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2024-04-10

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通用9篇)

篇1: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每日一练:委托加工材料核算

单项选择题

◎某一般纳税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消费税应税消费品,材料成本150万元,加工费15万元(不含税),受托方增值税率为17%,受托方代扣代交消费税18万元。该批材料加工后委托方直接出售,则该批材料加工完毕入库时的成本为( )万元。

A.163.5

B.183

C.158.5

D.155

【查看答案】→点击进入“每日一练――免费在线测试”>>

初级会计职称:每日一练《经济法基础》(2009-12-17)

中国大学网

12月17日

篇2: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一、对申报者的要求

申报者必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 二份

申报者必须按要求如实填写《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

(二)申报评审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综合报告

一式一份

《综合报告》是提供评审的主要材料。《综合报告》应能反映申报者的专业水平、能力和业绩以及综合方面的情况。

申报者应按要求逐项如实认真地填写《综合报告》,并请打印一份,装订成册。

(三)证明材料

申报者应提供下列材料的原件(审核后即退回)、复印件和电子文件 各一件份:

1、学历、学位证书

2、助理工程师职称证书

3、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聘任助理级技术职务以来)

4、职称外语证书

(按市职改办规定等级及成绩)

5、职称计算机证书

(按市职改办规定等级)

6、专业技术成果、获奖证书及其重要业绩方面证明材料

7、继续教育(知识产权、创新知识公需科目)证书

8、沪籍证明(身份证或居住证)

上述材料请用A4纸复印并按顺序装订成册并刻成光盘。

(四)《主审论文》 一份

如有其他“论文” 各一份

论文是提供评审的又一主要材料,申报者需交与本人工作、专业内容相关的独立撰写的论文供作评审材料。不要求发表,如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需提交以下内容的复印件:(1)刊登的论文内容;(2)期刊目录,主办、主管单位,统一刊号或准印证号。

申报者必须在上交的论文中确定一篇作为《主审论文》。《主审论文》必须是由申报者作为独立撰写。递交的《主审论文》须打印,并装订成册。打印格式要求见附件。

(五)二寸证件照一张(背面写名字,装入信封)

(六)制证信息表

(七)外省市在沪专业技术人员须附“上海市居住证”复印件

(八)申报对象花名册、通信录及光盘

申报对象花名册和通信录用Microsoft Excel系统,申报评审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综合报告、主审论文和制证信息表用WORD文件,证明材料、照片扫瞄或拍照后生成JPEG或JPG文件,刻入光盘内署有自己姓名的文件夹内。

二、对申报者所在单位的要求

1、单位对《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填写内容核实

单位应对申报者《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所填的内容进行核实,并在第8页“业绩、论文、论著等情况的核实意见”栏内对申报者作为评审的各项主要业绩方面明确写上核实意见,盖单位公章并由负责人签章;未经核实的内容在评审时不能作为主要业绩对待。第8页“单位核实表存根”不需要填写具体核实意见,但需盖单位公章,和骑缝章。

2、单位对申报者提供的评审附件进行核实逐一核对,并在每一核实的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印章确认。

(1)学历、学位证书

(2)助理工程师职称证书

(3)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聘任助理级技术职务以来)

(4)职称外语证书

(按市职改办规定等级及成绩)

(5)职称计算机证书

(按市职改办规定等级)

(6)专业技术成果、获奖证书及其重要业绩方面证明材料

(7)继续教育证书

(8)沪籍证明(户口簿、身份证或居住证)

三、对档案所在地(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的要求

1、档案所在地(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对申报者《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中所填写学历、经历等情况内容进行核实

篇3: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研究

工程陶瓷具有高硬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轻质量、导热性能好等诸多优点,是继金属和塑料之后的“第三代结构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领域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但是,工程陶瓷材料也存在着脆性大、均匀性差、韧性和强度不高、可靠性低、可加工性差等一些缺陷。工程陶瓷材料的广泛应用需要高表面完整性和尺寸精度,其加工成本占材料总成本的50%-70%,高加工成本和难以测控的加工表面损伤层,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拓展[2,3]。

1 磨削加工机理

目前,磨削加工技术是陶瓷材料已有加工方法中应用最多的,特别适用于加工平面或柱形工件,所选用的砂轮一般是金刚石砂轮。对于金刚石砂轮磨削工程陶瓷的磨削机理,相继有学者采用瞬间微观变形和破碎累计、压痕断裂力学模型近似、切削模型近似等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

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机理的解释还有很多,这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是形成材料去除的主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工机理研究已经深入到微观甚至纳观领域。天津大学林滨[4]以陶瓷材料断裂力学、线性断裂力学及微观断裂物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系统分析了磨削加工过程中微裂纹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建立了裂纹分布模型,确定了材料脆性去除、塑性去除转换的临界条件。借助于SPM技术,国外学者对超精密加工技术机理进行了研究[5]: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Bharat Bhushan教授用AFM对单晶硅在室温下进行微切削实验研究;日本宇都宫大学的Yoshio Ichida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单点金刚石车削获得的硅表面及切屑进行检测实验研究。

2 磨削加工方式

2.1 高效磨削加工

为了保持陶瓷材料表面完整性和尺寸精度并获得最大的材料磨除率,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并研发了高速磨削、恒压力磨削、缓进给磨削、高速深磨加工及高速往复磨削加工等高效磨削加工工艺,基本实现了工程陶瓷材料的高效磨削加工。近年来提出的高速深切磨削加工是磨削加工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复合了高速磨削、缓进给磨削的特点,采用超硬磨料磨粒砂轮以大的磨削用量实现材料的局部微脆性裂纹和塑性断裂的复合方式去除,实现优质高效磨削[2]。

2.2 ELID磨削加工

1990年,日本理化院Hitoshi Ohmori成功的开发了ELID工艺,采用微细磨粒铸铁纤维基金刚石砂轮,选用普通机床在磨削过程中进行砂轮的在线修整,实现了对硅片的镜面磨削加工。后来,Hitoshi Ohmori又对ELID进行了改进,用几微米甚至亚微米的金刚石磨粒的铸铁基砂轮对单晶硅、光学玻璃和陶瓷材料进行ELID磨削,获得了高精度、低表面粗糙度的优质表面,可一定程度的代替研磨和抛光。哈尔滨工业大学[6]采用ELID磨削技术对硬质合金、陶瓷材料、光学玻璃等脆性材料实现了镜面磨削加工,磨削表面质量大幅度提高,部分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值低至纳米级。

2.3 塑性域磨削加工

传统的材料去除过程一般有脆性去除和塑性去除两种方式。材料脆性去除是通过裂纹的扩展、交叉来完成的;材料塑性去除则是以剪切加工切屑的形式使材料产生塑性流动。对于工程陶瓷等硬脆材料,传统的加工技术及工艺参数只会导致脆性去除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塑性流动,将发生脆性断裂,会严重影响被加工表面完整性和加工质量。在加工工程陶瓷材料时,可采用极小的切深来实现材料的塑性去除,即材料可在微小去除条件下从脆性破坏向塑性变形转变。超精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己可将加工进给量控制在几个纳米,从而使脆性材料的去除加工由脆性转变为塑性,显著降低加工表面层破坏程度。

2.4 超声磨削加工

超声磨削加工,是在磨削加工的同时,对工具或工件施加超声频率振动,充分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和空化作用,使工具和磨粒产生极高的速度、加速度频繁地撞击被加工工件表面,从而达到去除材料的目的。超声磨削加工方式较适用于陶瓷材料的加工,其加工效率随着材料脆性的增大而逐渐提高。赵波教授[7]在工程陶瓷材料普通磨削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超声、普通珩磨工程陶瓷和高强度钢的材料去除机理,证实了在超声加工作用下,不仅超细粒度金刚石珩磨油石可以延性加工工程陶瓷材料,且粗粒度油石在一定条件下也完全可以进行延性域加工。超声磨削加工可以明显提高硬脆材料的临界延性磨削深度,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种加工方式。

另外,复合磨削加工、电火花磨削加工、电化学放电磨削加工、电化学在线修整磨削加工,也是当前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方式发展的重要趋势。

3 磨削表面损伤及其测试

3.1 磨削裂纹及其测试[8]

通常情况下,工程陶瓷材料由磨削加工所引起的表面微裂纹包括中央或径向裂纹和横向裂纹。这些裂纹是由工程陶瓷材料和磨料磨粒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所引起的。横向裂纹平行于材料表面,且产生晶粒剥落、材料去除过程;径向裂纹垂直于材料表面和加工方向。

工程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裂纹的测试方法有损伤法和非损伤法等:应用超声波探测氮化硅陶瓷和石灰玻璃压痕试验中亚表面横向裂纹;运用光束反射方法的热波测量技术探测陶瓷磨削中的中位/径向裂纹和横向裂纹;光学显微镜、氩爆光技术、气泡试验、热波映像和X射线聚焦等方法。

3.2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其测试

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后,表面层通常会形成一层残余应力,它是裂纹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工程陶瓷材料的断裂强度和韧性对表面应力状态非常敏感,残余压应力能提高其断裂韧性,残余拉应力的作用则刚好相反。

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有机械方法、物理检测法等。机械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零件的变形而间接测量残余应力,如挠度法、腐蚀剥层法、裂纹法等。物理检测法,是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表面应力导致的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如X射线衍射法。

4 结束语

高效高精度是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追求的目标。当前,工程陶瓷材料高效超精密磨削加工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适合工程陶瓷材料新的磨削加工机理;磨削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和在线检测;新型且更适用的磨料、磨具、磨削液的研制开发;高精度高刚性的自动化磨床及磨削加工中心的研制;非稳态磨削与无损磨削。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加工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陶瓷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伯民,赵波.现代磨削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2]杜建华,刘永红,李小朋,等.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J].机械工程材料.2005,29(3):1-4.

[3]刘伟香,邓朝晖.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测试[J].现代制造工程.2005(5):99-103.

[4]林滨.工程陶瓷超精密磨削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1998.

[5]吴雁.微-纳米复合陶瓷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脆-塑转变机理及其表面微观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6]张飞虎,袁哲俊,等.单晶硅脆性材料塑性域超精密磨削加工的研究,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0(4):8-11.

[7]赵波.纵向超声振动珩磨系统及硬脆材料延性切削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1999.

篇4:探析工程材料和热加工工艺的选择

材料选择的使用性

使用性是保证零部件完成指定功能的必要条件,它是选材的最主要依据。使用性主要是指零件在使用状态下应具有的力学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对于机械零件,最重要的使用性是力学性。对零部件力学性的要求,一般是在分析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使用性选材的步骤如下。

1.分析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确定使用性

零部件的丁作条件是复杂的。工作条件分析包括受力状态(如拉、压、弯、扭、剪切等)、载荷性质、载荷大小及分布、工作温度(低温、室温、高温、变温)、环境介质(润滑剂、酸、碱)、对零部件的特殊性要求(电、磁)等。在对工作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零部件的使用性。

2.分析零部件的失效原因,确定主要使用性

对零部件使用性的要求往往是多项的。例如传动轴,要求其具有高的疲劳强度、韧性和轴颈的耐磨性,因此,需要通过对零部件失效原因的分析,找出导致失效的主导因素,准确确定出零部件所必需的主要使用性能。

材料的热加工工艺性能

工艺性能对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尤为重要,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时,工艺周期的长短和加工费用的高低,常常是生产的关键。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介绍概括如下。

1.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适应某种加工工艺的能力。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复杂,要求的工艺性能较多,主要有机械加工性能、材料成形性能。

机械加工性能是指材料接受切削或磨削加工的能力。一般用切削硬度、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排除切屑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刃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硬度太高,刃具磨损严重,切削加工性下降;硬度太低,则不易断屑,切削加工性也差。铝及铝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较好,钢中以易切削钢的杌械加工性能最好,而奥氏体不锈钢及高碳高合金的高速钢的机械加工性能较差。

2.高分子材料的工艺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方法较多。高分子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尚好,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性差,在切削过程中易使工件温度急剧升高,使热塑性塑料变软:使热固性塑料烧焦。

3.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

陶瓷材料主要工艺也是成形加工。按零部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成形加工方法(粉浆、热压、挤压、可塑)。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差,除了采用碳化硅或金刚石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外,几乎不能进行任何其他切削加工。

材料的热加工工艺

1.合金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流动的能力称为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易于获得尺寸准确、外形完整和轮廓清晰的铸件;不易产生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金属液中的非金属夹渣和气泡易于上浮排出,不易产生夹渣和气孔;流动性好的合金能很好地补充铸件凝固产生的收缩,不易产生缩孔和缩松。

2.铸造方法

首先根据零件图样制成适当的模样,并用模样和配制好的型砂制成砂型,然后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型腔,待金属液凝固冷却后,从砂型中取出铸件,最后清除铸件的附着物,经过检验获得所需铸件,造型方法有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类。

(1)手工造型,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范围广,大小铸件均可生产,可制作复杂的铸型,工艺装备简单,设备投资少,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成本低。但劳动强度大,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生产效率低,铸件质量不稳定。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大型铸件的生产。

(2)机器造型,机器造型主要是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完成填砂、紧实和起模等工作。砂箱放在紧砂机工作台上,工作台在压缩空气作用下上下振动,初步紧实型砂。然后工作台上升,与压头接触,将型砂压实。机械装置将砂箱顶起,使砂型与模样分离。漏模机构将砂箱及砂型托住,而使模样漏下与砂型分离。砂箱和模样一同翻转180°,然后使砂箱下降,砂型与模样分离。

结束语

任何工程材料的使用都要经过一定的成形过程,不同材料与结构的零件需采用不同的成形加工方法。不同成形加工方法对不同零件的材料与结构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对材料的性和零件的质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成形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零件的质量、成本和生产率。科学规范的加工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更加节俭加工材料。所以,在今后模具设计与生产中应该对加工工艺进行深层次思考。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篇5:工程师职称评审所需材料

培训地区:湖北武汉

培训费用:费用未公布,请咨询

培训机构:湖北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培训部

招生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洪山科技创业中心

乘车路线:702,709到马家庄下车

报名咨询: 求艺培训网提醒:该培训机构信息已失效!

咨询时请说明是在“求艺培训网”看到的,谢谢!

招生简章:

申报材料清单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两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业绩一栏要填写详细、具体。

2.上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专业论文要求:

(1)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

(2)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

(3)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业务工作总结要求:

(1)要把自己工作的经历写清楚。

(2)要把负责或参与的主要项目写清楚。

(3)要把发表的论文或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奖励写清楚。

(4)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4.交验毕业证、初级职称证原件。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7.一寸彩照6张,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各两份。

满足条件者可以直接申报;也可以联系我们代为申报。

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我们:

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培训部是从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审申报、成教、自考和网络权威教育机构。

篇6: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稿件来源: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12-03-01

根据省市职称办有关文件和工作要求,我市2012年报送工程师评审材料要求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要求

申报对象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程专业(不含建设、交通、园林专业)技术人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2.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4.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5.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⑴所学专业与现从事专业不一致,在现专业岗位工作已符合职称申报年限,并取得职称办认可的相关专业培训合格证;

⑵取得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或取得中专学历后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

⑶中专后学历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⑷企业及乡镇农业事业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不具备规定学历,参加市职称办认可的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或国家行政教育部门认可的相关专业的大专专业证书,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5年以上。

⑸取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应奖项)以上。

⑹取得地方(乡镇)中级2年以上或地方高级1年以上。

破格人员均应对照破格条件填写《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面试答辩表》,参加面试。

专业工作年限按实计算到今年年底。

(二)业绩、成果要求

有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具有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并能撰写技术、工程、业务报告。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科研项目或课题。

2.作为技术骨干,完成过县(局)级以上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管理工作。

3.参加过一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4.完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工作。

5.独立负责生产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较复杂的技术故障。

6.完成本产品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单位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正确。

7.完成对本单位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8.参加过一项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验收任务。

9.参加过中型企业中精密、大型、稀有、生产制造关键设备等复杂设备维修工作的全过程或重要成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0.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推广应用有一定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三项以上,并经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1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两项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12.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设计奖等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或县(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五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13.县(局)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14.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一项中型或两项小型工程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

15.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两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产品、项目或关键部件的研究、设计、施工、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一定水平,取得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16.完成一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并转化为生产力,经实践检验,取得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17.完成一项技术或工艺革新,提高生产力,取得一定效益。

18.取得专利一项,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9.提出一项科技建议,为县(局)级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20.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中疑难技术问题,取得较好效果,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

21.参加过一项国家、地方、行业技术标准或重点产品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公布,用于生产实践。

22.负责完成一项生产工艺、流程的改革,对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起到推动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三)论文要求

从事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或任助理工程师期间,撰写本专业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技术报告、专业总结。论文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2.为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本专业技术报告、技术总结、有一定水平的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等(经专家鉴定)2篇以上。

二、延迟申报对象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申报。

3.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三、申报工程师应提供下列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

2.“苏州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两份。

3.任职期内的专业工作情况,考核情况、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证书。

4.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业务总结。

5.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及其获奖情况、专业技术项目完成情况、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的资料。

6.任现职以来的本专业(学科)正式发表的论文或技术报告等2篇以上。

7.省、市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

8.学历、学位证书、现职称评审申报(初定)表或批文、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从事专业的培训上岗证书、职业证书的原件和彩印件。

9.有效劳动合同、聘约、劳动手册、社保交费单、养老手册等原件和复印件。

10.身份证原件和彩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一张。

11.材料目录及评委会需要的其他材料。

申报材料应当按要求提供原件,各市(区)局职称办应对各类证书、作品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核对后在复印件上签署核对无误的字样,验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人员需报送符合有关破格条件的材料及填写破格答辩表。

上述材料除1、2项外,其余均按规定装订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内。增补材料作为附件另外装订。

四、报送评审材料的要求

1.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职称办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评审材料的核实工作。学历、资历、职称计算机成绩等都必须真实且符合省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资格条件规定。材料书写要清晰、工整,材料装订要规范,原件审核后在复印件上盖章,留下复印件,退还原件。手续要完备齐全。按照属地原则,无主管部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材料应经所在市、区职称办审核盖章后送苏州市职称评价中心。

2.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申报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总结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参加过何种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术水平;三是主要工作业绩奖励情况;四是项目、论文等作品情况;五是申报理由。破格晋升的人员应对照工程师评审条件写出破格晋升的理由,并附上破格答辩表,具体的破格晋升条件及证明(作品)材料。

3.破格及非本专业申报工程师应参加面试答辩,面试结果交市职称评价中心。

申报材料和各类表格式样必须按规定要求准备和装订。

五、职称计算机要求

申报晋升工程师资格者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应符合省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资格条件要求:

1.参加省、市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取得合格证。

2.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毕业以上。

3.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

六、材料报送时间及地点

材料报送时间:2012年3月10日—4月30日。

材料报送地点:苏州市职称评价中心(东大街288号)。

篇7: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所需材料

首先不单要技能卓越,硬性的条件才能证明你的价值。职称是你可用于企业升资质,有利于你升职加薪。

2016年中级职称正在报名中,职称的申报是有程序的,按照晋升的原则:初级——中级——副高级,其中还有相关的专业,外语及计算机的考试。如果没有初级的话,按照原则是无法正常申报中级的,同样,没有中级也是无法正常申报高级的。

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上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欢迎咨询

*** 曹老师

郑重承诺:证书真实有效、可查;评审成功后有评审表、红头文件、证书原件!

承接集体、个人、机构委托。4年正规经营,手续完整,证书真实!可在工商局公信部,企业信用网查询公司资质。

篇8: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一、课堂理论教学是奠定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

重视课堂基础理论的教学, 使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众所周知, 创新过程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没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为背景, 创新只不过是无源之水。现代材料科学与力学、物理、化学、冶金、机械以及自动控制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 知识涉及面极为广泛, 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在此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上, 才能发现那些尚没有解决的问题, 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因此, 首先应按照“厚基础”的教育理念, 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注重本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保证学生得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奠定学生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应加强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3] 。其次, 根据“强能力”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强调“新、专、深”, 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测试、分析与表征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为其开展创新性科技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另外,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 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方法。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可以采用难度较大甚至是外文原版教材,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明显, 在现有大学本科教育体制中, 受制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是可能的, 但使其掌握不同种类材料的特性却是难以实现的。然而, 一些研究材料科学需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技能, 必须在对具体材料的研究中得到掌握和提高。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应尽可能结合自身科研实际, 选择一种具体材料为载体, 理论结合实践, 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微观组织观测、性能测试分析等, 使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过程之中, 深化材料科学基础知识, 强化材料实验技能,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综合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经环节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实践的过程既能深化课题理论教学内容, 又能发现和提炼发明创造。如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并进一步培养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4] 。

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手段。实际上, 以往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过程基本上是在实验老师讲解、指导下完成, 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没有太多的思考空间, 此种模式极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不仅思想和观念落后, 同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 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为培养知识爆炸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必须对传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为此, 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是一个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 是将所学知识 (基础理论、材料设计、材料成形与加工以及性能测试分析) 综合运用的重要实践课程。在此阶段, 实验指导教师与教授材料科学基础与成形加工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密切配合, 结合学生学习进度, 在实验内容方面由“单一型”向“综合创新型”转变。在老师的指导下, 选择某一合金体系, 对材料成分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检测、结构分析进行系统训练。这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经环节。

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综合创新实验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对应理论课而设置实验课的做法, 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 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采用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次, 应该更新实验项目、内容, 突破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模式, 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 实现实验教学的层次化。如综合创新实验题目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 也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或科技设计大奖赛或科技活动的项目。最后, 应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采用多种途径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结构, 提高实验教学队伍人员素质。如有可能, 在综合创新实验阶段, 应尽量使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基础课程的老师全程进行指导, 这样可强化综合创新实验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 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 也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在其课余时间, 把学生吸引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 可以聘请国内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取得过重要成就的知名专家, 举行材料科学前沿与进展讲座, 讲授学科前沿, 研讨学科发展战略等。这样既可活跃科研学术气氛, 又可强化与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为培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和学习环境。其次, 举行“走向科研”系列活动, 如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竞赛以及金相制样竞赛等活动, 就是笔者所在学院的创新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连, 有力地推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开展更高层次的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专项基金,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 以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学院所有实验室均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 给予每个创新课题组提供不少于400元的实验经费, 选拔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基础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指导创新人才实验室的工作, 同时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指导。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 是中南大学材料学院培养创新人才的极其重要的举措, 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此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研究课题的确定。由学生提出申请, 可自由选题或与指导教师商定题目。根据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课余时间确定课题类型和工作量, 使其能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② 实验方案的制订。课题由学生担任负责人, 由学生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 结合课题的实际内容, 独立设计出实验方案,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实验工作的开展。实验方案确定后, 教师应对学生给予指导,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实验成果的考核。师生应定期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作品比赛和发表论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开展项目的评估与中期答辩, 由学生对该组创新成果进行答辩演示, 专家组给予评估与指导。项目结束时进行终期答辩及评估, 确保这种创新培养活动不流于形式。

举行此类活动旨在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着眼于激发本科生的创新思维, 拓宽学生思维方式, 使之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最终建立起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平台。

四、毕业论文研究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毕业论文研究是大学本科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环节, 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5] , 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如果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就注重奠定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 在综合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毕业论文研究就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 首先, 毕业论文的选题极其重要, 应同时兼顾技术性与实用性, 不但要有创新意识, 而且要有创新性实践。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同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明确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其次, 重视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综合分析工作。只有在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的基础上, 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即创新之处。再者, 在研究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取上, 教师既要对学生加以指导, 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 不能忽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 当实验完成后, 在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上, 应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找出其中潜在的规律, 分析试验结果, 如有的实验结果需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 有的则要用绘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还有的要用照片来说明问题等, 这些工作应让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训练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建新, 等.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

[2]韦萍, 倪芳.改革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5) :45-47.

[3]谭宏斌.西部地方高校培养材料类创新人才的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38 (1) :5-6.

[4]王勇, 毕凤琴, 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开放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9 (1-2) :137-138.

篇9:机加工工程师职称材料

关键词:CDIO;工程材料与加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彦霞(1979-),女,河南南阳人,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讲师;雷萍(1964-),女,四川都江堰人,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理院长,讲师。(广东?广州?5104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白云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63-02

工科历来是人们青睐和报考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工程教育是最受重视的高等教育组成之一,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工程界和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在1600万美元资金资助下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随着CDIO的引入,我国已经超过30所高校引入CDIO模式,部分高校正在进行CDIO的试点工作,广东白云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0年引入CDIO模式,作为我校首批进入CDIO试点的课程“工程材料与加工”,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CDIO模式下“工程材料与加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理念

“工程材料与加工”是高校工科机械类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大学阶段接触较早的一项工程实践训练,该课程工艺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有广度而无深度,涉及设备繁多,但历年来课时较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按照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2.教学目标

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将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理论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比如在“铸造”这一篇,理论知识包括:了解液态合金的充型;了解铸件的凝固与收缩;了解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以及质量控制;掌握铸铁件的生产;熟悉铸钢件的生产;了解特种铸造;了解先进铸造技术;重点掌握合理地控制铸件的凝固、铸造内应力及铸造的工艺,掌握灰铸铁的生产包括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熟悉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生产和应用。能力培养包括:具备查阅工艺手册及合理选择铸造工艺参数的能力;具备阅读并分析铸造工艺图的能力;能根据零件特点合理选择铸造方法及工艺;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铸造生产过程的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CDIO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理论,与本技术领域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专业性知识,本专业前沿知识理论;个人专业技能和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及专业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即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能力;在充分理解社会、商业背景下进行系统工程实施的能力。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显然和CDIO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工程材料与加工”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内容有广度而无深度,叙述性的内容多,琐碎、易懂,但难以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概念多,头绪多,内容枯燥无味。而传统的教学多是采用板书,辅以挂图、投影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效率低、课程信息量小,难以解决信息的快速更新,更难以引起学生对此门课的较大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不断涌入,也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多媒体课件,辅以动画,生产现场视频,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内容,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尽可能新的课程相关资源,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正如CDIO要求的一样提供该课程前沿知识理论。根据经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自己交流内容的70%。随着CDIO教学方法的引入,学生普遍反映极大地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而且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随着我校“3+1”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课程教学时间相对更加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重点内容讲解透彻又能顾及到基本信息面,这成了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课内时间解决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易于理解的部分略讲,难点的部分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指定部分内容,由各组推选学生代表进行内容的设计、讲解,教师再进行详细地内容解析和点评,让学生体会教师的感觉,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增加工程实践的内容。学科知识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进行分类的,工程实践是综合的。大学生综合资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支撑,其中实践性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课程中能采用实例讲解的尽量不用文字说明;能够创造条件进行动手操作的尽量不采用理论讲解;没有条件实际动手、操作性又很强的尽量采用生产现场操作视频。由于“工程材料与加工”课程的特点是在总结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技术的操作性强,根据此特点设计工程实践基地,尽可能让学生能动手体验技术特点及要领。比如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材料的组织观察中,传统教学中这个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很难了解这项实验在将来生产实际中有何用处。在课外实验中,让学生借助金相显微镜对断裂的零件进行各方面分析,进而确定材料及断裂原因,并形成书面报告。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设计流程,进行断口分析,磨金相,观察金相,这样的实验不仅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评价体系设计。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命题多采用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但很难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部分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记忆的方式也能拿到高分,很难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初步将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平时作业部分和考勤,第二部分是设计性实验部分成绩,第三部分是试卷成绩。试卷命题改变传统记忆性的内容,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客观题部分,比如工艺分析和计算等,实际生产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路线设计等。这样三部分结合不仅考核出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且客观题及设计部分又可以反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符合CDIO标准中关于学生考核中能力考核的标准。

二、结束语

我校在CDIO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了“工程材料与加工”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改革和探索,探讨了该课程CDIO培养模式。然而CDIO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将深入此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为CDIO教育模式在本课程的实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Z].2001.

[2]汕头大学工学院.CDIO标准及考察的关键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张有声.关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4).

[4]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5).

[5]吕知清,傅万堂,等.“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践性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0,(5).

[6]姜英,陈宗民.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

(2).

[7]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兼谈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0,(11).

[8]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3).

[9]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

上一篇:晚霞写景作文400字下一篇:我爱你中国小学生演讲视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