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书的阅读答案

2024-04-19

煮书的阅读答案(共12篇)

篇1:煮书的阅读答案

1、煮书

2、划掉:奇特奇妙zhuànchǔ

3、①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②读的书多了,写起诗来才能得心应手。

4、①恍然大悟②ab③体会文章的情感,牢记妙词佳句。

5、③

篇2:煮书的阅读答案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

(2)“我”认为“煮书”是指什么?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

---------------------------------------------------------------

(3)“煮书”的好处是什么?

-----------------------------------------------------

2.你是如何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

参考答案: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篇3:《煮书》的阅读题答案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煮书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按要求填空。(5分)

(1)疑惑不解的反义词是______(在文中找)。

(2)应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应该; b、回答、回应; c、满足要求;d、顺应、适应。得心应手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热烈响应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

(3)煮书的.好处很多,既可以______,还能够_______。

4、选择本文的中心,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打号。(2分)

(1)书是精神食粮,是可以煮的。 ( )

(2)课文都是范文,要放声朗读,仔细品味。( )

(3)读好书时一定要做到反复诵读品味,这样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

篇4:煮书的作文

今天早上阳光明媚,微风轻轻地吹拂过来。我坐在阳台上看着《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总集。它是阿拉伯人民集体智慧的创作结晶。

我看的是第一页“故事的由来”这一页,它主要讲的是:有一位国王名叫山鲁亚尔,他打猎时,因途中有事回宫去了,发现王后和他的乐师寻欢作乐,一气之 下就杀了王后。此后,国王对女人有了仇恨,让丞相每天找一位女子,第二天就把她杀了。有一天,丞相找不到女子,就忧心忡忡地回宫了。他的女儿知道了就恳求 丞相把她嫁给国王,丞相的女儿见了国王就哭了起来,说要见妹妹给她讲最后一个故事,但是故事讲到了一半,天就亮了,国王就推迟一天杀她,过了一千零一夜, 国王发现他爱上了丞相的女儿,就封她为王后。

篇5:煮书的作文

记忆里,自打我上学起,老妈每天就念经似的在我耳旁唠叨“读书要煮书、读书要煮书……”,我都能倒背如流啦。

二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待在家里,边吃着零食边看着心爱的故事书。老妈又开始念经啦“读书要煮书,读书要煮书……”我疑惑的跑去问老爸“‘煮书’倒底是啥意思?煮熟了又有什么用啊?”爸爸听了大笑“此煮书非彼煮书啊!”听不懂,我想煮书不就是煮书吗,还什么此煮书非彼煮书啊。

妈妈的“读书要煮书”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我的好奇心一下子爆发了,趁着爸妈下楼买菜的功夫,我赶紧拿了一本书,搬来小板凳,把书放进锅里,然后加上水,再学着老妈的样子点燃煤气。不一会儿,听着锅里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心里兴奋极了,盼望着老爸、老妈早点回来夸夸我。

楼道里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爸妈还在门口换鞋,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锅盖,用锅铲托着那本煮得水淋淋的书来到爸妈的面前自豪的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会煮书了!”看着我煮的不成样子的书,老爸哭笑不得地说“煮书是把一本好书或一篇文章读熟,以至于烂熟于心,记得住!”

篇6:煮书的作文

我想了想:炒、炖是家常的煮法,就来试试这两种吧!

“炒”书,“反复翻炒,味道浓厚美味。”随手拿起一本书: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多美的句子啊!我似乎都陶醉在其中,久久不能苏醒。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却很难读懂,很难学会句子的写作方法。我觉得,“炒”书:虽然每看一次都能发现新知识,但却不能进一步的读懂它。

“炖”书,“味道鲜,炖的烂,营养丰富。”我的书柜里摆放得最多是《校园小说》,我总觉得故事里人物说的话让我们开怀一笑就好了,没有什么,可有些话我却忽略了: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现在,我把这句话已经“炖”的稀巴烂了。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了六年的同窗,在最后丰收的时刻,就算老师眼中的坏学生也会有一丝丝的伤心。不但是分离,我们的快乐的童年也消失了,最后只留下脑海的记忆。我觉得“炖”书能让我进一步的知道文章的含义,知道生活的喜怒哀乐,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知识。

书啊!我以后就把你“炖”的稀巴烂,再一口一口地吃完。《劝学文》中写道: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锺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啊!以后我就从你身上把这些东西“吃”出来,读出来。书啊……

篇7:我发现了煮书的乐趣作文

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曾问我:“童儿,你知道‘煮’书是什么意思吗?”

·我想了想,对父亲说:“‘煮’书,乃是一门学问?”

父亲笑了一笑,和颜悦色地给我讲起来:“古代著名诗人杜甫,后人称之为诗圣。每次他读书都很讲究,一定要反复诵读,直到把书给读得熟透了为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所谓的‘煮’书!”

“哦!”我恍然大悟,“‘煮’书就是熟读文章,就像煮东西,要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哈!所谓咬文嚼字,不就是‘吃’书了吗?”

父亲摸摸我的头,说:“是呀!只不过不能像蛀书虫一样,一定要用心去读,不能读得表面,要深入去体会。你还得从语文起步,每天早上起床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放声朗读课文几遍,不理解呢就反复读,一定要不厌其烦,就像诗人杜甫一样。”

在爸爸严格的监督下,我每天六点起床,坚持朗读课文。结果我发现,“煮”书使我渐渐爱上了语文。

每篇课文我都朗读了很多遍,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仔细推敲着文中的字、词、句。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我在《索溪峪的“野”》,《鸟的天堂》,《第一场雪》中,领略了大自然奇幻的色彩,不仅景美,文也美;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夜的工作》,《长征》,又让我激情澎湃,随着作者涌入历史的波涛……“煮”书,让我真正理解了课文,犹如与作者一起进入了课文的情境,那种感觉真是乐在其中。

篇8:《书的征服》阅读答案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一一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推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阅读题:

1.简答下面题目。(共5分)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2分)

2.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3分)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共4分)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2分)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2分)

参考答案:

1.(共5分)(立)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3分,意思正确即可) (2)抓住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认真品读有益的书;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终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智,帮助人们完善自己。(3分)

篇9:新唐书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①。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②,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入朝,帝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

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子仪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伏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鱼朝恩素疾其功,谮之,故帝召子仪还,以赵王代子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③。时帝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行在:指帝王所到之地。②坌:bèn,尘土飞扬。③望:埋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恃加兵,必易我 易:轻视

B.贼安守忠壁永丰仓 壁:修饰墙壁

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 属:附属

D.贼薄营,伏发 薄:淡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 竖子不足与谋

B.心不固,战则克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

C.鼓而南,至彭原 某所,而母立于兹

D.尘且坌,飞矢射贼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郭子仪忠或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彼恃加兵,必易我

②破贼史思明众数万

③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

④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⑤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

⑥不见陛下,目不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子仪,武举出身。安禄山谋反,郭子仪与李光弼军一起击退周万顷、史思明的数万敌军。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叛军采取疲劳战术。

B.唐军作战失利,玄宗幸蜀,肃宗即位,局势险恶。主将郭子仪也不是一帆风顺,时而受重用,时而遭冷落,甚至一度失去军权,但他没有一点怨恨。

C.郭子仪智勇双全,转战疆场,屡建奇功。他儿子郭旰也不畏强敌,最后喋血沙场,为国捐躯。

D.本文重点记叙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涉及的唐军及同盟军的代表人物有郭子仪、广平王、哥舒翰、嗣业等,叛军首领有安禄山、史思明、安守忠等。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休士三日,遂东。(3分)

篇10:爱买书的爸爸阅读题答案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赶快离开。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要用他的书,必须征求他的同意才好拿。爸爸平常总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损坏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包饼干放在他的书上,不一会儿,书上沾了油。爸爸瞪着眼睛大声说道:“你这个家伙,不是读书的,是吃书的!”看到爸爸发那么大的火,我害怕极了。

篇11:论续书的不可能阅读题答案

《红楼梦》是部没有完成的书,所以历来人都喜欢续它,从八十回续下的,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两种:(1)高鹗、程伟元续的四十回,即通行本之后四十回。(2)作者姓名,及回目均无考,从后人的笔记上,知道曾有这么一本的存在。至于从高本百二十回续下的,如《红楼圆梦》、《绮楼重梦》……却一时也列举不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从高鹗以下,百余年来,续《红楼梦》的人如此之多,但都是失败的。这必有一个缘故,不是偶合的事情。自然,续书人的才情有限,不自量力,妄去狗尾续貂,是件普遍而真确的事实,但除此以外,却还有根本的困难存在,不得全归于“续书人才短”这个假定。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不但高鹗诸人失败而已。

我深信有这一层根本的阻碍,所以我的野心,仅仅以考证、批评、校勘《红楼梦》而止,虽明知八十回是未完的书,高氏所续有些是错了的,但决不希望取高鹗而代之,因为我如有“与君代兴”的野心,就不免自蹈前人的覆辙。我宁可刊行一部《红楼辨梦》,决不敢草一页的《续红楼梦》。

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地。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的个性,续书人也有他的个性,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的手段,却要勉强去合做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故就作者论,不但反对任何人来续他的著作;即是他自己,如环境心境改变了,也不能勉强写完未了的文章。这是从事文艺者的应具有的诚实。

至就续者论,他最好的办法,是抛弃这个妄想;若是不能如此,便将陷于不可解决的困难。文章贵有个性,续他人的文章,却最忌的是有个性。因为表现了你的个性,便不能算是续作;如一定要续作,当然须要尊重作者的个性,时时去代他立言。但果然如此,阻抑自己的才性所长,而俯仰随人,不特行文时如囚犯一样未免太苦,且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尸居余气罢了。我们看高鹗续的后四十回,面目虽似,神情全非,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的事情!

而且续《红楼梦》,比续别的书,又有特殊的困难,这更容易失败了。第一,《红楼梦》是文学书,不是学术的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第二,《红楼梦》是写实的作品,如续书人没有相似的环境、性情,虽极聪明,极审慎也不能胜任。文学不是专去叙述事实,所以虽知道了事实,也仍然不中用的。必得充分了解书中人的性格、环境,然后方才可以下笔。但谁能有这种了解呢?自然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作者而已。再严格说,作者也只在一个时候,做书的时候。我们生在百年之后,想做这件事,简直是个傻子。

高鹗亦是汉军旗人,距雪芹极近,续书之时,尚且闹得人仰马翻,几乎不能下台。我们哪里还有续《红楼梦》的可能?如果有这个精神大可以自己去创作一部价值相等的书,岂不痛快些。高鹗他们因为见不到此,所以摔了一跤。我并不责备高鹗的没有才情,我只怪他为什么要做这样傻的事情。我们看高氏续书,差不多大半和原意相符,相差只在微细的地方。但是仅仅相符,我们并不能满意。我们所需要的,是活泼泼人格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兰墅(高鹗字兰墅)可以说是完全失败。高鹗的失败,大概是如此,以外都是些小小的错误。我所以每作严切的指斥,并不是不原谅他,是因为一百二十回本通行太久了,不如此,不能打破这因袭的笼统空气,所攻击的目标,却不在高氏个人。

这篇短文的目的:一则说明我宁写定这一书(《红楼梦辨》)而不愿续《红楼梦》的原因;二则为高鹗诸人,作一个总辩解,声明这并非他们个人的过失;三则作“此路不通”的警告,免将来人枉费心力。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红楼梦》的.续书,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两种,其一是高鹗、程伟元续的四十回。

B. 作者不想自蹈高鹗的覆辙,所以作者的研究仅以考证、批评、校勘《红楼梦》而止。

C. 续他人的文章,因为要尊重作者的个性,就阻抑了自己的个性。

D. 续《红楼梦》比续别的书更难,因为《红楼梦》是写实的文学作品。

E.高鹗的续书虽然与曹雪芹的原意相符,但在写出活泼泼的人格方面则是完全失败的。

2.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表明作者不愿续《红楼梦》的缘由。 B. 说明作者写《红楼梦辨》的原因。

C. 声明高鹗续书的失败是时代局限使然。 D. 告诫现代人续《红楼梦》是枉费心力。

3.在作者看来,“凡续书的人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请概括文中作者关于高鹗续书的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 A E(A省去了原文的“从八十回续下的”的限定,故错;E原文是“差不多大半和原意相符”)

2. C(高鹗续书失败的原因作者没有提及“时代局限”,此项属无中生有)

3.(1)续书人的才情有限却不自量力地续书;(2)原书作者的个性与续书者的个性万难融洽,有活泼泼表现个性的好文章难续;(3)续文学作品不是续学术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4)原书中人的性格与环境只有原作者才最了解,即便是作者也只有在创作时才了解。(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给4分)

4.(1)高鹗的续书是失败的;(2)高鹗的续书差不多大半和原意相符,相差只在微细的地方;(3)高鹗在表现活泼泼的个性(人格)方面是完全失败的,此外都是些小错误。

篇12:与朱元思书的阅读题答案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上一篇:对软交换机技术进行大下一篇:沙包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