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交流

2024-04-08

图书馆交流(共8篇)

篇1:图书馆交流

图书馆人才建设经验交流

图书馆是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其发展程度如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才是全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图书馆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图书馆的文献、设备等只有与馆员完美结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显示其价值。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潜在能量得以尽可能地释放,并且使这种积极性和能量为其所服务的部门及其他个人工作目标发挥效益,是图书馆人才建设管理中的关键。

一、图书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是图书馆创新之本。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图书馆已不再是一个保存文献资料的藏书楼,而是一个融知识储存、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一体的有机系统,是一个学术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对图书馆来说,创新意味着对自身控制的各种资源不断地进行调整、设计、利用与发展。图书馆创新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它应具有全过程、全员性和新颖性等特性。

从图书馆创新需求的角度考虑,其创新应包含:思维观念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考虑,图书馆创新则是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事业经费、馆舍与设备以及知识资本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运作。当今世界发展告知我们:创新、掌握和运用科技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已经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又有所不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的知识、智慧与技能的总和,而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具有高智慧、高技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资源。一个国家、省、市和单位,均需要人力资源,同时更需要人才资源。在图书馆各类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本,一流的人才可以办成一流的新型图书馆。一个图书馆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但只要这个群体中有二三个或四五个尖子人才,这批人才的水平便决定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竞争地位。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图书馆,将具备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巨大潜力。

二、图书馆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偏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多数图书馆存在一般管理人员居多,高精尖人才缺少;维持性管理人员居多,研究型管理人员稀少;专业文化素质偏低,而高学历专业人员偏少等问题。

(一)图书馆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少,对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待遇偏低和收入的差距使得一些馆员心态不平衡,缺少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使部分图书馆专业的毕业生趋向于从事行政管理而不愿到图书馆工作,部分学有专长的毕业生即使进了图书馆也往往感觉很难找到与自己学历能力相当的岗位,于是寻找机会离开图书馆而另谋高就。由于馆员待遇偏低致使人才留不住,急需人才进不来,造成了图书馆人才建设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多数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和现代化设备配置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人员经费补助增长缓慢,待遇偏低,职工福利和奖金完全依靠单位创收来弥补。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载体多样化和多学科化,要求人才队伍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应多样化。然而当前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学历结构也不完整,部分人员是非专业毕业,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对图书馆的工作缺乏深入了解,难以胜任图书馆一些深层次的业务工作;而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因缺少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也难以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其业务停留在传统服务工作的水平上;再加上继续教育开展不够,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以及外语水平普遍不高,造成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三)图书馆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图书馆现有人才中存在高层次人才较少,复合型人才紧缺,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应变能力差,面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普遍缺乏能适应信息服务需要的技术人才,更缺少能开展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信息分析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近年来,虽然图书馆的高层次人才总量较过去有了明显增长,但仔细分析岗位需求情况,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储备略显不足。

(四)图书馆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图书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和竞争意识不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吃“大锅饭”思想。究其原因,关键是未建立一套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个别图书馆领导不是去研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力,而是抱着平衡各种关系,保持稳定的宗旨,讲关系、重人情,这恰恰挫伤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是比能力、比贡献,公平竞争,而是拉关系,讲人情,“友情”为重。这种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难以激发图书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图书馆人才建设应着眼长远发展目标,树立战略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人才建设理念,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图书馆人才管理理念。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起“人才是本”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到图书馆议事日程上。真正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必须抓紧开发;人才是资本,必须要运作;人才是资产,必须要增值。机制是当前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打破论资排辈和大锅饭的框框,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聘任制、竞争制、淘汰制等工作机制。加快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倡导和加强人才终身教育。创造机会与空间使馆员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应鼓励和激发馆员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一些有发展前途与潜力的馆员。同时,注重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图书馆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素质。现阶段图书馆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目前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中,非专业人员的比重多于专业人员。随着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不断发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会逐渐老化。一方面,人才队伍不可能完全依赖引进,骨干人才队伍还需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在职教育大幅度地更新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或基本具备综合信息能力,直接参予网络系统的运作和管理,提高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确定中、高层次人才培训目标,使人才培训高级化。在培训过程中要有长远眼光,积极向国际水平靠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三)大力引进图书馆管理人才。图书馆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资源流动日益活跃的机遇,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多方面、多渠道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并为今后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应保持内部人才的稳定性,并注重开发内部潜在人才。同时,应加强对现有的、潜在的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其提供良好工作、研究和生活环境,并通过事业、机制、情感留住人才。

(四)健全公正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打造图书馆高效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相对其他社会部门来说,地位偏低、收入偏低、福利偏低,这也导致了图书馆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每一位员工工作上有足够动力。通过有效激励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图书馆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在竞争中,自我加压,自我激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五)重视培养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图书馆的职能是采集各种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鉴别和整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播,准确及时并方便灵活地向读者提供服务。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系统,还是自动化系统,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一宗旨都是相同的,图书馆的这一宗旨体现在它的全部业务活动中。在现有条件下,要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应从观念上变过去那种“等人来借书”的被动服务意识,逐渐转变为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意识。图书馆员要时刻关注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以便作出灵敏及时的反应,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的信息供给的关系。这就需要图书馆员要持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篇2:图书馆交流

新乐市承安中学位于承安镇承安铺村,现有10个教学班、400名在校生。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自身独特的灵魂和气质。为此,将图书馆的工作放于学校优先发展的日程之中。每学期都要召开图书馆工作会议,制订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发展经费。使我校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借阅效能日益突出,为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一、加大投入,完善基础建设

物质是基础,尽管我校地处农村,资金紧张,但仍不遗余力的加大了图书馆建设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

1、加强基础建设

(1)改建图书馆:原来的图书馆虽说是馆,但其实只是一个室而已,条件简陋,根本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投入 20万元对图书馆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图书馆功能齐全,分为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建筑面积达300多平米。

(2)适时更新图书馆配套设施:传统的查书目、填书卡借阅方式早已不适应新的形式需要,“超市型、自助式、开放式、书吧式”人性化的借阅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为此,我校实施开放式借阅。同时又投资购置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这些设备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保障图书购置经费,使图书布置常新,确保图书馆充满生机:校领导在抓图书馆改建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藏书建设。在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学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为期刊阅览室各订期刊100余种,报纸50余种。另外,每学期初的工作中都有购置2万元图书的计划,新书年年出,学校年年购,尤其是在2009年,学校投资近10 万元,购置 6000多册图书,另外除了学校购书外,校领导还多方努力,争取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发动师生捐献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充和提高藏书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图书馆现有各类藏书3万余册,种类繁多,内容全面新颖,适时确保广大师生寻有所求,满足需要。

二、完善机制,提高借阅效能

学校领导多次强调,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实践的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必须要完善机制,实施科学管理。

1、完善体制管理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专人负责制,由学校领导主管图书馆工作。扩充图书馆编制,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名增加到4名,保障了全天开放借阅的需要;阅览室由70平方米增加到300多平方米,满足了全校定期开设阅览课的需要。

每学期审阅图书馆工作计划,听取图书馆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2、图书馆的管理:我校书刊的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都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1)分类、编目:我校图书馆所有图书都依照《中图法》(第四版)进行分类,依照分类细则,分类正确,前后一致,方便检索。

(2)加工、排架:在图书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书馆标准加盖藏书专用章、贴条形码、书标。排架按《中图法》和著者序号排列,方便读者查找。

3、阅览室的管理:阅览室对所有报刊均实行科学化管理。期刊到后都要登记、编号、加盖图书专用章,然后上架。

4、电子音像制品管理:音像资料包括录象带、磁带、光盘,都已分类并登记造册。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内,读者可根据目录借到自己需要的音像资料。

三、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宗旨,就是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图书馆的工作始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工作人员要了解读者需要,调查读者阅读需求,了解教学进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我们作了如下安排。

1、弹性工作时间。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实行了弹性工作制。根据师生借阅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努力做到工作时间围绕方便读者安排。周一至周日图书阅览都对师生开放。

2.加强阅读指导,上好阅读课。我校开展以图书馆为资料库、以语文课为主要渠道的阅读课,取得了很大成效,获得一致好评。

⑴、确定阅读书目,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学生的欣赏水平,识别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了好的读物,学生就有了“得益”的基础。

在布置阅读时,先把阅读材料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然后定出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如:分类搜集摘抄古诗词,像写雨的,写月的,写花的,写鸟的等;搜集整理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素材;为结构独特、开头结尾有创新特点的文章列提纲等。

⑵、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拿到一本书,该怎样读,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因为有了好的方法就有了一半的成功。如学生手中有一本名著,首先教学生了解作者,读序言、目录,对书本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要么精读,要么略读,要么选读书中内容,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好摘抄,及时记下心得体会。

⑶、勤督促,常检查,定期交流、总结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让徐凡老师负责七年级阅读课,安永峰老师负责八年级阅读课,董丽红老师负责九年级阅读课。教师

经常检查学生在阅读中的笔记,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优点及时肯定,并且经常进行班内、班级之间的阅读交流,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交流形式自由灵活,如交流课,交换阅读笔记,展览阅读笔记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总结自我,得到提高。

⑷、加强读书指导,提高读写效果

为强化效果,教师经常指导学生练习,要么仿写,要么用搜集的优词佳句连缀成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将收获记录下来,而且在书写中能将读、思、写、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印象,提高写作水平,也为日后查询留下宝贵资料。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另外,新学期开始,图书馆教师都要对新生进行图书知识教育,利用讲座报告、图书小报等形式,介绍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料,并为每一位同学办好借阅证。

3.开展外借服务。书刊是为读者服务的,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书刊的利用率。图书馆和阅览室用第八节自习课、上晚自习前,对全校师生实行全开架借阅,借书以个人为主,班级为辅,寒暑假均可以借阅。

4.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读书兴趣,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图书馆适时办“读书小报”,发布图书信息、介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名人的学习经验、同学的优秀作文、教师的读书、经验介绍等活动。班级举办读

书“手抄报”,同学们为自己的手抄报设计各种主题,如“感恩活动”、“环保低碳”、“读名著”“光辉的历程”等活动。小报的内容丰富多彩,版面设计形式多样。另外,还积极开展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红旗永远飘扬”,这不仅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设置读者留言薄。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图书馆还积极创新,使服务尽可能让绝大多数读者满意。在借阅台上或在阅览室内放置几个读者留言薄。作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在这些留言薄上,读者写下了他们许多的意见、愿望或要求,如:增加些科幻类图书,增加一些外语类工具图书,教学参考书,订些军事类画刊,漫画类杂志等。还有的对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意见,对这些建议或意见我们认真研究后都做了整改。

四、图书馆今后的发展规划

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所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象征。我校图书馆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与先进学校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几年,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图书馆改造。目前,我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只是相对独立,馆室布局及室内设置还需改进完善,为适应教学的长远发展,准备把现在的学生微机教室升级为电子阅览室。对我校校园建筑设施布局、校园网建设及图书馆结构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图书馆成为完全独立功能齐全的借阅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篇3:图书馆交流

1 手机使用与图书馆制度产生矛盾的原因

1.1 高校图书馆的制度保守

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为用户提供安静的学习、研究空间。由于智能手机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加,手机在协同工作中的效用,包括信息检索、使用及分享也随之增长。图书馆从只是偶尔被翻书、写字或是敲击键盘的声音所打断的安静的空间,转变成为了一个拥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能够促进和鼓励学习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与信息共享空间相比,高校图书馆制度还过于保守,因此对语言交流的限制更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显得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规章制度的建设跟不上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制度建设中要保持创新性、灵活性、能动性,与科技接轨,与时俱进。

1.2 接打手机的声音扰人

当代社会人们普遍相信:接打手机的人比起那些面对面交流的人,声音更大,更打扰人。不管是在传统图书馆,还是信息共享空间都限制使用手机。在安静的图书馆空间,用户被要求保持安静,接打电话的声音则被视为噪音,不允许。因此接打电话的声音显得更刺耳,不协调,容易招致其他用户的反感。

2 基于手机交流的图书馆规章制度调查分析

2.1 对六所中外大学图书馆手机使用制度的调查

在几所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的中外大学图书馆制度中,对手机的使用都作出了限制。具体规定如下:

调查显示,图书馆的现行制度禁止使用手机,或者要求把手机调至静音。用户虽然允许在信息共享空间使用手机,但是,他们要经常面对那些与手机使用相对立的规则、制度和方针政策。

2.2 图书馆制度调查分析

一般图书馆都会制定一些制度和规则来规范馆员和用户的行为。本次调查查阅了大量中外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文献,下面选取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制度做具体分析,一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二是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2.2.1 清华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分析

清华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有15项,对信息共享空间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它是对所有入馆用户都具有约束力的“官方”文件。在文件中图书馆和读者的地位明显不平等,处处能体现出图书馆作为权力机构的优势,“不得”、“严禁”、“勿用”等词语多次出现,把读者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读者如违反规定,图书馆有批评教育、停止借书等权力。这种对于权力结构的过分解读不仅会影响到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习惯,而且,一旦有人违背规则受到处罚,会很容易引起其他用户的不满。有人提出了一个同龄人制度系统,这样,读者一方面受制于规章制度,同时又可以互相监督。

另外,图书馆入馆规定中明确表示:保持馆内安静,入馆将手持电话置于静音状态,阅览室内禁止使用手持电话。这就表明谈话有可能引起他人反感,必须限制在特定区域,而不能在公共场合。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都不允许在阅览室内谈话。但是,谈话是人类交流的基础,限制谈话就会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协作交流,而图书馆制度中未涉及任何关于多人学习或研究而使用图书馆空间的规定。这表明,图书馆的常规使用就是针对个人的学习研究空间,与合作研究或学习相违背。

2.2.2 多伦多大学信息共享空间须知(2009年9月版)

多伦多大学信息共享空间须知与其他图书馆制度相比,有以下不同。

首先,它采用了更为柔和的语气,在表述中用“我们请您”、“请选择”、“请注销”这样的短语,这就将用户放在了权力结构中比较中立的位置。虽然仍然存在命令的语气,但是明显语气减弱了,认可了个人用户对空间的使用。其次,它扩展了“噪音”的含义。须知中写到“这里并非一个安静的空间”,并要求用户“留意”并“谅解”其他用户。这表明合作可以在该空间的任何地点进行,并且允许有噪音,只是用户要自我控制。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安静空间,它认识到合作就一定会有谈话,因此在规定范围内允许谈话。

该须知要求手机使用应在图书馆外,并且用户要将铃声模式改为振动模式。它认为:第一,手机铃声比其他声音在空间中更具破坏性;第二,即便是在信息共享空间,谈话被认为是合作空间使用的一个必要因素时,手机也是不允许使用的。这就说明,尽管鼓励面对面交谈,但在该空间仍禁止使用手机。与传统图书馆的制度有区别的就是允许面对面交谈。

3 基于语言交流的图书馆制度改革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应该改革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鼓励合作交流,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空间,以适应图书馆用户手机使用对于图书馆制度的挑战。

3.1 图书馆应该鼓励合作交流学习

图书馆的发展既适应社会需要,又要融入社会,就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图书馆制度体系,除了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外,还要建立一些新制度。特别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图书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原有制度解决不了新问题。[2]不管是在传统还是现代的信息环境中,合作都是学术交流性的重要形式,而如果图书馆制度影响这种合作性的话,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图书馆规章制度的重新定义中,必须考虑到手机在学术合作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图书馆发展中,为读者服务始终放在首位。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修订一些制度规则来确保传统图书馆能够与时俱进,帮助读者最大化的获取信息。尽最大努力使行政管理与读者需求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方法。

3.2 图书馆修改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则

手机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必需品,手机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变成了一个可以互动合作的信息共享空间。增加允许面对面交流的制度使手机在图书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多人交流、讨论。图书馆修改部分制度,如:允许用户带手机入馆、在阅览室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允许接听交谈、在指定区域可以接打电话等人性化规定,都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手机使用的需求。

3.3 图书馆提供适合手机交流的公共场所

手机交流的确会给其他用户造成一定困扰,分散他人注意力,所以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张贴图片等视觉形式来传递和发布一些简洁的信息和制度来减少用户的困惑,在指定区域允许手机交流。如有条件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可以单独设立接打电话区,或者在讨论室可以使用手机,在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就专门设计了一个可以供使用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区域。这个区域被设计成一系列电话亭的样式,但是没有电话。这里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围在电话亭外面。一般情况时一个人将电话处于免提模式,同时其他人在听和记着笔记,这就给用户提供了交流的便利。

3.4 图书馆IC用户应特别对待

IC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而变得越来越喧闹。在那里,大学生们不仅可以阅读、学习和写作,也可以收发邮件、上网冲浪、玩游戏等,还可以和同学、教授及其他人交流思想和学习体会。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正是充满活力的IC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IC里,用户可以自由地查询馆内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或收发邮件,上网聊天,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讨论室内进行课题研究等。这就要求IC制度要人性化, 在讨论时允许手机交流、讨论, 比如做课题的小组可以使用手机免提功能和老师交流信息, 用户还可以在IC中边查找资料边与不在场同学手机交流, 言语碰撞出灵感, 交流激荡出新意, 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IC制度允许语言交流的改革。

大多数图书馆用户认为手机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干扰, 手机交流更容易让人分心。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空间, 当有人开始打电话时, 其他用户被迫成为听众, 因为中间的对话有间断, 其他用户被带进了强迫窃听的情景中, 所以, 不管是在传统图书馆还是信息共享空间, 用户如果有接打电话的需求, 应该按照图书馆规定进行语言交流, 文明规范言行, 做一个有“机德”的手机图书馆用户, 不给其他用户带来困扰。

参考文献

[1]盛兴军.专业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空间共享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为例[J].情报科学, 2007 (, 12) :1839-1842+1864.

[2]黄宗忠.论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论坛, 2008, (12) :1-4+55

篇4:论图书馆服务中非语言交流的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非语言交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84-02

前言

人与人交往中无法缺失的就是语言。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那带有各种感情的语调,更是在于语言带给人的影响与作用。人们在交流时,不仅需要有声语言,还时常需要无声的话语,例如肢体动作、形态、表情等。这些语言之外的交流手段被称为非语言交流,也被称为人体语言。有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无声的语言交流更能起到奇妙的作用,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细腻的情感、态度。

语言学家把非语言交流分为了四种类型,分别是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客体语。这些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神圣、安静的地方,自然应该保持安静,尽量不要说话,这时候非语言交流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了。

图书馆员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能传递着信息[1]。如果能掌握其应用技巧,这些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与作用。以下是我们针对于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技巧和作用所做的调查研究。

一、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一)非语言交流使图书馆保持安静的读书氛围

图书馆一向被看作“读圣贤书”的地方,为了给每一位读者都创造安静的读书、学习的氛围,图书馆服务工作使用非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员应自觉遵守这项规则并努力营造更好的就读环境。当读者遇到困难时,用行动帮助其解决困难,当有读者大声喧哗时,用动作和手势制止他们的行为。图书馆员应安静地办公、整理图书,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图书馆营造安静的读书氛围,展示图书馆员的精神风貌。

(二)非语言交际可以创造更得体的服务

人与人间的交流往往是“无声胜有声”,一个眼神或许就能会意,一个动作就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读者来到图书馆并非完全是为了学习,除了满足补充知识的要求外,更是想享受一种氛围、一种服务,享受在雅致的地方读书的惬意。了解了读者的精神需求后,图书馆员更应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努力为读者创造更高水平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图书馆员也会达到与读者的深层次的交流,使读者更为满意。图书馆员应通过读者的表情动作,来解读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以使服务更周到细密,应善于体会读者的非语言内涵,并能够得体地表达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用非语言交流细腻地表现对读者的服务。

(三)非语言交际有利于培养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

非语言交流是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条件下实现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说语言文字考验着说话者本人的涵养,那么非语言交流更能深刻体现图书馆员的素质与修养。语言可以矫饰[2],一个人的表情、眼神、态度却是难以伪装的。图书馆员的服务是否全心全意、周到耐心,是读者完全可以体会出来的,这就更要求图书馆员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从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种赞许开始,塑造完美形象,用动作行为来展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二、如何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

(一)“眼语”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是非语言沟通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就是眼神交流,眼睛里能够传递出许多话语,因此是否掌握了“眼语”这一技巧,是图书馆员服务成功的关键。

在图书馆,经常出现读者找不到自己想找的书的状况。这时候图书馆员要细心观察读者的表情态度,以及神情变化[3]。如果读者总是在文学刊物附近寻找,则要想办法知道读者找的究竟是哪一种文学刊物,并耐心帮读者寻找;如果读者总是在音乐或书法读物附近寻找,则要确定读者的目标,缩小搜索范围。图书馆员应示意读者走过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与要求,努力尽快把书找到,使读者安心阅读。

当图书馆有读者议论、喧哗、高声说话时,图书馆员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读者,可以用目光与之接触,来提醒、劝告读者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议论或者交谈。

图书馆的书籍常常无故遗失,图书馆员应注意防止这类现象出现。常用目光来扫一遍读者,既可以随时发现读者是否有别的需求,又可以给在书上乱写乱画甚至撕书的读者以警告与制止。有了与图书馆员的眼神交流,读者自然能够文明阅读。

能体现眼部交流作用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需要图书馆员认真总结与归纳,充分发挥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也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方式。

如果读者面对的是一张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脸,怎么会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交流呢,也无法以愉快的态度进行阅读。而如果读者看到的是一张亲切、微笑着的脸庞,即便有烦心事也会一扫而光的。这足以见得面部表情在交流中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享受各种各样的服务的时候,服务者的面部表情总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的表情冷酷烦躁,客人的兴致立即就没了;来图书馆读书,如果我们图书馆员的面部表情冷漠、没有耐心,读者的雅兴也就消失了。因此,对于图书馆员来说,不仅要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时常微笑着的表情。

当读者急切地询问所找书籍的位置时,图书馆员要微笑着,耐心地引导其找到;当读者高声讲话影响他人时,图书馆员要平和亲切地制止读者的行为;当爱书的读者在临近下班的时候仍旧不想离开时,图书馆员应微笑着耐心地邀请其明天再来……我们相信,如果图书馆员能够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一定可以使读者更加满意。

(三)“体势语”

“体势语”也是非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图书馆员合理地运用动作、姿势、手势、动作等,可以既准确又礼貌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这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是很重要的。

图书馆员需要避免僵化的动作表情,并善于运用合理并准确的动作、姿势来使读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与之达到更好的沟通。动作与手势要避免过于简化,否则给读者的印象会很抽象,也要避免过分夸张的姿势,这会很容易误导读者,使读者产生误解。运用“体势语”要优雅得体,避免不良的姿势或动作给读者带来负面情绪。

当读者需要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时,要善于用“请、这边走、稍后”等手势来引导读者;当部分读者高声讲话扰乱他人阅读时,要善于运用“嘘、不要讲话、保持安静”等手势来礼貌制止读者的行为;当读者准备离开时,要善于运用“这边出去、慢走”等手势来表达对读者的尊重。另外,当读者传来会意的目光时,图书馆员也应用“微笑、点头、招手”等动作手势来回应读者。当有年长的读者前来咨询提问时,图书馆员应“微笑、站立”来表达尊敬。当没有读者前来咨询提问时,图书馆员也应保持亲切、彬彬有礼的姿态。站立时不要双手插兜,也不用双臂交叉在胸前;坐着的时候不要跷二郎腿,也不要晃脑晃腿。这些动作都不够庄重有礼,会产生读者对图书馆员的距离感,不利于读者与管理员的交流与沟通。

适宜的动作手势可以营造图书馆员与读者的良好关系,同时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空间语”

我们通常所说的空间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应用于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人际空间”,也就是我们与对方的间隔距离。“空间语”也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4]。

一般来说,人与人交往时所隔的距离总是能够表达其亲密程度。如果两者相隔一米之外,则多是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如果两者相隔0.5米到1米之间,则被人认为是朋友或亲人;如果两者距离亲密无间,则也表现了其关系的毫无间隙。而假如过分与对方亲近,则有可能使人感到厌烦,甚至感到隐私被窥探而产生一种压迫感。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间语”。合理应用好这种无声的语言,将对我们的服务有极大的帮助。

在图书馆里面,当你发现一个座位上已经有了一本书,通常就不会有人去坐了;如果图书馆员在读者周围高频率走动,则会使读者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受打扰的感觉而影响其阅读;而如果图书馆员总是离读者远远的,看也看不见,则会让读者丧失向图书馆员寻求帮助的想法或者信心,甚至不由自主地也疏远起工作人员了。这都说明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一定要准确把握读者的心理,既不要距离读者太近而使之产生压迫感,也不要距离读者太远而使之产生疏远感。同时,图书馆里面的设施与书籍、柜台等,一定要摆放合理,不要在空间上给读者不好的感受,而降低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评价。

三、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步上升。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不仅仅要具备种类多而全的书籍、采购设备先进的设施、还要注重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这种服务尤其需要良好的非语言交流。只有本着为读者服务的态度,努力提高相应的职业素质,善于运用得体的态度姿势,并且用心尽心地用行动来使读者满意,才能拥有更优质的服务。图书馆是一个求知的殿堂,我们服务人员一定要做到用心、耐心,用非语言交流营造温馨优雅的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雅娟.非语言交际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J].现代情报,2009,(12).

[2]王小林.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12,(10).

[3]宁晓宏.人体语言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运用[J].群文天地,2012,(9).

篇5: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4个,藏书36000册,固定读者1500人,年图书流动量6XX册次。主要担负着全镇9个村民委员会46人自然村,10余个驻镇企业、学校以及驻镇单位图书爱好者的图书借阅任务。

作为一个偏山区乡镇图书室,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五十年如一日,利用图书室这个阵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为引导农民奔小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靠的是什么呢?

一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靠全社会共同支持、帮助;

三、靠王玺卿这样兢兢业业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没有王玺卿,我们**图书室就不可能坚持50提,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1951年图书室刚成立,王玺卿就参加了图书室管理工作,1994直到年去世。四十多年来,他与图书室一起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验了所热爱的图书室事业。

四、靠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图书管理和图书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他们选送到市图书馆或同级文化机构拜师求教,并定期聘请市馆专业人员前来我室进行讲课、示范、带班,不断促进图书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使管理员真正做到业务精、素质硬。

五、靠搞好服务发挥图书作用。藏书是为了利用最大即度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家业科技致富服务,这是创办图书室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和广大青年的借阅,我们采取了“一送、二借、三设点”的便民服务方式。一送,是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送书上门;二借,是图书室定时借阅,节假日照开不误,做到开馆时间经常化;三设点同是根据全镇居住分散、效能不便的特点,以自然村为主设图书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为真正发挥图书作用,我们图书室还办起了各种板报、读书心得专栏,定期向介绍、推荐最新的家业科技资料和信息,为群众寻找勤劳致富的良策。同时,我们图书室经常开展有益的图书活动,如知识竞赛、读好书寻妙计等活动。通过读书使群众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得到增强。

篇6:图书推荐交流心得

2011.12.5.星期一下午,我们进行了“好书大家读·图示推荐交流”的主题班会。在这次主题班会上,我们每个人都向大家推荐了自己的课外书。有《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之双面猎犬》、有《福尔摩斯》、有《海底两万里》、有《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之骆驼王子》、有《窗边的小豆豆》、有》《生命之谜》、有《格林童话》、有《水浒传》、有《笑猫日记》等等,同学们都推荐了自己的图书,有各种各样的书。每一位同学拿着自己想要推荐的书籍,站在讲台上,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图书。

同学们都推荐完了图书,接下来就是交换阅读了,同学们不停地在班里搜寻自己最想阅读的书籍。这次的活动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同学们想看的书都会在交流会上被推荐,买不到的书也可以向其他同学借阅,与别人交换读书,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也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的书推荐给大家,以换书来促进学习,一方面营造了学习的浓厚气氛,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同学们去搜寻好书的时间。

看完书后,我们四人一小组开始讨论自己刚刚看到的书,带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第一个发言的是袁雪莹,她看了《绿野仙踪》这本书,感受到小主人公的善良和勇敢。还有王嘉莹,她看了《格林童话》,非常感动。还有赵筠菁,她看了《生命之谜》,懂得了人类的进化史,从出生到死去,了解了许多知识,还有张旭,她看了《水浒传》知道了古代人们的英勇。有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都从中汲取到了知识,扩展了大家的知识面。

篇7:图书交流警示语

2. 人到才行,书到无效。

3. 沉默在这里已,升华为一种品德。

4. 此时无声胜有声胜有声。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 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

7. 公共空间大家一起来分享,公共秩序大家一起来维护。

8.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书好读。

9. 除了知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0.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11. 书是修身养性的法宝,是人类精神的支柱。

12.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13. 静中求知,维护靠大家。

14. 眼不留情,手下要留情。

篇8:图书馆交流

一、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工具

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能文化机构, 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对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起了重要作用。图书馆在古代担负着保存文化载体的职能。人类在文化交流中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交流, 二是实物交流。这两种形式后来被称为非正式的交流形式。口头的交流是信息、知识、思想的交流;实物的交流是产品和商品的交流。而这种产品和商品是人类文化的物化, 这种口头和实物的交流虽然具有迅速、直观、简明等特点, 但是也具有不易保存、容易失传等特点。

人类为了使自己创造的文化得以永久、有效地保存, 发明了文字和载体, 产生了文献.文献是由知识内容、记录载体和记录符号三要素组成的。文献的产生使人类的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文化交流有了正式的方式。由于文献的大量产生和积聚, 就使得必须建立收藏文献的场所和专门从事文献工作的人员。因此, 图书馆就应运而生了。

公元前13世纪, 我国的殷代王室就有了保存典籍的地方, 可以视为图书馆的萌芽。当时的文字是甲骨文, 载体是兽骨和龟甲。公元前7世纪, 亚述巴尼拔王朝建立了王宫图书馆。在尼尼微发掘到的成千上万块泥版, 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遗物。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 是用方头铁笔在湿泥块上刻写的楔形文字记载的。这些焙干的泥版十分坚实, 目前仍然被大量地保存着。借助这些泥版,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叙事诗、祈祷文、巫书、商务记录、贡品清单、行政命令、天文资料、僧侣案卷等等。泥版上面刻着所有者的印记, 有的还标明来源和出处, 这说明当年已经有一套相当完整的目录体系。以上是人类有图书馆的最早的发现。图书馆从其产生起, 就是作为人类记忆的工具而存在的。图书馆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克服遗忘。

二、图书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基地

人类祖先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世代相传, 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在图书馆里以文献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秦始皇在都城咸阳的阿房宫设有专门的藏书机构, 并设“柱下史”负责管理。古埃及的每一座寺院都附设图书馆和学校。他们用草纸记录文献。古希腊第一所名副其实的图书馆是亚里斯多德创建的。亚里斯多德死后, 那个图书馆数易其地, 几经沧桑, 最后它的藏书被苏拉作为战利品运到罗马去了。

托勒密王朝鼎盛时期 (公元前3世纪) , 大批杰出的希腊学者络绎不绝地来到由托勒一世祖孙三代创建起来的亚利山大图书馆。当时埃及的纸草便宜, 博物馆的资源可以供图书馆支配使用, 再加上托勒密王朝比较开明的政策, 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到了凯撒时代藏书已达70万卷。

汉武帝时, 皇帝下令“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之路”, 广泛征集图书。并且修建藏书的馆舍, 设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当时政府机关和皇室藏书总量达35000多卷, 国家藏书空前丰富。汉武帝命陈农到处搜访遗书, 藏于“天禄阁”, 又命刘向、刘歆整理图书, 编成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七略》。它记录了从上古到汉代的藏书, 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汇集、整理图书。当时我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

隋唐五代时期, 国家图书馆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 私人藏书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时期。从宋代到清代, 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繁荣时期。我国古代图书馆大致可分为4个体系:一是官府藏书;二是书院藏书;三是私家藏书;四是寺观藏书。这些图书馆对发展科学技术, 保存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世纪初期宗教统治笼罩着西方, 僧院图书馆在这个时期兴起。公元前11-13世纪, 随着西方大学的兴起, 大学图书馆也发展起来。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4-15世纪) , 欧洲各国, 首先在意大利掀起了建立图书馆的高潮。15世纪初随着我国造纸术的西传, 大大推动了西方图书馆的发展, 促进了西方各国图书收藏量的增加和图书馆数量的增加。

三、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交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17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 使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方萌芽, 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知识的工人, 这就要求提供文化教育设施, 使图书馆为公众开放成为必需。在17世纪, 许多国家建立起全国性的图书馆。其中较早的有1657年建立的丹麦皇家图书馆和1661年建立的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1753年建立了英国不列颠图书馆, 1800年建立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到二次世界大战前, 各国图书馆已经相当发达了。

我国清末, 随着反封建运动的兴起、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 带有封建性质的藏书楼逐步解体, 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不断涌现并得到发展。1903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文华大学图书馆 (武昌文华公书林) 。1904年湖北省和湖南省图书馆相继建立。1912年我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1930年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多达5196所。

解放后,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真正成了为全体公民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担负着保存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职能, 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纵观中外图书馆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交流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上论述的3个方面是中外图书馆的共同之处。当然, 在人类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 中外图书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然而图书馆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基本上是相同的。

摘要:本文以中外图书馆发展史为线索, 从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工具;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基地;是人类文化交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3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交流,图书馆史,比较图书馆学

参考文献

[1]华东师大图书馆学系:《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图书馆事业》,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年。

[2]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 湖北高校图工委, 1986年。

上一篇:何捷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下一篇:留宿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