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IT专业

2024-05-01

职业教育IT专业(精选七篇)

职业教育IT专业 篇1

IT专业是指信息技术类专业, 一般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IT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发展迅猛的特点, 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在, 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IT专业, 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三个层次每年的毕业人数高达45万人左右, 其中硬件技术类8万人, 软件技术类20万人, 应用服务类17万人左右。硬件专业包括一些软件专业和应用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布在通讯企业的技术开发岗位、工业生产企业的设备维护岗位, 例如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在华的国际著名IT合资公司, 以及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在设备制造、控制系统开发等领域吸纳了大量的硬件技术人才;软件专业毕业生涉及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团体、金融、证券、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尤其, 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的软件外包产业, 成为软件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发展领域。

但是, 我国高校IT专业教育还跟不上国际主流技术、应用的发展形势, 不能满足国内外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众所周知, 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一直无法与印度相比争, 也无法从欧美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 还是急需改革我国IT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2 实践课程的定位

IT专业属于应用型技术类专业,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分为专用技术和通用技术。专用技术主要研究某一领域或专业本身的发展理论和技术, 一般占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目前, 我国IT技术发展的滞后表现, 就是缺乏本专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通用技术主要是适合大多数行业领域应用的技术, 例如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通讯应用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技术等可以在各行各业中运用。现阶段我国需要大力发展IT专业的通用技术开发与应用,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 是发展IT专业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是IT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要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能力。

1) 技术能力。掌握IT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开发、应用的技能, 熟悉大多数行业领域IT技术应用的特点和方法, 以及该行业领域国外IT应用的动态, 通过职业水平能力考试, 具有如网络工程师、信息管理师、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师等资格证书, 能够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 学习能力。不停地跟踪IT主流技术, 能够通过自学或再培训学习,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开发技术查询, 提高IT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学习, 能够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 造就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 协作能力。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应基本具备良好的IT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与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善于人际沟通和表达, 具有项目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 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

IT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 它是一门自始至终贯穿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 必须是“以老师为引领, 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项目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和系统实施与维护。因此, 为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训练, 老师需要事先设计出合适的实践课程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3.1 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原则

IT技术的是以项目应用为特点的, 无论项目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的大或小, 在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中, 经历都是差不多的:系统功能的目标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路经的选择、系统架构、程序开发、系统测试与质量保证, 用户使用培训和系统维护等。所以, IT专业实践课程的案例应该以项目为载体, 通过实践训练, 让学生深化课本知识的学习, 锻炼IT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深入广泛地应用, 积累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案例。但由于IT技术发展很快, 过去的先进技术或方法, 现在可能已过时而不适用了, 或者可以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在课程案例设计时, 不能简单行事, 照搬旧案例是没有意义的;要充分了解用户的应用特点, 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实践课程的案例。

需求来源于生产实际, 要鼓励老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将企业已成功应用的系统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案例, 让学生模拟它进行开发, 请企业人员使用、检验。也可以将企业紧缺的项目或已有项目的改造、扩展系统作为实践案例, 让学生实战训练。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生产实际中的实践训练, 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 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要老师有完成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的案例设计, 也可以从企业生产实际课题中, 分解出若干个子课题, 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实践训练, 建设成教学案例群。

3.3 力求主干课程全覆盖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训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若干个阶段性教学任务组成。但每个实践教学案例要力求全面覆盖已学过的主干课程知识和技术方法, 有针对性地训练巩固。学生工作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会不尽相同, 但都要用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实践的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4 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原则

由于学生在学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进行很多的专业实践案例训练, 因此必须利用有限的实践训练资源, 达到教学目的。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对专业实践课程案例进行再改造、设计, 力求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甚至可以将几个实际项目系统, 精心取舍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达到训练目的的案例。专业实践教学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双师型”老师是推动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

3.5 及时吸纳主流技术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发展很快, 教科书上讲授的内容往往滞后新技术出现的3~4年时间。在设计案例时, 项目系统的功能要满足实际需要, 而要吸纳主流的、成熟的, 且性价比高的技术。保证今后一段时间里, 学生掌握的技术还可以有所作为;也让学生能够加入到主流行业。

3.6 实用性为重的设计原则

开发的技术、应用系统最终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使用。实用的系统要具有功能全面、运行效率高、操作简便、信息安全等特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学生在平时需要反复训练, 需要掌握必备的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设计的实践课程教学案例必须立足于系统的实用性, 才能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7 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但现实的社会组织中, 不仅需要一个人的专业技能, 还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分组分工与团结协作问题, 要设计团队内部、团队外部的人际交流沟通的环节。模拟设立项目管理部, 分配项目经理、小组长、成员等角色, 老师起引领、指导和解决技术难关的作用, 其它事情均由学生团队完成。另外, 学生完成的每一个案例可以由各个团队汇报、答辩, 老师评委讲评, 作案例实践的总结。

总之, 案例是IT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合适的案例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 和实际工作经验。除上述七条原则外, 还要注重广泛地培训老师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注重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案例设计的成果与经验的积累, 及时推广到其它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

摘要: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IT专业人才;IT专业具有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要提高IT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其中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需要遵循七条原则。

关键词:专业实践,案例,需求导向,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蒋承延, 杨洪.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3) .

[2]刘凤.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8) .

职业教育IT专业 篇2

“我的电脑突然无法启动了!快来帮我看看吧”“EXCEL文件怎么就打不开了?着急啊!快来一下!”……

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镀锌钢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AGAL)IT经理张巍,和他的同事们曾经整天都为这类“救火”一样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

平时想不到IT部门,一出问题就是IT部门的责任――IT人员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总有一种惶恐的心态。面对这样的困境,到底是增加IT部门工作人员人手?还是选择IT外包?在TAGAL总经理孙宇的支持下,张巍选择了后者。

选择与挑战

经过比较,2006年11月TAGAL决定选择惠普作为整体外包服务提供商。在长达8个月的方案讨论过程中,惠普根据对TAGAL业务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整体外包服务解决方案。基于终端用户工作环境(EUWS)服务的标准量化、设在大连的数千人呼叫中心、曾为德**公司蒂森克虏伯提供过IT外包的合作经验,以及惠普在IT外包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等,都增强了两者合作的信心。

在2007年8月签署IT外包合同时,TAGAL将原本计划的3年外包服务改为5年。作为惠普全面负责蒂森克虏伯在华企业IT服务的客户经理周凯也感慨道:“我们的方案几乎涵盖了所有TAGAL的IT业务架构,包括惠普服务器和存储硬件环境建设;完成开发、测试、生产系统的迁移和运行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管理以及最终用户工作站管理。”

在这套方案中,如果说终端用户工作环境维护的外包,是将IT部门从“救火”状态解放出来,那么新数据中心的升级,更是一场挑战。作为一家2002年2月才诞生的年轻公司,TAGAL综合了来自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股份公司的“优良血统”。这家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公司,生产的热镀锌板主要用于家电和汽车行业。热镀锌板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有点陌生,但这些就是宝马等很多名车的“皮”。

TAGAL自2003年12月4日投产以来,年额定产量40万吨。在两年多时间内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SH18001及TS16949的体系认证。第二条生产线将在10月底投产,届时将达到80万吨生产能力。第三条生产线也将在2009年建成。

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信息系统提出了升级要求。SAP运行环境的改善成为关键:基于windows系统的工厂机房服务器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安全性和处理精度的需求,

对于一家365天都不停产的企业来说,迁移这套至关重要的系统只能在年度维护的一周时间内完成。这是一年只有一次的机会,而一旦在这个过程中有闪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不是玩笑。

因此,惠普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迁移日程:2007年6月中旬到7月底,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所有服务器运至网通机房;从8月初开始,攻坚战正式打响,惠普将系统迁移工作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服务器、SAP系统实施和网络,参加这个项目的惠普专家也据此分为三个小组。

实际上,生产系统的迁移只用了4天时间。经过一天多的检验,运行一切正常!这让张巍和周凯都松了一口气。

改变与提升

对于一家合资企业来说,选择IT外包也需要一定的勇气。谈到当时的抉择,张巍认为:“IT外包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解放IT团队,让更专业的公司做更专业的事”。

实践证明,在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TAGAL,没有增加工作人员,IT部门却依然能够应对。“我们算过一笔账,如果不使用IT外包,我们的工作人员至少要增加两倍。”张巍坦言,“而加了人手,也未必能降低系统停机带来的组织风险”。

现在,TAGAL只需要一个专职人员,每月“检查”惠普的功课:检查基于合同之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比如服务器的稳定性等。这名工作人员每个月还要不定期地去机房检查一下,抽检备份情况是否达标。对于其他使用桌面外包服务的业务工作人员,也可以将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投诉,IT部门可以借此分析惠普外包工作的工作质量。

被“解放”了的IT部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业务。一个原本专门负责控制的同事,在使用了IT外包服务之后,他可以更关注TAGAL的生产,能够有精力去分析现有整个平台在技术上需要怎样的改造,如何能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在技术革新中替代原有设备,对企业而言,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决胜意义的工作。

“关注业务流程,这才是IT对企业的价值所在。”张巍说。这样的改变也体现在部门定位上。在实施IT外包之前,整个部门只是提供技术支持,这就意味着该部门只是服务部门,服务部门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现在,IT部门有了更多精力了解业务部门流程,根据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项目、提出需求。今年,由张巍所在的IT部门提出的项目就有30多个。这也让IT部门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些同事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摆脱了惶恐的心态,更明确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职业教育IT专业 篇3

关键词:杭州;大学生创业;创业实践教育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宏观环境。2011年3月,杭州被授予“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被誉为“创业天堂”,杭州大学生也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视创业为一种就业选择,走上了创业之路。据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统计,2014年1月-7月,杭州全市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004家,较去年同期(812家)增长23.6%,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子商务企业260家,占25.9%;信息软件202家,占20.1%。这与杭州成为我国重要的IT研发基地的特质高度相关。杭州倾力打造硅谷天堂,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沃土,那么具有IT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生很显然是参与高科技创业的生力军,了解当下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优势、困境和需求,从而进一步引导IT专业创业大学生有意识关注且真正参与到技术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对于大学生提升创业质量,迈向高端创业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形式,根据办学特色和代表性选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四所高校IT类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85.25%,选择IT专业创业学生个案32人。

一、IT專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调查的IT专业大学生,56.5%有自主创业意愿,但不明确,8.5%有明确的创业意愿,两者相加的比例高于60%。对于是否开始准备创业,48.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还没有准备,不知道从何处入手”,6.5%的大学生“愿意,正着手进行准备”,4.5%的大学生“愿意,已经在创业中”,9.1%的大学生“不愿意,太有风险”,18.9%的大学生“不愿意,觉得没有创业潜质”,6%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离自己很远”。根据调查发现,创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男生达到32.6%,而女生则只有7.4%,男生的创业意愿远远强于女生。创业意愿存在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创业意愿越强烈,而本科生的创业意愿又高于研究生的创业意愿。

(二)IT专业大学生创业动机及项目选择倾向

占受访人数80%学生认为: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主要集中在获得创业相关经验、获得财富及创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占受访人数的16.5%认为:是解决就业问题,有3.5%的学生因为工作难找而选择创业。可以发现,当下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的需求,更多的是他们具有初生牛犊的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想创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属于自我价值实现范畴。而关于项目选择倾向的问题,在问卷设计之初,笔者认为IT专业大学生大多会选择与IT专业相关的技术类项目,但在实际的调查发现,在创业和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中,有63%的大学生选择了开网店、电子商务类,8.5%选择快餐、饮吧等服务业,选择与IT专业相关的创业仅占16.3%。在个体访谈中,已经创业的学生也提到在选择项目方面,主要从事自己感兴趣、成本低、准入门槛低的行业,而选择专业IT相关项目的同学,一般是前期有竞赛积累、有导师、师兄师姐引领更容易入门。创业之初,大学生更多考虑资金和风险问题。而技术创业通常是有核心技术且与人合伙、技术入股为主。

二、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教育的评价

(一)对开设创业实践课的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IT类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持支持态度,“对于是否需要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这一问题,37.8%的同学觉得很有必要开设,可以是培养创业意识、可以是创业相关经验,有53.7%的同学表示可以开设,只有8.5%的同学表示没用、不需要开。在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的选择上,57%的同学希望在该课堂上获得创业意识的培养,23%的同学希望在该课堂上获取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信息。为什么选择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选项上,有36.4%同学选择了讲授的内容,34.4%选择了讲授形式,19%选择了讲授者,10.2%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是需要的、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对于大多数IT专业学生来讲,即使没有选择创业,也不妨具有创业精神,也可以了解创业是怎样的,以后有机会可以尝试;对于选择要创业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同学们对于授课内容和形式是有所期待的,所以在创业相关课程方面,如果一味地讲授理论概念,没有实践经验的内容,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

(二)对现有创业实践课的态度

在对高校开设的创业实践课形式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选择了所在学校没有关于创业方面的课程、讲座和比赛,还有16%的学生选择没有留意、不清楚,61%的同学选择从没参加过此类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校已经采取了创业相关的教育措施,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涉及面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学校中是否开设有关创业课程、指导服务措施”、“对学校相关创业指导措施是否满意”、“如果创业,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校学生中48%的大学生选择没听过、不了解,第二个问题,在创业大学生中得到的满意度很低,34%的创业大学生选择了不满意,21%的创业大学生选择不太满意,这些结果表明了学生对于学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并不是很清楚,而创业的学生在主动寻求学校创业教育指导过程中,并不满意,在访谈中,他们更多地反映了学校的创业支持教育内容多在大三、大四开展,且比较理论化,有一些创业类的讲座,但相对零散,不成系统,很难对创业实践有具体的指导帮助作用。这些问题反映了学校创业实践教育实践支持还不够理想,学校是大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可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支持方面继续探索。

(三)对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的态度

创业实践教育可以分为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和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两种形式。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主要是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校创业社团、企业家校友(专家)讲座、网络、电视等媒体、实习或实践等等。学生对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的排序从高到低为:53%实习或实践,47%创业计划大赛,41%网络、电视等媒体,36%学校创业社团,31%企业家校友(专家)讲座,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中影响比较大的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是实习、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社团,这几种形式都强调了参与实践,无论是否选择创业,参与实践都能让大学生们收获一种创业精神和体验,其中创业计划大赛尤以“挑战杯”影响最大,虽然参与者是少数,但是辐射面非常广,在调查中,参加挑战杯的人是少数,但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挑战杯;而讲座之所以比较靠后,是因为讲座的覆盖面较小,而且不是连续的、系统的,影响面非常有限,如果能够有知名校友、企业家做讲座,成系统也许可以进一步发挥讲座的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创业实践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虽然当前大学生创业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进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去,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部分,没有与学生所学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也缺乏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具体结合,所以在学生的调查中,创业实践教育影响非常小。所以当下我们所说的专业课程教育仍然处于一种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激发、唤醒、引导、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见习、团队训练、创业实践等活动,形成大学生新的创业理念。因此创业教育体系建构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是一个课程体系而非单独一门课。

(二)创业实践教育教师的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大多是由学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对创业有一个具体的学习,通常是经过几次培训或者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并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聘请企业导师,一方面,需要學校花大力气去维护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导师时间紧张,大多是以讲座形式而非具体指导。IT专业的任课老师更多的是技术的讲授,缺乏在企业、创业经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指导经验不足。

(三)创业实践教育内容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不满意主要指向为理论太多,实践太少。个案访谈中,创业学生谈得最多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实践帮助不大,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对创业没有实际的接触,提起创业很茫然。他们希望通过实践环节能对创业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或者学校能够搭建与创业者沟通的平台,讲解创业成功、失败的案例,走出校门、看看外面的创业环境、开拓眼界和视野,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对完善杭州市IT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议

根据调查可知,杭州市高校大多数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缺乏,而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开设一门就业创业课程即可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它应该包括课程教育实践和非课程教育实践。

(一)专业课程教育实践

1.创业课程应贯穿大学全程化

当前的创业课主要集中在大学的三、四年级,而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大学入学开始,贯穿大学四年,学校可以将创业课程以必修为主、选修课为辅,大一、大二可以开设创业意识培养的课程,大三、大四年级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专业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内容,并增强创业课程的实习、实践环节,增进学生创业感知与兴趣。另外,加强IT专业与创业市场的联系分析,创业市场广阔,专业的未来前景反过来会促进IT专业学生专业学习。

2.创业课程教师专业化、企业化

由于创业课程是一门新兴事物,各个高校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是由职业生涯课教师来担任,有些是辅导员兼职担任,教师储备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对称,针对有限的教师数量,可以将课程统一设计,采用大班上理论课,并将班级划分若干个小班,在小班中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辅导、模拟推演等形式,让创业课程成为一种开放式的体验;引进企业家导师和创客群体,为大学生讲授创业的实践内容,也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创业计划比赛,邀请企业家导师和创客群体作为评委,点评这些项目的可实施性,让社会力量进入创业课程教育讲师系统,充实创业课教师队伍。

3.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创业最终是一种实践,那么创业课程内容一定具有实践性才有活力。可以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将一些实习、实践内容收入课程体系中,在基本理论课程完成后,可以分成若干小班,每个小班给予一个项目,体验从创办、发展、清算的完整过程,发放模拟货币,在课程结束时,分享自己的创业感受,对利润、亏损、运作过程进行总结。

(二)非课程教育实践

1.加大创业计划大赛的影响作用

在个体访谈中发现,参加过“全国创业计划大赛”或者“挑战杯”的IT专业创业者,创业选择方面更倾向于与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更容易形成一个由老师、师兄、师姐传帮带的团队,更容易、更顺利在创业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IT专业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通过积极探索和研发专利技术产品,努力挖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这个过程,使具有技术能力的大学生真正地接触到了营销、市场,切身感受到创业中,市场与技术研发是同样的重要,培养学生学、研、生产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要素,这样的IT专业大学生是高质量创业的生力军。

2.充分发掘学生技术社团的潜力

在调查中发现,各个高校中都有一些以技术为核心的学生社团,比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安全协会等等,这些社团中的学生都是热爱IT技术,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可以将学生社团与各类创业竞赛相拼接,通过竞赛这一平台将技术人才聚合起来,加大对这些技术性社团的指导力度,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培养这部分同学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可以充分促进IT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即使他们不能马上创业,至少都有创业意识,机会成熟,自然会考虑创业,而这批人的创业,也是高质量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搭建创业师友交流平台

杭州是一个创业天堂,聚集着大批的创客(Geek),这些人一方面自己创业,另一方面也不断打造自己的平台和影响力,他们不仅仅是创业,更看重的是创业中的创新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而每个高校都有着自己宝贵的校友资源,这些人中不乏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那么,搭建平台让具有技术背景的大学生与这些创业者、校友进行交流,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实战咨询,能对其创业起到直接、有力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旭东.创业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

学,2006.

[3] 王巍.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

[4] 赵劲.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场域路径分析[J].教

育与职业,2014,(27):123-125.

[5] 李海波.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及启示[J].世界教

企业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研究 篇4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IT人员,专业能力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IT行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无论是专门从事IT服务的独立公司还是企业内的IT部门, 高素质的IT人才无疑对公司的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IT人员尤其是企业IT部门的IT工作人员一直存在怀疑, 企业每年在信息化建设中花费成本居高不下, 然而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对于IT人员的招聘、培养以及绩效评估一直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IT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所导致。本文以某公司IT部门为实例, 在对IT人员的能力特征以及公司IT部门职位序列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了企业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 为企业在对IT专业人员招聘、培养和能力评价时提供了指导。

1 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

提到胜任力这个概念, 学者们首先都会提到1973年McClel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名为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的文章, 在此文中, 他通过列举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 证实了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果与所预测的工作成功因素之间的低相关性, 主张用胜任力评估来代替传统的学绩和能力倾向测试, 并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有效测验的原则。直到今天学术界对于胜任力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是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Spencer对胜任力给出的较完整定义, 即是指“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卓有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模型 (Competency Model) 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 即针对该职位表现优异者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的三个要素, 即胜任力的名称、胜任力的定义 (指界定胜任力的关键性要素) 和行为指标的等级 (反映胜任力行为表现的差异) 。通过员工胜任力模型可以判断并发现导致员工绩效好坏差异的关键要素, 从而成为改进与提高绩效的基点。

1982年, Richard Boyatzis对12个工业行业的公共事业和私营企业的41个管理职位的2000多名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得出了管理人员的胜任力通用模型。提出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包括6大特征群:目标和行动管理、领导、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下属、关注他人、知识以及19个子胜任力。然而, 通用胜任力模型不一定具有很好的适用性。Jacobs对Boyatzis的胜任力通用模型提出过质疑, 他采用Boyatzis的方法在英国500多个组织中进行研究, 发现不同的管理工作需要不同的胜任力。王重鸣 (2006) 也指出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不同职位、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职务层次的深入研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岗位和特定工作环境来研究胜任力, 显得更具实用价值。因此之后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特定行业的特定职位的胜任力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多有建树。

时勘、王继承 (2002) 以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为测试对象, 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胜任特征方面的实证研究, 探讨了我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 结果显示该模型与西方研究所揭示的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是一致的。王重鸣、陈民科 (2002) 运用职位分析法, 编制了管理综合评价素质量表, 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企业高级管理者胜任力特征的结构。结果表明管理胜任力特征结构由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维度组成, 但在维度要素及其关键度上, 职位层次间存在显著差异。王重鸣 (2006) 对200多家完成继承的家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力模型。魏军 (2005) 通过对国内三家商业银行进行调研, 对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对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而言不能仅关注单一能力的培养, 而是要提高综合认知能力、情感调适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周霞 (2009) 提出科技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包括知识、能力、工作态度、意识四个维度。张华伦 (2008) 通过对太平保险有限公司、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兴正元集团等公司的总会计师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最终总结出构成总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的11个因子。林日团 (2007) 通过对57名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关键事件访谈, 初步建立了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并且指出由于高校管理干部工作性质及群体来源的特殊性使得该模型与国内外企业家胜任力模型的差异较大。纪伟, 李娟 (2008)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基础上, 建立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员通用胜任力模型。陈万思、任玮 (2006) 结合对7省市2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电话访谈, 编制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量表》, 并发放给10省市的60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构建包括职能胜任力和个人胜任力两个构面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赵西萍、周密 (2007) 着重对软件工程师潜在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了区分软件工程师优劣的五项特征:成就导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主动性、坚韧性。姚翔、王垒 (2004) 通过对某IT企业开发部门的322名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了IT企业项目管理者的胜任力要素及其内在结构。潘文安 (2005)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IT业项目经理人进行访谈, 建立了IT业项目经理人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模型与西方研究所揭示的企业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万玺 (2007) 对120名核心技术人才进行了实际问卷调查, 构建了核心技术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刘学方、孔晓东 (2007) 探讨了优秀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胜利模型, 更加注重强调了项目管理者的发展能力和意志品质。李志 (2007) 对33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的问卷调查, 分析得出了专业技术人才胜任力模型。发现不同职称人才胜任力模型有差异。焦璨、金悦 (2008) 对IT业从业人员的非技能胜任素质作了深入的研究, 构建了IT业四类关键岗位——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研发类的非技能胜任素质模型。

可见, 我国目前对胜任力的研究多关注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项目经理等。对于IT从业人员的研究也更多地局限在IT项目经理, 强调的也仍然是管理能力。华南师范大学焦璨、张敏强等人编制的《中国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对国内IT行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然而, 该报告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IT人员的非技能胜任力模型, 对于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2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

对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 目前多为实证性研究, 其中公认最有效且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行为事件访谈法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EI) , 这一方法最初由McClelland和Boyatzis提出,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将被访谈者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 分别对两个组进行访谈, 要求他们列出在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件, 包括正面事件和负面事件各三项, 并且详细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访谈者在征得被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记录访谈内容, 对记录中出现的胜任力指标频次进行统计, 然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进行比较, 找出两个组的差异特征, 根据显著性差异特征, 建立该任务角色的胜任力模型。Spencer随后在McClelland的基础上建立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简单概括为五步:①确定绩效标准。②选择效标样本。③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④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力模型。⑤验证胜任力模型。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还包括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焦点团体访谈法等, 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上多种方法的结合。

此外, 冯明、尹明鑫 (2007) 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除行为事件访谈法外还介绍了职能分析法、情景法、绩效法和多维度法并对以上五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他们认为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的胜任力模型是一种静态的模型, 不能反映组织对胜任力需求的不断变化;职能分析法虽然能够识别出一个职能或工作所要求的产出能力但是没有考虑到情景、个人能力和知识等因素;情景法将注意力放在了影响职位、工作、团队、专业的未来趋势上但是研究发现情景因素和所要求的胜任力之间的关系还不是非常明确;绩效法通过分析绩效来确定胜任力, 解决了目前国内外有关胜任力研究的不足, 但是由于想要获取动态的跨年度的样本数据难度较大, 因此该方法的运用并不广泛;多维度法吸收了行为事件访谈法、职能分析法和情景法的思想, 能够从多角度识别胜任力, 然而这些单独的胜任力对员工的绩效的影响是怎样的目前还并不明确。

3 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3.1 IT人员能力特征

一般来说, 企业员工的能力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能力、领导能力、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如下页图所示。核心能力不是一般的能力,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提出核心能力的三个特点:可创造价值、可扩展、不可被模仿。员工的领导能力指的是胜任领导工作的胆识谋略、方法手段或措施技巧等主观因素。基本技能指的是员工完成基本工作所需要的一般技能。专业技能是指某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基础技能通过基础性实训获得, 专业性技能通过生产性实训获得。众所周知, IT行业是一个技术更新非常快, 风险、竞争都非常大的行业, 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 IT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 因此对于IT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 考虑到IT人员的特殊性, 我们主要以A公司为背景, 基于以上人员能力模型框架中的“专业能力模块”, 创建了IT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力模型。

3.2 构建步骤

第一步:职位序列划分。所谓的职位序列实际上就是一些职责及能力要求相近的职位组成的职位族群。根据A公司IT部门的职能部署, 划分出通用支持服务、业务应用和运营应用三个职位族群。

第二步:确定建模对象。我们知道构建胜任力模型会增加组织的管理成本, 因此对于一个组织, 无论是企业还是部门, 在刚导入能力模型时不可能将所有职位都纳入建模对象, 从原则上讲建模对象应该是对公司或者部门战略实现关键流程上的关键职位。

第三步:通过适当的方法, 采集数据信息, 提炼、归类胜任力要素, 构建初步的胜任力模型。在完成胜任力模型建模对象的选择后, 就可以进行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了。首先对建模对象的战略专业能力和岗位KPI支持能力进行分析, 探索IT人员的专业胜任力结构, 然后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结合问卷调查建立初步的专业胜任力模型。

第四步:对上一步建立的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部门实际战略和能力的变化对模型进行不断调整以培养出高素质的IT专业人才。

3.3 职位序列划分

职业序列划分本质上就是对A公司IT部门的职位打包, 将若干个业务相类似的职位组合成一个群体。目前A公司IT主要包括通用支持服务、业务应用和运营应用三个部分。每一个领域都由一组岗位和岗位相关的能力组成, 清晰的岗位定义和能力需求使得个人更容易清楚自己的职业路径。表1中详细描述了A公司IT部门的三类职位族群并且列出了各族群的关键职位, 即IT人员专业胜任力能力模型的建模对象。

3.4 胜任力模块分类

根据A公司IT部门业务的实际的情况, 把专业能力分解为五大胜任力模块, 表2列举了五大胜任力模块和每类模块所细分出来的胜任力的数量。五类胜任力模块和其相关的具体胜任力将适当地应用于IT各个岗位, 从多方面去考察和要求在岗位上从事IT专业活动的员工。

3.5 能力级别

能力级别用来对岗位上所需要特定能力项进行评估和度量, 来定位和量化岗位的能力需求。能力级别度量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Likert五级量表, 见表3。

4 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工具, 可以有效地帮助员工认清当前岗位的专业需求, 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帮助直属经理有效地解决员工的甄选与考核、培训与发展、继任计划等方面的问题。

该胜任力模型实践活动的目标对象是A公司IT部门内所有在职业序列划分范围内工作的员工。针对不同的IT岗位, 胜任力模型给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 A公司采取在线能力评估, 员工和直属经理面对面沟通两种方式交替进行。员工:主导者, 进行自我评估, 了解能力水平和需求;制订发展目标、计划, 并严格执行计划;寻找反馈和支持;不断回顾。直属经理:帮助员工了解个人能力水平, 需要改进提高的领域;设计和支持发展活动;不断地辅导、发展谈话。以业务应用职位族群的业务应用经理和SAP主管两个岗位为例, 见表4。

为了配合模型的准确评估, 需要制定IT能力库。IT能力库对各胜任力的能力等级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员工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可以参考IT能力库对自己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分, 评分结束后, 可以生成一份差距识别报告, 差距识别报告可以分为分类报告和总体报告两种, 分类报告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了员工每项胜任力得分与部门要求的差距, 总体报告可以依据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员工的总评得分, 各胜任力模块及胜任力的权重也会随职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可以根据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员工可以根据这份报告来认识自己的胜任力强弱从而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5 结 论

IT人员专业胜任力模型主要的面向对象是企业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规划管理和信息系统运作维护的IT人员, 以A公司为背景, 将公司IT部门的主要职位划分为通用支持服务、业务应用和运营应用三个部分, 同时归纳总结出IT人员专业技能的胜任力要素, 主要分为IT通用能力、IT领导能力、项目管理、应用管理、服务交付和运营5大胜任力模块以及27个胜任力。该模型是以IT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建模基础, 不仅考虑了人员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兼顾了IT人员在专业技能领域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全面而综合地考虑了IT人员在企业IT服务工作中的胜任力模型。对于企业IT部门主管来说应该鼓励和支持员工运用胜任力模型的自我评价和认识, 并且帮助员工客观地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和需要改进提高的领域, 设计和支持员工开展提高活动和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相信企业IT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定会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4) :586-595.

[2]魏钧, 张德.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5, 6 (8) :4-8.

[3]李明斐, 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 1 (25) :29-32.

[4]冯明, 尹明鑫.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9:229-233.

[5]J.S.Schippmann, R.A.Ash, M.Battista:The practice ofcompetency modeling[J].Personnel Psychology, 2000, 53 (3) :703-740.

[6]王重鸣, 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 2002, 5 (25) :513-637.

[7]焦璨, 金悦.中国IT业从业人员非技能胜任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发报告[J].心理科学, 2008, 31 (1) :222-226.

IT专业英语词典 篇5

lens, divergent 发散透镜

lens, objective 物镜

lens, plano-concave平凹透镜

lens, plano-convex平凸透镜

lens, zoom 变焦镜

level 水平;级;阶;层次

level gauge 水平仪

level of documentation 文件编制水平

level sensitive 电平敏感

level shift 电平位移

level shifter 电平位移器

level trigger 电平触发

level, clip 限幅电平

level, energy 能阶;能量水平

level, interrupt 中断水平

level, modulation reference 调制参考水平

level, noise 噪声水平

level, priority 优先水平

level, register 寄存器水平

level, register-transfer (RTL) 寄存器转移水平

level, symbolic source 信号源水平

level, transfer 传输水平;转移水平

level-sensitive scan design (LSSD) 电平敏感扫描设计

level-triggered interrupt 电平触发中断

lever 杆杠

library 程序库

library management 程序库管理

library, adapter description (ADL) 配接描述程序库

library, board 电路板程序库

library, component 元件程序库

library, device template 器件样板程序库

library, macro 指令组程序库

library, parts 零件程序库

library, public shared 公用分享程序库线性前置属性中间表示法

library, routine 例行程序程序库

library, shared 分享式程序库

library, symbol 符号程序库

library, test pattern 测试模式程序库

license 授权,许可

licensing standard 许可标准

life cycle 生命周期

life test 寿命测试

light 光

light amplifications by radiation (LASER) 辐射光放大

light current 视频电流

light emission microscope 光发射显微镜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发光二极管

light pen 光笔

light sensitivity 光敏度

light source 光源

light, arc 电弧灯

light, fluorescent 萤光灯

light, monochromatic 单色光

light, polarized 偏光

light, scattered 散射光

lightguide 光导

lighting efficiency 照明效率

lightly doped drain (LDD) 轻掺杂渗漏,低注入排放, 轻微掺杂漏电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LFSR) 线性反馈移动寄存器

lightly doped offset (LDO) 轻度渗染偏移

lightning arrestor 避雷器,过压保险丝

lightning rod 避雷针

lightwave 光波

lightwave transmission 光波传输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LDAP) 轻载目录访问协议

limit 限制

limit of error 错误极限

limit switch 限位开关

limit, output current 输出电流限制

limit, output foldback current 输出折返电流限制

limit, power foldback 功率折返限制

limited, run-length (RLL) 游程长度限制

limiter 限幅电路;限幅器

limiter circuit 限幅电路

limiting amplifier 受限放大器

limiting angle 极限角

limiting static friction 极限静摩擦力

line 线, 线路, 行

line address 线地址

line balance impedance 线路平衡阻抗

line code 线路代码

line conditioner 线路调节器

line current 线电流

line driver 线路驱动器

line echo cancellation 连线回音消除

line extender 线路延长器, 线路延伸器

line hunting 线路捕捉,线路搜索

line interface 线路接口

line loss 线损耗

line of action 作用线

line of flow 流线

line of force 力线

line of sight (LoS) 视距

line overhead 线路开销

line printer 行式打印机

line probe router 线路探测路由器

line regulation 线路调节

line repeater 线路转发器

line signaling 线路信令

line source 线发射源

line termination (LT) 线路终端

line transient 线路瞬变,线路瞬态

line, coupled data 耦合数据线路

line, dedicated 专用线路

line, delay 延迟线

line, dial-up 拨号线路

line, double scanning 双扫描线

line, equipotential 等位线

line, focal 焦线

line, folded 折迭线路

line, gradient 梯度线

line, grid 栅线

line, leased 租用线路

line, liquid 液态曲线

line, module identification (MODID) 模组识别线路

line, on- 在线

line, peripheral select 外设选择线

line, private 专用线路

line, resonant 共振线

line, saturation 饱和线

line, scanning 扫描线

line, spectral 光谱线

line, ultra-fine grid 超微细栅线

line-mode browser 行模式浏览器

line-source 线路源

linear 线性

linear array 线性阵列

linear bus network 线性总线网络

linear circuitry 线性电路

linear delta modulation (LDM) 线性增量调制

linear density recording 线性密度记录

linear device 线性元件

linear feet per minute (LFM) 每分钟直线英尺

linear integrated circuit 线性集成电路

linear list 线性列

linear modulation 线型调制

linear polarization 线性极化

linear power amplifier 线性功率放大器

linear power supply 线性电源供应

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LPC) 线性预示编码

linear programming 线性规划

linear regulator 线性调节器

linear search 线性搜寻

linear sort 线性分类

linear, sub- 次线性

linear-density recording 线性密度录写

linearity 线性度

linearity error 线性误差

linearity, differential (DL) 差动线性

linearity, integral (IL) 积分线性

linewidth 线宽

link 联结;链接;链路

link access procedure (LAP) 链路存取程序

link access protocol balanced (LAPB) 链路存取协定平衡

link access protocol for the D channel (LAPD) D通道链路存取协定

link adapter chip (LAC) 链路适配器芯片

link aggregation 链路群,链路集合

link autonomous, 独立链路

link control protocol (LCP) 链路控制协议

link digital microwave, 数字微波链路

link hardware 链路硬件

link identifier 链路标识符

link interface 链路接口

link layer 链路层

link layer control (LLC) 链路层控制

link management proxy 链路管理代理

link state routing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link thread 链路线

link, autonomous 自控链路

link, digital microwave 数字微波链路

link, microwave 微波链路

link, protocol-laden 协定负载链路

link-editing software 链接编辑软件

link-layer control (LLC) 链路层控制

linkage 连接;联动

linked list 链路串列

linker 联结程序

liquid 液体

liquid air 液态空气

liquid cooling 液体冷却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levision (LCD TV) 液晶显示电视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液晶高分子,液晶聚合物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encapsulation (LCPE) 液晶高分子封装

liquid line 液态曲线

liquid photo imageable (LPI) 可描摹液态图像,液体光电可成像的

liquid photoimagable solder mask (LPSM) 液体光致阻焊剂

liquid state 液态

liquid, photo-imagable 感光液

liquid, propellant 推动液体

list 列;表列;清单

list wire, 线表列

list, adjacency 相邻列

list, check 检查表列

list, double-linked 双链结串列

list, linear 线性列

list, linked 链结串列

list, ordered 有序列

list, parts 零件表列

list, pin 接脚表列

list, sequential 顺序列

list, state 状态表列

listing 表列

listserver 列表服务器

literal 文字,字面值,句节

lithium (Li) 锂

lithography平版刻法

lithography, optical 光学平版刻法

live backplane 带电底板

load 负荷;负载;载入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

load cell 载入单元

load control 负载控制

load decoupling 负载去耦

load factor 负载因数,负载系数;

load impedance 负载阻抗

load regulation 负载调节

load shedding 减载

load up/down, 可逆负载

load, capacitive 电容负载

load, down- 负载;载入

load, electrical 电力负载;电气负载

load, full 全负载

load, half 半负载

load, inductive 电感负载

load, overlap 重迭载入

load, parallel平行负载

load, reactive 电抗负载

load, up- 逆载;载出

loader 装入器

loader, bootstrap 启动式载入器

loading coils 加载线圈

loading, parasitic 寄生负载

lobe 凸角

local 本地;本区;局部;区域

local access and transport area (lata) 局部接入和转送区

local area network (LAN) 区域性网络

local attenuation 局部衰减

local bus 本区总线

local bus video 本区总线视频

local distributed data network (LDDN) 区域性分布式数据网络

local exchange 市话交换机(局)

local exchange carrier (LEC) 市话交换载波

local injection and detection (LID) 局部注入及检测

local injection and detection single-mode fiber 局部注入及检测单模光纤

local loop 区域性环路

local multichannel digital service (LMDS) 局部多信道数字业务

local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system (LMCS) 本地多点通信系统

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 (LOCOS) 区域性硅片氧化

loc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 (LPN) 区域性分封交换网络

local segment 本部分段

local sensing 本地读出

local, data 区域性数据

location 定位

locator 定位器

locked, phase- 锁相

lockout 分离;闭锁

lodestone 磁石

logarithm 对数

logarithmic 对数的

职业教育IT专业 篇6

摘 要: 为了培养具备日语应用能力的外包人才,必须把握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IT日语初级下45名学生为对象展开分析,以明确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IT专业 日语学习者 学习动机 学习规划

引言

随着对日外包急速发展,懂技术、会日语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IT专业纷纷开设日语课程。学习者对日语学习持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是否影响学习积极性,有必要对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目前关于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相关研究不多,不明确学习动机,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IT日语初级下45名学生为对象,对学习动机进行考察分析,明确学习者学习动机。

1. IT专业日语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等不明确,课程设置等仅以语言教学为主,教师想方设法改进,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问题如下:课时不足、缺乏系列性教材、大班授课、课程设置缺乏与IT结合内容设置、学习目标不明确、中途放弃人数多,等等。

2.调查概要

为明确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以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选修IT日语初级下的初级水平学习者为对象,2015年5月实施问卷调查。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三个专业的有效问卷中,各随机抽取15份,合计45份,进行考察分析。

内容分能力提升、流行文化、就业留学、亲近感、外界因素五大项,13个问题。采用A赞同、B不确定、C不赞同的三段评价法。

另外问卷最后附加:本学期日语课程结束后,今后是否有继续选修日语的计划。

3.结果与考察

3.1整体结果分析

通过五大项目平均值排序,把握了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图1所示。

[赞同]比率排序为:[能力提升](97%),[亲近感](73%),[流行文化](49%),[就业留学](43%),[外在因素](27%),可见IT专业日语学习者的主观性内在因素显著高于非主观性外在因素学习动机。同时[能力提升]的[不确定]最低,可见动机明确,积极性极高。教师可以导入对日外包内容、就职指导、赴日留学等内容,提高积极性。

3.2学习动机五大考察项目内容考察

3.2.1能力提升

通过[(1)因为想多学一门外语(6)因为想提升自身竞争力]考察,如图2所示。

[赞同]都高达95%以上,源于日本漫画等兴趣点,但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多学一门外语,提升自身竞争力,学习动机明确。

3.2.2亲近感

通过[(3)因为日语学习本身很有趣(8)因为日语老师很亲切(11)因为日语有汉字觉得亲切]考察,如图3所示。

[赞同]顺序为[因为日语老师很亲切](98%)、[因为日语学习本身很有趣](75%),可见学习有乐趣与积极性。同时教师亲切感起主导作用,日语教师要善于挥这一优势。

3.2.3流行文化

通过[(2)因为喜欢日本动漫等(5)因为喜欢日本流行时尚]考察,如图3所示。

[因为喜欢日本动漫等]的[赞同](60%)最高,可见日本漫画、动漫等是学习契机,比日本流行时尚更受欢迎,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经典动漫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2.4就业留学

通过[(4)因为IT+日语有利于就业(7)因为将来想在国内日企就业(9)因为将来想赴日就业或留学]考察,如图5所示。

[因为IT+日语有利于就业]的[赞同](80%)最高,而[因为将来想在国内日企就业;因为将来想赴日就业或留学]的[不确定]也高达60%,值得注意,IT+日语利于就业,提升竞争力,但面对就业、留学,却极其不确定,可见学习者的迷茫感与不安感。

教师可以导入对日外包、日企面试、实践教学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不安。

3.2.5外界因素

通过[(10)因为受到朋友或家人的影响(12)因为想要取得学分(13)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考察,如图6所示。

[不赞同]最高,[因为英语成绩不好](57%),[因为想要取得学分](54%),[因为受到朋友或家人的影响](49%)。可见学生为了提升能力、促进就业与提高兴趣等,动机明确。

3.3继续选修日语计划

通过[本学期日语课程结束后,是否有继续选修日语的计划]考察,如图7所示。

[有计划]高达93%,可见日语学习欲望极强,教师要积极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4.结语

本文调查了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考察分析,对其特征性、倾向性有了明确把握。学习动机五大项目排序为:能力提升,亲近感,流行文化,就业留学,外在因素。另外,学生继续学习日语的欲望极强。

今后想依据调查结果,致力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莺.非日语专业大学日语学习动机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8(30).

[2]高峰.基于高校IT专业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2014(105).

[3]王婉莹.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3).

职业教育IT专业 篇7

【关键词】中外合作 高职 交际意识 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立项项目“中加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ZY2013A16)。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5-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亦在国内众多领域实行开放政策的浪潮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开放研究,即允许国外的院校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进入到我国的教育领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BCIT)合作开办IT类专业教育,首次招生至今已近十年,学院通过与BCIT的密切开展的双方教学渗透促进了在教育资源、制度、理论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形成了教学科研合作方面的诸多教学成果。

一、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析

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将越来越密切地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技术融合的进程。中外合作办法的初衷即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这其中的一个部分便涵盖出国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加合作班在设立之初便使用了该模式,即学生在国内的大学学习英语和专业技术,在取得毕业资格后可以继续前往加拿大深造。

随着IT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占领IT市场极大份额的形势下,无论从在国外学习阶段或在国外工作过程中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亦或是从拓宽工作空间的角度论,英语教学的成败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乃至工作之后业务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鉴于此,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以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构建了立体化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互渗透的英语教学体系,其课堂教学一直贯通整个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其中,跨文化交际已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培养学生以交际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跨文化素养,从而增强高职IT类专业学生在国外学习阶段的文化适应性,是该合作项目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高职IT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1.合理化课程设置

提高应用型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科学化设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深层挖掘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本研究领域的相辅相成性,科学甄别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实现课程优化设置。

2.科学化教学模式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尝试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教学创设适合的真实英语语言交际文化背景相关的情景,锻炼学生英语语言思维习惯方能使其能自然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终实现语言知识的持续长效的积累和强化。

3.多元化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更有效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检验和完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多维度的能力发展目标,使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为学生进一步的跨地域跨文化深造完成基础能力建构。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高职IT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内容分析

结合高职IT类专业学生未来出国进修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内涵需求去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从而探索出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应从知识、态度、能力和素养四个方面构建培养内容体系[1]。

1.知识层面的培养内容应包含通过构建跨文化语境,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中西文化对比法以强化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力。渗透以合作方国家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交融为主线的文化性常识;以合作方国家和地区的交际风格及交际习惯为核心的语言知识;以合作方国家为主的社交礼仪、法政常识等社会性知识;通过使用立体化教材开展科技类信息资源阅读和沟通,积累基于IT类专业背景的专业英语知识。

2.态度层面的培养内容应包括培养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多元文化融合的开放心态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从而养成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同时能够适应性地包容和接纳他国文化。

3.能力层面的培养内容应包括通过中外双方每年一度的大使团互派交流活动以及虚拟社区专业群体交流等活动形式构建跨文化体验,以训练其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等。

4.素养层面的培养内容应涵盖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养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素质。

四、中外合作办学中高职IT类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模式分析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进入英语教学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有益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国际化交流,有效的国际合作化英语教学应在科学地考虑和体现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甄选多维的教学内容和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同时打造专业多元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多角度合力共育跨文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氩等离子电凝下一篇:蓄电池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