述,汇报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50岁,平均年龄36.3±1.2岁。其中,男50例,平均年龄38±0.9岁;女10例,平均年龄35.4±1.1岁。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病程时间2-6个月,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具体表现为呼吸感染、肺炎、胃炎、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1.2方法。

1.2.1分组。为了进一步表现出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作用,对60例进行分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评估。本次6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临床输液是否采用的安全护理,这也是两组病例效果对比的重点。因而,经过7d的临床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输液期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评估安全护理的相关疗效。

2结果

对观察组病人持续7d输液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输液状况进行对比,并实施统计学分析处理。综合对比静脉输液中两组病人的状态,具体结果:观察组输液操作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存在操作失误,约3.3%,造成病人穿刺疼痛;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约26.7%,有轻微疼痛或血液倒流的现象。两组失误率数据对比,充分表明了内科临床输液应坚持安全护理措施,通过规范各个环节操作以免对病人造成危害。

3讨论

随着临床输液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在内科疾病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更显著。静脉注射是输液最常用的方式,对输液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护士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穿刺疼痛或血液倒流等问题依旧存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异常症状,应坚持采用安全护理措施,严格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3.1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重点。

3.1.1控制滴速。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1]。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3.1.2拔针的技巧。坚持无痛拔针法,保证临床输液操作的安全性。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2]。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3.2心理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3]。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4结论

总之,内科病房临床输液需按照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操作,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对病人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从而保证最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靳灵芝.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1期

[2]史常青,纪英,徐华,田春香,王茂云.长春瑞滨致静脉反应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0期

篇5:内科病房护理工作计划

1、探索责任护士模式:实行护患责任制。我科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等。制定相应的各级护士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2、转变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多一份问候,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健康指导。创造适合患者活动的环境,降低患者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特殊检查前后及时告知,减少患者疑虑,增强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拓展服务内涵: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护理服务。继续完善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疾病预防、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指导,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医院。注意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感知需求、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等。让患者体验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4、注意患者意见的反馈:耐心回答患者关于治疗和护理的问题,尽量当天解决。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注重环节

1、以核心体系为导向,确保护理安全。

2、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增强护士法律法规意识。

3、科室对重点药品、高危药品进行定期检查,严格交接,规范管理。

4、教育患者安全意识,及时签订安全协议。

5、及时准确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悬挂警示标志。

6、进一步完善实施患者身份识别、腕带佩戴制度和操作检查制度。

7、及时填写上报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并在晨会和科室护士会议上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8、加强医疗沟通,充分了解病情,提供病情动态信息,相互提醒,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9、品控团队分工明确,注重环节管理中的关键点,及时改进不合理的流程。

三是强化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护理管理,来继续深化目标管理,完成以下任务。急救药品和设备100%完好。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合格率90%。病房管理合格率90%。分级护理合格率9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管道滑脱的风险评估率为100%。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为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大家都符合“三基”考核的标准。住院病人满意度9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100%。洗手正确率85%。手部卫生依从性85%。

2、建立检查、评估、反馈制度,电话回访,建立追溯机制,查患者,查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注意护理文件的书写,定期检查,发现记录缺陷并及时纠正,组织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4、每月分析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和投诉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5、严格执行检查制度

7、加强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落实责任组合同,保证每次都有责任护士,减少换班频率,让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工作漏洞。同时,高级护士要带头,注意培养护士的谨慎精神。

8、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的交接、压疮的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对病人现有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四是抓好三基和专科技能培训,要求人人过关

1、初级护士做专科教学,基本操作技能必须全部达标,并在实际工作中参加考试,其他级别的护士有计划地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考核计划。

3、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五是注重形象塑造,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效果

1、护士礼仪培训:全面响应“内练苦练,外创形象”,积极响应护理部“快乐天使”活动,打造美丽的护士职业形象。

2、进一步规范“无缝护理”:本着“关注患者需求,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管理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环节,细化护理服务内容,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持续、全程、人性化的无缝护理服务。

3、争创优质护理服务“零投诉”科室:以“全面、全程、无缝、立体、感动”的交叉方针为指导,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自测,建立意见簿,定期召开工休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和纠纷,努力实现“服务零投诉、工作零失误”的工作目标。

六是加强专门急救技术和突发事件的管理培训

1、加强护理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应急预案知识的培训,充分培养护士观察病情、配合抢救、处理事故的能力。

篇6:神经内科病房主任事迹材料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开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是保障X百姓健康、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病房主任X就是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研究与治疗的白衣使者。

X是地地道道的X人,从X医学院毕业便回到家乡,从事神经内科的工作。X开展该项疾病研究治疗20多年,不断钻研业务,用自己所学一次又一次让患者转危为安。

有一次,急救车送来一位呕吐不止的患者,当时X正在查房,见患者吐得满脸污物,她赶紧将患者头偏向一边,防止误吸,在和患者工友进行简单交谈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发现其患有突发性脑出血,迅速将其送入ICU病房,为患者生还争取了时间……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X也在治病救人中一次又一次与死神赛跑。

脑血管发病后6小时被称为黄金抢救期,为了让更多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X年,市中心医院由X牵头,优化流程,在全市率先开通了24小时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溶栓时间缩短到60分钟以内,绿色通道被患者感激地称为生命通道。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理念新技术,X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放松。她到天津医大总医院进修,又取得了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学位。她撰写的论文《》在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并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X年,X再创佳绩,撰写的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医药指南》上发表,同年,X医科大学聘请她为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导师。

在提高自己的同时,X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非常重视科室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查房、进行病例讨论,共同提高,她所带领的部门加入了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及脑血栓的溶栓治疗中心开展的2个科研项目,科室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医术精湛、待患如亲、注重带队伍……X是我市神经内科领域的拔尖人才,然而作为医者,X最愿意看到的不仅仅是患者康复,而是患者不受病情反复带来的痛苦。她为已经出院的患者“私人订制”出院以后的饮食指南和健康指导,有的患者在她的帮助下,20多年未发病。

篇7: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基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 果

2.1一般情况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1 例,其中男142 例,女59例,年龄40-85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1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约为8.0%。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1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72.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8.25%;其他部位感染占0.05%。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9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20 d者16例(80%)。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40~50 岁感染人数为5 例(23.8%),50~60 岁为7例(33.3%),>60 岁者9 例(42.8%)。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 例(57.14%),脑梗死患者6 例(28.58%),其他3 例(14.28%)。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7例进行了吸痰;15例进行了导尿;14例进行了静脉置管。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20 d者约占80%。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局部黏膜或上皮损伤,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加感染机会。故而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篇8:内科病房的环境感染与防护对策

【关键词】 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0-02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中呼吸系统的感染占首位,而且有上升趋势,同时其致病的微生物种类之多也名列前茅。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 潜在危险因素

1.1 环境因素

我科专门收治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1],最不容易防范。可以说呼吸科成了我院收治传染病的前沿阵地。

1.2 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 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 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 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 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2]。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 规范病人收治流程

根据科室现状和收治病人特点,尽量将康复期和急性期病人分室安置,根据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季节,特别病例安置于单间,按消毒隔离原则执行。我科曾收治过1例人禽流感病人,虽然因病情危重所致病人死亡,但处置妥当,未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造成交叉感染。

2.3 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強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 严格消毒措施

病毒感染多通过飞沫、尘埃的传播。空气流通是预防病房交叉感染的最有效而直接的措施。早晚开窗通风换气,避免过于潮湿,监护病房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3 次,对床单位进行彻底消毒擦拭、清洗床褥、棉被,用紫外线或日光暴晒,有特殊感染用甲醛密闭熏蒸消毒。

2.5 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本院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主要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炎和呼吸衰竭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且不少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等基础疾患,这些易患因素是医院感染的隐患。同时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医疗行为也潜伏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交叉感染的源头。诸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胃管、导尿管的插入、吸痰、医护人员的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近年来,气溶胶如病房空气的品质、雾粒的吸入、气雾剂的应用、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等也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此外抗菌药物长期的不合理应用也已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细菌的变异和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总之,呼吸内科病房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有人为可控制因素,也有不可预测因素。但只要规范医务人员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流程,自觉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监控消毒隔离制度的规范落实,就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如果通过定期病房感染后病原菌的了解,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结合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医院内感染防治意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措施,有益于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有益于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

篇9: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汤巧会

[摘要]目的: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方法:针对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各项规范化护理服务。

结果:优质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优质服务护患关系内科护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士素质和品格的途径,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院内二科自2010年2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措施

1.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观念。

通过会议、学习等方式号召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临床护 1

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住院的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由被动角色转向直接的主动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护理理念,切实地将各项生活和专科护理落到实处。

1.2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在病区走廊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护理服务明星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同时设置传呼器,使患者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

1.3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流程。

根据患者的特点,开展了温馨优质服务。(1)温馨的礼仪:接待每位病人入院要有微笑,有悦耳的问候。(2)温馨的知识服务:做好入院介绍、全面评估、标准的健康教育、完善的护理纪录及耐心指导。(3)人文服务: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到位。(4)完善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康复出院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各长久的友爱与关怀。总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全程优质服务。

1.4强化三基培训,保证业务过关。

要求护理人员每年进行1次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对不合格者不予上岗。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

1.5提高护患沟通技术。

每月2次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广泛:(1)如病人因疼痛拒绝翻身叩背的交流方式。(2)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如:翻身叩背的原则、更衣原则、指甲、足部清洁服务原则。(3)长期卧床评价的肢体功能锻炼活动方法。

1.6制定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注重细节,讲究方式,实施有针对性、有计划、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要向病人及家属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工作效果。

1.7效果评价。

护士长每月一查,每天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每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2结论

近年来,我院在内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实施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由被动转为主动,使病人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医疗纠纷减少,不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加深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使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得以真正体现,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篇10:心血管内科病房制度

摘要:在内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牢固,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导致护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防范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医嘱,或执行口头遗嘱,未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不能保证字迹清晰,并存在擅自涂改现象,使得医、护的相关记录不能照应,给内科安全护理也埋下了隐患。法律意识匮乏体现在护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卫生法》各条文的了解不足,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造成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忽略了对患者隐私权、知情权、安全权、监督权等有关权力的尊重和保护。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以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服务素质与风险意识

要求护士知法懂法,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规避风险,明确护士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执业素质,加强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服务意识转变,尽职尽责,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问沟通配合。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进而提高对常见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各项行为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如定期开展“三基理论”与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定期组织护理理论和业务技术学习等。还可以从选拔一批对护理相关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且个人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重点加强培养,形成一支护理骨干队伍。另外,还可定期举办专业性学术交流活动,如:可以和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让护理人员不断拓展学术视野:还可以定期在系统内让大家将自己认为的一些重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拿出来,共同进行探讨,并寻找最有益的解决方案。在整个系统内,形成终生学习、积极进取的风气。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沟通是加强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为了达到护患双方所期望的疗效,护患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理念,树立起高度的服务意识,一切工作以患者为本,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并对患者进行真诚的人文关怀,树立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提高沟通艺术,根据不同文化素质的患者、不同病况的患者,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方式。对病程较长,痛苦较大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以乐观、积极、主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和影响患者及家属。融洽的护患关系将有力降低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促使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2.3 正确评估患者状态,加强高危患者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职责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患者正确地评估,要有专业的预见性,特别是对高危患者,需实行高危管理。高危管理就是对高危患者、高危时问段的管理。高危患者是指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患者,如躁动、头晕、肢体活动不灵便、年老体弱、常年卧床不起、思想情绪易激动等患者;高危时问段就是夜班、中午班、双休日、节假日等,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3.1 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的心情会受到环境优劣的影响,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休息可提高休息质量,对其身心的早日康复非常有益。因此,为患者创造的病室环境应尽可能舒适,调整与个体生存的物理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如有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布局等;护士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下对晨、晚问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将工作流程简化,部分操作最好集中在白天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睡眠。

3.2 舒适的心理状态。在护理沟通方面,国内外的患者注重点不同,如国外患者关心的重点为权利的维护,而国内的患者关注的重点为是否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及理解。此外,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在要求知情权外,对自己的治疗方法及各项检查等也希望能深入了解。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深入理解,将各方面的解释工作做好,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项治疗及护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

3.3 加强人性化管理。成立督导小组,发现问题后及时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总结会议,促进舒适护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3.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病情告知、费用告知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费用收支等提高透明度,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应细致周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严格探视制度,如果患者病情许可可将探视时问适当调整或延长。结语

上一篇:找工作怎样介绍自己下一篇:电气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