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2024-04-16

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通用7篇)

篇1: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Xx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处 理 办 法

为维护集镇规划区建设秩序,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城规划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巴政办函„2011‟10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处理原则

集镇规划区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坚持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实事求是、宽严相济、主动从轻、抵制从重;保障安全、疏堵结合、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二条 处理程序

(一)集镇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清理清查情况,以小区为单位分户造册、一户一档、分类汇总,分门别类做好汇总统计工作,填写《房屋建设情况登记表》、《“两违”清理清查汇总表》,并向社会公示。

(二)违法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到镇村镇办、镇国土所、地税分局等部门接受处罚并缴纳相关税费和土地出让

金,经集镇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分别由相关部门对处罚对象补办相关手续。对本次清理范围内原已经作出处理的建房户,由原行政执法主体依法予以清理规范。对于严重影响规划实施、执法程序和适用法律明显不当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三)对在建尚未竣工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违法当事人在申报并接受处罚后,根据集镇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复工。对已超规划层数或面积的房屋,在现有层数封顶;没有达到规划层数或面积的,建设到规划层数后封顶。

第三条 违法行为种类

(一)自建自住类:对象为移民户、地灾搬迁户、市政建设搬迁户、危房翻修户,土地使用权为建房户所有,主要供家庭成员居住的违法违规建筑。

(二)使用他人户头建房类:使用移民户、市政搬迁户、地灾搬迁户、危房翻修户户头,以与其合伙、合作、合资或联合的名义建房,建筑物主要以自住、出租、出售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建筑。

(三)党员干部违法建房类:凡属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企事业职工,本人无建房资格,使用移民户、市政搬迁户、地灾避让搬迁户、危房翻修户户头,以与其合伙、合作、合资或联合的名义建房,建筑物主要以出租、出售为目的的

违法违规建筑。

(四)违法开发类:无建房资格或以买卖、入股、转让等方式非法获取建设用地,无任何建房手续,非法开发房地产,建筑物主要以出租、出售、转让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建筑。

第四条 违法违规的危害程度界定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属危害程度较轻的行为。1.不影响镇容立面效果,四邻无异议的;

2.原址改建,不占用道路、公共绿地,四邻无异议的; 3.符合集镇规划或轻微影响集镇规划、可采取补救措施的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加层加高,四邻无异议的;

4.超占地面积320㎡以下的; 5.超建筑面积3000㎡以下的; 6.建筑层数11层以下的; 7.不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危害程度严重的行为。1.不符合集镇规划布局、与规划用地功能相抵触,已构成改变集镇规划土地使用性质的(含影响集镇总体规划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的);

2.侵占集镇规划道路红线、道路两侧隔离带或绿化带的;

3.侵占园林绿地、各类公共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的;

4.侵占集镇市政管线控制地带或通讯走廊控制带的; 5.对集镇街道市容或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

6.对集镇消防、防洪、防汛及环境保护构成直接影响的; 7.超占地面积320㎡以上的; 8.超建筑面积3000㎡以上的; 9.建筑层数11层以上的;

10.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可维修加固消除的; 11.无任何建房资格或用地许可,擅自违法占地建设的。第五条 处理办法

(一)已建成和在建楼层在6层以上的房屋,在具有房屋安全鉴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报告的前提下,属于安全和经过整改后达到安全的,方可接受处理。

(二)集镇规划区内私房建设行政许可的面积标准上限为:占地面积120m2,建筑面积600 m2。

(三)对违法用地行为的处罚。

1.移民户、避让搬迁户、扶贫搬迁户及其他项目建设搬迁户。由本人写出情况说明,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镇村镇办分别签署意见,占地面积在120平方米内的免于行政处罚;超过占地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拆除或没收又确有困难的,由本人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自愿缴纳罚没款书面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处理后依法按程序补办用地手

续。罚没款收取标准每平方米50元。超占地面积60 m2以上的,罚没款收取标准每平方米100元。

2.本村新增户。在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许可证后少批多占的,拆除和没收又确有困难的,由本人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自愿缴纳罚没款书面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处理后依法按程序补办用地手续。罚没款收取标准每平方米100元。

3.外地迁入户。在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后少批多占,拆除和没收又确有困难的,由本人向国土资源局提出自愿缴纳罚没款书面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处理后补办用地手续。罚没款收取标准每平方米200元。

4.非法占地60平方米以下的(含60平方米)用地户。按上述程序予以处理;6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法定程序立案查处,结案后可补办用地手续。

5.擅自占地、非法转让等行为涉嫌土地违法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立案查处,结案后方可补办用地手续。

(四)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

1.自建自住类的,分下列情形处罚:超建筑面积6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5%处罚;超建筑面积600㎡以上12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6%处罚;超建筑面积1200㎡以上18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7%处罚;超建筑面积1800㎡以上2400㎡以下的,按超建面

积工程全部的8%处罚;超建筑面积2400㎡以上30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9%处罚。

2.使用他人户头建房的,分下列情形处罚。

超建筑面积6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6%处罚;超建筑面积600㎡以上12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7%处罚;超建筑面积1200㎡以上18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8%处罚;超建筑面积1800㎡以上24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9%处罚;超建筑面积2400㎡以上3000㎡以下的,按超建面积工程造价的10%处罚。

3.党员干部违法建房的,分下列情形处罚。

超建筑面积600㎡以下的,没收非法收入10%,并处超建面积工程造价5%的罚款;超建筑面积600㎡以上1200㎡以下的,没收非法收入20%,并处超建面积工程造价6%的罚款;超建筑面积1200㎡以上1800㎡以下的,没收非法收入30%,并处超建面积工程造价7%的罚款;超建筑面积1800㎡以上2400㎡以下的,没收非法收入40%,并处超建面积工程造价8%的罚款;超建筑面积2400㎡以上3000㎡以下的,没收非法收入50%,并处超建面积工程造价9%的罚款。

4.违法开发类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工程造价10%的罚款。

(五)200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两违”户按“自住自

建”类处理,以镇人民政府审批时间为准。

(六)根据市场测算,私房建设工程造价暂定500元每平方米,交易价差暂定400元每平方米。

(七)规划部门规定的街道正负零以下建构筑物,在批准的面积范围内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处罚面积。

(八)所有超建面积都必须按20.00元每平方米缴纳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

(九)对危害程度严重必须依法拆除的处理。无建房资格和任何建房手续的;严重影响规划实施、市容市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绿地、道路通行的;对安全鉴定应整改的违法建筑责令其两个月内整改,无法整改或者拒不整改的;对超占地面积320㎡以上或者超建筑面积3000㎡以上或者建筑层数11层以上,经鉴定为不安全的。建房户在2012年4月30日以前自行拆除违法建筑,镇人民政府补偿一定的材料费。到时不拆除的,按照程序实施强拆。

(十)自本办法印发之日起,两个月内违法当事人主动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接受处罚的,视为主动配合;逾期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从重处罚,并严格执行“黑名单”管理制度,凡利用违法建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安、卫生、文化、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发放证照,已经批准发放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

第六条 责任追究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参与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不主动申报的,包庇违法建设、阻扰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纵容唆使有关当事人阻扰执法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按照规定予以从重处理;其单位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属文明单位的,取消其文明单位称号。

(二)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在清理整治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在建户(以本次清理情况为准)新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根据工作职责分工,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凡干扰、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甚至以暴力抗拒执法人员的,将依法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严禁无理取闹、串联、造遥惑众、煽动闹事、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违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警告、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煽动者,依法从重处罚。

第七条 自“两违”处理结束后,集镇规划区内个人建房必须严格按照《xx县私房建设管理办法》准建五层,对超

层行为重处重罚,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工程造价10%的罚款,追究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为加强对镇村建设及土地使用管理力度,依法规范镇村建设行为,做好“两违”防控和拆违工作,为维护我镇村正常建设秩序,加快推进我镇2020年整治“两违”各项工作开展,稳固“两违”整治工作成果,坚决遏制当前“两违”多发势头,确保实现“两违”零增长目标,根据城区党委、政府以及XX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XX市落实强首府战略、突出“强治理”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提升全社会知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强化宣传对治违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促进我市环境秩序总体提升,建立遵循规划,依法用地、依法管理的良好秩序,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我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动员各方力量全面深入开展打击“两违”工作,形成高压态势,依法查处各类“两违”行为,确保打击“两违”覆盖率达100%,立案查处率达100%,实现两违“总量递减、增量为零”地目标,使全镇“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法定程序,按照法定要件,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充分调查研究,确保证据确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坚持主动防控原则。

打击“两违”工作重在防控。要强化主动防控意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两违”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报告一起,拆除一起。

(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组、片、村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打击“两违”工作,依法查处“两违”行为,杜绝“两违”情况发生。

(四)坚持齐抓共管原则。

各组、片、村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既要认真落实打击“两违”工作措施和任务,又要严格查控各村社区的新生“两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坚持责任追究原则。

对打击“两违”工作行动不力甚至包庇纵容、失职渎职的,进行严肃查处。重点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两违”行为的案件,视情节追究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四、工作重点

(一)违法用地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属违法用地行为:

1、非法买卖、租赁土地的;

2、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

3、超过依法批准的面积占用土地的;

4、改变批准位置占用土地的;

5、临时用地改变用途、改变建筑结构建永久性建筑占用土地的;

6、未按批准要求,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

7、未经批准,擅自毁林挖山的。

(二)违法建设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属违法建设行为:

1、未取得或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

及其他工程;

2、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

3、未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新建的非法建筑;

4、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其他建筑。

五、“两违”行为零增长时间节点

2020年1月1日以后不得产生新的“两违”,实现“两违”零增长目标。对于新发生的“两违”行为,要求在15天内整改到2020年1月1日以前的状态。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1月—3月)

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两违”整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揭示“两违”存在的危害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开展打击“两违”工作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

(二)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各组、片、村要对本辖区内的“两违”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摄像取证,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无盲区、无死角、无遗漏。制定打击“两违”工作方案。

(三)实施整治阶段(7月—9月)

对清理发现的“两违”行为依法做出处理。重点打击对象是:2020年1月1日以后顶风作案、新产生的和正在进行的“两违”行为;2020年1月1日前严重影响规划、群众反映强烈的“两违”行为。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12月)

认真总结打击“两违”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镇实际,制

定出台我镇打击“两违”和土地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总督导,以镇长为组长,各相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片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打击“两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4个工作组,以村为单位组成。各工作组长对辖区打击“两违”工作负总责,对工作亲自安排、亲自督促、亲自检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各片长要全力以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遇到难题不退缩,遇到问题不回避,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

构建组、片、村三级“两违”工作防控打击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两违”行为。各工作组组长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所辖三个片区的“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总责;各片长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主要责任人,对所辖三个村的“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各村主要负责人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直接责任人,对本村“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工作组承担本辖区内“两违”行为巡查、监控、拆除等责任,带领组、片、村全体干部严格按照县打违办督办函的时间和工作要求对“两违”行为处置到位。

(三)强化片组协作。

实施打击“两违”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所有参与打击“两违”工作片组干部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组的统一指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绝不允许出现推三阻四,或者出人不出力的现象。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精心打好这次打击“两违”攻坚战。

(四)严格责任追究。

两个工作组实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组织不力、工作不力、查禁不力,不能按要求处置到位的,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打击“两违”工作地责任追究办法,对组、片、村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或者撤职处理。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直接组织实施违法用地或参与违法建设、不按规定主动拆除违法建设,煽动亲朋好友干扰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供虚假材料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

篇3: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违法建设及其查处工作日益成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热点。由于城乡发展定位的提升, 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需要较大地调整, 原有的城市规划管理已不能有效地满足区域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城乡二元土地利用模式的限制, 部分地区规划滞后, 缺乏有效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违法建设迅速蔓延, 已成为经济低层次、粗放型增长的载体, 不仅浪费稀缺的土地资源, 而且侵犯公共利益, 侵占城乡规划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 甚至危害城乡公共安全, 亟需我们从体制机制的层面加强查处力度, 更需要我们依法行政, 从法理学等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

任何建设行为都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要件, 如果缺乏这些要件, 就可以说这种行为是违法建设。在我国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 由于国家立法机关没有统一的法律界定, 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均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 分别行使违法建设相应的查处权。

(一) 违法建设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其立法目的的不同, 从违法建设查处的角度, 对违法建设行为的界定各有侧重 (见表1) 。其中,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 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保护、开发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法》从土地用途管制的角度, 对“非法占用土地”或者“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查处。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法》从建筑活动监督管理的角度, 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 《消防法》规定对“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 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 擅自施工的”或“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 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 擅自投入使用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等。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害,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法》规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为了防治洪水, 防御、减轻洪涝灾害, 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洪法》规定“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 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 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 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 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 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公路法》规定“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 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铁路法》规定“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为了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 《民用航空法》规定,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 修建“可能在空中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而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不符合机场净空要求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等。

除此之外, 《物业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也分别从行业、部门管理的角度, 针对特定范围内违法建设进行查处。从某种程度上说, 违法建设法律界定的支离状态, 对违法建设的查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注:违法建设查处实施机关未特殊标注的, 均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建设部门

(二) 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设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借鉴国外规划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当前经济社会体制和城镇化发展等特点, 《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强化了城乡规划管理, 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并完善了城乡规划监督, 明确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保护社会和公共利益, 保障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但该法仍未具体明确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 仅从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和修改等方面, 对规划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从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的角度, 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理, 指出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和“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应当进行行政处罚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或正在修订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或城市规划条例。在违法建设界定和管理方面, 也主要从“典型违法建设”法律责任的角度, 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三、违法建设的法律分类

违法建设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特性, 可分为违反建筑法类型的违法建设、违反土地法类型的违法建设和违反规划法类型的违法建设等;依据其所在区域, 可分为城市违法建设和乡村违法建设;依据其建设用途, 可分为经营型违法建设和非经营性型违法建设等。每种不同的分类类型, 也将对其查处方式和法律适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 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 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在我国, 法律规范体系通常在实体法中往往也包含某些程序性规定。从规划监督和执法实践分析, 违法建设事项可区分为程序性违法建设和实质性违法建设。两类违法建设的实体权利、义务不同, 对城乡规划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 在违法建设查处时适用的程序和处置方式也不同。

所谓程序性违法建设是指建筑物符合城市规划, 建成后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但由于建设行为过程未履行相关程序性义务, 而使建筑物不具有完全的合法性;待程序性义务补齐、审查处理同意后, 该建筑物即转化为合法建筑。而实质性违法建设是指建筑物本身不符合城市规划, 给城市发展、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拆除、改建, 该建筑物和建设行为均违法。我国台湾地区对违法建设的分类也曾采取此方法 (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也曾把违法建筑区分为程序性违法建筑与实质性违法建筑——程序违建是指建筑物并未妨碍都市计划书, 建造者得依一定程序申领建筑执照;实质违建, 则指建筑物无从依程序辅正, 使其变为合法建筑物) 。

四、违法建设的要素分析

违法建设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解释。静态的违法建设特指违法建筑物或违法构筑物, 是违法建设行为的结果。动态的违法建设是指违法建设活动和行为, 即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违法建设主体, 由于主观上的过错, 所实施的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规定, 并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 依照现行法律应当予以追究的行为。一般地说, 违法建设行为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一) 违法建设以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为前提

违法建设本身具有违法性。无论是违反《土地管理法》, 还是违法其他法律法规;无论是违反《城乡规划法》中的建设项目前期手续申报、审批等程序性规定, 还是违法建设实体影响城市规划, 违反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 其行为本身均“是对法律的蔑视和否定, 是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破坏”。

《城乡规划法》规定,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 必须遵守本法。”“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这是法律对于城乡规划工作的直接授权, 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必须都要服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的源头, 也是各类建设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电力设施、燃气、绿化、市容环境、水务、消防等都可以通过专项规划的形式, 将不同建设主体的建设行为, 归属城乡规划范畴 (部分线性工程虽然不在城乡规划区, 不属于《城乡规划法》管辖范围, 但可以通过专项规划进行管理) , 其建筑物和构筑物建设均应当办理规划许可。否则, 作为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设, 纳入城乡规划领域执法范畴。

因此, 在违法建设查处的实践中, 可以对各类违法建设查处主体进行梳理, 参照不同行业政策法规界定的违法建设, 统一依据“违反《城乡规划法》类违法建设”归口管理, 集中力量对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设进行研究, 将是所有类型违法建设查处的突破口。但需要强调的是, 与《城乡规划法》违法建设查处不同的是, 《土地管理法》侧重于土地用途的管理, 通过违法建设的载体——土地使用的法律约束, 消除违法建设根源;《建筑法》侧重于建设过程的管理, 通过违法建设的形成过程——建筑活动的法律规范, 限制违法建设行为。以上违法建设行为经常密不可分, 同一违法建设可能涉及违反一项或多项法律法规规定, 其查处的前提必然以相应的法律为准绳, 既要准确追究违法, 也要恰当地进行法律界定。

(二) 违法建设具有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建设行为通常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违法建设的作为通常指建设活动做出了《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主要是该建筑或建设行为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对城市或地区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等产生影响, 侵害了他人的法定权利, 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而违法建设的不作为是指没有作出《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如违反了法定建设程序而形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由于未依法申报规划许可, 对城市或地区发展的统筹安排和科学实施产生影响。

依据《城乡规划法》, 构成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类。

1. 改变特定用地用途的违法建设行为。

《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 禁止擅自改变用途。”该类设施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 是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亟需建立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具体违法建设行为包括违法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输电线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等进行建设和未经批准开矿采石、挖沙取土、掘坑填塘等改变地形地貌, 破坏城市环境或者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等行为。

2. 违反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的违法建设行为。

《城乡规划法》规定,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 实行“一书两证”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的规划管理制度;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的有关建设工程, 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上述“一书三证”是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法定手段和形式, 未根据相关法定程序和要求, 依法办理规划行政审批或行政许可的, 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都属于违法建设行为。具体违法建设行为包括违法占地、未取得或者以欺骗手段骗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事项, 改变用地性质、位置和界限;未取得或者以欺骗手段骗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事项, 改变批准的图纸、文件等行为。

3. 违反各类临时建设规划行政许可的违法建设行为。

《城乡规划法》规定,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 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临时建筑是指单位和个人因生产、生活需要搭建的结构简易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临时用地上临时建筑的期限与临时用地的期限相同, 期满必须自行拆除, 费用由使用者承担。同时, 临时建筑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按照管理权限建立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台账,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具体违法建设行为包括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 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等行为。

(三) 违法建设行为侵犯了《城乡规划法》等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违法建设必然具有社会危害性, 无论是违法建设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本身妨碍城乡发展和城乡规划要求, 侵蚀了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还是违法建设违反了法定程序, 危害了社会公平, 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违法建设行为都侵犯了相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城乡规划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以上立法目的表明, 《城乡规划法》主要调整城乡规划管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涉及城乡空间布局的各种社会关系, 保护和改善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规划实施层面, 最主要的就是调整各级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违反城乡规划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监督管理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更加明确和强化了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违法建设行为对社会关系的危害, 也从过去注重主要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博弈, 逐渐转变成对维护城乡统筹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具体表现如下:

1. 违法建设行为侵蚀了城乡发展的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

土地和空间资源是城乡发展的物质载体, 科学的城乡规划不仅能合理地配置资源, 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违法建设往往缺乏整体性统筹布局, 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无序的违法建设浪费并蚕食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与资源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等发生冲突, 侵害了公共利益。同时, 违法建设肆意蔓延, 占压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 也增加了城乡发展的建设成本,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农村集体组织非法转让和租赁土地成为该类违法建设的主要载体, 在违法建设处理时, 产权状况复杂、经济纠纷多, 遗留问题层出不穷, 造成执法难等许多不利因素, 加大了城市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 制约和阻碍了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违法建设行为危害了城乡公共安全和综合环境。

违法建设一般建设强度高, 没有合法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监管, 市政配套水平低, 环境卫生差, 对城乡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等带来很大的威胁, 安全隐患严重, 破坏和影响了城市发展环境。部分违法建设擅自改变建筑物位置和建筑结构、抢占消防通道或河道行洪, 严重威胁着其他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违法建设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正常的社会秩序。

违法建设成本低, 采取不公平的竞争方式, 非法占有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 利用违法建设生产经营或者非法出租, 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 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 容易形成社会治安的死角, 也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破坏社会风气的重要祸端。违法建设行为是对法律尊严的挑战, 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四) 违法建设行为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必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 行为人的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由于行政违法一般都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 加上行政法注重行政效率原则, 因此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为主观上有过错, 不必再深究其主观因素了,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城乡规划法》角度分析, 只要违法建设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则推定其主观上具有过错, 并据以实施处罚。除非违法建设行为人能证明自己无过错, 或者存在行为人无过错的证据。根据“在行政法律领域, 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 对违法建设行为人的主观心理进行评判, 远不如刑事法律领域和民事法律领域严格。但在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 有必要区分不同违法建设行为的动机,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做到疏堵结合, 有情操作, 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维护稳定的关系。

(五) 违法建设行为人必须具备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违法行为主体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违法建设行为主体不仅包括违法建设的业主, 还包含提供违法占用土地的所有人、违法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等, 以及违反《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的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等。

《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不同, 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大类。其中,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主要涉及渎职罪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在我国, 违法建设大量存在于城乡结合部, 违法建筑与合法建筑彼此交织, 所占用土地的所有人与违法建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分离, 违法建设主体错综芜杂, 存在着大量的民事合同关系, 违法建设往往涉及村级集体组织, 情况极其复杂。厘清违法建设行为人, 明确其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将是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关键。

五、结束语

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体现了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城乡发展与保护的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使用者通过获得土地、房屋或者改变房屋结构、使用性质等, 实现自身利益, 追求“超额利润”。在某种程度上, 违法建设是一种无法通过自觉得到遏止的现象, 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予以规范和约束。现实中, 由于违法建设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 亟需对违法建设进行法律界定和分析, 由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 更需要从违法建设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角度出发, 对违法建设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合理的法律评价, 采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方式, 将市民自治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提高认识, 健全机制, 科学管理, 共同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摘要:违法建设一直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难题, 但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 始终没有对违法建设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为了有效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 亟需从法理学角度对违法建设的要素合理分析, 根据违法建设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法律评价。

关键词:违法建设,法律界定,法理学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物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开泽.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J].学术探索, 2004 (11) .

[3].沈宗灵.法理学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6].张恒山.法理要论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7].吴明, 谢凯桐.从法律角度论违法建筑的查处[J].规划师, 2004 (5) .

篇4: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蔓延的势头,昨日,我市专门下发了《******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将依法采取有力措施,严打重管,对城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

一、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成立,19宗违法案件被重点督办

近年来,我市各城区私搭乱建、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双违”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强和规范城区(含******新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我市决定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任组长的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管、住建局、中级法院、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各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也将成立相应组织结构和人员相对固定并不少于30人的执法队伍。

21日,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通报了市区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分别涉及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新区。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将对该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重点督办,要求相关辖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辖区政府要依法组织强拆。

二、完善奖惩问责等机制,坚决遏制“双违”蔓延

《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不仅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还建立完善了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和拆除、考评考核、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机制。

建立堵疏结合机制。我市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凡确属住房困难的城乡居民,由行政村、社区和乡镇办事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报,经审批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对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险房的个别村(居)民房屋,由乡镇办事处经城区、******新区城乡规划部门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允许原址加固维修,但不允许扩大建筑面积。对列入城中村改造的行政村、社区,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拆除。

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我市将制定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工作情况列入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城区“双违”的存量和增量情况进行汇总,未完成拆除任务又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相关责任人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建立奖惩机制。市政府对每半年考评在前2名的城区,按拆除面积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奖励,并奖励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对违法违规用地宗数最多或面积最大的,市政府将扣减其下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乡镇办事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项目宗数和面积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同时,建立妨害城市建设经济补偿金制度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后,三年内不得在本行政区域内参加土地购置活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筑施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属于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半年内不得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外地企业将被清出******建设市场。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蔓延的势头,昨日,我市专门下发了《******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将依法采取有力措施,严打重管,对城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

一、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成立,19宗违法案件被重点督办

近年来,我市各城区私搭乱建、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双违”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强和规范城区(含******新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我市决定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任组长的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管、住建局、中级法院、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各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也将成立相应组织结构和人员相对固定并不少于30人的执法队伍。

21日,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通报了市区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分别涉及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新区。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将对该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重点督办,要求相关辖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辖区政府要依法组织强拆。

二、完善奖惩问责等机制,坚决遏制“双违”蔓延

《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不仅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还建立完善了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和拆除、考评考核、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机制。

建立堵疏结合机制。我市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凡确属住房困难的城乡居民,由行政村、社区和乡镇办事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报,经审批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对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险房的个别村(居)民房屋,由乡镇办事处经城区、******新区城乡规划部门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允许原址加固维修,但不允许扩大建筑面积。对列入城中村改造的行政村、社区,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拆除。

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我市将制定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工作情况列入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城区“双违”的存量和增量情况进行汇总,未完成拆除任务又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相关责任人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建立奖惩机制。市政府对每半年考评在前2名的城区,按拆除面积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奖励,并奖励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对违法违规用地宗数最多或面积最大的,市政府将扣减其下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乡镇办事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项目宗数和面积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同时,建立妨害城市建设经济补偿金制度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后,三年内不得在本行政区域内参加土地购置活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筑施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属于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半年内不得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外地企业将被清出******建设市场。

建立问责机制。各城区未能按照要求期限组织拆除违法建设项目,每月累计出现3起的,由市监察部门对责任单位及其人员进行行政过错问责。城区办事处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2000平方米,涉农办事处、乡镇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3000平方米或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或占用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市监察部门将依据法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建立媒体曝光和投诉举报机制。新闻媒体将开辟专栏,设立曝光台,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及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力的典型予以曝光。依据每月考评结果,由排名末位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在媒体表态。设立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整治双违现象

根据《******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政治活动实施方案》,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2月,我市将全面清理城区(含******新区)范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违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未经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许可或超越许可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

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后,我市将从今年8月开始进入集中整治阶段。8月5日前,各城区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同时组织人员现场督促自拆。对在8月15日前,未自行拆除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项目,各城区将根据所辖区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特点制定强制拆除方案,并于11月30日前完成强制拆除任务。

。城区办事处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2000平方米,涉农办事处、乡镇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3000平方米或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或占用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市监察部门将依据法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建立媒体曝光和投诉举报机制。新闻媒体将开辟专栏,设立曝光台,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及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力的典型予以曝光。依据每月考评结果,由排名末位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在媒体表态。设立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整治双违现象

根据《******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政治活动实施方案》,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2月,我市将全面清理城区(含******新区)范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违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未经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许可或超越许可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

篇5:依法用地和整治违法建设工作

相 关 规 定

整治违法建设的意义:违法建设影响乡镇对外形象;危害社会公平正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整治违法建设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保护耕地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违法建设,它包括那些行为?违法建设是指未经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许可或违法规划许可进行的建设,其本质是违反城乡规划行政管理秩序而进行的建设;违法建设包括如下行为:

(一)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

(二)无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

(三)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四)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地性质、用地位置或用地界限的;

(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失效仍继续占用土地的;

(六)擅自改变代征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性质的;

(七)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和内容进行建设的;

(八)擅自移动建设工程位置的;

(九)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失效的;

(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擅自改变主要使用性质和内容的;

(十一)擅自改变临时建筑使用性质、规模的;

(十二)临时建筑超过规定使用期限的;

(十三)其他违反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

违法建设的主要类型:

(一)道路两侧和公共场所擅自建造、搭建的违法建设;

(二)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承包地和宅基地建造的;

(三)侵占城市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占压地下管线的;

(四)在沟、河、塘控制范围内建设,妨碍防洪、蓄排水和侵占沿岸绿地的;

(五)在耕地或其它农用地上违法占地进行建设的;

(六)在居民小区乱搭乱建,影响小区环境和开发建设的;

(七)其它违法建设的情形

对违法建设的处理:

(一)对在建的违法建设,乡政府、村(社区)及时制止,经制止无效的,于2小时内通报县级相关部门,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负责查处的县级部门应立即派出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赶赴现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取证、现场勘查;

(二)确认是违法建设的,以书面形式现场责令当事人停止建设,在当日开始自行拆除,并通知供电、供水、供气部门予以协助。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应与当日停止该在建违法建设工程的水电气供应;

篇6: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通政发„2010‟28号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

联动工作机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现将《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 1 - 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

联动工作机制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土地和城乡规划管理,及时、有效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0]15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信息互通、行政执法与行政监察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条 区政府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主席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勇担任,副主席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副区长肖志刚担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区政府督查室、通州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区政府法制办、通州国土分局、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市政市容委、区农委、区文化委、区水务局、通州工商分局、区安全监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民防局、区环保局、区城管监察 - 2 - 大队等部门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确定一名科级干部为具体联系人。

联席会议负责以下工作事项:

(一)确定全区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责任目标。

(二)部署全区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任务。

(三)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控制违法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四)提出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考核的初步意见。

(五)通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信息和查处情况。

(六)研究重大违法案件的处理意见。

(七)协调解决联动协作配合中的重要问题。

(八)针对全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策并向区政府提出工作建议。

(九)协调落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组织召开。第四条 成立联席会议小组,负责联席会议的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小组由市规划委通州分局、通州国土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区城管监察大队组成。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具体负责联席会议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小组负责以下工作:

- 3 -

(一)通知和召集联席会议季度会议和临时会议。

(二)协调各部门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

(三)落实信息月报制度。收集和汇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信息,每月向区政府和市政府报告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有关情况。

(四)落实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共享机制。利用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将巡查发现、举报、信访、媒体反映等渠道获得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案件线索和信息进行梳理统计,为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定期报告联席会议。

(五)确定需要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统一报联席会议研究。

(六)制定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规则和工作程序。

(七)落实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工作小组会议每月不少于一次。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通州国土分局全面负责违法用地查处和土地监管工作,负责查处本行政区域内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用地行为。

(一)负责对各乡镇履行《坚守耕地红线依法依规用地责任 - 4 - 书》的情况提出考核初步意见。

(二)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动态巡查等手段,监管农村集体土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建立乡村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三)及时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监管情况。

(四)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移送(交)土地违法案件、申请强制执行。

(五)对城市(乡镇域)规划建设区范围内未经立项、规划、用地、建设许可等审批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土地审批、土地权属登记申请等。

第六条 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全面负责城乡规划监察执法和指导全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一)负责查处城镇建设工程(含临时建设)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但未按照规定内容进行建设,或者已取得规划意见书并进入审批程序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以及临时建设工程逾期未拆除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决定,并将有关决定报告区政府并函告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二)负责对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进行日常检查,做好规划核验等监督工作。

- 5 -

(三)负责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城乡违法建设情况,并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通报。

(四)组织区城管监察大队和乡镇人民政府建立违法建设监督检查业务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五)将违法建设信息在专网上登录并报告联席会议工作小组。

(六)对区城管监察大队和乡镇人民政府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的执法行为进行督查督导、业务培训和考核等。

第七条 区城管监察大队按照区政府确定的工作分工,负责对城镇建设工程(含临时建设)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并处罚款等决定。承担区政府责成的查封施工现场和强制拆除等工作。

第八条 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以下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负责对未依法办理施工许可的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查处。

(二)负责对未取得国土、规划、住建部门的审批文件,擅自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查处。

(三)负责对发现的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行为加强监管。

(四)负责对已实行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服务企业不依法制 - 6 - 止或报告违法建设的行为进行监管。

(五)负责对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影响房屋质量、安全的行为进行查处。

(六)对存在违法建设的工程不予办理初始登记,对已办理初始登记后擅自进行建设的,不予办理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等。

第九条 区政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制止和查处工作。

(一)区水务、文物、园林绿化等部门负责其管理范围和权限内的违法建设查处。

(二)区民防、环保、消防等部门不得为违法建设办理相关许可或验收手续。

(三)区工商、文化、卫生、税务等部门在办理相关许可证照或登记手续时,对发现的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件、房屋产权证或者申报用途与规划许可证件和房屋产权证记载用途不一致的,不得予以行政许可,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工作小组通报。

(四)区市政市容委负责对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供气和供热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和单位加强监督管理。

(五)区水务局对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供水的单位加强监督管理。

(六)区安全监管局依法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七)区农委负责组织设施农业建设标准的制定和验收工

- 7 - 作,收回违法、违规涉农用地项目的政策资金,并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八)通州公安分局按照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做好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用地违法建设的配合保障工作。依法对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依法受理国土部门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一)对现状及规划村庄内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内容进行建设,以及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违反规划许可管理的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和组织拆除工作。

(二)组织实施相关控制处理措施;对通州国土分局依法作出查处决定的,应当积极组织落实,配合相关工作。

(三)建立乡镇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奖惩等措施。

(四)市属国土所应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定期向市国土局、区政府报告相关情况;乡镇规划、建设机构应与国土所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土地、规划、建设工作。

(五)指导村委会制定村规民约,督促其开展日常巡查,曝光并及时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做好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 - 8 - 控制工作。

(六)发现违法建设或接到上级部门通知、村委会报告、群众举报后,应立即调查,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监督落实情况。逾期不改正的,组织拆除,通州公安分局等部门应予以配合。

(七)定期向区政府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情况,并向市规划委通州分局报告控制违法建设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制止管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组织、协调和配合市规划委通州分局、通州国土分局或者区城管监察大队做好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

(一)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巡查控制机制,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二)发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接到群众举报后,应立即到达现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区政府相关执法部门报告。

(三)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有权制止区域内违法建设,并及时向市规划委通州分局、有关执法部门或所在街道办事处报告。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巡查机制,建立装修管理档案。发现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在物业使用、装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对制止无效的,及时取证并向执法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 9 - 第十二条 区监察局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参与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和预警约谈等工作,受理并查处联席会议交办和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移送的涉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案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区政府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情况进行督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章 联动机制

第十四条 在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积极配合、迅速行动、不得推诿,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第十五条 实行违法案件首查责任制和案件移送制。发现或接到违法行为举报的执法部门为首查责任单位。首查责任单位应及时到达现场核实、制止;首查案件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首查责任单位应当依法予以处理;首查案件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同时违反其他法规规定的,首查责任单位应在现场核实后2个工作日内通报其他执法部门,其他执法部门应依法分别予以查处或联合查处。

首查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首查责任单位应当在2 - 10 - 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执法部门。该执法部门接到案件移送后应立案调查,依法查处,并在处理决定作出后2个工作日内将决定内容书面通报首查责任单位。

执法部门对案件查处职责有异议的,应积极协商,协商未果的,报联席会议研究确定。

第十六条 建立案件查处工作牵头协调负责制。根据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实施的不同阶段,分别确定牵头负责部门,由其对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负总责,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凡涉及违法用地行为的,由通州国土分局牵头协调;不涉及违法用地,而涉及违法建设行为的,由市规划委通州分局牵头协调;涉及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物业和房屋管理等违法行为的,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协调。

第十七条 建立专项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可以指定成立专项联合行动小组,负责对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重大案件等采取综合措施,从严惩治违法行为。牵头负责部门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各部门应做好执法配合。

第十八条 执法部门、各乡镇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违法建(构)筑物的,可以书面告知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应对参与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并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暂停受理该建设单位的其他规划申报事

- 11 - 项;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可以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在受理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相关业务申请时,对不能提供规划许可证件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不能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建设审批手续的,市政公用服务单位不得提供服务。

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在受理新建项目临时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申请时,应在严格核查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审批(许可)手续后,方可提供相应服务并限定临时使用期限。

第二十条 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根据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对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制止和查处的有关情况,会同监察等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进行预警约谈,提出告诫,督促限期整改。

被预警约谈的单位和个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向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期满仍未整改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执法规范

第二十一条 各执法部门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2 - 依法严格履行执法程序。

第二十二条 通州国土分局、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和区城管监察大队应指导各乡镇规范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程序,制定统一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

第二十三条 区政府法制办应加强乡镇规划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乡镇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法律服务。

第二十四条 各执法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强制执行程序。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通州国土分局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依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市规划委通州分局或区城管监察大队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应及时报区政府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区政府法制办经审核符合法定条件的,报区政府作出责成相关执法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的处罚决定。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应及时将案卷材料移送相关执法部门。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的处罚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改正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乡镇人民政府实施拆除应当参照城镇违法建设的查处程序建立健全相关审批、监督制度和执法程序,区公安、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应做好积极配合。

- 13 -

第五章 行政监察与考核评价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联席会议向监察部门提出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建议,由监察部门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未完成“依法管地用地责任书”目标任务,目标责任考核不合格的。

(二)违法违规审批的。

(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设立工业区、科技园区等开发区,或者擅自扩大开发区用地范围,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征地、拆迁规定,擅自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或者补偿、安置工作不落实,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期落实区政府或监察、国土、规划等部门限期整改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规定行为的。

(七)其他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委通州分局、区城管监察大队及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联席会议向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由监察部门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未履行制止、查处违法建设职责的。

(二)未落实违法建设案件首查和移送,导致违法建设未得 - 14 - 到有效制止和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为违法建设项目核发相关许可证照的。

(四)发现违法建设不及时予以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及时依法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应当拆除的违法建设不及时予以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及时依法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违反城乡规划法规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第二十七条 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供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服务的,由其上级单位或者监察部门依法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将控制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完成工作目标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未完成工作目标的,给与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将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区政府负责对乡镇政府控制违法建设和落实《坚守耕地依法依规用地责任书》工作进行考核。乡镇政府可以对村委会控制违法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并有权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委会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联席会议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止和查处违法

- 15 - 用地建设工作提出考核初步意见,并将意见上报区政府确认后,列入区政府对该单位的考核内容。

具体考核评价标准由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根据本规定的相关内容拟定,报联席会议审定后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建设

规定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各人民团体,驻通各中、市属

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8月25日印发

篇7:镇集镇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一、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现状及原因分析

1. 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现象很普遍, 管理工作也很难做到一次到位, 根据相关单位卫星遥感监测某地农村用地结果显示, 农村私人违法用地主要问题比较严重, 甚至有违反规定占用耕地的现象, 经调查, 违法占用耕地占总违法用地面积的40%左右, 其中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占总违法用地面积的20%左右, 农村私人建房管理形式非常严峻。

2. 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发展和管理规划重点都在城市, 缺乏对农村用地资源的管理, 在农村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用地管理体系, 很多时候农村村民将建房简单的认为是自己的事, 根本不会涉及到相关法律和法规。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够, 缺乏相关法律常识, 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法规了解和学习机会不多, 农民普遍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建房与国家无关。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没有做到位, 没有注重日常宣传工作, 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二、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现状和造成原因,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重视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提升管理水平, 使得农村用地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和规划。

1. 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农民严重缺乏相关法律知识, 简单的认为建房就是自己的事, 因此,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宣传工作, 在事前宣传, 充分利用每年“6.25”土地宣传活动日, 将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条文汇编成小册子, 从其中挑选重点内容, 直接将小册子发放到每一个市民手中, 让市民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建房和用地知识。此外,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栏等方式, 大面积撒网, 让中小城市农村市民能真正学习和了解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相关知识和法制制度。只有在思想上增强市民对违法用地的认识程度, 才能减轻工作难度, 达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并且通过宣传我国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条文, 发挥市民群众带头作用, 让市民能自主监督自身行为, 并且营造一种浓厚的严管和重罚的氛围, 让农民感觉到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不敢轻易触犯, 主动约束自身行为。

2. 加强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做好事前调查、事中查处以及事后警示曝光等方面的工作, 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流程, 将存在漏洞的地方各个击破。事前通过调查, 利用国土资源测绘技术, 调查和掌握农村用地面积分布情况, 然后针对违法建房现象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如果情况属实,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先进行书面通知, 然后面对面交谈, 让农民能主动接受并且自己拆除违建房, 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 在事后警示和曝光, 以起到一种警示和告诫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经过核查之后, 发现情况属实时, 可以要求农民拆除, 并且还要上报批评, 如果在劝诫拆除的过程中有反抗, 或者不愿意拆除者, 城管和土地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申请拆除令, 通过正规程序将违建房屋拆除。并且在拆除之后还要例行通知批评, 选择严重违反国土资源管理的典型案例及时曝光, 营造一种强势和严肃的氛围, 以避免再次出现严重违法建房规定的现象, 从而能达到优化执法环境的效果, 促进城乡用地规划工作的开展, 实现城乡的统一协调发展。

3. 集中管理和整体规划

集中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以及农村土地信息员的执法监管三级网络, 将违法用地行为发现在动工之前, 消灭在摇篮中, 进而发挥基层国土所、村两级土地信息监督员的作用, 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现象, 并且要及时制止。此外, 要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 实现对农村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整体规划, 基层国土局和国土资源局以及农村土地信息员要及时合作和沟通交流, 国土资源局要为基层国土所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然后由基层国土所将信息资源转达到土地信息员手中, 由农村土地信息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整理和分析信息, 制定统一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并且提交管理方案, 经过国土局和国土所的批准, 最终实施农村国土用地管理计划, 确保计划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只有实现集中管理和整体规划, 才能更好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理规划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农民缺乏相关法律知识, 对我国农村用地和私房建设相关规定还不够熟悉。因此, 针对存在的问题, 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宣传工作, 让广大农村群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建房违法用地法规和政策, 通过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结合工作人员的努力, 最终能全面提升整个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的现象, 从目前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这种现象中, 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找到一些工作思路, 进而能不断创新用地管理方式和方法,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旭辉, 解玲艳.如何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 2010, (03) :45.

[2]兰琴, 何音音.探讨新时期农村宅基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 2010, (18) :31.

上一篇:如何申请专利下一篇:都昌县建材大市场开业庆典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