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2024-05-07

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精选8篇)

篇1: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民参与,大力优化信丰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来抓,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放开并举,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形成全县抓招商,全民抓招商的良好氛围;要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党政机关、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切实做到政府机关依法办事、企业依法经营;全县党政机关都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对影响环境建设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努力打造“人信物丰”的良好形象,让所有投资者在信丰创业能够安心、放心。

县审计局谢晓琼

篇2: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研究制订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政策法规,营造 “亲商、安商、引商、利商、助商”的 政策环境。二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转变作风,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提高效能。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三是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认真执行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严肃纪律强化问责切实转变作风的若干规定》。决定于3月中旬前,向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派驻专门工作组,规范职能部门检查行为。充分发挥“清风监督热线”、“经济110”的作用,严肃处理对吃、拿、卡以及“三乱”现象。四是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强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教育,打造“诚信东昌”。尽快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诚信美德教育。

篇3: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1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

1.1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社会循环再生产角度看,物流业又是中介产业,连接着生产商与供应商、生产者与消费者、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物流业渗透到国民经济所有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综合性服务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与运行质量。2008年,我国GDP只有30.07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平均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一直存在,导致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现代物流业是被称作除依靠资源、人力获得利润以外的“第三大利润源泉”,因此振兴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张家口市明确提出要构建“4+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这已经成为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动力。

1.2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物流业不是单纯的一个产业,它涉及了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还有信息业,它是一个复合型的服务业。可以说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既是生产的晴雨表,又是消费的晴雨表。因为物流业跟每个产业活动都有联系,同时又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联系。可以看到,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物流业已经由过去的末端行业逐步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也是最能够反应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的产业之一。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能够带动与此相关的诸多行业的发展,因而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经济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城市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更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城市就通过这些向外辐射。而物流系统是城市系统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物流系统质量与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城市经济水平、竞争能力的高低。如果说城市之间的交通系统就像血管一样把各个器官连接起来的话,那么城市之间的物流系统就是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只有血液流通顺畅,城市才有活力,城市的经济才能搞活。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技术的进步,居民素质的提高,相应软件服务的改善。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建设物流园区,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环境,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完成,都是对城市功能的提升。物流系统是城市功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生产、生活起到保障作用,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而城市居民生活素质的提高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素质。

2 张家口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张家口市委九届六次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快现代产业的发展意见》提出构建“4+3”现代产业体系,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提出充分发挥我市紧邻北京、辐射“三北”、“东出西联”、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按照“大节点、大枢纽、大物流”的思路,加快建设南山、商贸、空港和京西物流园区,着力发展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面向西部地区的生产资料物流,以煤炭、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等为主的面向东部市场群的生活资料物流,建设“面向京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连通国际的北方物流枢纽城市”。通过引进改组、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内部资源整合、挖潜,重点培育通泰物流集团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快形成综合性物流龙头企业,进一步辐射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到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3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倍增。

市委市政府已经逐步开始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认识到了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好地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就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推动张家口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张家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是新一轮“物流热”的盲目发展,而是对历史发展的再认识、再思考。张家口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有着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据的。

回顾张家口的发展历史,昔日的辉煌足以向我们证明张家口经济的腾飞是可以实现的。历史上,张家口曾是中俄、中蒙物资贸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有对外贸易“旱码头”的美誉,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双码头”。 从古至今,张家口就是商贸集散地、西北大通道。历史的积淀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力量,张库大道的繁盛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商贸流通的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历史基础。

再分析我们现有的基础条件,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我们位于两圈交汇点,京津冀和晋冀蒙两个都市圈,东邻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平原,具有“四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最近几年道路交通发展很快,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通车里程均为全省第一。而且京张城际铁路建设也即将开工建设,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海关的设立也为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便利条件,附近省市来我们这报关也会促进我们物流的发展。有了海关我们就可以建立保税区,我们就可以利用海关的便利条件,建设物流基地,可以带动物流的发展。还有我们的生态优势,我们有丰富的土地和草原资源,畜牧业、错季蔬菜、杂粮、葡萄、马铃薯、杏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京津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风能。钛、钒储量居全国第2位。从这些优势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这是我们重新定位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实依据,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借势发展。

3 张家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全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流,我们必须冷静的思考,我们想要发展,该如何发展,就必须认清现状,寻找问题和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对物流业的认识不清,物流企业的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人才的匮乏等等均是制约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机遇,借势发展。

3.1 提高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

我们大部分的人还停留在物流就是运输的认识上,也有人认为,我们发展物流必须有可流通的东西。由于存在这样模糊的认识,导致我们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贯穿始终的服务理念。因为在有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的前提下,服务理念是决定物流做的好与坏的关键因素。因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几个物流园区如此简单,而是要把服务的意识始终放在首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才是现代物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做好规划,持续发展。

3.2 引导物流企业规范发展

随着这一轮物流热的出现,很多企业都是很盲目的发展。如近几年来,随着“物流”概念的引入,张家口原有的一些储运和运输公司挂出了“物流”的牌子,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就拿最简单的快递公司来说,由于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很多快递公司的业务量都主要是由网络购物提供的。由于快递公司的准入门槛低,缺乏有力的约束,很多快递公司都是个人加盟的,运营也不是很规范,尤其是很多快递的办公地点就是选择在居民户,而且也没有挂牌,有时候甚至出现今天还做业务,过一段时间就自行撤离,这种随意进入退出市场,对于客户来说货物的安全准时送达就缺乏保障,很容易造成货物丢失,损毁等等,所以物流企业的运营亟待规范。因此,我们必须引导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规范物流企业的运营。

3.3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

由于物流业涵盖了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信息业等,所以物流业的发展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现有的产业密切结合,以现有的产业基础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业的支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神经系统。张家口在构建“4+3”现代产业体系中,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业,因而我们可以吸引一些能够为物流业提供支撑的信息技术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时候,在做物流发展规划时,不要只考虑圈地皮、盖仓库,同时要重视引进或开发适用的、能与国内外企业联网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同时还要选用和培训出一批与这套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职工队伍。

3.4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篇4: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暨2005年科技工作会”,布置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同时对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为首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这是首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当今国际间和地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我们组织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就是要表现出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风尚的引导。希望大家认真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力攀登、开拓创新的精神;各区县、各部门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把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全市科技工作会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可以使我们很好地总结经验,振奋精神,明确方向,鼓足干劲。刚才,马林同志全面总结了2004年科技工作,并就今年工作做出了部署。2005年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一年,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提炼了目标,确立了深化改革、实施8个主题计划等重点任务。下面,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增强忧患意识和领先意识,狠抓自主创新,提高首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进出口的比重逐年加大,中国已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在这一可喜的变化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隐忧:由于重技术引进,而不注意进行消化、吸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提高,而且许多行业的技术开发、创新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大多数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一直受制于国外。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这方面问题给予充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首都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大家知道,21世纪的世界是城市的世界,城市正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在科技、人才资源方面其他城市无出其右。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区域课题组将北京称作“中央科技极”,以此和上海、广州等科技发达城市区分开。丰富的科技资源构成了北京重要的比较优势,北京应该,而且能够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要突出首都的特点,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强调了科技优势。

只有把雄厚的科技优势充分地转化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切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在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在工作中一定要向高标准看齐,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要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使首都经济保持旺盛的活力。

第二,深化改革,加强协作,进一步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今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NO.3》,在200个城市中,北京位居上海、深圳、广州之后,屈居第四,比去年的第二名的位置又下降了两名。其中,我们的人才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都排在全国首位。而在制度竞争力排在43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10名。这主要说明我们的经济体制还不够灵活,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政府职能转变得还不够彻底,社会环境还不够宽松。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使首都经济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调整好生产关系,才能使各种创新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视人才为第一资源,进一步梳理、完善科技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宏观环境。在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新形式。我同意北京科技工作提出“一个转变”的新思路,希望在任务落实上重点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最大的变化之一,就在于通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正在增强。大家知道,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还集中体现在大院大所和大学上,院所和大学是创新的主要力量,但并不能完全成为成果应用和转化的主体。因此,我们才强调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这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视为竞争制胜的利器,发达国家控制技术输出的份额,要远远高于其资本输出的比例,凭借着在这方面的优势而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致使我国的产品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每年只要向发展中国家多转让1亿美元的专利技术,就能多销售大约50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及其他附属产品,由此足见专利技术贸易的力量。

尽管我国已跻身世界专利大国之一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人均占有的商标、专利数仅排在世界几十位以后。北京虽然仍然保持了全国发明专利的第一名位置,但拥有的三种专利的总排名却一直下滑,2004年到了第六名的位置,这说明我们拼争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强,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北京市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政府应努力创造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与迅速转化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氛围,着力提升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运用专利管理与保护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严格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将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转变为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支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在达到一定实力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大企业还要积极创建新的标准。先进的技术标准,就是产品质量的试金石,是通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三是注重与天津等城市建立更为密切的协作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有一批大城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有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虽然同一区域内的城市也存在竞争关系,但分工协作则可以获取更大的效率和利益,因此都市圈的概念日益为大家所接受。

在国务院对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的批复当中,提出了7条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强调了区域发展: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城乡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动作相比,我们的步子迈得还是小了一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市要带个好头,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能力建设和环境优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要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动自主创新。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的精神,制订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接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期待着首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改革新步伐,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干劲,更加深入地融入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5: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XX县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纪实

近年来,XX县招商引资高歌猛进:先后落实招商项目240个,引进到位资金15.56亿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6个,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个。北京荷田、巨农实业、四川七环、航星钢铁、金坛电化、金华纺织、等企业竞相落户XX,并日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下,县域经济开始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为主导型转变。

240个项目落户XX的过程,是该县倾力打造发展环境、着力构建投资“洼地”的艰辛历程。

大洗脑催生“观念高地”

XX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如何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得先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深思熟虑,决定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劲”的重要途径。

2003年初,县招商引资局正式成立,仅一个月就将全县的招商项目全部在招商网上推出。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经济部门负责人、重点企业老总等前往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洗脑”,重点考察了温州等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在考察回来之后,全县围绕“XX要发展,我该怎么办”展开了专题大讨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温州冲击波”。温州人大开放的气魄、大手笔的动作及全新的发展观念无,情地荡涤着XX“小富即安”、“各自为阵”、“农业大县难办工业”等陈旧观念。

“五破五树”活动更是为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注入鲜活血液:破重资源轻资本意识,树市场经济新观念;破重财政投入轻民间资本意识,树民间资金是主要的投入观念;破重拥有轻转化意识,树全面开放资源的观念;破重硬环境建设轻软环境建设意识,树软环境是更高层次发展环境的观念;破重本本守框框轻创新意识,树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观念。

“没有观念的‘高地’就不会有投资的‘洼地’”、“强县之路在兴工,兴工之路在招商”等新理念入脑入心。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在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上没有优势的XX,以新的观念来审视自己时,顿感豁然开朗!

铁手腕打造“投资洼地”

2003年11月,该县对自来水公司一职工恶语伤害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业主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在全县上下引起强烈震动。这是该县实行“机关工作人员一次投诉、查实停职”制度后处罚的第一例。“谁给XX的发展环境抹黑,就坚决砸谁的饭碗”!对投资环境的呵护,XX县拿出“杀手锏”,从软硬 环境两个方面打造“投资洼地”。

在硬环境建设上,先是投巨资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对城南大道等“咽喉”要道进行彻底改造,县委书记多次到施工现场“督战”和“质监”,将一条“破路”改造成了“景观大道 ”;启动了县城对县城建设路全面实行改造,紧接着全面改善通讯、电力、人居环境等城市设施建设,以不断提高城市配套功能和品位,进一步增强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仅今年来,该县便投资逾千万,以打造通江红军城为契机,对县城4个出城口进行了包装硬化,实现了城市多功能一体化。目前全县独具特色的红军文化、诺水洞天正日益成为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烙印。

在软环境治理上,该县更是重拳出击。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成立“治理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重点对全县29个执纪执法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不定期进行投资环境违规评处曝光,彻底斩断伸向企业吃、拿、卡、要“黑手”。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百家企业评政府”活动,大力宣传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典型,确保投资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自去年以来,全县先后有10多名干部受到查处和党纪政纪处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一些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今年前八月,全县接待外来客商考察人数600多人次。截止目前,在该县经商办厂的外地人达900多人,工商经营户880户,兴办各类企业81家。

优服务构建“引资磁场”

优质服务具有一种无形的“磁场效应”。为使引进客商留得住、有发展,该县高度重视客商招来后的后续服务工作,尤其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按照“特事特办、服务优先”的原则,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特大项目一事一议”的措施,县招商局更是为其提供24小时“保姆式”服务,以切实解决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去年9月,为促使引进投资1.6亿元的通江高坑电站水利建设项目尽快启动,县里多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并明确两位县级领导主抓,切实解决土地赔偿及房屋拆迁等问题,县招商局、水利局等单位更是不分白天晚上跑前忙后帮助具体落实,在县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该项目仅7天办结一切手续,10天妥善处理涉及21户农户的土地赔偿及房屋拆迁问题,使项目报建比原计划节约了2个月时间,工期预计提前3个月完成。目前,装机1.5万千瓦的高坑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可望2006年10月第一台机组正式投入生产。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令在通江投资的香港华通集团董事长谢治文感慨道:“我真没想到通江对外商服务如此周到、热切,简直不输于沿海发达地区。”

篇6: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赴河北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整合和优化区域卫生资源的经验,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发展,3月2日至3日由副区长郭景平、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石桂臣带队,区政府办、研究室、卫生局、大港医院、油田医院一行11人,赴河北省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保定市人民医院、保定市第三医院、北京市朝阳医院和垂杨柳医院。虽然考察时间短暂,但是由于考察内容明确,安排周密,考察人员结合我区医疗资源现状去思考和研讨,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初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保定市医疗集团。保定市医疗集团是以保定市第三医院为主体,2001年1月7日经市体改委批准、由25家医院组成的具有完整框架、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医疗集团。第三医院占地面积214.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现在集团拥有职工3978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42人,副主任医师210人,中级职称86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学科带头人92人,其中医务人员2700人,保定名医17人;总资产2.8亿元,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53万人次,年收住院5.5万人次,手术1.6万人次,是保定市卫生系统阵容较大、实力较强、功能较全的多元化医疗集团。

向国际化品牌医院迈进的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地处首都商务中心西区北侧,是一家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03年实现业务收入近7亿元。医院现设病床1030张,年门急诊量120余万人次,有临床、医技科室49个,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余人。该院以呼吸、心脏、泌尿、高压氧、职业病、器官移植、实验医学、急诊医学等学科特色和呼吸衰竭救治、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心脏病介入治疗、脏器移植、中毒救治、试管婴儿、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等众多特色医疗项目为重点。“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设于该院,同时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学组、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学所在地。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护士学校临床教学任务,是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百余项国家、部、市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300余项,医学论文发表居国家医疗机构先进行列。医院把“博爱诚信”作为立院之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先进精益的科学技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医护团队,为广大患者提供人文优质、可靠诚信的医疗服务并向国际化品牌医院的目标迈进。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集团化经营战略。保定第三医院和朝阳医院从发挥现有人力、技术、设备优势出发,注重提高集团医院的整体水平,优势互补、资源重组,减少重复购置,降低成本,形成了集团框架和以合作形式共同构建的医疗联合体。保定市医疗集团抓住集团核心医院这一关键,不断增强驾驭能力,在特色门诊建设上成为保定市之首,在占领医疗市场方面收到明显成效。按照医疗集团章程,确定了集团的性质、宗旨、范围、规划、机构及权利和义务,然后按照独立法人、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财务核算形式、收费标准、资金所属关系、人事归属不变的原则,在互惠互利、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集团组合。组建后的保定市医疗集团由25家医院组成,目前发展到35家成员单位,其中核心层一个,即保定市第三医院;以管理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急救中心、保定市中医院;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保定市民族医院;以契约法律关系为纽带的松散层30个。朝阳医院集团于2000年组建,核心医院为朝阳医院,北京朝阳医院集团第二医院、中医医院、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里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团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家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朝阳急救分中心为松散层单位,由于没有产权关系,尽管朝阳医院有很强的技术影响力,但目前集团化运营框架已基本名存实亡。

(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考察中我们认为保定医疗集团运作比较成功,他们通过核心医院与各成员医院签订协议,建立了专家人才技术、科研教学和医疗设备共享机制。一是人才技术共享。核心医院按协议组织集团内外专家,每月到两个成员单位进行会诊、查房、手术、带教;在成员医院急需的情况下,核心医院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为成员单位排忧解难。去年以来,核心医院为成员单位巡诊46次,解决疑难病症35例,门诊2500人次,手术166人次,收转诊住院病人286人次;并派技术人员,免费为成员单位维修设备。二科研教学共享。集团核心医院多次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科研、教学活动,并组织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听国家级专家教授对目前出现的疑难重症治疗报告。集团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加对医疗纠纷的防范能力。多次承担代培任务,学习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知识,大大提高了科研教学水平。三是医疗设备共享。卫生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减少了重复购置,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集团核心医院的x-刀、螺旋ct等大型设备,集团成员单位开单来使用的数百次之多,促进两个效益得到同步提高。通过发挥核心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中小成员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厂矿和乡镇医院,其形象、业务、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三)在抢占医疗市场上下功夫。保定市医疗集团强烈的市场意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在地域上的广泛分布,按照市场化和集团化经营目标,强化集团成员的互补性,努力通过集团知名度,提高各成员单位在群众中的声誉,借此扩大服务群体,在努力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朝阳医院抓住品牌建设这一关键,提出“一二三”发展战略,即确定国际化发展方向,在硬件建设和顶尖技术上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采取开放式办院,积极构建一套适应于国际化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抓住两条主线,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学术学科和强化经营管理来展开,处理好学术学科为实现两个效益服务,增加效益支持和促进学术学科发展的关系,努力在实现双蠃或多嬴上下功夫;抓住三个市场不放松,努力拓展社会保障市场、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和专科专病市场,创造了主营业务收入数亿元的经营业绩。同时医疗服务对内辐射朝阳区各街道办事处、东风乡所属的行政辖区外,对外逐渐面向全市、全国和国外。通过市场辐射,促进了区域内卫生资源的有效组织,并实现了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的有机结合。

三、几点建议

我们此次学习考察收获很大,一方面感受到这些医疗单位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这些单位坦诚的介绍中看到由于集团化经营在产权、经济利益等方面不清晰或者不完全到位,对集团化经营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明确整合区域卫生资源的思路,以引入市场机制、争取多元投入,实行强强联合为手段,加快医疗资源整合步伐,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化、医疗水平的现代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化、医疗消费的低廉化目标,确保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搞好调研,认真编制区域卫生资源整合规划。抓住国家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有利时机,科学做好区域卫生规划,为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提供依据。一是摸清底数。调查摸底要涵盖全区所有的卫生资源,既包括重点医院、厂矿医院,也包括各镇街、各村的卫生所、个体行医点。对于厂办医疗机构,要认真核实经营收入、人员结构、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为区委、区政府整合卫生资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立足区情实际。遵循国家和我市要求,立足我区石化基地建设的实际,在区域卫生规划中,以技术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卫生需要。三是明确规划目标。在统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特别是“六大经济板块”建设、现代城市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控制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组织领导,借鉴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尽快拿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卫生资源优化和配置方案。

(二)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整合框架。本次外出学习,给我们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些地方在组建集团时,还没有形成具有产权关系的集团,只是以市场划分或者技术合作、支持下的联合。没有产权关系,必然导致在整体运作上,考虑眼前多、思考长远少,特别是在利益上不能形成相互促进机制,人、财、物过度松散,整体合力难以形成。所以在谋划集团化运作时,要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经营性集团,在保证满足政府基本公共卫生要求的同时,为医疗机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对核心医院可以采取多元投资的方式,增强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强化对外投资功能,尽可能多地收购和整合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形成全资或控股单位,掌握调度卫生资源的权利。同时,根据发展需要,按照集团化运作模式,吸纳一定数量具有协作关系的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单位。只有这样,集团治理结构才会合理,整合目标才能实现。

(三)突出特色,在优化新型医疗技术结构上下功夫。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的专科分科越来越细,谁能突出特色,掌握新的专科技术,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我区医院不乏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和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要把握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专科。这就要求一些较大规模的医院,必须构建新型的医疗技术结构,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趋向整体化,在实行多种综合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应注重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各种诊治中心,如在大港医院建立癌症治疗中心、糖尿病治疗中心,在大港油田医院建立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只有把特色专科建设好,才能在地区甚至在国内外形成病人流,创出自己的牌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篇7:大力营造消防安全环境(定稿)

省政府召开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动员部署视频会议

6月21日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深入贯彻公安部“6.19”视频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全省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坚决预防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40个省直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治安、户政、督察、经侦、经文保、宣传、政治部、现役办以及森林、铁路、民航等部门的负责人,省公安消防总队部门副职以上领导,省直有关新闻媒体记者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警种负责人,消防支、大队除值班执勤的全体干部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会上,长春市政府代表9个市(州)政府和长白山管委会、省教育厅代表40个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向省政府递交了《全省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责任书》。

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在全省开展近五个月的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6.19”视频会议精神,准确判断当前消防安全形势,总结借鉴重大安保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全省要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动员,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大力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强化灭火救援执勤战备,坚决确保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全省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

会议要求,要抓住关键部位,突出重点领域,加强薄弱环节,实现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一是要加强政府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组织有力。二是要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将火灾隐患消除在火灾发生之前。三是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确保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四是要加强消防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篇8: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一、抓住实施教育扶贫 (移民) 工程契机, 统筹全市中小学校, 全面实施教育布局“递减法”

2008年,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教育扶贫 (移民) 工程的总体部署, 积极实施教育扶贫 (移民) 工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教育、财政、发改、人劳、编办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 (移民) 工作领导小组, 从五指山市实际出发, 共投入4, 160万元建设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和扩建五指山中学, 共增加初中优质学位2, 400个, 为推进农村教育扶贫 (移民) 工作, 优化学校布局, 整合教育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2009年秋季, 我市撤销了毛阳中学、番阳琼公纪念中学、毛道中学、畅好学校 (初中部) 等4个乡镇中学, 并将这4个乡镇初级中学学生整体集中到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就读;撤销南圣中学、水满中学、红山学校 (初中部) 等3个乡镇中学, 并将这3个乡镇初级中学学生整体集中到五指山中学就读, 实现了全市农村初中学生2, 137人全部整体进城读书, 从而实现贫困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有力地推进五指山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 我们以新一轮布局调整为契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实际, 着眼未来发展, 认真做好布局调整规划。特别是结合我市农村学校十分薄弱、布局分散、规模小、生源逐步减少、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 调整工作思路,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按照“集中办学, 扩大规模;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合理配置, 规范管理;优化资源, 均衡发展”的原则,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主要思路是, 农村小学低年级段就近入学, 高年级段相对集中办学, 把撤销的原乡镇初级中学改建为乡镇寄宿制小学, 进一步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并将村级完小改为教学点和幼儿园, 加强农村学前教育,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 使教育资源得到较合理配置, 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作用, 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编制了《五指山市农村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从2009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全部完成全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乡镇初中撤销后, 我们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将撤销后的乡镇初级中学全部改建为乡镇寄宿小学。撤销了毛阳、番阳、南圣、毛道、水满、畅好等6乡镇的全部村级完小四至六年级的设置, 将四至六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寄宿制小学就读。2009年秋季, 村级完小调整四年级以上学生到乡镇寄宿制小学就读1, 661人, 占村级小学学生人数的75%;全市普通公办中小学由原来的68所, 调整为14所及49个教学点。其中, 中学由原来的9所调整为2所, 完小由原来的36所调整为11所, 把全市初小和教学点进行整合, 共设教学点49个。今年将继续完善冲山中心学校和畅好农场移交学校红星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与设备, 将最后冲山镇7所村完小高年级段学生分别集中到冲山中心学校和红星学校就读, 并在7所乡镇中心学校各办1所公办幼儿园, 在49个教学点开设学前班。届时, 我市将实现市区设寄宿制中学、乡镇设寄宿制小学、村级设教学点和幼儿园的学校发展布局的目标。

二、依法保障, 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确保学校布局调整的良性发展

一是提高农村寄宿生的补助标准。市委、市政府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采取多种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保证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特别是2008-2009年财政共投入配套资金1, 450万元, 在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 提高农村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凡纳入省补助的寄宿生生活费, 小学每生由每年500元提高到600元, 初中每生由每年750元提高到1, 000元。没有享受省补助的寄宿生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市财政还每年增加50万元作为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工作经费。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 调配后勤人员, 保障正常运转。为确保全市寄宿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规范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行为, 我市制定了《五指山市寄宿制学校管理 (暂行) 办法》, 对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宿舍、食堂、教师、学生、学校安全实行量化管理。同时, 为确保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的正常运转, 减轻学校负担, 我们从乡镇中学教师中不符合任职资格的23名专职教师转为生活教师或工勤技能人员, 并公开招聘20名厨工和6名环卫工人、6名保安人员, 全部人员工资由市财政核拨。为确保乡镇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 各乡镇中心学校从撤并的村级完小教师中通过考核, 并选出10名专任教师转为生活教师。市政府还通过公益岗, 给每一个乡镇寄宿制小学招聘一名保安人员, 基本上保证了乡镇寄宿制小学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三、全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 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一是科学调剂分流教师, 合理配置资源。我市在新一轮布局调整中撤并了乡镇初级中学, 189名农村中学教师需要调剂分流安置岗位。为此, 我们制定了《五指山市农村初级中学教师调剂分流工作方案》, 并根据学校编制职教, 优先对本科学历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特岗教师调剂安排岗位。没有调剂分流的教师参加空缺岗位专任教师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和生活教师岗位竞聘。竞聘不上的待岗学习一年后, 再重新安排岗位。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低、无教师职称的直接转为乡镇寄宿制小学工勤管理人员。同时, 所有调剂录用人员均实行全员聘任制和考核奖惩制管理, 每三年签订一次聘用合同。

二是招聘新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 我市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省有关落实历届师范类毕业生的工作要求, 通过自然减员和提前离岗等途径空出编制共招聘教师261名, 全部充实到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使我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学历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同时, 我市还实施城乡教师对口支教、城乡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城乡学校对口教研互动等制度, 有力地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提高。

三是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从2007年起, 我市全面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不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利用寒暑假, 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方法, 通过“菜单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远程网络培训等形式,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更加适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物流管理专业证书介绍下一篇:2009年度工程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