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

2024-05-17

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精选8篇)

篇1: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广大师生越来越明显感到“听”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听力是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首,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更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听力是一种迅速,正确地辨音,解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习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国际大环境要求人们能用英语交际,近几年中考,也是逐步加大了听力试题的难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更是我们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听力的困难,训练方法,技巧点拨。

一、影响和制约听力发展的因素

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和理解声音信号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人们接受信息是通过大脑来识别和理解每个声音信号的意义,然后作出适当的反馈。反馈的快慢,判断的正确与否,同一个人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及个人的知识、经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学习中,影响和制约听力发展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上的困难

学生所听和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和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方面使在语流中的词句发生变化。经常误听一个或几个词语的发音,这些都会引起听的困难,从而使听者对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的意义辨别能力更弱。克服这种困难的方法,首先要重视音标教学,音标基础坚固与否决定单词读音正确与否。例如this和these,through和though前者中[I]和[i:]的区别,后者中th发[θ]和[Э]的区别,如果不掌握这个区别,就很容易发错音。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模仿磁带中地道的语音和语调。

2、内容上的困难

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缺乏对英美人的人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以及英语国家的习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例如:人们见面时常说Hi!或Morning!只有在正式场合才说:“How do you do?在晚上分手时说“Good night”因此,听力练习可配合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注意介绍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士人情、宗教信仰、礼仪。如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因此英语中表明态度、观点,建议都直截了当,多半在开头部分。再如英国汽车的行驶方向、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吃饭时,英美人在使用刀叉方式上的不同,如果理解了这些,这样,在听时就不会产生误解。

3、心理上的困难

听力训练时,学生处于没有自信的心理状态,总感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表现为过分紧张和焦虑。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这样,本来可认听懂的也听不懂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告诉学生越想听懂就越可能听不懂的道理,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及每个细节,不但听不懂外语,也听不懂母语。听时,注意力要集中到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细节上,正在听的而不是已听过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养他们听的兴趣。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心平气和地听,不心慌不紧张,不分神,无论听音,还是做题,要干脆到落,不能拖泥带水,要听懂即做。

二、系统训练学生听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高听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利用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学习动力,教师先由预听部分,设置语境,让学生了解一下要学习的语言知识,以及与所听内容有关的知识,引起他们怀有某种期待,乃至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另外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运用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

听懂英语有两个方面,辨别和理解,辨别又包括辨音和解意,但辨音和解意又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连贯起来。为了提高这一能力,应经常让学生把注意集中到各种语音现象上,尤其是容易混淆的语言现象的辨别上,根本方法是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扫除词汇障碍。平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发音准确,拼写正确,词义清楚,通过量的积累,基本功扎实了,训练听力时就会得心应手。

2、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

对注意力与动力关系之研究结果表明,更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剌激的强弱必须适度。因此,在外语教学的环境中,为保证愉快的听的体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错误的情绪及听的技能的掌声握,对教材的难易程度(包括语言和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有效的控制。因此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要注意选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材料。材料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太易则无法产生听时的兴奋反应。难易度主要从内容,词汇和录音语速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培养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摆脱因母语的干扰。

学生在训练听力时,往往会把听到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再借助中文去理解原文,从而养成了翻译式的思维习惯,这样翻译的思维方式会延长做出准确反应的时间,因此很难跟上原有的迅速,顾此失彼,减慢学习进程,影响听力效果。所以,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让学生经常听录音,要反复听,不厌其烦地听,要听、说并进,反复练习,按照唯物辩证原理,听和说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和提高。听的能力增强了,为流利而准确地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说的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练习听力时,也要多讲多说。正如布龙菲尔德所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它方法是没有用的。”

4、用英语的组织教学,使英语听力经常化。

课堂是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主要场所,听力训练并不仅仅是学生手中一本听力试题,教师的录音,学生做题。我们要把听力训练贯穿到日常组织教学各环节中,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教师发出来的语音,语调正确,学生就爱听,也愿意模仿。

三、技巧点拨

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听的方法和熟练的程度直接相关,对于初学者,常用的听力方法是:预期、猜测、抓住要点和边听边记。

1、预期:预期是对将要听的材料作出判断,是听者理解并掌握即将要听的材料的首要条件。预期可帮助听者积极的想象、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利于听者理解所听的内容,当遇到较长的句子时,也可根据前半部的音调及内容对后安部分进行预期。预期不都是线性的,也可利用后面已知语言材料回头对前面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判断。

2、猜测:猜测就是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合理的推理。由于听者听到的是一现即逝的、一连串的语流,有的地方含糊不清,有的地方轻微,有的地方还夹杂着许多噪音。,同时,说话者口音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些都给听者带来极大的困难。若想把它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是不容易的。因些,听者要善于运用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获取信息有时可从录音句子的语气和结构中获得。经验表明,对于感叹句,解题技巧是要选肯定句,而虚拟语气是指对是事实相反情况的假设,解题技巧是选择与听到内容相反的答案,后者是疑问句或反问句,答案一般也是否定的。例如:

M:Let,s have a drink?

W:Have a drink? I,ve just started the work.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3、抓住要点: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很关键的。因此,听者在听到一段短文时刻应想到此段短文的main idea。如听一篇小故事,就要听清主人公是谁,有哪些情节。事件的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多数初学者都力求把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听懂。结果,由于注意力放在词句上,获得的是零零碎碎的信息,听完后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内容,抓不住中心思想。因此,我们应尽力发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主干,这是决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能否尽快提高的关键所在。

4、边听边记

我这里提到的边听边记不仅仅是笔头记忆,也包括把获取的信息记在大脑里,如事件的时间、人名、数字可用笔头快速记忆,而对于事件的发展经过则需要大脑不间断的连贯记忆。心理学家发现,大脑的储存能力是任何一台高级精密的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还发现,人的记忆力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即“遗忘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听音时,既要使大脑不断吸收,判断和储存信息,又要使听的过程不致于中断,既要注意用心记又要集中精力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

四、结束语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听力教学孤立化,应把听力教学贯穿于教学各环节过程中。另外,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用科学的方法,长期地反复地进行训练。应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我们教师也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接受,学习新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石主编《中学英语听力与实践》 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1987年

2、顾曰国主编《英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3、张厚粲主编《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年

4、《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

【摘要】本文以本人执教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新目标英语》)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围绕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讨如何整合教材这一基本课程资源,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开发利用学生这一核心课程资源。意在用活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协调发展的课程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资源 单元整合 学科整合 学生资源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让其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任。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迫切需要,新课程理念也随之诞生,广大英语教师由传统教学中注重语法教学和词汇讲解迅速转向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英语教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新课标》是对新课程理念最好的诠释。《新课标》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一、英语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新目标英语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话题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活动丰富,结对活动、小组活动贯穿每个单元,但各单元的话题相对独立分散,语言知识与功能结构跳跃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词汇量很大,适宜于有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而在教学实践中,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小学根本没接触过英语,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接受课时规定内的教学内容却游刃有余,“吃不了”与“吃不饱”同时并存于英语课堂,因此,这对英语教师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仔细的研读教材、有效的整合教材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教学实践证明: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语言任务顺序、增删、替换某些语言任务能优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此外,新课标还指出: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老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每天都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当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利用各种有形的课程资源,敏锐捕捉无形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新旧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在执教《新目标英语》之前,我们用的是JEFC老教材,该教材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并按课时划分编写,每单元一个话题,分四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受课时规定的教学内容所限制,发挥余地较小,该教材没有现行Go for it !教材所编排的如此丰富多样的任务型语言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的是教材知识的传递者,结果学生学到了很扎实的语言知识,会考试却听不懂英语,也不会说英语,因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得到充分训练。Go for it! 在编排上设置了众多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其本身也有时空的局限性,照顾不到不同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研究教材,使之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实践教材。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解读《新课标》,做教材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使教材的价值最大化。

三、英语教材整合的方法

(一)单元之间整合

1.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新目标英语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的话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教师能根据当前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或者活动对教材相关单元进行调整,教学效果将更具实效性。《新课标》指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在新学期开始第一周,我习惯于把整本教材从宏观上对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逐一了解,再根据每个阶段可能发生在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制定相应单元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教八年级上册时,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我安排在“十一”国庆长假前一周教学,因为这时学生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等着放假,并且都有自己的假期计划,在做Pairwork, Groupwork, Survey等任务型语言活动时有话可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愉悦、兴奋、期待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效果比脱离生活实际孤立教学要好得多。再比如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我通常安排在“母亲节”前一周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2.结合学生心理特征

为了与小学英语相衔接,同时照顾少数学生小学期间没学过英语,因此,新目标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设置了三个预备单元(Starter Units),分别是:Unit1 Good morning;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这三个单元对那些已学过英语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按单元教学,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满、无聊的学习情绪,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内容,我觉得把 Starter Unit1和正式单元Unit1 My name’s Gina.结合起来比较好,学生既学会了基本问候语,学会用英语向新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刚升入初中对新环境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新老师,渴望结交新朋友的美好愿望。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教材就会发现每册书一定有相关单元的话题跟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思维活跃,充满朝气,同时也正处在极度叛逆期,不少学生与父母有“代沟”。当学生迈入九年级时,其思想也成熟了很多,因此,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在开学初提前教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这样一种特定的情景,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实践目标语言,活动之后就house rules, school rules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纪律观念,学会与父母、与同学和老师和谐相处。

3.兼顾知识前后衔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自成体系的语言规则和结构,而新目标教材在这一点上跳跃性强,体现Recycling的学习策略,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如果出自同一语法现象或同一时态的两个单元相隔时间太长,第二次在上新课之前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比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会用比较级对性格等方面作比较,而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教学目标是学会用最高级对影院、文艺节目等进行比较,比较级和最高级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然而,这两个单元之间相隔半个学期,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致认为:把Unit 12 放在Unit 6之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级、最高级,同时也方便检测,通过教学反馈,学生反映这样做便于他们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在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时更加顺畅。在一定阶段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有利于高效利用教学资源,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单元内部调整

新目标教材每个单元由Section A 和 Section B组成,A部分呈现基本语言知识和功能句型或主要语法现象,B部分是A部分的拓展和延伸,侧重培养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对单元内部进行顺序调整,及时拓展和补充相关知识,删掉不贴近学生实际或难于操作的任务型活动,也可根据需要替换原有内容。

1.根据语言认知规律整合

语言习得遵循先听说,后读写的认知规律,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都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发展。我在处理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深有体会。 在Section A (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已去过和想去的旅游胜地,并用形容词来描写其感受或看法,总结复习并学习新的形容词,然后带学生看图讨论(1a),在有了充分的词汇和句型输入的基础上,很自然的转到1c Pairwork活动上,再做1b的听力就要简单得多;学生旅游过的地方一定有留下好印象的,也有不好的,在完成2a,2b的听力任务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感受来做结对活动,而不是限定他们做2c,并且在讨论之前补充相关有用句型:I’d like to visit somewhere exciting. I like to visit places where the people /weather/food/…. I’d like to visit places where I can learn/buy/see… I don’t want to visit …because …这样做,一方面活跃了思维,另一方面降低了语言难度,学生增强了学习信心。

本单元的话题是去哪旅游度假,学生很感兴趣,有话可说,可是如何突破本单元教学重难点--somewhere和形容词的位置关系及由关系副词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操练规范的语言句型,围绕此目标,我将Section B和Self Check 也进行了整合,这是本单元第三课时,是一堂公开课。我首先把任务4 Groupwork和Self Check 2 出现的旅游名胜图片上网下载打印作为导入部分的教学资源,看图片讨论What do you think about visiting…? 来复习所学形容词;然后做一个抽签游戏:从这些图片中任意抽一张,在5秒之内回答出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t? Why or why not? 很自然的过渡到Section B 任务1:Brainstorm a list of things that are important to you? 引导学生用Section A部分所学的重点句型I’d like to visit somewhere interesting. I’d like to visit places where …来回答;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的听力任务2a,2b作了有效的铺垫,接下来是结对活动--为了避免讨论的盲目性,我让学生从课堂上所展示的七幅旅游名胜图片中选出你想去的一处进行讨论,对话的反馈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课时,学生的语言准确率提高了,流利程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后把3a部分作为快速阅读处理,因为此部分生词不多,也没有新的语法现象;3b写作训练设置为家庭作业,通过课堂上充分的语言训练,学生在写作时已储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因此输出也就水到渠成。本单元通过调整语言任务的顺序、增加拓展相关内容,替换不合理内容处理后,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语言难点,实现语言交际功能。

2.挖掘听读材料资源

新目标英语教材听力材料和阅读课文内容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感,取材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历史、天文、地理、文化、教育、娱乐、风土人情等,内容丰富,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语言素材。听力和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两种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灵活的处理听力文本和阅读文本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技能,实现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有机统一。

现以九年级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Section A 听力1b和2a,2b是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但故事没有给出结局,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这两段听力文本都不长,情节也比较简单,可做如下处理(1)带感情分角色朗读,因为故事的主题是Tina had a bad morning , 引导学生读出Tina情绪低落,懊恼难受的语气,其Partner应读出同情,关心,感同身受的语气色彩。(2)给出关键词,如oversleep, take a quick shower, get dressed, the bus left, run to school, leave backpack at home, run home, leave keys in the backpack. 让学生根据关键词以第一人称复述 My bad morning,通过多次复述,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的用法。(3)续写: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进行小组讨论,给故事编一个结局,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创意,然后写下来。细心研究九年级英语教材就会发现很多单元编排都有一个共同点:Section B中的3b写作训练实际上就是听力2a,2b的改写。所以在处理完2a,2b的听力之后教师应及时的从听力文本中提炼有用词组、句型,让学生复述大意,从而降低写作难度,巩固语言语法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发展。

从八年级下学期起,读写训练的比重逐步加大,每个单元除了3a为阅读外,另外增加了一篇阅读课文,每篇课文都配有阅读策略指导,训练阅读技能;每单元的写作训练3b由最简单的填写单词到写句子,由仿写过渡到自主创作。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阅读材料呢?(1)熟读熟背。中国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中可知读书的重要性,对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熟读英语书就更重要了,阅读课文提供了跨文化内容的背诵材料,多读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规范语言准确性,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对七八年级比较简短的文章,可要求学生全背,对九年级篇幅较长的文章,可节选重要段落背诵,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缩写,然后背诵。(2)读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文情节或事实提问或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感受。(3)读后填空。设置简短的cloze test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重要语言知识点的掌握。(4)读后仿写。从八年级开始每个单元Section B部分3c都是3a阅读的仿写训练。

3.跨学科整合

由于新目标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跨学科现象,比如在教七年级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在小学阶段基本颜色学生都学过,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和美术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颜色相混合后会得到另外的什么颜色,如yellow + red=orange, white + red =pink, red +yellow +blue =black;再如在学习数词时,可跟数学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学习序数词时可以穿插游戏: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常见节假日的日期提问。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一样。实践证明跨学科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大了词汇量,体现了学科相通,给学生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四、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1.善用课堂机智施以爱的教育

由于学习习惯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英语丧失了学习兴趣,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某某同学上课不听课,捣乱,扰乱课堂纪律。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在英语课堂上,其实它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灵活的抓住它与英语课堂的契合点,它就能变成课堂的一个美丽插曲。曾经我就遇到过类似经历,当时正在教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我正在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学会礼貌提出请求的基本句型,忽然听到教室后排传来吵闹声,“快!还我!”“不还!我就不还!”,眼看争吵越来越激烈了,我赶紧走下去,原来是后排一位调皮的男同学把前排女同学的笔记本抢走了。我微笑着拿起笔记本说:“What a nice notebook! What beautiful notes! 老师知道你其实还是喜欢英语的,想借同学的笔记本抄笔记,对吧?可是你未经同学的同意就擅自拿走东西是不礼貌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礼貌的提出请求。”然后我转向大家说:你们能帮xxx同学礼貌的提出请求吗?顿时,全班马上响应,“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notebook?” 然后,我让这位同学对着前面同学把这句话重复一遍,没想到调皮的他竟然把句子说完整了!尽管说的不准确,然而,我分明看到他眼睛里充满感激之情,很快他把笔记本还回去了,一场**就这样平息了下来。其实,很多时候调皮学生并非故意要捣乱,是因为他们感觉缺少关爱,于是他们便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过程是教师学识素养与业务能力的验证,也是学生了解老师的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应将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在关键时刻,一句话就可以点燃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保证听课效率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课堂45分钟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英语更是如此,因此,学生的思想情绪,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听课效率。课前:每次走进课堂我都会将全班环视一圈,观察学生的状态如何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每当学生刚从体育课下来,大汗淋漓,兴奋不已时,我会临时进行单词接力竞赛,给三分钟时间准备,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每当看到学生刚结束一场测验走进英语课堂,疲惫不堪,无精打采,我会进行一个游戏热身或播放一首音乐放松;课上:个别学生心不在焉或心事重重,我会提问警示他们,设置的问题保证他们能答上来,个别学生洋洋得意,我也会提问,但是保证他答不全,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互动: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从而灵活的调整进度,改进方法。学生的反应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一种检验。

3.利用学生知识结构增强成功体验

英语学科涵盖的领域大,范围广,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出身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经历不同的社会环境构建了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这对英语教学来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比如,在学有关身体部位时,有些学生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于是我让他们上台带领全班一起学习,然后老师总结点拨,从中该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学到了新知识。再如,九年级Unit 4阅读What would you do if…?文中主要讲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受伤急救措施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应对方法,我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充满趣味,很有创意,尽管有些略显幼稚,但这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需要做的是多加鼓励,及时引导。

4.引进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课堂

新目标英语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学生的生活经验包含着许多智慧、理论以及内在反省,思考与内隐的意识或心路历程,学生拥有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文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直接引进到英语课堂,让英语课堂生活化。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经验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后的结果。学习新知识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同化新知识,再内化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教学内容涉及如何制做水果奶昔、如何做沙拉、如何下面条等,这对那些家里开饭店的学生或有些从小锻炼过,自立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们熟知制作过程,表现欲强,这部分学生英语不一定很好,但是教师仍要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通过说进而学到语言知识,同时对班级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学会自立生活最好的榜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5.发挥学生兴趣特长增添课堂风采

随着我国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家长越来越重视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不少孩子琴棋书画,能歌善舞,能说会道,多才多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加倍促进英语学习。比如英语教材中涉及关于水果、蔬菜、动物、职业、家具等类别的词汇很多,教师可充分调动班上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在不耽误功课和休息的情况下让他们画好,这些图片可以反复利用,将是最宝贵的英语课程资源。为了活跃气氛,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教师不妨让唱歌天赋很好的学生在英语课前五分钟教全班唱英文歌曲,一方面让学生放松心情,另一方面巩固英语知识。从中,这些学生既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又陶冶了情操,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信心,而其他学生也都在亲切而快乐的环境里学到了知识,课堂是施展学生才艺的舞台。此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书画展、英语板报、手抄报、英语演讲、英语短剧都可以成为学生快乐实践英语的平台。

6.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独立生活

新目标英语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事,怎样交际,重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在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怎样制作奶昔、沙拉等内容时,鼓励学生回家尝试,让家长品尝,并且做出评价,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操作,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言写出制作过程,反馈证明学生对待这种家庭作业比对待单纯笔头的作业,态度更认真,更积极。在教学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本单元话题是Chores,于是我布置了如下家庭作业:周末动手做下列八项家务,包括cook breakfast, clean the room, do the laundry,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make the bed, fold the clothes, take out the trash,看看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不会的需要学习的,做好之后让父母签字评价,然后写篇短文 Do chores, 并且写下感受,做出自评。作业交上来结果既让我欣喜又让我深思.。大部分家长这样评价:对孩子突然的举动很感动,感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平时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导致很多事他们不会做……布置这种让孩子亲自动手实践的作业锻练了孩子的生活劳动能力,很有帮助!学生也纷纷表示:平时都是父母做, 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自己做起来却做不好; 父母亲很辛苦,我才做今天一次家务都感到累,而他们一年到头都这样为我忙碌……今后要好好努力报答父母! 长期以来,中国的家长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家长师生应共同努力来改善这种局面。

7.分析学生错误改进教法学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位哲人说过:错误的滋味是“苦”的,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是“甜”的。谁都会犯错,人的一生就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积累经验。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要充分挖掘错误背后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主动实践写英语,对待学生的错误首先我们要宽容理解,然后分析原因,改进教法学法,寻找对策,及时指导。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表达错误常分为两类:语言错误和语用错误。前者指词法、句法结构形式方面的错误,后者指语言运用得体性方面的误区,常与场合与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很多学生经常犯的一个语言错误:将“非常喜欢……”表达为“I very like…”,原因在于没掌握very的用法,而是用汉语直接思维。纠正这类语言错误关键在于让学生多说多写,以不同的形式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表达习惯;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采用举一反三法、反三归一法、比较法、联想法、归类法等学习方法全面掌握知识。此外,足够的语用知识是实现语言有效交际的保证,比如在学习有关初次见面打招呼常见用语时,学生会说出下列句子: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Where do you work? How much can you earn a month? 殊不知这是中国人的交际习惯,在西方国家,问这些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这些句子属于语用错误,由于学生不知道中西文化差异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语言教学中,确保语言学习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资源为英语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根本保证,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整合教材,充分开发,不断摸索创新教学方法,使教材这一核心资源价值最大化;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参与主体,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是隐性的、动态的、多样的、真实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的目光,无悔的爱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2.教育部. 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版

4. 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与调整》. 中小学外语教学..01

5. 付宣红.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3.4

篇3: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

关键词:听力学习策略,听力教学,听力水平

在外语教学中,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所学语言而采取的行动, 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在语言学习中应该相辅相成, 相益得彰。然而因为听力在考试题中所占比分不多, 很多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 听力教学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背道而弛。因此, 探讨听力训练的学习策略, 并运用于实践中,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从而为说、读、写做好准备。

一、听力策略概述

听力学习策略包括课堂教师引导的听力训练策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时可采用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等。课堂听力训练策略一般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的:听前 (pre-listening) —听中 (while-listening) —听后 (post-listening) 三个阶段。

1. 听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其相关的心理图式, 让学生通过推理联系新信息和吸收新信息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听教材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 听中阶段

学生在此阶段进入紧张的对声音信号的知觉、解码、筛选和重组的心理状态, 是他们对自己是否领会了所听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当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监控的过程。语音、语调辨析、词汇活用及逻辑推理等听力技能的运用始终贯穿于听中阶段。

3. 听后阶段

学生应能在完成听力任务后对听力的效果进行自我反馈、区分难点与不足, 并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训练。还可以完成一些拓展练习,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听力策略训练的实施

下面是用高中教学中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听力策略的训练, 教学采用听前、听中、听后“三部曲”进行。

教学内容是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6) Task听力部分。该部分讲述的是几个学生应校长的要求陪同几位外国客人游览北京, 回来后大家提出了陪同过程中困扰他们的一些现象, 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如果不了解那些国家的禁忌, 很容易就会损害友谊, 造成不愉快。该听力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听同学之间的对话获取他们在陪同参观经历中遇到的文化差异, 甚至误解的详细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完成所写日记中的缺失的部分, 从而点出各国文化习惯不同的具体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我按照三个阶段重新设计了听力练习。

1. 听前计划阶段

我分成几个任务来实施:

Task 1Help the students to brainstorm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stoms, body languages, sign languages and so 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s.

Aim:To activate students’background knowledge.

Task 2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What may be talked about in their conv ersation you’ll listen to?W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appear during their day trip?

Aim:To predict.

这两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又通过预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为听做好了准备。

2. 听中监控行为阶段

Task 3 Liste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write down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below.

The number of the visitors:___________

Names of the visitors:___________

The places they have been:___________.

Aim:To listen for the gist.

Instruction:Focus o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like names and places.

Task 4 Listen again and do some“T”or“F”questions.

1.Mr Singh was happy when I shook hands with him with my left hand.

2.We ordered lots of food in the restaurant and Mr Singh enjoyed all of them very much.

3.Mr Takashi kept buying things, which took up a lot of time.

4.We didn’t have a great day because so many strange incidents happened.

Aim:To test the students’comprehension of the conversation.

Instruction:Focus on the activities the main characters did.

Task 5:Listen a third time to find out the strange incidents that puzzled the students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Ⅰ.Mr Singh looked very%%when I put out my%%hand to%%%with him.In the restaurant, he would not eat the black pepper%%%.

Ⅱ.Mr Takashi spent lots of money on%%%.

He seemed to give out a lot of%%%and got a bit%%%when my classmate just put in his pocket without looking at it.

He kept making an%%sign.

Ⅲ.When we took a boat, Mr Hudson remarked that the boat was too%%, but I thought there was lots of%%%.

Aim:To liste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Instruction:Read the given statements first and then focus on details.

这段对话较长, 这三个活动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层层递进, 最终让学生完全理解内容, 并归纳出文化差异点, 为本单元后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3. 听后拓展活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创设语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得体地使用英语, 并尝试用英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Task 6:Ask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heir notes and check the answers.

Aim:To evaluate the outcome.

Task 7: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using one of the given topics.

Topic 1:Talk about the similar experiences related to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have happened to themselves or some other people.Topic 2: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each o the strange behaviours.

Aim:To practise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solve practica problems.

以上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又互相学习了不少知识。

三、提高学生听力学习能力的其他策略

除了课堂教学的听力训练策略外, 要提高听力水平, 还得靠学生在课外不断地积累练习。这时学生可运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等手段。

计划策略是指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制定的计划要切合实际、具体明确、易于操作和控制。比如,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既定的听力学习目标制定课外听力训练的总计划, 安排好每周甚至每天的听力训练, 具体说来如定好每周或每天的听力总时间, 可做些听力模拟训练题, 每天听点英语新闻或其他英文材料, 并选一段听写下来等。不管是听什么, 联系新旧知识、集中注意力、选择注意力等听力策略要坚持使用, 听前要从题目和选项中推断出要播放的内容、题材类型、重难点等方面的信息, 做好充分的听的准备。

监控策略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监控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和调整策略的使用等。例如, 在听的过程中, 学生要监控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听力学习策略是否恰当;注意力是否集中等。使用这一策略的目的是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 努力迫使自己不要放松;遇到生词或不懂的句子时能容忍意义的模糊, 继续听下去, 而不产生恐慌心理;不断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推测, 看看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合理, 内容和意义是否符合逻辑等。

边听录音边做记录的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可以把当前任务所需的相关重要信息用速记的方法记录下来, 如:时间、日期、年龄、价格、距离、地名、人名和所属关系等。这样做有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 提高听力水平决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之以恒,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明确听力教学的目标, 并根据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 把听力策略训练落实到具体任务中, 再加以学生自主的课外听力训练, 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并能带动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宝荣.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篇4: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提高 学生 听力水平

在中考中,听力的分值是30分。这说明在英语学习中听力非常重要。中考对听力的要求是: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懂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笔者从目前学生听力存在的障碍入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学生听力存在的障碍因素

(一)心理障碍

听力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稍纵即逝。考生听音时容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而不能进入状态,因而导致无法正常听音。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听力训练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二)语音障碍

有些学生语法基础、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都很好,但是听力成绩却很差。很有可能是读音不准引起的。听力理解的基础是正确发音,如果没有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听音时便会不知所云。

(三)语言基础知识障碍

丰富的词汇量和较强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保证。否则无法进行听力训练,更不能正确理解句子。

(四)文化障碍

如果缺乏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及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交际功能,都会影响听力的理解水平。

(五)内容障碍

听力材料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如打电话、购物、问路、新闻报道等。但口头语言句子短,结构也不像书面语那样严谨。如果没有利用大量“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来进行听力训练与模仿,碰到不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就很难听懂。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一)提高听力重在习惯养成

1.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在做听力练习题时,学生一定要先看题、读题,在听之前要获取更多信息,还要告诉学生在听时一定要抓要点,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获取特定信息、抓住特定细节的能力。

2.要带着问题去听。在听力训练与考试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即在听录音之前,事先浏览一遍问题确定自己听力的重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可以集中精力去获取相关问题答案的信息。

3.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安排好听力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受到深入浅出的口语听力训练,同时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利用好第二课堂。

4.要处理好听与看的关系。在平时的听力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处理好听与看的关系,要求学生尽量不要参照听力材料,对于有难度的材料要反复耐心听,直到最终了解为止。

5.精听与泛听要相互结合。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的细节上,泛听时重在注意表达内容的关键词、关键句。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一个的句子,泛听时重在学生养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泛听与精听这两种训练缺一不可。

(二)提高听力重在坚持训练

1.文化背景上。了解文化背景,熟悉日常交际用语。英语日常交际用语在各种场合下的使用与汉语习惯有很大的差别,让学生适当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有助于消除学生在风俗习惯差异方面的听力理解障碍,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2.语音上。了解句子重音与语调等的表意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就语音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再逐一进行专题训练。

3.语法上。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听到的信息,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准确掌握及其运用。

4.基本词汇上。基本词汇、常用句型及习惯用法都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掌握一定量的短语及句型。

5.小组讨论上。听力训练离不开小组讨论,这种形式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听力训练使每个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做讨论回答,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学任务,要结合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篇5:中学生怎样提高听力水平(人教版中考复习)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力训练方法

1、跟读。通过跟读和对比可以不断纠正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掌握英语朗读的技巧,提高说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听的能力提高。

3、听音复述。可利用配套练习中的短文进行听力训练。听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两遍录音后复述课文。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听写训练。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也是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式。家长可通过听写来训练学生的听力,采取从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方式。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课文的重点句型或课文的缩写,高年级以听写句型和课文的缩写为主。听写的正确方式是:听英文写英文,听中文写英文。坚持听写,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句型,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

篇6: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篇7:人教版英语中考复习教案

1. Now letslook at the words in the three boxes.

Let some Ssread the words in the boxes.

S1: the,this, that…

S2: yellow,green, purple…

S3: T-shirt,hat, trousers…

2. Now can you make sentences in the chart with thewords in the three boxes?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ingle or plural formof the words. First, you can make ten sentences.

Ss ask questions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es thenwrite down the words in the chart.

3. Let some Ss read their questions. Then check theanswers.

4. Let Ss say the rules:

① the/this/that + 表的颜色形容词 +名词单数

② the/these/those +表的颜色形容词 +可数名词复数

5. Now letsmake another ten sentences on your workbook.

Ⅴ. Practice

1.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3b. Theyre nice things. Doyou want to buy them? Suppose you are a sales boy or girl your partner wants tobuy them.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prices about these things in pairs.

2. Who can make a model?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structure:

① How much + is + the/this/that(等限定词) + 表颜色的形容词 + 名词单数?

② How much + are +the/these/these(等限定词) + 表颜色的形容词 + 可数名词复数?

S1: How muchis the hat?

S2: Its fivedollars.

S1: How muchare the socks?

S2: Theyrethree dollars.

3. OK. Now first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prices aboutthe thing in the picture. Then write the sentences in the chart.

4. Ss 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chart. The let someSs read their questions and answers.

Ⅵ. Pair work

1. Work with your partner. You look at the pictures in3b for a minute and then close your books. Your partner asks you questions andyou try to answer his/her questions.

2. Ss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about things inthe picture.

Homework

1. Review the Grammar Focus after class.

2. Make six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the schoolthings you have.

篇8: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兴趣的培养

新编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文章新颖,为我们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听力内容。例如,教师可通过教唱英语歌曲来激发兴趣,教初一的学生唱Sing the ABC song 和 The number song 时,学生不仅能唱好歌曲,而且还把26个字母数字记住了,这样一方面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读英语诗歌,说绕口令的方法,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比如初一的学生在学元音字母“ai”的时候,让他们练习I like my nice bike和nine lions line in line 这种绕口令的方法,内容幽默,寓知识与游戏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英语,听英语的强烈愿望。

二、寓听力训练与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和日常教学相结合,只要一上英语课,就尽可能的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我们把培养学生听力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形式;①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 可充分利用新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可以谈天气,谈班级,谈假期旅游等,每周一换,尽可能让学生多聽英语,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学生。②课堂上坚持用英语教学 这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听力训练最有效的方法,一开始,语速要慢,必要时,还要用板书,简笔画,手势来配合,在平时,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时,不要看书,这是对学生必要的盲听训练。③坚持用英语就课文内容与学生对话,学生经过听,跟读之后,就可以与老师简单对话,连续操练,要多给学生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竭力发掘听的因素,创设听的条件和机会,准备深浅不同的问题,检查听的效果,课堂上要尽量做到从听开始,让每个学生处在耳濡之中,学生的听力也就得到提高。

二、改进听力课的教学方法

(1)听透教材,把握整个单元。新编中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听力训练,内容大多围绕本单元内容,练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听力训练都安排在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师要先了解听力材料,预测学生可能在听力中产生的问题。

(2)预测语音障碍。语音障碍包括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方面的障碍,如单词重音的省略和同化,重读及不完全爆破等。

(3)预测词汇及语法障碍。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辩音,同时又要领悟连贯语流,如果有生词,就难辨其意,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应预测到有困难的关键性词,习语和语法,在听之前,应给与暗示,以排除语音和语法障碍。

(4)预测文化知识背景障碍。有时,学生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从而听不懂相关材料的内容,因此,在听之前,就需要介绍有关材料的背景知识。

四、适当增加课外听力材料

虽然课本安排有听力材料,但要培养学生听力光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补充适当的听力材料,内容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层次,还要是他们了解熟悉的话题,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五、加强听力解题技巧的指导

(1)训练学生预测所听内容的能力。在听每一个句子,一个对话,一篇文章时,可根据文章开头词语或段首句,预测材料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等因素,要求学生尽可能动脑,利用提供的语音信息主动测测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2)训练学生抓主题句的能力。听对话时,要求学生关注问句中的疑问句和答句,因为大多数对话中绝大部分内容都由后说话者以回答的形式与表达。

(3)巧妙利于时间差。听录音前,充分利于每一秒快速阅读,将所有题干及备选项浏览一遍,或利于各题干间的间隙时间认真审题,带着问题听,有的放矢。

(4)注意暗示重点的信号词,如 however ,but,because等 ,挑出干扰项。

(5)边听边记笔记。听录音前,要边听边做笔记,记住主要信息,可以采用自己明白的某种符号或缩写字母,在有关选项前轻做笔记,将一些关键词语,如时间,价格,距离的数字或人名地名写下来,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有助于回忆,有利于判断最佳答案。

(6)善于跳过难点,充分利用重复信息。听力与阅读一样,遇上生词和不懂的内容是正常的,但在听的过程中,思路不能停顿,听不懂的,若是关键词,可以迅速浏览题干与选项,若不是,则可以跳过。

上一篇: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下一篇: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