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2024-05-20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精选6篇)

篇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概念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思辨产生,但方法论只钟情于科学方法。

1、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分支,是验证知识与寻找新知识或新发现(new findings)的科学。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就是该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程序和规范。从过程来看,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信度效度判断、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规范和逻辑。

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

(二)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的性质

1、客观性(事实的WHAT、WHY、HOW等的YES OR NO问题)

2、实证性(观察和实验)

3、规范性

①研究者用文字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使得其他研究人员可据此判断你的观察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结果以及导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②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应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

4、一定的概括性(适用效度)(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们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使人及其携带的资源形成1加1大于2的局面。所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须有一定共性才是有意义的。)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性质或定位

科学方法思辨方法

逻辑直觉

客体与情境分离客体与情境交融

科学艺术

学科研究的定位频谱

原因:

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与个性(感觉、直觉、意愿、决心)

2、管理情境(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生态、社群环境、组织系统)

3、主客体都是人,价值的偏好。(决策,两难;事实与价值的结合)

(四)(公共)管理研究的类型

1、按功能:基础研究(WHY,THEORY;FOR EXPLANATION);应用研究(WHAT AND HOW;FOR APPLICATION)

2、按研究内容的表现式样和研究目的:探索型(EXPLORATION)、描述型(DESCRIPTION),解释型(EXPLANATION),规范型(PRESCRIPTION)

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的特征

3、按论证的手段: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和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IES)

①理论研究(演绎法):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律、法则或学说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

②实证研究(归纳法)根据假设去寻找论据,从现实资料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

“以往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

二、(公共管理)研究的要素

(一)概念、名词和术语

概念(concept)是对所观察对象或指称现象的本质(共同的根本属性)的抽象。概念是思维链条上的节,概念不清晰说明你还没把握该事物的属性。对个人来说,概念是一组心象的组合;概念不清说明相关心象组合存在混乱,未能明确设定,或者该心象组合不是依托可观测的事实。

名词(noun)是一个概念的语言指称。专业或学科常用的名词即术语(term)。在一项研究中,关键概念和名词,一定要做到: ①稳定而规范的心象

②清晰而正确的定义(内涵)③变量的逻辑性和可测性(外延)

④翻译过来的名词和术语的准确性(例如,political issues)研究生论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①概念混乱,前后不一致 ②推出年名词而无后续内容 ③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二)定义

1、定义是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表述或界定。

一项研究、一篇研究论文往往都涉及

一、两个关键的名词,它们的界定反映了研究者的基本功。如果关键名词定义清晰而且确切,至少表明研究者思考的成熟程度和对此项研究把握的深度,因为关键概念和名词总是与研究论文的重要创新点或贡献相联系的。如果关键

概念的内涵不界定或界定模糊混乱,该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便让人难以置信,不敢引用。

2、下定义的方法

科学研究中最适用的下定义的方式是属加种差:带定义的名词为种(species),该名词隶归于属(genus),种差(differentia)指该名词与同类(属)其他名词的质的差异。

中文下定义的语法结构:被定义之物 = 种差 + 属 例如:变量是具有可测性的概念。

英文下定义的语法结构:Things to be defined + verb + general class word + “wh”word +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For example: externality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a benefit or cost associated with an economic activity devolves to third parties.下定义不规范或易犯的错误:①以例代定义;

②种差描述范围不恰当③属选择不当④采用否定词

⑤词句冗长。

3、变量

(1)变量是具有可测性(measurable)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加以度量,如工作满意度、劳动生产力等。有些变量不具备可测度性,如幸福、快乐、凄凉、悲伤等。属性是指客体的某种特性。例如,性别是变量,则属性有男性和女性,可见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

变量与属性

性别男,女

年龄老、中、青;少儿;成年;1—80(岁)年产量10—1000(台)

年利润﹣100—1000(万元)

质量优、良、合格、差;5、4、3、2、1、星级 开放度0,„,100 满意度0,„,1(2)变量是科学研究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否使用变量语言反映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明显差别。

(3)变量的类型

(箭头表示作用方向)

(4)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存在互动或对称关系,它们共同发生变化;因果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明确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虚无关系:变量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即使有也是由于偶然事件或样本随机误差的结

果。

4、命题和假设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层次和范式

四、学习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1、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2、决定了研究工作的专业水平

3、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是打好研究基础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今后才有可能在更高

层次上进行原创性的思辨研究。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吴建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范柏乃,蓝志勇.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Earl Babbie[美]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Gall, Meredith Mark [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John W.Creswell[美]著,崔延强主译.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6.M.N.K.Saunders[英]等著,杨晓燕主译.研究方法教程—管理学专业学生用书[M].北

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

47.美]著,张忠占译.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下

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Susan Welch /John Comer[著],郝大海等译.公共管理中的量化方法:技术与就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风天笑.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10.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1.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 应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12.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13.吴增基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郭齐胜等.系统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6.郭星华等.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7.陈森发.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二)论文类

18.董琳.论文撰写与科技文献检索[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4)19.谢刚,万迪昉.管理实验—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J].管理科学,2003(4)

20.蓝志勇.当代公共管理研究的范式观——一项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3)21.颜玖.文献检索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1(2)22.任志娟.SPSS中判别分析方法的正确使用[J].统计与决策,2006(3)

23.万迪昉,谢刚,乔治林.管理学新视角—实验管理学[J].科学学研究,2003(4)24.王作成.满意度调查中的问卷设计与优化[J].市场研究,2005(3)25.王萌.浅谈访谈法中的提问技巧[J].现代教育科学,2006(10)26.陈维军.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1(8)

第二章 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第三章 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章 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公共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的写作

篇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一: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学习心得

摘要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主要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也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研究的一般程序和 通用结构,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研究规范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 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进而提高研究论文撰写的效率和质量。教学内容由课程学习、课堂研讨和课后大作业组成,从而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管理研究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学会如何规范地 去做研究、写论文以及如何评价一项研究成果和论文的方法,力图把管理研究工作过 程和论文写作过程及其各个环节规范化、结构化、清晰化,在研究中少走弯路,提高 效率。

引言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 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 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 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 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 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 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 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 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 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 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 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有电脑),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 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 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 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 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三.关于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 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 置上界限不明确,选项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选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一 定的偏差,再则由于我们小组的疏忽,忘了对问卷进行核对,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在 给调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问题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也给被调查者留下不好的影响。而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由于我们对所要调研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并 不能很好的对结果所暴露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导致不能很好的对调查结果进行显示。

结论

资料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在对不同的类型的资料进行采集时,我们需要学会灵活 变通,采用不同的方法,保证所得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资料的获得需要一个 过程,需要我们在采集资料前,对各种相关资料认真准备;采集过程中,对问卷的发 放和回收认真负责;采集后,对所得数据进行仔细整理,认真分析。这写工作要做好,需要我们对与所调研问题的各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和一颗严谨认真的心。采 用问卷发放收集对数据进行收集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小组成员间的 能够很好的配合,也需要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来对小组人员与任务进行分配。不允许有 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和有损团队合作的行为出现,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的 1+1>2 现象。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二: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心得>>(4118字)

以往很少见到有关管理方法论方面的专著,一些涉及到点的书籍相关的知识也不是很系统,很全面,《管理研究方法论》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这本书从整体上探讨了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全书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讨论了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第二章论述了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三章是管理研究设计,描述了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 主题先行 和 假设树 的重要性及其内容;第四章介绍为了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第五章是数据分析,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第六章总结了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书中针对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论文的撰写提出了指导意见,读完之后受益颇多,以下是我对相关知识的一些理解。

一、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完整的一系列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回溯既往,我们可以评价过去事件的意义,并追溯它们相继导致的后果。但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来自先前见闻的全部知识,把同样的事件重新经历一番,情况就会不相同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所形成的一般处理方法中所形成的基本方法。

二、人类知识的传承,归根结底是靠作为思维主体的个人求知过程来实现的。

求知是个人对未知事物之间关联作出的主观判断。个人如何求知?总的说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认同别人的知识,另外一种是自己观察试验以增进知识。细分起来分为: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思辨法和科学方法四中。科学方法是研究中最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它是通过系统观测而获取客观知识的方法。单就科学方法来讲,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和概括性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科学试验的基石。管理研究过程延续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的地方,只要在于研究对象,管理研究的只要对象的人,同样的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自然科学研究人的生理方面,而管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即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作为运行单位的人。因为有了人的因素,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一般说来是两个难点,即高层管理者形象思维和管理意境。形象思维反映管理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细微的的反馈能够迅速在头脑里面形成反应。管理意境是指复杂管理系统本体所电池主客观背景。这两个难点是形成管理者千变万化的管理风格的原因,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环境的认识不同,通过形象思维对个人头脑的再加工,产生不同的管理意境。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管理研究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即使管理研究方法论却垂青于科学方法,思辨研究仍然有其存在的领域,毕竟管理中存在许多只有思维才能达到的领域。在管理研究中要分清楚那些适合科学方法,那些适合思辨方法。经济科学不同于管理研究,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经济研究讲究在确定条件下对宏观的现象或者微观的经济行为的确定性的分析,主要的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几个经典性的假设之上,有了这些假设,经济学才能首先建立一些公理性质的条件,而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一系列定理、引理。然后逐渐放宽条件,一步一步向现实情况靠近,这就产生了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一个本质性的区别:经济学是由假设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过程;管理学是首先给定一个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概念、变量、定义、命题和假设的分析,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最后形成推理、理论。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来说,方法论是直到如何进行经济研究的一般处理方法,是对以往经济理论产生中的探索的经验总结。具体说来的,指导经济研究中的对象的概念描述,变量定义,实证方法的选择都是经济学方法论的范畴。

三、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

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和分类概念是对所观察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目的是简化思考,在一个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一描述。概念本身并非存在之物,而的认为附加上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清晰概念的参照点必须依托可直接观测的事实或确定无疑的事实。名词是一个概念正名,一个概念必然有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于书面和口头交流。一旦形成概念并有名词以后,人们便可以抛开概念化的过程而直接用名词术语进行交流。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方法。一篇研究论文能否经的起推敲,从定义界定清晰与否去考察最能说明问题。定义清晰便能消除歧意。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语义定义,即逻辑学中所谓的属加种差的定义。变量指具有可度量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可以度量。变量属于概念类,便须设定定义,定义必包含可识别的种差,要求辨明变量属性的构成,以便进行度量和分析。命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按其作用可分为:公理、定理、设定、假设。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假设形成之前必然要查阅相关文献,任何假设的提出都毫无例外的以前人研究工作作为基础。假设是建立在可靠理论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验证的。理论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理论须由三个要素构成:概念框架、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间关系的一组命题、供验证的背景。理论探索无疑是研究者思考的过程,遇到疑难而后谋求解决途径,产生判断,形成假设而后验证的过程。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定义就是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指具有概念所指特有属性的事物,分类从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分类和定义之间有密切联系,当把研究对象加以分类,也必须知道属的定义,否则无法区分共同属性和个性,无法找出种差。与分类相反的便是归类,依照事物的属性或其他共同点而把他们集成一类。归类也是有层次的,不过程序和分类相反。归类程序从最小开头,一层一层的归结到最大类,每归一类则类加大一级。

四、管理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两个目的:辨识和提炼主题;论证和验证主题。好的研究设计绝非无所不包追求全面完整,而是规范地探索有限主题的策略。研究设计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问题辩析。辨识问题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范围较广泛的领域。提出研究领域虽然不等于已经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按照趣向选择研究领域仍有必要,可促使研究者集中阅读该问题的相关文献,问题导向和方法导向是研究和学习区别所在。第二步则是将问题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过程就是研究领域问题分类,问题定位和变量筛选的过程,先是确定对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切入层面,然后再寻找研究主题。选择主题可以说是寻求创新点和提出假设的过程。管理研究只能是明出题,把自己研究工作的主题也就是自己的主要研究贡献或者创新点凸显出来,并贯穿在文章的始终。主题的提炼一般可以归结为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归纳指的是从现实世界的事实和现象中归纳出主题;演绎则从公理演绎出假设。对管理研究来说,主题先行 即先对研究的主要贡献即研究结果是什么,心中要有个设想,基本有数,研究或者写作过程则是深入和论证的过程。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弄清楚和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找准有价值的主题。当然文献综述在论文工作过程中不只是为了找出主题。对于本研究的论证架构、方法和步骤的选定都起到类似的作用。第二部分属于假设论证。变量设计。研究开始时界定清楚并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不能前后矛盾。概念清晰界定后仍然存在可操作性的问题,便需要给操作定义,即操作过程的概念化。操作变量设计以后便要处理变量属性的度量问题。实证研究是根据假设去追求论据,从现实资料和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所提出的假设。理论研究则相反,从更高抽象层次的公理、定律、法则和学说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支持或否定假设的结果。从推理思维来讲,实证研究属于归纳发而理论研究属于演绎法。

从研究方法论角度来看,评估研究则是判断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评估者考察某项研究也总是要关心所得出结果是否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以符合研究者预期的结果。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信程度。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高说明研究者对变量间关联的命题在该项研究设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是成立的。然而在其他环境下所做命题是否成立,内部效度不能评价,研究者关于变量之间关联的判断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研究条件下成立,就要考察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证实过的假设的适用范围。

由于时间比较紧,还没来得及通篇认真的阅读,只是浏览了一些内容,对书中的知识大致有一些了解,可能体会并不深刻,这还有待今后慢慢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运用,进而得到升华,从而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产生一些启发。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三: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心得>>(1950字)

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论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门靠背来过的枯燥科目。可是开课第一节,梁老师就给我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也让我对这门课程改变了看法。

“要想知道同学有没有经常看书,就拿起书抖一抖就知道了。”这是梁老师第一课说的话,说真的当时真的好怕梁老师来翻我的书,因为我完全就没有看过。而当你翻到别的同学的书时,看他们自信满满的笑着经受过了考验,突然发现,原来预习也可以是一个让人炫耀与骄傲的好习惯。所以这句话与这件事带给了我一件极好的事就是,面对预习再也不会感觉乏味,而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梁老师则是将理论结合到实际之中,用一些亲身体会或者是时事新闻来从中告诉我们许多的知识、为人与道德。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新颖,令原本该是呆板的一门课变得生动活泼,令人忍不住就是想听听想从中受益匪浅。从这几节课中,我不仅仅养成了预习与看新闻(早睡还在努力中)的好习惯,也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眼光与思维该放成熟一些放得更宽阔一些,也知道注重细节不仅会影响自身其实也会影响到所在的集体,也学会了关心时事并把自己投身到评论者的角度去正确的评判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听完了一节课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反思过去注重现在也着手将来。但其实,我也发现了梁老师有时候会叹息,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生目前缺少许多优点,比如积极阳光的精神,比如仔细阅读与主动阅读的精神等等。有的大学生一上课就开始玩手机动辄睡一节课,浪费大好青春与生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如此,我也批评自己。但是中国教育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弊端,它老是在说:必须拼命读书,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于是我们就用尽全力去学习,几乎也是为了摆脱束缚之后放纵的玩耍,因为那些日子真的太累了,让我们感觉几乎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般的毅力与坚持去做一件事。所以来到大学,很多人即便是发现了大学也是来读书的,可是他们也宁愿放弃学习择消遣了。因为那些精力真的感觉就像提前透支消耗殆尽了一般,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空虚与孤独了。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描述国外的学习:小时候对孩子们都很放松,培养他们的创造与想象力,之后越来越紧张严格,上了大学就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写到:我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竟然在路边的长椅上就睡着了,还有些学生一边啃着面包(指午饭)一边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他们的教授提前会把下一节课需要涉及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而下一节课他就只会拉拉纲要,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看到这些我真的沉思了,这完全与中国教育是相反的,而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得孩子拥有童年也兼顾了知识,但中国却使得孩子童年全部用在学习之上而且长大了也不愿学习变得涣散了。

说这么多有些扯远了,我只希望梁老师可以少一些叹息,还是可以轻松活泼的上课。老师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教育制度走出来的人,但你们是可以从这些压迫中找到自我的优秀的人,而你们也正在引导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寻找到自我,但毕竟能不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正确利用好时间主要靠的是自己,自己不努力外界再多的劝阻也没有作用。你已经将你的带领作用发挥体现出来,而带给我们的益处甚至超越了这门课程本身,谢谢你。

不过我也想要提出一些建议。根据经验,坐在前排的人几乎都在认真的听你讲课,而坐在后面的人听课的却很少,我建议有时候可以上一半课,利用课间来交换前后排位置,这当然也不会影响到前排的同学听课,因为你的声音已经足够,而那些说听不清楚的人其实也只是没有认真听开小差去了罢。

然后我想说其实希望课程结合PPT也可以多一些,有时候希望可以从PPT中抄写一些好的精华记录下来,而光听说的是来不及写,而且一节大课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的听难免会想要休息开小差,而此刻重要的东西也就遗漏了。所以希望梁老师可以麻烦一下啦,就写一下你的心得体会也是不错的。而且有些时事有可能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听说的也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如果此刻可以有一段视屏可以看的话,既提神了也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更全方位与深刻的了解与见识。

最后一点建议就是课上可以随机抽取同学来回答问题。可以使得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全心全意的来听课。课堂之中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也可以使得大家互相了解对方,从说的好的同学那里汲取到知识也会反省自己为何不如别人那样见多识广。

当然啦,以上意见仅仅是个人意见。喜欢你的课的人真的很多,大家都从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许多。

你是大树我们则是树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中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仰望你的枝繁叶茂,你则为我们开辟出一处安全静谧的成长地方。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一同庆祝彼此的改变与成熟,一同以你为中心的环绕着你在这洋溢着青春的校园里携手前行。

>管理研究方法心得四:图书角>>(384字)

刘老师:

建议老师在教室里创建一个图书角。

图书角是一个阅读图书的地方。它是专门为一些爱好阅读的同学所开放的。大家都知道,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品。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书就好似一个博学多问的人才,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交流,谈话。

同学们可以拿自己觉得好的书,愿意跟大家分享的书可以拿到学校的图书角来,然后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一下,这可算到平时成绩里去。还可以在图书角借你自己觉得好看的书。但是不能在图书角的书乱图乱画,如果你乱图乱画的话,下一个借书的同学还能看吗?而且,以后不管是不是图书角里的书,别的同学也会不愿意借你的。

我们还应该为图书角设定一个班级图书管理员。一个月可换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做了。而且还要是一个有威信,有责任心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

篇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探讨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 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 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 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 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 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 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 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 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 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 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 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 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 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 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 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 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 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 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 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 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 在实践中发展, 并阐释实践, 引导实践的。

3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 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 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 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 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 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 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 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 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 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 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 深入调查研究, 由现象而本质, 由具体而一般, 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 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 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 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 《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入手, 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 (perspective) 、参照系 (reference) 、分析工具 (analytical tools) 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 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 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 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 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 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 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 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 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 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企业家想赚取利润, 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 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 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 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 ( 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 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 但是, 迄今为止, 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 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 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 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 科学可以分为两类: 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则—”的科学命题; 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 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 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 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 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 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 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 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 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 就事论事。同样, 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 比如, 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 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 在分析决策问题时, 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 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 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 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 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 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 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 因此, 微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 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 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 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 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 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 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 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是认识的起点, 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 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 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 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 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 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 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 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 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 我们必须明白, 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 单凭数学是不够的, 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 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 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5 结语

综上所述,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深化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必须掌握的方法, 为了使研究更客观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我们就需要对我们日常的管理研究中所常用的思辨的研究方法加以完善,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多加以定量的分析及实证研究手法, 使我们的研究结论更具客观性及规范性。同时还应注重, 理论分析框架——“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在研究中的运用, 使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管理学问题, 解释和理解管理学的行为和现象。

参考文献

[1]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2]乌家培.论管理科学的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 2000, (6) .

[3]鲁兴启.管理研究方法的操作规则[J].中国软科学, 2003, (11) .

[4]马成墚, 王国进.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J].现代管理科学, 2004, (3) .

篇4:应急管理方法研究述评

摘要: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的研究是应急管理研究的基础。文章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时间维度的应急管理过程为基础,系统阐述了运筹学、博弈论、复杂系统理论和模拟仿真等方法在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应急管理;研究方法;系统论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政府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除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可以归纳为突发公共时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检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等。可见,针对应急管理的研究覆盖了组织、政策、基础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工具以及集成应急平台等多方面。本文仅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对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一、应急管理研究内容与原则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可以将应急管理划分为预警、反应和善后阶段。应急管理的事前阶段主要侧重研究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管理原则是实施有效规避,强化预案管理和完善情景预演机制:应急反应阶段是快速评估、选择应对方案,及时启动预案。应急介入、控制事态,同时科学调度,实时决策,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该阶段的要求是需求响应的及时性,以及响应的效率问题。善后阶段主要是建立和恢复正常秩序的过程。应急管理的整个事件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危机事件的发生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

二、运筹学/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应急管理中有关资源布局和调配、人员疏散技术与模型等问题主要采用了运筹学/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Altay和Green(2006)系统回顾了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在灾害运作管理中的相关研究。通过关键概念的定义清楚界定了研究范围。介绍了研究的过程。对已有的109篇文献按文献作者的国籍、发表时间、所应用的方法、研究内容所属的运作阶段、灾害的种类和研究的贡献进行了分类统计,并用图表详细介绍了不同运作阶段和灾种的论文研究情况,同时依据Denizel的分类标准也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研究现状,最后从Multi-agent研究、方法论、技术、运作的阶段和基础设施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Green和Kolesar(2004)对30多年来在《ManagementScience》上发表的有关应急管理领域运筹学模型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阐述了这些原始模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应急反应的决策,讨论了由于恐怖主义的出现而引发的应急管理新情景下运筹学建模和应用的潜在方向。这两篇文章对运筹学,管理科学角度的应急管理研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提炼。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运筹学领域有关应急管理的研究最为充分翔实,但对多主体、多层次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协调等问题的研究仍较为缺乏。

三、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严格来讲,博弈论是运筹学中的一部分。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博弈论已经发展出自身的方法和体系。同时,随着博弈论研究的深入,其在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地位也已突显。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博弈研究主要是应急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应急管理不同层级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其中局中人是“危机管理者”和“危机事件”:“危机事件”的策略空间就是其状态空间。“危机管理者”的策略空间则是其方案空间;支付函数是成本最小化下的最优方案。整个博弈过程便是如何调用方案空间中的方案应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发展的状态。计雷等(2006)描述了动态博弈网络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并描述了应急管理动态博弈问题的三个主要特征,即突发事件是动态演变的:关于事件发展的信息是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完全到完全:在不完全信息下所制定的方案要能够便于在信息完全时刻下的及时调整。将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存在缺陷,原因在于所有突发事件状态和方案都是可以穷尽的。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突发事件的所有状态空间。因此对应的方案集合也是无法穷尽的。同时。对应方案的收益函数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的研究将会是该领域的热点。同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不同层级主体之间的博弈,采用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应急组织体系构建中的博弈也是主要研究方向。

四、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

复杂系统研究是当前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中采用较多的方法。复杂适应系统是一类代表性的复杂系统,基本思想是:系统的复杂性起源于个体的适应性,系统中的个体在与环境和其他个体的交流中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在整体上突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李振龙,2003)。Jsnssen(1998)用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工具来模拟微观层面的行为,并得出了基于宏观模型的确定性参数值,将其应用于对控制疟疾行为效率的评价,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情形的模型构建。复杂系统的信息不同于一般传统决策分析中的信息。例如,复杂系统通常会呈现对特定假设的极度敏感,通常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决策的利益相关者没有有关系统的模型和系统的输入参数,或者对模型和参数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在这种强不确定性情况下,传统决策分析工具无法应用或者无法表达决策制订者的目标。而基于情景的计划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未来并不是过去的归纳总结,并且可以帮助人们达成一致意见。但情景方法无法提供量化的决策分析,并对给出的政策选择做出排序(Lempert,2002)。计算机支持推理结合了数量分析和情境分析,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给出可能模型集合,从而更好的模拟未来的状况。使用者可以在这些模型中通过计算机可视化和搜寻进行选区。基于Agent的模型是将社会看成多个自主互动代理人演化系统的计算研究,是从复杂适应性系统角度对社会体系问题进行研究的工具(Janssen,2005),也是目前应急管理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法。

五、基于模拟仿真的研究方法

对突发事件起因的研究涉及对意外情况的建模和仿真。“意外建模”被《技术评论》杂志视为2008年十大新兴技术之一(Anonvraous,2008)。微软研究中心适应性系统和互动组的主管Horvi~认为使用“意外建模”技术,融合大量数据,人类心理学和机器学习可以帮助人类管理意外事件。目前有关意外建模的研究方法多数出现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研究方面。

案例库的建立是应急管理中经验研究的重要部分。由于单纯的案例库并不能完全应对现代复杂突发事件,因此基于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方法在应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急管理中有关人员疏散技术与模型主要采用了基于仿真的研究方法。此类研究包括安全通道的设计、群体规划与管理以及紧急疏散仿真等方面,通过计算机群体仿真技术实现虚拟现实仿真。同时,针对复杂适应系统开发了一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多主体软件工具集,即通用软件平台Swarm。余雷和薛惠锋(2008)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Swarm工具从进化博弈的角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进行了仿真。

目前,针对自然灾害等事件的模拟仿真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美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地震模拟试验和计算技术,日本的三向地震模拟震动台等。但对其他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的仿真研究则较为缺乏,这也是目前较为迫切需要得到突破的方面。

六、总结

篇5: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 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 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 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 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 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 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 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 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 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 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 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 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 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有电脑) ,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 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 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 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 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三.关于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 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 置上界限不明确,选项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选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一 定的偏差,再则由于我们小组的疏忽,忘了对问卷进行核对,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在 给调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问题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也给被调查者留下不好的影响。 而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由于我们对所要调研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并 不能很好的对结果所暴露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导致不能很好的对调查结果进行显示。

结论

篇6:各国景区管理方法研究

法国:法国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产吸引着各国游客。法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管理原则。法国公园一年四季免费开放,但博物馆一般不免费。法国文化部掌握国家公共博物馆的门票价格政策,但具体票价由公共机构“国家博物馆联合会”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法国政府坚持由政府承担公共博物馆和文化景观的运营主要费用。2011年3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法国37家国家公共博物馆2009年运营费用为7.6亿欧元,国家直接补贴3.13亿欧元,占42%;国家承担的人员支出9300万欧元,占12%;博物馆收入(门票、出租场地收入等)1.78亿欧元,占23%。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法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制度,文化部下设遗产管理总局,在这套制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研究遗产景点的保护和管理,法国政府设立国家遗产学院,专门培养遗产地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针对不同性质的遗产地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法规。

意大利:意大利同样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到此观光。对于保存状况不佳、承载能力有限或具有特别艺术价值的景观,意大利采取限制游客数量的措施,比如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1990年因担心斜塔的倾斜角度不断增大而倒塌,意大利文化部对游客关闭了斜塔,开始了最新一轮修复“扳正”过程,直到2001年年底才重新对游客开放。为避免过多游客同时涌入,目前比萨斜塔每天分批次(1小时2至3批)对游客开放,每批次的游客数量也有限制,游客参观时都会有景区的工作人员负责带队陪同,进行讲解的同时保证每批次所有游客均能按时进出塔。

上一篇:职业教育培训需求问卷下一篇: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