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师论文冲压转子片的工艺制定

2024-05-05

钳工技师论文冲压转子片的工艺制定(精选1篇)

篇1:钳工技师论文冲压转子片的工艺制定

省 技 师 职 务 申 请

评审论文

论文题目:冲压转子片的工艺制定

姓 名: 廖 耀 权

单 位:XXXXX电机有限公司

原技术工种名称: 钳工高级工

申 请 时 间: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

【摘要】因为这个产品之前要发外加工,有时候在组装的时候会碰到好多好多的问题,现在要改进这些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的生产时间短、材料废品低、产品外观美的要求,所以我们的生产部要自己生产,以保证生产需求。在还没有投产的时候,我们还在调试阶段,需要多少就发外加工多少回来进行组装,但是按照现在已经投产来看是明显的不行的了,这样的生产既不符合生产要求与需求。【关键词】材料

模具

冲压

成型

【前言】转子片的形状、尺寸如下图1所示,材料是硅钢片,厚度是0.5mm,中等批量生产。确定其冷冲压工艺方案并设计模具。

图1 电机转子冲片图

一、材料

硅钢片—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含硅量为0.5~4.5%。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主要用来制作各种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对硅钢材料冲压要求:

1)铁损低,这是硅钢片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各国都根据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愈低,牌号愈高;

2)较强磁场下磁感应强度(磁感)高,这使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体积与重量减小,节约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3)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可以提高铁芯的填充系数; 4)冲片性好,对制造微型、小型电动机更为重要;

5)表面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能防蚀和改善冲片性; 6)基本无磁时效。

二、冲模类型选择方案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分析该零件的结构该零件有落料、冲孔两个工序。在一套模具中若一次完成落料、冲孔、拉深、弯曲等工序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工序,这样的模具称为复合模。复合膜,生产效率高,由于一套模具能完成若干个工序,所以大大地减少了冲压设备的占用,减少了操作人员,减少了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冲裁件的质量。在复合模中几道冲压工序是在同一共位上完成的,不用重新定位,可以避免重新定位产生的误差,从而保证了冲压见的位置精度。

三、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

冲压技术工作包括冲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及冲模制造三方面内容,尽管三者的内容不同,但三者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联系。

应该指出,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必须根据企业和产品生产批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技术经济性。片面追求生产效率、模具精度和使用寿命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只顾降低成本和缩短制造周期而忽视模具精度和使用寿命必然导致质量的下降。

1、零件的复合模制作

我们利用复合模的特点来把产品的尺寸大小,产品的圆周分布的孔一个步骤冲压出来。如图3,它采用冲床打料杆及顶出器卸料。弹压板、定位柱负责将条料托 3

起、定位。冲裁时,落料凹模,凸模与凸凹模作用对坏料进行冲孔落料,回程时,打料杆在冲床滑块的作用下对顶件器施加作用力将零件推出凹模型腔。

凸凹模的设计是复合模的重点。它的设计有两种方案:有肩式凸凹模和无肩式凸凹模。前者装配时由钳工直接压进固定板并打入止转销即可,后者还需要钳工进行铆接。前者的优势是钳工的工作量小,模具的保险系数大。后者的优势是加工制造起来相对简单。转子片落料冲孔复合模最终选择了有肩式凸凹模结构。

图2 凸凹模尺寸结构图

图3 转子片冲孔落料复合模

复合模的组成:下模板、下固定板、压料螺钉、橡皮、凹凸台、压料板、落料

凹模、顶料块、凸模、打料杆、上固定板、上垫板、打料板、上模板、顶杆、模柄、定位柱、弹簧、限位柱

冲裁时,落料凹模,凸模与凸凹模作用对坏料进行冲孔落料,回程时,打料杆在冲床滑块的作用下对顶件器施加作用力将零件推出凹模型腔。

图4 产品实物图

将一块块的转子片重叠,转子片上的槽要对齐,叠到要求的厚度,如图5:

图5

然后把它焊接起来,就可以拿去绕铜线,如图6-1,图6-2:

图6-1

图6-2 因为我们公司现在生产的电机都是用这种型号的转子作为生产规格,所以一般不用担心会有其他的型号转子,以免使组装时出现错误。

虽然前期投入可能大一点,但是后期的收益就也会更大,因为通过自己生产,不用发外加工,节省了成本、运费、时间,还可以避免加工回来尺寸不对而造成生产瘫痪的危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提高了效率,改进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用冷冲压来让公司有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出来。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和低成本方向发展。采用钳工和模具生产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完成培训课程学习和生产实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和书籍,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综合的考虑使用经济工艺等方面的条件,确定合理的方案。

通过本次技师培训和论文设计,使我认识到单有熟练的钳工技术还不够。还需要在整个钳工的技术方面多下功夫,多作总结,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技术操作技能,以适应钳工技术的发展。通过这次设计,是对我以前所学、所用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使自我的能力提升。我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等有了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本人的水平有限,在设计中不好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和指正。

【致谢】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对关心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长辈、朋友,帮助过我的同行表示哀心的感谢!【参考文献】

1、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成百辆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林晓新 《工程制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汤习成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郑家贤 《冷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6.胡荆生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马贤智 《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上一篇:最佳户外广告投放实战技巧下一篇:2017乡国土部门考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