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

2024-05-20

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通用6篇)

篇1: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4.谈话导入:谁能说说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看图揭题。(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自由读)

2.自学生字。

(1)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6)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先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a.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2)自愿读。

3)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

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

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们把春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说,师生评议。

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但电脑里也有三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跟他比一比,看谁的好,好在哪里。

篇2: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针对《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文教材,加强交际训练;培养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创设机会,让孩子乐于说。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小学生;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在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口语交际教学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外,听说能力的先天习得性也使社会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说话如同吃饭走路一样生来就会,用不着训练。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但是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的考试中只考察读写能力,不考察口语交际能力,而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确定,很多学校对此还持观望态度,以不变应万变,冀求在平稳中保持自己的升学率的学校还占很大一部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它的余威,这促使不少教师放松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 “ 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 ” 的重要因素。2.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 “ 下面 ” 说成 “ 底下 ”,“ 地上 ” 说成 “ 地下 ” 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3.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际时,还带有明显的茫然性。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作文的评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偏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果不及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力度,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我们的学生日常会话用规范流利的语言,语感好了,不规范的方言词汇和句式就会减少,语言表达的通顺流畅程度也就会随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更何况,新课标强调课堂上师生双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交流,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若我们的学生还

无法用语言大胆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话,对话就难以顺利展开,教学也就难以顺利进行。

由此看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做法总结如下,和各位同行一起商讨。

一、创设语言环境,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每个孩子的独特的心理特点,要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首先就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说。语言环境指特定的说话环境,如即席答问、小组争议等。所谓“建立语场”是指充分制造上述形式的说话场地和环境。然而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去解疑,让学生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把“舞台”让出来给学生,从“大胆”“大声”“大方”这一“敢说”的基本程序出发,创造练胆、练声、练大方的语场,使学生经受锻炼。

说话首先要有胆气。壮胆不能光靠表扬和鼓励,还应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进行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先说对文章的理解;散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先谈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笔头作文可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再写„„例如新学期开学初,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体,还没有确定班长人选,我就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班级竞选,以“假如我来当班长”为题,让学生全部参加,竞争上岗。起初,学生都很紧张,不敢尝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日记中许多学生写到此次竞选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后他们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有一部分同学写到虽然此次没有胆量站出来,但同学们在讲台前的表现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下一次,一定会挑战自己。果不其然,在以后的课堂讨论中,由于有这堂课做基奠,学生们发言踊跃,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转变。由此可见,学生的胆量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根源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出练胆量的环境。

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思维背景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及语言来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增多、怕出丑的心理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因素去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克服害羞心理,将胆壮起来。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几个“斗胆性”的语场,设置创造性思维议题,有意引导争论。因此,“讨论法”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每节课都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就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讨论法体现了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它把质疑,谈话,讲授等结合起来,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者言传身教,树立学习典范

为了锻炼学生,在每天早读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同学,全班学生按学号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个登台的同学开始。演讲的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具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的,逐步提升标准,融入情感、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每一次演讲都要求学生在登台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到登台时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学生在五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说话的胆量,而且还锻炼了积极的思维情势,而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有时,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演讲的内容做一次即兴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鲜活的范例。经过这样适时地点拨和示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讲话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音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录像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三、培养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小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小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小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小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小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小学生的殿堂,他们是在侃侃而谈,教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口语交际就成了少数小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小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小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本,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小学生都感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

三、训练学生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只有说话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思维训练和说话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步提高的阶段:复述——口头作文——语体训练。

第一阶段:复述。这是初级阶段。利用对所学知识的复述,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钱学森》时,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而细节描写恰是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被忽略或难以做到传神的一种描写手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课本中的语言或是自己的语言把文中感动自己的细节描绘出来,听的同学也可针对他所讲的不足之处予以评点和修改。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阶段: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进行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例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

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至深,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结合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趁热打铁,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这在复述的基础上,训练的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语体训练。这又将说话的能力提到了另一高度。所谓“语体”,即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各具不同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口头语体由于外部语境(对象、目的、情境等)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用词、择句、设格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这种风格又大致可归结为三种:通俗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作为学生就要明确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对什么样人,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语体,不然,很容易闹笑话。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说话的内容,对学生展开语体训练,让他们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场景,对学生进行语体训练。看似简单,可学生们在转述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注意说话的对象了,人称不会转换了,语气不合说话人的身份等等。针对学生们存在的的问题,我一一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加以训练,目前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在课下通过“课本剧表演”加以训练效果也很不错。“课本剧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恰如其分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在不同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渐渐就会感悟到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性格的人语言的不同,进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角色的演绎时,谁还会担心他们不会开口说话?因此在教授课文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如《负荆请罪》就是一个现在的剧本,很便于学生去表演。在表演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流畅地表达又使表演更有声有色,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篇3:新课程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探索

一、以教材为依据, 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

1. 借助插图, 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课标实验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 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第三句时, 指导学生观察:小女孩划着小船, 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遨游……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 借助插图, 表演“说”。

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如教学《想飞的乌龟》,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做好小鸟、乌龟的头饰, 四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 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 把乌龟飞起来的高兴劲儿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无奈、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了课文内容,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 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二、借助课文的情节, 让学生创新说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 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续编或复述。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 我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然后练习复述课文, 学生说的有声有色, 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 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 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 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 就对狐狸说:‘坏狐狸, 随便你说什么, 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 肉又掉下去了, 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 这些学生恍然大悟, 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但乌鸦理也不理, 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 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 肉真香啊, 我窝里还有, 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的直吹胡子。”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 碰撞出思维火花,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三、拓展环节, 精彩纷程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 大多数以童话、寓言及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为主, 生动活泼, 饶有趣味。学生读起来兴趣大, 印象深。如通过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学生知道了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不能只盯着葫芦而不管支持它生长的其他因素。课后, 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的口语交际作业《再种葫芦》。通过小组之间的积极讨论, 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类似的事情经过, 但文中的作者却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如在得知长蚜虫后积极地去喷杀虫剂, 细心照顾, 结果来年的葫芦长得非常可爱。学生把自己对这篇文章寓意的理解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很好的反映出来。“请你们自己编一个故事。”和“请你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相比“说故事”的方式消除了学生内心的那一份紧张, 当小组代表演绎小组成员共同编的故事时, 自信满满, 滔滔不绝, 当下课零声响了还有很多孩子意犹未尽, 为自己这一小组没机会展示成果而唉声叹气。小组在讨论时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说:“等等, 我觉得这里应该这样说。”这样的课堂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提高了表达的兴趣, 为学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打好了基础。一个故事就在学生们的反复讲述和反复修改中完成了。孩子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无形中也提高了听说能力。

四、师生互动, 重在引指、规范语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 并做好典范。《介绍健康的小常识》中, 教师先介绍预防秋噪的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必须说清楚要预防什么, 治疗什么, 用什么药 (方法) , 注意把药名、药量介绍清楚。学生互动, 重在实践, 发展口头语言。面向全体, 人人练说, 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 全班再说再议, 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 各自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扩大互动, 重在检验, 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他个有长效性。如上完《购物讲价》后, 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与爸爸、妈妈一起上市场, 注意观察大人们在购买中的讨价还价, 甚至自己出购买一件小物品。这样长期训练, 扩大互动范围, 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 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篇4:《新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1.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诗经·大雅·板》中有“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注意“聆听”和“言语”,课堂中采取对话与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其教学计划中设立了“言语”一科。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把“耳闻”和“能言善辩”提到了治国安邦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位置,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又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杰出的典范。到了近代,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教学法》,阮真著《中学国文教学法》都将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2.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是时代的召唤

大家是否注意到,美国历届总统选举,都是在万众注目的演讲中进行,前总统华盛顿和林肯就是出色的演讲家。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21世纪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现代社会,不仅使人们生活内容、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对人类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需要,新的时代需要文明礼貌、善于倾听、谈吐机敏、应对自如的时代骄子。

3.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与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我国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全面完善和提高人的整体教育。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多年来,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张志公在谈到语文教学忽略听说训练时,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耳是基础……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花瓶,也许开两朵花,然而不多,也开不久。”这形象的比喻指明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也表明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对此,叶圣陶也曾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读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讨论语文教学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的整体的发展,四种能力之间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只有扎实地培养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转变思想重实践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为“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下口语交际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营造民主氛围,克服心理障碍,调动训练积极性

卡耐基说过,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

大部分学生不爱说话,是由于一种胆怯心理的存在造成的,是心理压力在作怪。课堂上,他们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羞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生怕同学嘲笑、老师批评,那么教师要如何缓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压力呢?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要为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再次要让学生久经沙场,多给机会,多教方法。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个体经验不断增加,就能逐步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发言,畅所欲言。

2.创设情境,讲求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而是因为它能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能否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还在于教师。

3.强调知识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增加知识储备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及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说话的条理性、延展性、随机性。知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词汇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恰当性。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翻阅报刊杂志,自觉搜集资料,做好读书摘要笔记,打好语言基础,提高知识水平,才能在口语交际中运用自如。

4.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口语交际教学要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同时又要加强课内和课外的练习。口语交际练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几种常见的形式有:课前五分钟演讲;举行辩论会;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等。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巧说,在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理念的基础上,创设富有情境的口语交际训练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清.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浅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

[3]周彬琳.实用口才艺术[M].东北财经大学,2006.

[4]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

合江中学语文组吴选平

摘要:口语的交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新课改之前,语文课本中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各地各教师纷纷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上好口语交际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着力于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希望口语交际教学能真正符合新课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双向 互动 情景

口语的交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口语交际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跨。”美国名人戴尔·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高度的发展经济信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迅速膨胀,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摆在我们面前。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1]放眼世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国家不但在经济、科技上领先一步,而且口语交际上也不甘落后。如今,美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了一门新课——社会交际课,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说学”非常盛行。此外,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在自己的名牌大学设立了社会交际课,口语交际被发达国家空前重视起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这个规定,比起以前的相关规定,既具时代特征,以人的发展为本,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又超过了听与说,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提要求,涵盖面更广,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性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2]

新课标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口语交际要求。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

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现双向互动性:

什么是口语交际?“交际”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万章》: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朱熹《孟子注释》中解释:“际,接也。”由此可见,“交际”是双向的活动:一方面为交,一方面为接。交际必须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核心体现了一个双向互动。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双向’指的是焦急双方的信息沟通,是一方的语言信息作用于另一方,而另一方在此作用下又作出相应的语言反映,‘互动性’指的是双方交际彼此的语言均受到对方语言信息的影响,相机对自身的语言行为作出调控,这就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3]因此,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这一动态的过程,在‘我’是说,在你就是听;反之亦然。而在听话之时,也在学‘说’,听听人家怎么说。自己说话之时,也在‘监听’,也少不了内省与反思。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4]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首先,要做到师生互动。这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师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在互动中前进。与学生互动,要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必须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成功,要允许学生就学习活动提出建议。我在教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设计课前十分钟为自排自演话剧《邹忌讽齐王纳谏》。该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来没有表演过话剧,大家想尝试又怕演不好。所以迟迟没有人报名。我告诉他们:“第一次先演方言版的,老师担任导演并担任‘妾’的角色。我都不怕出丑,你们还没有信心吗?”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许多同学报了名,在排练的过程中,从语言到动作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给他们指导,同时也虚心的采纳他们的一些好的建议,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课堂演出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整堂课也一改以前上文言文的沉闷起飞,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识。

其次,做到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能够有效的体现互动性。法国作家莫阿罗说过:“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掌握的字词很多,但是因为太枯燥学生学起来很被动。我就把全班分成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寻找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异体字、通假字、句式等,看哪个小组找的更多、更快、更准确,最后评出优胜组。在整个过程中,各小组充分表现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效果很好。在小组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兴奋,他们有更强的表现欲,能够向别人请教不理解的问题,学习与他人就不同意见与别人商量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一系列体现双向性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交际话题的选择和设计。有些口语交际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做起来比较容易。如“买东西”、“还东西”等,双方都有话可说。有些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方互动往往被忽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如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这些话题很容易失去互动性,成了单口相声。还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前,我们应当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谈理想”这个话题,可以改变形式,改为“答记者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

题也自然成了交际的话题,互问互答的过程就是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二: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在语用学术语中,语境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有多层含义,小到口语交流中的前后句,大到社会环境,交流双方的知识背景,都可称为‘语境’” [5]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现场环境就无法进行。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这比起一味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而言,效果要好得多,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和谐的环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口语交际对于学生而言就不再是老师交付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师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因为他们不只是在进行口语交际,他们还在感受口语交际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另外,“口语交际的开设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现场操作,效果显而易见。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生进入情景,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宛如就在生活当中,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交际,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中去,去做进一步体验。”[6]可见,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口语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创设交际情景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如:致生日祝词、组织主持会议、组织辩论会、表演相声小品表演、情景剧、课本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道德观察”等节目,在特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只有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场合、对象,交际的内容、语调不同,交际的方式也不一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例如,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即兴讨论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即兴分组讨论。如:教《我与地坛》,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我及时提出了“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两个话题,由同学们自由讨论。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发言也非常踊跃,对两个话题的认识也很深刻,有些女同学在谈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时,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时,很多同学在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海子这么热爱生命怎么回自杀呢?我就提出了“正确看待死亡”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看

法,并让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讨论同学们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口语交际情景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象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等。

三:多参加口语交际实践: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者情景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多的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话剧团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学校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社区采访等等。“这些‘走出去’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计活动方案,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7]这样,交际活动不但成为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成为学习语言的动力。“以学习论中的任务原则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如果学习活动是用语言去完成某项有意义的任务,这种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学生参加各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语言功能而自觉采用各种各样的口语形式,无形中就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8]

四:建立口语交际测评机制:

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是任何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口语教学也不例外,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基于此,可建立:“预测性、诊断行、总结性”评价机制。预测性评价主要在开展某一特定的口语教学活动前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往在口语交际中交际策略的能力水平、心理调控能力倾向,以便通过活动针对对不足加以改进,获得进步。诊断性评价主要在某一特定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目的在于放映学生在口语能力把握的问题所在,以便提供调整、改进方法。总结性评价则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跨度或者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后的测评,目的在于使师生能够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步程度,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等。当然,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伙伴评价等。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应本着要求上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从形象到抽象,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每个学期举办内容不一,形式多样,对象各异的各类口语交际竞赛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新课程口语交际的教学

总觉得“口语交际”嘛,那是每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的,都是平日里融汇在课堂内的,对语文课程中专门设置的“口语交际课”有些不解,在听了金钿和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后,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口语交际课是否上得太马虎,太大意了?

金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步步做得扎实、有效;每个环节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都在为口语交际的主题服务。我就结合金老师的课堂,谈谈自己解读到的“冰山一角”吧!

金老师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题,看似只为激发兴趣,其实,在猜的过程中,金老师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意在引导孩子留意谜面中对动物特点的描述,为介绍有趣的动物做好铺垫。接着金老师通过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有礼貌地和小动物们打打招呼”、“同桌互相采访喜欢的小动物”两个小环节,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运用“我最喜欢 的 。”的句式,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与同伴的口语交际中。在引导孩子将动物说具体的环节中,金老师运用一个范例,铺桥搭路,引导孩子们学会介绍动物的方法:先是通过听关于小猫的录音介绍,谈谈感受,再引导孩子去发现,她是怎么介绍小猫的?介绍了小猫的什么?再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介绍动物的顺序。明确介绍动物时应按照先整体,再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在小组自由选择一种动物来说一说的时候,金老师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口语交际要求,并提供了动物的图片以及文字提示: 真 ,身体、耳朵、眼睛、嘴巴、腿、尾巴,帮助一些交际有困难的孩子,能有模式可循。最让我觉得深受启发的是金老师在引导孩子交流和点评的环节。口语交际课上,最让我头疼的不是孩子不会说,不肯表达,而是都抢着说,却没有倾听他人的习惯。金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让人佩服。她在小组派代表交流前,就先明确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激励他们当当大评委,不仅要说说优点、评评缺点,更要学会在别人的交际基础上,给予更好的补充。孩子在金老师巧妙的评价反馈语的引导下,点评他人时,语言文明礼貌,不仅从内容上,还从表达的态度仪表上,给予同学评价,个个点评都是有模有样的,一个比一个精准、精彩!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习惯了阅读课和老师的互动,所以口语交际时,总是习惯性想要面向老师,在这点上,金老师每次都能耐心引导,让孩子直接用第二人称“你”起头来点评,积极引导孩子生生互动,真正努力地引导孩子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久而久之,相信,金老师的班级会自主形成自然而然的生生互动,每个孩子会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金老师拓展了小动物的本领介绍,让孩子们知道,小动物不仅有可爱的外貌,还各有各的本领。这个环节的设置,其实是为优生更有个性地介绍小动物的特点搭建了一个平台。

课堂上唯一让孩子稍有些不知所措的环节,是在只听一次录音的情况下,金老师要求孩子们说说“这段话介绍了小猫的什么?”还要回忆介绍的顺序。在之前没有提出听的明确要求,又只听一次的情况下,多数孩子很难回答好老师的问题。

总之,金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是我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____________

点评者2:叶小秋

趣 趣 趣

--评金钿和老师《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一直让老师们“望而生畏”,原因之一就是孩子没有想要“说”的兴趣或愿望,换言之,如何激发孩子的“交际”的兴趣是老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结合金老师的这节《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课,基于如何激发孩子的“交际”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这节课,金老师抓住“趣”这个重难点,以“情境教学法”的方式,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创设了富有形象性、情感性,又对交际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的动物交际情境,让学生从最基础的说起,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想像,大胆地进行介绍评议,层层深入,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值得大家学习。

一、内容有“趣”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本身就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以《有趣的动物》为话题,本身就能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再通过金老师的精心设计,围绕“有趣的动物”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听听录音的介绍,学着样子说说动物的外形,还拓展了动物有趣的了不起的本领等等,在各种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有趣地介绍、交往,从中更直观感受动物的有趣。

二、情境有“趣”

1、谜语导入,激发 “兴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其实凡事都以“兴趣”为第一老师。基于“如何激趣”,金老师精心设计,课一伊始,就让学生 “猜猜它是谁?并说说简单的理由”的谜语形式导入,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听得认真,说得有趣。

2、采访互动,激发 “情趣”

金老师先自己扮演记者角色,采访孩子“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并及时搭建说话平台,出示说话句式“我最喜欢 的 。”让学生简单说出动物的特点,然后放手同桌互相采访,这样人人都有机会听别人说,人人都有机会说,学生一下情绪高涨,积极乐道,真正达到互相交流的目标。

3、学生互评,激发 “乐趣”

金老师在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后,指名学生上台介绍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时可谓本堂课的高潮。因为金老师这时完全放手,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她先指名学生上台,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采访别人--“某某同学,你觉得我说得怎样?”

也许,孩子的平等身份,学生交流起来更自然更客观,完全不用顾及老师的一些约束。你听,孩子们说得多好--

被采访者:某某同学,你把熊猫的眼睛说成“黑不溜秋”,用得很好。

采访者:谢谢你的表扬。

被采访者:某某同学,熊猫的脚那么有趣,你怎么不说呢?

采访者:谢谢你的建议,我下次一定补充。

被采访者:某某同学,我有意见,松鼠的眼睛小,但跟芝麻比大多了,应该像珍珠吧!

采访者:谢谢你的建议,下次我应该吧它比作黑豆。

……

三、孩子有“趣”

凡在听课的老师,我相信都会与我同感:“这班孩子真可爱,真有趣!”是啊,我们听课老师都被他们逗乐了--

因为他们会互相表扬。

学生1:某某同学,我觉得你对小白兔的眼睛的介绍很棒,用了“比喻”,像红宝石。

学生2:某某同学,你说小白兔的身体“毛茸茸”的,很好,因为,我摸过小白兔的毛,确实是“毛茸茸”。

学生3:某某同学,你说小白兔的耳朵说得好,长长的……

(哈哈,谁都知道……可孩子说得多真诚,多可爱啊!恐怕这才是世上最真诚的表扬!)

多可爱的孩子--

因为他们会互相感谢

学生:谢谢你的表扬。

学生:谢谢你的补充。

学生:谢谢你的建议,我下次一定用上

……

多真诚的孩子--

因为他们会互相建议

学生:我有补充,小白兔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

学生:某某同学,我有意见,松鼠的眼睛小,但跟芝麻比大多了,应该像珍珠吧!

学生:某某同学,我有意见,小兔的脚比作香肠不够好,因为香肠是红的,而兔子的脚是白色的。

学生:……尾巴应该说……

这时,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小大人”、“小评委”的角色,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交际方式,有自己的交际礼节。

不管,孩子的评价有那么些稚嫩和主观,但在这里我们最起码看到了孩子互相交流的平等、和谐和礼貌;也不管说话内容是否符合这节课的一些条条框框,我们也最起码看到了口语交际课最想看到的孩子们说话的兴趣和乐趣,这就够了……

至于,课堂上的一些艺术雕琢已经有很多老师探讨过了……

_______________

点评者3:郑晓

以生为本,有效交际

--评金钿和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动物》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安排,搭建了“互动、共享、合作”的学习实践平台,让我们瓯海实小语文教研组这个大家庭又一次聚在这里开家庭会议。其次得感谢金钿和老师为我们这次家庭聚会所做出的努力。

说来实在惭愧,昨天上网看到通知,看到今天要评课的课题--《有趣的动物》只看到是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文,怎么也想不到这课内容是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一部分。其实去年我也上过二年级,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口语交际教学还不够重视,甚至会忽略、简单带过。口语交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处于弱势状态。今天聆听金老师的《有趣的动物》第一课时,纵观这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谜语激趣,扎实到位

在上课伊始,金老师采用了低段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几个谜语并不是一猜而过,简单进行,聪明的金老师能巧妙处理,追问学生怎么猜出谜语来的?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师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让这次的口语交际能润物细无声,有了良好的开端。其次金老师在追问过程中,无形渗透了“抓动物特点,来了解动物”的方法。如:“找准特点来猜,原来它有着别人没有的尾巴;是呀,它的绿衣裳最显眼了;看来找准它独有的特点就能猜到了。”

2. 内容丰富,层层深入

先有简单的猜谜导入今天的口语交际话题,接着让孩子跟猴子打打招呼,再出示句式“我最喜欢( 什么样 )的(什么动物)”开小火车说,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让后梳理介绍动物的顺序,让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什么动物)真(怎么样?)它的全身(怎么样),头(怎么样),耳朵( ),尾巴( )……”让孩子借助这样的扶手模式开展口头交际。按顺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个环节我特别欣赏。虽然是一堂口语交际课,但能为发展孩子的“写话”能力做铺垫,让孩子学会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入手介绍一种动物,能真正融合锻炼孩子的“听、说、读、发展孩子的写话”融为一体。在这次的口语交际课上,金老师的口语交际内容能从句到段,内容丰富,层层深入。

3. 充分参与,突出主体

在听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对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时间与人次做了认真的记录,具体数据如下:学生发言时间: 10 分钟;(单单计算孩子站起来发言和上台发言时间,不包括孩子们同桌或小组相互口头交际的时间)发言人次为:约60 人次,(由于时间紧迫,此数据包括重复发言的学生。)金老师班级总共45人,这样按平均来算,每个人发言到1.33次。试想每节口语交际课都能让全班孩子每个孩子站起来发言1.33次,那样口语课的有效性就能有目共睹。该数据说明了孩子们充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口语交际课上,我们怕冷场,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班级里的“优生资源”,但我们也最怕口语交际的课堂的话语权集中在个别优秀生处,形成优生唱“独角戏”的局面。这堂口语交际课金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课堂上既充分发挥了“优生资源”--让个别学生介绍动物的特点;也能通过小组同学互相说、开小火车等形式让“边缘群体”能及时归位,让全班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这节课在生生互动环节中口让孩子从“内容上”和“说的怎样”两个方面的评价这种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有效而巧妙地将语文的“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了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突出生本教学。

同时,课堂的精彩在于灵动,在于缺憾。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地方值得探讨商榷。

1. 关于情境互动

本堂课上,生生互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台下的学生当做评委进行互动点评。但师生互动以及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互动这方面做得不足。

2.光于课堂细节处理

本堂课中一个细节成了大家讨论商榷的焦点--让孩子聆听音频《小猫的自我介绍》,然后让孩子说说它自我介绍了那几个方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确跟在场的老师所想一样,这样的题目过难。我又寻思着怎样改进这个环节。我觉着可以这样处理:(不知是否恰当)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这段材料,老师在孩子听之前明确目的--认真听,仔细想猫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然后让孩子说“再仔细回顾下刚才所听的内容,它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的?”,当然孩子肯定不能说准确,这时得紧抓教育契机,让孩子在错误的顺序前再集中注意力听,仔细核对顺序。这样可能就能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倾听也应该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我浅显、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金老师为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努力。

_____________

点评者4:王慧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说话。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极其重要。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时常被我们忽视了。潜意识中,可上可不上,可说可不说,甚至也可被习作课所合并或替代了。听了金钿和老师上的二年级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我觉得金老师上的挺成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听了这节课后的点滴感受。

一、交际情境生活化

课标提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理应主要指生活情境。课堂情境还源于生活,使师生不再单纯是指导者和学习者,同时还是交际者,在这种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情境中交际,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本次金老师选取的口语交际主题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趣的动物”。上课伊始,金老师首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猜谜来导入,当学生猜出是燕子、螃蟹、青蛙时,个个兴趣盎然,并且,老师有意识的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谜语里描述的动物的外形来猜的,这样就润物无声的渗透给学生一个方法:介绍动物可从介绍外形入手。接着,金老师把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创设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天窗,使得人人有表达的欲望。

二、交际互动多元化

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见口语交际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独白语言和对白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的主要途径,应由听说双方的互动来完成。在教学中,金老师让学生听了录音,明白介绍动物外形的顺序后,自己试着来介绍一种最喜欢的动物的外形,先小组内介绍,再全班交流,学生既是听者,又是说者,老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很好地实现了交际互动。

三、交际实践层次化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以能力的养成为核心。能力有赖于科学的实践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训练能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从而使学生在亲历完成交际的学习任务的过程,达到能力养成的目标。金老师这节课从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从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开始,安排了说句子:我喜欢( )的( )。在介绍动物外形时,先听一段录音介绍,给学生一个扶手,使他们学会介绍的顺序,再自己来介绍一种喜欢的动物。两个环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亲历实践,又让学生真正“学会”,使学生获得提高和发展。

值得商榷:

金老师最后一个环节:介绍动物本领,不是本课的目标。我认为老师没必要让学生来介绍,老师只用出示几张有特殊本领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查找有特殊本领的动物,把话题延伸到下节课即可。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低水平到高层次的训练过程,它不仅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净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向老师们好好学习,努力上好口语交际课。

上一篇:观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心得感悟下一篇: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