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集镇项目建设汇报

2024-04-26

居集镇项目建设汇报(共7篇)

篇1:居集镇项目建设汇报

2011全县重点项目观摩

居集镇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对各位领导莅临居集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2011年居集镇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镇经济工作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下面,我代表居集镇党委、政府做居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居集镇位于积石山县东南,镇政府驻地居集村,全镇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东接铺川乡,西面毗邻青海省循化县,南临居集河与别藏镇、中咀岭乡相望,北连寨子沟乡、徐扈家乡,距县城17公里,距州政府驻地临夏市38公里,临大公路穿镇而过,共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0个合作社,有14个驻镇单位。全镇共有2645户,13692人,人口密度为463人/平方公里,全镇共有汉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回族等七个民族,其中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8831人,占总人口的6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17元。居集镇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镇。农业人口为13392人,占总人口的97.8%,耕地总面积为14347亩,人均占有耕地

1.05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油菜等。人均占有粮

315公斤。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18℃。

年降水总量667.2mm,年蒸发总量1236.8mm。境内地势西南

高,东北低,沿积石山麓有广阔的草场资源。旅游景点有“吊

水峡”、香水坪、丹凤山,旅游道路畅通,发展旅游业前景

广阔。

二、2011年工作概况

2011年,我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

名发展。一是重要产业稳步发展。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根据

我镇实际,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成了500亩的脱毒洋芋示范点和1000

亩的膜侧油菜种植示范点,深沟、田家两个村1500亩的旱

作玉米种植示范点。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我镇抢抓县上提

供畜牧担保贷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山阴地区牧场优势,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在两个整村推进

项目村修建羊棚120座,发放品种羊600只。劳务输转取得

新成效。认真实施“百千万”工程,狠抓劳务输转和技能培

训工作。向中西部有组织输转务工人员4000多人,向东南

沿海输转农民工105人,输转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22人,年内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技能人员476人。二是群众生

活不断改善。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部分群

众的住房、行路难等问题,硬化居集、红崖等村社道路12

公里,改造危旧房310户,实施红崖、业卜湾两个整村推进

项目;下半年,向州县有关单位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生态

优美乡镇,省环保厅已上报国家环保部等待审批;从发改系

统争取落实到居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直补资金30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惠民政策全

面落实。我们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落实程序,健全制度机制,积极推行“一册明”、“一折统”,大力推进

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制度,落实了农村城市低保、五保

供养、城镇廉租房、粮直补、农资补、汽车摩托车、家电、农机具购臵等补贴的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共落实惠

民资金813万元。四是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狠抓“两基”迎

国检工作,认真执行县上出台的“三包”政策和“十二项”

措施,大力动员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积极实施教育质量提

升工程,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

高。基本完成了新农合基金征收任务,镇卫生院新农合医疗

保险制度全面实施,逐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摸底登记工作,养老金征

收完成85%,完成了县上下达的年内任务。

三、观摩点项目简介

(一)居集综合市场建设项目

居集镇是积石山县南片八个乡镇的贸易中心,年交易额

在3000万元以上。为了响应州委、州政府“兴商贸、育产

业”的发展思路和县委七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为了改变集

镇街道、公路占道经营交易的现状,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和档

次,解决逢集日集市交通堵塞的管理难题,镇党委、政府通

过招商引资,投资商县劳务公司祁永浩老板投资2500万元

对综合市场进行了改扩建。综合市场占地面积30亩,共修

建了商铺500间,配套建设防洪提2535立方米,护坡1220

立方米,硬化平整场地16500平方米,配套公厕、给排水等

基础设施,为了加快市场建设进度,下半年从发改系统争取

落实到居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直补资金30万元,市场

建设正处于收尾阶段。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年交易额可达

5000万元,可解决400多人的就业问题,将极大地改善居集

镇商贸流通环境和逢集日交通堵塞的现状。

(二)、居集街道至王家山道路硬化项目王家山(自然村)共有居集村四、十两个社,47户,245

人,道路不通一直是制约王家山发展致富奔小康的瓶颈因

素。为此,镇党委、政府积极衔接交通部门,投资333万元

对居集至王家山全长8公里的村社道路,进行了路基宽4.5

米,路面宽4米的拓宽硬化。2011年10月已顺利完工使用。

该项目的建成,使居集村其它社沿路有农田的农民种收庄

稼、王家山群众行路及徐扈家、郭干群众赶集带来了极大地方便。

(三)、红崖村整村推进项目

居集镇红崖村共有8个社、221户,104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530亩,人均1.46亩,现有劳动力450人。2010年人均占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贫困人口190户、890人,贫困面高达84%,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贫困村。今年,镇上把红崖村列为整村推进项目村,从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等方面进行综合扶持,总投资达到518万元。其中:投资220万元,按照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的标准,硬化通村道路4公里;修建了高标准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实施50户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组织向东南沿海的企业输转5人,“两后生”转移就业2人;为60户有养殖基础和愿望的群众每户发放品种羊5只,共发放羊300只;积极扶持发展油菜产业,全村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亩,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稳定产业。随着县上“三包”政策的落实和村里通了水泥路,红崖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红崖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居集镇党委政府将借这次观摩会的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按照“沿路建长廊,山区攻草畜,产业创特色,集镇建市场”的基本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养殖、商贸、劳务、旅游产业),力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篇2:居集镇项目建设汇报

工作汇报

按照上级的政策精神和要求,我镇从2011年10月份开始起动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现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老百姓的参保热情大大提高。下面简要介绍我镇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

一、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考核

我镇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小组,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为民办实事的要求,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村、社区、相关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重要内容,年底组织对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考核评议。

二、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参与

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把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内容讲清,使老百姓能真正了解其目的和意义。特别是今年11月份,对超龄人员进行大力宣传,要求村干部深入到家家户户对本村的超龄人员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还利用逢场天发放宣传资料,还利用调频广播进行早晚宣传,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保积极性。我们镇还成立了村干部义

务宣传队,深入到各村各社,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共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2千余份,并耐心的作好政策解释工作,让群众消除了各种疑虑,吸引了群众积极参保。还利用社区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阵地,设立了政策咨询台,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夯实基础,扎实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镇村干部工作会议,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抓好“养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镇村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率先参保,全镇村干部31人,现参保31 人,他们的参保将积极促动周边人群的参保积极性,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得以顺利的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的参保意识;

二、做好特殊人群的参保工作,如即将到龄人员和外出打工人员的参保工作;

篇3:乡村集镇建设难题及应对思考

1 集镇建设的现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集镇建设中, 由于现有基础设施差、干群认识不到位、缺乏区域特色和支柱产业支撑, 同时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造成管理水平滞后, 导致在乡村集镇建设和后续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

1.1 旧街区无规划, 新规划实施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 以前街道建设基本处于自由建设和失控状态。规划的滞后使新的规划的执行有很大阻力和难度。

1.1.1 对乡村集镇的建设认识不够, 重视不够

集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 当前容易把集镇建设简单理解为推进农村城市化, 强调建忽视管, 存在忽略集镇特色内涵、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大拆大建、重表面轻实用、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脱节、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不清等认识误区。规划严重滞后, 群众建设有一定的随意性, 政府管理有法可依却无据可用。从而导致集镇建设布局零乱、乱修乱建、土地配置失当、功能分区不明显等现象。城镇规划布局的不合理, 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不协调, 对集镇的后续发展影响较大。

1.1.2 原集镇建设不合理

缺乏规划造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建设不合理, 群众随便建, 沿路跑、沿街建房, 集镇住户散乱, 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同时街道功能分区不合理, 商贸、服务、生活区无法区分, 造成街道市场、露天市场和马路市场, 占道经营严重。而政府投资兴建的商贸市场无法运作, 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1.1.3 现有集镇设施功能不全、配套落后

镇里现有设施分别是供电变电站1座, 中学一所现有学生800余人、乡镇卫生院1所, 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一般。道路、农贸市场、综合防灾等设施不尽完善。1个供水厂, 街区使用人口不足50%, 桥梁、水利及排水不合理。无体育、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和供气设施。无休闲活动场所、无公共停车场、无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少, 绿化程度不高、仅有干宝公园一座占地约500平方, 街区道路破坏严重, 路灯供电不及时。

1.1.4 街区环境脏乱差

在集镇的管理上广泛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轻服务等管理机制不顺的现象, 特别是管理机构和队伍的缺失、综合执法力度的弱化、责任考评制度的虚设等严重现实问题, 使乡村集镇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由于管理水平滞后, 居住松散, 加上街道卫生管理人员年龄老化, 管理队伍不稳定, 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忽视和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 管理长效机制的缺失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集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严重影响了集镇形象, 同时占道经营导致集镇脏、乱、差现象突出, 垃圾遍地、污水乱流, 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1.2 现有街区改造难度大

新的规划是在现有街道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设计的。必然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以节约建设成本, 减少建设阻力。但是改造存在着各种矛盾。

1.2.1 集镇建设资金严重缺乏

集镇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但投资无来源, 集镇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是目前乡村集镇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靠财政投资, 乡村无建设财力, 难以拿出资金引导集镇建设;靠土地生财, 有待于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靠银行贷款, 银行怕担风险, 对集镇建设放贷较少。

1.1.2已建成的集镇缺乏产业支撑和区域特色

集镇发展程度不高, 总体规模偏小、产业支撑不够、辐射作用较弱、门面使用率低和资源闲置,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升农村经济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快、不够优, 严重束缚了乡村集镇建设和管理的良性推进。

1.2.3 干部群众畏难情绪大

缺乏建设资金、改造难度大, 无得力的专业队伍加之无有效的管理措施, 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对集镇建设有畏难情绪, 另外由于可能触动部分人员利益, 造成对立矛盾, 政府只能靠调解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使部分干部畏坚惧难, 不愿接手集镇建设工作。

2 集镇建设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相应对策

集镇建设与管理, 不能单靠一个行业进行建设与管理, 是政府作为、集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素质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整个集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功能完备的集镇, 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地, 应是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科技教育、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和政治文化的“中心”。乡村集镇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建管并重, 逐步走上规范化、特色化、有序化的轨道, 才能不断提高乡村集镇的品位。集镇建设发展趋势是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使之成为农村物质、文化交流的主要平台和农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1 科学超前规划, 努力把全镇建设成特色集镇

我们的集镇建设规划2010年开始走向正规, 由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总体规划, 通过了专家认证, 并经过了县政府的批准。

2.1.1 政府重视, 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结合

紧紧围绕“规划先行、准确定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特色”的思路, 注重挖掘人文、风俗、历史的底蕴, 树立科学规划意识, 维护规划权威。规划一经编制, 并经有关部门审批, 必须严格执行规划, 保持规划的连续性,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不得随意修改规划, 随意建设。突出人居、建筑、景观的特色, 使集镇文脉清晰、蕴涵丰富, 最适宜居住和创业, 成为人居福地。集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 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农民集聚要靠市场吸引。但是,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放弃, 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集镇建设工作, 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 要作为镇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形成制度, 强化目标管理。

2.1.2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突出本地建设特色

近年来, 全镇一是采取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共利用社会资金5000多万元, 在集镇上建成四个集贸市场和一个自来水供水公司。通过吸纳民间资金投入集镇建设, 有力地推动了特色集镇的建设。二是全镇街区基本实现“四化”。即硬化。争取上级资金修建北街1公里水泥道路, 筹集群众资金修建沿明临路1公里下水道等。亮化。利用集镇亮化工程资金为全镇新装16个街灯, 方便群众夜晚出行, 同时对干宝塑像进行重新清理整修, 丰富全镇文化底蕴。绿化。突出生态环境优势, 兴建台子湖旅游区, 对台子湖600亩水面进行清理整治打造水乡旅游名片, 并在街区主干路段两旁植绿化树, 改善了街道环境, 并适时不断增加绿化范围和面积。美化。针对集镇广泛存在的以路为市、乱停乱放等导致街市拥挤和秩序混乱现象, 配套建好农贸市场、车站、垃圾场、公厕等公共设施, 使商家摊位整齐、车辆摆放有位和人行有道。

2.2 做好集镇的管理经营, 做到制度规范化, 管理人性化, 经营效益化

2.2.1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工作机制, 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治理,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实现集镇的高效能规范化管理。一是由镇财政、村镇、税务、国土、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组成综合管理机构, 建立有力的管理队伍, 规范管理程序, 促进集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调动一切社会力量, 全方位、多角度参与集镇建设。二是强化激励机制, 落实责任考评制度, 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管理机构要建立工作人员镇容和环境卫生辖区管理责任考评制度, 责任到人, 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验收, 对责任履行不好的, 责令其限期改正, 提高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

2.2.2 强化管理措施, 实现人性化管理

加强集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 首先是做好净化工作。镇政府拿出一定资金, 作为环卫工人的固定补助。落实人员、落实路段责任、落实环卫路段监管人员, 搞好镇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的日常清扫保洁, 坚持不懈地开展对乱倒乱扔垃圾的监察执法。加强集镇周边卫生整治, 新建垃圾池20座, 新购活动垃圾桶, 实行定点倾倒、定时清运垃圾。加强环卫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实行专人管理, 提高环卫工作水平。同时要大力提高居民整体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 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规范部门和居民行为。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管理基础设施, 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占用、损坏、拆除各类市政、环卫设施现象发生。设置户外宣传品张贴栏, 规范各种广告行为, 规范设置停车场, 落实好“门前三包 (环境、绿化、秩序) ”等责任制。

2.2.3 以产业为支柱稳步扩大集镇规模

按照“以农稳镇、以工强镇、以商活镇”的发展目标, 因地制宜、立足实际, 培育壮大集镇产业, 不断增强集镇建设的活力。一是建立农特产品贸易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推动全镇形成种养、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二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就业途径。积极发展交通、餐饮、商贸传统服务业, 引导发展中介、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 实现兴镇富民。

摘要:乡村集镇的建设和管理是发展乡村集镇经济、改变人居环境, 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集镇建设存在的困难和并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和集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集镇辐射作用, 构建有序、平安、和谐的乡村集镇的对策。

篇4:农村新民居建设亟待规范

开辟农村新天地

新民居建设是造福农民的一项惠民工程,开辟了农村新天地,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还直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改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新民居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本。新民居建设大都征求村民的意见,充分考虑了房间功能配置,体现了方便、快捷、卫生、舒适等特点,改变了以往起居杂物不分、活动范围单调等缺点,做到外形美观,内部合理,起居杂物分开,重视阳光利用。新农村居民楼内有卫生间,院内有车库,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要。

运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和新建筑技术,提高了住房质量。

新民居建设坚持了高标准,高起点,在使用材料上,采用了新型节能材料,如多孔砖和CL建筑体系,不仅抗震性能强,还节约了大量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以及减少50%的建筑垃圾。使用的塑钢真空玻璃门窗耐老化、耐腐蚀、密闭性强、隔热、隔音、保温,特别是地源采暖制冷、沼气供气等一些新技术得到积极的应用,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解决了村民做饭、采暖等生活问题。

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使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新民居建设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村民可按规划要求统一建设,示范村都设计了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健身广场等公共福利场所。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改变了过去布局分散,外观面貌陈旧等问题。村庄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带动了村民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如江苏省盐城市六垛村,在新民居建设中,用村集体积累建起了近千平方米的健身场地,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活动场所。

整合了土地资源,节约了大量用地。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官员指出,通过重新规划,实施“平改楼”工程,推动村庄向社区转变,节地潜力非常巨大。按一个行政村平均节地80亩,到2012年该省完成750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扣除复垦部分),可为全省腾出建设用地50万亩左右。如果完成全部农居改造,全省预计可增加建设用地400多万亩。而一些靠近城镇附近或县城周边的村庄,利用节余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项目开发,可为新民居建设积聚部分资金。该省藁城市蔡家岗村目前正在进行新民居建设,已建起六层村民住宅楼5栋,建筑面积27000余平方米,80户村民迁入新居,该村村庄建设原占地912亩,按照规划,建成新民居后,村民小区占地只需100余亩,可节余土地近800亩。

重视存在的问题

新民居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克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村民对新民居认知程度较低。

农民习惯一家一户的分散居住,而不愿意集中居住。比较容易接受就地拆建,难以接受异地迁建至中心村。不想也不敢负债买房。缺乏自力更生建筑新民居的思想基础,依赖政府,想吃现成饭。对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技术有疑虑。新民居建设采用了CL建筑体系、中空玻璃、太阳能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一次性投入较高,部分村民因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压力大,难以接受。

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持。

农民盼建新民居,但感到“手头紧”。他们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保农民就业,保农民增收。设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住房基金”,就像“新农合”那样农民自愿加入,政府配给一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抵押担保借贷消费住房。对新民居建设一些配套设施,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村民很难接受,不愿分担公共部分资金,而村集体又一时无法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好多地方新民居主体工程结束了,配套设施却难以跟上。有的村干部为了出政绩,集体出面拿债搞配套,债台高筑。

缺少产业支撑。

新民居集中在中心村建成后,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只是一个空架子,村民们离开耕种的土地路途遥远,感觉搬迁到新民居多有不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边兴建新民居,一边又在农田地头搭建临时住房的情况。

借新民居建设搞商业地产开发谋利。

有的乡镇政府打着新民居建设的幌子,利用集体土地与开发商联手搞商品房开发,从中分成搞地产财政。而房价又特别高,失地农民难以承受,有悖新民居建设惠民的初衷。在苏北有好多乡镇打出“苏北第一街”的宣传口号,招徕客商开发商品房。

积极引导 规范实施

在新民居建设推进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同时要规范实施,把握质量。

政府引导,确保有序推进。

在新民居建设工作中,要把规划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要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科学编制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和区位,引导中心村建设,适当合并小型村、自然村、偏远村。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连片、联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同时要纳入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新村规划要体现相关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共建共用的统筹理念。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情民意。

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突出村庄特色,切忌“千村一面”,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要结合本村实际,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利用农村闲散土地,采取先建后迁的办法,将分散的住宅改为社区住宅,复耕土地,为下一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稳步推进,适应经济承受能力。

实施新民居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好的村,可以考虑整体新建;经济基础暂时不具备的,要开展示范户、样板房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负债建设,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造成新的负担。

方便群众,不搞形象工程。

新民居建设不是形象工程,要以人为本,以农民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为方便村民又不影响村居整体面貌,可在新民居边缘建一处集中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各家的猪羊鸡鸭由各家合理分担费用,再雇人统一饲养,这样省心省力保障收益,又不至于破坏卫生环境。另外再建一处存放农具、农机的库房,就像城里的小区有自行车棚和车库一样统一规划进去,毕竟农民生产生活离不开这些家什。

政策支持,克服资金瓶颈。

各级财政根据财力状况,积极增加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数额。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新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区分政府职能和农户责任,调整完善财政资金奖补使用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切实提高使用效益。涉及新民居建设中的各种行政和事业性收费,应一律全额免除。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紧密结合农村建房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鼓励用建新拆旧富余出来的土地等集体资产作为抵押担保。

产业带动,吸纳富余劳动力。

推进新民居建设,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农民增收为保障。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吸纳本地劳动力。紧紧围绕新民居建设,完善村庄功能,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对工商企业租用农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进行开发,或与村集体、农户合作开发,可享受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在旅游新村或农民利用既有住宅、庭院开办农家小院等形式的餐饮服务业,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

部门协力,整合各方资源。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解决新民居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搞好服务、合力推动”的要求,各部门支持要同步跟进,集中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新民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农村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村庄绿化、电网改造、乡村清洁工程、农村超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校舍建设、卫生室、农村书屋、村邮站、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有关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要与新民居选村布点工作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一并实施。

整理土地,挖掘节地潜力。

新民居建设要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把新民居建设与村庄土地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积极鼓励通过多村联建、集中连片等模式,挖掘新民居建设节地潜力,同时有效解决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和资金来源。要搞好土地置换,保证少占或不占农田。严格禁止在农田保护区内兴建民居。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庄建多层住宅,以节约土地。严禁借新民居建设搭车搞各种名目的商品房开发。

技术指导,增加科技含量。

篇5:集镇建设与管理情况汇报

集镇建设是农村整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区域中心,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阵地。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住建局的悉心指导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动进位,积极工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架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以实现“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奋斗目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提升镇村品味,加大小城镇管理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镇集镇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方面的`情况

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立足长远,根据**镇(-2030)集镇总体规划对全镇镇村规划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制。今后我镇将坚持公开原则不断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使居民了解集镇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增强遵守规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镇区框架的拉开,形成全社会了解规划,关心规划,执行规划的局面。

2、实现集镇资产效益化管理,牢固树立经营集镇的理念,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置换资产,经营土地,吸引民资、民力来参与集镇建设和开发,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出台政策,制止各村私下放宅基地,鼓励农民到集镇落户,从而聚集集镇人气,壮大集镇规模,推进商品房开发。随着万金新区的建设完工,我镇目前形成富康小区、万金小区、曙光小区、香山小区和万金新区等五个特色小区,万金小区三期商住房和**安置房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

3、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台商工业园在获得泰州市首批特色工业园的基础上,又成功获批省“苏台(**)中小企业合作基地”,台商工业园的品味和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台商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同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建成以园区北外环道路1700米和大唐路北延300米,路面总面积18000平方米高标准的道路,全年新增绿化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台商工业园的承载力。

4、主动完成了95户渔民上岸工程的信息采集验收及14户危房改造工程材料整理,实施验收,全镇渔民上岸补助资金249万和“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1.4万已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全年办理商品房产权证35本,农村产权证15本,为瑞美、阳光东月、福益公司等企业办理房屋产权等相关手续。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契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垃圾转运,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推行“镇督导、抓考评;村负责、抓监管;户落实、抓保洁”的管护责任体系,巩固了村庄环境及水环境整治成果,改善了农村综合环境。

5、今年实现垃圾中转站全年度全区域全天候的正常运行,保证镇区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在落实垃圾清运的长效管理上,要求清扫人员每天确保全天候上班,保证垃圾池周边环境卫生清洁,新增添环卫车8部,大小垃圾桶100多只,对集镇13座公厕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清理化粪池。对集镇绿化及时进行剪枝、整枝、除草打药、查苗补缺,集镇新栽补栽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大小数目800多棵。

二、当前集镇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随着集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更加健全,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集镇品味不断增强,提升了居民宜居指数和幸福指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本级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投入,缺乏大项目的支持和带动。集镇规模较小,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二是建设管理经验滞后,机制有待完善。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导致缺少现代文明气息,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是集镇主河道清理漂浮物,抓长效管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废弃物治理上水平有待提高。

四是老百姓环保、规划意识淡薄,集镇实现农民向居民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居民素质教育方法还要进一步探索。

三、对加强和改善集镇建设与管理的打算

1、启动**集镇详细性规划;

2、持续推进集镇环境及景德禅寺周边环境整治;

3、建成万金小区停车场2处,接通中心校北出口,启动农贸市场选址规划;

4、以“352”省道为依托,按照镇村一体化、镇园一体的思路,以建设宜商宜居的城镇为目标,以打通集镇对外通道为重点,拓展新镇区、改造老镇区,统筹利用352省道的带动效应,借助通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契机,启动实施镇区与352省道连接线工程,不断提高镇村道路承载能力。

一年来,我镇集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今后我们将加强领导,建立队伍,明确责任,制定制度,形成共建共管的多方协调机制。强化管理意识,细化管理方案,落实管理措施,立足长效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规划和建设目标,宣传集镇建设的重要性,营造集镇建设人民建,建好集镇为人民的氛围。要有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工作积极主动,注重投入,关注民生,着力为集镇居民能办事、办好事、办成事、不出事,为集镇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篇6:居集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并重,全面提高群众素质,着力打造居集品牌形象,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总体目标是: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通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把居集镇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较快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安静、舒适,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的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实现全镇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共赢。

二、基本情况

居集集镇是临大公路沿线的重点集镇,也是我县茶马互市商贸流通的历史古镇之一,集市贸易辐射寨子沟、中咀岭、郭干、徐扈家、别藏、铺川等七个乡镇及临夏县的营滩乡等,人流物流比较集中,距县城17公里,距州政府驻地临夏市38公里,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0个合作社,2645户,现有人口13692人,其中少数民族8831人,占总人口的64.5%。是一个多民族、多教派并

存的少数民族贫困镇,也是临大公路沿线通往县城的南部第一镇。

三、基本条件

1、环境保护组织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环保组织,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环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设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制定了创建方案。镇政府与各村及镇直各单位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镇党委、政府把环保工作摆上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建立了会议纪要

2、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镇政府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迄今为止,镇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3、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日趋协调,环境更加优美 镇区有执法中队、城建分局等两个垂直部门和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具体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治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现象,管理及时有效。城区贸易

市场曾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近年来经过多次扩建、完善,卫生设施进一步配套科学。镇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投资和治理力度,镇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四、社会经济发展

1、农民人均纯收入。

我镇农业人口12833人,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据积石山县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居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2、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居集镇公共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各项指标均符合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街道两侧全部设有路灯,人均道路面积11.21平方米,住宅电话普及率98,镇区有文化娱乐场所、图书馆。

3、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

农村自来水纳入全镇自来水供应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经区环保部门监测,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6.6。

4、空气环境质量。

近几年居集镇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大气污染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大气质量逐年提高。凭借城区内的科学规划、有效管理、绿化美化,居集镇环境空气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

5、声环境质量。

近几年,在县环保部门的支持下,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城市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及城市交通等噪声源的管理,使我镇在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车流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使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好的保持。

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多年来,我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建思想,确立了以“沿河而建,风光绿化”的园林城市格局为发展方向。对劳动村巴墩沟、甘藏村董家河、强滩背阴林进一步进行了以绿化、美化。经过多年的绿化发展,镇区绿化总面积6018亩,人均绿地面积0.6亩。

7、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镇区主要道路3条、总长16公里,主要采取沿路两侧花坛、栽树等方式绿化,已沿路绿化12公里,绿化普及率75%。

8、清洁能源普及率。

近几年,居集镇为改善生活条件,积极争取资金,修建沼气380户,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动员群众使用太阳灶。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5%。

9、树林覆盖率。

居集镇树林资源十分丰富。据县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居集镇镇域森林总面积3018亩,树林覆盖率1.5%。

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州县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提倡和推广有机肥,不断改进耕地土质。我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195.9公斤/公顷。

11、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据州县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我镇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2%。

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我镇十分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鼓励支持农民采用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等方式提高秸杆利用率。据区农业局资料显示,我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8%。

篇7:游牧民定居、集镇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游牧民定居工程和集镇建设各项

工程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2011年4月13日)

各位领导、代表: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要求,现将我镇2011年游牧民定居工程和集镇建设各项工程进展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视察组成员给予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过马营镇位于贵南县东北部,东与贵德县接壤,南与森多乡连接,北与沙沟乡相邻,东南与泽库县相接。平均海拔为3200米,总面积为191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境内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为209.93万亩,荒漠化土地53.48万亩,共有耕地67783亩,其中:水浇地3270亩。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38个社,辖区内有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7个民族,社会总人口为21965人(包括草业公司2869户8517人),其中:农牧户3060户12277人(劳动力5385人),藏族占95%,201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4062元。过马营2001年撤乡建镇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断建设,集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商、金融、税务、司法、法庭、居委会等机构设置齐全。共有省州县驻镇单位和镇属行政企事业单位32个,干部职工237名(除草业公司)。个体工商户334户,注册资金886万元;私营企业为5户,注册资金140万元,从业人员550名。随着集镇中心辐射作用的不断扩大,逐渐成为集交通、餐饮、畜产品交易、商贸等行业为主的新型城镇。

二、采取的措施和工程进展情况

(一)游牧民定居工程方面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在州、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程的实施,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宏广为组长,政府镇长华青、副镇长扎西拉旦为副组长,兰德才让、尕藏加、华列、公保太、才让本、孟庆虎、南杰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扎西拉旦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镇领导小组与施工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限定了建设时间,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各项目组也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定居工程项目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实施工作,确保责任、任务落实到户、到人。确保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我镇游牧民定居工程,由青海大学设计师负责设计;建设方为贵南县农牧局,由青海宏星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为贵南县城建局监督站;监理单位为海南州工程建设监理站(委派3人负责现场监理);工程自7月份开工以来,上级领导及各部门高度关注工程进展情况,省委常委、副省长邓本太于去年8月份前来我镇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州委、县委也委派工作组经常性开展工程督促、协调、指导等工作,在施工期间,镇委、镇政府抽调专门工作人员经常到施工点进行督促、协调、检查指导和阶段验收工作,积极配合施工方开展“三通一平”工作,并通过月报及时了解工程建设投资完成情况、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情况、形成实物工作量情况、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加快工程建设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为保质保量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宣传动员,逐步收缴自筹资金。工程开工以来,镇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严格按法律章程办事,深入边远牧区与牧户推心置腹交谈进镇定居的优势,讲透州县关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动员游牧民进镇定居,确保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番走访动员,截止目前全镇共收缴152户自筹款310万元,收缴工作还在积极有序的开展之中。

4、充分发挥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尊重民意,积极采纳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项目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进行公示,让群众了解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对房屋面积、结构、国家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增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建设、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全过程接受老百姓监督,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5、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宜聚则聚、合理布局、整村推进的原则,全镇游牧民定居工程自2010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227户建设任务已全面开工,每户建筑面积86.574平方米,共计19652.3平方米,每户房屋造价110118.16元(其中政府专项补贴3.5万元,群众自筹75118.16元),全部工程分布5个定居点实施,分别是南街路东102户、路西96户、老四局5户、加工厂东侧3户、牛羊肉市场门南侧3户和新村大门两侧18户。全部建设任务共有13个工程承包施工小组完成,工程进度较快的南街路东已完成19幢114户,一层主体完成19幢,二层主体未完成5幢,其余建设房屋已完成第一层平口。今年续建项目自3月25日开工以来,部分建筑的彩钢屋面及门窗正在安装,大多施工方正在积极配料之中。下半年二期工程线主要为西久公里两侧,预计修建游牧民定居房300余套。

(二)集镇建设工程方面

自2001年撤乡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统筹集镇完善布局,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以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结合我镇集镇资源、环境特点和实际,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集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镇整体面貌不断改观,人居环境得到大的改善。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为加强对过马营集镇建设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张宏广任组长,政府镇长华青、副镇长扎西拉旦为副组长,镇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草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我镇集镇建设日常工作。

2、积极争取项目,逐步完善基础设施。2009年我镇争取了192套城镇廉租房建设工程,去年年底主体工程已交付使用,今年外围工程已开工续建,预计6月份全部工程完工;2010年7月开工建设的过马营镇中心技校锅炉房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学生公寓楼建设正在施工当中;乡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组织施工人员安装门窗;由工商所负责新建的综合市场主体已基本完工; 2010年我镇投入资金重新整修了集镇街道路面,并对洪水排放系统进行淤泥清理,使之排污功能有效改善;并购置垃圾清运车一辆,对全镇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今年3月份以来,我镇从各单位筹集资金1.8万元,全面开展集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与各单位、商铺、住户等逐层签订环境卫生目标责任书,将逐步改变集镇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下半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大集镇建设投入力度,计划新建垃圾填埋场地一处;投资在街道两旁架设路灯,实施亮化,并对集镇主要街道实施大面积绿化、美化工程。购置1辆垃圾清运车,按放封闭式垃圾箱20个,便于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并在集镇十字等地段设置交通红绿灯、警示牌,并划定泊位线、斑马线和分界线,彻底改变交通混乱局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游牧民定居方面:一是由于过马营地区严重缺水,施工地段断水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二是个别工程承包人缺少投入资金,购进工程材料相对困难。三是大多数游牧民家庭经济条件差,自筹资金的筹集难度较大。三是受传统游牧生活的影响,让其自愿定居有相对难度。

2、集镇建设方面:一是集镇规范管理难度大,摊点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群众参与集镇建设的意识须进一步提高,建设过程中一些矛盾化解难度较大。三是集镇污水、洪水排放系统不畅,导致脏乱差现象严重。四是集镇缺乏公共卫生厕所、垃圾处理设施,随意乱扔杂物、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五是集镇交通缺乏管理,各种车辆随意停放,交通秩序相对混乱。六是建设资金不足,规划难以实施,集镇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难以发挥。

四、意见和建议

1、游牧民定居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依靠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长期不懈努力,通过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及政策宣传,使群众对国家的这项游牧民定居工程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惠农惠民工程,着实为了彻底解决游牧民无房和住房困难,无畜圈无饲草房的困难,让游牧民安居乐业的一项民心工程,调动游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变其思想观念,引导其自愿定居下来。

2、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户是无房户、危房户和地质灾害搬迁户等,除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外,大部分定居户自筹资金困难。为此,建议国家及省适当提高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

3、妥善解决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心住房特困户、无劳力,无资金困难户。对家庭困难户部分资金政府先期承担,待定居房建成后分期偿付。

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集镇建设投资机制,采取县级政府拨一点,依法开征合理的税费收一点,鼓励社会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引一点,引导集镇农民筹一点多种办法解决。

5、积极推进集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上一篇:修改后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下一篇:大四个人学年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