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2022-05-13

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公共管理硕士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本文就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做出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第一篇: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

侨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

[摘 要] 以国内某侨校图书馆馆藏收录的公共管理学科1426篇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为研究对象,应用内容分析法对论文选题情况进行编码统计,分析该校公共管理研究生选题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侨务研究,重视侨务特色;规范副标题的应用;选题要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要有实践性和前瞻性;树立问题意识,开拓研究视野四个方面来完善论文选题,提高论文质量。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位论文;选题

★课题来源:华侨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项目: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质量研究---基于CNKI学位论文选题的数据统计分析(18YJG47)

公共管理学科是现代管理学科四大分支之一,是现今和未来国内外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学科。20世紀30年代,作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成为一门学科教育被引进中国,经过多次学科调整,20世纪90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在中国高校出现,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走上快车道。在国内,我国于2001年启动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因此,总体上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位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MPA)两大部分。该学科旨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随着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成果,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必备条件,学位论文质量能够直接反应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理论研究的最后成果,也是研究生学术积累和学术能力的集中展现。本文通过选取国内某侨校公共管理学科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分析,找出其存在不足和解决措施,为实现提升该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校作为中央统战部直属的“侨校”,其公共管理学科历史较为悠久,2006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既有本科也有研究生专业。现有在校生将近1500人,其中本科生600多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近10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MPA)700多人。

本研究运用ATLAS.ti7.0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校图书馆馆藏的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数量、研究区域、选题方向、关键词、学位年度等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该校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

一、某侨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概述

(一)从论文数量分析

本文选取该校图书馆馆藏的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位年度为“2010-2020年”,共1426篇论文(见图1)。

从数量上来看,该校2010-2020年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总数为1426篇,其中2014年之前,其数量并不多,之后数量大增,每年基本维持在130篇以上,最多的是2016年,为226篇,占全部样本量的15.85%,其次是2017年,为223篇,占样本量的15.64%,其原因是该校在2016年施行最长学习年限,2017年颁布了《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华大研〔2017〕42号),并对已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2009年及以前入学的境内博士研究生,及2011年及以前入学的境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清退,包括博士38人,硕士31人,该措施,使得2016年和2017年毕业的人数达到最大值。整体上,该校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率大概为50%左右,主要是公共管理硕士(MPA)毕业的人数偏少,而学术性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基本达到93%以上。随着最长学习年限的实行,近几年,其毕业率为90%左右。这也说明,该校研究生的培养进展在不断完善,促进了其培养过程规范,学校定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常规清退工作,促使各培养单位、导师不断做好学业预警工作,督促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尽快完成学业。

(二)从副标题来分析

“题好一半文”。选题在论文研究中至关重要,它表征着学位论文的内容和价值,是学位论文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该校1426篇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选题中带有副标题的论文有380篇,占研究样本量的26.65%,其中2015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带有的副标题最多,为研究样本的19.47%(见表1),这380篇中90%以上都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

(三)从研究区域来分析

研究区域是学位论文研究的具体对象所处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是论文研究对象所处的一定地理空间的人文地理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等环境总称。该校2010-2020年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涉及的区域主要有泉州、晋江、石狮市、南安市四地区,共1270篇,占研究样本的89.06%,其中把泉州作为研究区域的有940篇,占全部论文的66.92%,其次是晋江,有229篇,占全部论文的16.06%,最小的是南安市,有49篇,占3.44%(见图2)。

研究区域的界定,说明研究生对于区域事务的关注,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能够界定在自身工作和生活空间范围,引导大家关注自己周边的公共事务。

(四)从关键词来分析

应用ATLAS. ti 7. 0软件对1426个样本进行编码、分析,对全部题目的频数进行统计,其排名前30的关键词分别为政府、管理、服务、行为、治理、政策、公共、发展、监管、优化、制度、安全、改革、模式、社区、体系、农村、事件、养老、产业、高校、行政、城市、地方、对策、文化、社会、企业、职能、院校等(见图3)。

其中政府、管理、服务、行为、治理、政策出现的频次为317、240、160、133、119和108。从这可知,该校公共管理学科硕士学位选题主要围绕着政府、管理、服务、行为、治理和政策6个方面展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政府、社会、社区、农村、产业、高校、行政、城市等。其选题主要集中于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35.65%)、区域与城市公共管理(33.24%)、公共危机应急管理(9.52%)、教育行政管理(7.84%)、侨务政策与管理(7.16%)、其他方面(6.59%)等开展研究。

二、存在问题

(一)在论文选题中侨校的特色不明显

作为一所侨校,该校公共管理学科对于“侨务”内容研究不够。福建是中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侨乡,福建的华侨对福建的外向型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泉州人在异国谋生定居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分布面广,经济实力雄厚,对居住国、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海内外之间广泛密切的侨亲关系,使得泉州市区域内的侨眷、侨属同样也是人数众多,全市各个乡镇(街道)均分布有不少侨眷、侨属,3/4以上的乡镇(街道)被列为重点侨乡乡镇(街道)。该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对于侨务管理方面的选题偏少,侨务方针政策的研究、履行侨务行政的执行力的研究、为侨服务等方面研究不够,侨校特色不凸显。

(二)有些副标题较为空泛

在学位论文中正副标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论文的副标题作为正标题的补充、解释,正副标题之间如果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副标题也就没有存在意义。在分析该校公共管理学科一些硕士论文选题发现,一些论文副标题是比较空泛,如《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行为——以鲤城区两社区为例》《ERG理论视角下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丰泽区为例》《高校餐饮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委会政策执行研究——基于史密斯模型视角》《“双随机”卫生行政执法研究——以C县为例》等。有些副标题与主标题没有隶属关系;论文主标题的范围概括了一整篇论文,副标题没有对论文不同部分或一部分的界定;主标题概括性大,全面,精简扼要;副标题概括同一性质的内容,多此一举,仅仅凑字数。

(三)选题偏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较少

从该校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来看,大部分学位论文侧重于应用研究,就某个社会现象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是基于某个理论、模型等工具开展针对性的应用分析,但缺乏在学术理论层面的规范性研究和一定的理论创新。对于本学科研究培养来说,长时间不重视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极易造成学术研究浮于表面,不能涉及问题的本质,将影响学科体系的长远化、科学化、全面化发展,最后将必然影响该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论文的选题明显不在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领域,特别是一些、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选题,如《荀子的政治秩序思想研究》《华侨大学CUBA品牌的影响力研究》等,虽然论文数量占比不大,但是这一部分论文的研究与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缺乏明显关联,相关研究不能对学科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四)保持了对重要议题的持续关注,但简单重复现象突出

作为与社会民生高度相关的学科,一些公关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应该在学术研究中予以重点关注,也需要开展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研究,从而加强对热点议题的研究与理解。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编码统计发现,在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中,相同或者相近的非常常见,如政府行为研究、政策执行研究等,只是在选题中加了不同研究区域,导致内容基本相似。虽然对于不同区域研究是对重要议题的持续关注,但本质上是重复研究,其研究内容去掉那个区域,其他内容基本相同,使得论文枯燥无味。例如,在2020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有19篇论文题目有“政府行为”字段,如《仙游县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征地拆遷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福州市为例》《泉州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泉州市HQ镇乡村旅游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等,还有一些论文的题目及内容基本相似,如《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德化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等,诸如此类的重复性研究,不仅不能对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促进作用,且会造成学科研究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术不端的行为。

三、对策

(一)加强侨务研究,重视侨务特色

多年来,该校的学科研究重点一直聚焦侨务工作研究,侨务工作相关学科和研究团队一直在稳步发展,在国内外学科领域地位显著。根据现有研究基础,侨务工作学科主要聚焦侨情分析、华侨历史一级侨务工作规律性研究,很少涉及侨务公共政策层面的专项政策研究,以及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从公共管理学角度来看,制定相关政策是推进行政的主要工具,侨务工作涉及面广,相关部门对侨务工作相关政策研究的实用性和分类细化研究更为重要。近年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海外侨情和国内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找寻这两者最佳结合点,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例如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海外统战侨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海外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侨校的公共管理研究者,研究怎样合理使用公共政策工具,促进社会力量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就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二)规范副标题的应用

不是不可用副标题,关键是副标题应该要准确性。论文的副标题首先要与文章内容一致。副标题不准确,会适得其反,误导读者。目前存在部分论文的副标题夸大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作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加以规范。在公共管理学科硕士学位论文中使用副标题要便于检索。副标题的用词要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论文的副标题最好要包括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词,从而避免了副标题的空泛。需要确定主标题的目标指向是什么,并根据主标题提出的内容来选择得心应手的角度进行副标题拟定,主标题的给定其实是给出了相关的主题,副标题必须围绕主标题的问题进行拟定,而且要能体现出如何实现主标题的方式方法。另外,可以从给定或收集到的资料入手选择合适角度。根据主标题来选定好角度就可以确定好副标题。副标题就需要有一定高度,尽量体现出主标题的对策等实施思路。

(三)选题要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要有实践性和前瞻性

总体上,该校公共管理学科硕士论文选题主要聚焦现实性问题,但论文的时效性偏低,大部分落后于社会实际发展。通过对该校论文选题分析发现公共政策分析、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与社会生活紧密的相关的几个领域的论文占较大比例,其他领域所占的比重相对偏低。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政策等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中都有所涉及,但在时间上晚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实践,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普遍缺乏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另外,在论文选题中,要注重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四)树立问题意识,开拓研究视野

研究生教育就是要从问题意识出发,要求硕士生提升创新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加强自身对公共管理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敏感性和关注度,经常关注社会民生,能够提出新问题,引发新思考,从而提高科研的创新性。只有从开拓和创新的视野中才能找到自己研究的兴趣所在,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选题的水平,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从公共管理研究内容我们看到,公共管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涉及领域较广,偏重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而对于理论研究不够,注重国内研究,缺乏国际惯例和规则等研究。作为研究生管理从业者,我们建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不能仅关注热门领域,也要尝试涉及冷门领域,学会在冷门领域找到热门问题,在热门领域找到冷门问题,有效提高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提升论文质量。

作者:王郁平

第二篇: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摘 要】公共管理硕士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本文就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做出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 关键词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对策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1998年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从2000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2001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2004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 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

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精选或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高质课程。要培育高质又高效的课程,必须拥有优质的资源,除了依赖优质的师资以外,还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将部分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培育,这样既有利于稳定课程体系,更有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教育局联财学区)

【参考文献】

[1]杜宝贵.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1-23.

[2]朱立言.公共管理 硕士课程设置与公务员能力建设.

[3]娄成武,杜宝贵.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

[3]王子成,戴兰妹,钱杨. 关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招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1).

作者:王福娣

第三篇: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研究生干部组织思想引领研究

【摘要】研究生干部在高校研究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干部群体思想引领关系到组织运作的效能、战斗力和凝聚力。本文从思想引领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工作的驱动机制,同时进行思想引领建构分析,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最后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干部培训和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议阐释,希冀对研究生干部组织思想引领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研究生干部;思想引领;组织文化;服务型组织

197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高校研究生干部组织的正式启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步入正轨,形成了研究生自治和校院两级管理相结合的新局面。

一、思想引领的内涵

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说明了团队的力量,思想引领就是依靠广大干部和全体研究生,凝聚和服务研究生。研究生干部组织的思想引领应表现为个人、组织和整个研究生群体。笔者以为,思想引领有三层涵义:首先,研究生干部从思想上愿为组织奉献,行动上主动、负责并有执行力;其次,带动组织同仁一起完成工作使命,并能获取认同感和成就感,营造良好的组织生态;最后,个人与组织能够通过活动和学术交流的载体,提高自己,凝聚组织,能够带领周围的研究生促进其学习和生活,从而凝聚青年,服务研究生。

二、研究生干部工作的驱动机制探讨(显性、隐性)

1.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是指完成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是岗位胜任者和卓越绩效者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已经具备某项特长的同学想拥有此平台施展才华,如文艺部;本科期间未加入学生组织的同学想弥补一下遗憾,通过组织平台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干部工作技能是研究生加入干部组织的首要驱动。一般而言,干部工作技能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及应急能力、提供与反馈能力、影响他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

2.人际交流 在干部组织里,来自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个性,加入某个部门,讨论和交流部门工作,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帮助,业余的时候交流专业知识,参加文体活动,利于增进同学的关系,在相互间的工作方式和良好习惯上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发过来,进一步促进工作的开展,在思想引领上提供便利。

3.学习驱动 研究生的本职工作是学术。因此把学术活动融入工作之中,既能在工作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又能妥善地处理学习和工作时间的冲突。在活动中开展学术,易于促进广大研究生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工作技能角度来看,其中一个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如开展学术文化月,能够吸引和影响研究生的关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思想引领的重要表现和驱动。

4.工作经历 国外研究生分为学术性和职业性两大类,毕业后小部分从事学术,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实践工作,其中大部分担任管理职务,而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总体而言,在学校担任过干部工作的同学,在组织沟通、责任感、细节和总结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胜任力,而这些共性方面恰恰是很多企业的需要,所以企业往往在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干部。

5.自我价值 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学说,人在满足了基本的安全和衣食需要之后,则为向往被尊重和自我价值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干部在做本份工作的同时,则会期待工作被认可,人格被尊重,“领导”赏识,工作中在大方向要求的前提下被赋予自主权,赢得更多的人关注和点赞,这是干部工作驱动力的最高境界。

三、思想引领建构机制分析

1.适材适所,用人之长 从个体的角度拉看,在招新和用人上一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个干部特点的基础上,坚持择优招新,将合适人选放在相应匹配的部门,凸显优势,用人之长。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所为方能保障其工作热情和创新思维,更能激发整个部门的战斗力,凝聚部门。一些干部综合素质较强,想尝试挑战尚不熟悉的部门,拓宽工作领域,也是尊重和用人的体现,异曲同工。

2.组织文化,人文关怀 从组织的层面来看,研究生干部组织与企业组织和公共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代表着全体研究生的利益。而三者最大的共同点集中表现在都是组织,都需要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关心干部,与干部沟通,使组织注重人文关怀。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就是其生命力所在,影响着该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宣传,成果推广 从宏观的维度来看,宣传是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宣传是调动广大研究生群体积极性的关键渠道,宣传什么,为何宣传,如何宣传关系着该活动的结果反响,参与度高低,宣传的效果和程度能提醒研究生感受到干部组织服务的存在,组织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成果推广,意义重大。健全的成果推广机制,是研究生干部组织乃至广大研究生思想引领的法宝。通过成果推广,一方面,全体研究生看到了自己的活动取得了成绩,更具有积极性,影响自己,带动周围的同学,感受到组织的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另一方面,让全体研究生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干部在为集体奉献,辛苦付出,就能支持和尊重干部的工作。发过来,又督促了干部以更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感受到组织的认同感。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生干部組织思想引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结合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的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在渐进中尝试,甚至需要反复推敲,以逐步理论化,实践化。笔者以为,研究生干部组织也是公共组织,具有公共组织的一般特征,因此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工具对其进行大胆认识,建构和移植理论嫁接学生组织,探索和研究研究生干部组织工作的效率提升,人文关怀、思想引领。

1.健全管理制度,引入善治管理 在公共管理学科中,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的口号,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例如,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负责可以实行常委(正副学生书记、正副主席、理事长,以下简称“常委”)负责制、部长负责制,元旦晚会的每一次彩排中,各项事务具体分工,常委既“多谋善断”又“稳健务实”,部长负责执行,哪一环节未落实到位,回应到部长,各司其职。“透明”即公正公开,权益部的文明宿舍评比,邀请各学院分会主席参与打分,让他们了解评比的规则,本学院与其他学院的优势与差距,对结果满意和认可,也能理解工作的难处。

2.完善工作机制,辅助配套改革 健全工作机制,就是做到“决策、执行、反馈”相协调。常委充分信任部长,实行分权,发挥部长自主性,但要做好分权与监督相结合,注重跟进工作,部长在各阶段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在具体工作中,遇到困难常有的事,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应赋予部长适度的权限,果敢、谨慎、负责。在工作机制当中实行配套改革,更加注重宣传,把宣传作为活动的核心,推进宣传方式创新,加快宣传渠道建设,实行“对内对外”宣传相结合,将宣传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之中;更加注重活动之后的总结,提高总结意识,尤其是用数据说话,纵向横向数据对比分析。总结要“顶天立地”,“顶天”要立意高、格局大,视野宽;“立地”用事实说话,实践要接地气。

3.定期开展干部培训,践行群团会议精神 做好思想引领,干部培训势在必行。针对每个学期每个阶段,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如第一学期开学招新,干部技能培训;中期,干部服务理念和团队意识培训;期末,总结能力培训;第二学期开学,思想组织性培训;毕业季,就业指导等。又如,培训加品牌活动规划,科技文化月,公益活动周,名企任我行等。与此同时,做好思想引领,切实要让干部走“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路线,政治性是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是一句空话,是思想引领的信念支柱;先进性是保证,加强干部自身的作风建设,拒绝“官本位”,提高服务意识;群众性是核心,一切学术和文体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全体研究生,依靠全体,凝聚全体,服务全体。

4.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凝聚服务广大青年 维系和保证组织的生命力,促进组織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塑造和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凝聚干部,服务青年。第一,打造服务型组织,第二,打造学习型组织,第三,打造三星型组织。

人文关怀,组织文化的力量源泉。最后,作为指导干部组织和分管部门的“领导”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工作领导中,适度弱化权力领导,逐步强化能力和情感领导,可设立干部意见邮箱,倾听干部的心声,理解、赞美、感恩、包容地对待干部,肯定工作成绩,中肯地指出不足,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例如,研究生团总支书记和常委定期走访同学宿舍,关注宿舍安全,关心学生生活;权益部给每一位干部发生日祝福,干部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办公室和组织部在圣诞节给全体研究生干部和各分会发苹果,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馨。

研究生活动是干部组织在研究生思想引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研究生干部组织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自身特点,结合校院实际,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策划,努力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生会品牌活动,为研究生干部组织思想引领保驾护航,为将来的治国理政提供思想历练。

参考文献

[1]王启凤.高校研究生干部胜任力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1.12

作者简介

陈祝红(1987-),男,汉,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宋蕾(1992-),男,汉,四川阆中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施文(1991-),男,汉,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作者:陈祝红 宋蕾 施文

上一篇: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