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汽车厂工人腰部肌肉骨骼疾患及躯干前倾姿势肌电特征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汽车厂工人腰部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目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是导致制造业工人因病缺勤的疾病之一,其中腰背不适是最常见的WMSD,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对武汉市某汽车制造厂一线作业工人进行腰部WMSD调查,分析不同工种的腰部患病率及个人因素和工作有关因素与腰部WMSD发生的关系,从工效学角度为预防腰部不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某汽车制造厂一线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作业工人共计839名,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819份。此次问卷是整合了美国华盛顿州劳工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和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该问卷包含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个人因素、劳动组织、体力负荷和姿势负荷。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人口学特征:本次调查的819名一线作业工人中,男性有808名,占有效调查人数的98.7%,女性11名,仅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3%,平均年龄为(25.13±5.39)岁,平均工龄为(4.27±4.49)年,BMI正常人数为498(60.8%)名,67.5%的作业工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45.4%的作业工人存在吸烟史;(2)不同工种腰部WMSD患病率:调查的14个工种腰部WMSD患病率均超过10%,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钳工,其次为铸造工和焊工,患病率分别为35.48%、31.03%和27.83%;(3)腰部WMSD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509,95%CI=1.067~2.136)、搬举重物以不舒服的体位(OR=1.722,95%CI=1.035~2.865)、经常颈部前倾(OR=1.628,95%CI=1.117~2.375)和经常用手或臂去取物(OR=1.755,95%CI=1.151~2.676)是危险因素,年龄“~30岁”(OR=0.546,95%CI=0.336~0.886),工作和同事轮流完成(OR=0.607,95%CI=0.427~0.863)和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534,95%CI=0.375~0.762)是保护因素。结论:汽车制造厂工人具有较高的腰部WMSD患病率,各工种患病率均超过10%,导致一线工人发生腰部WMSD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个人因素(如年龄、吸烟)和姿势负荷(如搬举重物以不舒服的姿势、经常颈部前倾等),但合理的劳动组织,如轮流完成工作任务、充足的工间休息可减少腰部WMSD的发生。第二部分躯干前倾姿势表面肌电特征分析目的:开展腰部肌肉负荷及躯干前倾角度的表面肌电测量研究,通过对肌电指标的分析,寻找较为合理的工作时长和躯干前倾角度,提出合理的劳动姿势,为预防腰部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前期肌肉骨骼疾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工厂实际劳动过程,以19名男性大学生为志愿者,模拟工厂中最常见的躯干前倾这一不良姿势进行研究,前倾角度分别设定为30°、50°和70°,工作时间设定为4min、8min、12min的两因素三水平共计九组实验,实验开始前测定每名受试者各肌肉的最大随意收缩力时的肌电值,每组实验结束后休息5min并且进行Borg量表主观疲劳评价。结果:(1)九组实验主观疲劳评分结果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并且时间是影响主观疲劳评分结果的一个因素(F=18.827,p<0.001),而角度及时间与角度的交互作用对评分结果造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2,p>0.05);(2)角度是影响竖脊肌、多裂肌和腹直肌肌电幅度大小的影响因素(p<0.05),九组实验中左侧竖脊肌在30°,8min时的MVE%值最高,70°,12min时最低,右侧竖脊肌在30°,12min时的MVE%值最高,70°,8min时最低;左侧多裂肌在30°,8min时的MVE%值最高,70°,8min时最低,右侧多裂肌在30°,8min时MVE%值最高,50°,4min时最低;左侧腹直肌在70°,8min时的MVE%值最高,30°,8min时最低,右侧腹直肌在70°,4min时MVE%值最高,30°,8min时最低;(3)不同前倾角度下各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三种前倾角度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竖脊肌和多裂肌均为先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上升趋势。竖脊肌与腹直肌这对拮抗肌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显著性相关(p>0.05)(4)MPF值拟合直线的斜率结果显示,竖脊肌、多裂肌和腹直肌均在30°时下降最慢,左右侧多裂肌均在50°时下降最快,左右腹直肌均在70°时下降最快。(5)九组实验间左右侧拮抗肌的CR值逐渐减小,并且左侧的C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前倾角度中CR最大的为30°,最小的为70°,不同工作时间中CR最大的为4min,最小的为12min;(6)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同角度下CR值多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但右侧拮抗肌在70°时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左右侧拮抗肌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左=2256.853,F右=703.311,p<0.001)。结论:(1)躯干前倾过程中涉及的工效学危险因素包括前倾角度和工作时长,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因素中角度是其危险因素并且表现出独立作用,与工作时间这一因素无交互作用;(2)随着时间的增加,三种躯干前倾角度下拮抗肌的协调性均较好。(3)若连续工作时长小于8min,则工作时前倾角度可设置为30°;若连续工作时长为9~12min,则工作时前倾角度可设置为70°;若连续工作时长超过12min,则工作时前倾角度可设置为50°。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腰部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危险因素;躯干前倾;角度;工作时长;腰部肌肉;表面肌电技术

学科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汽车厂工人腰部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WMSD调查问卷

1.2.2 网络调查平台

1.2.3 质量控制

1.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不同工种分布及腰部WMSD患病情况

2.3 腰部WMSD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腰部WMS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汽车制造业工人腰部WMSD患病情况

3.2 腰部WMSD的影响因素

3.2.1 个人因素

3.2.2 劳动组织

3.2.3 劳动负荷

3.2.4 姿势负荷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躯干前倾姿势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备

2.1.1 表面肌电仪

2.1.2 数据采集与分析

2.2 实验内容

2.2.1 肌肉选取

2.2.2 表面电极贴放

2.2.3 实验任务设置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3.2 九组实验Borg量表分值比较

3.3 九组实验不同肌肉的肌电幅度(MVE%)比较

3.3.1 九组实验竖脊肌的肌电幅度(MVE%)

3.3.2 九组实验下多裂肌的肌电幅度(MVE%)

3.3.3 九组实验下腹直肌的肌电幅度(MVE%)

3.4 不同躯干前倾角度腰部肌肉MPF值随时间变化的比较

3.4.1 不同躯干前倾角度腰部肌肉MPF值随时间变化趋势

3.4.2 不同躯干前倾角度腰部肌肉MPF值斜率

3.4.3 主动肌与拮抗肌MPF值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躯干前倾角度腰部肌肉CR值比较

3.5.1 九组实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CR)组间比较

3.5.2 不同角度下拮抗肌CR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4 讨论

4.1 九组实验Borg量表主观疲劳评价

4.2 MVE%影响因素及其大小比较

4.3 不同实验组MPF值比较分析

4.4 不同前倾角度拮抗肌的协调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职业性下背痛现状及其负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

上一篇:中外学校体育论文提纲下一篇:虚假新闻法律规制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