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2024-05-23

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通用12篇)

篇1: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从事语文教学有六个年头了,一直为一件事困惑。我们的课文教学与习作教学似乎就是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互影响。按理来说,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了作者的无数表达方法,背诵了不少名家名篇,积累了许多四字词、名言、歇后语、谚语等等,写起作文来还不是小菜一碟。可事实不是如此。每当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我就发现不少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有的学生甚至苦着脸、红着眼圈说:“我不会写。”那感觉如同上刑场。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三言两语,干巴巴的,显得非常平淡,不能吸引人。“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作文给孩子们的印象过于高深莫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也就是说,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搜集、积累和发掘习作素材,提倡写出生活的真实面目。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强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在学生习作时本来写得是真实的事,老师却觉得写得不够生动,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缺少老师的具体指导,而只是说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学生为了写得具体,就去抄袭优秀的作文,又缺少了写作时的真实性。其实习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急功近利,作文前缺少铺垫,习作中缺少个别指导,习作后的评价流于形式。所以学生做了无数次文,水平还难以提高。

去年冬天多雪,一天下午的语文课正上着,天阴了下来,往窗外一看,下雪了,多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花了?不由的呆了呆,回过神来一看,学生都在赏雪呢!灵机一动,“孩子们,我们来说说与雪有关的四字词吧?”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课内学的,课外积累的,发言的积极性特别高。“再说句描写雪的古诗名句吧。”趁热打铁,我继续让学生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描述大雪,窗外的雪花给孩子们注入了灵感,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我从来不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表达能力如此强。眨眼间,下课了,我要求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继续观察雪,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学会用耳朵倾听雪花的声音,有皮肤感受雪花的温度,以《一场大雪》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上本节课的好词好句。第二天作业一本不少的交上来,没有一本抄袭的,虽然部分同学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有些描写有点杂乱,但也可以从中品出学生对雪的热爱,每一篇习作都是活的,生动了起来。

如果我们能在激发孩子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契机点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多进行片段练习,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有人说,花完全绽开时最美的。但每一朵花开都经历了一个孕育过程。孕育的过程也许艰辛,也许漫长,但同样是自然赋予的神奇。我会一直用心思索,我相信,有了经验的积累,有了时间的考验,我因为努力,因为用心,终究是能够开出最美的鲜花,从而灿烂我的教育事业,灿烂孩子们的天空!

篇2: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从事语教学有六个年头了,一直为一事困惑。我们的教学与习作教学似乎就是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互影响。按理说,学生从中领悟了作者的无数表达方法,背诵了不少名家名篇,积累了许多四字词、名言、歇后语、谚语等等,写起作还不是小菜一碟。可事实不是如此。每当布置学生写作时,我就发现不少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有的学生甚至苦着脸、红着眼圈说:“我不会写。”那感觉如同上刑场。写出的作总是三言两语,干巴巴的,显得非常平淡,不能吸引人。“到底什么是作啊?”他们很困惑。作给孩子们的印象过于高深莫测了。

《语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教学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也就是说,老师在作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搜集、积累和发掘习作素材,提倡写出生活的真实面目。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强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在学生习作时本写得是真实的事,老师却觉得写得不够生动,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缺少老师的具体指导,而只是说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学生为了写得具体,就去抄袭优秀的作,又缺少了写作时的真实性。其实习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急功近利,作前缺少铺垫,习作中缺少个别指导,习作后的评价流于形式。所以学生做了无数次,水平还难以提高。

去年冬天多雪,一天下午的语正上着,天阴了下,往窗外一看,下雪了,多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花了?不由的呆了呆,回过神一看,学生都在赏雪呢!(fsir)灵机一动,“孩子们,我们说说与雪有关的四字词吧?”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内学的,外积累的,发言的积极性特别高。“再说句描写雪的古诗名句吧。”趁热打铁,我继续让学生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描述大雪,窗外的雪花给孩子们注入了灵感,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我从不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表达能力如此强。眨眼间,下了,我要求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继续观察雪,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学会用耳朵倾听雪花的声音,有皮肤感受雪花的.温度,以《一场大雪》为题,写一篇作,要求用上本节的好词好句。第二天作业一本不少的交上,没有一本抄袭的,虽然部分同学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有些描写有点杂乱,但也可以从中品出学生对雪的热爱,每一篇习作都是活的,生动了起。

篇3: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习作的功夫在习作之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成功。

一、结合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表达主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丰富积累,让学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能够起到文道结合,一举两得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如,学完《秋天的雨》一课,推荐几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推荐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学生通过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能够充分感受并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二、读写一体,渗透写作方法

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不能与读分割开来。如果在阅读上实事求是地发现规律,就可以把这种规律应用在写作上,很快地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读写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学会写作。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教师除了结合单元习作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如,学习了《小摄影师》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针对学生对小摄影师惋惜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当他拿回胶卷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续写,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和个性展现,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三、丰富素材,积累写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空间。例如,在要求学生写课外生活时,先让学生回家炒鸡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依据学生的学习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导入新课,然后分组学习,合作交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炒鸡蛋的经过。这样能丰富写作素材,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四、精心批改,寻找作文优点

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的批改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获得信心。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尽量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地指出学生习作的好坏原因,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作文写得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要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篇4: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习作 提高 积累 艺术 发展

学生习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写作水平提高面临的难题之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的体会是: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重视积累,培养写作习惯,提高甄别力,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打好基础,然后才能从艺术的高度去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重视两个积累

要提高习作水平,首先要重视积累。除了生活积累,还要有知识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厚积然后薄发。这里重点说说获得积累的两个重要途径。

1.阅读积累。⑴读要有所选择。选择人文性较强的书籍,选择名家作品。⑵读以自我内化为主。帮助学生找到喜欢的作家或作品,以此为支点,开阔阅读面,既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练习积累丰富的素材。

2.口语积累。语言是活的,不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写作,其根本目的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能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得简洁,说得生动。所以我认为,加强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益的。我们鼓励学生在家进行亲子交流,在学校进行课间交流,说说故事,讲讲彼此的一日见闻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真实、具体的生活素材。

二、写好两个方面

我把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习作大致分为描述类、想象类。前者,所见即所得;后者,在于发散思维的运用。为了锻炼学生的描述能力,我在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上动了一些脑筋:引导学生看动画写故事;找自己喜欢的图片或照片,讲故事等等。

为了锻炼学生想象能力,我设计开头,安排学生续写。建议学生对动画续编或改编;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他们感兴趣的某个电影或故事中的人物,重新编排故事。

三、长期系统训练

1.写作前。⑴激发写作动机。可以用动漫写作、奖励式写作的方式。投其所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吸引大家写作。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大家坚持写作,获得进步。只要是出于兴趣而写,也许学生的习作未必是深文大义,却一定是有感而发的。⑵苦练基本功。我常用达·芬奇画蛋、莫泊桑拜师、少林和尚挑水等故事来告诉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性。对于写作来说,基本功就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感悟力。这四种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贵在练习中积累。其中尤其是观察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细节,发现事物的特点。⑶环境熏陶。要在习作练习过程中营造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为此,我在班上放了一个故事本,鼓励学生编写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随性地续写上一段。⑷强化作文前的指导。首先是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其次是选材要不落窠臼,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大胆想象。我也常常给学生范讲故事,范说“下水作文”。

2.寫作中。⑴用心写。读、看、听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是生活中的小故事,决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只有一个有感觉的人,一个有热情的人,一个会笑会哭的人,才有可能写出有感情的文字。⑵有对象感。写作过程中,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可以设想出不同的聆听对象。这个对象最好是与习作有关的某一个具体的倾诉目标。⑶营造放松的写作环境。在写作训练之初,我不主张讲太多写作范围之类的要求,剔除太多的条条框框,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安排实景写生,音乐背景写生。⑷有针对性的多角度训练。中年级初期我建议辅以各种形式的片段写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训练,如仿写、改写、写生。如写生,可以实物写生;可以是情境写生,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进行素描或油画式的描述;也可以是实景写生,带学生到室外,到自然中观察、体验。

3.写作后。⑴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评价。⑵互评交流。在学生中树立模范。⑶重视修改。总体来说,技巧提高有一定的阶段性。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要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分阶段设要求,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从艺术的高度看习作

1.借鉴其他艺术作品。写作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鼓励学生涉猎一些艺术作品。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便于模仿借鉴。

2.讲究独创。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是艺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的重点在一个“新”字:文字新、素材新、情境新、用意新、技法新。艺术讲究独创性,追求个性化表达,需要不断地否定,在否定中寻找新方法、新思路。

3.务必求真。写作必须有自己的灵魂。技巧是必要的,但技巧的堆砌不能给予文章灵魂。文贵求真,用文章的真情打动读者。

五、用发展的眼光看提高

习作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特个性、人格的过程。学生写作的潜力是惊人的。不要简单以某次作文的好词好句出现频率或主题是否崇高、远大,来衡量、评定他们的习作水平。从片段训练,到逐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写日记,再到赛写、合作写作,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各人的兴趣和领悟能力不同,水平提高的过程或长或短,其间要顺其自然。家长、老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待孩子一时的成绩,不要走极端。过于计较或放纵,都是眼光不够远的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问题。

篇5: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文的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当老师每上一节作文课,要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地在那里挤作文、凑作文、抄作文。于是习作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如出一辙,就是记流水账,毫无生气。

出现如上所述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较差、缺乏兴趣等,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转变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写作时无明显目标,没有素材可写,泛泛而谈,写作思路狭隘等。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首先,从学生练习习作的方面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不愿意写作文。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教室里一片哀叹声,个个愁眉苦脸,有“谈文色变”之感。

2、学生习作顺序不明,语句不通,表意不清,不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会恰当运用平时积累的鲜活的语言,很难达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要求。

3、学生少看课外书,虽然老师平常积极地动员学生看课外书,但现在的学生课余的时间花在看电视、玩注游戏的时间比看书的还多,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较少,导致作文语言贫乏。

4、学生习作内容贫乏。学生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有意识的观察,不会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写作素材,不善于选择习作材料,缺少感悟。习作内容陈旧不新奇,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写同一类型的命题作文,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出现多年数次写同一素材的人、事、景、物的现象。学生习作不是用来表现生活,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的,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挖空心思地编作文。

其次,从教师教学习作的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表现:

1、习作教学要求不明确。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但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到底在各个学段要达到什么要求,教师不够明晰,甚至感到茫然,因此难免拔高或降低习作要求。

2、习作教学指导不得力。在听课中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价值观、态度和方法的总体指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留心观察,记叙要内容具体等等,却听不到具体的写作知识、技能的自然贴切、有效、富有个性的指导。这种泛化式的指导让学生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习作讲评不到位。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多数语文教师重“写”不重“评”。学生每两周练习一次作文,写完后交给老师,等到下一次习作时,教师还没来得及批阅,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教师只好把学生的习作本发下来,誊写后又交上来,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把习作评改和讲评的环节给丢失了。学生很难知道自己习作的优劣状况:好在何处,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该如何改进,更谈不上教师当面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因而学生抱有写好写坏一个样的念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4、教师对习作教学缺乏研究。一线的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任务重,每学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教每学期的几十篇课文,在思想上偏重于阅读教学,淡化了习作教学,从而导致行动上对习作教学的敷衍和放松,缺乏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的个性化内容。

克服习作教学低效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低年级抓起。

我认为小学阶段首先要搞好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孩子认不了几个字,有什么话写呢?”有的则把作文理解成就是写成篇文章,与低年级的语文无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写话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实则是一项“垒土工程”。因为作文是一个人认识水平、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低年级写话教学搞好了,会相应地带动听、说、读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作文教学起步要早,要从一年级抓起,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对他们以后的作文也是有帮助的。作为低年级教师必须转变自己陈旧的认识观,明确教学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紧要的位置,明确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

(二)、以说导写训练,多鼓励,少批评。

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知识水平低,见闻又少,他们能直接接触的就是课本。因此,我们只能从听话、说话训练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多找些优秀习作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然后自己再谈谈你学到了些什么,如果是你,你怎样去写。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对学生组织的语言、回答的内容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在口语交际中,要多鼓励、多表扬,要让他们想说、敢说,再逐步要求做到语句完整连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进行“以说导写”的训练,能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在口头语言的带动下,坚持说写结合,又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此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熟视无睹怎能写出文章?应该让学生去观察事物,获得第一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有东西写。在写《秋天来了》这篇写景记叙文前,领学生一起去观赏我们学校四周的美景,老师、同学一道,这个谈景物的声、哪个谈景物之色„„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在这其中让他们去发现美、领略美、描绘美并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回到教室后,大家再议论议论,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了,有事可写了。

(四)、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丰富语汇。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所以平时,注意学生的词汇积累,在课本上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下来,不要求背的优秀语段,也要求他们背诵。有些词语、段落让他们抄在笔记本上,在欣赏课外的优秀习作时,就让他们摘录那些好词好句或佳段。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用时可信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语汇。

(五)、进一步明确“习作”年段目标。

习作教学要求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应该遵循“习作教学分步训练”的规律,即低段侧重句子训练,由“说话训练到写话训练”(从写句子到写句群);中段侧重于构段训练,由“片段训练过渡到半独立篇章训练”;高段侧重于篇章训练,切实加强“独立命题训练”。同时要将这种阶段性的系列训练落实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克服“习作教学无序”的盲目做法。

(六)、提倡“习作”与“阅读”同步走。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有关知识,加强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因为读写训练重点事关语文方法性的知识。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性的知识。”语文的“工具性”学习,主要学习言语形式的表达规律,属于运用语文的方法性知识范畴。例如在中年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它要求了解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各种构段方法就是各种写作自然段的章法知识。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能获得一定的习作知识,那么在习作中就不能按照一定的构段方法去有条理地表情达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寻求读写结合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笔,做到每课一练,每练一得,实现读写双赢的目的。

(七)、习作讲评重在激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习作讲评时,要指出全班此次作文的

3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如,题目新颖别致、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鲜活、描写生动细腻、结构独具匠心、想象丰富合理、详略取舍得当、写出了你的真情实感,恰当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等等,在评语中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段读给大家欣赏,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激励、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篇6: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当前农村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课时不厌其烦的去努力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的途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第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很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作文,并经常主动交给我修改。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篇7: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一、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素材,是提高习作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除了在课内阅读上加强语言积累,我还利用本校浓郁的人文环境――图书馆,把学生引向了浩瀚的书海。我们农村孩子由于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视野比较狭窄,知识面不够宽广,造成习作中语言干涩的弊端,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引领阅读。我平时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等课外名著,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又如学习《匆匆》后推荐朱自清的《背影》等等。看到学生借到心仪之书的那种欣喜甚至有点得意的神情,我看着他们如痴如醉地沉浸于书海,再看看他们阅读时不经意流露的`浅浅微笑,我也开心极了,因为我确信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课内课外相结合,在书香校园里品味感受,极大地丰厚了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样不断的积累,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笔到意尽。

二、体验自然,就地取材,激发写作兴趣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农村孩子生活天地十分广阔,简单却又异彩纷呈。一人一事一物,都可成为习作中的主题,然而,拥有丰富素材的学生,却不会“为我所用”.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作文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生活的农村也有它独特的优势,作为农村孩子从小接触的是蕴涵无数知识学问的农村生活,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农”为本,立足于农村,指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细微之处别样的精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立足教材,拓展习作空间,进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有很多课文给我们留有习作练习的广阔空间,如果我们教师好好地挖掘、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根据阅读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可以使学生学到充分的习作技巧,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1.仿写

在教学了《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后,我们可以在归纳课文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将习作方法的指导渗透于其中,从而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2.改写

在学了《元日》这首古诗后,我指导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改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然后回想自己过年的景象写成一篇习作。这种做法,学生既得到了习作的训练,又加深了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3.续写

很多课文言虽尽,韵味却无穷,给人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美感。这时,指导学生把这些“余音”写一写,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4.扩写

有的课文在关键情节处用词语点明后并没有做细致描述,此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扩写。

5.写读后感

我们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都很强,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深刻人生的启迪。学习完一篇文章后就要求学生写写学后的感受,比如我们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联系到自己,学生是感慨万千,于是写出来的感受是非常的真挚感人……这不仅增强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发出对可怜孩子的爱心援助,感悟到自己的幸福,倍加珍惜。

四、多角度批改,勤于练习,养成作文习惯

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和批改。有的学生说:“我认真写成的作文,满怀期待地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一看却发现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我,我真觉得心灰意冷。”其实,儿童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改。讲评学生写成的作文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挫伤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坚持不懈的。作文教学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农村的学生虽然见识少,知识不丰富,语言组织能力差,但教师只要能恰当地、合理地运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全集[M].北京出版社,.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8: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一、精心设计“作文课教案”, 让作文教学具有独立性、连贯性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写 “讲读课教案”, 而少见独立的“作文课教案”。因为教师通常把讲读课教学与作文课教学结合起来, 认为对课文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已有了较细致的分析、讲解, 也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做过内容上和方法上的“作文指导”, 无需再为作文教学特意撰写教案。这样,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就没有取得应有的独立地位, 而只是讲读教学的附属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作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 当前教师虽然也依据大纲要求撰写作文教案, 但往往只注意与本单元讲读课文的横向联系, 而不注重作文教案撰写的纵向联系, 使其具有连贯性、系统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做到由浅入深、从低到高, 使学生对作文有一种“可望也可及”的感觉。例如作文教案的撰写, 在体现不同文体特点的同时, 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重点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尽量无错别字, 无病句, 字体工整, 卷面整洁等;第二阶段, 重点训练学生的主旨明确, 选材典型, 结构合理, 语句通顺等;第三阶段, 重点训练学生立意的创新性、独特性等。通过三个阶段的训练,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了循序渐进, 且具有了连贯性。

精心设计“作文教案”, 不仅尽可能地克服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 而且为教师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了操作方案,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师生共评作文,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 让作文教学具有兴趣性、鉴赏性

作文讲评是为了总结推广学生习作的经验, 解决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往往利用作文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综合评定上次作文的情况, 台上讲得滔滔不绝、有理有据, 台下却听得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奉命作文”“比猫画虎”, 进而导致写作水平、能力偏差偏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习作起着最活跃、最直接、最现实的促进作用。因此, 作文课上应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可选出 (或学生推荐) 两三篇具有典型性、创新性的作文 (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一定是优缺点较明显的) , 让小作者自己来读 (有利于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 然后全班同学评议, 小作者亦可对不符合本意的评议提出看法。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评议情况, 再作点评。通过读、议、评, 学生品出了“谁是谁非”, 明白了如何准确地表达出内心所想。这样既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 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又使学生增强了荣誉感, 进而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和积极性。同时, 通过评议, 使学生联想到身边类似的事, 并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例如习作《父爱如山》, 立意较为新颖, 学生评议时, 思维相当活跃, 提出了四种较好的立意。

三、学生批改作文, 让作文教学具有主动性、高效性

批改作文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单一的、粗略的批改, 大多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的“金玉良言”, 往往被学生看作“废话连篇”, 效果并不佳。因此, 教师要变“主”为“助”, 让学生“主”起来, 学生互批、自批与教师必要的精批相结合, 但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要点和具体方法。可分为两步:1.教师可列出以下几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错别字有几个;病句有几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卷面是否整洁。学生只根据作文的具体情况给予判断, 这样, 批改者既指出了别人的不足, 又引起了自己的注意, 进而达到了最基本的写作要求。2.教师可再加上以下几条:主旨是否明确、集中;选材是否具有典型性、符合生活实际、围绕中心;是否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简练、有特色。依据这几条让学生对号入座。若文章还有其他突出特点, 可加上几句评语, 以此来让学生逐步掌握批改作文的技巧。

篇9:重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重积累

首先,重语言的积累。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华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加以背诵。例如,教《爱之链》一课时,让学生细细品味乔依修车的情景,体会到他不顾疼、冷、脏等困难帮老妇人修车,那种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领会了通过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另外,每天的“晨读午诵”,诵读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和学生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其次,重素材的积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动手植树、养花、种菜,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赏山水名胜等。结合节日开展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的活动等。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们的情感就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二、重命题

写作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和表现生活的美,作文的命题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首先,作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在他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思后进行习作。例如,一堂劳技课上学生学钉纽扣,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一篇日记《第一次钉纽扣》,学生写得情真意切。其次,作文可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根据个人所好、擅长去写。同样是家乡环境的调查,可以写一篇调查报告,可以写一封建议信,也可以是一篇记叙文。然后,在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的形象、直观。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移植到了童话、寓言、科幻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创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三、重方法

学生初学作文,就像蹒跚学步一样,需要有人搀扶,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走。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活动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这些习作方法,只能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逐步渗透,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

四、重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后,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改,自己画出得意的词句,进行自评,再互相欣赏、评改,或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修改,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五、重应用

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习作的批改作为习作训练的终结,没有真正把习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烦恼以建议、书信、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把班级、学校、社会发生的事写成新闻稿件送交学校广播台。学校每年都搞创造节和读书节,在创造节,大家都来写科学小论文,创新金点子;在读书节,写写自己读书故事和读后感。另外,班级活动中写一些竞选演讲稿、童诗童谣等。真正做到把习作作为一种习惯,当这种好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六、重鼓励

学生每一篇作文的诞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文,珍视习作成果,满足学生希望被赏识的愿望。教师经常在班级组织佳作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获言语智慧的幸福。还鼓励学生自己向各类报刊投稿,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收在班级网页中,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教师要用鼓励性评语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篇10: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华丰镇南梁父中心小学 赵奉社

我是良夫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的点滴做法。

我是80年参加工作,3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13年11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下面是我的点滴做法:

一、生活寻趣、以趣为源,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应当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事实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大家都长高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学生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毫无顾忌、满怀激情、滔滔不绝的谈开了。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我问:“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愉快,这么开心,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写吗?”“好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由此可见作文指导首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想要表白,而且非表白不可,因为孩子们都酷爱暑假生活。夏日那沸腾的池塘,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忽明忽灭的萤火虫„„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假期时间充足,孩子们常常帮妈妈煮饭、洗衣、养蚕、捉迷藏„„生活丰富多彩有趣。这么丰富的题材,孩子们无疑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面壁虚构。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这样使学生由敢说、想说,发展到想写、会写、乐写。

二、细心观察、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学生要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促使小学生作文与儿童生活贴近,并让学生在获得作文题材的同时,一步步认识周围事物。不会观察就不会从外界汲取素材,必然文章言之无物。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的好处,养成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一作文时,我让学生观察良夫校园的两个花园,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多次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既真实,又生动。

三、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篇数多。以致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到手,自己先想想: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谋篇的。读完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向学生展示课前搜索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品读、欣赏,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小山羊》、《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的创作以启发和灵感。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阅读,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大胆想象、寻求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韧”,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五、灵活评价、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文模式是:教师命题 —— 学生写—— 教师批阅—— 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自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而应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好作文是夸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建立学生互评的机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作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六、读中仿写。仿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仿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可让学生尝试着仿一仿。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七、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积累本课中的词语(成语)和特色句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然后针对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指引:课文紧紧围绕课题详细描写了水的净、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给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真正的把对景色的喜爱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了出来。这样,在安排片段练习时重点进行具体景物具体描述,专题作文则从拟定题目、布局构思、表情达意、开头结尾等环节上仿写创新。这种顺学而用,为用而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服务了习作教学,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八、片段练习和专题习作的结合。

首先,我们将以往习作练习定性为片段练习,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明确练习重点,提高教师评改要求。

不同的主题单元,写作练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先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例文,丰富写作积累,感悟写作方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片段练习,这样,内容和方法的练习重点就可以集中突出出来。例如:学完了写人的主题单元,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诸如外貌、语言一类、情节情景一类的片段描写;学完了写景的单元主题,就选择具体景物具体描述;更有诗歌、书信等不同体裁的练习皆可尝试。如此环环相扣,即可摆脱学生模糊写作应付差事,教师粗枝大叶评改了事的畸形发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习作、评改过程为专题作文经常性的读品和改评过程。

所谓的专题作文,就是依照《新课标》,把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写的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童话、看图作文定为专题作文。

篇11: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 62 人,男生 34 人,女生 28 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因为家庭或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取得进步。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小学生对写人的作文还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基础上,不能讲究一定的方法,抓不住重点,甚至无话可说。针对这种现状,我总结了几点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2.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三、具体措施:

(一)、关于题目:

一篇作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题目,所以如果不是命题作文,那么如何拟题就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爸爸和妈妈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世界上最亲的人,写爸爸、写妈妈,是中小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主题。但是,不少同学写出来的爸爸和妈妈却是千人一面,立意不新颖、内容不感人。

其实,你可以抓住他们的特点来拟题。这样先吸引读者的眼球,再根据特点展开来写。

如果是命题作文,那就一定要在选材上花功夫,立意要新颖。不仅可以写正面的,还可以写一些反面的等等。

(二)、典型事件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做事要抓重点。

事件是写人的必经途径,具体内容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事或者多件事,但前提是围绕中心,不能跑题。

1、用一件事来写人

用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所以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典型事件,并把这件事写好。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表面普通,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2、通过几件事来写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用一件事来体现一个人就显得不够具体,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明白。这种写法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那么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二、需注意事与事之间不能平分秋色,而要详略分明,重点突出。只有事情参差不齐,逐次有别,所表现的形象才能具有立体感。

写人也分几种:有写一个人;有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xx》,xx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就是写几个人,可以写“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个人都可以用上面说的记事方法。

(三)、抓住人物特点,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写人就是为了体现人物的性格,在叙事的过程中,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的就是: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只有运用细节描写,才会把以上几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就学会了刻画人物。

(1)、外貌: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2)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1、写好说话内容是有技巧的。

2、把说话写活也是有方法的,对话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语气等。

3、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3)、动作: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行为和动作往往是他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要写准确。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其次,要注意平时的训练,许多孩子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注意观察,所以应该在平时就进行有效的引导。选取一个日常动作,一边演示,一边让孩子注意发出动作的是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如:手、脚、头、腰等,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然后记录下来造句、润色。

(4)、心理

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内心的想法。当人们遇到某件事时,心里都会产生一定的想法。把这些想法用文字写下来,就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

1、通过自言自语来体现心理活动的内容

2、通过想象、幻觉、梦境来描写心理活动

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可以结合起来描写心理活动,这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整合,他的效果会更好。

当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这也就达到了写好写人作文的要求。

篇12: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已成为全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重视和探讨的课题。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写作失去自信心。针对这一客观现象,结合十几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所周知——和蔼可亲的教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学困生尤其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心爱护,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人人尊重学困生的良好集体。动之以情,与学困生做好朋友,交流思想感情,使他们明白优秀生之所以能写出较好的作文,那是因为他们刻苦努力的结果。晓之以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寄予很大的期望。教师的爱就像一直燃烧的火炬,点燃学困生写作的信心。

二、分析原因,激发兴趣。

学困生缺少自信,再加之肚中积累素材匮乏,因此他们怕写作文。教学中,我针对其实际,从他们的习作中寻找闪光点,想法设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困生的作文里也有一些优美的词句,甚至是一些佳句。于是我利用这些闪光点,在全班同学面前加以表扬。例如:“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文章中的这个词用得多好啊!”“这句话写的真棒,把......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通过这样大张旗鼓的激励,肯定会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满足学困生的表现欲望,我还让他们在习作课上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中的进步之处,哪怕是一句话或一个片段。

此外,对一些优生的作文,我也有意识地发给学困生们找出其中的缺点,即使他们最后找出的是一个用错的标点或写错的字,这样一来,从心理上让他们树立了一种我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在对学困生的作文打等级时,我坚持做到不吝啬分数,是及格等级的,我就给他打良,良等级的,我就给他打优。采用了这么多方法,就是要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开展实践,积累素材。

要想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帮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寻求写作的丰富素材,通过不断扩展阅读、强化口语训练、加强书面表达指导等方式来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为写好作文做好铺垫。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丰富学困生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引导其观察,让他们获取写作的素材。课间,我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玩一些游戏,每次单元卷发下来都要求他们写几句分析,此外,我利用每周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让他们写写听后感受,同时我还借助一些特殊的节日,开展向爸爸、妈妈、老师等送祝福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他们留心,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要求他们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坚持写日记。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困生其实也有很多话可写,但拿起笔来就不知从何下笔,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平时阅读量太少。为此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经典名著或名家名作、优秀小学生作文选等积极向上的刊物。我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规定学困生每天必须读的篇目,指点他们阅读的方法,要求其记下书中的好词好句,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日积月累,他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写作源泉。

口语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为提高学困生们的作文能力,我从诱导他们说话开始,让他们从造内容充实的句子和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学起,启发学困生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如我在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一篇习作时,我指导学生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其回忆童年生活中在学校或家里曾经有过那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大家都畅所欲言,这样一来,使一个很普通的作文题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对生活点滴的回忆,选取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写。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困生说生活见闻,讲故事,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降低作文难度,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要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要考虑降低作文难度,要有意识地出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让他们去写,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作文题的设计上要考虑给差生发言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跳一跳,摘桃子”的条件。这样一来,学困生就会不怕作文了。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从学困生的不同爱好入手。我让学生畅谈自己有什么爱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好,是如何去实现这些爱好的,在从事爱好中自己有哪些乐趣。接下来我出示作文题目《我的......》、《我喜欢......》、《我和......》等,从而激起学困生写作的兴趣。

有时我还举行作文接力赛,我首先明确写作内容:内容不限。然后把班级里写作成绩上、中、下三个等次的学生分别搭配成任务小组,先要求其确定题目,相互讨论。接下来由各组轮流派代表到黑板前单独写话,后面的学生依次写出下文。轮到学困生时,我只要求他们写出一句话就行了,如能多写则更好,这个过程直到学生把文章写完整才结束,而且我规定写好的文章同组的人不能再作其他修改。最后大部分同学进行作文,我则让学困生们根据提示进行扩写,让他们也尝到“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上一篇:西工大_工业企业管理模拟题下一篇:漳州古城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