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

2024-05-19

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精选7篇)

篇1: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9级心理活动进班级总结 活动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 活动时间:2010年5月26日19:00 活动地点:青年园 活动负责人:张杰

活动参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0910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

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多数才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经历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会逐渐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之中,充分的享受快乐而充实的时光。

和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学习从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大学的学习在于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上大学之前我们就已经交了很多朋友,在一个未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单纯、随意。

进入大学已有三个月,同学们对大学的生活已经逐渐适应,为了更好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巩固新建立起来的友谊,我们电气工程学院10班举办了心理活动进班级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活动目的:大学同窗好友之间的友情,是每个人人生中非常

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

知识普及到学生中去;通过大家的参与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的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一个人。

活动内容:

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本次心里班会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的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对大学生几个主要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心理互动游戏环节)和活动感想及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环节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等内容。“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环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主持人一番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的分析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在讲解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时,主持人请同学代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简要谈了对晕轮效应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例如:我们与老年人交往中,我们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而他们则会认为我们年纪轻轻,缺乏经验,“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同学相处时,我们会认为诚实的人始终不会说谎;而一旦我们认为某个人老奸巨猾,既使他对你表示好感,你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心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人呀!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唐鲁海同学的一番见解令在座的同学一片哗然,主持人不禁感叹:“山外有山,班级里不乏心理学爱好者嘛!谢谢唐同学的见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通过看一些图片与材料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环节

本环节活动主持人邀请每一位同学轮流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在欢声与笑语之中大家给每一位同学带上高帽子。通过每一位同学的点评,每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发现原

来自己在大家的眼里是这样的啊,有的同学人缘很不错,有教养又懂礼貌;你不喜欢出风头,只要做好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就尽情沉醉在自我的兴趣中;闲暇时候的你那副悠闲自得的模样,很是令人羡慕;因为个性随和的缘故,你跟任何人都能和平相处;对人缺乏防备可以说是你的最大缺点;心太诚太善的话,很容易被人利用,你必须提高警惕,才不至于让你吃亏上当;你非常享受谈恋爱的感觉,对于不入眼的异性相当冷漠;你的耐心是大优点哦,适合当医生、会计师、电脑工程师〃〃〃〃〃〃

同学们在本环节的活动中笑声不断,彼此的发掘对方的优点与小秘密,增进这珍贵的友情。

最后当所有同学都完成活动后主持人也在大家的热切邀请下加入了进来,气氛十分活跃。

在这场活动中有的同学获得了学术男的称号,有的以幽默著称,有的多才多艺,有的体育很棒〃〃〃〃〃〃

3对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班会主题,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

问题。主持人把同学分成五组,一组5人,每组发给八开的材料一张;讨论开始时开始时,主持人告诉参与同学每一个心理问题的主要形成因素及其特点和表现。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五大原因及其主要对策,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很多研究证明,尽管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困扰、难以适应环境等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因素。“前3项在大学的心理咨询中,也是出现最多的问题,如果疏导不当可能引发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专业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应该成为被特别关照的对象。关于这五大原因,主持人要求每个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同学们对于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应对方案。

在交流与讨论中大家都达成了共识,生命之花岂能轻易凋谢。

大学生自杀,越来越沉重的话题

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说,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是社会矛盾最集中、个人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心理压力普遍加大,整体自杀率急剧上升。同10年前相比,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是高校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咨询,想说爱你不容易

目前,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人员,以兼职居多,有些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只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北大深圳医院心理咨询科刘克菊博士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医师来做,显然,目前高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自杀预防,普及知识最重要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工作,仅仅靠心理咨询

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在教学体制和管理上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干预。高校的教职员工现在普遍缺乏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素质,应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普及自杀预防知识。当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的想法时如何干预?刘克菊博士指出,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给予他心理支持。千万不要判断这种自杀想法的正确与错误并加以指责,应当给予充分理解,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关心、理解自己。接着,把自杀者的自杀念头告诉其交往较密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然后,陪同或建议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在他的心理危机消除前,要时刻有人陪护,并保持随时能抓到他的距离。珍爱生命,给你勇气和信心

挽救有自杀动机和行为的大学生,归根结底是要正确引导他们珍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要多鼓励他们看积极向上的书,看成功人士的传记,最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找到坚强生活的榜样。

4.心理游戏互动

本环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一个小组进行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小组中成员扮演父

母角色,有的扮演自杀倾向者,还有人扮演自杀倾向者的室友和男女朋友。通过各自的构想编排剧情,再分配角色进行扮演。

有的小组中自杀倾向者的自杀原因是因为情感挫折,然后在生动的扮演中,其他成员站在其父母与朋友的角度对其进行开导与劝导。在这样的形式中,大家的表演博得了众多的掌声与喝彩。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同学们意识到自杀对于亲友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自身也是怯弱的,正所谓寓教于乐中。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最后谈了他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这次班会给了大家很深刻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积极正确的对待,要珍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作总结。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努力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学习与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互动环节的最佳“演员”进行了颁奖。心理班会在同学们的不舍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进班级,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并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多次对这次活动的感言,感触都较为深刻,让大家都真正从活动中受益。同学们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我成长,我快乐”,相信本次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会伴随同学们的成长一路走下去,相信本次活动拉近的不止是同学们的距离,而是更准确的说拉近的是一颗心,两颗心〃〃〃〃〃〃以至更多心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近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在愉悦快乐的气氛中拉近同学们间的距离,建立崭新的友谊。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

篇2: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

活动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3日 活动地点:桃李园 活动负责人:韦智耀

活动参与:园艺专业2009级3班 活动背景:

近段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和一名博士生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短短一个月时间,两个充满着活力和青春梦想的生命竟在大学校园这片弥漫着知识芳香和充满青春气息的土地上遁入尘土,结束那充满着五彩缤纷的人生。这不禁让我们疑惑: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即将完成学业的生命放弃放弃了梦想,放弃了亲人,放弃了朋友和同学,匆匆结束了人生呢? 活动目的:

为了落实学院对各班级心理活动的工作的指示,更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大三这

个学习紧张,各方面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学期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学生中去;通过大家的参与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的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一个人。

活动内容:

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本次心里班会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的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对大学生几个主要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心理互动游戏环节)和活动感想及总结环节。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环节由主持人廖玲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等内容。“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

有正常的心理环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大学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主持人一番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的分析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在讲解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时,主持人请同学代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简要谈了对晕轮效应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例如:我们与老年人交往中,我们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而他们则会认为我们年纪轻轻,缺乏经验,“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同学相处时,我们会认为诚实的人始终不会说谎;而一旦我们认为某个人老奸巨猾,既使他对你表示好感,你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心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人呀!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环节

本环节活动主持人邀请每一位同学轮流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在欢声与笑语之中大家给每一位同学带上高帽子。通过每一位同学的点评,每位参

与活动的同学都发现原来自己在大家的眼里是这样的啊,有的同学人缘很不错,有教养又懂礼貌;你不喜欢出风头,只要做好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就尽情沉醉在自我的兴趣中;闲暇时候的你那副悠闲自得的模样,很是令人羡慕;因为个性随和的缘故,你跟任何人都能和平相处;对人缺乏防备可以说是你的最大缺点;心太诚太善的话,很容易被人利用,你必须提高警惕,才不至于让你吃亏上当;你非常享受谈恋爱的感觉,对于不入眼的异性相当冷漠;你的耐心是大优点。

同学们在本环节的活动中笑声不断,彼此的发掘对方的优点与小秘密,增进这珍贵的友情。

最后当所有同学都完成活动后主持人也在大家 的热切邀请下加入了进来,气氛十分活跃。

在这场活动中有的同学获得了学术男的称号,有的以幽默著称,有的多才多艺,有的体育很棒······ 3对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班会主题,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主持人把同学分成五组,一组5人,每组发给八开的材料一张;讨论开始时开始时,主持

人告诉参与同学每一个心理问题的主要形成因素及其特点和表现。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五大原因及其主要对策,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很多研究证明,尽管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困扰、难以适应环境等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因素。“前3项在大学的心理咨询中,也是出现最多的问题,如果疏导不当可能引发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专业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应该成为被特别关照的对象。关于这五大原因,主持人要求每个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同学们对于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应对方案。

在交流与讨论中大家都达成了共识,生命之花岂能轻易凋谢。大学生自杀,越来越沉重的话题

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

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说,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是社会矛盾最集中、个人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心理压力普遍加大,整体自杀率急剧上升。同10年前相比,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是高校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咨询,想说爱你不容易

目前,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人员,以兼职居多,有些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只经

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北大深圳医院心理咨询科刘克菊博士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医师来做,显然,目前高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自杀预防,普及知识最重要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工作,仅仅靠心理咨询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在教学体制和管理上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干预。高校的教职员工现在普遍缺乏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素质,应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普及自杀预防知识。当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的想法时如何干预?刘克菊博士指出,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给予他心理支持。千万不要判断这种自杀想法的正确与错误并加以指责,应当给予充分理解,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关心、理解自己。接着,把自杀者的自杀念头告诉其交往较密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然后,陪同或建议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在他的心理危机消除前,要时刻有人陪护,并保持随时能抓到他的距离。

珍爱生命,给你勇气和信心

挽救有自杀动机和行为的大学生,归根结底是要正确引导他们珍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要多鼓励他们看积极向上的书,看成功人士的传记,最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找到坚强生活的榜样。4.心理游戏互动

本环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一个小组进行分析后进行角色扮

演。有的小组中成员扮演父母角色,有的扮演自杀倾向者,还有人扮演自杀倾向者的室友和男女朋友。通过各自的构想编排剧情,再分配角色进行扮演。

有的小组中自杀倾向者的自杀原因是因为情感挫折,然后在生动的扮演中,其他成员站在其父母与朋友的角度对其进行开导与劝导。在这样的形式中,大家的表演博得了众多的掌声与喝彩。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同学们意识到自杀对于亲友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自身也是怯弱的,正所谓寓教于乐中。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最后谈了他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这次班会给了大家很深刻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积极正确的对待,要珍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

境。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作总结。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努力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学习与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互动环节的最佳“演员”进行了颁奖。心理班会在同学们的不舍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进班级,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学知识解

篇3: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

王秀园老师的《儿童心理魔法书》从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35种常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探讨, 全面透视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针对每种问题, 本书都先以魔法故事的形式展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典型案例, 让读者了解儿童问题的表象, 然后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并针对不同原因给出不同的处理方式。魔法故事向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案例, 对案例原因进行了探寻与分析, 以使家长与教师知道, “即使表象看来相同的问题行为, 其潜在的因素亦不尽相同, 每个做出这些行为的孩子, 其心态、原始动机也不相同, 所以解决之道也会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应对之道。

一、成长的烦恼

现在的儿童和成人一样, 每天面临着成长与学习的压力。然而儿童所承受的压力常常被成人忽视, 加之其自身缺乏释放压力及求助的能力, 导致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异常现象增多, 且表现形式日益多元, 或脾气急躁、爱哭爱闹, 或叛逆心强、喜欢闯祸, 或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本书作者王秀园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将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归纳为以下五大类:侵略性的行为问题, 如偷窃、暴力、说脏话、破坏他人物品等;情绪问题, 如爱哭、胆小、缺乏自信、对上学的恐惧等;人际关系问题, 如自私自利、单亲家庭问题、不愿与人分享等;不良生活习惯, 如做事拖拉、偏食、赖床、过度依赖、晚睡等;学校生活方面的行为问题, 如上课爱讲话、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作弊等。

面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许多家长都很紧张, 害怕孩子学习成绩差, 害怕孩子交友不当……正因为紧张, 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极端, 在学习上, 采取诱惑、恫吓等策略;在交友上, 采取严管、跟踪等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徒劳无功, 甚至导致亲子冲突不断, 最终使得家长陷入无助、无奈的困境。

面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许多教师也不知如何是好。管严厉一些, 学生会怕你, 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管松一些, 学生又会不理你, 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一些教师束手无策, 选择放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 甚至公开宣布他们“朽木不可雕”。这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应对之道

王秀园老师告诉我们, 对于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的现象不必太过担忧。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都曾有过不同时期的叛逆, 有时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撒谎, 有时因心情不好乱发脾气, 有时为了发泄情绪故意摔坏别人的物品……只凭着一些单独、偶发的行为事件, 并不足以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变成问题少年。有时仿佛就像录影带倒带一般, 孩子会把你小时候所做的陈年糗事一件件翻新重演出来, 让你体会一下, 教养子女、培育学生的历程就是如此麻烦不断。

本书不但有助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使其能够准确看待孩子的问题, 还能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使其能帮孩子打开心结, 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书中所述的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应对之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很多人都知道郭橐驼的种树之道——“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其实, “树人”也是这个道理。家长和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天性, 并根据其成长规律因时制宜地去实施教育。

王秀园老师依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等心理学经典理论,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儿童发展阶段进一步细化:将3—6岁这个发展阶段细分为6个阶段, 每半年为一个阶段;将6—12岁这个发展阶段细分为5个阶段, 每1或2年为一个阶段。书中详细描述了每个阶段的儿童在身体律动、手眼协调、语言能力、认知学习、情绪社交、心智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对发展阶段的细分以及对儿童在每个阶段特点的分析, 让家长和教师不但可以对儿童上述各方面的发展形成更实际、更确切的认识, 还可以通过观察与对比了解儿童在某方面是超常还是落后。

只有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家长和教师才能分清对于孩子的哪些行为可以泰然处之, 哪些行为需要成人立刻寻求解决之道。比如, 不少家长和教师一旦发现孩子偷别人的物品, 就给孩子贴上“偷窃”的标签, 认为孩子品行不端。本书对儿童发展特点的分析告诉我们, 5—8岁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价值观念模糊不清, 偷窃的行为较为常见。家长和教师不必大惊小怪, 只需适时给孩子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并让他们承担行为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偷窃行为通常会自然消失。然而, 如果10岁的孩子依然存在偷窃行为, 家长和教师就需要立刻了解情况, 找出具体原因, 并寻求处置之道。

2. 察其言, 观其行

王秀园老师在书中所阐述的一种重要观点是:“孩子每天无时无刻都在用行为与你分享他的内心世界, 告诉你他的所愿所求。只要你肯用心观察, 一定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对症下药。”因此, 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察其言、观其行。那么, 家长与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孩子呢?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家长和教师往往会被问题的表象迷惑, 被自己预设的原因牵制, 难以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处理问题的最优方法。

为了方便家长与教师了解如何对孩子进行观察, 书中各种模式的问题都附有《家长在家观察表》《教师在校观察表》。通过系统、有条理的观察记录, 家长和教师就能够找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最常发生的时段、可能引发问题的情境、周围的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应对态度等, 由此探寻预防和应对之道。家长与教师还可以根据在家、在校不同的观察表, 分享彼此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分析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家庭因素所引发的还是学校同伴适应、课程安排等原因所诱发的, 以便对症下药。

3.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王秀园老师认为“成人有时会把自己成熟完整的生理、心理、认知加诸在看来刚会说、会跑、会跳的孩子身上, 以为孩子的道德观、自制力、判断力、认知能力都已能与自己并驾齐驱。其实, 不仅孩子小小的身体还在努力地成长, 他的脑神经也在努力地建构、吸收、成长中。不要被孩子的伶牙俐齿所蒙蔽, 他毕竟还是一个需要教育、需要学习、需要你用爱来浇灌和培育的孩子”。的确, 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家长或教师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当做是顽劣的、不可理喻的。例如, 有的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 任凭家长和教师再三告诫“不可以”, 还是兴致勃勃地想要亲自尝试, 于是小错大错不断。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体会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可能不但不会认为孩子顽劣, 还会欣慰于他们有着勇于尝试的胆识和强烈的好奇心。

王秀园老师建议家长与教师“试着以孩子的立场陈述事件, 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用宽容关怀的心看到孩子心理与行为问题背后隐藏的、言语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用童心去体验孩子的情绪, 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 就能读懂孩子,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结语

篇4:填色书:心理的“秘密花园”

令人惊奇的是,乔安娜拍脑袋想出的这个主意居然说服了出版商。出版商当即为这个系列书取名为《秘密花园》,初次印发了1.3万册,随后便是神奇的一炮而红——被翻译成22种语言,卖到了全世界。对于填色书会不会被别人认为很幼稚而影响销量,乔安娜本人倒是非常自信,“当有人看见你在给我的书涂色的时候,他们不会向你投去奇怪的眼神,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和香槟酒瓶上的精致画一样,是一件艺术作品。”

《秘密花园》的图画大部分拥有繁复、精致、细密的黑白花纹,需要人们买来各种彩色铅笔为它们加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其他填色书大抵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画作的风格不同。《秘密花园》则是成人填色书中名气最大的,全球销量超过 200 万册。它一度登上亚马逊畅销榜榜首,并在畅销书前100 名中停留了近 8 个月。“秘密花园”四个字,一度成为成人填色书的代名词。

走进“秘密花园”深处

《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艾德丽安·拉斐尔(Adrienne Raphel)把成人填色书的流行归结为“彼得·潘市场效应”,即成年人对于童年的回忆和感受,以及在这些客体上相应的自我投射。在拉斐尔看来,这种做法在出版界由来已久,看看这几年流行的《超能陆战队》《哈利·波特》,就知道成年人多喜欢“活在童年”的感觉了,甚至变形金刚的流行恐怕也属于这一行列。

提迪·罗旺(Tiddy Rowan)写过一本介绍涂色为何能使人内心平静的书,他认为“涂色是一种很好的让你有机会认识自己和探索正念内观(mindfulness)概念的方法”。在心理学里,这是一种自我探索,一种练习融入到自我意识之流的主观体验。这个现代心理学治疗概念非常类似于佛家的冥想灵修。“当你在涂色时,你实际上完全忘了任何其他事物,在那一刻,你只是专注于纸和笔,没有手机应用,没有杂音,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提迪如是说。事实上,提迪也坚定地认为,涂色是一种对抗现代科技与信息轰炸的良好的“逃避主义”,他认为,这种逃避是一种对抗现代社会过度娱乐的自我回归,涂色帮助我们抵达自己的内心,从而让我们终于意识到我们周遭真正重要的人和物。

也有观点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上述说法。《美国非理性时代》一书的作者苏珊·贾可比(Susan Jacoby)认为,童年产物的盛行印证了整个社会有大量年轻人不想努力和想要逃避现实。她同时阐述说,经济萧条对于这种“彼得·潘文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想面对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从而选择一种心理机制上的风险规避,逃离到安全而又无须多想的童年。

《大西洋月刊》的朱莉·贝克(Julie Beck)则认为,成人填色书恰恰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很少有人会专注于只将时间花费在把颜色填入那些美丽的图案中。朱莉承认,她之所以需要填色书,是因为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手上也不能闲着。“为什么我需要同时做两件事情?为什么我不能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可能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悠闲,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实际上,贝克认为现代都市工作中常常强调的多重任务处理能力使得我们不再有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不用动脑筋却可以让手的活动服从某种简单原则的方式,同时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则在其他地方高速运转着。按贝克的说法,我们需要成人涂色画,就像需要打毛线和涂指甲一样,因为我们脑子在运转,却不能让手里空空的。

填色书与艺术疗法

“涂色本身的确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让我们专注于此刻。”玛丽格蕾丝·贝尔贝里安(Marygrace Berberian)说。她是一位具有注册资格的临床艺术治疗师和纽约大学的副教授。她的观点也得到了实验证实。早在2005年,心理学博士南希·卡里(Nancy Curry)和她的同事就发现,填色画可以显著地降低实验对象的焦虑程度,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杂志》上。

事实上,在长期和有情绪管理问题的人打交道的经历中,笔者自己非常理解这一类填色图书是怎么起到减压作用的。当我的客户出现焦虑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他们能够意识到但却完全无法控制,而压力和焦虑几乎是伴随在一起出现的。此时我们通常都会让客户深呼吸,不要去想过去和未来无法控制的事情,专注于此时此刻周遭的事物,听一听风的声音,感受一下花和草的自然之美,尽量不要去关注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时候冥想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原则在于让客户从情绪中分神出来。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把自己从焦虑的情况下抽离开来,这个时候给他们做一个简单又不需要思考的任务,真的是可以完美地让客户摆脱焦虑情绪。同时,一件作品的完成可以给予他们很强的成就感,提高自我认同。所以不难想象,填色画本身的确对缓解压力和焦虑很有帮助,并且符合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于是,关于填色图书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的说法,似乎成了让更多人购买这种产品的理由。

“问题在于填色图书本身并不是涂色治疗,涂色治疗和其他所有艺术治疗一样依赖于客户和治疗师的互动关系。”玛丽格蕾丝尖锐地揭穿这个事实。在她看来,人们只是为一种盲从的流行寻找理由而已。

的确,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潜意识的发掘,从情绪的转移到自我的表达和解释,这个过程都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旁边指导和交流互动。展示绘画技巧和颜色的搭配得当,并不是涂色疗法和艺术疗法的核心。关键在于,绘画者要把绘画当时的情绪不假思索地表现在画作中。对于治疗师来说,在这个绘画和作品的完成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评估观察机会,艺术疗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用语言以外的方式沟通交流,从而去探索接受治疗者用语言无法沟通和表达的潜意识里的自我。

人类是先学会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直抵心灵,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从一件图画作品中,可以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智力、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打开内心。从治疗师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引导和观察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所在。来访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她)的个体信息,所有的艺术治疗师都要学习符号和很多艺术比喻的表达、表情与动作传达的意义,良好的艺术功底也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曼陀罗疗法是由心理学大师荣格发明的一种利用绘画来探索和表现潜意识的心理治疗方式。曼陀罗的结构从中心的一个点到一个圆圈,代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细胞到我们认知的世界的一种通用模式。曼陀罗疗法在于帮助你看到你在创作这幅画时的自己,可以是自发的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也可以是自我镜像的呈现;可以是自己梦境的表达,也可以是为自己生命设计的一个图腾标志,甚至如果你是宗教信徒,可以画出你对自己宗教的理解。

当你绘画时不一定仅仅是画圆圈,但是必须要类似于环形的图案。之后治疗师会引导作画者记录下当他们在想到那些颜色和不同细节时的感觉和情绪,还有他们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情感和感受。事实上,治疗师从作画开始的那一刻就会帮助作画者更好地呈现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说对于作画者的绘画功底是几乎没有要求的,而心理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治疗师还会要求作画者针对自己设计的曼陀罗写一首诗或是讲一个背后的故事。和其他艺术疗法一样,曼陀罗疗法可以是个体与治疗师之间的,也可以是群体参与式的,只不过,群体参与式的艺术疗法更强调对于成员间社会属性的治疗,培养成员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一种群体归属感,通过其他人而不是治疗师的认同建立起自我认同来。

涂鸦的“门槛”之争

实际上,成人填色书并不具备艺术治疗的很多元素,这也是部分心理学家和治疗师都无法认同填色书可以被当做一种治疗手法的原因。

成人填色图书有几个主要的缺陷:首先,固定的图画和图形无法更好地表现出绘画者的内心,或者说,画作本身是否传达意义,这一点也很让人怀疑;其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其他人引导,治疗最重要的过程感受和自我认知的觉醒几乎被忽略。事实上,对于完美主义和有强迫症的人来说,半成品或是残次品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不但没有把它变成一种治疗,反倒增加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苏珊·林恩(Susan Linn)指出,对于很多治疗方式和工具的使用效果而言,90%取决于谁在使用。她表示:“涂色也许对缓解压力有所帮助,但是在草稿纸上乱画一通恐怕更直接和自由随意。”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不太赞成以上观点。他们认为,作为一种治疗工具,成人填色书已经具备很多功能:第一,它能够让人们忘记掉周遭的繁杂,进入一种冥想状态,而冥想通常是很好的解决压力和焦虑的办法;第二,颜色的选择和绘画就是一种强调过程的体验;第三,当我们在缓解现有压力时,一个很好的办法是重新去做一些简单的事,这样既有助于抵御消极思想悄悄溜入,又可以使自信心得以恢复;第四,一个完整的成品有助于成就感的建立,从而会使自我认同有所提高。

艾力诺儿·乌尔曼(Elinor Ulman)也是一位艺术治疗师,他尖锐地指出,艺术治疗这个概念大而笼统,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治疗似乎就是坐在那里画几张画,或是听听音乐、跳跳舞,它无非是强调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艺术具有抚慰精神的作用,而艺术疗法是专家们刻意设置的一种专业门槛。

艺术治疗与艺术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对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来说,回归到艺术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精神治疗。而实际上,即使是填色书的流行,也未必都是出于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很多人购买它是受到从电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为了展现自己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样的想法反而给自己增添了新的压力和包袱,而忽略了填色书本身对于艺术回归大众的初心,忽略了一种享受过程和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书

经过一个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紧锣密鼓地进行后,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成功地落下帷幕。在活动中,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教育工作不仅吸引了众多学院大学生的眼球,更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每个参与和组织本次活动的同学深受鼓舞。现将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关于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减少抱怨。健康成长,融入集体,展示自我”

二、活动开展情况:

1、制定实施计划,召开学生会干部会议和各班班长会

议,传达此次心理健康月的活动实施意见,在全院各班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由学生会宣传部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板,突出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主题。各班也制作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板报。从而从各个方面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了解。

2、各班开展了有关心理知识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积

极发言,将自己搜集到的心理知识与大家分享,大家在欢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心理的小知识。

3、参加学校组织的趣味心理活动,使同学们不仅感受

到了游戏的快乐,还学到了各种心理调试的方法。

4、参加心理协会组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在激烈的比赛中,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的知识,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的完善自己。

在众多的题材中,由于本次活动广泛性和易参与性,绝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响应和参与,使得活动场面气氛热烈而浓厚。

三、活动成果:

由于本次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不仅赢得了老师的大力支持,还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主题深刻,意义深远。解决了大学生如何乐观面对今后的大学生涯和社会现象,增强了同学对心理素质的完善提供了正确的指导,也懂得了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

篇6:心理活动策划书总结

一.活动背景

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是为了解决在校大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而建立的一个校级机构,本着服务在校学生的目的,聆听大学生的心声,解决大学生的烦恼,以便于他们在大学里更好的学习、生活。

不知不觉,2011年已快结束,2012年也不紧不慢地走近。在新旧交替之际,贵州大学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这两个兄弟组织又迎来了欢聚的时刻。我们举行总结晚会暨圣诞晚会,不仅彼此间可以相互学习,为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共同努力,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活动预计在期末大考前举行,在总结本工作的同时规划好来年的工作,也为给大家加油鼓劲。

二.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我们在肯定自己成果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携手努力把中心交代的工作做的更好。通过圣诞晚会的形式增进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的相互联系,便于今后中心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三.资源需要

报告厅或多媒体阶梯教室,笔记本电脑一部,音响一对,话筒两个,小蜜蜂若干,主持人两位。

四.活动开展

时间:2011年12月27日晚19:00

地点:北区一教311报告厅(待定)

(一)、前期准备

1.策划书的书写

2.活动及场地的申请

3.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总结PPT的制作

4.本学年优秀工作人员的评选

5.向相关知道老师和学生组织发出邀请函

6.晚会节目的审核及节目单的制作

7.所需资源的采购及租

8.主持人人选的确定

9.会场的提前踩点及布置

(二)、活动进行

第一环节:

1. 主持人上台发言,介绍各位嘉宾

2. 领导老师讲话

3. 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总结去年工作,计划来年的工作

4. 公布本优秀工作人员

第二环节:

1. 主持人介绍本次晚会

2. 节目(歌曲、舞蹈、乐器、相声、小品等)3. 互动环节(有礼品发送)4. 主持人结束晚会及畅想

(三)、活动结束 1.送走嘉宾 2.整理会场

五.经费预算

1. 横幅两条:50.00元*1条=50.00元 2. 红纸:1.00元*4张=4.00元 3. 海报纸:3.00元*3张=9.00元 4. 彩带:2.00元*20条=40.00元 5. 气球:12.00元=12.00元 6. 彩纸:1.00元*6条=6.00元 7. 邀请函:1.00元*12张=12.00元 8. 水果、花生及瓜子:100.00元 9. 矿泉水:1.00元*6瓶=6.00元 10.小礼品:30.00元

合计:269.00元 六.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由心语心线、心理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不分主次,希望心语心线和心理协会的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2.本次活动是由总结晚会+联谊两部分组成,主持人要注意风格的转换。3.对于所有的节目,需要提前计算大概的时间,以便晚会的具体安排。4.晚会组织者尽快确定好晚会的节目,以便同学的排练。5.在原有的节目基础上,保留1到2个节目,以防万一。

6.采购时需注意,卖方必须有发票,在没有发票的情况下无法报销。7.晚会结束后,按会前的安排打扫会场。

七.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活动指导老师:孙丽老师 活动负责人:杨洋、何东 活动协调:韩克敏 场控:曾繁旭

电脑音乐负责:待定 主持人:待定

活动参与者: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成员及在校学生

贵州大学心语心线与心理协会

总结晚会暨圣诞晚会

策划书

活动指导老师:孙丽老师 活动负责人:杨洋、何东 活动协调:韩克敏 场控:曾繁旭 主持人:待定

活动参与者:心语心线、心理协会成员及所有在校学生

篇7:心理活动策划书

“我与酒店共成长”―――东胜大厦1月份员工生日会

二、活动宗旨

塑造创新的企业文化,加强团队精神,加强员工的交流

三、活动对象

当月过生日员工

四、活动时间

每月生日会上

五、活动项目

(一)“7人8足”绑脚比赛 10分 游戏简介:团队成员站成一排,用若干条短绳将相邻队员的左腿与另外队员的右腿绑在一起,然后规定一段距离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参赛队伍脚并脚扣紧绳子,肩搭肩,齐步的跑起来,比赛在员工们的喊叫声中激烈的进行着。哪个队协调的好用时最短通过终线哪个队获胜。

游戏人数:10―15人

道具要求:绳子若干条、口哨一个

项目评分:设Z规定的一段距离,(提前画好线)哪个对用时最短到达终点即获胜

活动评分:以用时长短评分,一名10分,二名9分,三名8分,依此类推。

(二)比划猜猜10分 游戏简介:先在纸板上写上动物或物品的名字,两位队员互相面对彼此,给纸板给比划的人看了后,比划的人不能说话和出声。用肢体语言表达其意思,由猜的人来猜答案。每组人员轮流上两位共三组。

道具要求:写好的纸片若干

活动评分:以猜出个数评分,一名10分,二名9分,三名8分,依此类推。

(三)箩卜蹲

游戏简介:将参与者分成四堆以上,每堆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给每堆人以颜色或数字命名,任意指定一堆萝卜开始统一下蹲,同时还要念词,再指定别的萝卜堆做同样动作,目标要一致,依此类推但不能马上回指。 以一实例加以说明。有红、白、黄、紫四堆萝卜,白萝卜先蹲,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马上要开始蹲且口中一样要念念有词,之后他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

活动评分:每组推选代表,进行活动并计时,根据时间长短进行评分,一名10分,二名9分,三名8分。

(四)抱抱团

游戏简介:全体参与人员围成一个大圈,当主持人说到固定语言如“花开了”“狼来了”之类的时候,选择最近的人拥抱,两人或者三人拥抱可视为有效,被孤立的人淘汰,在围成的大圈之间接受“金鸡独立”或俯卧撑之类小惩罚。

活动目的:此游戏主要目的在于让员工们领悟坦诚沟通、用心交流、率真做人的意义,作为活动结束的收尾游戏,不计入积分。

六、活动现场进展情况

1、主持人至开幕词并介绍到场嘉宾。

2、安排评分人员,计时,主持人员。

3、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和宗旨。

4、请领导到场启动此次活动。

5、各队员按顺序在指定的位Z进行活动了解开展活动

七、活动操作

1、所有成员组队参加。

2、前期工作落实,安排人员,场地,道具到位。

3、介绍活动规则,进行本次的参赛

4、每个活动都进行评比记录,最后将各项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出最优秀的三个团队,同时对团队口号凝聚力和集体感较好的三个团队。

八、活动经费预算

上一篇:2022在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党内民主党内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