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

2024-04-09

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共8篇)

篇1: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要对自己有自我认识:

1、我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比较活泼开朗,有时候又比较内向,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不太善和同学交流;喜欢听歌,但不会唱歌;还是比较喜欢运动,比如跑步球类都还挺喜欢的,但对于舞蹈部感冒;平时上上网啊,看看电影;对于学习,通常是前半学期比较积极,后半学期就开始懒惰了,导致成总是不理想绩。比较喜欢做各种实验。

2、我的性格是具有双重性的,在做事方面有时很马虎比较的轻率,有时存在一定的惰性,在理智中又存在着盲目。现在来到学校我想主动的观察已经代替了过去在高中的那种被动的接受,自己在清醒的面对现实时又多少带有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对职业的看法:

我比较喜欢电脑,喜欢编程,喜欢探索他们的奥妙。但有时有却特别的不淡定,可能是懒惰心里的缘故吧,但是兴趣毕竟是兴趣,它是不会被轻易地遗弃的。我会专注、执着的对待它。放眼看一下本职业的前景,虽然现在追求这一职业的人很多,竞争压力很大。但个人觉得这一职业的依然还是那么的吸引人的眼睛。我愿意那我的青春时期的时间来追求它。!

行动方案的制定:

自己在前面对自己的性格、职业性向等等都作了一定的分析,我作为一个学生应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案呢,首先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参加实践工作,作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发扬自己的长处,拟补自己的不足,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当自己忧郁时学会适当的发泄,控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性格变的沉稳,不急噪。努力改进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维持自己对本职业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获取更为好的专业技能,积极培养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来适应日以激烈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在着其中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了解社会,参与竞争

职业生涯时间的分划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概是40年;我想把它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虽然我对编程有兴趣,但我不想写一辈子的代码。人的精力是是有限的,我愿意拿15-20年来做编程,但是之后我的目标是自己创业。创业同样是很多人的梦想,也包括我。所以我要在刚开始的15-20内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也要寻找自己创业的商机。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结果如何,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走去。生命有限,激情是无限的。

以上是个人目前的基本规划。世事都在变,同样规划也会变的。但是不可以没有目

标。不可以没有动力。

篇2: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

先说说IT的那个学历要求吧,之前其实有个帖子劝大家慎重考虑直接从本科生读研究生,因为那样你会比较迷茫,有些人也许不认真读书。但是对于IT相关的,包括通信啦之类的,其实研究生学历的确已经成为敲门砖了。这是个好事情,因为代表着中国的产业在进行升级,IT由于是全球性资源布局的,所以那么多公司才会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不过话说回来,IT其实在概念上一开始,开发概念上有上层和底层开发的两个概念,相比较职位需求量上,上层要求本科学历的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JAVA工程师之类的目前我看到的大部分还是本科学历,而底层的,C C++这类的,研究生已经占了相当大比例了,所以上层和底层在市场价格方面也会有所差异。这可能是为啥有的人同一个寝室同一个公司给到的不同职位,起薪会有1000多的差异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IT其实目前的核心需要研究生的职位还是集中在那么几个大牛的企业的周边,你们自己可以建一张地图,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IBM,惠普,英特尔,威盛,Nvidia,腾讯等各种各样的企业所在地建一张地图的话,会发现,除了上海北京是两大聚居地以外,深圳,武汉,成都,大连,杭州等等也有不少这类比较厉害的公司在。所以如果立志于回家建设家乡的同志们,那么读研究生前还是稍微考虑下,虽然很多大牛的IT公司都有work from home之说,但基本上3,4级城市大的IT企业需要研究生人才的机会有限,不过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可能有这类需求,但相信量的角度肯定比不上以上这些公司。

第三个就是IT企业其实对于人才那个只能说是重视,重视,非常重视。而且一般都是从CEO开始就很重视,对于校园招聘,那也是各色校园招聘活动中,IT公司的身影经常可以看到。所以说,如果快消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情况的话,IT公司里面大部分的人基本素质都比较接近(除了制造厂之类的),所以,对人员的平等感觉等那是非常的强烈的。如果你去的是一个以销售为主的公司,和你在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公司,当然后者会对人力投入更大的精力。所以,很多IT的工程师那虽然干着编程之类的很枯燥的生活,但也同时享受着别人的包办式的服务。很多经典的Office环境,也都来自IT公司,比如谷歌Office一直被认为是人们理想的Office(其实上述很多企业现在的办公环境也都在仿照google,真的很不错,饮料,零食,水果随便拿的。呵呵)

接着来谈谈IT,或者通信这类人员的几大出路。对于本科生而言,IT学生们在这个当口,其实是考虑自己未来的时候。如果想要去大公司做研发或者类似的岗位的,那么考研成为了最大可能的一个选择。当然,这意味着除非你放弃自己的工作,否则如果你老家是在一些3,4线城市的话,基本从此你就和家人天各一方了(这个其实到你35岁以后会变成很大的问题,父母都老了,而我们这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看现在的趋势,研发还是会固守一线,部分二线的)。如果不考研,那么如果你是牛校毕业的本科,做一些IT相关的销售或者进入公司,工厂做支持作用的IT工程师,则是最有可能的选择。那么,你还是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很好的公司的,只要你性格合适,外加喜欢这类岗位,很多人的工资最后也不见得比研发的低(研发的那叫一个平均水平高一些,但实际来说,以后增长比较有限,属于中产阶级的典型概念)。就像我之前在销售那个帖子里提过的,我那个同事的老公,其实日子比他大部分的交大同期毕业做技术的同学们轻松。因为销售只要你干得久了,在业内有点声誉了,销售额完成不见得是难事。当然,还有很多人要去银行还有企事业包括公务员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实在不了解。只能这么说,过去我有个同事做的银行业的IT咨询的后来去了某股份制银行,评价日子过得真的很舒服,因为其他IT的技术水平和他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很多时候,碰到技术的问题,还得恭敬地找他。那里总体应该待遇还行,但估计要说很好很好也不见得,但做到一定职位,那个福利和其他隐形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那么做了选择以后,其实大家就踏上了那么几条路子(除了考公务员之类的,单指进入企业的),一,销售或者类似的岗位;二,研发或者技术销售或者市场技术支持性质的岗位(咨询业中常见);三,IT运营岗位,包括给工厂公司做各种IT运营支持,网络,基建等各种岗位。我就分析下这几类。

第一个销售的岗位呢,说的比较浅,因为身边的IT人多数从事的如果是销售,也是偏技术型的销售。只能这么说,在很多咨询业为导向的公司中,比如埃森哲,凯捷,惠普,IBM,还有很多国内企业,类似于博朗,东软等等,他们的销售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IT人们这是一个非常大有可为的空间。当然,在中国做销售,最后就是要把东西推销给中国的企业。而目前在各类的销售中,给到大型国企和政府机构的销售那是香饽饽,比如银行,比如政府,还有一些超级大型的国企,有时候那个IT的预算真的蛮高的,于是,你们的产品也能卖个比较好的价格。之前说过,BtoB比BtoC好干活,这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对这些人来说,IT的背景可能只是敲门砖(所以有时候也有不少硕士生去干这个),最主要的还是和之后的销售一样,积累自己的客户基础,而且还要和后端的咨询或者市场(其实基本是个技术部门)配合好,给到客户最佳的解决方案。收入方面,超级大的公司,其实还是比较固定的,而一些小规模的公司则可能非常高薪。经常看到有人沿着大公司-小公司的路子发展,在大公司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超过10年),然后跳槽或者索性开一个小公司,继续服务这些过去的客户,也许只是检过去自己不愿意做的小单子做,但由于服务周到,价格合理,其实企业和个人都是丰收的。这类公司人不见得多,Revenue也不见得很高,但是客源稳定,大学一毕业就进这类公司并不推荐,但在你有相当资历后,能够给这个公司带来很大获益的时候,那么到时候你会发现,干的相似的活,拿着超过过去工资100%以上的收入那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条,就是大部分的IT人,特别研究生毕业的人现在都在前赴后继前往的岗位,研发。当然,研发岗位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是有所不同的。一类是为自己公司搞研发,比如很多IT硬件公司或者网络硬件公司,都需要自己的研发人员,或者是软件的开发团队,他们开发的是一个产品,并不完全对接客户,或者只是里面一个驱动程式。很多通信设备厂商或者IT硬件厂商都需要这类人。这种人往往是我们俗称的底层开发人员,C甚至汇编是这类人很多情况下进行编辑时候使用的语言。第二类则是为客户服务的,这类人往往基于上层技术进行开发,JAVA,C#目前是最大的两大语言。他们或者是基于某中间件产品的二次开发,或者就仅仅是某个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程序。但是组合起来可以提供整个解决方案给客户。这类人,比较多在咨询性的IT公司见到,比如IBM 惠普,埃森哲,凯捷之类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往往有一定的定制化的痕迹在。当然还有很多小的软件公司,大部分程序开发的IT也都是这类人。现在除了大学,还有类似北大青鸟之类的地方也会培养这类人。所以上层开发的叫做供需两旺,就是懂这个的也多来,有这个职位需求的也多。但是有一点,这类人相比较而言,工资和底层开发人员是有差距的。一来底层的很多人那是非研究生不要的,所以本身资历就年轻了几岁。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JAVA这类的人员供给是全球化的,特别是印度,已经成为威胁中国JAVA工程师们的一大障碍。要知道,在印度,1000USD就可以聘请一个有很多年经验的JAVA工程师了,而6000人民币,在上海,恐怕很多IT人们都把这个当成毕业起薪了吧。所以,很多公司都逐渐的把他的coding center往二线城市搬迁。但底层开发人员由于相当多是跟着产品研发走的,而这几年我们国内的这类公司有需求强劲,所以就比较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了。去年校招中,给这类人员起薪超过1w的企业大有人在(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有一点,进了公司以后,基本这个工资增长就比较平缓了,相像sales那样,由于销售技

巧上升有很大增长,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保持中产阶级饿的身份还是问题不大的。(我表弟交大的IT研究生毕业的,自己在美国读博士,他同学中有在不少大牛IT公司工作的,2年过去了,基本上1万5税后差不多一个月,说很好也不见得,当然比大部分人要好多了)。但是IT的产业升级是非常快的,有一句HR的话,如果一个IT男到35岁还没法混上一线经理的话,那么在这个企业中基本上职业生命也到头了。因为超过40岁后,你的技术能力再好也会赶不上新来的小青年,如果那时候你不在一个管理岗位上,那么是有些危险的。所以,记得一定在35岁前决定自己怎么发展。要不就往销售咨询那块靠,让自己有更多的客户资源,要不就往管理岗位靠(在很多外企公司管理扁平化的今天,要混个经理职位不容易的),至少让自己有个PM的资质,否则以后,会发现自己在公司中越来越边缘化。那是很可怕的。对于研发,只能说,大公司也是很有必要好好进一下的。因为大公司的IT开发流程规范做的比小公司好多了,所以在哪里你能够有很规范的思路,有很统一的流程。

有个朋友曾经评价过说这类研发工程师(底层的),说他们第一份工作有点像盲婚哑嫁。因为对他们来说是,虽然大学里面读的东西差不多,最多通信啦之类有一些项目区别带来不同的专长,但是,很多人毕业时候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他们在那一行发展。选了通信了,3年后恐怕也只能在这行内发展才有价值,而选了IT硬件的也是一个道理,驱动软件的工程师,图形工程师也一样。有些职位,那是全球性短缺的(但不能保证10年后还短缺),比如图形工程师吧graphics engineer,那是当时看到过一个Staffing MI report说全球都缺这种人,后来认识个NV出来的招聘人员,聊起来的时候说,有时候这种工程师做的顶尖了,国内没地方跳槽了,都跳槽直接跳到美国去了。呵呵。但另一方面,这类产品都有比较强的行业性,而本身呢,每个产品都有product lifecycle,有的产品,出名是一个,但现在他出名的那个产品已经日暮了,于是他们都在积极开发别的产品,那么能不能成功,那就可能是一个博弈了。成了,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而输了,则自己不得不面临痛苦的转变,如果说你当年做graphics engineer的时候人家会offer 你2万一个月的话,可能回头你去做个通信的研发,只值1万了。所以,大家记得选第一份工作可不能只看那个offer是8000还是10000,一定要选一个有一定多样性,且产品有相当生命力(至少行业有相当生命力的)公司,那么你就给自己留出了一个退路,也能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人就是去普通的公司做IT运营的了。这个岗位呢,说白了,一般就2种人,一种人想追求work life balance,还有一种人想做到IT Manager。因为这个岗位,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悠闲地,毕竟不是每个IT人都想拼死拼活的博前程(前面做研发的,那个做到做死的也是经常听到的),但相比较而言,一般来说一个IT Manager的工资和研发的相比较还是比较没有可比性的。但有一点,IT Manager需要的是情商,是你服务公司的人们让人们满意的程度,而且,技术性到后期是不强的,那么,及时40,50岁的人依然可以在公司混着一个IT Mgr的职位。但有一点,这个岗位的工资往往和公司有关联,如果公司非常赚钱,那么IT Mgr待遇可能非常好。如果公司效益不好,那么同样的质量的人,待遇就可能不行。因为IT运营在任何公司都属于服务支持性的岗位,不想Fin那绝对是战略性岗位,而HR也有些企业非常战略意义。当然,这块做到asia级别以上,有些人会出乎意料的有高薪,但那毕竟是小众,不评价了。

当然,还有不少IT人剑走偏锋,去做了一些比较偏但是从业人员也少得行业。比如IT Auditing IT security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从业经历。但一旦成了老江湖,那么出来就是自由职业者,做咨询工作,进去公司那个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前提是你也得有好的平台。

至于刚才咨询中还很常见的一个高薪工作,比如ERP顾问,我还是持保留意见,虽然这个总体工资挺高的,但是一来累,狂出差,二来很多公司该上的都上的差不多了,挨下来很多人不得不考虑一些别的转型的问题。我之前一家公司的SAP team就是整天在砍人,因为没生意呀。

对于从事IT的人来说,其实语言和沟通能力一点也不必那些文科生的重要性差。而且很多时候还是你出挑的基本。经常看到一些简历,英文好的就能拿上1万多一个月,而英文差的只能屈居幕后,做一些技术性工作,那样的话,工资和职业发展路径都会有所误差。虽然这在我们国家有点畸形(日本可从没听说过这类事情),但没办法,真的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外企把中国某个职位的平均薪资往上拉,而民企往往是为了从外企那里挖来自己要的人才或者至少在校园这块别把最好的人都给他们楼走了,然后才pay的也非常高的。所以,有时候看到那些英语学校的广告也会觉得真的好好学英语,的确前途不一样(不过不一定要参加英语学校哦)

篇3:也谈IT人的“薪”情

由于工资水平的高低, 往往是一个人和一个单位最为敏感的数据, 要得到比较确实的答案也比较难。而且各个公司的薪水政策不一样:有的公司是个别谈判模式, 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 因为应聘者谈判水平不一样, 会得到不一样的工资;有的公司是政策既定型的工资模式, 与个人谈判水平无关, 工资与职位和工作量是挂钩的, 无论怎么谈, 都会在一个很窄的区间内波动。根据与IT业内公司不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访谈, 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一些市场上常规的模式。

不同地域“薪”情不同

不同地域的IT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状况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地区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地区的分工特性差异, 与劳动力供给水平和主要公司的情况也有关。

在国内, 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薪资水平差异比较大, IT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不例外。从平均工资排名在前10位的省市看, 可以分为6个级别。第一级别是上海和北京, 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4000元之间;第二级别的是广东省, 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第三级别的为辽宁省、浙江省和天津市, 平均工资在3000~2500元之间;第四级为江苏省、福建省和湖北省, 这里的IT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第五级是四川省, 平均工资水平为1883元。但是这个排名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各地发展程度的不同, 这个水平每年都会有变化。从就业环境来讲, 东部地区的大型公司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享受到了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带来的好处, 他们愿意花高薪聘请那些技术成熟的IT人员, 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 一些大型的软件开发公司和网站也分布在这些区域, 他们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从业四年是薪资增长的跳跃机会

四年的从业时间是薪资水平增长的一个跳跃机会。IT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其从业时间呈阶梯状上升, 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 (从业时间小于1年, 本科学历) 来讲, 工资水平在1200元左右;从业经验在1~3年, 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60%以上;从业经验累积到4年后, 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到了3000元左右。当从业时间达到6~10年时, 工资水平增长得最为明显, 上升到了5500元左右。

对于从业10年以上的IT人员, 基本上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应用专家了, 平均工资也达到了最高水平, 6000元以上。对于IT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其它领域一样, 也是经历一个学习期——实践期——成熟期——稳定期的过程。其平均工资水平也随着其技术运用能力的成熟, 逐渐走向高峰。也就是说, 如果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 也不必急。立志于从事IT业的学生朋友从学校毕业后, 绝大部分都进入了一些中小型公司。只要能够在本职岗位上, 顺利地度过学习和实践阶段, 下一份工作一定会更好。

不同岗位“薪”情差异较大

不同的企业内有不同的IT类岗位, 不一样的岗位其工资也有差异。影响IT人员在企业中工资水平的另一个因素, 就是职位的高低。

收入最高的自然是公司的CIO/CTO职位, 当然要奋斗到这个职位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这个位置的平均工资可以超过万元。第二等级是高级顾问和软件架构师, 平均工资水平在8000元左右。第三等级是项目经理, 奋斗到这个位置平均需要四年以上的工作时间, 这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5500元。第四等级是系统分析/设计师、咨询师和业务分析师, 这三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第五等级是数据库管理员和高级程序员, 这两个职位的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左右。收入相对低的是测试工程师, 其平均工资水平为2200元。而中国的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水平, 在2006年是1750元。

不同企业“薪”情也不同

除了上面几种模式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对个别公司的分析发现很多独特之处, 比如IBM和微软的工资结构就有很大不同:IBM是低端岗位薪资定得高, 而微软是中高端岗位薪资定得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IBM追求的是运营效能, 希望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它的人才战略以公司培养为主, 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 薪金定得相对就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 薪金与市场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就不再是最高的。

而微软则不同, 其采用的是产品领先战略。这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人才战略是以中高端“掠夺”为主, 相应的, 其薪金必须定得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这两家公司的薪金策略代表的正是当前众多公司薪金制定的一个法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涉职场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 才能更明确自身或者说所在岗位在公司的重要程度。通过这个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IT从业人员对公司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薪水的多少。

难道不能从IBM入职, 随着能力的提高, 跳槽到微软吗?的确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微软公司的文化又与IBM大相径庭, IBM更稳健, 给人更多的安全感, 而微软的文化更具有侵略性, 竞争性更强, 压力也就更大。

不同人的个性决定了其选择, 而IBM转型服务之后, 人员的稳定、更具安全感的工作状态也同样支持其业务发展, 如果IBM的文化变得更具有侵略性的话, 其服务质量就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对于IBM没有积极的意义。经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看到, 任何人的薪水是与其能力、个性相匹配的。尽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人的个性从长期来看也是可以改变的, 但是这并不是IT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

如何取得事业薪水双丰收

那么作为立志于从事IT行业或者希望在IT行业内进一步发展的人, 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和薪水上的丰收呢?

1. 刚入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打好技术基础, 并证明自己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俗话说“技不压身”, 所以技术不会是新手今后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高等教育持续扩招, 导致各个专业劳动力供应很充分, 即使拿到学位, 也必须有实习经验, 大学毕业生必须认识到:潜在的雇主对他们能否给公司创造价值持怀疑态度。

大型公司都会对刚入行的毕业生提供培训课程, 专业性强的公司不分大小也都会提供此类培训。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 要想在IT业内有所发展, 外语是必须的, 最好还要会二外。2008年, 本专科毕业生要比2007年再增加约53万人, 总数达到550万, 根据教育部的计划, 到2020年, 大学生宽口径毛入学率会达到40%以上, 因此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将会是现在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首要挑战。

2. 既然公司能够提供培训, 公司也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对丰富的经验, 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再教育带来回报并参加最有价值的培训。那么哪些培训是值得的呢?现在从业人员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列第二位的是证书培训, 接下来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在美国, 有12%的IT经理和14%的员工拥有MBA学位。18%的经理和17%的员工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是不是从技术转型到管理, 收入就会很好呢?是, 但也不尽然。因为我们通过分析IBM和微软已经知道, 个性与职业相匹配才是工作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3. 其实很多从事技术的人, 其个性并不喜欢过多地与人打交道, 那么留在技术领域稳步成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 如果选择走技术发展道路, 明智的做法是和非IT领域从事商业的同事建立关系。无论目标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 这种协调的技能你必须具备。这大概也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能够位列培训需求第三位的原因。

通常来看, 能够理解应用的技术人员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 而不是对某个工具应用得最好的人。如果能够深入地理解应用, 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这种价值的发挥也才能够给个人带来收入上的好处和提高。还是用沃尔玛的数据挖掘技术来看, 如果一个分析人员不理解其进行数据挖掘的目的, 不理解这个目的的实现能够给股东带来哪些好处, 那么其设计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 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又何谈收入呢?

4. 抓住趋势。为什么美国的调查显示, IT类从业人员最认同的是“创新IT的能力”, 而在中国却强调“执行力”呢?这与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形态有关。美国是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和广泛应用的天地, 市场会很快被新生的企业吃掉, 而且美国的人工很昂贵, 有且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中国IT行业更多的工作是加入到世界的外包潮流当中去, 对中国创新的要求并不高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从事自主创新) , 因此工作扎实、稳健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中国东部和西部工资差异很大, 如果从西部跳槽到东部, 薪水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攀升——尽管生活成本也会上升。趋势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产生新的职业与职位, 最近几年很热门的游戏类IT职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与此类似的还有培训类IT职业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交叉而来的新职业, 这类新的职业市场需求大, 人才供给少, 薪水自然就很好。

5. 个人工作素质与习惯。步入高薪的领域, 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的更新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 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高薪收入者在回答“未来五年你最需要什么”时, 都选择了“充电”。那些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薪收入者, 更是把企业有无良好与完美的培训计划作为其加盟的理由和依据。

如果说内在因素是帮助你取得高薪的基本素质和首要条件, 外在因素则可能包含更多大家向往的高薪捷径。这里, 有一些高薪的窍门。通过学习掌握关键性技能。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人才之争, 掌握关键技能的人是企业高薪聘请的对象。同时, 除了强调要掌握关键技能, 更强调要建立一套快速掌握关键才能的学习机制, 一旦关键才能不再“关键”, 立刻建立下一个关键才能, 使个人价值在持续挑战中水涨船高。

总而言之, 在IT行业, 个人的薪水总是与“学习”、“沟通”、“目标”有关的, 缺乏这些基本素质, 现在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只能保证自己未来三年的优势, 更多的优势必须依靠“学习”和“沟通”来实现“目标”。否则要么被这个行业抛弃, 要么就会因个人兴趣的转变而离开了IT行业。

篇4:IT人的“忙”“盲”“茫”

IT人的“忙”

我们经常会看到上海张江的IT男,披星戴月,戴副眼镜,头发少许凌乱,背着双肩电脑包,在加完班后疲劳的往家走的情景。很多人对IT人的生活认知就是这样:家庭——公司——电脑——路上。IT人确实很“忙”。

问题关键是为什么而忙?是“穷忙”还是“富忙”?为什么有的IT人是“越忙越忙”,而有的人是“因忙而闲”。

“穷忙”IT人所忙的是学习新技术还是追赶他人的核心技能?抑或是繁重的基础体力劳动?80%的IT人需要通过加班加点的开发程序来完成客户的任务。

这说明,在标准的8小时内我们的IT人所做的程序开发所创造的价值已经无法达到企业利润要求,需要用8小时以外的劳动来弥补。

“富忙”IT人所忙的是客户业务沟通还是新技术创新?抑或是战略方案的设计?20%的IT人并不是很忙,他们的时间看似非常充足,即使加班也有不菲的加班补贴。这些“富忙”的IT人创造的价值却很高,不但不需要经常加班,而且还有很高的收入。

以上两点的区别在于“穷忙”和“富忙”都忙些什么?IT界的竞争如此激烈,以往IT人所特有的优势早已不存在,同质化的今天需要的是差异化的“忙”。

什么样的业务知识是“高产低耗”的?什么样的技术是“节能减排”的?站在差异化的前端,树立自己的“山头”,忙于这样的差异化,恭喜你,你会开始很“忙”,但不会永远的“忙”,更不会因“盲”而“茫”。

6年前,小A和小B同时毕业进入IT行业,起初两人都进入当时很火的软件外包行业做程序员。小A做了6年的程序员,虽然软件开发技能越来越娴熟,但这个行业新人辈出,加之公司的成本控制,小A工作6年后的薪水勉强达到白领行列。而小B做了两年的程序员后,发现外包难以有更大的发展,通过学习转做了一名ERP业务顾问,能力和薪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到质的提高。六年后的小A和小B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小B聪明的避开了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寻求高端的差异化忙碌。虽然大家都忙碌了几年,但结果很不一样。

IT人的“盲”

这里的“盲”是指现实中IT人盲目的追求,盲目的改变,盲目的跳槽。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公务员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在比较好的机关大楼里?他们的福利待遇好?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所以,IT人不要轻易的盲从,社会的舆论并非一直正确,盲目跟从大多数人的想法,未必能真正成功。

盲目的结果是方向把握的不准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髦的IT领域适合自己吗?自己的业务专长究竟在哪里?原来的技术业务是否在时髦的技术领域可以继续应用?要放弃之前多年的积累从新开始吗?很多IT人见到新鲜的技术就想学,其实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什么都会,你只需要选择某一领域做专家即可。

不要盲目的改变和追随。坚持自己,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适合什么。一个人的一生既不是父母的延续,也不是子女的前传,而是自己的现在。所以把亲戚、家人所谓的意见放一放,好好想一下该做什么,如何做好吧。

不“盲”,才有积累和沉淀;不“盲”,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不“盲”,才会有今后更稳健的职业前景。

IT人的“茫”

很多IT人到中年,偶尔的忙碌,懒得盲从,但却感到茫然,看不清职业前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难道就这样去养家糊口?年少时的理想让它抱负烟消云散吗?

这部分IT人经过多年的打拼,技术业务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却对前途茫然。眼看其他人做官的做官,下海的下海,自己呢?难道就这么呆着?

是的,不盲目的跟着下海,说明自己对目前的IT行业有期待。我们需要耐住寂寞,增加耐心,并给自己信心。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都会有低潮的,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 总会来的。

IT人大多面对的“茫”是绝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当别人因“茫”的“盲”而“忙”,我们却坚定等待机会的出现,做自己的导师,成功还会远吗?

当然还有一种“茫”,人到中年,虽然各方面有积累,但经过思考发现自己入错了行,跟错了人。这个时候的“茫”更让人不愿意接受。

人世间处处有高人,如何选择性的跟高人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心胸宽广,情商高的人。

2.业务能力比较强,行业内有共识。

3.善于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懂得民主与专政。

4.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培养人。

跟对了人,不愁没有发展,又何来因“忙”“盲”而“茫”呢?

人生何处不“忙”“盲”“茫”

篇5:IT行业的职业规划建议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案例曾经的选择,是我的Mr.Right吗?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最要害的是,于利总觉得技术工作也有点像吃青春饭的,自己也不是非凡喜欢,总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即便自己愿意,客观环境也不一定答应,技术更新换代的那么快,自己很轻易就被后来的年轻人淘汰了。可是不做技术,自己又能干嘛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篇6: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

1. 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你的网络/系统结构

如果你是网络/系统管理员,你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你的网络/系统拓扑结构,是你的优势。当出现问题时,你希望大家都找你帮忙。如果大家都愿意找你,那么当裁员来临的时候,你更有可能保住工作。

但你不仅要知道网络/系统的布局,还要知道背后的原理。为什么你使用Cisco,而不是Sonicwall?包含系统所有信息的文档在哪里?从A点到Z点的最快路由是什么?你们公司怎样部署桌面系统?你应该知道许多问题的答案。你要成为知道答案的那个人。

2. 确保别人看到你的成绩

尽管看起来有炫耀的风险,但你还是应该确保关键人物了解到你的成绩。当你成功地部署了虚拟环境,要确保管理层知道谁是功臣。如果是你让公司代码正常运行,要让管理层知道。

但这样做的时候,不要显得好像你在夸耀自己。要有技巧。不要说“看,我做了这,做了那”,你可以这样说:“我能够取得这些成绩,要感谢……”罗列出团队成员的名字及具体的软件名称,你甚至可以说“管理层的赞同”等等,

3. 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对待最终用户,而不是像对待敌人一样

一些IT管理和技术支持人员都做不到这点,因为他们觉得最终用户不如自己或认为不值得为最终用户花费时间。当抱有这种态度时,最终用户认为你不值得信任或 不可靠。你也许是团队中最优秀的那个人,但如果你对待最终用户的态度恶名昭彰,没人再接近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以“我的工作有赖于最终用户的支持”这 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最终用户。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常常是实情。

4. 让公司知道,不裁员,你也能为公司省钱

省钱的方法很多。你可以部署可靠的系统;你可以快速地部署可靠的系统;你可以确保你管理的系统不会感染每天发作的病毒;你可以利用开放源码;你可以承担多 重任务。你的目标应该是确保你(或你的团队)能够为公司省下足够的钱,以保证继续留用员工。这也意味着,确保机器以最好的状态运行更长的时间。“不管 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完成”应该成为你的座右铭。

5. 扩展你的知识领域

篇7:it人的职业规划建议

我见过很多老程序员,甚至比我还老。他们曾经创造了令人骄傲的业绩,那是在当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中国,程序员的大限是28岁,请不要怀疑,他们的职业生命比妓女还要短暂。看看今天的他们吧,挂在脸上的是那无法掩饰的焦虑和孤独寂寞的迷茫。很多老程产生了种种生存的障碍,他们说着刻板的话,似乎是由程序语言结合人类文字诞生的新型语言;他们渴望和别人接触,而他们的孤独令所有人远离;他们经常回忆起当年的辉煌,脸上充满着兴奋的色彩,就象吸了毒的人在巅峰徘徊。当他们回到现实,你却能发现他们脸上那无奈惨白。他们越来越感到压力,他们越来越发现精力不济,他们越来越感到迷茫,不写程序,他们还能做什么?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前途渺茫的压力,把他们从阳光灿烂的脸压成了一张张灰色的,扭曲的,无奈的和迷茫的脸。这就是程序员的悲哀。

老程序员面对着两个选择,要么转型,要么退出这个圈子。于是可爱的IT人开始了第一次分流,他们大多处在26-28岁之间。经过放弃的痛苦和不断的努力,他们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人留了下来,继续耕耘在这片中国IT贫瘠的土地上。能够留下来的是那些语言功能尚未退化的人,他们不但还保留着技术的残迹,同时他们迅速练就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于是他们成为了IT公司的中流砥柱,他们通常充当着顾问、经理等重要的职位。他们也分为两种人,一种人继续耕耘在技术的领域中,一种人分流到了纯粹业务的领域中。由于技术的封闭性,导致那些继续从事技术领导的人逐渐产生了更大的压力,他们在技术的漩涡中被更深的卷了进去,

而那些从事业务的人,逐渐从技术的漩涡中解脱出来,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圈子。从事技术的人,无论他们从事哪种技术,在中国,他们的上限最高也就是32岁。从事业务的人,无论他们从事哪种业务,他们几乎都没有了上限。可以说,选择技术的人,他们是勇敢的,无论是盲目的勇敢还是理性的勇敢,他们都将陷入更深的泥潭,面对他们,我只能敬佩的说,他们才是真正的IT人。

在中国,他们的悲剧是早就注定了的。中国的IT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来追赶第一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投入可谓微不足道。第三世界和第一世界在IT领域的差异是要他们这几代IT人来弥补的,那是他们不得不承受的责任,而他们的付出和国家的进步相比当然更是微不足道。

在这8年中,我看到了很多IT人的命运,最好的命运是出国继续搞IT,最差的命运是消失。转了行的人,从此在IT界消失了,几年之后他们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他们的代码早就过时了,他们的思想早就随着程序的删除而被永远的删除了。没有转行的IT人浮躁着,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跳槽,不断的跳槽,以为跳槽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可跳到了头他们才木然醒悟到,所有的IT企业都是一样的,招他们过来无非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继续想办法榨干他们的大脑,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改变,他们还是这个圈里的人,他们还是无法摆脱这个圈子的悲剧。

跳到头的IT人们醒悟到,既然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干脆我们也去做乌鸦吧,反正跑不出这个圈子了,成为乌鸦一定会找到幸福的。于是他们四处寻找着机会,似乎找到一个项目就是由小鸡变成乌鸦的开始。大浪滔沙,多少人成为了乌鸦,又马上的变成了一只没有了毛的鸡,多少人不断的坚持着他们乌鸦的道路,可到头来才知道,其实乌鸦也很无奈,而且乌鸦更没有退路。成为了乌鸦的IT人,突然发现,周围到处都是乌鸦,而头上写着IT字样的那些乌鸦们终日的惶惶不安,他们紧紧盯住地里的几颗烂白菜,一旦发现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机会可以跻身过去,他们便奋不顾身,饥不择食。

篇8:高校IT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 它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蓝图和根本性的指导文件。特别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 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教格局已经形成, 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强大冲击和高校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身份的变化, 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加深对适宜性的认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具体到IT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来, 也有很多的方向和分支:理论研究方向, 设备调试以及集成方向, 安全以及管理方向等等, 那么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首先要得出自己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大范围是什么, 虽然不能全部囊括, 但是要分析的足够透彻。了解了这一点, 才能做出贴切的好的人才培养方案。

2 密切关注社会对本专业需求信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 我不否认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这个“产品”要想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市场离不开前期对社会本行业内部的把握, 在这一点上, 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尽量的走出去, 深入企业了解企业, 甚至于应该鼓励高校教师到IT行业的知名企业或者当地企业中兼职或者工作1~2年, 这样就能对在学生培养当中有更多的帮助学生就业的社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让社会尽快的适应自己将来的岗位。

3 教师备课注意事项

很多同行都说选择了IT, 就意味着要不断的学习, 学习, 再学习。没错, 不断学习新知识是IT教学的一个特点。学习很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备课中 (教材的选择在备课中很重要) , 特点要求老师在授课前在把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在最新的动态上有所导向。当然要做到这一点, 肯定离不开了解科技动态, 离不开了解信息变化, 离不开学习, 学习, 再学习。

4 上课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是认真, 态度很重要。很多老师在教授了几遍之后就敷衍了事。这是对自己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上, 在IT教学中, 无论是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等。很难说什么方法是通用的, 要结合具体的章节以及学生的反映情况。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必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话, 才有比较好的效率, 事半功倍。

5 辅导注意事项

在IT学生辅导和答疑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思考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个时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要认真对待, 但是肯定有一些的问题是自己不曾想到或者自己也不明白的, 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实践环节。这就要求老师能做到在教学工作的其他时间能够翻阅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IT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并且具备跟踪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大胆实践的能力, 具备把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的能力。这当然也是一种学习。

6 努力做好科研与创新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做好科研工作。科研是高等院校的本职工作之一, 其次科研对于高校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打下基础, 最重要的对于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提供有力地支持, 努力为国家为人民为同行谋福建利。

上一篇:房产局副局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期中考试分析》主题班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