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隆都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检测题(世界历史)

2024-05-21

2022年隆都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检测题(世界历史)(精选1篇)

篇1:2022年隆都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检测题(世界历史)

2012年隆都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检测题(世界历史)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成绩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选项按题号填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2、奥运火种取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西方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西方第一缕文明”给西方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贡献是

A.开放的海洋文明B.自由的商业文明C.高度集权的农业文明D.民主的政治文明

3、假如你生活在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下列哪种情况不符合当时的国情()A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B公民家庭男孩在学校里练习跑步、乐器演奏,拳击、学习诗歌、天文等。C健壮的男孩到7岁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通过做苦工、挨鞭笞来培养意志。D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发达。

4、“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A.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B.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C.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D.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5、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6、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使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埋葬在废墟和泥石之中,全国各民族纷纷发出救援,震灾的现场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十字架”以纪念耶稣受难而成为某宗教的信仰标志,请问该教的经典是 A.《古兰经》B.《金刚经》C.《圣经》D.《大阴真经》

7、对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大发现”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B.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 C.完成了环球航行D.加强了欧洲同亚洲的联系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包括

A.促使轮船等远洋航行工具的发明

B.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

C.使亚非拉美一些地区沦为了殖民地,陷入灾难的深渊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各自发展的局面,使整个世界联在了一起

9、首先成功地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线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0、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

A.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1、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右图无关的是

A.“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英国人

B.这种血腥的贸易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年的时间

C.欧洲人从事这种贸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补充足够的劳动力

D.贸易活动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12、在“三角贸易”中,当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

只中满载的是()

A.美洲土著居民B.非洲黑人C.廉价工业品D.烟草、金银

13、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

A.发展近代工业B.文明开化

C.学习西方D.政治平等

14、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5、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废除农奴制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允许土地买卖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伯利克里、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

1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18、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

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19、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

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20、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工厂倒闭。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1、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22、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再次遭受自由放任的时市场经济之苦——经济低迷、公司倒闭、失业增加„„这与1929~1933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的美国靠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困境。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可供奥巴马政府战胜当前危机借鉴的内容有()

①政府直接参与的经营管理活动②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④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最为迅速和产业是()

A.钢铁制造业B.汽车制造业C.信息产业D.飞机制造业

24、小明是汕头市某中学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5、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B.开始复苏和繁荣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6、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

A.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B.经济缓慢回升,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D.信息化和全球化

27、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宏基、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B.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D.老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落伍

28、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一观点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什么问题?()

A.恐怖主义泛滥B.贫富差距悬殊

C.环境污染严重D.毒品走私猖獗

二、综合题(2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2分)其影响有何共同点?(2分)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4分)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分)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2分)

30、某社区近期将出一期宣传板报。

下面是社区工作人员为板报准备的一份材料: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 资总额的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l/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1)他们选取这段材料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分)

(2)板报拟设置一个栏目“大家谈”,提供这样一个观点:“人们欢迎经济全球化到来认为全球化是能够给中国带来幸福的‘馅饼’,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个‘陷阱’”。如果要你来谈谈,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2分)为什么?(4分)

(3)请你为这期宣传板报拟定一个主题。(2分)

(4)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你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建议?(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9、(1)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2分)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分)

(2)措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4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新政是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宏观管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3)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2分)

30、(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影响很大,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越来越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境地。

(3)世界经济全球化。

(4)中国政府应顺应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等。

上一篇:写给亲人的书信作文下一篇:银行承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