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2024-04-22

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共15篇)

篇1: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就专业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新专业。一方面它为我国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该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短期供求失衡,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的大不利形势下,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综上,总体上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在“数学类”中排名第 1。

据统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广州、4、深圳、5、杭州、6、武汉、7、成都、8、朝阳、9、石家庄、10、南京,平均薪酬在3926元。

篇2: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使得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

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等方向都是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研工作,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

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篇3: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增的理工学科, 由于其功底不够深厚, 专业性强, 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必须对计算科学专业中影响其就业竞争力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要想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影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原因

1从专业的发展的现状来看

由于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是有原来的计算数学或者是应用数学专业改造而成的, 使得该专业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 就会出现所教的专业课程不够明确的现象, 这样极容易造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

2从毕业生自身来看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一个影响该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因素就是学生们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无论是哪一个专业, 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个规划, 如果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那么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对于就业就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才能真正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里, 哪些方面是自己的特长和强项, 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 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

3从社会来看

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率, 主要是看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是否是热门专业。如果所学的专业是热门, 那么就业率就会相应的高些;如果所学的专业是个冷门, 那么就业率当然就不会太高。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很多的企业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有的单位甚至将“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就会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从而导致该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更难找到工作。

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宽口径、有侧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 要严格遵守“宽口径、有侧重”的课程设置原则。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模型实现的能力。因此, 在对该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 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基础的课程一定要加强设置, 从而使学生们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2走校企联合之路

高校要想在教学的时候将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 还能掌握专业的技能, 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走校企联合的办学道路。首先有学校的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 然后让大家将这些理论知识牢记于心, 最后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可以将学生们送到产业科研单位进行实习, 让其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全部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运作中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肯定会受到社会各企业的喜爱。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与外校企业进行联手的时候, 由于社会上的很多企业都不是太认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高校可以自己来开辟一块实习基地, 实行“订单式办学”。所谓“订单式办学”, 就是说高校是根据社会上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就按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 走校企联合之路最大的好处在于, 学校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所学的专业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习, 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检验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并且让他们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

3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有效提高就业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 让学生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脚踏实地, 不要好高骛远, 踏实努力的去找到自己想要的一份工作;最后,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 学校应该给与支持和引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给与最大的帮助, 而不能袖手旁观, 从而让学生们有一种家的温暖, 让他们能够做的更加的出色。

结束语

篇4: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H191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迫切性

1.1 市场需求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正式成为了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诸多高科技公司如:三星、华为、中兴等都增大了对西安的投资,西安高新区已打造成为一个汇聚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30万从业人员、年产值过千亿的中国"软件之都",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然而,西安市高等院校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与软件及信息服务相关的毕业人数不到15万人。IT市场紧缺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我校又是距离西安最近的本科高等院校,占据着天时、地利和人和,我们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时机,和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及软件培训公司合作,使我们的学生有知识学,有地方用,毕业有地方去。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咸阳师范学院自2004年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是在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我们以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为基准,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校及本专业的办学实际,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专业乃至学院的兴衰,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熟悉各种专业软件的应用,特别是能够应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SAS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算法分析,编写应用程序,基于本专业的这些特点,必须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几年的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把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形成以充分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逐步深化、分层递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 优化课内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2.1.1 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保证。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具有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广泛交叉和渗透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数理类、计算机语言课程外,还适当开设了一些信息、通信类的基础理论课程及相配套的实践课程。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我们重点调整相应课程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尤其增加了实践性环节的比重,专业课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3:2,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

2.1.2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要抛弃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把教材看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按照现有教材的章节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进,重点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应用性,减少以往单纯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对原来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建立了系列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1.3 提交电子作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对数字图像处理、Web程序开发、信号处理等课程,只有在开发环境下对作业进行编译、运行,可以很快看出程序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也能够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课程内容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提交电子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以后实习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注重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和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有特色的兄弟院校相联合,发挥兄弟院校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本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1 利用我们优越的硬件环境,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多年来,我们已建立了有数学建模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和高性能计算实验室等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中心有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群、大型工程扫描仪、HP图形工作站、HP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各种数学软件和各种计算机语言的运行平台。这不但给学生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而且还可以利用教学空闲时间开放实验机房,学生可以自由到机房上机进行数值试验、程序编辑、编译和调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实践的需求。

2.2.2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团和各种兴趣小组

我们利用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机会,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团,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营建氛围。我院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组织了一些科技兴趣小组和各种讨论班,例如:APP应用开发、网页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小组等。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种素质得到了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2.2.3 以人为本,实行开放式教学

实行开放式教学,提供大量的知识来源,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积极创造条件。我们经过认真调研,与信息企业及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培训机构结合,邀请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来我校指导,开设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IT业发展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联系。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让一部分对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以自愿和分配的形式加入到教师的研究团队来,实行导师制。同时团队中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通过与研究课题结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能较好地将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综合起来运用。

3 效果

我们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改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数学建模代表队获奖率及等级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在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使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数学,2007,23(1):9-12.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大学数学,2003,19(6):6-11.

[3]李珍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2):5-7.

篇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该专业的就业职业的选择、工作地点的选择以及公司性质三方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今年的就业趋势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届本专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意向都趋向于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从事金融电信和市场营销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数列其次,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公司的性质没很大的要求,他们往往看中是一份职业的发展空间。当然,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读研继续深造也已经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的大不利形势下,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综上,总体上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数学类,其中数学类共3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数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7位。截止到 12月24日,56115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2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14元,以上工资4114元,0-2年工资3582元,3-5年工资4427元,6-7年工资7697元,8-10年工资1003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朝阳、郑州。

篇6: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截止到 20xx年12月24日,56115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2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14元,以上工资4114元,0-2年工资3582元,3-5年工资4427元,6-7年工资7697元,8-10年工资10030元。

招聘要求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1%;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34%;本科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8%。

就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销售工程师、销售经理、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java软件工程师实习生转正、java软件工程师定岗生、技术支持工程师、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php 开发工程师定岗生、产品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北京。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664个]、上海[436个]、广州[337个]、深圳[209个]、武汉[xx0个]、成都[116个]、杭州[112个]、南京[100个]、石家庄[87个]、郑州[78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北京[5052元]、普洱[4999元]、上海[4632元]、南昌[4299元]、南京[4200元]、深圳[4124元]、杭州[4073元]、佛山[4043元]、广州[3895元]、厦门[3830元]、合肥[3628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数学类,其中数学类共3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数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7位。

在数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医学信息学,系统理论,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等。

篇7: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2012-201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 来源:评价网 中国科学评价中心 发布时间:2012-03-16 21:55 点击数: 2443次

2012-201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 排 序 学校名称 1 江南大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 4 南昌大学 5 天津科技大学 6 中国海洋大学 7 西华大学 8 华南农业大学 9 东北农业大学 10 浙江大学 11 西南大学 12 合肥工业大学 13 江苏大学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5 南京农业大学 16 华中农业大学 17 福建农林大学 18 沈阳农业大学 19 武汉工业学院 20 哈尔滨商业大学

篇8: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集计算机、信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本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大多数院校都把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经济信息分析处理作为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该学科就业弹性大,看似万金油,实则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的签约率均不如人意。以浙江省为例:2005年,浙江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900多人,签约率仅为76.91%,大大低于平均签约率。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反思:影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初探

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肯尼迪曾说:“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特殊产品”,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的发展总是靠一批批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来推动的。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质量的集中体现。所谓就业竞争力就是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即: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附加竞争力。具体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附加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三种能力协调发展,就业竞争力才能显著增强。影响这三种能力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从自身、学校、家庭三方面来分析。

1、从学生自身角度看

作为信息人才,就工作能力而言,主要体现在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综合业务能力主要指职业技能。National Instument公司曾经对信息人才的标准作过概括:在精通网站设计语言、数据库、电子商务工具等专业技术之外,还必须掌握商业类、文学类,甚至是游戏类的基本知识。这个目标很高,但很有代表性。职业素养主要指“软技能”,这对一个优秀的信息人才同样重要。软技能包括团队精神、好学精神、奉献精神、沟通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取得依赖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如:学习天赋、教育质量、家庭背景等等。

2、从学校角度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学校在某一领域内学术研究水平集中体现了该领域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在本领域社会影响力大的学校。譬如: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纺织这两个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专业积淀、广泛的校企联合。因而,这些毕业生供不应求。相反,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学科,最长的历史也不过7年,处于发展期。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尚且刚刚起步,更别提成果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科的知名度不高、课程设计与安排不成熟、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目标不明朗等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择业的困惑,影响了就业竞争力。

3、从社会角度看

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始终是就业市场兴旺发达的生命线。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学生会对照用人单位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相反,学生会陷入无目标的迷茫状态。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普通认可程度不高。甚至不少用人单位把该专业等同于计算机。从各类招聘会以及网上招聘会对专业需求的数据来看,指定要该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微乎其微。甚至报考国家公务员几乎通不过专业审查。这些社会现象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是工作找不到,越是不愿意学习;越是不好好学习,工作越是找不到。长此以往,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扬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优势探讨

随着中国加入W T O,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需求。有关专家预测:2002年——2006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每年至少需要20万人才,而目前每年只能培养12万人才。正如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2000年的《国家信息化研究水平报告》中所说的“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才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人才、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能满足第一类人才的培养;其他几类涉及面很广,不能简单地用“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来概括,需要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样的交叉学科来满足需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这门学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天壤之别。计算机侧重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开发、运用,属于技术型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属于管理型人才。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以“信息科学”和“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信息科学不仅是指信息论、密码学,而且还指“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鱼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属于集技术型与管理型为一体的信息化人才。这些人才正是社会大量需要的。

三、超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和企业联系密切,能进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目前相当缺乏。必须加快培养的步伐。笔者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必须从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现有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基础上,找准定位、打造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涵盖面很广,灵活度大。在专业方向选择和课程的开设上应有侧重点。如何培养特色人才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指深厚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这是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别。培养学生建立、实现数学模型的能力。“宽口径”指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是与管理类、计算机类的交叉。“重实际”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根据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供职的行业来看:今后该专业可以朝三个方向发展:侧重于信息科学方向、侧重于计算科学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方向。侧重于哪个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决定。

2、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联合之路。

鉴于该专业社会认可程度低的状态,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联手,实行“订单式办学”。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模式来教学,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来消化就业。学校通过企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开拓就业市场。有利于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目标。

3、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一专多证”。

信息产业是一个充满高薪机遇与竞争的行业。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发自己的“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与信息相关的认证主要有:网络认证、数据库相关的认证、开发技术相关认证、经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等。

4、探索就业教育走为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就业指导四年一贯制”是众多高校坚持的原则,但是以往的就业教育通过灌输就业政策,传授面试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创业教育。单纯的“就业”,只是学子通过竞争在有限的工作岗位之间进行选择。而“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并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比如:浙江理工大学05届信科专业的学生创办了梦溪网络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回母校招聘大量的毕业生,大大提高了该专业的签约率。

参考文献

[1]、柯羽.《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的评价》[A].江苏高教, 2004, (5)

[2]、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 2004, (11)

[3]、刘英.《进一步提高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初探》[A].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5, (4)

[4]、郑琼梅.《“职业刻板印象”与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A].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

[5]、吴新化《.高职文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初探》[A].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6]、梁军罗雪平.《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A].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2)

[7]、罗智明《.经济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定位于培养模式》[A].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 (4)

篇9: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O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53-04

运城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于2005年秋季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下简称新专业)学生,考虑到办新专业要有一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在招生规模上既注重规模效益,又采取慎重发展的态度。2005年新专业招收54人,2006年招收51人,2007年招收53人,2008年招收56人。运城学院有基本的设备和实践基地,同时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和网络信息中心,使得信息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的开设有了基本保证,具备了开办新专业的条件。现在首批新专业学生已进入大四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能否体现出明确的专业方向,大四的专业课程、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如何把握,如何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怎样的专业人才,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或其他各类学校担任数学教学的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数学研究人员,可在科技、经济、金融、生产、经营及各级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与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要办好新专业,首先对其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它决定了学生要学哪些课程,学到何种程度,毕业之后能做什么等。从新专业目录中知道,本专业是一个数学类专业,从目录介绍的新专业培养目标、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来看,笔者认识到新专业要学的课程大致分为三个模块:数学类、计算机类、信息类,培养目标对数学素养、计算机技能、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作了要求,但这些要求很抽象,难以把握,例如通过哪些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来培养数学素养,计算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哪些,是否都要学?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做一些相对具体的界定[1]。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培养目标,按照运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了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质,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运城学院的新专业定位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学基础的研究,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力求做到在培养具有较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的同时,突出与人才需求量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结合,使毕业生基本具备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以及其他相近的领域就业,培养具有初步科研能力和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人才。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2.1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是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运城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借鉴重点本科院校建设新专业的经验,笔者制定和修订了本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2006年11月,笔者邀请清华大学贾仲孝教授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以指导,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2007年5月,对新专业原教学计划进行了一次较大修订,第二版新专业教学计划确定。2007年10月,又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张建中教授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以指导,对部分专业课程理论和实验课开设学时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了实验课开设学时,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三年来,笔者坚持每年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之更趋科学、合理,更能充分反映本专业对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修订的新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见表1。

2.2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前提是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其核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加强基础性,提高综合性,拓宽应用性,侧重方向性,注重时代性,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总的原则是: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推进整体优化原则;加强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以满足社会需求。

本专业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加强数学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计算机和信息类课程,如软件工程、信息科学基础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具有较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的同时,突出与软件工程这个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方向的结合,使毕业生基本具备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更新知识、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基础课程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作为重点;专业课程要以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作为重点;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研究[2]。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点,课程改革是保持专业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近三年,笔者对本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改革,课程建设成绩显著。《数学分析》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3.1课程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教材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按照《运城学院教材管理的规定》,制定了《应用数学系教材选用制度》,选用教材与评估制度规范科学,执行严格。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材选用方面,要求使用和引进权威、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教材。使用教育部统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或省部级获奖教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用的教材,优先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或选用目前通用的、各校反映较好的教材,保证所选教材质量。

3.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一个最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对此内容进一步认真思考,因此教师的讲课方法就特别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内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基础上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大量的定义、定理、推论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是听和记,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创新和想象,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3]。

在本专业课程《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章节特点,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数理逻辑部分,首先引入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案件推理,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举出一个复杂的案件推理问题,学生发现简单的推理可以较快的得出结论并对其过程进行口头阐述,但是复杂的一时半会难以得出结论,也不易表述其推理过程,这时候学生就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分析复杂的推理?接着教师给学生说明数理逻辑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把数学方法与符号语言系统应用于传统的逻辑,使推理更加有效并像数学证明般使人信服。这样学生既有了问题也明确了数理逻辑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就对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强了,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

注重课堂内容的引申。离散数学中的很多问题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在学习完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搜集或者编写一些现实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这样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受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在教学中,尽量结合两种手段的优势,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对于一些定义、定理等结论性的内容,运用课件给出,可以节约书写时间,还有一些图、表、以及书写量过大难于板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课件给出。但是多媒体课件决不能代替传统板书,对于一些重要定理的推导,一定要一步步在黑板上给学生分析并对过程进行板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这样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4.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认真研究跟踪世界和国内经济和科技中长期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对应用理科人才的需求。在新专业本科生教育整体框架上,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在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等主干基础课上,使学生受到学时充分,强度足够的严格训练[4]。从第四学期起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开设更多的适应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知识的选修课。

4.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在课程内容上坚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压缩后续课程中过窄、过深和过繁的教学内容,为新的培养方向、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进行的基础训练争取到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专业培养的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力争在未来的几年里,建成几个院级以上精品课程。

4.3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措施,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在习题课中增加学生的讨论时间,学生写小论文等。实行考试和考查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考察,将平时考查情况记入学生的综合成绩中去,并使之更加科学化。

在教学方法方面,打破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各学科的新发展与新成就,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现代理学研究的趋势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与联系有较深入的认识。

4.4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特点,完善实习内容,保证实习时间,确保学生实践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及时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要正确把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信息与计算科学的需求状况、教育价值及其教育对象的变化等问题,加大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力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原有教学手段精华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更高层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建立一个“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戴祖旭,等.谈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J].大学数学,2004,20(6):1-3.

2方文,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滁洲学院学报,2006,8(3):44-46.

3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数学,2007,23(1):9-12.

4葛仁东,孙雪莲,刘满.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体系改革的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1):99-102.

Discussion abou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specialty

YAO Xi-yan,WANG Bao-li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Shanxi,044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specialty teaching of the younger university,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in Yuncheng university,based on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s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篇10: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1、努力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课成绩都在80分以上,选修课的成绩都达优。

2、把英语学好。能熟练运用英语语法、词汇和句子。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英语,同时注意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规划时间进行单词、常用词组和句型的背诵,并且在一定时间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和归类。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并对计算机方面的一些领域进行初步探索。尝试考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尝试做一些实际工作,如自己制作网页,编一个操作系统等。

4、保证每周写一篇文章,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5、听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讲座,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志愿活动。在课余时间找一些与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兼职来做。

6、在学习之余,密切关注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有宽到窄地收集与自己职业选择方向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大三

1、在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找机会旁听本专业研究生的课,为自己是否考研究生和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作一个参考。

2、重点攻克英语口语,能进行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在学习本专业之余,旁听英语专业的口语课。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3、计算机实用技术已成熟,具有计算机编程能力,数据库p计算机网络和数学软件的知识及使用技能。

4、通过收集相关信息、人物访谈、招聘会洽谈、和相关企业对话、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四

进入大四后,离毕业的时间就不远了。这个时期重点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并体验真实的职场生活。这个时候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应该为了这个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此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篇11: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

答: 非常复杂,因为学的是基础学科,所以很多职位都可以在稍微熟识以后胜任.主要方向:银行,经济管理,软件,继续数学研究工作.

建议:先读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本科,然后转成别的方向的研究生,这是非常厉害的一个组合,如果你有很好的数学基础的话,你会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感受到数学给你带来的数不尽的好处。无论什么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还是什么什么家,他首先是个数学家,这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学科在高层次的较量就是数学的较量。现在国内外很多科研,工作做的出色的人本科阶段读的都是数学。

篇12: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1.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初始科目:1002英语 2003随机过程 3029信号与系统

2.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初始科目:1002英语 2003随机过程

篇13: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要在计算机学科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需具备三点要素:第一,十分热爱计算机,对计算机各种知识很感兴趣。第二,数学功底要好,逻辑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动手能力强,因为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工科。没有实践,到头来就没什么收获。计算机课程大致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Cjava==)、体系结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C/C++语言、计算方法、数字逻辑、数理逻辑、java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还有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测试保证、数据库实现与应用、Vc++.net、UML与软件开发工具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很多发展方向:一是软件编程,这个就要和程序打交道,虽然枯燥但很有前途。二是网络工程,主要是网络构建基本的网络知识。三是硬件,就是计算机的具体构造,各个部件的联系工作原理,这个专业学的东西比较广,以上三个方向都会涉及。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对今后的发展很重要,比如侧重物理硬件的偏硬方向及数学逻辑的软件方向,还有和大家关系密切的商务方向,等等。

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计算机,目前没有一致定论,但一定要注重两点:一是自制力较好。二是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专业往往是知识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狱,大约80%以上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里一无所获,课余就是打游戏。IT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新的技术会层出不穷,大学里的知识会平均落后市场标准、企业文化10年以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大学还在教授C语言等面向过程语言时,业界早已推崇C#,VB.Net等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所以大学期间不过是一个打基础、铺桥梁的过程,知识的更新积累不是靠每天上几次课,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做到的,应该多关注时事动态,IT界领先的技术、思想、架构,选择一门自己认为感兴趣,值得学习的语言去学习,深入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和收入怎么样?

计算机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比以前乐观,但可以说仍然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都比较辛苦,工作加班是常事,整体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很杂的专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是重点,具体要看学校的开设的课程及老师的情况。我们一般都是做软件设计,发展的话,最后做项目策划。本科毕业一般就写代码,算是IT的底层,工作辛苦不说,工资其实也不算多。以后做项目也会很忙,但工资会涨幅比较快(根据能力)。

计算机在用人单位心中的印象还是可以的,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一般都在90%以上,但对于毕业生来说,学校每年在毕业前夕会组织多项毕业生洽谈会,用人单位会根据其所需招些合格的毕业生到他们单位实习,收入当然肯定会能力、技术挂钩。所以在校内不仅应当掌握好老师教的知识,而且自己要主动实践相关专业技术,这是最重要的。在部分大学如苏州大学,大概在大三的时候学校会有一些实践活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安排一些项目实施,为在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工作单位对此也都很看重。就业率和收入相对于别的专业要好一些。当前社会,学计算机的人很多,但是人才不多,特别是高级人才不多,所以说计算机行业竞争激烈是针对普通初级人才而言的。近年来,本科段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就不高,而且有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和高校普遍设置该专业造成的人才过剩。即便是最优秀的学府出来的人也良莠不齐。

从IT行业的前景说,海外软件外包业务可谓热火朝天,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会把他们要开发的软件放到中国做,因为中国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现在这个势头在中国还是刚刚开始,所以,未来十年内,软件开发这个领域的本科生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如果你技术精通,英语、日语或者韩语流利,那么成为一个超级金领不成问题,或者如果自己愿意创业开公司,难度和风险相对其他专业都要小很多。

篇14:西华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关键词: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数值代数、数值逼近与微分方程数值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三门核心专业课程,是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的课程,是科学计算的一部分。随着计算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许多的学科领域,新的、有效的数值方法不断出现,形成了许多新型交叉学科。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系的这三门专业课的教学采用的是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小、直观性较差,且大量板书推导也让学生对课程产生畏惧的感觉,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一般高校比较注重基础理论讲授,部分课程配有16学时的上机实验课,主要是对书中的部分算法予以实现。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用并不明显。

二、通过实践推进专业建设的改革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三门主干专业课程中,数值代数课程在三门课程中首先与学生接触,因此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值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任务;数值逼近课程则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掌握近似代替与逼近的思想;微分方程数值解则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对实际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理论与数值的求解方法。本文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1.结合实际问题,融合和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由于这三门课程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可将专业课中严密的数值计算体系与学生已修的专业基础课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高等代數中对于Gauss消元法给出了使用的条件,但是并不全,而在数值代数课程中结合计算机舍入误差原理给出了更加充分的使用条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联系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背景引入、计算原理和算法思想的介绍,适当弱化部分理论推导,强调对算法与误差理论本质的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值思维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数值计算素质和能力。教师可以在算法讲授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在理论课部分进行问题分析,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法、迭代法等数值方法设计算法,在实验课环节实现算法,并给出结论。鼓励学生课外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报告,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了解科学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讨论、勤于实践。

2.利用多媒体教学深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数值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大量、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Matlab软件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科学计算可视化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绘制二维(三维)的矢量图、等值线图、剖面图以及流线图等。目前网上的课件一般只包含书中部分理论与算法,并没有对算法给出软件可视化步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因此,针对教材中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算法与非线性方程求根等内容,可在电子课件中添加软件实现的过程,充分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画图命令,使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课中的上机实验课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感悟算法形成知识的必要环节。实验环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数值思维能力,将课本上的理论予以实现,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学习方式,其关键是将理论与数值实验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学中的理论授课、实验、结合实习的三部曲模式,而是将其融为一体,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先讲后做、边讲边做、先做后讲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和探讨数值代数课程的数值实验内容,对教师提出、分析过的实际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讨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解决数值计算问题,指导学生实现算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这三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初步应用所学计算技术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计算、信息技术及工程系统仿真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石凯,林亮,蒋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西教育,2009(24).

篇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数字分析、通信原理概论、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等。

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属于热门专业,在不同批次院校中录取分数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大量学校盲目上马此类专业,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良莠不齐,如果选报学校不当,毕业后只能去从事卖电脑或维修电脑的一般工作。就目前社会的需求情况来看,以下四类计算机人才比较吃香:软件编程人才,网络工程人才,信息安全人才,电脑动画人才。这个专业设置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异常惊人。全国各级各类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这个专业,成为招收理工科考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的急剧下降,有的排行榜统计甚至把该专业就业率归入倒数之列。

就业目标:

软件开发工程师:在软件公司设计开发各种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人员: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维护单位的各种信息系统;硬件开发设计人员:在电脑公司设计开发各种信息硬件产品。

上一篇:思山镇远程教育先进集体典型材料下一篇:客服工作计划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