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

2024-05-05

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共7篇)

篇1: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

痛里深藏着的是爱,是亲人无私的奉献与关爱!一起来感受一下以下作文笔下痛里的精彩吧!

藏在痛里的精彩

痛历来被人所厌恶,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却因为一件事令我改变了看法。或许有人会反驳:“痛里怎么会有精彩呢?”其实不然,痛里深藏着的是爱,是亲人无私的奉献与关爱!那年正值秋天,呼呼的秋风卷着残叶在地上低低的打着旋,还有些随着风儿飘向远方。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碰到墙壁发出“咔嚓”的声音。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呆呆的看着窗外,欣赏着独属秋天的美景,在秋天,土好像是叶的牵绊,叶好像是风的牵绊,风又像是这凄凉冬天的牵绊,景象虽美,却反反复复,重重叠叠,有有些单调的味道。

当我无心欣赏着美景时,妈妈来了,手你捧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身后跟着一群朋友,向我徐徐走来,我高兴坏了,心情一下只激动了起来。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美好,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快乐的时光总会飞快逝去,只留下一段深刻的回忆。

我和朋友们高高兴兴,准备到石子路的另一边玩耍,我们蹦蹦跳跳的走过去,可能是因为我太高兴了吧!竟在这被我走过千万遍的石子路上碰了壁,重重的摔了一跤,我的视线逐渐模糊起来,模糊的眼中似乎看到了妈妈快步向我跑来的身影。

当我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已经身在医院了,手臂受伤了,伤口处隐隐作痛。我回过神来,猛然发现妈妈卧在我的床上,我看见妈妈那凌乱又泛着些许花白的头发,脸上被时光刻下的深深皱纹,还有,还有那个大大的黑眼圈。感动的泪水“哗哗”的涌出,流进了我的心中。我不禁回忆起了小时候妈妈牵着我稚嫩的小手走过小路的情景,牵着我上学、放学的情景,为我挡风遮雨的情景。回忆了那条长长的石子路,石子路旁的那颗老槐树,槐树下那条凉凉的石凳,石凳下陪伴我左右的身影……这些无不都充满着妈妈对我无私的爱啊!

满山的鲜花是春留下的痕迹,摇摆的树是风留下的痕迹,影子是光的痕迹,波涛是海的痕迹,而精彩却是痛留下的痕迹。燕子飞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绽放的时候。细胞死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走了就彻底走了,留下的只有深深回忆。妈妈,如果有一天您已老去,我将牵起您的手,陪你走过寒冬腊月,陪您走过春秋夏,陪着您向前走,一直走,直到永远、永远……就像当初一样,像当初牵着你的手一样!

篇2: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

也是在同一扇窗前,也是在这样温柔的风中,有一个男人在我耳边呓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面庞苍老,眼睛里却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低沉的声音,却能听出暗藏在其中的炽热烈火;略弯的腰,却能感受到那骨子里的硬朗坚强。“如果可以,我也能成为临江仙就好了。”他这么说着,用着极为平静的语调,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悸动。那是看淡了人世沧桑,看惯了世态炎凉,无所求的,无所欲的,如仙一般的。然后他就真的走了,留下一本泛黄的诗卷和爷爷回荡在耳边挥之不去的呓语。爷爷,他好像真的和临江仙一样,那样潇洒,那样让人心生敬畏。

于是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坐在窗前,持一本泛黄的诗卷,摇着头,不由得念出来,念出来,好像看到了当年爷爷看到的风景一样,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旖旎风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是“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激昂,是“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焦虑……古人的风姿,古今的朝代更替,历史的脚步向我走来。耳边的呓语时刻警醒着我,鞭策着我,让我成熟,让我成长。

篇3: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

处于教学一线的我们, 面对新课改的春风, 应该如何面对, 能有哪些反思呢?

一、提倡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关注学生兴趣、爱好, 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 认为这样利于批改, 便于评讲, 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 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 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写作文, 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 那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 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 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 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然, 我们所说学生写作的自由, 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 而是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写作的自由空间, 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关于写作, 更多的时候, 老师仅仅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境或话题, 之后让他自己在作文的天空中自由驰骋。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 我就是让同学们介绍自己, 介绍自己的父母, 介绍自己的家族;高二诗歌选读教学, 一开始学习, 我就布置每人用现代汉语改编一首诗、写一篇评论。奥运会开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我就以奥运为话题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 我也总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 对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规定必须写多少字, 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的, 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 我不想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 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任务而已。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 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文”。在实践中, 我感到自由作文受学生欢迎, 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 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 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关注新鲜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让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 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 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也有限, 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 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区劳动等, 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 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等, 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 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人情冷暖, 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 关注社会生活。“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球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 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 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

灵感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特征, 因而需要及时捕捉, 否则就会稍纵即逝。在灵感训练方面, “心灵贴士”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我们要抓住灵感“随机性”的特征, 要求学生把对某人、某事的独到看法和感悟及时“留下来”, 否则, 随着时间和境地的变化, 你将再也找不到它的美妙身影。我们要把看到的好词、美文“随时”摘抄下来, 再适时补充自己的感悟和评价, 留住思想的璀璨火花。只要能持之以恒, 积累的素材会越来越多, 对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 角度会更加多样。

三、改变传统作文评价观, 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 存在着“教师家天下”的局面:喜欢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学生在作文中所用的技巧和语言, 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 常常却被判为幼稚。长此以往, 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生活价值, 不敢写自己的真生活和真情感, 只好胡编乱造, 给自己扣大帽子, 故作高深。

其实, 在作文评价上, 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灵活、恰当的评价尺度, 尊重学生的写作特性。只要学生能够很好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很深刻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就应该是不错的文章;就应该肯定他, 让他有种成就感。只不过, 有时老师要在表达技巧、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上给他以指点, 能让他更加出众。当今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 那么就从语文的作文开始吧!

四、多管齐下, 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老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寻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文艺会演时, 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写新闻报道, 给学生以展示、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们更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墙报大做文章, 如可以开辟心灵驿站、美文欣赏、原创空间等专栏,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 以便本班学生相互切磋、提高。也可以经常组织演讲比赛, 比如每天可以利用上课前十分钟搞个“今日话题”的演讲,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文采、锻炼演讲口才的机会。

篇4:藏在稻穗里的精彩

农民们在丰收的喜悦中忙碌,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而我却因此而发愁:爸爸不在家,家里只有妈妈一个劳力,我正上初二,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真是“心有余而‘时’不足”;机械收割吧,山路崎岖,我家的田块高低悬殊,只能望“机”兴叹;请人帮忙吧,那是三十夜里借蒸笼——难啦(劳力紧缺是共性问题,各家自己的还忙不过来呢)。

星期三,我请了假,抽午休时间,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地跑回家,却遇铁将军把门。我汗也顾不上擦,跑向打谷场。只见打谷场上堆着草头,四下里望,没人,心中顿生疑惑:这是谁家的草头,怎么堆到我家的打谷场上了?如果是我家的,妈妈一个人是怎么推起来的呢?正想着,不远处有个人挑着草头走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张伯,“你……咋……跑回来啦……”张伯气喘吁吁地问。“我妈一个人在家,怕她忙不过来,所以我抽时间回来看看。您知道我妈在哪儿吗?”看着大汗淋漓的张伯,我回答道。他憨厚地一笑,说:“这你不用操心,你能使多大力?再说你还有学习任务……走,我带你去找你妈!”

我跟着张伯来到稻田边,眼前的情景令我感动:邻居的几位大妈银镰舞动,几位大伯重担在肩,他们的脸晒得通红,衣服拧得下汗来,金灿灿的稻穗在“簌簌”声里倒下,沉甸甸的草头在“一、二、三……”的和声中挑起,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我正准备下田,直起身擦汗的李妈向我嚷道:“哎哟,可别下来,你这闺女,不在学校读书,跑回来干啥?你妈做不来,有我们呢。”这时,妈妈说道:“这几位大妈、大伯帮了我大忙,是应该好好谢谢他们。你还是回学校去吧。”是啊,邻里左右帮助了我妈,邻里深情温暖了我心,谁不从内心感激他们呢?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伫立田头,凉风拂来,好爽好爽。银镰闪闪,稻穗灿灿,精彩串串。“簌簌”声是悦耳的交响曲,“一、二、三”是动听的友爱歌。这是一道绮丽的风景,一道充满邻里关爱的风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对比点评

1.标题相似。“5米长的温暖”“藏在稻穗里的精彩”都给读者留有悬念。读完本文,“谜底”才豁然显现,原来,“精彩”就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深情厚谊。2.语言风格不同。典范作品全文语言平实,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口头语言,在朴实中又略具幽默、诙谐,如“心有余而‘时’不足”“望‘機’兴叹”,化用巧妙;“三十夜里借蒸笼——难啦”这个歇后语,幽默、风趣;而“铁将军把门”则用借代手法,生动活泼。

篇5:我的精彩人生作文:藏在痛里的精彩

4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大赛在北京友谊宾馆拉开帷幕。和所有业余舞蹈比赛一样,参赛者是一些年轻的舞蹈爱好者;和其他业余舞蹈比赛不同的是,参与者的学历最低是本科,最高有博士后——这是一场北京高校大学生自己组织和主办的舞蹈大赛,即第五届“精彩人生”校园社交舞大赛。

这届比赛涉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6所高校,他们组成了10支代表队浩浩荡荡前来参赛。

高校轮流坐庄

姬再兵和鲜莉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此次大赛的主要负责人。据他们介绍,“精彩人生”的主办方从第一届开始,便由北京各大高校“轮流坐庄”,从北大、清华、中科院、北航到本届的人大,每一届从组织者到参与者都是高校的大学生。

“其实我们的队伍一直在发展,去年参加的选手和观众总人数达到了1800人,今年因为场地所限只有700人参与,很多同学因此未能参赛和观赛,非常遗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次大学生舞蹈大赛一共设立了28个项目,共计105场,舞种涉及标准舞、拉丁舞、交谊舞、拉丁风情舞和阿根廷探戈。除了赛项丰富,比赛裁判团也是阵容“豪华”,放眼望去,裁判席上端坐着李春生、石琳、孙俊辉、李小芬、赵明,他们为比赛打分一丝不苟。希腊的lako、土耳其的台风、阿根廷的劳拉等外籍阿根廷探戈裁判一出场,更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传统时尚并存

“55号太棒了!”“50号加油!”阿根廷探戈赛场上,几对选手“厮杀”得正难解难分,观众的呐喊更是热情洋溢。旋转、转弯,女选手修长的小腿快速地起起落落,时而在男士身边盘旋、时而做一个俏皮的弹跳,观众看得热情澎湃,恨不能自己跳上场去,亲自秀一把。

“噢,这是什么?”除了体育舞蹈、阿根廷探戈、交谊舞等这些传统组别,裁判石琳发现了一个新颖的项目“拉摩风交”。组委会解释,这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呼声,开设的一个新项目,由3支拉丁舞、3支标准舞、1支拉丁风情舞和1支交谊舞等8支舞混合而成的“综合项目”。虽然不合舞蹈界的惯例,却满足了大学生展示自己的需求,很受欢迎。

尽管大学生的比赛有特立独行的项目,整体却还是尊重舞蹈大赛的传统,在比赛间歇穿插了专业选手的表演。来自思卓工作室的王晓楠和马彪身着镶钻的咖啡色拉丁服一上场,立刻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有的观众甚至不顾警告站立起来,取出相机、摄像机和手机拍摄,要把这精彩的一刻记录下来。

王晓楠坦言,虽然是为非专业选手表演,之前还颇为紧张,担心在大家热情参与的氛围中,专业性表演与整体气氛格格不入,当听到全场热情的欢呼声时,她开心地笑了。

还原舞蹈本质

奚海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大家都说他是“比赛最大的赢家”。其实,奚海蛟的最好名次不过第三名,可他为什么能赢得如此的评价呢?

“我一共报了13项比赛,国标、交谊舞、阿根廷探戈都有,因为赶场耽误了两项。”他笑呵呵地说,对比赛意犹未尽,“其实名次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这是我们大学生自己的比赛,大家都参与进来才是最重要的。参加这种‘自己的’比赛让我们感觉很放松,我前后一共跳了32场,玩得很high,还有9项进了决赛,让我很开心!”

奚海蛟参加的13个项目都是专业组别”。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都和他一样,业余学舞来参赛,为照顾这些人,大赛特别设立了“新人组”,供学舞一年左右的人参与。所以,不必惊讶赛场上某些选手动作的青涩甚至有些笨拙,他们正在参与的是心爱的舞蹈,在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比赛上实现舞蹈的梦想。

难怪大赛裁判李小芬在现场感慨:“这里的舞蹈和我以往看到的任何比赛都截然不同。”她是北京体育大学舞蹈教研室主任、IDSF国际级裁判,第一次出任“精彩人生”裁判,“毫无负担,只有自我享受和自我展示的过程,这是我看过的‘精彩人生’与所有的竞技舞蹈运动的最大区别。这样的舞蹈才还原了体育舞蹈、社交舞包括你们今天跳的所有舞蹈的本质!”

精彩人生情结

翟晨阳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从上大学时起,就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精彩人生”的组织与计分工作,五届比赛从未缺席,他目睹了“精彩人生”的成长过程。据他回忆,第一届“精彩人生”是几个人无意间促成的,“当时只设立了11个项目,一共只有60个场次。”那是因为当时大家的舞蹈水平有限,像体育舞蹈中的狐步和斗牛基本上没人能跳,根本开设不起来;而且,当时大家还没有接触到拉丁风情舞和阿根廷探戈,”第一届的参加人数也只有180多人。”

那时的翟晨阳万万没有想到,时至今日,“精彩人生”不但发展到了第五届,而且规模越来越壮大,不但赛项和场次翻倍,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去年的1800人中,选手占了300多人,观众有1400多人,今年要不是场地所限,人还会更多。上海、天津和广州的一些大学也想来参加。”

一个报名费只有20元的比赛,是如何做到收支平衡的呢?原来,从第一届比赛开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今年还涨价了呢,之前报名费只有10元、门票5元。”

组织一个近千人参加的比赛,赛程、会务、组织……对于非舞蹈专业而且同时有课业压力的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为什么每个人都能不计回报地付出呢?组委会刘潇同学的总结为“精彩人生情结”,“我们所做的,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热爱舞蹈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这种“精彩人生情结”也深深打动了那些国际级别的裁判,据主办方透露,不少裁判甚至是推开了自己的私事来支持大学生的比赛,最重要的是,“裁判们全部都是义务参与,没有任何裁判费。”

虽然已经毕业,但翟晨阳的“精彩人生情结”依然延续着,不计回报地支持着大学生自己的盛会。他说是大学生选手青春洋溢的笑容深深吸引着他,所以每一届都能听到他那熟悉而热情的声音:“有事就说话,多晚、多远我都能赶到!”

篇6:人生因沉潜而精彩

著名评论家钱理群先生在他花三年时间倾心撰写的《梦话录》中提出一个观点:年轻人都应该潜心静气地去追求梦想, 追求理想主义。心高气傲的他始终牢记恩师———北大教授王瑶先生对自己的谆谆告诫“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埋头潜心治学。于是, 从1960年立志成为学者后的25年里, 他躲进书房一隅, 与书卷为伴, 直到1985年才发表了自己的首篇作品, 随后, 一系列学术文章刊载发表, 让他骤然异军突起, 并很快成为业内翘楚。为了一个梦想, 钱理群先生竟沉潜25载。再如学界昆仑钱钟书先生, 在潜心治学方面无疑堪称又一典范。他少负盛名, 却从不为名利所动。他数年来潜心于书海, 致力于学术。无论是游学于海外名校, 还是闭门于自家书斋, 始终沉潜如一。正是这种忘我沉潜的精神使钱钟书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愈发不可撼动。三年五载不闻其声, 每一鸣则震惊学界。晚年的钱钟书更是耐得住寂寞, 不出席任何公共场合, 并拒受任何媒体采访, 唯潜心治学依旧, 丰富涵养依旧, 留下了惊世骇俗之作。

由以上事例不难看出, 沉潜是必不可少的, 即便在凡事要讲“速成”的当今社会也依然如此。你可知道, 在闪耀着镁光灯的“星光大道”舞台后, 有多少怀揣音乐梦想的热血青年, 憧憬着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曾经在不知名的小酒吧里、在寻常巷陌里, 独自一人轻吟浅唱, 在周遭, 或许有掌声, 有鲜花, 抑或有冷嘲, 有热讽……无论面临怎样的不堪境地, 他们却一直都在坚持着。对于那些音乐人或歌者, 这样的经历无异于一笔宝贵的财富, 既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也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台湾音乐人袁惟仁便是如此, 他耐住寂寞, 创作不辍, 努力积攒力量, 最终爆发自己。成名后的他回忆自己的沉潜时期:“那段时间陪着我的只是一把吉他和一堆高高的寂寞, 而那时的心境却是无法比拟的恬淡。”

人生便是这样, 若想一鸣惊人, 我们必先沉潜, 蓄势借力, 使自己拥有强大正能量, 尔后顺势爆发, 顺利抵达人生成功的彼岸。心浮气躁者, 定然达不到此等境界。正如企鹅, 在上岸之前先深深地潜入海水中, 借助水之力迅猛跃出水面, 顺利登岸。企鹅尚能如此, 何况人乎?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五中学

导师:闫光平

篇7:人生其实是精彩的

这时, 一位老者, 长髯 (rán) 飘飘, 手舞足蹈, 且歌且行。

年轻人叫住老者, 问:“老人家, 你为何如此快乐?”

老人朗声回答:“天地之间, 以人为尊, 我是为人;星辰之中, 唯日月灿烂, 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 五谷养人, 我能终生享用。我为何会不快乐呢?”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老人看到年轻人愁眉不展的样子, 就笑着问他:“怎么了, 年轻人, 什么事使你如此难过?”

“老人家, 我总觉得很自卑, 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年轻人还是满脸忧伤。老者微微一笑说:“一块泥土和一块金子, 谁更自卑呢?”

年轻人刚要作答, 老者摆了摆手, 继续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 去培育生命, 泥土和金子谁更有价值呢?”

言罢, 老者朗笑而去。

年轻人终于明白了。

其实, 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 就不难发现, 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所感觉的那么糟糕, 那么阴霾满天, 那么没有希望。

还有那个甜面圈的故事。同样是半个甜面圈, 悲观者说:“唉, 只有半个了。”乐观者说:“天啊, 还有半个呢!”仅仅是换了一个角度, 就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可见, 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难免会有坎坷 (kǎn kě) , 会有艰难, 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如果把坎坷看做一种调味品, 你就会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如果把艰难看做一笔宝贵的财富, 就会丰富我们的阅历, 丰厚我们的人生底蕴。

生活的风雨之后, 悬挂在人生背景上的, 永远是幸福的彩虹。

(选自《经典阅读》)

哲理小径

上一篇:一次有趣的马仁奇峰之旅周记下一篇:幼儿园安全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