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2024-04-20

对责任的一点感悟(精选8篇)

篇1: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感悟一:在这个世界上,“责任”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尽责。正是责任,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获得成功能保持冷静,面对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已,还为了别人。每当我从媒体上得知一些用极端方式对自已造成伤害的人或事,在同情他们各自的不同遭遇外,更大的伤感是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和心态,他们自已或许得到自以为的解脱,但对社会、组织、家庭、亲朋好友都是极大的不负责任。以浪漫的思维看待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花开花落……何尝不是万事万物在尽自已的“责任”?正是它们的“尽责”,才有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才有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感悟二:“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和品德,先说心态。责任可以使人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成绩。有句话说得好,“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已的责任,履行好自已的职责,发挥好自已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将工作由压力和被动的方式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而去享受工作乐趣和取得成绩后的快乐。再说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自身的品德。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责任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责任,组织不会重用你,同事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抛弃。只有责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每个单位或部门发展最需要的人。努力工作,忠诚于你所热爱的事业,经过你和团队的努力,使所在单位得到荣誉时,一种美妙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时你也获得了自已的荣誉,受到人们的尊敬,你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得到升华。

感悟三:责任要用心去做。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不是先靠别人说出来的,是人们从平时与你接触的小事上积累起来的,如你的敬业精神、你的工作态度、你的待人接物,特别是当你出现错误时,是否有勇气承认,立刻弥补,还是力图狡赖,诿过别人,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也可看出一个人的未来。责任心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紧密相联,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以奉献为乐,那么他就会有很强的责任,反之,则对人对事就会漠然置之。责任心以情感为基础,试想,一个对家庭没有情感的人,他能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吗?责任心的强弱通过行为来体现,每个人的岗位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从轰轰烈烈的全局性工作到默默无闻的基础资料的整理,从单项工作的到搞好部门工作,从领导到员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贡献有所不同,但只要是对工作有利,不论大小,都是责任心的体现。责任就是对自已所负使

命的忠诚、信守和热爱,是对自已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是人性的升华。

借用古人的一名话:“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牢记责任,清楚做事,明白做人,不辜负组织、领导、同事、家人对我们的期望。

篇2: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对于“学习”这二个字,也许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一出生,就在自觉不自觉的接受教育,进行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参加工作二十载,从基层到机关,从业务科室到综合科室,先后换了七、八工作岗位,每次变换角色,觉得就是对业务职能的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走到小小科级的岗位,感觉“学习”犹为重要。面对不断创新、提升的新形势,对“学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一是学习要有心。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我认为关键取决于他的境界、格局、气脉。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学习。学习不光是读书、听讲座,更重要的是思考是总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交往,要善于发现它人的优点,学习它人的优点,同时能认识看到他不足或不够完美的地方,然后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学习。时时思考,也就是时时学习。通过与不同的人接触,遇到听到不同的事情,参观考察不同的地方,进行思考提炼,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境界。心中装有格局的人,必定能够大气包容,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学习要有用。不要为学习而学习,不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科所一周一学习、局机关一月一学习也好,还是中心组一季一学习,学习其实并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二十次不一定比一次好,学习一定要管用。单位组织学习要搞好,最重要的取决于二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组织者有针对性,有好的方式方法。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困惑,提升自我。单位学习学什么?就是要围绕当年中央、省、市及东阳的中心重点工作,梳理工商系统今年要做哪些事,存在哪些问题困难,学工作中大家经常要用到的、不明白、不清楚的东西。要围绕问题来学习。科所学习可以侧重于解决具体工作困难,机关学习可以侧重政策法规学习理解把握,中心组学习可以围绕当前工商前沿工作困惑来研 1

究讨论。不是知识多经验丰富就不需要学习。越能干的同志问题困惑会越多,同样层次级别越高的领导问题困惑越多。因为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可能不会有多少问题,而一个领导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事情,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困惑,而且很多事情的解决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这就非常需要通过学习研究讨论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三是学习要有效。怎么样学习才能出效果?我认为民主、开放的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妨一试。现在学习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请进来多,走出去少;报告会多,自己学少;念报告多,讨论的少。每次学习都是领导讲话作报告,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单位学习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团队学习就需要一种民主氛围、开放方式。学习最好围成一个圈,讨论式的,营造一种平等、放松的心态进行,让每个人都参与学习的话题进行讨论,谈各自体会心得。我们不否认一些必要的听领导作报告,因为领导站得高看得远,但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到见解,学会与人分享,提高自己。班子成员多听听下面的发言,也会有很多启发。官越大,困惑越多,越想从别人那尝到更多,才能解决心中的困惑。团队学习可以打造团队精神,形成共同远景,提升执行力。生活中最快乐的莫过于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遇到困惑,茅塞顿开时的那种快乐。

篇3:对色彩教学的一点感悟

现今的色彩教学一般分为光影色彩与装饰色彩。强调光和反光对物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光影变化, 强调表现条件色, 强调写生, 突出的代表是印象派的画家们, 一般称之为光影色彩。作画时省略甚至排除物体表面偶然性的复杂光影变化, 追求表现一种比较单纯的色块构成美, 一般称之为装饰色彩 (《色彩画》黄今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

画好一幅光影色彩,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写生色彩。重点与难点应该是如何调色, 而调色的准确与否, 与画者的色彩理论知识与观察方法有直接关系。在光影色彩中可以从冷暖、明暗、鲜灰这三个方面来着手观察与调色。

一、冷暖

冷暖关系是针对色彩三属性中的色相来说的。在色彩分类上首先分为两大类:无彩系与有彩系。无彩系有黑、白、灰、金、银。有同学说, 有彩系是色相环上面的颜色。这个回答也对。色相环又是怎样产生的?这要从一个实验谈起, 这个实验是牛顿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出7种颜色, 这7个颜色首尾相接就产生了色相环。这是从光学上来理解有彩系。从印刷颜料上来理解有彩系, 要从三原色说起。原色就是最初的颜色, 其它颜色都是由它们调和产生的。换个说法也就是不能用其它颜色调和产生出来的颜色。三原色有品红 (玫瑰红或桃红) 、品青 (湖兰) 、黄 (柠檬黄) 。三原色等比例两两相加, 调出紫色、绿色、大红色三个间色, 间色又叫二次色。间色互相调和产生复色, 复色又叫三次色。我们可以只用三个原色画出12色、24色色相环, 那么有彩系是不是就只有这24个颜色呢, 其实它的范围远远不止。色相环上有千千万万个颜色。比如红色, 有偏紫的红, 有偏黄的红色。色彩的魅力就在于偏移一点的微妙差异, 也正是这一点点的差异产生了冷暖变化。初学绘画者, 只能分清红、橙、黄为暖色;青、蓝为冷色。其实还有一种相对的冷暖关系。比如, 我们将大红色加入一定量的冷色—湖蓝色进行调和, 让大红色有点偏蓝, 但又还不是紫色。这时的紫红色相对于调色之前就更冷一些。我们将湖兰加入一定量的暖色—柠檬黄进行调和, 让湖兰色有一点偏黄, 但又还不是绿色, 这时的绿兰色相对于调色之前就更暖一些。这种微妙的冷暖变化是我们在观察调色时追求的效果。

比如, 我们看到一个红色块要将它调出来。首先观察它是偏暖、还是偏冷。如果是偏暖, 在调色盘里先加入一点大红色, 再加入一点黄, 是中黄、还是柠檬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至于加入的比列, 可以一点一点的来试。我们对色相冷暖有足够的认识以后, 就能调配出相对准确微妙的色相。

二、明暗

在色彩画中明暗关系是最基本的, 明暗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白关系。明暗关系通俗的说就是一幅画面中, 所用颜色的深浅关系。比如是浅红, 还是深红。明暗关系对应的是色彩三属性中的明度。我们在讲解明度概念时, 会将白—灰—黑, 做成11个色阶。然后分成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换个易于理解的说法;一个红苹果在中午室内外强光下, 呈浅红色;在室内呈艳红色;在傍晚暗光下, 呈暗红色;在晚上, 呈黑色几乎看不出来是红色的苹果。所以可以说色彩的明暗变化, 是由光源的强弱决定的。浅红色可以说是高明度, 鲜红色可以说是中明度;暗红色可以说是低明度。

我们来看这个深浅变化是怎对应在明度色阶上。观察具体对象上的某一块色块, 首先在脑子里将这块色块转换成灰度, 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白效果, 转换后一般是某个深浅的灰色块, 将这个灰色块在明度色阶表上对照, 看是属于那个阶段, 是高明度、中明度、还是低明度。高明度意味着, 要加入大量白色, 让颜色变浅;低明度意味着要加入黑色、或者互补色, 让颜色变深;中明度视具体情况来调入深、浅色。所以说如果作画者在看到一个色块时, 能区分它的明度值, 那么在把握它的深浅上几乎就没有太大问题。

三、鲜灰

鲜灰是针对于色彩三属性中的纯度来说的。我们在讲解纯度时会将一个纯色加入互补色作纯度推移产生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的11个纯度色阶。将没有进行调和的纯色, 与在纯色里加入一点互补色、黑白、复色的颜色, 也就是还比较艳的颜色叫高纯度色。在纯色里将调入等比例左右互补色、黑白、复色的颜色, 有一定色彩倾向的灰色叫中纯度色。在纯色里调入大量互补色、黑白、复色的颜色, 无明显色彩倾向的深灰或黑色叫低纯度色。我们将在纯色中只加入白色, 产生的亮清色叫清色。 (《色彩画》黄今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白色越少纯度越高, 白色越多纯度越低。将加入大量颜色后产生纯度偏低、色彩倾向不突出、色感比较微妙的浊色, 通常称为“灰颜色” (《色彩画》黄今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

在具体调色时, 调色盒里面的颜色很少直接用, 调色盒里除了黑、白、灰、红、橙、黄、绿、青、兰、紫以外还有土黄、赭石、褐色等一些复色。一般来说, 调一个色块, 用到4个颜色以上就会变灰、变脏, 色相就不明确了。所以调色时, 最好控制到4个颜色以内。

同样以画一朵花上面的红色块为例, 先调入大红色, 确定其冷暖后, 再确定其纯度值是高纯度、中纯度、还是低纯度。如果是中纯度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对比色——绿色, 或是黑、白或是其他复色进行调和。这里加入绿色, 我们可以看到在纯度发生变化的同时, 还使红色的色相更丰富更微妙。

对色彩三属性有充分认识以后, 在画色彩调色方面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对于色彩三属性的认识不能割裂的来认识。通常纯度发生变化了的时候, 明度也发生了变化。比如, 一个纯度高的大红色降低纯度加入了绿色, 大红变成了降红色, 大红色的明度也降低了, 中明度的颜色变成了中低明度。反之也亦然。但是色彩的明度属性对画面的影响是最大的, 日本有一位色彩大师说, 明度动了一阶对画面的影响相当于色相、纯度动了几阶对画面的影响。其实, 色彩体系就像个地球, 只要你能找准坐标, 你就能调出你相对准确的颜色。

参考文献

[1]黄今声.《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6.

篇4:对书法创作的一点感悟

书法其实就是运用纯熟的笔墨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的字不求与他人相似,重在写我自己,塑造自己的书法艺术形象。不论是谁,首先能让欣赏者知道我写得是啥,这是我练书法一条基本的原则;再就是笔画要圆润流畅、饱满遒劲、结体要宽博疏朗,爽朗开阔,章法要丰满匀称、整体给人以舒爽大气、清秀醇厚的感觉。我的书法不求拘泥于形似,而求逸趣天成,神飞墨畅,以舒展优雅、流美的线条,尽显苍劲豪迈,刚健浑朴之风格。

但时下好多人都在追求流行,追求它的速成、懂不懂书法都可以写,而且越写地歪歪扭扭、支离破碎,越丑越难看才越觉得有滋味,有的人是把古人的字拆开大卸八块,然后再自己组合,看似某某贴意,其实都是七拼八凑,古人的堆叠,没有自己的风格。说白了这些不过都是在玩弄笔墨技巧而已,不是真正创作艺术。

创作艺术要有情感,要对生活有观察、有体验、有觉悟,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但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所谓的大家、名家都是教导人怎么怎么练这个碑那个贴的,把练技法当成了学习书法的全部。如果你的字里没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等书法家的笔意,好像你的字就没有品味、登不了大雅之堂似的。试问:现在我们出版的各类书法字帖很多,汉、唐、宋、元、明、清各期都有,东晋王羲之以前碑帖很少,那王羲之怎么就写得那么好,被后人尊为书圣,现在人能选择的碑帖多了,反而不行了呢?其实不是别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书法之路现在走偏了,走入了歧途,才弄出那么多残缺不全、支离破碎、邋遢颓废的所谓艺术作品。

2)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

书法不仅是会写写字的问题,它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法的技法;二是通过书法技法来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

书法技法的可以通过学习临写古人碑帖掌握,还可以与他人切磋相互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发现和体悟书法的技法。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丰富的生活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无论任何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不带有任何观念和有色眼镜,去发现它,体悟他,掌握它,运用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益。如唐颜真卿之“屋漏痕”、张旭之观“公孙大娘舞剑,李世民“用笔如破阵”,都是在生活中、自然中体悟觉察并成功运用到书法中成就了一代名家。

但今人多以为只要多多临摹古今人字帖就当成学习书法的全部,岂不是大错而特错。甚至有的把历朝各代名家进行拼凑就以为是书法创作,更是闭门造车、掩耳盗铃。还有的把汉字与绘画结合起来,书不像书、画不像画的,还美名其曰中西结合,抽象派之类的。看他们的作品真是让人感叹——颓废。运笔无法,任意涂抹;线条造型枯、干、燥、残、软、结构支离破碎、无病呻吟,残缺不全;章法东拉西扯、死拉硬拽;整体一片残枝败叶、了无生气。所以书法的技法除了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更要向生活、向大自然学习,那里才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源泉

二是书法要表现的精神境界。书法的精神内涵与书法的技巧形式是统一的,完美的精神内涵要通过纯熟的书法形式与技法来表现。书法作者的境界在哪里?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古人的字帖里,也不是说你看上几本书,读上几本唐诗宋词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你有多高的学历之类的你就能达到多高境界,那是不可能的。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是要经过生活的磨砺,不断的净化自己的思想、保留人性的真善美,抛弃那些后天形成和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各种框框和束缚,思想在前进中抛弃——在抛弃中前进才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说境界不是学来的,是磨砺出来的,是修炼来的。

3)把创作书法精品当成书法家的责任

书法创作,对书法家来说,一定要创作自己的艺术精品。

书法创作,有人像微风拂面、清泉细流似的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淌、表露;也有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像如临大敌似的经过一番思考和布算,在胸成有竹后的尽情挥洒、倾泻。

但我觉得不论是哪种方式,书法创作首先平时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创作意识。有了良好的的创作意识,天长日久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作习惯,这种习惯对书法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能否创作精品艺术的前提。如我们经常到画廊、展厅看到某某的作品,觉得名气很大,但看其展出的作品,离大家二字差之甚远,在心中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为什么?就是把书法当成了一种应酬,一种额外的负担,没有进入创作的氛围和状态。长此以往,书法创作在一个压抑的状态下是不会创作出好作品的。

篇5:对地理分层教学的一点感悟

甘肃省民乐一中谢生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自生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机会多多中各得其所。

一、对“学困生”概念的反思,要让学生明确人各有其长。

学生在地理学习领域中的差异,主要是优势智力类型的差异、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尤其在农村中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的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所以这些学生是由于不平等的教学造成的,他们并不是学困生,而是被教学冷落的学生。因此,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各有其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

二、对教学过程“走过场”的反思,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教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切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如:在实施分层施教时,教师让好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学完后,让学生汇报试一试的做法,对的肯定,错的纠正,之后就完成“做一做”。这样非常重要的“学一学”这一环节就出现漏洞。学生只是看懂做法,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题思路及理解还不深,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我的做法是:由扶到放,由“点拨”到“自学”。如:教学《海水的运动》时,先指导学生看课本,通过课本知识,学生知道了海水运动的形式,但不知其原理,这时候老师就要讲讲各种海水运动的原因。是风浪、还是海啸。这样,学生在自学时再加上老师适时的指导,就不走弯路。等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再放手让学生自学。

三、对教学中“放羊式”的反思,要构建合理的课堂管理常规。

由于异步教学课堂上分两层或三层进行,给信息反馈及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当,教师就会手忙脚乱,以至课堂失控,学生“放羊”。因此,加强教师、学生的常规训练是分层异步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参加,捕捉相关的教学信息,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做到:让学生会听,记住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嘴,没听清楚可请求别人再作解释;让学生会讲,即能围绕讨论的主题讲自己的想法,讲之前要先思考,要在肯定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讲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当别人提出不同想法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克服干扰,能动能静,井然有序。

四、对教学中小组合作“徒有其表”的反思,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操作验证时进行合作学习,地理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构建概念或验证结论。此时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动手操作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从中。写出实验用材和实验结论。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每个小组都得出了结论。多样化的习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解法,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倾听同伴的意见,达成共识。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探究兴趣最浓,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并能培养学生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篇6:对智障学生教育的一点感悟

内容摘要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应该把智障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完善摆在首位,要在生活中,学习中逐步渗透,逐步完善。关键词

无奈态势 特殊性 能量储蓄 教育契机 潜移默化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是我们很多老师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因为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所以每个国家,每个省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根据我国专家研究,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他们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其中有的智障儿童特别容易兴奋,经常活动不停、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弱、词语贫乏不连贯。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信心,有耐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更高的价值。

自从我接任智障班两年以来,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点感悟。

首先从孩子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学生为自己服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对我们农村来说,一个孩子若有智障迹象,家长大多数采取任其发展的无奈态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从不考虑,不接受治疗,往往造就孩子一辈子遗憾终身的结局,所以这些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学。没学会梳头发的方法,就谈不上把头发梳的更好;不会擦鼻涕,就谈不上把鼻涕擦干净;于是,在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他们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让他们知道,自己跟别的正常孩子一样可以享受快乐,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即使弱智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弱智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其二,在行为习惯上着力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差辨别是非水平较低,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特别困难外,多数都伴有异常行为,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我们的智障学生在家吃饭都有同一现象,吃饱吃不饱由孩子说了算,不吃说明已经吃饱,不放碗筷就继续给他盛饭。这样造成孩子有些面黄肌瘦,有些成超级大胖子。我校四十多个智章学生中午都在餐厅统一吃饭,吃午餐时总有一些弱智学生心不在焉,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或者不愿自己吃,吃饭的速度很慢。于是我就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能够做到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这一招真灵,弱智学生渐渐地能独立地进餐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同时我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结合智障学生的再教育与训练上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极个别方面的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所以有人总结了:习惯养好了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这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第三、智障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差,情感调节功能几乎为零,易冲动或固执,这一点也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还有部分人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他们任性,刁蛮无理。往往事以愿违。例如,前半年入学的王俊奇小同学,家长是本地穆斯林教主,由于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及其家庭影响,他班里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走动,有时学着父亲的举动跪地不起,嘴里祷告,念念有词,同学们的帮助不起任何作用,老师与他谈心,他便跑出跑进,无力管理。课下与同学打架,骂人无事不做,清洁员阿姨反应他在楼道角落大小便等等,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没有跟上,使他无法适应学校的一系列生活,这是引起我们家长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四,在教学方面我常常以引导为主。由于弱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弱智学生,要求就有所区别。为此在教学中积极扑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对于自理能力稍强的弱智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弱智学生,就相对降低标准,不强求,更不鄙视,应因材施教,例如学习“森”这个汉字时。上面是“木”,下面是两个木组成的“林”,意思是一个木代表树木,两个木代表树林,那三个木就是一大片树林。合起来就成了森林。在学生牢记字形的基础上,反复拼读,还用手比划看的动作来进行理解、认识。很快,学生对“森”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在生活语文课上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学会认识生命,感悟人与自然,家庭与学校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当弱智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就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比如“你真棒”、“你真能干”,但当弱智学生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耐心细致地引导,辅以鼓励性语言“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还会协助他实现成功,以免挫伤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五、在学生教育上还要做到细心观察。智障儿童由于存在着只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再认知、情绪一直与正常儿童有一定差别,存在着意志薄弱,缺少主动性,不善交际等问题,更应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所以在思想教育上要下功夫。在我刚接本班时,发现喜少龙同学与班里其他几位同学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迟钝,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后来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全面检查得知属于低智商的孩子。根据孩子这种情况,采取了促心交谈的方法进行教育,下课后,我坐到了他的身边,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家住哪里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胆怯心理没有了 能和同学们交往自如了。这时我促机对他进行知识灌输,收获不少。

其六,智障孩子的教育仅仅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己任。老师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缺少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就失去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多数教育责任在父母上,因为孩子和他们接触时间最长,当孩子在学校学会的一些生活技能、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家长应该在家鼓励学生独立进餐、就寝,并提供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机会,比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另外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尤其起重要作用。再就是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常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篇7: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绝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高效教学。

(自我介绍)在此,仅将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深刻、广博、启发,又要教法独到,有自己的教学绝招。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所以,我在写教案前先将课本、教参、《伴你学》、《探究报告册》等材料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到游刃有余。

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这样“消化”课,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一部分习题和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一来可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二来可以将我们的课本、教参、《伴你学》、《探究报告册》等材料揉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来对学生完成一些必要的练习及课本上的讨论题也是一个帮助。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正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进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时就显得十分的无能为力。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我去年(2008)一年一共做了近50个课件,颇有心得,通过这些教学实际,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的经验。

首先,在突破难点及直观教学上,课件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用的恰到好处时,对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极大的帮助,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另外,关于展台的使用也可充分发挥其价值,既非常清楚又十分直观、也很贴近生活。关于展台的使用,下面我们还要说。

3.用好“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实验与标本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实验教学,加强直观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做好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实验,能够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需要实验和标本的内容,无论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一定要尽量做实验并采集标本,因为实验与标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并且问题的引出和解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此外,也要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实验教学时机。当然,这里也存在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以及我们任课老师与实验室人员关系的把握一定要和谐,让实验室为我们的生物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下《伴你学》或《实验探究报告册》上的题,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当堂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这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同时,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生物学科的厌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时刻观察“天气”变化,关注学生主体兴趣。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或不布置作业,不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科的厌烦。对去年送的毕业班,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钟”的战术,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生物作业最少,我得先做完生物作业再写别的作业”,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实现高效。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教学,我们的高效课堂就像是一架待起飞的航天船,只要我们合理“消化”课程,做好准备,妙用“多媒体及展台”以及“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并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那么,高效教学的广阔天空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成了我们“伸手可及”的课堂。

篇8: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感悟

我就从我个人对初中英语写作的认识的逐步加深谈起吧。

我的写作教学有了很大突破的时候应该是工作的第三年, 也就是我在初三那年, 在老教师的指导下, 我个人也在不断地学习, 我总结了写作教学的几大步骤:

首先, 审题, 确定有效信息。

第二, 收集素材, 即相关的动词, 动词短语, 名词短语, 介词短语, 形容词副词等等。

第三, 确定时态。确定主体时态和次要时态。

第四, 列提纲, 打草稿。连词成句, 连段成文, 并且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去连接。

第五, 润色成文。

在当时, 能够归纳出这五步骤, 并且教授给我的学生们, 我觉得自己很伟大了, 毕竟跟刚参加工作那时相比, 我自己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最初的写作教学的概念了。比如, 我每次写作指导时都用到以上步骤带领学生写作, 坚持下来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能够够按照这几步写出还算可以的短文, 为此, 我还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当然, 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环节流于形式, 比如, 如何审题, 如何去确定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 我没有专门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再有, 如何润色最终成文做得也不够细致, 学生不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

以上的这些不足, 我是在不断地工作中逐步完善的。送走了我工作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 我又回到了初一,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有一个是双语班, 这就给了我更大的动力让我在教学上进一步研究、成长。我记得那个班的成绩很好, 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我真的很有成就感, 这就更加激励我不断前进。

再后来, 随着大连地区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 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也在改革, 写作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而是确实有必要进行的英语书面交流。改革之后, 英语书面表达更加突出交际的实际意义, 要求学生在写作时, 要善于与读者交流, 要做到心中有读者, 要有与读者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高了, 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逻辑关系的表达, 实际上是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

我对此也是十分关注的。这一次, 我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地道性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每次写作课, 我都是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要求, 审题, 确定有效信息, 确定详写和略写部分, 要求开头要开门见山, 结尾要承接上文、首尾呼应, 要求学生用课本上所学的固定搭配、现成的词汇、句式句型去表达, 切勿自己编造, 并要求当堂成文。还有一点, 我觉得也是我在教这批学生写作时最大的成功之处, 那就是我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叫马赫的小女孩举手问我, “老师, 你帮我看看, 我这地方是不是太单调了, 我增加了这句话行不行?”我当时听了就非常高兴, 孩子自己知道什么叫句子单调, 知道增加评论或感受来做支撑了。她写的句子是:“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bring me enjoyment but also teach me a lot of knowledge.”她原来只写了第一句话, because之后的话是后加上的, 其实这句话就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就是紧扣中心的适当发挥, 就是“I like collecting stamps”的拓展句。当时, 我非常高兴, 而从那以后, 她的每次写作都有亮点。

现在刚刚过去的大连市一模考试中, 我的写作教学又有了一步提升。试卷中写作提示是这样的: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让同学们明带上着好朋友的照片, 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请根据图片内容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大明或玲玲。

内容提示:外貌, 爱好和他或她对你的帮助。

看完这个书面表达, 我们很多老师都犯了一个错误, 我们都没有认真审题, 题目要求是让你带照片向全班学生介绍你的好朋友, 所以这篇短文的开头就应该是这样的句子: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my friend Daming.

Hello, everyone!The girl in the picture is my friend Lingling.

只有这样写才符合题意, 而很多学生, 尤其是好学生开头却写成这样:

A life without old friends is like a day withoutsunshine.

这样写的同学都没有审清题意, 本想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实际上却跑题了, 在听完李老师讲解之后, 我采纳李老师的建议, 在重新给学生讲评市模卷后, 我带领学生欣赏2010年大连的中考考场一档作文, 我从审题, 文章结构, 主题句和拓展句, 语言, 交际意识和亲切感五个方面指导学生欣赏, 重点对审题和逻辑关系进行了欣赏, 并要求他们拿出自己写过的这篇文章当场修改, 有的学生就能够把原来写的第一段后加上一句话用来引出下文, 也就是用句子来呈现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及格边缘的学生, 能够自己独立写出第二段的建议, 并能够运用first of all, what’s more, in addition, above all, 连接三条建议即可, 实际效果也很好。更可贵的是, 学生们都知道欣赏作文了, 他们很多人自己写作文让我批改。

我觉得只要我坚持指导和训练下去,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中考时提高的, 哪怕是2分都可以。

上一篇:转岗管理办法下一篇:观小兵张嘎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