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2024-05-21

《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精选8篇)

篇1:《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的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和深刻,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中华的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和深刻,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奉献,不求索取”力克万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高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捉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在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发生了叫大的变化,但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仍然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

诚信仍是传统美德的一种,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人无诚信难以自主,企业无成信难以生存,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孝、德、诚信、重义等等是我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美德激励美中国几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这些就是我在读完《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本书后,所感想的,我想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2:《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 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 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 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学习。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 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礼,聪明有德。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篇3:《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国梦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 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 13亿中国人民共同培育民族精神, “国无德不兴”,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成就中华儿女圆了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今天, 在和谐的中国,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俱进, 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该把传承传统美德当作己任, 把传统美德的精华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当中去。纵观诸多的传统美德, 哪个不是让后人受益匪浅?哪些不是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在这里主要浅谈一下传承传统美德对中国梦起着怎样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谈一下爱国爱家、诚实守信、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扶危济困这五个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当中所起的助推作用。

一、爱国爱家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泱泱大国有亿万个家庭组成, 传统的家风尤为重要, “德治治心”, 良好的家风具有高尚的美德、品德、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不爱的话, 何谈去爱国呢?家与国是血脉相连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告诉我们,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 才有了我们每个幸福的家。2011年3月的利比亚大救援让我们记忆犹新, 当利比亚遭遇暴乱, 在利华人共有三万多人, 他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政府在危机时刻利用海陆空的运输方式把她的儿女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平安的接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国政府的营救行为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赞扬。可见, 国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强大后盾。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近年来, 众多的海归也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把他们在异国所学的先进的文化知识无私地奉献给祖国, 用赤子情怀描绘了多彩的中国梦!

二、诚实守信

“人无信不立”, 在新世纪, 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把诚实守信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诚信道德观念的高度重视, 诚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文明标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文明的角度来讲就是诚信经济, 因为有了诚信, 经济交往才能可持续发展, 产品和货币才可以正常流通运行, 金融风险才能减少。反之, 就会加大企业发展的成本。诚实守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政令畅通, 而我们的政府一旦树立起诚实守信的形象, 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就是清正无私, 就是廉洁自律, 就是正直坦荡, 即不奢侈浪费, 不贪赃枉法, 不以权谋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新时期我党提出党风廉政建设,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 廉洁用权。从中央到地方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苍蝇老虎一起打”。从近年来看, 一些外国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贪污腐败, 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也令人触目惊心, 所以中华民族想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艰苦奋斗

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 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创业, 因为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历史不会忘记, 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人民从此成了国家的主人。今天, 在我们生活富足的时候, 不能忘本, 要居安思危, 因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 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应该防微杜渐, 把铺张浪费、贪污腐败扼杀在摇篮里, 毛主席说得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无论昨天、今天和明天, 艰苦奋斗都是中国人的座右铭, 艰苦奋斗精神一定会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五、扶危济困

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那么就需要大家扶危济困, 伸出你的手尽你所能去帮助别人, 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助人为乐的典范歌唱家韩红是我们的榜样, 几年来她为社会各界需要帮助的群体捐款1500多万元, 前段时间因尼泊尔大地震而引发的西藏地震, 就在在喀什地震现场, 韩红带领团队捐资捐款, 她不顾高原反应, 亲力亲为, 她高尚的行为令人敬佩。扶危济困不只是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更多的是用你的爱心去助人, 扶一把摔倒的老人、领一下过马路的孩子、给孕妇让个座等看似平凡不过的小事, 会让受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不错,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团结互助的中国人一定会用爱、用心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每个中国人都肩负着历史的责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不辱使命, 传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 尊老爱幼, 诚实守信, 清正廉明, 努力学习, 艰苦奋斗, 扶危济困, 不虚度青春年华。“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传统美德圆了中国梦。

参考文献

篇4:弘扬传统美德,追梦文明中国

每到中国的三月,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已悄然来临;每到三月的中国,雷锋依然伫立成一座耀眼的不朽丰碑。雷锋,用一生诠释着道德与奉献,他已经成了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中国梦之助人为乐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众所周知的这句话,就是对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最好解释。雷锋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帮助别人,不管谁有什么困难,雷锋都会无私相助;不管哪里有什么困难,只要雷锋知道,他就会出现在那里。我们要学习雷锋的这种精神,面对他人的困难,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毫不吝啬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送人玫瑰,手遗余香。同学们,让我们把助人为乐这一美德传承下来,做一个追梦爱心的小雷锋。

中国梦之勤俭节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的勤俭节约表现在方方面面:不浪费一粒米;衣服破了再补,补了再穿;旧的物品能用绝不换新的;发了津贴自己舍不得花,节省下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学习雷锋的这种精神,不攀比,不浪费,热爱劳动,帮助他人,弘扬美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同学们,让我们把勤俭节约这一精神财富传递下来,做一个追梦节俭的小雷锋。

中国梦之爱岗敬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雷锋对工作一直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平日里,雷锋利用点滴时间废寝忘食地学习,刻苦钻研,工作中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大家请教,为的就是把工作做成精品,把优秀做成卓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学们,让我们把敬业奉献这一职业法宝传播开来,做一个追梦卓越的小雷锋。

我多想,在中国,学习雷锋永远不再是一阵风;我多想,雷锋这一中国特色的文明文化永远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角角落落熠熠生辉。

心若在,梦想在;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恒久!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树一中学

点评:

文章叙述了追梦雷锋崇高美德的三个方面,先写雷锋事迹,后写体会感悟,水到渠成。文中的引用和排比句段,以及小标语的设计,使文章层次分明,主题明晰。

指导教师:彭海清

推荐教师:彭术标

篇5:让中国传统美德陪伴孩子的一生

——《三字经》读后感

小时候,就听过《三字经》这本书,但一直没有认真读过,这次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了这本书,对这部经典产生由衷敬佩。原来我们要孩子懂得的人生道理、培养的生活学习中的好习惯在这本小小的书里都有。虽然这本书不如漫画书吸引孩子,但我想让这本书陪伴孩子,让他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遗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它那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的意思是:昔汉时的黄香,9岁的时候,就懂得要孝敬父母,每当夏日炎热时,给父母扇枕席,使枕席变得清凉。在冬天严寒之时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枕席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很多孩子们认为父母给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黄香的故事就是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父母。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三字经》里面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劝大家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传统美德,《三字经》将成为孩子人生成长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本非常好的文学启智类书籍。

篇6:中国传统美德征文2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今天让们一起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春节刚刚过去,想必大家都会有所留恋······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圆饭,小朋友都会穿上新衣服,鞭炮声连绵不断,正如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紧接着元宵节到来了,大家都会吃汤圆,猜灯谜,应了“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中国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特点,各具风俗,都有悠久的历史,正如五星红旗,以红色为主调,象征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当然,中国文化的历史更为悠久,它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孕育了无数的知识分子,让无数人受到启迪。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不仅是被食物和父母养育大的,而且是被知识养育大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若想读懂它,必须要博览群书、胸怀世界、起沉疴、挽狂澜。

唐诗就是其一,还记得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看到在战场奋勇杀敌的人们无法回家,无法与家人团聚,便写下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代伟人毛泽东高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万水千山,披荆斩棘,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幸福······

自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品质,有了自信,便有了无数追求成功的故事,“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还记得汉朝的司马迁,因为替李陵将军说话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极刑,因此司马迁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愿望,最终编写了《史记》。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史记》包含了司马迁多少心血!

篇7:《中国的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错叠起的历史长廊中被保留下来,并且熠熠闪光的文化财富。当前,教育界将德育内容限定在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地把中华传统美德看做是这三方面的精髓提炼呢?

我们暂且将中国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并且积淀下来的基本精神看做传统美德的思想内容。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神学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形成意识形态主流,所以总的来说,传统美德在思想上是基于人本之上的。

中华传统美德在政治层面上的凸显,可以用一句话以蔽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站在不同角度上,可以衍发对于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当政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民为邦本”“保民安国”;辅政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劳作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十分看重国家的概念。改朝换代也好,开疆辟土也罢,国家的完整性在每个民众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传统文化承认,是国家,产生了相应的疆土、人口、语言以及国家精神。传统美德推崇对国家的尊重,主张众志成城捍卫国土,唾弃背叛国家的可耻行径。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道德的要求,是在思想和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何谓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强调一种对他人的不伤害性。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政治意识最终决定了传统美德中道德的形态,我把这个形态归纳为“强调制度”。崇尚礼节有“宗法制度”,纳士选才有“科举制度”,惩戒丑陋有“刑罚制度”等等,道德在制度的规范下,百姓生存有序,各司其职。于此,传统美德之“美”在于不叛离社会大众的普遍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社会伦理及既定规律,找准位置,有计划、有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政治、道德上各有其美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于“德”的最优组合。毋庸置疑,中华传统美德是值于农耕自然经济的土壤生长起来的,而如今,农业经济逐渐腾出空间交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并成效显著。

很显然,对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可能以绝对利弊去分析。就拿中庸思想来说,会有诸多“见仁见智”的说法。在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庸可以使得各国间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中庸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妥帖方法,它是在一定限度上的妥协,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前进,中庸的最先前提是“有为”,是放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道理。可见,我们对中庸的见解都不尽相同。

传统告诉我们要正义友善、坚持不懈,我们需要遵守,但是不是事先有必要联系全局、灵活变通;传统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肯定认同,但是不是得把这份热爱扩充到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上;传统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我们也在奉行,但是不是需要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灵活调整,积极创新呢?

篇8: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 在现代化建设中, 在大力发展生产力, 更多地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 还必须创造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 即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而且能够保证物质文明按照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对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历史教材蕴涵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针对当今改革开放形势和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实际, 我认为应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精忠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天华钟鸣狮吼、谭嗣同快哉赴死, 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 或为国御侮, 或抗争不屈,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2. 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 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 利于天下而为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 大同世界, ”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英语并不等同于专业英语, 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 教材的编写也应朝这一方面靠拢, 在内容上增加文化背景知识, 在任务设计上将听、说、读、写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糅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

(3) 教师应有相应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的工作是教授英语这一语言知识, 教学的好坏往往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 而试卷中的语用知识仅占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 他们没有提高自身文化意识的动力。此外, 大部分教师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也不多。由于手边没有现成的材料, 平时缺少培训, 教学大纲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能是零星和散乱的努力。

(4) 文化教学的内容难以确定

在一个学期的实验中, 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 对中职生进行了一定的文化输入。但是由于实验无法遵循系统的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缺乏科

3. 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 所谓“奉公以勤, 律身以俭”, 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 如“一生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 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

4.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 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 “自强不息”, 为事业要“废寝忘食”。自强不息, 奋勇进取, 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 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 如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 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5. 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 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茧、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 为中华崛起而学, 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 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 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6. 仁者爱人

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 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杰出人物热爱人民的事例, 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扁鹊周游列国, 为民治病救命;林觉民“将爱你 (妻子) 之心去爱天下的同胞”;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壮举, 都充满着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爱之情。

三、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历史课堂

学依据。

(5) 文化包容性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 我们应尽力减少学生民族中心主义态度, 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 同时又要避免盲目追随, 模仿异国文化。而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 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总而言之, 要真正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只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 还必须学习同语言有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对于中职生而言, 由于他们的目标不是升学, 而是就业, 因此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他们较为现实的目标。文化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才刚刚起步, 从制订大纲、编写教材的政府部门和教育专家到实施教学的每一位教师, 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都还不甚清晰、明了。本文仅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摸索出一条成功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之路。

(安徽科技贸易学校) 教学, 一为历史课外活动。这里, 就历史课堂教学方面谈些做法。教师是历史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他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与手段, 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1. 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 而且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应当以此向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在制定目标时, 还要注意恰当。如果脱离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 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实际的目标, 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 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十分广泛, 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 深入研究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并作统筹安排, 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 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任务。

3. 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一是要寓教于史。叙述历史时, 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 懂得道理, 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思想教育不能采取硬灌的办法, 而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从中悟出真谛, 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是要联系实际。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果实, 浪费粮食比较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着重讲提倡节俭, 爱惜谷物的事例。四是在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 使用电化手段作为辅助会收到奇效。利用电化手段可创设情境, “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 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从而进入历史角色, 受到感染和教育。五是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 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 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 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六是对比分析。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 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 也有委身外敌, 卖国求荣的不屑之徒。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 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 激活课堂, 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四项要求是:

一、导入活跃式———带着兴趣, 带着思索

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 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使学生都能带着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呢?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 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 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 可采用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 学生热情高, 进入角色快。例如:在讲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一课之前, 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 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问题

很简单, 主题也熟悉, 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可把他们的联想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 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 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 联想是丰富的, 几乎人人参与, 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 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 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 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 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 发挥主动性

说起课堂教学, 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 (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 (2) 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 (3) 读:读课文; (4) 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课堂缺乏生气, 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 一个字“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 学生如发生厌倦感, 任其加深, 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 即使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 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 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 让学生思想集中, 可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 采取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 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 见解有创新度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 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 尽管参与人次多, 课堂活跃, 但学生毫无主动性, 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 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上一篇:为青春插上责任的翅膀(演讲稿)下一篇:退出学生会组织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