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经济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大力发展经济范文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市委、市政府于月中旬以来,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环境大改善,进一步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思路和轨道上来。激励全体干部群众都来关心、支持、服务、参与民营经济发展。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我在以下方面有较大收获。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遂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热爱遂宁、建设遂宁、发展遂宁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遂宁实现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捷径。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切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

——通过学习,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遂宁与沿海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表现在党委、政府开发意识不强,缺乏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市县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中心任务来抓的理念,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舆论环境和投资环境、市场环境都不宽松。还表现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官本位”思想严重,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不宽松。也表现在大部份人民群众缺乏“老板”意识,一部分人小农意识较浓,思想保守,喜欢过平静、平稳的生活,缺乏风险投资意识和创业激情;一部分人思想懒惰,怕苦怕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创业意识,根本就没有当老板的欲望。同时,(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现有的老板中,一部分因为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使企业难以做强做大;一部分却愿意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缺乏敢闯敢干、与时俱进、把企业做强做大的精神动力。

差距是潜力、是动力,也是希望。正视差距,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正视差距,我们才能增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市委、市政府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市区县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并召开了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和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会议,也出台了高含金量、操作性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和《关于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十条禁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理念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我市逐步形成。那么,作为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和民营企业的最基层的街道、社区,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作贡献?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服务环境。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力度。通过市民文明学校、社区党校和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号召广大居民群众、下岗职工积极投资办企业,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努力营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民营经济,发财致富光荣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要通过大讨论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找差距,添措施,提高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进一步拓宽街道社区服务民营经济的范围,探索街道社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开展为民营企业的经济、法律、信

息咨询服务和环境卫生、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帮扶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联络,及时听取和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力所能及地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发展环境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严格执行工委、工办的十三条禁令和五不准、五树立的要求,严禁向民营企业乱伸手、乱摊派、乱吃、拿、卡、要,增加企业负担。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党的工作。要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成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和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业主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结合实际,积极为街道社区民营经济办实事。凯旋路街道是一个商贾林立,个体私营经济十分发达的黄金地段,有大小市场余处。加强对这些个体私营业主的服务,是我们街道社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半年,我们要在凯旋下路社区根据其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商贸市场集中和私营业主较多的实际,探索建立“私企服务型”社区。特别是目前,我们要积极做好辐射川中十几个县市区的商品集散地——遂宁新市场改扩建工程的服务工作,指导和协助凯旋下路社区为新市场的余户个体工商业主搭建好临时摊位,尽量保证他们不流入外地。

近期,资阳区迎来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全区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现结合我本人统计工作的实际,浅谈一下学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体会。

一、抓住“一个核心”

要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中国革命的致胜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武器,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就在于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及由此形成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要解决思想上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松懈厌倦、消极应付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畏难发愁、缺乏信心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缩手缩脚、观望等待的问题;要解决思想上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的问题。因此,解放思想应当成为我们思想的一种常态,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我们已有的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做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浮躁,做到学以致用。边学边干,学中干,干中学,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做到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努力做到有诺必践,积极主动为政府出谋划策,为群众排忧解难,激发热爱资阳、建设资阳的热情。

三、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资阳区这几年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存有差距。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办事效率不高。要真正解放思想,做到只要有利于推动资阳发展的,就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对照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工作方法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扑下身子深入到调查研究中去,热情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统计事业的转变。不断加强统计业务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好为两级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过去只局限区内及历史不同时期比较,今后不仅要与历史同期对比看发展,而且与兄弟市区对比寻求发展,更重要的是与省内外的开发区寻求发展,纵向比增长,横向找差距,用统计数据看发展,以分析报告寻求发展瓶颈,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本职服务,杨陵一定会更和谐、更发展。

第二篇:大力发展服务行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杭州市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有不少为出口服务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市场萎缩而倒闭破产。2009年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分别比2008年降低17.1、20.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幅为近四年来最低,比2006年降低14.6个百分点。从分门类情况看,除信息软件业受影响相对较小,营业收入增幅比2006年仅降低1.0个百分点外,交通运输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三个门类营业收入增

速均大幅下降,分别比2006年降低了23.2、23.

1、7.9个百分点。

(二)占服务业比重略有下降

2009年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增速低于平均水平、所占比重下降、亏损面扩大。杭州市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9.73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低于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0.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13.9%,比2008年降低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686家,亏损面为18.9%,亏损面较2008年扩大了

2.5个百分点(表7)。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不容乐观

近年来,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占33%,这部分企业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三项指标同比增幅分别为15.5%、-40.9%、-4.4%,均明显低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比重分别占全部限额以上生产性

服务业企业的6.8%、1.9%、6.1%,(表9)。

三、对进一步发展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

规划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推进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从生产性服务所及的行业门类来看,具有集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按照《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以集聚区为载体,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做好集聚区认定、考核工作的基础上,从税费优惠、用地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形成区内外的政策落差,引导服务企业集聚。搭建平台、集聚资源,完善机制、做好保障,构建各具特色的,集金融、信息、物流、研发和展示等多种服务

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突出区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基于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在积极寻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应突出区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高度的产业同构将会使生产性服务业失去产业布局的层次性和互补性,加剧地区的竞争程度,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利于地区间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的发展。因此,杭州市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必须以差异化的姿态走出产业同构误区,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突破口,形成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较弱的五县(市)的支持力度,以各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整合各地的资源,培育建设一批跨区联动、产业

互动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与高效发展

(三)积极引导与推进企业主辅分离

实施企业主辅分离,就是鼓励制造企业将经营范围中的原材料采购、运输等非核心的辅助性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产品生产、销售)中分离出来,鼓励工业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这对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互动。要重点抓好龙头和骨干企业的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重点是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扩大生产性需求的关键环节,全力做大做强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主辅分离“行政绿色通道”,向主辅分离企业提供高效行政服务;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降低企业主辅分离成本;分离企业发展较好的,纳税总额持续增长的给予奖励,扶持新分离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现有的已经实行主辅分离的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通过积极引导与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使部分内部服务资源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轨道,带动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四)着力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世界产业战略转移的大趋势正从生产外包转向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导产业,正成为杭

州市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新生力量,对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五)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业等产业

现代物流、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业都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源

配置、改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从优化物流业的发展环境,科学规划物流业发展布局,提高物流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建立萧山国际航空港、萧山南铁路货运港、钱塘江出海港口和石大-传化公路货运港四大枢纽平台,建立和改造下沙、半山、转塘等物流园区(中心),加快物流基地和企业的发展,形成多层次的物流网络体系,把杭州建设成为长三角综

合交通物流中心。

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而科技服务业要为企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科技服务,科技服务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必须大力扶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比较系统配套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强化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宜居宜业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使杭州成为最适宜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城市之一。2009年,杭州市服务外包业离岸执行达到9.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有9家企业进入“2009中国100强成长型服务外包企业”排行榜,数量居全国第三,杭州市服务外包的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同时,杭州市的服务外包发展在园区的规模、外包企业的实力、外包能力成熟度、中高端复合型人才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需要从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政策支撑体系、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服务外包产业招引力度、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滨江、下沙、环浙大(紫金港)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杭州市十大服务外包园区,在杭州市范围内形成“一城三区多园”,孵化和产业化有机联系,技术、人才、政策资源集聚,产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服务外包产业布局。通过几年的努力,杭州要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和“中小企业的托管应用管理中心”,

使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六)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生产性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探索建立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培养高技能、高知识的专业化人才,从价值链的底端向高端进发,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从根源上提升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畅通服务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州市创业,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推行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

性,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09年3月31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浙江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20项措施,建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和相关配套政策,标志着浙江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入了重要的起步阶段。2009年浙江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3%;新增服务外包企业475家,同比增长109.3%。

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服务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9年全省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57.2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

整合提升一批,就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2009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全省培育200个左右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的目标。

通过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支持服务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知名

服务品牌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2010年新增浙江服务名牌41个,占名牌总数的比例达15%。

打造加速发展服务业的环境优势

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才能孕育出最有竞争力的产业。

近年来,我省逐步落实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优先安排引导资金、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打造加速发展服务业的环境优势。

为让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尽快“落地生根”,全省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上百项配套政策措施。目前,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省级层面建立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以来,各市也都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的市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服务业重点行业推进制度,杭州市建立了十大门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宁波市成立了专门的服务业工作委员会;绍兴市成立了九大服务业行业推进组。为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2010年3月,我省成立了服务业联合会。

标准化工作是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2008年,我省印发实施了《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明确浙江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医药物流、宁波市81890家政服务、金华市农副产品物流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制定并出台《浙江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有序推进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加强服务业运行情况监测和分析,我省印发实施《浙江省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建立各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半年通报和评价制度。

针对服务业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的普遍性问题,我省发挥优势,开辟渠道、创新方法,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制订出台了《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了多次赴北美、香港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仅2008年全省就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2000人左右。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杭州市探索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服务业投融资体制,设立了首期总规模为1.5亿元的服务业债权基金和总规模为1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

人勤春来早,兔年万象新,浙江又站在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路口。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一声号令,又使现代服务业,承载起驱动浙江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新使命,奋然前行……

1、

2、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提

升服务业的总体水平。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

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

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

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

展。旅游业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行业间的亲和带动作用明显,能够“兴

一业而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

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据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服务业总产出1.4万元,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

显。近十年我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9%,快于同期服务业总产出增速

8.4个百分点,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

达到了12.2%。

2、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业结构。要进一步建设大交通网架,完善与旅游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开设重要城市假日旅游专列,争取更多地开通国内直飞航线和国际航班。根据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建设不同档次的宾馆饭店,提高国内外游客的接待能力。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旅游经济环境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业、宾馆业、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服务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档次,从而带动房地产、信息传输、贸易、商务服务等其他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3、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旅游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积极有效的保护,才能保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无序开发、盲目发展,造成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生态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风景名胜受到破坏,人文价值就荡然无存。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一旦破坏,旅游经济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要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把我省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好,更要保护好,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集约发展的道路,从而为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做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快国际旅游发展步伐,提高浙江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要积极利用国际旅游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高度相关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业和利用外资的发展水平。要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突出抓好入境旅游,有针对性地开展境外促销。同时,稳妥发展出境旅游,引导旅游企业打好“双向旅游牌”,实现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良性互动。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大力吸引境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

5、要加快旅游业的体制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加快旅游企业制度创新,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

理结构。支持旅游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也要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建立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从而提升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程度,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服务业的服务素质和水平

第三篇: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2011-11-28 16:

32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现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如下决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商洛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物质反复循环的闭合式流程,使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商洛经济总体上一直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以“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为主要特点的矿产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科技含量不高,上游产品偏多,下游产品偏少,产业链条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造成商洛发展缓慢落后的重要原因,更是制约商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商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既承担着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又面临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以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尖锐矛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随着商洛纳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我市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都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破解商洛发展难题、实现率先突破的重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生态立市、实现商洛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商洛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保护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持青山绿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立足实际,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局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商洛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6、发展目标。到2012年,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产业主要链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优化提升,现代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9%提高到30%以上;各类矿产资源的回采率、选冶回收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五大河流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为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以商丹循

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7、大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上下游产品链接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培植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8、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要求,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以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为导向,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加大钼、钒、铁、金、萤石等优势资源整合力度,精心规划建设一批既错位发展又互为依托的循环型工业园区。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配套对接,大力引进开发核心骨干性项目和关键性链接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发展。明确企业进入园区和产业集聚项目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标准,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防止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发展老路。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专业协作、清洁生产,形成企业间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和项目集聚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9、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根据我市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不同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特点,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大对“水、气、渣”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和生态县区建设。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环境和谐、高效集约用地的生态型村庄。大力推行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建立废旧物资回

收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无毒化新技术,提高绿色化程度。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党政机关要实行绿色采购,率先推广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办公用品。着力抓好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企业、绿色河流等绿色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四、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10、科学制定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全市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高起点谋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科学布局。统筹抓好新能源及电子、有色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黑色金属材料及制造业、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能源配套产业等七大循环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全市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着力建立符合商洛实际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为,形成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要将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项目建设。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再投入。着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12、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合作办好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鼓励帮助企业引入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

的科技和人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目录,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五、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

13、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市上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规划和协调,统筹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14、加强示范引导。选择对循环经济有显著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循环工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开展。

15、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16、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

环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我市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对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倡导节俭文明,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引导动员全市上下把科学发展观要求、循环经济理念、节约资源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牧民专业合作、农牧民协会、村民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我旗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旗共有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81户,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110户,出资额达11216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53%和52%。其中较为规范的有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顺城养殖专业合作社、五一细毛羊协会、五一马铃薯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农村牧区基层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才刚刚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促使其健康发展已成为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主要作用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对内服务和对外经营并重,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力的聚合,增加了对现代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我旗奶食品加工行业为例,过去牧民们都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自2007年以来,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我旗传统奶食品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以赛音呼都嘎苏木贺日斯台嘎查的全体牧户为主要成员,2009年争取旗农开办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41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了奶食品的精深加工能力。目前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10户505人,年加工鲜奶能力达20吨,2011年社员人均奶食纯收入增加500元。同时,合作社着眼于长远发展,2011,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达2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合作社和该嘎查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立高产饲料基地300亩,投入资金60万元,引进良种西门塔尔牛140头,投入资金98万元,修建嘎查砂石路9公里投入资金90万元,为嘎查50个牧户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合作社出资2万元为社员缴纳了3年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费,使社员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明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农牧民生产、实行品牌经营、开展产品促销,同时,各个专业合作社都注重于服务,通过直接参与

市场信息和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改变了原来靠外来的小贩上门收购,农牧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状况,增强了合作社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农畜产品收益。如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是哈毕日嘎镇大营子村83户农牧民集资入股组成。公司主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育肥牛产业,现在主要经营优良西门塔尔牛的育肥、交易、屠宰、加工、冷储、销售、技术指导等业务。主要产品有育肥牛冷鲜肉、牛排、口条、精选牛肉、风干牛肉等。2011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滚动出栏育肥牛1040头,实现盈利83万元,合作社成员农牧民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2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在现有员工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解决20户成员的再就业问题。使人均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每户增收3000元。

(三)提高了农畜产品质量。围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注重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一种畜场曾因培育出内蒙古细毛羊而著名,细毛羊作为该场优势产业得到认可。时至今日,选育细毛羊技术力量仍有一定群众基础。场领导把握这一机遇,引得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细毛羊养殖协会,发展细毛羊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品种质量,实现农牧民增收致

富。协会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技术、引种管理、改良繁育、生产销售等问题。组织群众到南京国际羊毛拍卖会推介五一种畜场细羊毛,以每吨1.5万元价格销售到天津毛纺集团120吨,而零散户同样质量的羊毛每吨最高售价还卖不到1.2万元;河北石家庄客商在实地考察后,以每只450元价格一次性购买了该场120只母羔羊,以每只800元价格购买了3只公羔羊,比散户每只分别高出100元和300元,为群众增收近40万元。

(四)降低市场风险。五一马铃薯协会成立于2010年,由25个马铃薯种植大户组成,主要目的:种薯质量把关、化肥农药的批量购进,作为大客户对外销售,减少市场风险。

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动作用偏弱

尽管近年来我旗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对于农牧户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仅占全旗农牧户10%左右。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数量少,内容单一,因而对农牧业产业化、农牧民组织化和农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二)服务层次偏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经营活动,主要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如精深加工、销售等农牧民期盼的,对提高附加值,提高

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合作社经济实力薄弱及技术人才短缺等影响,开展的较少,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偏低。

(三)内部运作欠规范

多数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合同约束不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市场行情好时,表现出不合作,市场行情不好时,才会依赖合作,嘎查村领导或大户发起组建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股独大”现象较突出。尽管不少合作经济组织把销售环节中产生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农牧户,因大多数会员一般只交少量股金或会员费,享受股金分配的份额也不多,且有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未进行二次分配,流通过程中的大多数利润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起人获得的。

三、几点建议

把握好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的着力点。当前,我旗农牧民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推动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应加强业务创新,提供便利、多样的信贷服务。结合基层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牧区合作金融发展水平,为农牧民合作组织提供信贷支持。其次,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应落实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把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具体化。安排专项资

金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开发新产品、更新加工设备、改善服务设施。利用财政扶持资金为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贷款担保机制,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第三,加强人才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牧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农牧民合作组织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第四,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变直接干预为市场引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牧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承担各种支农建设项目。

第五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区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先后出台了《浈江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浈江区企业互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加速增长,为建设浈江经济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区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况

2009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营企业发展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引导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区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在对辖区民营企业开展调研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近几年来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启动内资,千方百计扩大投入,我区民营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到2009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0004户,同比增张12.89%;从业人员20278

1人,同比增张8.41%;注册资金20824.95万元,比增19.0%;私营企业226户,新增55户,从业人员2340人,注册资金6462万元,比增10.80%。2010年1—6月全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0.6%。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使我区民营经济的聚集效应增强。

1、2009年,我区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着重发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平台作用,全力发展工业园,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划开发面积为6000亩,已开发面积亩,签订入园协议企业户,协议总投资额达亿元,其中已入园在建工业企业户,投资金额为亿元。目前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万元,

2、积极构建全民创业平台,打响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品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3年内规划建设标准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吸纳150户以上中小企业入驻。开发模式是政府规划引导、政府补贴租金、引入民营资本兴建标准工业厂房、争取本市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入驻生产经营。据测算,3年累计可实现产值8.5亿元、累计创税3400万元、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该基地以机械制造业为产业主体,形成相关产业紧密联系、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实现集聚发展和规模效益,发挥孵化器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力争到201

54000万元。

(三)规模企业成长加速,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全区工业产值50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1户。力拓民爆、铸锻机械、金三江、赛力乐、伟光液压、新宇建机、新弘立、浪奇、富洋粉末冶金、泰铭压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民营商贸企业营业网点扩张呈良性健康发展。

截至2010年7我区民营商贸企业发展趋势呈现稳中有升。南郊片以中型以上规模化经营为特点,主要有汽车品牌专卖区、综合交易区、二手车交易区、维修装潢区、汽车美容、综合服务区、汽车会展中心等。小岛片依然凭借其固有的明星区域优势,不断扩张商贸网点。风度名城等民营企业将我区休闲购物消费向高品质高档次方向引导。商贸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一大片消费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影响和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辖区环境因素、行政职能的限制,与先进地区相比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由于本区是市辖区,区级行政部门职能有限,如没有设环保、技监、药监、卫生防疫部门,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特别是《关于对地级以上市具民政府实行民营经

济工作考核的通知》(粤经贸中小局[2008]47号文)的印发,今年起省政府将对各市民营经济进行全面考核,对照考核标准,区的民营经济工作职能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

(四)、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制约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问题。特别是国家对土地价格的控制,最低地价每平方米288元,高于同类地区曲江区地价,严重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发展全区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民营经济工作,明确民营经济行政管理部门。 2010年加强民营经济行政管理力度,明晰职能,充分发挥区中小企业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投资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等5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二)继续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大民营经济培育扶持力度,力促工业优化升级。

主要以北片工业基础、资源和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做强工业,尽快打造以工业为支柱的北片经济带,要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做强做大一批重点民营工业企业,培育形成装备、

化工、制药、电力等工业支柱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为支柱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抓好产业转移园区的电子工业区和化工区的建设,加强同市民营局的沟通,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继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档次和辐射力。

以小岛风度路步行街和南郊亿华物流为龙头,引进扶持连锁经营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集信息、仓储、传输、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拓展城区商贸物流业,提升我区商贸物流业的规模和辐射力。改造和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尤其要进一步提升汽车、服装、家具、建材、日用百货、水果、蔬菜、三鸟、水产品等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和经营水平,优化专业市场的经贸集群优势,争取早日实现规模效应。

(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为依托,配合市民营企业发展局做好市全民创业孵化基地暨浈江区全民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进入基地的企业将享受到地区制定的有关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全民创业。不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千方百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多创名牌,树立品牌意识。

上一篇:蛋鸡养殖发展范文下一篇:对两会的希望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