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

2024-05-19

大力推进(精选十篇)

大力推进 篇1

“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低碳建筑在深圳将越来越普遍。从近日召开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获悉, 到“十二五”期末, 全市将建成500个绿色建筑项目, 绿色建筑总面积不低于4000万平方米。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同时将全面推进。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通风、照明等系统的节能改造是重点之一, 到“十二五”期末, 改造面积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政府将发挥带头作用, 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将完成绿色改造。深圳市还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十二五”期间, 新增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新增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也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一系列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 深圳市还将推进绿色城区、绿色社区建设, 努力打造绿色城市;推进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通过建立并激活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到“十二五”期末完成900栋建筑上线交易。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篇2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侧重要解决的是路径、举措和方法问题。

绿色低碳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污染性气体排放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规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为此,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205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力图倡导和追求绿色经济复苏。如欧盟、德国、瑞典、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正在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低碳转型、绿色出行领域,要求将可持续性贯穿到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了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复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绿色重构。太阳能、风能以及储能技术的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使得能源技术系统正加速淘汰传统化石燃料,进而转向更清洁、更安全、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的全球碳排放。可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硬约束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省小康社会目标,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PM、PM

分别下降34.6%、32.5%;SO2下降73.5%,CO下降50%,NO2下降21.1%(2020年与2015相比),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5%、65%、45%,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7.6%,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了将近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突出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剧了降碳压力。“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10%、约2000万吨,到2025年要下降到60%以下,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反映降碳能力的主要指标,河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反,河南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靠前,全省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

产业结构偏重。据统计,我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能耗占规上工业的86.3%。当前全省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不足以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受疫情冲击,2020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全省工业中能源消耗大、碳排量高的生铁、粗钢、水泥熟料、电解铝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增加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可见,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

重点与难点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立健全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安排“十四五”新增能耗需求,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创建,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深入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加强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提升用能管理能力。推进矿产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不同行业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绿色化改造。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弥补城市绿色发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严格落实相关环境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健全废旧物资规范回收和处置体系。

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持续打好造林增绿、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组合拳,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优势,确保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

大力推进企业“堡垒”工程 篇3

实施“堡垒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堡垒工程”,是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广西电网公司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近年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公司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情况,以及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基层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发现各单位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突出,是公司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以至不同程度地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公司的工作。调查表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心在党支部。

实施“堡垒工程”,是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

2005年,广西电网公司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集中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在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精神和南方电网公司党组长效机制七个制度的过程中,广西电网公司党组认为,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不断扩大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支部建设。

实施“堡垒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电网的时代要求。

广西电网公司党组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电网,重心同样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只有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实施“堡垒工程”的主要做法

2005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系统全面实施“堡垒工程”,扎实开展“红旗党委”、“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构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公司党组正确决策,周密部署,深入推进“堡垒工程”建设。

谋划“工程”建设,建立有效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党组成员为组员的“堡垒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常态机制。2006年初,颁布了《广西电网公司“堡垒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堡垒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考评标准、实施步骤和活动要求,提出了通过实施“堡垒工程”,建立企业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量化考评指标,建立考评机制。制定了廣西电网公司“红旗党委”和“红旗党支部”考评细则,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分析、评估、检查创建工作效果,建立了一套严,格、规范、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四是严格检查考核,形成激励机制,各单位党委每年对照“红旗党委”考评细则开展自查;对照“红旗党支部”考评细则,对所属各基层党支部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选表彰本单位的“红旗党支部”。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检查考评,表彰公司级的“红旗党委”、“红旗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突出思想教育、打牢建设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搞好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及员工学习“三级学习”制度。公司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的工作模式,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各部门全年工作,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宣贯执行体系。

如2006年公司开展了“忠诚南网,忠诚企业”教育活动:2007年推出了以学习贯彻南网方略和南网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贯南网方略构建和谐电网”主题活动;2008年,公司又大力开展了“践行南网方略,构建和谐电网”主题活动,实施了县级供电企业南网方略全员培训,全面铺开了规范化基础管理“七统一”工作,加快了县级供电企业与南网文化的融合:2009年,公司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良好契机,推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南网方略”主题活动,开展“南网文化三走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司文化软实力。

注重培训骨干,推进建设工作。公司对各单位党委书记进行强化培训1。加大了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集中轮训,提高了党委书记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运用南网方略指导实践、科学决策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有力地推进了“堡垒工程”建设。

深入调查研究,引领建设方向。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积极推动“堡垒工程”建设。公司党组为每位成员确定了2~3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党组成员每年都到基层联系点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员工座谈,与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开展集体谈心活动,研究指导工作。公司党组书记经常深入联系点梧州供电局,了解情况,指导创建工作。分管党建工作的党组成员深入基层,与党支部书记、党员进行交流座谈,解决创建难题,挖掘创建亮点。总结推广经验。定期召开建设工作会议。交流和探讨建设经验。

基层党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堡垒工程”各项工作。

各单位党委认真贯彻公司党组的要求和部署,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手抓自身建设,一手抓党支部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堡垒工程”。

党委重视,建立机制,落实措施。各单位党委都成立了实施“堡垒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了本单位“堡垒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量化了广西电网公司“红旗党委”、“红旗党支部”考评细则,使其创建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制定并认真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在广西电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各单位党委都建立了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个党委成员都与1—2个党支部结成党建工作联系点。

重视抓好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各单位党委注意把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懂业务的复合型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同时。创新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机制,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一方

面,通过“双推直选”的方式选拔党支部书记,即由党员和党外群众民主推荐,由党委政治把关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另一方面,推广党支部书记“一岗三责”经验,即在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上,增加中层行政副职和工会分会主席的职责,明确了党支部书记“三副担子一肩挑”的责任。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单位党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用心用脑创造“亮点”、突出“特点”。南宁供电局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开展了“支部联建”活动,来宾供电局开展了“一联二带三保”党员承诺主题活动,崇左供电局实施了“党员先锋工程”,柳州供电局实施党支部书记“一岗三责”制,贵港供电局实施“党员成长档案”,北海供电局实施“双推直选”等等,丰富了“堡垒工程”的内涵。

认真做好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工程”。一方面,通过采取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务专家讲理论、身边先进讲事迹、党员素质提升班等有效做法,加强党员的素质能力建设,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重视在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劳务派遣制员工中发展党员,通过在无党员班组中培养发展党员,调整党员工作岗位的做法,实现无党员班组逐年递减的目标。近年来,公司每年发展新党员都在500人左右,无党员班组的比例由3年前的30%下降到15%。

抓住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将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公司党建工作范畴,深入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党建思想工作调研,督促、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党建思想工作。指导各网局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管理,严格检查考核,使该公司“堡垒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基层党支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堡垒工程”建设的主体作用

将建设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基层的最前沿。在各单位党委召开动员会进行贯彻部署以后,下属各基层党支部也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使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活跃党内组织生活。一是坚持党支部和党员月度学习制度。各单位党委和公司机关党委每月对党支部及党员学习做出具体安排,并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抓好基层党员的理论学习。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各单位党支部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采用学习文件、微型党课、收看录像、外出参观、接受传统教育等形式,不断探索和丰富“三会一课”的内涵。在党支部中深入开展党组织生活创新“三个一”活动(每年开好一次组织生活会、每季度上好一次党课、每季度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三是以人为本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的作用。四是坚持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团结——批评——团结、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等原则,支部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支部每年都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

以特色党建活動为载体创新党支部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单位党支部涌现出很多新的载体。在党支部建设方面,钦州供电局在各党支部中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激励各党支部勇于开拓,比学赶超:柳州供电局通过评选“特色党支部”激活党支部开动脑筋,创新工作;玉林供电局通过树立“标杆党支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梧州供电局“网上党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开创了党员教育新途径;贵港供电局实施“党员成长档案”、“党员素质提升班”,形成了对党员党性进行定期分析的制度,提高了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

实施“堡垒工程”凸显成效

3年多的实践证明。实施“堡垒工程”,为企业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党组织的生机,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企业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党组织和党员的三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堡垒工程”,使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由“无形”变为“有形”,由“粗糙”变为“精细”,由“定性”变为“定量”,在提高党组织整体工作绩效的同时,使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加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一是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日益突显。公司各单位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南网方略统揽全局,确保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各单位领导班子都做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增强了党委的整体功能;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公司各单位党支部通过促进生产经营,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了生产经营与党支部建设同步共建、同向共赢。如柳州供电局输配电管理所党支部以党员为骨干组建自身的培训师资队伍,先后开展了电缆维护、电缆头制作、登高技能、班组技术疑难问题大讨论等培训工作。使该所生产技能水平大大提升。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公司12800多名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圆满完成了“迎峰度夏”、“三会一节”、“抗风抢险”、“抗冰救灾”等重大保供电任务,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保供电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

党群组织为抗灾保电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2008年年初那场史无前例的抗灾电网保卫战中,公司实施“堡垒工程”的成效得到了最充分最有效的检验。整个抗冰保电战役中,2378名党员奋战在各抢险现场,115名优秀员工光荣地在一线入党,183支党员突击队勇当抗冰先锋,做到抢险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哪里困难最大哪里就有党组织在起作用。在各级抗灾抢险表彰大会上,公司系统共有20多个基层党组织、30多名党员获得了国资委、南方电网公司、自治区党委的表彰。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广西电网公司时说:“你们打了一场硬仗,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促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广西电网公司荣获自治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集体一等功、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广西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公司及10个基层单位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公司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10.7万无电户通电工程,实现了公司供电区域内的户户通电。售电量增幅位居南网第一,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位居全国第四;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有力地支撑了广西GDP增长12.8%,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广西强优工业企业”称号。

安庆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篇4

2010年以来,安庆渔业部门通过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举办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证等,宣传健康养殖理念,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指导企业和养殖户做到科学规范用药,严把水产品质量源头关,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提升了水产健康养殖水平。

2010年4-5月,市、县二级渔业主管部门组织100多批次近400多人次水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发放健康养殖和科学用药明白纸近2 000余份,举办各类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近50期,受训人员达5 000人次,把健康养殖技术送到养殖户家中和湖边塘口,帮养殖户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引导养殖户发展健康养殖。安庆渔业部门还积极组织指导规模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新活动,2010年全市有8家养殖企业申报了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基中有6家通过初审,获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资格。目前这6家养殖场,对照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正在认真开展创建工作。近期,渔业部门又会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部门,对4家组织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质量双认证的企业,开展产地认证检查工作。

大力推进账户年检工作 篇5

2008年11月11日 13:27:59来源:河北金融网

本网讯今年,建行河北承德分行在账户年检工作中实行组织推动、宣传发动、考核促动、服务拉动的“四轮驱动”策略,有效推进了账户年检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年检工作的新突破。截至10月末,建行河北承德分行的账户年检率已超过80.%。

组织推动。建行河北承德分行充分认识到今年银行结算账户年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了保证账户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建行承德分行专门成立了账户年检工作领导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布置。支行各自成立账户年审工作小组,加强公司条线与会计条线的配合。各级机构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账户年审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在年检过程中,财务会计部设专人负责账户年检的指导和督促,通过实时交流、反馈,及时解决困难、规范操作,有效推动了年检工作的实施进度。

宣传发动。为了提醒和督促存款人按时年检,建行河北承德分行广辟宣传渠道,张贴公告、柜面提醒、电话和上门沟通等方式多管齐下。同时在网站开辟账户年检专栏,及时发布年检工作通知、动态、答疑,定期对所辖各支行的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促使各机构尽快完成年检任务。

考核促动。建行河北承德分行实施激励机制,要求各支行必须分别按照每月年检比例安排年检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0%。各支行做好所辖机构的工作部署,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严格按照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设定时限,责任到人。各机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客户经理做好对客户的通知和尽职调查工作,对开户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会计人员把好审核关,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及开户资料的完整和合规,积极有序地开展年检工作。

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篇6

一、三中全会教育改革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改革力度大,措施实,充分体现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改革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与老百姓的联系十分紧密。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教育领域开始启航的。35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战线率先开启了我国改革的序幕。30多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表明,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制约和矛盾障碍。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能够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能够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提供可靠保障,而且能够配合党的各项事业,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二)深化教育改革任务明确。《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清晰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用三段话明确了三大核心内容。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是此次改革的总目标。《决定》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第二,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此次改革的关键。《决定》明确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特别是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扭转应试教育倾向。第三,推进管办评分离,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决定》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深化教育改革亮点突出。《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很多新的重大突破,至少有十大突出亮点:亮点一,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这是进一步破解择校难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大举措;亮点二,招考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这是推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进一步深化;亮点三,全国统考减少科目,这有望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亮点四,高考不分文理科,目的是要更好地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亮点五,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对真正打破一考定终身具有重要意义;亮点六,实行普通高校、高职、成人高校学分转换,真正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亮点七,委托社会组织开展评估监测,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真正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亮点八,实行院士退休退出制度,这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整合创新资源以及优化学科布局;亮点九,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这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亮点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计划,这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二、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反映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对照中央的任务要求,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一)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总目标。充分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验活动,把德育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进一步营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完善奖、贷、助、补、免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通过建立“县管校用”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县域内或片区内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学区一体化管理等方式,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破解“择校”难题。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方式,改变“以升学率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系统。逐步建立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打造和形成办学特色。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制订职业院校的整合规划,着力解决当前我省职业教育的“散、小、差”问题,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制定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全省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四)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我省高等教育“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五个一流”的改革发展思路,创新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促进高校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强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五)探索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这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这些改革包括: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扩大中职高职对接培养,实行注册入学。探索推进普通高校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加快推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健全招考监督机制,深入实施考试招生“阳光工程”。

(六)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旨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强化政府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评估监测,并逐步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延伸。进一步发挥政府教育统筹作用,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一校一章程”建设,探索建立多方面代表参加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健全普通中小学校的校务会议、家长委员会制度。

(七)完善办学体制的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健全完善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方法。

三、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安排

中央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已经清晰,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关键是将这些思路、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改革举措,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在全省教育系统形成共识,合力攻坚,全力推进,确保我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配合我省1+N改革措施出台,深入开展调研,加强与教育部沟通协调,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实施意见》力争在2014年元月份出台。

二是尽快出台支撑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在2014年上半年,研究出台4个改革配套措施——《江西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江西省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意见》《江西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实施意见》《江西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实施意见》,力争我省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率先在全国取得突破。

四川联通大力推进六大转型 篇7

本刊讯1月8-9日,四川联通召开2013年工作会议。省分公司总经理乔贵平提出,2013年要深化“销售模式、产品业务、支撑模式、服务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六大转型,全力实现四川联通规模效益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实施销售模式转型,聚焦发展,突破规模,确保3G、宽带、创新等重点业务的发展,确保重点地区贡献有效突破,确保重点市场增长稳定坚实,确保全渠道营销能力提升。二是实施产品业务转型,立足市场,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强化用户质量提升,严格收入管控,提升效益。三是实施支撑服务模式转型,重点加强“网络支撑能力、网络运行质量、信息化决策支撑水平、服务能力”,提升效率。四是实施运营管理模式转型,重点在巩固六大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六大创新,激发活力。五是实施商业模式转型,整合资源,提升价值。对外整合产业资源,打造适宜发展的商业模式。对内强化执行,通过产品价值增强企业价值。六是夯实基础,攻克短板,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各地大力推进农机春耕春播 篇8

入春以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精神, 抢前抓早, 迅速掀起农机春耕春播热潮, 总体呈现作业进度快、作业质量好的特点, 有力保障了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截至5月6日, 各地已完成机耕4 100万公顷, 其中深松面积256万公顷;完成机播2 360万公顷, 占计划机播面积的61.5%, 其中机播玉米1 440万公顷、机插水稻141.2万公顷、机播小麦121万公顷。

为满足春耕生产对农机具的需求, 财政部、农业部及早下拨首批170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2月初发布了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各地严格规范操作, 加快补贴实施进度, 努力增加春耕生产机具投放数量。全国共投入2 293万台农机具进行机耕、机播、浇地作业, 较上年同期增长15万台。

早稻栽插是南方各省春耕生产的重头戏。南方水稻生产省份近年来将推广机插秧技术作为稳定水稻播种面积、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来推进, 机插面积连年快速增长。湖南省水稻机插面积连续3年翻番, 今年截至目前完成早稻机插46.7万公顷, 较上年同期增长7.3万公顷。广东省完成早稻机插面积11.6万公顷, 较上年同期增长1.3万公顷。春玉米播种是我国东北粮仓春播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共完成玉米机播1 227万公顷, 总体机播水平达到92.4%。

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 篇9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 是集3大世界遗产于一身的全国首批、云南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 也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年来, 玉龙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水能富县、旅游富民等“七大战略”, 着力打造生态、清洁能源、国际精品旅游和纳西文化产业“四大基地”,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 完成国家级生态县规划编制, 整治城市周边和面山砂石采挖, 治理白沙非法采砂、采矿及违法建筑, 治理水土流失79.6平方公里, 封山育林6.4万亩, 义务植树168.7万株, 推广沼气池2750口、节柴灶3700口、太阳能4428套, 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 森林覆盖率达72.3%。

下一步, 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2009—2020年) 》《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和丽江市的相关文件精神, 按照《玉龙县生态县建设规划 (2011-2020) 》, 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发展生态经济, 弘扬生态文化, 培育生态自信, 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 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 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由县环保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若干专业工作组, 具体组织实施;各责任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工作联席会议、情况反馈、进展督查、工作考核制度, 根据各部门和乡镇职能职责, 细化分解任务, 明确责任, 实行目标责任制, 将建设总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 对相关责任单位强化检查, 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加大资金投入:把生态县建设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由县财政安排专门经费;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1∕3投入生态县建设;抓好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由污染主体承担污染源治理资金;落实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产业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 充分调动非公经济组织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县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干部培训和轮训等机会, 举办环保和生态建设讲座;举办企事业环保培训班;深入宣传生态环保法规, 大力普及人与自然, 地球村, 生态城市, 生态人居环境, 绿色产业、食品, 绿色生活、工作、生产方式, 绿色消费等生态环保知识, 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总体目标:到2020年, 通过狠抓生态建设,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形成安全的生态格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 形成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形成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 形成俭约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标准, 建成经济高效、环境优美、自然生态与社会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县。近期目标 (2011—2015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60%的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使生态效益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生态公益林和生态景观河道建设, 有效遏制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地率,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生态村, 创建黄山、拉市、白沙、石鼓4个省级生态乡镇, 创建5个市级生态村, 改善人居环境;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优化人口结构。中期目标 (2016—2020年) :80%以上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要求,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基本实现, 通过国家验收;形成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 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抓好生态乡镇创建, 城镇环境治理, 拉市海、玉龙雪山、老君山综合保护,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突出玉龙县在长江上游保护中的重要生态屏障和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位, 有效保护好占全县总面积1∕3的国家和省禁止开发区域和天然林、公益林区域。

分解指标, 加快建设。国家对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有22项, 其中经济发展类4项, 生态环保类16项, 社会进步类2项;16项属约束性指标, 6项属参考性指标。目前, 全县已有11项指标达标, 达标率50%。发展生态农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形成完善的高稳产农业生产体系、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和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体系,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 2020年达1.4万元;推广应用农业生态技术,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生态化程度、生产效率和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发展特色绿色种植和名牌产品;到2020年, 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低于250kg/hm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9, 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 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75%以上, 农产品认证数量平均每年增加2至3个。发展生态工业:调整布局, 优化结构, 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主导产业资源利用率、能源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整体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文明工业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业:强化旅游业的支柱地位,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服务业:把服务业纳入全县3大产业的物质循环过程,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 结合加快城市化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旅游、文化、金融、仓储物流、加工贸易平台, 调整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结构, 提升业态品质和服务质量,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丰富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旅游文化、商贸流通、金融、信息、房地产等产业, 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促进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优化生态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化率, 完善城乡污染物处置体系,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改善县域大气、水、声环境质量;到2020年, 城镇化率达40%,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m2以上,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增加投入, 2015年, 把条件较好的黄山等4个乡镇率先建成省级生态乡镇, 把30%的村委会建成生态村, 农村安全饮水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95%以上;2020年, 把80%以上的乡镇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乡镇, 把80%以上的村委会建成生态村, 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弘扬生态文化:挖掘和弘扬纳西生态文化, 把现代生态文化融入传统文化, 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提升传统文化品质;加强宣传教育,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生态意识和继承传统生态文化群体;创建绿色学校、企业、机关和家庭, 树立关爱环境、保护绿色的现代生态文明价值取向, 使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建设资源保障体系:围绕玉龙县“十二五”发展重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土地基本国策,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严格保护耕地农田, 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合理分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建立节水型生产和生活体系;到2020年,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耗水量降到18m3/万元以下, 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加强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抚育项目建设, 建立成熟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生态保护与林业开发基本协调,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能源资源, 保障能源供给,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安全体系:有效保护各类保护区, 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区域, 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 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巩固长江上游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屏障地位。

浙江大力推进墙材产业转型升级 篇10

一是抓宣贯, 继续做好《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实施工作。宣传要从扩面、延伸、创新上下功夫, 将宣传覆盖面从领导机关延伸到基层, 从城市延伸到乡村, 从新墙材企业延伸到建设工地。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在乡镇 (街道) 和农村推广使用新墙材。

二是抓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淘汰传统的烧结砖企业, 通过改进工艺设备、改变原料成分、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大余热利用等综合改造, 基本做到“烧砖不用煤, 制砖不用土”, 能耗大幅下降, 占地大量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计划用3年时间, 全省重组改造提升200家烧结砖企业, 限制淘汰一批落后企业, 继续关停20%的黏土砖瓦窑。

三是抓服务, 加强行业指导。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对新型墙材企业 (产品) 的认定管理工作, 使企业尽快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专项基金退还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补助资金, 组织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申报国债项目和省财政补助及科技创新等项目扶持资金, 继续实施“一厂一策”政策, 加快省级示范线建设, 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抓整改, 加强专项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总结各地在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工作上好的做法及经验, 总结专项基金对全省墙改工作的贡献和作用;整理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找、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规范专项基金的管理, 将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加强专项基金征收, 消除征收盲点, 遏制减征、免征、缓征加剧的趋势。

五是抓管理, 加强队伍建设。抓紧机构改革工作, 明确行政管理职能, 更好地履行《条例》确定的职责。结合2009年工作重点, 做好行政执法、税收政策、新型墙材技术、财务和统计工作的培训。

上一篇:英语教学发展下一篇:滨水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