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2024-05-02

强保障促和谐企业(通用8篇)

篇1: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让企业职工体会到家的温暖

平湖市总工会

加强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实事,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坚持真情关怀职工、真诚服务职工的原则,努力从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抓起,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关心职工后勤生活,努力构建职企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一、找准定位,充分认识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现实意义

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传统项目,但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各类劳资矛盾的调处,生活后勤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似乎无暇顾及。但职工维权工作是不是仅限于此?是否可以找到另一种切入点,化较小的精力达到职企双赢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市总工会组织机关干部分批下企业搞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职工的需要。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职工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应从职工生存发展权上做文章,这是最基础的职工维权工作。做好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应该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工会工作必须强调传统要发扬、作用要发挥、事业要发展。推进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既是工会传统价值的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职工群众创业创新积极性,构建和谐企业的支撑点。三是在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必须找准合适的载体,持之以恒抓落实,常抓不懈出成效。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放到工会职工维权工作着力点来抓;始终把职工食堂、宿舍的评选放到职企双赢的结合点来抓;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创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点来抓,成效明显。诸暨市总工会“双十佳”评比工作获省总工会创新工作优秀奖、获全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先进单位;获绍兴市总工会“推进职工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县(市)工会”称号。

二、突出重点,确保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职工所盼和企业所需是我们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几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双十佳”评比,让职工生活设施现代化。从2002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六年开展 “十佳职工食堂”评比活动,并于2005年起增设 “十佳职工宿舍(生活区)”的评比。评比活动由诸暨市文明办、市卫生局和市总工会三家联合发文,事先设定严格的考评标准,由企业对照标准自行申报,经镇乡(产业)工会审查后推荐出初选名单,再由三家单位组成评审委员会下企业实地考评,最后根据得分高低确定表彰名单。经过几年的努力,“双十佳”评比活动已成为推动我市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企业的广泛响应。许多企业以获得“双十佳”称号为荣,舍得花大投入建造和改善职工的生活后勤设施,“我们的职工食堂和宿舍比宾馆饭店还好”已成为不少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广大职工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既充分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又大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深化“送温暖”活动,让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送温暖”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题中之义。我们按照“春节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平时送关怀”的要求,着力解决资金、人手等问题,建立制度化帮扶体系。一是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在工会经费列支的同时,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把市级困难职工慰问资金纳入全市元旦、春节“送温暖”专项资金,并做到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向社会筹资设立“新宏达困难职工子女专项助学金”。帮扶市级困难职工人数达到近400人,年人均慰问(帮扶)标准提高到2000元。二是多部门援助特困职工。我们会同市民政局、劳动局等14个部门设立了特困职工证制度,市级特困职工凭证可得到免费提供的大米、食用油,免去定量的水、电和电话费,享受就医、公交、教育等优惠政策,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日常生活成本。三是多层次建立帮扶体系。我们将市职工维权中心更名为市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定编为市总工会下属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急难救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服务。各镇乡(街道)全部建立职工维权服务站,开展相关工作。全市大部分企业已实行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其中有55家且职工人数200人以上企业已建立职工互助基金会,共筹集帮扶资金830.8万元,仅2007年就救助突发困难职工107人次,救助金额达到62.3万元。

(三)开展“共建共享”,让外来职工待遇同等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的经济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为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连续六年开展了“百名优秀外来建设者” 评比活动,还与有关部门开展了以“共建家园、共享文明”为主题的外来建设者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创业在诸暨”外来建设者宣讲团,宣传外来建设者优秀创业事迹;开展以“外来职工感受诸暨人文环境,促进本地职工与外来职工的人际和谐”为重点内容的优秀职工人文精神座谈会和文章表述语征集活动;举办外来建设者“西施故里风情游”、外来建设者征文比赛、才艺大赛、“团圆中秋、和谐诸暨”外来建设者广场综艺晚会等等。这些活动充分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关爱外来职工的良好氛围。店口、山下湖、大唐等镇乡聘请外来职工担任劳动关系协调员,参与劳动矛盾调处。全市有30多名外来职工当选为企业工会主席,为职工说话办事。雄风集团工会主席方永红来自安徽,她在诸暨10 年,连续两届担任诸暨市政协委员、2007年11月光荣当选为浙江省十届人大代表,今年被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四)实施“五个一”工程,让企业文化建设多样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市级规模企业中积极实施树立一种企业精神,唱响一首企业之歌,建造一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成立一支文艺骨干队伍,创办一个企业自身刊物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市96家市级规模企业共计文体活动场地近8000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200多个和近百个职工图书馆、读书吧,有文学创作组(社)、篮球队、演唱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100多个,文体骨干近3000人。市总工会成立职工俱乐部协会和企业报联谊会,会员单位分别达到50家和34家。今年,我市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已开展了职工大合唱比赛、书法摄影作品展、演讲比赛、篮球赛和龙舟比赛等大型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迎合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充分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创设机制,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制度建设

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认可、企业支持和职工参与。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全面发动、规范运作的良好格局,具体可归结为四大机制的创设。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无论是“双十佳”的评比,还是困难职工的帮扶,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和“共建共享”活动,我们都充分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资源,联袂行动,使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合力推进。最近,我们又与市卫生局联合开办“职工健康教育流动课堂”,让健康教育专家走进企业,帮助职工。

二是舆论引导机制。我们会同市委宣传部建立了工会新闻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对职工后勤保障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企业,精心策划表彰活动并借助诸暨电视台、诸暨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舆论引导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2004年的“双十佳”和“百优”的表彰我们就采用了电视颁奖晚会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今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又专题报道我市海亮集团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情况。三是典型示范机制。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和发现企业在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等形式推广他们的做法,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形成关心职工生活的良好氛围。如富润集团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特困职工基金会,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我们2006年召开重点规模企业座谈会,请富润集团介绍经验,使这项工作在全市顺利推开,当年就有32家企业建立职工互助基金会。

四是考评激励机制。我们把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列入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激励企业向更高的标准靠拢。同时,我们在“双十佳”评比中,采用复评淘汰制,对复评不合格的企业取消荣誉称号,引导企业持之以恒做好工作。

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使其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思想要重视,方法要对头,工作要落实。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抓大不能放小。工会工作的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我们既要从职工整体上去维护他们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要考虑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小事。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是“小事”、“琐事”,但对职工群众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事”。贴近职工办实事应从实际出发,勿以事小而不为。

第二,引导切忌越位。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主体应该在企业。工会组织主要起组织引导服务的作用。要通过舆论宣传、先进评比等手段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标准和工作要求指导企业开展工作,切忌越俎代庖。

第三,实事贵在坚持。工会办实事不是一日之功、权宜之计,贵在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不能搞一阵风、走过场,而应一抓几年,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寻求更多深化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载体,不断丰富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新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坚持“创业创新、富民惠民”的工作主题,围绕发展大局、服务职工群众,抓创新求发展、抓统筹出亮点、抓示范强活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面。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具体做好这几件事:一是深化“双十佳”评比活动。今年起我市将在职工食堂、宿舍“双十佳”评比的基础上增加“十佳职工互助基金会”、“十佳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评比,同时对获得“四个十佳”的企业授予“诸暨市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综合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二是建立工伤求援机制。设立职工工伤救助专项资金,建立工伤求援、法律援助和探视慰问等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及时的医疗和生活援助。三是推动职工住房建设。建议政府建设外来农民工集体公寓,扩大廉租房承租范围,建立完善非公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外来职工居住难问题,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四是落实职工疗休养制度。出台企业职工疗休养制度指导性文件,定期组织一定比例生产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开展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督促企业切实贯彻国务院《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

篇2: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据悉,市政府办公厅于3月30日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通知》(渝办发[2011]79号)。通知指出: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低于本主城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增速的平均值。通知还要求:各区县、市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实施我市“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各项调控措施,着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实现房价调控目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人们许多的希冀与憧憬。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重庆市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重庆市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清明节前,从市城乡建委传出消息称,“民心佳园”公租房一期工程于3月31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市公租房建设工作从建设阶段正式进入了市民租住阶段。“民心佳园”一期工程共计包含25栋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截止到2011年3月30日,实际施工工期为12个月。“住有所居”的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篇3:稳机构强班子干实事促和谐

一、稳定联社机构, 明确联社地位

在吉林省县级政府机构中, 只有洮北区单独设立了有考核指标、量化任务的联社机构。这一方面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是联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艰苦拼搏的结果。这些年来, 我们本着“机构不撤、人员不散、资产不丢”的原则, 坚持“能自强必受重视, 有作为必得支持, 有贡献必有地位”和“事在人为, 路在人走, 业在人创”的工作理念, 做好工作, 争创业绩, 树立形象, 扩大影响, 得到企业认可和区委、区政府认同。在此基础上, 我们经过积极宣传推介, 争取领导支持, 与有关部门沟通, 保持了联社机构的稳定。2007年9月, 白城市洮北区政府办下发了文件, 明确洮北区联社为正乡 (局) 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有四项:一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法规、政策, 负责管理和使用手工业联社的资产。二是负责系统企业工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产的置换和重组,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三是负责系统企业组织、宣传、统战、纪检、工会、人事、劳资、老干部、计划生育工作。四是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内设机构为综合科、企业管理科、联社资产管理科、产改指导科四个职能科室。人员编制为事业编制17名, 领导职数为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科长 (股级) 4名。机构的稳定, 为联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造了条件。

二、强化班子建设, 创新工作思路

火车跑的快, 全靠车头带。为了更好的发挥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下足功夫, 提出了“向领导班子看齐、从党委成员做起”的工作承诺。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做到学习要先行一步, 工作要先干一步, 让工作人员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赶有方向。总的工作思路是:以省联社“七代会”精神为指针, 以维护联社系统稳定为前提, 以盘活联社闲置资产为支点,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 以培育自主品牌为目标, 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拓展新成员单位为手段, 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 通过“三个打造”, 确保联社系统工业经济的进一步提速增效。

1、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 打造清廉有为的领导班子。

以开展“学准则、刹三风、促发展、创和谐”和“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洮北、实现富民强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平台, 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以法律、党纪为尺度, 严于律己, 打造清廉有为的领导班子。

2、在团结一致上下功夫, 打造凝神聚力的领导班子。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办公经费相对紧张等实际困难, 班子成员之间不攀比, 不埋怨, 团结第一, 事业为重,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形成了“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协同奋进的局面。

3、在沟通协作上下功夫, 打造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为了更进一步畅通班子成员之间, 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之间有效沟通渠道, 最大限度鼓舞机关干部的工作干劲, 联社党委在用人、管人、育人等方面做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采取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创新中层干部管理方式、改善办公条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加强绩效管理等措施, 促进了联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管控措施, 优化资产运营

洮北区联社是由过去白城地区行政公署存在时的二轻处下设的白城市二轻局 (联社) 演变而来的。行政公署撤销后, 原白城市联社资产演变为现今洮北区联社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房地产, 座落在白城市步行街商业黄金地段, 数量不小, 质量较好, 每年收益可观。这是历史上几代联社人创业积攒下来的家底, 是新形势下联社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最近几年来, 我们对这些资产加大了管控力度。一是制定规章制度。根据省联社七届二次理事会议通过的《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结合我社实际, 成立了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制定了联社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租赁制度、抵押担保制度、维修制度、处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解决了过去“产权不清、受益不明、流失严重”的弊端, 切实保证了联社资产的独立性。二是加强物业管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 对租赁到期的联社房屋及时签订租赁合同, 严密合同内容, 重新核定租金, 实现了联社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年租金达到百余万元。三是对借出资金进行认证。我们多次对联社借出资金进行清理认证, 对借用联社资金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 一次性清算收回;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 完善借款手续, 继续扶持企业发展。注意消防安全, 加强开源节流, 杜绝跑冒滴漏, 并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联社大楼进行维护。

四、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 维护社会稳定是联社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维护稳定, 处理信访, 接触的都是具体的人。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与人为善,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多办好事。几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信访业务知识。

由于联社系统困难企业多, 历史遗留问题多, 致使信访压力比较大, 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必须懂法律政策, 懂信访知识, 敢接访, 会接访, 善于化解矛盾。为此, 联社党委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掌握必要的法律政策条款, 提高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职工上访, 联社机关干部定期深入基层企业, 对信访不稳定因素进行地毯式排查, 并建档立卷, 制定应对预案, 做到对信访隐患心中有数, 随时掌握苗头动向, 及时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 超前化解可能引发群体访、越级访的矛盾和问题。

3、建立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结合信访稳定包保责任制, 我们建立了首问责任制。规定联社机关全体干部要认真接待每一个上访者, 耐心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 并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做出解释。对合情合理的问题, 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因接待不及时、态度不端正、排查矛盾不彻底、解决问题不到位而引发的集体越级访, 要对机关责任人予以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4、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制。

为了提高办案效果, 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访量, 我们摒弃过去在办公室等待接访的被动做法, 将工作窗口前移, 坚持主动下访, 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下访接待制度的意见》, 确定了领导干部集中下访日, 在下访中实行主要领导包接访、包问题处理、包督察、包责任追究和定办案单位、人员及办法的“四包三定”责任制,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 我们共处理解决二塑、床厂、北方阀门厂、海明造纸厂、电子仪器厂、商标印刷厂等十余户企业近15000人次的上访, 结案率达100%, 满意率达97%以上, 开创了维稳信访工作新局面。

五、加大招商力度, 壮大经济总量

几年来, 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为壮大联社经济总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1、盘活存量资产招商。

历史上建立起来的一批联社企业, 虽然有的停产了, 但手中仍然掌握着一定规模的存量资产。这些资产经过整合盘活后, 就是吸引客商的有效资本。几年来, 我们本着“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的原则, 通过盘活存量吸引增量, 尝到了甜头。如北方阀门厂利用闲置厂区与西昌粮油收储库建设了3万吨/年玉米烘干生产线项目。

2、释放市场能量招商。

市场需求也是一种资源, 要通过各种途径使这一资源在招商引资中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需要调研考察, 认真论证, 不打无把握之仗。我们指导无纺布厂对本地洗浴市场进行了详细考察论证后, 通过招商建设了高档洗浴针织用品生产线项目。

篇4:拓思路促联动搭平台强保障

一、拓展思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制机制

一是拓展大培训思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培训模式。

根据发展茶叶、药材、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的要求,以富硒、绿色、环保为经济发展着眼点,出台了扶持技能人才培训、扶持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了职业培训师资库,通过社会化手段努力解决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对师资人员的严重不足,大力扶持技能人才培训。

二是规范培训机构,建立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引领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

坚持职业培训机构准入条件确定2014年末合格定点培训机构31家(自动淘汰7家培训机构),严格监管,对符合培训补贴的各类农村就业培训,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考核拨付补贴,2015年拨付的培训补贴达708.58万元。

三是扶持市场主体,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

每年根据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人才数量质量、就业效果等评选扶持10个民办培训机构,每个机构拨付5~10万元,以促进规范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部门联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配合农业、旅游部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训

以大旅游和大农业开发为基础开展以农家乐和绿色观赏为主的绿色经济、特色产业培训,如鹤峰的高品质茶叶培训,宣恩的贡茶、白柚培训,建始的杂交黑猪推广培训,恩施的高山无污染蔬菜种植培训,把班办到乡镇基层、田间地头,合作培训达3640多人次。近几年共扶持5000多农户发展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发展,增产增收,形成恩施州特有的旅游经济奇葩。

2.借助信息化和网格化延伸管理,依托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商务部门,与恩施电商协会合作,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人才培训和电商创业培训

以淘宝恩施馆为阵地,以电商企业“村友”为触角,聘请淘宝网站资深培训人员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在各类就业培训中开设电商讲座课程,先后培训1250多人次,力推恩施特色产品上网销售,扶持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发展,大力促进了恩施州电商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3.联合妇联、共青团、移民部门,积极拓展农村妇女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和失地农民培训,促进创业创新与促就业的良性发展

如咸丰积极组织传统刺绣培训,吸收留守大龄妇女灵活就业;巴东城郊制鞋厂吸收大龄、闲散妇女灵活就业;与共青团恩施州委共同发起成立青年创业促进会,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咨询活动,青创会2年时间已发展到300多个企业会员,2015年聘请州内外专家讲课,共举办企业管理和创业、电商创业培训班5次,培训600多人次,发展壮大了青年创业者的队伍,拓展了创业创新与促就业的良性发展。

三、搭建平台,大力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空间

1.依托园区,拓展就近就地转移培训

恩施市抓住恩施工业园区和龙凤新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结业470多人。建始县就业部门将服务招商企业与稳步推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建立了招工、培训、安置“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为全区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 ,每年为园区企业轮岗培训2800多人。各县市就业部门利用信息化优势在全州范围内互相协作联合招工培训,较好地解决了园区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

2.依托乡镇,鼓励建立草根创业基地

以开展建立创业示范村为引领扶持草根创业,巴东县人社部门与乡镇党委合力,在清太坪指导建立草根创业群落,创建了十里街村和八字岩村两个返乡创业示范村,发展草根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联谊会制度,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和交流活动,先后扶持发展20多家草根创业企业。宣恩县以培训为先导,在李家河的青龙嘴村、晓关的中坝村建立返乡创业示范村,贷款扶持就地创业20户。

3.依托企业,大力提高培训转移就业率

就业培训机构与重点企业建立互联互通的企业联谊制度,强化定向培训、定岗培训、订单培训等“三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就业率。如恩施职业学院与九立方集团公司联合开展的281人的综合超市商业服务招工培训,恩施自治州商业学校与锦联华集团联合开展116人的商业服务招工培训,都受到广泛称誉;来凤县为落地本县的连锁企业培养80多名服务人员,巴东为葛根饮料生产培训50多人,都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这些培训,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四、强化保障,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

1.发挥政策优势,通过配套服务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一是紧密联系企业,将招工、培训、职工在职提升教育、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稳岗补贴一条龙服务,促进培训人员稳定就业。二是将创业沙龙、创业促进会、众筹活动、创业培训、咨询指导和创业担保贷款捆绑服务,大力扶持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2015年通过失业保险金拨付的企业稳岗补贴达761.53万元,惠及126家单位19888人。其中70%以上是用于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稳岗服务的;2015年发放创业贷款2829笔19994万元,其中80%以上是用于扶持农村创业培训人员创业就业的。

2.开展精准扶贫培训,通过精细服务扶持农村发展产业经济脱贫

恩施州目前有729个村92万需脱贫人口,恩施州大力开展进村入户产业项目培训。一是建立能人大户结对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在产业发展中的智力扶持、信息传递、物质资助等方面优势,让先富带后富,形成一个能人或大户帮带一至几户贫困户的扶贫机制,创造精准扶贫、帮带致富的良好效果。二是建立市场主体结对链接促进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通过签订委托包干、购买服务协议,使贫困农户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村企共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通过项目培训、产业指导、贷款支持等综合服务措施,倾斜扶持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支持和帮助以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妇女、复转军人等刚刚起步的草根创业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力争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帮助一个带动一批,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3.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衔接

建立各种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建立各种基层创业孵化基地,引导返乡创业和农村创业。就业培训机构积极配合各县市设立的园区开展孵化基地创建和培训活动,如与女儿城集团和电商产业园区合作开展孵化基地项目培训,女儿城创业沙龙活动,把培训和咨询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稳步发展。

篇5:加强党建强素质文明服务促和谐

崇阳县财政局

2010年,崇阳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元至10月,完成财政总收入16449万元,同比增长9%,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915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了保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保正常运转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健全工作机制,组织领导落实到位

县财政局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主要建立健全了“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常抓机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寅生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人事教育股干部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做到了领导机构健全、学习阵地规范、教育管理整体推进。

二是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层层建立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协调沟通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与局直各单位、乡镇财政所、职能股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各单位与干部职工分别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保证党建学习内容、党建活动时间、党建工作效果三到位。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规定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自学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学时。目前已集中组织学习了12次。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为了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周汇报、月考查、季总结、年总评的责任追究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责任追究实施方案、考核评分细则和党建活动安排表。定期督促考核,严格兑现。将机关党建工作与干部提拔重用挂钩、评先评优挂钩、福利待遇挂钩。

二、注重加强宣传引导,指导检查落实到位。各单位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指导,采取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做的“三督”

一是主抓舆论引导,宣传造势督。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县政务公开网上开辟了学习专栏,全面反映活动的进展情况;在县电视台建立了学习专栏,目前,县电视台累计播出我局开展教育培训的新闻26条。

二是主抓专栏诱导,园地造势督。各单位共拉横幅22条,建宣传橱窗22个,建心得体会园地22个,已编发教育专题简报33期,上报材料图片28篇(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主抓调研指导,活动造势督。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财政”和”建强班子队伍,争当理财模范’’为主题,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结合创先争优的总体要求目标,9名班子成员负责9个课题,深入有关职能部门、乡镇(财政所)、村组、城镇社区、非公企业,围绕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等专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培训努力提高党委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全局上下形成调研之风、学习之风、实干之风,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主抓载体创新,主题活动落实到位

切实解决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干部思想观念、业务素质、价值观念等的问题,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创新了“四项”教育培训载体,组织开展了四个主题活动。

一是以岗位竞赛为主题,开展了业务培训活动。着力解决工作能力与为民服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按照多层次培训办法,使全体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多面手”,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邀请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天城剧院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乡镇财政所干部依法理财能力”进行了一周的农村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开展了会计资格考试,财政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今年培训了110人,通过考试有108人取得了从业资格。

二是以理论学习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活动,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与促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组织财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共300多人,就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邀请县委党校副教授上党课,开阔财政干部视野,提高理论水平。

三是以勤政廉政为主题,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着力解决个人修养与拒腐防变不相适应的问题。局党委邀请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领导为全体财政干部作了“坚持依法行政、预防职务犯罪”的主题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廉政意识,拒腐防变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是以开拓创新为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活动,着力解决价值观念与敬业奉献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围绕科学发展,打造和谐财政”为主题,在财政系统以“说身边的事”为演讲主题,现身说法,典型示范,真正让财政干部受教育,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四、主抓督导管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在工作中,我们主抓结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从提高理财效能入手,实行县、乡财政齐抓共管,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有效保障。具体做“三化”:

一是强化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宏观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切实把资金安全管理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严格的工作纪律,整合了国库股和国库集中收付机构,规范了拨款程序和手续。成立了项目检查验收办公室,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简化程序,确保服务到位。结合党建工作,继续深化 “收支两条线”管理,将非税收入管理局汇缴结算、国库股、国库收付中心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强化了各业务股室之间的配合度,又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

篇6: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一贯重视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管理中,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对安全工作常抓不解。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达到“强管理、促稳定、保安全”的活动目标结合,我校立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部署,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等成员组成的安全自查小组,对照要求,逐条逐项进行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查隐患、堵漏洞”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宣传和大排查活动,推动了我校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自从开展“强管理、促稳定、保安全” 校园安全活动以来,我校领导更是高度重视校园的安全,在“强管理、促稳定、保安全”工作中,严格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安排宣传、排查、整改工作,亲临一线组织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教师更是高度重视,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每天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我们除了悬挂标语和制作活动板报外,还及时通过晨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预防和应注意的事项。每个人都能从大局着眼,真正做到了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强管理、促稳定、保安全”的理念。为保证安宁的学习环境,实现了高效的运行机制,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二、全员参与,促稳定和谐。

全方位开展安全知识学习教育,狠抓安全工作稳校园。结合综治安全宣传月和全国安全教育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结合矛盾调解制度,扎实开展我校的维稳工作,安排部署校领导带班,广大党员及教职工轮流值班,昼夜坚守工作岗位,不分节假日,特别是领导干部带班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时间长,但无一人出现脱岗。实行领导、教师、门卫、学生每日值周制。并且组织师生在教学楼、楼梯口、校园各角落、校门口值周,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督察,同时,成立学生安全自主管理委员会、护校志愿者小分队,时时刻刻对学校各方位进行巡查。

三、狠抓废、改、立,完善保障机制。

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与科学发展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加强学校管理机制、发展机制,为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保障。先后完善各类安全工作制度及应急机制程序等14项制度。我校值班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学校建立了以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安全保卫2人及7名大队干部为主体的值班检查安全制度,并强化了门卫制度,主管目标责任制。严格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实行24小时值班管理,落实时段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坚持带班领导与值日教师检查制度。每个时段校内都安排了专人值班,使每一个环节都不留空档。强化夜间值班巡查力度,每晚值班专人专职带队,留校值班人员共同对校内消防、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做到当日落实不隔夜,严格落实学校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日检查、日记录、日汇报。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规范日常进出校园的管理;制定各部门、各科室、各类教职工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微机室、实验室、值班室、体育组等内部管理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节假日值班、值日、值宿制度,做好详细记录,并采取责任追究赔偿机制。

四、对待重点工作真抓实干 食堂安全状况:

我校严格要求幼儿园执行购物索证制度,饭菜留样制度,采买定点制度,及教育局、卫生局的有关操作流程制度,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在食品加工上也是严格把关,按操作规范操作。并于近期对食堂进行了大排查活动。活动后,我校对幼儿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并对其做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消防安全状况:

我校现有安全出口三个,楼内走廊、双向楼梯及出口无任何杂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通向楼外的出口全部安有“安全出口” 应急指示标志,在每个楼层的两侧走廊也都安有“安全出口” 应急指示标志。楼内共安有相当数量的应急照明灯,均能正常使用,以确保断电时应急照明。我校一直没有消防栓,为此每个楼层配备了数个灭火器,此次经过检查,均在有效使用期内。在原有的消防常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配备了义务消防员并与近期还要对部分教职工特别是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灭火知识的抽查,对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交通安全及校车管理:

我校大门外的地处城区主要马路,放学时,我校由班主任带队出校门,送至较安全的区域。我校门口有减速带和包校交通民警,以及值周领导、带班教师、门卫保安和执勤的学生进行配合。我校没有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对学生的乘车情况管理比较严格,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排查,不存在乘坐黑车、拼车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交通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理,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将安全工作做实,将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的利益。

应急措施方面

我校每学期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消防演练,使学生现场直观的看到了灭火、救人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聘请消防官兵、派出所民警、校外法制辅导员到校给全体师生作关与安全、法制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法制意识。在全区轰轰烈烈的“强管理、促稳定、保安全”活动中,我校一方面还要继续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力争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挖掘内部潜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同时,还要不断加强管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真抓实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校安全工作新局面,为我区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城区下南街小学

篇7: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结合十七大主要精神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建制度、强规范、提素质、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报告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学习,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坚持正面思想教育。为深入推进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建设步伐。乡应组织召开“建制度、强规范、提素质、促和谐”主题实施活动动员大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广大农村干部思想认识统一到乡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

第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体组织各村认真总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认真查找和剖析在思想观念、自身素质、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廉政勤政、干群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看是否有职不谋事,工作态度敷衍了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的问题。看是否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是否合乎程序并有效,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是否健全。

第三: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整改质量。坚持把制度建设贯彻始终,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边建设、边运行、边完善。要对以往之有效的做法、规定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村“两委”议事、村民代表会议。

第四:精心谋划,周密安排。乡党委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谋划,协调推进,切实抓好阶段工作。要紧密结合“争先创优”,统筹部署,相互促进。要明确每个阶段,每项工作的实施办法、工作标准和推进措施,确保主题实践活动有成效的进行。

篇8:强保障促和谐企业

1 强优势, 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已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收割机械化的基础上, 宁波市通过加强水稻规模化育秧、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 进一步优化育插秧机械装备, 强化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示范与推广, 着力提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平, 并积极开展水稻机械穴直播试验示范与推广, 丰富水稻机械栽植种类与选择。2015年完成水稻机械栽植面积5.22万hm2, 水稻机械栽植率约63%,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8.5%, 处于全省领先。大力提升粮食机械化烘干水平, 鼓励农机合作组织等引进烘干机械, 加快粮食烘干中心建设。2015年新增粮食烘干机171台, 总数达到1 082台, 批次烘干能力约13 300 t, 机械化烘干率超过70%, 位列全省第一。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 将无人旋翼植保飞机、捡拾压捆机、喷杆式喷雾机等新型农机列入试验示范与推广目录进行市级补贴。2015年新增植保飞机29架, 总数达到35架, 1架无人驾驶植保小飞机的效率相当于20个人工的效率。象山县还成立了2家无人植保飞机作业公司, 受到广大农户青睐。通过一系列举措, 率先全面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机器换人”。

2 补短板, 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

由于经济作物的多样性及非标准性、我国农机工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等原因, 宁波市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于产业发展水平。宁波市农机部门强化探索与创新, 根据特色产业布局, 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领域“机器换人”。将榨菜收割机列入宁波市农机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在余姚开展榨菜收割机械研究与试验, 样机已完成总装调试, 能有效进行榨菜叶、根、茎的切除, 分离效果良好, 1台收割机作业相当于180个劳动力手工收割, 实现榨菜收割机零的突破。在慈溪, 率先在全省引入鲜毛豆采收机, 机械采收效率达到1 500 kg/h, 是人工的120倍。在重点蔬菜生产园区积极引入蔬菜移栽机械开展试验示范, 全市已有各类蔬菜移栽机近40台,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主要环节作业机械化, 让部分菜农告别了弯腰之苦。继续加快茶叶采摘、修剪、加工, 油菜直播、收获等机械的推广应用, 2015年新增采茶机、修剪机、茶叶炒干机、揉捻机、杀青机等258台。大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 2015年完成油菜机械化收割近2 000 hm2。加大水产和畜禽养殖的机械设施配置力度, 2015年新增畜牧、水产养殖机械4 661台。

3 促创新, 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有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实现“机器换人”的重要途径。宁波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 培育和提升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全市共有合作社398家, 平均每个涉农乡镇3.3家, 居全国领先水平,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服务水平和效益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创新培育7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按市场经济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 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着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兴力量。农机服务组织在春耕、“双夏”、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开展“全程托管”“菜单式”等系列服务, 在保障重要农时生产顺利开展的同时,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消除了后顾之忧, 成为“机器换人”的重要载体。

4 重保障, 全面落实“机器换人”各项扶持政策

上一篇:臭豆腐汤汁的做法简单介绍下一篇:学而慧丁准老师与准高三学生分享暑假复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