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先进事迹

2024-04-10

中医先进事迹(精选6篇)

篇1:中医先进事迹

全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的推荐报告

**,女,**年*月生人,19**年*月毕业于**针灸推拿专业,现任我院康复理疗科针灸主治医师。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中医工作方针、路线、政策,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惠民卫生政策,脚踏实际,实事求是,时刻践行着“视病人为亲人”的工作格言。多年来,该同志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不仅要处理门诊病人,还要处理病房中诊治难度较大的病人,针灸推拿是我院的特色治疗方法,其门诊量及住院病人均较多,所以每天均加班加点工作。针对诊疗对象主要面向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专科建设我们运用多种传统方法集中攻关腰腿痛症及中风后遗症等,重点解决农村常见、多发、花费少、见效快的疾病。一直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始终不敢有半点懈怠。通过外出进修、订阅专业刊物学习等形式,使她的临床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际操作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工作思路也有了较大的拓展。该同志始终把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勤业敬业,一丝不苟,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差错、纠纷、事故,受到了病人的信赖和尊重。虽然工作繁忙,但她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对病人耐心、热心、细心,将人文关怀、个性化服务真正落实到为病人服务的每个环节中,并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放心、优质的服务。**同志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20**和20**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支部认为,**同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无私奉献,深受当地群众信赖和尊重,对中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经对全院职工公示,医院办公室未接到任何异议,我院推荐**同志参加全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评选。

篇2:中医先进事迹

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以医院新区建设及投入使用为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院、“二甲”中医医院评审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项业务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群众好评。

一、全力推动新区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用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为确保我院新区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区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

新区建设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快速推进,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医院成立了工程进度督导小组,小组人员由办公室、基建科、项目办、总务科、综治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同医院主要负责人一起吃住战斗在工地一线,同心协力、团结一致,顶酷暑、冒风雨,实行“一天一督察,两天一汇总,三天一通报”等督查制度,强化督导协调,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二是强化进度,狠抓关键,迅速掀起新区建设高潮。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抢则抢”的要求,提前抓好各工程进度计划,科学组织各分包工程大会战,以全部的身心、快速的节奏,全面掀起建设进度的建设热潮。三是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创新建设理念,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力求把每项工程都建成精品、亮点,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四是强化创新,规范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管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分包工程施工队积极配合医院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和标准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严格管理,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作出努力。

医院新区竣工使用后,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下来,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省卫生厅副厅长武琼宇,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市长沈强等领导分别参观视察我院新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区的竣工使用不仅是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牌,而且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为我县人民群众提供简便效廉的中医药医疗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争创省级示范中医医院、迎“二甲”中医医院评审,医院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争创省级示范中医医院和迎接“二甲”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是我院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以此为契机,严抓规范和制度落实,坚持以中医药特色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实施中 医“名院”战略,优先发展重点专科专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中医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医院整体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和发展。

(一)、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我院门诊129601人次;入住院病人1118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住院病人手术1939例,比去年同期增长17%;平均住院日6.5天,病人综合满意度98%。

业务总收入62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医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6%;药品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5%,占业务总收入52.48%;特别是中成药收入788万元,中草药收入203万元,比去年增长21%。

(二)、加强业务工作管理,医疗质量水平得到提升。

1、加强病历管理,规范文书书写。一是组织医务认真学习了《安徽省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进行了培训和考核;二是对新招聘医务人员进行岗前病历书写培训,严格要求掌握病历书写格式和要求;三是加大病历质量检查力度,每月对科室病历质量不定期检查,作出病案质量分析,把好病历质量关。

2、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依据《安徽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定期对全院各级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完善合理用药的信息化 建设,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手段,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解决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I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和时间,力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达到卫生部要求。

3、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通过各种培训班、分析会,进一步转变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与实施思路,真正使临床路径贴近临床,服务患者,使患者能感受到临床路径管理后所带来的好处,使临床路径起到规范诊疗行为的作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4、加强护理质量督查,规范护理工作标准。重点督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急救物品、消毒隔离工作、病房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情况、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等,坚持每周1—2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评价反馈,制定整改措施,使护理质量保持可持续性改进。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标准,完善制定了各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人员西学中》等规章制度,并制成手册,下发科室,人手一册,认真组织学习,更好地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5、加强院感工作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空气重点科室季度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和灭菌剂进行监测,保证了医院环境、器械、物品的安全性。全年共 进行无菌物品监测423份,合格率达100%,其中空气采样34份,合格率98%,物体表面采样47份,合格率100%,紫外线灯管监测8份,合格率100%。

(三)、探索专病专科建设合作,做强做大特色专病专科。

1、为做强做大专病专科,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品牌,分别组成了以脑病内科、脑病外科、脑病康复为一体的学科群组,以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为一体的传统疗法中心,以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为一体的五官口腔中心业务。同时完善了急诊急救体系,提高了中医急救水平;加强了儿科、肝病科、肛肠科等专科特色建设;发展了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微创治疗项目;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2、在做好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基础上,拓展了治未病中心工作。开展了治未病体质辨识、经络监测、保健饮品、健康教育大讲堂等非药物保健治疗业务。同时利用院内电视播放五禽戏、太极拳教学,并与安徽中医附院联合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病友交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养生保健技术方法,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2012年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县内企事业单位有14个,直接经济创收达到27.62万元。

(四)、继续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战略。实施医院人才战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开发规划,促进人才战略的落实,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放宽人才工资政策、强化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完善政策等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优厚政策待遇,为人才资源开发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我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临床研究生7名,参加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毕业生招聘会直接招聘本科学历近百名。同时鼓励临床、医技、药剂人员通过自学、脱产等形式使90%以上人员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根据各科不同特点和临床需要,医院积极与上级有关医院联系,加大培训力度,先后派出长期进修人员20余人次,短期培训人员50余人次,分别到安徽中医附院,南京市中医院、安医附院、省立医院,省立儿童医院、解放军105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先后与北京同仁医院、北医三院、安徽中医附院、南京八一医院建立协作,邀请副主任以上医师近百人次来我院讲课、教学、查房、手术、指导业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我院有4项课题参加市科研立项申请,1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

(五)、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和一次 性耗材管理。

药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安全与信誉。医院在严把药品购进质量关工作中一是对供货商的管理,建立供货商信息档案,索要供货商的合法资质,签订供货质量保证协议书;二是药品购进管理,制定了一套从计划、审核、采购到验收的完整相关程序,对购进药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失效期等基本信息认真审核、记录,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予入库,从而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对药品效期实行动态管理,以先进先出为原则,近效期药品及时报告并通知临床科室,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院损失。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工作,保障临床患者用药的供应,做到采购透明,质量透明,药品挂网采购率达70%以上,达到了省药招标采购要求。中药饮片的采购采取每月进行划价比较,从而更好的保证中药饮片的购进质优价廉,及时了解临床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确保临床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根据药库的采购计划及医院的药品储存量,科学储存,合理减少库存,少积压,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医院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强医疗一次性耗材管理,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索要“三证”,建立档案,按规定办理入库验收、出库等记录,使我院一次性耗材使用方面逐步达到规范管理。

(六)、优化医院环境,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医院新区建筑和庭院建设有着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大医精诚”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传统风格,采用上黄、下青色,因地适宜,合理搭配;内部的大厅、走廊地面用古铜色地砖铺设成具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养生堂用木条制作了花格屏风;养生堂、养生大讲堂、治未病中心、国药堂、传统疗法中心等科室牌全部用匾牌悬挂在门前;在显著位置展示了中医药治疗古器具、器皿,在门诊、病房走廊张贴了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展板,图文并茂刊载中医典故、中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古代名中医画像和介绍;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在庭院里树立了中华神医华佗汉白玉雕塑;采用子午流注图的样式在门诊前广场建设了音乐喷泉;在住院部和营养食堂之间利用地势修建了假山、凉亭、小桥以及孔子问礼老子的雕塑。这些不仅充分展示了我院中医文化丰富的内涵,而且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坚定的中医办院方向。

三、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患者和社会满意度。

(一)、完善便民措施,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1、通过简化门急诊和入院流程,结合电子信息化建设,我院推行了医疗服务一卡通,缩短了患者挂号、缴费、取药、检查等候时间。通过电子展、医院网站、医院简报、公示牌等各种手段,使各项服务内容、流程公示于众,确保患者的选择权和监督权。

2、成立了医疗服务一部、二部、三部,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医院购置了轮椅、急诊推车放在导医处,免费为患者使用,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导医、志愿者们随时帮助他们,用轮椅护送到科室就诊检查。由志愿者们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深入乡镇、社区、敬老院,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分别对全县27所中心学校1万多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离休干部、五保户并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60岁以上老人体检。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为落实好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下派了检验科、五官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业务骨干分别到公吉寺卫生院、临湖卫生院、高公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医院先后又与楚店、牌坊、张老家等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开展帮扶活动。在下派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同时开展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受援单位完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1、医院利用网站、院报、宣传展板及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通过“树典型、弘精神”,推选出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加强了廉洁建设,进一步强化“红线”观念,对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行为,医院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持高压态势,发挥警示作用,进一步净化行业环境。

3、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组织患者满意度调查,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认真听取群众和社会监督员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项目和流程,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使病人感受到周到、热情、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四)、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推动医院内外知情权。院务公开重在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把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事情以及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给群众,让职工监督并帮助医院执行。医院通过党员大会,中层负责人会议,强调实行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职工群众对院务公开的全员参与意识。不断引导职工关心医院的发展。对内坚持把职代会及院周会作为院务公 开的基本形式,将医院文件、医院报刊、班子会议、找人谈心等形式作为院务公开的重要形式。对外以宣传展板、电子屏幕、网络咨询等形式将医院基本医疗信息、物价信息、门诊咨询等内容向广大患者公开,受到了患者的好评。通过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对内促进了医院职工知院情、管院事和自我奋进精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外增加了医院医疗服务的透明度,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避免了因不告知而引起的医患矛盾。

(五)、认真贯彻医保、农合政策,及时兑付患者报销费用。

医院严格遵守国家医保、农合政策相关规定,不断加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意识,不断加强一切让病人满意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讲责任、树正气、干事业、比贡献”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认真贯彻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加大医改宣传工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国家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把县级医院建设好、发展好,对于更好地保护群众健康,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着力突破制约医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实 现途径,我院根据《涡阳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认真贯彻医改政策,一是召开医院领导班子医改工作会议,学习医改相关工作,组织全院认真学习“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了解改革框架;二是成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改革的全面工作,掌握医改动态,做好政策宣传,文件贯彻,组织协调等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县财政部门认真做好医院资产清资和库存药品清理;四是制定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为及时让群众了解医改工作及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带来的实惠,我院通过县电视台等媒体及院报、院刊、医院网站深入解读医改政策,公开医药服务价格,提高群众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知晓率和患者就诊程序,合理引导群众期望。同时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展板、院内电视、LED电子屏滚动播出等方式宣传医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五、党建、行政后勤及计生、综治工作。

1、顺利完成医院党支部、团委改选工作,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党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2、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得到探索性逐渐实施。大型医疗设备得到加强,新区购置并安装了GE双排CT、柯达无线双板DR、高档透视机、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各类检验设 备,价值600余万元。

3、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摆在医院重要议事日程上,严格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禁止非婚生育、计划外生育,认真做好育龄妇女妇检、计生报表信息通报及新生儿实名制登记工作。

4、综治保卫工作得到加强,新区安装大型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近百十个,有效地利用“技防”确保医院安全,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件。

篇3:中医先进事迹

我市于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市) 建设单位, 1996年1月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评审验收, 荣获首批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市) 称号。近10年来, 全市的中医药工作丝毫没有放松, 在巩固中医先进县创建成果, 保持和发扬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先进性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中医管理工作, 健全中医服务体系

麻城市历来重视中医药工作, 无论是创建之前还是创建工作达标以后, 市卫生局明确规定有1名副局长分管中医工作, 专门设置了中医科, 配备了专职中医科长。每年召开1次全市中医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年度中医工作任务, 经常组织医院院长、中医科主任参观学习, 互相交流经验。多年来, 坚持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目标考核, 对全市中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年初制订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和评审办法, 分平时和年终两次考核检查, 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先、评优, 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收效良好。近10年来, 每年都要开展一个中医药方面的主题活动, 如2001年, 我市开展中药质量工程达标活动, 培训中药加工炮制人员, 开展中药加工炮制竞赛;2002年开展了全市知名中医评选, 评选出知名中医12人, 知名中药2人;2003年加大中医专科建设力度, 重点建设市骨髓炎专科医院;2004年组织名老中医师带徒出师考核;2005年加强了村级卫生室中医工作, 要求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并能开展中医诊疗活动, 村卫生室配备针灸理疗设备, 要求中草药达到120种以上, 中成药50种以上;2006年重点建设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针灸理疗科、康复科,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2007年重点发展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2008年着手进行第二批名老中医、知名中医评选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 全市中医药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增强。

创建中医先进县不易, 巩固先进县的成果更难, 必须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 为此我市做了三项工作:一是抓好龙头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市中医院的服务功能。2006年, 市中医院抓住国债项目建设的机遇, 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从抓硬件建设入手, 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积极改扩建门诊、装修住院大楼, 改善了就医条件, 龙头单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医院实现了超常发展。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建设与管理, 实行市直与乡镇对口支援与技术扶贫, 市中医院成立了基层指导科, 明确了工作职责, 主要承担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业务指导和基层乡村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基层指导科经常深入各乡镇指导与带教。乡镇卫生院继续加强了中医科的业务建设, 不断规范中药房、中药库的管理, 为人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三是加强村级中医药网络建设, 拓宽中医药的服务市场。村卫生室是三级卫生网的网底, 我市确保了2/3的村卫生室配有1名中医药人员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重要作用, 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 提高了中医的竞争力和治疗参与率。

2 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实施中药质量工程

麻城地处大别山腹地,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菊花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如, 福田河镇是菊花主产区, 有近千年的菊花中药材种植历史, 被称为“中国白菊之乡”, 常年种植面积达2 000余公顷, 总产量达2 000吨以上, 年产值过1.1亿元。近10年来, 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省气象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通力协作下, 福白菊的生产开发被列入湖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菊花规范化种植已通过GAP认证。去年6月, “麻城福白菊”再次通过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全国仅有28个产品获得首批登记。目前, “麻城福白菊”的种植、加工、销售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菊花系列产品已走向国内外药品和保健品市场。

在加强地道药材产业开发的同时, 麻城市十分注重临床中药的规范管理, 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根据《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 从2001年起, 相继开展了中药质量工程达标系列活动。一是加强中药房、中药库、中药加工炮制室的硬件建设, 确保房屋建设质量、房屋使用面积达到标准, 确保贮藏设施到位, 确保中草药分类存放。二是严把中草药质量关, 中草药从入库、加工、炮制、出库, 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事, 要求每种药材的证照必须齐全, 如法炮制。各医疗机构设置了专职中药质检员, 发现不符合要求产品或证照不齐全的药材, 一律不得销售使用。三是不断提高中药人才队伍素质, 我们以市卫校为基地, 举办了中药加工炮制培训班, 开展了中药炮制竞赛, 聘请市级专家下到乡镇卫生院指导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四是加强检查督办, 根据《麻城市中药质量工程检查评分细则》, 市卫生局抽调专班人员, 分头督办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达标单位给予经济的奖励和精神奖励, 市卫生局通过招标采购, 配备相关设备, 已下发中药饮片机25台, 发放奖金20万元, 授予“中药质量工程”建设先进单位5家, 达标单位21家。

3 培养中医后备人才,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针对名老中医相继过世以及部分中医人才外流的现象, 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 并在全市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一是选派青年中医骨干到省中医院进修。根据省中医局的人才培训计划安排, 近3年来已选派7名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骨干人才到省中医院脱产培训3个月, 再到市中医院临床进修3个月, 通过半年的学习, 培训对象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水平都同步得到提高, 回到原单位后承担起了振兴中医事业的责任。二是继续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选拔10名年龄在35岁以内, 大专以上学历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中医跟随名老中医学习, 举行了拜师仪式, 学习期间要求结合临床工作撰写学术论文。3年后, 对学徒进行考试考核, 并作论文答辨, 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三是举办中青年中医提高班, 要求每个医疗机构选派1名中医参加学习, 全市共有35人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中医理论知识培训, 举办了结业考试, 颁发了结业证书。四是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中专学历培训。以市卫校为阵地, 举办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班, 有38名乡村医生参加学习, 获得了中医中专学历证书。近3年又筛选一批乡村医生参加全省中医专业中专学历项目教育, 有20人参加学习, 今年底可望毕业。五是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市卫生局组织编写了《麻城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聘请了市内临床经验丰富, 影响力较大的10名正、副主任中医师, 培训了全市各医疗机构59名中医人员, 在培训中, 重点突出湖北省中医管理局遴选的32种常见病的87项中医适宜技术, 结合辅导老师的临床经验, 反映良好。通过多层次的培训, 目前我市中医人才队伍相对稳定, 在防病治病中充分发挥了作用。

4 实施“三名”战略, 提升中医药的竞争力

中医药的竞争力靠的是实力, 靠的是知名度, 自省中医局提出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以来, 我市在“三名”上下了功夫, 力求做到市有名院 (中医院、中医专科医院) , 院有名科 (中医院及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都应有实力较强的中医科) , 科有名医 (中医医师) 。市中医院作为二甲中医院, 实力不断增强, 近4年来, 每年门诊人次和业务收入均以50%的速度递增, 医院的发展步入了良性的轨道, 该院中医肝病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康复理疗科已初具规模。市骨髓炎专科医院充分发挥名医张自祥的作用, 在治疗骨髓炎、骨结核等各种骨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年门诊达6 000余人次, 名老中医张自祥采用中草药“野葡萄根”为主治骨髓炎, 多年来坚持科技相关, 该项目经省科技厅鉴定为省级科研成果, 专家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该院中草药收入占医院药品总收入的70%以上。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理疗科是该院重点科室之一, 设病床30张, 常年有3位名老中医坐诊, 门诊设中医诊室5间, 中药房、中药库、中药制剂室、加工炮制室、煎药室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中医工作在综合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麻城市精神病康复医院在副主任中医师冯明富的带领下, 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防治精神病之路, 该院选用中草药组方研制的“五志梦醒糖浆”治疗各类精神病, 疗效确切, 解除了精神病人的痛苦。市皮肤病防治所中医主任医师王宜天采用中医特色方法治疗皮肤病, 使该单位从一个小诊所发展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皮肤病防治机构。

根据群众健康需求, 中医药除参与疾病的防治以外, 还在中医康复上做文章。近几年来, 全市各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原有中医科的基础上, 又增设中医康复理疗科, 添置了针灸理疗、康复设备,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除传统手法治疗外, 新增加了三维牵引床、自动按摩床、中药薰蒸床等设备。

5 实施中医“三进”工程, 服务基层人民群众

一是新农合政策向中医药倾斜, 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 鼓励农民选择中医药治疗疾病, 各单位中药自制制剂经审核后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中药使用率和中医诊疗率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对市中医院给予更优惠政策, 如市中医院住院病人起付线比市人民医院低100元、报销比例高10%, 市中医院既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又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还是市外转诊审定医院。

二是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人员的作用, 基层中医工作者是“中医三进”工程的主力军, 因此要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 让他们立志于扎根农村, 扎根基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市顺河镇卫生院中医副主任医师李克英, 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30余年, 一直坚持在基层工作, 毫无怨言, 与当地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多次被评为优秀卫生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 市级劳动模范。南湖办卫生院中医主治医师刘德应, 从乡村医生做起, 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他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施治, 从不开大处方, 从不鼓励病人滥检查, 对病人体贴入微, 每天接诊病人60多人次, 是当地妇孺皆知的好医生。还有一大批乡村中医, 他们是农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凭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 坚持为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让中医中药走进社区。麻城有城市人口30多万人, 目前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 4个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中医康复理疗科, 有中药房和中药库。有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医人员, 有中药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居民家访时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知识, 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上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 中医中药进社区、进农村, 既满足了居民的健康需求, 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也提升了中医药参与防治疾病的综合服务能力。

摘要:麻城市于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市) 建设单位, 1996年1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评审验收, 麻城市荣获首批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市) 称号。近10年来, 在巩固中医先进县创建成果, 保持和发扬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先进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

篇4:用中医解释中医

2006年2月份,文化部公布了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医药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这一条最关键)、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有人说成为“世遗”固然是好事,可是中医药真的已经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地步了吗?

20世纪以前,从《黄帝内经》算起,40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风雨雷电、战争灾难、毒虫瘟疫……都没有使我们这个族群灭亡,反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支。怎么来解释这个现象?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医中药这套我们自己发明出来的疾病诊疗和身体保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

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西医开始进入中国,很快就以它的疗效快速、诊治客观、清洁方便、简明易懂等特点,成为许多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的选择。而土生土长、流行了几千年的中医却被扣上了“不科学”的帽子。

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完全不同。西医的思维可以远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还原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分的,从原子、中子、质子到现在的量子,物质被不断地还原分割,放到越来越微观的层面上被认识和研究。中医则完全不同,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恢复人体内部的平衡,人体自有大药来抗御疾病,而不是治疗什么具体的组织和器官。中药也是把某些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通过炮制、加工、配伍等办法,产生出综合的治疗效应。两者都有理,但用一个否定另一个,用一个解释另一个,都行不通。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提出来以后,有些人试图用西医那套知识体系转述中医理论,或者用西药分解提纯的办法制造中药。据我所知,都不太成功。听说有人做了试验,把中药的一个解毒方子拿出来,用西医那套化学方法分析,发现只有其中的某一味药是解毒的,其他药都不解毒。于是,只把这一味解毒的药提取出来给病人服用。结果,坏了,不是不能解毒,但是产生的新毒比旧毒还厉害。问询中医后,才知道这药方里有一个药物相生相克、君臣配伍的关系。中医最清楚“是药三分毒”,那些由几味或几十味药组成的复方,目的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药对人的伤害,调动起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集中肌体各组织之间的能量,调中理气,平衡阴阳,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套玄妙的东西,西医怎么理解?

我常常想,西医确实是治病的,中医治的不是病,而是人。只要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维持内环境稳定平衡,就可以百病不生。中医的最高境界其实也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致中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既是宇宙万物的最佳动态,君子修为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祛除百病、健康益寿的不二法门。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微观与宏观结合的时代。我们如果相信这样一个的哲学命题:世界是无限可分的。那么,西医的还原论也是没有尽头的。它还将按照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只是,越是走到微观、剖析、刚性的领域,是否越能悟透其中的宏观、混沌与柔性?这本就是生命的一面两体,一体两面,相衍相生、不可分离。但是以人类目前的智慧,中西医之间想要达成真正的了解、理解、谅解,乃至结合,可能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中医药即将“不遗于世”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用中医来解释中医,重新整理中医,研究中医,保护中医。

篇5:中医院儿科主任先进事迹

用爱诠释“白衣天使”----儿科主任同志先进事迹xxx,女,32岁,**苗族自治县中医院儿科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以博爱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儿的心,以精湛的医术呵护着每一位患儿的身。她任劳任怨,把“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刻苦钻研、苦练本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儿科医生,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埋头搞好工作。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必然要练就一身硬功夫,除看好普通病种外,她对急、危、重、疑难病、少见病更是潜心钻研,每当碰上这些病例,就千方百计地去查阅资料、积极与同事探讨,不断寻求解答,实在不行就请教专家老师指点,慢慢积累丰富的经验。她的时间、精力全花在工作上和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上,很少逛街,更不提打牌、玩游戏了,朋友都嘲笑她“OUT”啦,但她却对医学知识永远不落伍。她在这种进取精神的激励下日渐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的儿科大夫,成为儿科医生队伍中的当家花旦。医术精湛、救死扶伤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孩”,在工作中儿科医生比其他医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小儿科是“哑”科,这就考验医生多问多观察,通过对家属的有关询问,搜集一点一点的病情信息;对病儿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一点一点的病情变化。

篇6:县中医院副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名中医、**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八届人大代表积极分子、**市十佳医生、**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他就是**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勤于探索,医术精湛

**于1975年12月以优良成绩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进修于广州中医学院理论提高班,他刻苦学习,五门主考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在120多名学员的大班中名列前茅。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高潭、宝口卫生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986年,他放弃调往深圳的机会,为家乡的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刚刚成立的县中医院在全县选调人才,**被调入中医院。

1988年8月至1995年10月,**在**县中医院任内科主治医师、门诊部主任,任职期间,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多次被市、县、卫生系统评为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推荐为**县著名医生,其事迹被登载在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岭南名医》上。

**从1995年11月起任县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1997年1月起任中医院副院长,主管中医院业务领导工作,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综合服务水准,经过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努力,中医院多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单位”、“文明医院”。在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工作精益求精,无出现任何医疗事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深受群众欢迎和信赖,诊务相当繁忙,应接不暇,据统计,近几年来,他诊治病人数平均每天50人以上,位于中医院的第一位,在**县境内乃至**市、深圳市部分地方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10多年来,他年年考核都是“优秀”。在主管全院业务工作中,他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定期查房,坚持亲手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抢救及业务授课讲座。

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论著1部,论文10多篇。1996年10月出席在澳洲悉尼召开的国际中医药学暨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学术交流大会,在大会上宣读论文“女贞子汤治疗慢性肝炎100例疗效观察”,并获“优秀论文奖”。1998年5月在全国第二届中国中医男科学术研讨暨科研协作会上宣读交流论文“六味地黄汤于男科新用”。在全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泌尿系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知柏八味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6例疗效观察”。2000年6月出版专著一部,定名为《士康医论选》,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这本专著创新实用,内容包括“临证发挥”、“古方新用”、“医案医话”、“单方验方”,约10多万字,得到了省名中医邱健行教授的指导并予作序。

他积极投入中国科研活动,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加味丹参饮单味浓缩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的等效研究”、“系列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脏腑的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研究成果成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他被选为全国《2000年课题》临床科研协作中心理事会理事(执行),他积极投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论文“古稀胶囊治疗脑血管硬化36例疗效观察”。他积极倡导在本院使用中药浓缩颗粒剂,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方女贞子汤、穿破石汤制成浓缩颗粒剂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深受患者欢迎。

他1995年10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6年被广东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名中医”称号(为**市历史上第一次评选名中医的六位名中医之一),1998年被广东省人事厅授予“全省山区建设优秀人才”称号,1998年当选为**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被选为**县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市中医学会理事,今年5月被评为**市“十佳医生”,《**日报》在显著位置上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恪尽职守,廉洁行医

上一篇:科贸英语专业个人求职信下一篇:热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