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2024-04-24

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通用9篇)

篇1: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新街中学2012年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安全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师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抓安全、讲安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2012年,我校对照平安校园创建标准,本着“百年大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忧患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2 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安全重于泰山”。我校地处新街街上,交通隐患大,不安全因素较多。我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一是强化领导,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校门口、楼道等重点部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严格责任制度的落实;班主任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教职员工均有维护学校安全和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呵护体现在安全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考勤管理制度》和《违纪学生考核制度》等管理细则,要求每一位师生明确规定的各项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同时严格把握管理和检查标准,把制度约束、管理督促和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做到处处有规范,安全无缝隙。为确保安全我校详细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

三是加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继续深化值周制度,实行值日领导负责制,每天值日人员对教师考勤、学生到校、外来人员控制、周边环境、校园内环境及师生安全全面管理。严把入口关,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都必须严格登记,所有师生外出都必须凭假条。

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让学生成为安全工作的宣传员、组织员、战斗员,在安全教育中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各级、各班、以不同形式在学生中间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将安全工作一抓到底,抓到实处。在安全用电、防火防盗、依法自救等工作中就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的教育效果。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学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在“人防”上,一是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聘用专门安全保卫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配备了防暴物品,加强了演练。二是实行阵地化管理,各楼层、各特种教室专人负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每学年初,学校与各班班主任、各任课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使班主任责任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完善。在“物防”上,教学楼配备灭火器和应急灯;在“技防”上,学校拿出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大对学校安全的投入,警务室、教学楼上的重点部位都设置了监控报警系统和灭火防范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教学和生活用电设施、设备,并对报警探头、报警装置及时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完好,使之处于良好的待警状态。

(二)坚持“严细实”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学校组织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包括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过程、课间休息的安全;交通的安全;体育竞赛等大型活动、卫生扫除、卫生保健的安全等。大型活动必须写申请报告,制定详细的活动安全预案,有分管安全的校长把关签字。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细节,做到“安全无小事,处处有防范”。

一是适应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强学校警务室建设,守好校园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消防意识落实一个“细”字。学校严格按照《消防法》的要求,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消防安全检查,对校内教学、生活设施人员集中场所的防火安全情况和火灾隐患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注意冬季用电安全,坚决杜绝了违章使用电器现象。今年学校又投资更换了到期的干粉灭火器,检查并安装了所有安全通道的应急照明设施;加强了对消防部位的重点检查制度,做到消防通道畅通。

(三)落实“预防为主”的教育原则,切实加强对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让安全教育进教室、进学生的头脑。

一是加强常规安全教育,特别是节假日前,有针对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讲安全,防事故”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以防火为中心,防盗、防抢劫、防抢夺、防诈骗、防恐怖、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为重点的各项安全知识教育,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和学生思想发展变化,加强学生自尊自信教育,倡导文明和自尊、自爱意识,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友观和甄别防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防自救的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渗透、班主任责任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机制。值日教师、班主任、宿管教师等全员参与,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安全渗透教育,包括、健康卫生、离校返校、防火防盗、防事故等。学生请假经班主任批准撰写假条后,方可离校。建立起班主任责任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年来,我们在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化及学生的独生子女化,学校在安全保卫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存在问题。

1、主要是交通安全隐患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隐患的解决需要协调上级部门的支持,是项长期的工作。学生骑摩托车的现象还比较多,在这里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学生步行上学。学校禁止学生骑摩托车上学,禁止学生乘坐无牌、无证车辆,禁止学生搭乘他人摩托车。

2、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需要家长、村委积极与学校携起手来齐抓共管,杜绝学生进入网吧。

3、社会治安问题日渐显现出来,目前,我校周边有一群小混混,欺压打骂学生、老师,严重威胁着校外寄宿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这里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受到小混混的威胁要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向派出所报案,绝不能忍气吞声,同时希望家长积极与房东沟通,与房东签订安全责任书。共同加强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学校最基本、最常规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3年,我们将成立以我校男教师为主各班抽部分男同学参加的护校队,对进入校园的社会青年进行严厉打击。尽更大的努力在思想上蹦紧安全弦,工作上步步求细致,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切实加强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平安。为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一分关爱都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具体来说: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到位。三是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增强意识。四是狠抓落实,立足防范,确保学生安全。五是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共创平安校园。

新街中学政教处 2012年12月23日

篇2: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实 施 方 案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争创“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让环保走进生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新的时尚,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为了此项工作在我校得到持续发展,使我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得以深入开展,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创造有利条件,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标准》为指导,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环境教育质量,打造绿色学校品牌,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拓展素质教育渠道,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组织管理建设

(一)领导小组:

组长:马志伟(校长)

副组长:何正洲(书记)孙晓峰(副校长)李存旺(副校长)组员:李兴发杨作宏王啟跃徐联寿王建洪刘泽丽沈立明刘伟徐零评王兴发高廷亮董进斌黄正华朱建荣钱发海宋业宏王秋菊

(二)学校成立省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兴发同志当任,负责此项工作组织协调工作。

(三)分组机构及具体责任落实。

1、教育组:

组长:马志伟

配合部门:办公室教务处

⑴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每学期一次);

⑵ 环境教育专栏(每月一期);

⑶ 环境教育影视宣传(每学期一次);

⑷ 督促各班专栏每期有一定的环境教育内容(每月一期); ⑸ 爱护环境宣传,每年1—2次。

2、教学组:

组长:孙晓峰

配合部门: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

⑴ 编制环境教育渗透资料,做到任课教师人手一册,便于老师备课上课;

⑵ 督促检查环境教育渗透工作落实情况,每学期对教案、课件作整理和统计。

3、环境组:

组长:李存旺

配合部门:政教处年级组总务处

⑴负责学校绿化面积率,绿化美化规划、调整、维护;

⑵植树节开展校园植树活动;

⑶美化校园劳动,除杂草等。

4、宣传材料组:

组长:何正洲

配合部门:办公室教科处团总支年级组

根据各组举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及时拍摄活动内容,负责将学校及各组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音像、图片、按要求整理、归类、装订、归档。

⑴环境征文竞赛、环境知识竞赛(教科处、语文组、理化生)、班级创绿色学校专栏竞赛(政教处、年级组);

⑵创绿色家园网页制作大赛(政史地);

⑶环保科技活动。(团总支);

⑷环保教育观摩课,环保课题汇报会,环保论文评比,每学年举

行一次环保教育课录像制作展示(教务处、教科处)。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生态观、国情观、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职责,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

2、教育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

3、继续绿化、美化校园,确保校园绿化面积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愈加优越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4、通过学生“个体”环保素养的培养和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推进社会未来人才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

5、确保“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验收达标。

中长期目标:

抓住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创新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办学体制等,进一步积淀学校的办学内涵,力求将学校办成教育思想有建树、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成才模式有新路,综合办学有实力的省级示范学校。创建阶段划分:

1、2011年3月:宣传发动阶段,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考核验收标准。

2、2011年4月—2011年6月:组织创建阶段,各组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3、2011年7月:学校向上级提出创省级“绿色学校”考核验收的书面申请。各组进行工作自查,查漏补缺。

4、2011年12月:考核验收阶段。

五、工作措施

1、沟通上下关系,寻求支持、指导。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加大与州市教育局、环保局衔接力度,争取得到他们的专业指导,力求环境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工

作研讨会2次以上,明确“方案”中提出的总体奋斗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创建”工作计划,认真搜集“创建”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大力优化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确保绿色学校创建验收达标。

3、狠抓环保渗透教育。各科教师特别是理、化、生、地教师要把环境教育内容作为教学切入点,将其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中既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4、开展环保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根据环境教育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充分利用课堂、第二课堂开展环保学习、专题培训、知识竞赛、环保演讲、卫生督查评比、环境观测、社会宣传、环保手抄报(或黑板报)比赛、环保书画展评、环保社区服务、环保小创作、疾病预防、自然灾害调查、环保先进个人评比表彰等活动,丰富教育内容,提高环境教育的社会效应。

5、培训教育骨干,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培训,在理、化、生、地等学科中落实专人进行环境教育;鼓励各学科教师学习《环境保护法》,激励他们参加环保方面的科学研究,论文交流,组建一支环保教育骨干队伍,以形成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环境教育新局面。

6、强化监督机制,推进常规工作。将环境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评估方案;同时,在政教处、团总支的组织下,深化“卫生文明班级”评比工作,组建各班的环保小组,对全校的环保教育、环境保护工作实行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全面推进环境教育工作。

7、重视工作经验交流、总结,积极申报验收。在环保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活动材料,认真总结活动经验,积极推广有益做法,切实做好申报准备工作,确保“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达标。

四、奖惩制度:

1、凡在争创省级“绿色学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名额不限。

2、在创省级绿色学校工作中,有明显失误,在年终履职考核,评优推先一票否决。

五、其它事宜:

1、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严格按学校的相关要求,务必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2、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新街初级中学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篇3: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无烟学校参考标准”的指标和方法, 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0年普通本科院校名单 (783所) 及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独立学院名单 (316所) , 共计1 099所高校中, 分层随机抽取800个高校校区进行调查 (医药类和师范类学院/校区必抽) 。

1.2 方法

调查员对指定场所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暗访形式, 不通知所调查单位。

1.2.1 评估内容

根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的“无烟学校评估标准 (试行) ”[5]制定评估内容。调查采用现场录音、录像真实记录, 对要求的指标进行定格拍摄等手段, 之后如实填写调查表。调查场所包括 (1) 学校大门:全部; (2) 教学楼:入口大厅、楼道、男厕所; (3) 行政楼:入口等候厅、楼道、男厕所; (4) 男生宿舍:入口、楼道、男厕所; (5) 学生食堂:全部。

1.2.2 评分标准

“所有室内场所无烟蒂”、“室内无吸烟者”、“学校内重点区域均有醒目的禁烟标识”、“室内场所不摆放烟灰缸及其他烟具”、“吸烟区设置在室外、通风、远离人群的区域, 设置合理, 并有明显的指示标志”、“校园内无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 无烟草制品广告, 不接受烟草企业的赞助与捐赠”、“利用宣传栏、报纸、杂志、展板、广播、网络、电视等校内媒体进行经常性的控烟知识宣传教育, 宣传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师生员工能积极履行对在校园内违反控烟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的义务”, 共计43.5分, 折合成100分。按照高校无烟环境指标评估得分情况划分为4类:得分80~100分为优良 (A类) , 60~79分为合格 (B类) , 40~59分为较差 (C类) , 0~39分为极差 (D类) 。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由专业录入公司采用专门录入系统进行录入。数据经清理、核查、对比后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并比较不同指标 (烟蒂数量、吸烟人数、禁烟标志等) 的室内无烟环境创建情况和现状;烟蒂数量等指标经标化后与2011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 标化因素包括烟蒂、吸烟者、禁烟标识、烟具、吸烟区设置及其引导标志、烟草广告、控烟宣传海报、吸烟无人劝阻。

2 结果

2.1 整体结果

2011年高校校区调查结果均值为31.58分, 最低得分为2.30分, 最高得分为72.41分;2012年高校校区调查均值为49.95分, 最低得分为11.49分, 最高得分为95.40分。2011年无一所高校进入A类, 进入B类的高校有16所, 仅占2%;而2012年进入A类的高校有9所, 进入B类达130所, 分别占整个高校的比例为1.1%和16.3%。C类的比重2012年增加, 但D类2012年比2011年明显减少, 仅占26.1%。

2.2 具体指标

2011年与2012年分别有73.2%和71.4%的高校室内发现有烟蒂。2012年调查高校室内吸烟现象比2011年有所增加, 室内有吸烟的高校从11.5%增加到15.8%。关于学校内重点区域有无醒目禁烟标识张贴情况, 2012年比2011年有明显的进步, 2012年调查的学校全部张贴了禁烟标识, 而2011年有近50%的高校没有在重点区域张贴禁烟标识。2012年室内场所有摆放烟具情况和2011年比较有了明显好转, 但仍有17.3%的高校发现室内有烟灰缸及其他烟具。2011年和2012年近100%的高校未合理设置吸烟区, 因此导致没有明显的“室外吸烟区”引导标识。2011年暗访中2.13%的高校 (17所) 发现烟草广告, 共计21处;2012年1.8%的高校 (14所) 发现烟草广告, 共计15处。2011年和2012年利用宣传栏、报纸、杂志、展板、广播、网络、电视等校内媒体进行经常性的控烟知识宣传教育几乎为零, 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96.8%和91.8%的高校未发现设置控烟宣传展板。在有禁烟规定的校园内调查期间, 当有吸烟行为发生时, 师生员工都没有积极履行劝阻的义务。

2.3 医学院校情况

2012年暗访的800所高校校区中医学院校为96所, 占12.00%, 平均得分为52.21。其中14.74%的医学高校室内有人吸烟;70.53%的医学高校室内发现烟蒂;医学高校均未设置禁烟标志;90.53%的医学高校没有控烟宣传展板;10.53%的医学高校室内发现烟具;97.89%的医学高校没有室外吸烟区。

3 讨论

高校作为青年和教职员工集中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实践证明, 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创建无烟环境, 是预防和减少学校人群遭受二手烟雾危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具有其他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6]。2 a调查结果比较发现, 烟蒂数量仍较多;教学楼、行政楼内烟灰缸依旧普遍存在;室内吸烟行为得不到有效劝阻。原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控烟组织建设和控烟态度, 学生对劝阻戒烟存在畏惧心理, 主动放弃对周围人吸烟行为的劝阻行动[7]。

各高校应尽快成立由校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控烟领导小组, 制定控烟计划、实施方案和制度;明确控烟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的各环节相关责任人;设立校园控烟监督员, 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加强巡视和劝阻;加强控烟培训, 提高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控烟知识水平, 促进控烟态度的改变[8]。

根据2012年各省控烟排名来看, 出台立法或正在立法的城市以及筹备大型活动的高校集中城市, 其高校无烟环境较好。如此次省市排名的前6名中, 排名第一、二、五、六位的北京、广州、哈尔滨、银川都已经出台了控烟法规或控烟法规已经进入立法程序。同时,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高校比较集中, 无烟校园的创建相对较好。

除了各省市应积极出台控烟立法以外, 各高校也应尽快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无烟学校参考标准》, 结合自身状况、校园情况、教职员工及学生人数等因素, 制定高校控烟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和评估办法。将无烟校园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 将创建工作结合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将控烟考核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将吸烟行为与学生奖学金等评奖活动挂钩。控烟宣传展板过少;烟草广告并未完全杜绝;没有设置合理的室外吸烟区, 原因在于高校无烟环境创建缺乏必要的宣传方式、社会监督以及创建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高校开始创建“全国无烟高校”, 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高校室内全面禁烟;在明显位置设立禁烟告示牌, 张贴禁烟标识;在室外合适的地点设置吸烟区, 并有明确的引导标识;高校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高校教学、行政区域内不得出售烟草制品, 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控烟监督员加强对校园控烟工作的监督、巡视和对吸烟行为的劝阻;开展丰富多样的控烟宣传工作。

学校是有效推行控烟教育的重要一环[9]。医学院校作为未来医生的培养场所, 无烟环境建设的好坏对于学生吸烟率的高低有着一定关联性。而中国的控烟工作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局限于公共卫生工作者自身的努力, 其成效并不显著[10]。因此, 在医学院校开展控烟教育和干预课程, 创建无烟校园环境, 加强对医学生的控烟知识培训, 培养具有控烟能力的医学人才, 对倡导促进大众健康, 降低慢病患病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纽式如, 杨功焕, 陈铮鸣, 等.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烟草危害 (二) :死亡率前瞻性研究的早期结果[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1999, 2 (1) :29.

[2]季成叶, 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91.

[3]中国政府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决定[EB/OL].[2005-08-2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5/content_77784.htm.

[4]国家教育部网.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EB/OL].[2010-06-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46/201007/xxgk_92850.html.

[5]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关于印发《无烟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评估标准 (试行) 》和《无烟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2011-03-04].http://www.catcprc.org.cn/index.aspx?menuid=4&type=articleinfo&lanmuid=122&infoid=3866&language=cn.

[6]王丽敏, 赵宝山, 杨立斌, 等.预防医学生控烟倡导行动课程干预效果的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1) :122-124.

[7]杨功焕, 杨杰, 高峰燕, 等.中国40个市 (县) 中小学校创建无烟环境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2) :150-152.

[8]WILLEMSEN MC, GORTS CA, SOELEN PV, et al.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TS) and determinants of support for complete smoking bans in psychiatric settings[J].Tob Control, 2004, 13 (2) :180-185.

[9]PENTZ MA.Effective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tobacco use[J].Nicot Tob Res, 1999, 1 (1) :99-107.

篇4: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留学扫描]

私立中学种类繁多,学生、家长须合理选择

美国中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种。美国法律规定,美国的公立中学只允许接受短期的外国交换学生,法定的最长时限为一年;公立学校不得接受外国申请者作为独立的学生身份在公立学校长期学习。国际学生如果到美国高中就读,可申请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公立高中学习,时长最多一年。美国政府支持年龄在15至18周岁之间的国际学生参与交流项目,进入美国政府公立中学,并寄宿于当地家庭。只有私立中学允许接受国际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学种类繁多,分寄宿、走读、男校、女校、混合学校等多种,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

[美国留学申请指南]

申请美国院校先要跨过财力、能力两大门槛

美国私立学校尤其是贵族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数少,入学门槛也很高,入学门槛分两部分:财力和能力。在财力上,主要是学校规定的学费,这部分会依学生住宿与否而有差别。而在能力部分,校方会看TOEFL或SLEP的成绩、SSAT成绩、目前就读学校的成绩、老师推荐信、英文作文及申请书等。

时间规划:提前一年准备申请

美国教育联盟表示,因为美国的高中是从9年级到12年级,所以有打算去美国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的学生应该在初二上学期就提出申请。对于想插班进入10年级或11年级的学生,则相应的需要提前1年来做申请。但是由于越往高年级知识难度越来越大,不排除校方在评审过后会要求一些学生重修低一年级的课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倒读”。

美国有20的高中对语言成绩和SSAT成绩要求苛刻,如果要申请这些学校的话,学生要至少提前1年准备托福和SSAT考试成绩,有了优异的成绩后才具备基本的申请资格。另外80的学校对中国学生的语言录取条件相对宽松,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语言成绩,或者没有参加托福考试,可以用SLEP考试成绩代替,SLEP考试在一些正规的中介机构里便可以参加考试。如果来不及参加SSAT考试的话,很多学校也可以通过面试的方式来豁免。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青睐美国私立高中,私立高中逐渐提高了入学门槛,如原先接受SLEP成绩的学校现在必须要求申请人考TOEFL。原先对SSAT成绩不做硬性要求的学校今年也将它作为必须的硬性条件之一。优秀的美国高中有严格的国际学生比例要求,这就又增加了录取的竞争力。同时由于需要准备这些考试,从时间上申请人要更加提前准备,需要提前1到1.5年的时间将这些标准化考试完成。

[小贴士]

SLEP考试、SSAT考试大扫盲

SLEP考试

SLEP是Seconda ry Level English P roficiencyTest的缩写,即中学生程度英语水平考试(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初中,高中的英语能力测验),试卷由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提供。SLEP考试设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SLEP考试是中学英文老师判断国际学生英文程度的重要依据。

SLEP考试包括听力和阅读两个部分,听力部分75题,测试时间45分钟;阅读部分75题,测试时间45分钟。全部为选择题,满分为67分。

SSAT考试

很多著名的私立学校要求申请者必须参加SSAT~学考试,而ASSAT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SSAT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申请者能否被申请的中学录取。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进入著名私立中学就读。

篇5: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一、2012年人大工委重点工作

(一)组织代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组织代表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每季度一次集中学习,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推进街道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街道重点工作进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积极作用,在监督中支持政府工作,在支持中监督政府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人大代表工作在第一线,工作岗位不同,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各有侧重,特别是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是代表学习的重点。继续学习《宪法》《监督法》《代表法》《物权法》等法律,学习新时期人大工作理论知识,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知识,不断增强代表依法监督能力。

(二)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重点问题视察工作。组织代表深入到选区,搞好社会热点、难点的调研工作,收集民意,反映民情,听取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组织好代表参加各种检查、视察、调研、考察、联谊等活动,加强人大代表与政府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认真接待和办理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同时,也要向社区选民宣传法律法规,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发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让政府关心群众利益,让群众全力支持政府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代表应尽的作用。

(三)发挥代表为中心工作的推进服务。代表来自各条战线,充分发挥代表优势互补的作用,建立代表联络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工作经验,使企业代表、社区代表、教师代表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服务于全区的中心工作的需要。

(四)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开展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活动。让群众知道代表为人民做了哪些事?让选民知道代表提了哪些建议,增加群众对代表的认可度,做一个合格的人民代表。在第十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前,街道人大工委动员代表收集选民意见,关注社会民声,了解选区情况,为代表在人代会上做好建议的充分准备。代表在平时,广泛收集议案,追踪建议办理情况,年底好向选

民和基层干部群众述职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二、工作计划:

一季度:

1、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春节”慰问贫困户活动。

2、组织区人大代表政治学习1次。传达区人大有关会议精神和要求。

3、认真做好全市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二季度:

1、做好区人大新一届人大代表大会工作,2、组织开展代表团重点问题专题视察、调研活动。三季度:

1、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

2、组织市、区代表开展活动。

四季度:

1、组织代表接待选民活动。

2、组织区代表听取街道办事处各办公室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组织区代表收集街道各办公室和选区选民的建议、意见,为参加区第九届二次会议的准备工作。

4、组织区人大代表学习1次。

5、整理、总结2012年活动开展情况。

篇6: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平安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2012年创建

第四中学2012年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市教委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扎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优化校园环境,突出学校环境育人功能,根据县教委创建平安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保安全、优环境、求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和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学、教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维护校园安全和安全管理为重点,以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为重点,已开展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为动力,以加强领导和加大投入为保障,逐步推进我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为各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继续完善各种“台帐”,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突出的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要采取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年内学校不出现刑事案件和集体中毒、校舍到塌、火灾等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三、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重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将“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以校长为组长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职责,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

2.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创安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要开展2次以上的校园安全不稳定因素的分析排查工作,建立学校安全事故台帐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调处措施。每学期要组织2次以上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逃生演练,要将本月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同出勤统计表一并交送中心校备案,每学年要组织2次以上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以防止邪教的渗透、侵蚀、破坏。

3.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学校门卫的管理,督促、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和校园巡逻制度,继续实行上课期间学校封闭制度,减少校园不必要的进出;进一步完善各种档案资料,加强安全检查,建立、完善检查记录,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各学校开展的大型文体活动,要落实严密的组织方案、安全防范和保卫措施;加强对学校火炉及锅炉房的管理和使用,如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中心校,根据情况及时维护,以保证学校正常的取暖及教育教学秩序。

4.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措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在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五月份和十月份组织一次法制和安全知识的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乘坐送子车的排查摸底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教育学生不乘坐报废、违章、超员超载车辆。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生活困难者、严重心里障碍者和经常违纪的学生要加强帮助和引导,加强特殊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要求

学校高度重视“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纳入日程,保证各项工作措施取得实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备检查、验收。对在安全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学校和个人,将追究工作责任,取消评选优先模的资格。

五、组织机构

组长:王立忠

副组长:孙吉国马力 李文明

成员:曲凤金张英娜霍卫国

办公室设在孙校长室。

篇7: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迎检方案

根据《2016年元阳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初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元阳县教育局相关工作部署,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学评估工作的迎检工作,圆满完成本次教学评估各项工作,特制定我校教学评估迎检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普通初中教学水平评估,目的在于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引导学校办学方向,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按照督导评估的目的要求,认真查找和解决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队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迎接督导评估的过程当作是一次整改和提高的过程,以迎检促发展,着力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和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上下功夫,力争把学校创办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校园环境园林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质量优质化的绿色环保校园、节能生态校园、网络数字化校园、和谐平安校园和品牌加特色校园,高标准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钱绍明校长为组长的迎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材料准备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接待组四个工作小组,积极准备材料,落实迎检目标,认真谋划工作思路,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迎接评估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钱绍明(校长)

副组长:李学康(教学副校长)

魏荣辉(德育副校长)

粱为跃(后勤副校长)

组员:普卫祥、白里早、阮胜刚、王诗颖、李勇华、岳祯明、崔保田、陶丽仙、普丹琴、余向光、施凤鸣

2、材料准备组

组长:李学康

组员:王诗颖、施凤鸣

职责:负责迎检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装档等工作。

3、安全保卫组

组长:魏荣辉

组员:李勇华、余向光、门卫、宿管

职责:负责评估过程中校园安全工作。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粱为跃

组员:岳祯明、崔保田、李万芳、食堂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迎检过程中校园卫生、工作组就餐等

5、接待组

组长:钱绍明 组员:阮胜刚

职责:负责评估过程中全程接待工作。

上述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希望各工作组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此方案执行。(未定事项另行通知)

元阳县新街镇胜村中学

篇8: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1 小麦高产示范情况

实施高产创建是永城市提高小麦产量的成功举措。2011年永城市继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带动战略。结合整建制推进, 全市小麦高产创建面积0.67万hm2, 市里重点设计了三纵三横贯穿7个乡镇的万亩高产创建片, 分别涉及蒋口、城厢、新桥、黄口、双桥、酇阳等乡镇。这些乡镇常年小麦产量7 500~8 250 kg/hm2。土壤有机质1.2%以上, 速效氮80μg/g、速效磷25μg/g、速效钾110μg/g以上。其中, 黄口乡田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设置了良种繁育田、小麦新品种展示田, 25个不同品牌的配方肥效果试验和肥效校正试验、耕深 (25~30 cm) 试验、氮肥施用方法试验、氮肥运作试验。安排植保专业化综合防治示范田2 hm2 (包括土壤处理、药剂拌种、除草剂、及防治病虫害的药效试验) 及13.3 hm2高产攻关田。据测产, 0.67万hm2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穗数685.5万穗/hm2, 穗粒数35.4粒, 千粒重44 g, 折实产9 075.45 kg/hm2, 较大田 (7 548.0 kg/hm2) 增产1 527.45 kg/hm2, 增幅20.2%。千亩核心区平均折实产9 633.9 kg/hm2, 较大田 (7 548.0 kg/hm2) 增产2 085.9 kg/hm2, 增幅27.6%。百亩攻关田平均折实产10 022.4 kg/hm2, 较大田增产2 475 kg/hm2, 增幅32.78%。高产创建模式的创新, 为永城市粮食作物持续增产树立了样板。5月27—28日河南农科院与永城市政府合作召开了小麦高产创建及郑麦7698现场观摩会, 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赞誉。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2.1 落实核心技术

(1)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力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实现小麦超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1]。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 施足底肥, 配方施肥。要实现单产9 t/hm2以上的超高产, 应适当增加氮、磷、钾肥料的使用, 重视施用钾肥, 提高钾肥的使用比例, 追肥时期由起身期改为拔节期。

(3) 精细整地。深耕与旋耕相结合, 打破犁底层, 加深耕作层[2]。耕翻深度要达25 cm, 并做到随犁随耙, 耙实耙透, 结合整地搞好土壤处理。

(4) 选用良种。良种是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内因。生产实践表明, 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不早衰、经济系数高的优良品种。示范方内全部选用超高产品种周麦22、周麦16、予教5号、众麦1号等。

(5) 晒种拌种。播种前先晒种, 创建方全部用种衣剂拌种。

(6) 适时适量足墒播种。播种时墒情适宜时创建方统一播种, 播量在225 kg/hm2左右, 10月15日播种结束。

2.2 做好试验示范

2012年在小麦高产创建区主要做了三大试验:一是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分别是在黄口乡田庄村31个审定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通过各品种的综合表现, 筛选出郑麦7698小麦品种准备来年进行大面积推广, 其中济麦22、皖麦38、花培8号、花培6号、豫农416、轮选988等品种进入生产示范。二是设置肥料对比试验。分别在黄口乡田庄村、新桥乡新桥村、城厢乡南郝村设置不同品牌、不同配方肥料展示试验。通过比较, 优选出3个厂家、4种配方肥, 增产效果好。三是设置播量试验。为找出近年来农民播量加大的原因, 确定合理的播量范围, 在黄口创建区设置不同播量试验, 设置7个播量处理, 分别为150.0、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结果表明市南播量与出苗率受整地质量、墒情影响大。在2012年足墒情况下, 播种量225 kg/hm2产量最高。

2.3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到2011年永城市小麦生产实现了连续8年增产, 特别是高产创建区小麦生产可以说是起点更高, 难度更大, 任务更重。为了确保小麦生产持续增产,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 市政府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领导组由副市长毕江远任组长, 涉农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农业局, 农业局局长张亚超兼任办公室主任。技术指导组长由农业局总农艺师田冲担任, 成员由农技中心、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等技术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并依托省农业厅、农科院有关专家, 组织技术人员反复讨论, 多次论证,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思路和技术规程。依据技术规程, 重点落实了优化良种布局、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农艺结合、综合防控病虫等8项技术措施。

2.4 技术培训、指导到位, 科技水平提高

为及时准确地将各项技术传送到乡、村和农户, 使农民熟悉和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结合技术人员百包百工程、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 积极有效地开展科技培训, 拓宽了培训渠道, 延伸了服务链条, 为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先后印发《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培训教材、《2011—2012年度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明白纸》《小麦冬前及早春管理技术意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材料, 以永城市农业局文件的形式发送到农户, 针对冬前苗情, 举办了麦田管理培训班12期;在永城电视台《永城农业》栏目举办16期小麦高产技术讲座, 扩大了培训层面;先后组织科技下乡6次, 发放科技明白纸15万余份、科技书籍1万多册;举办乡村科技培训班120余场次, 培训人数30万人次, 基本达到一户一张明白纸, 一户一个明白人。

2.5 完善信息化功能, 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

为加强现代农业服务功能, 通过与多部门联合与协作, 先后开通永城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移动手机短信、今日永城报·农业技术专版、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农作物苗情监测点。根据小麦不同生产季节的技术需求, 发送小麦生产技术信息70余条, 计2.7万条次, 把有针对性的技术传递给千家万户, 有效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

2.6 夯实播种基础, 强化应变管理

(1) 转变观念, 变“三七”为“七三”。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农作物生产过程轻简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打好播种基础是保障小麦生产最关键的一环。市领导及农技部门及早谋划, 把优化良种布局、科学施肥、深耕与旋耕结合、适期适量播种等提高播种质量的技术作为重点来抓, 为整个高产创建及辐射区麦田管理争取主动权。

(2) 加强冬前麦田管理, 确保壮苗越冬。针对全市小麦冬季群体较大, 个体旺而不壮的局面, 农技人员注重调查分析, 积极建言献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先后2次组织召开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参加苗情分析和冬前麦田管理会议, 印发《永城市小麦冬前及早春管理技术意见》, 对麦田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 抓春季早管理。为防止春季麦田群体过大, 抓住纹枯病防治、预防后期倒伏的最佳时期, 2—3月召开2次现场会, 印发《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2012年春季病虫草害防治意见》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明白纸》10万余份, 通过各种形式发放到千家万户;抽调142名技术骨干深入乡村, 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电视台制作3期麦田管理专题讲座, 并以滚动字幕形式把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在电视台连续播出。

(4) 强化中后期管理, 确保丰产丰收。根据小麦中后期生长特点与病虫发生预报, 2012年永城市狠抓小麦中后期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 为小麦的穗大、粒多、高产奠定了基础。结合实施小麦后期药肥补贴政策, 以安全、高效、环保、节约为原则, 科学选用啶虫脒+磷酸二氢钾+戊唑醇药肥配方, 有效防控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11.4万hm2全部实施了一喷三防防控技术, 为小麦持续增产提供了保障。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2012年高产创建区再创产量新高, 但永城市小麦要持续增产, 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晋位升级的目标, 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薄弱, 抗灾减灾效能相对低。特别对小麦中后期抗灾减灾乏力, 农田水利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亟待提高。土壤有机质是农作物持续增产、抗逆能力增强、农产品品质改善的基础[3]。三是整地质量有待提高。在小麦生产中以下2个方面问题依然存在, 即玉米秸秆还田时秸秆过长, 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部分麦田耕层浅, 整地质量差。四是5月中下旬, 杨絮布满穗部, 不利于光合作用, 其影响程度有待研究。

4 建议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 以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中目前最难解决的就是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机械化, 它是实现农业机械全程化的瓶颈, 也是解决和减轻农民耕作劳苦的最后一个节点。因此, 要推广先进、高效并且实用的植保机械, 实现病虫统防统治的全覆盖。三是扩大小麦高产创建面积, 推广创建成果。在争取国家粮食高产创建资金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小麦高产创建投入力度[4]。有条件的乡镇要实行整建制创建。四是加快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效能。真正实现旱能浇, 涝能排。五是提高秸秆还田技术, 增加土壤有机质。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着手, 改变烧麦茬的现状, 全面实现秸秆还田。同时增施有机肥, 加深耕层, 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有机质含量。

摘要:介绍2011—2012年永城市小麦高产示范情况, 总结主要做法与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以促进小麦高产创建的开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成效,河南永城,2011—2012年

参考文献

[1]张正美, 杨绍梅.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J].吉林农业, 2011 (4) :157.

[2]李有成, 高桂立.孟州市万亩小麦示范片超高产集成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10) :23-24.

[3]翟超群, 宋秧泉, 吴桂成, 等.小麦高产增效创建的实践与体会[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3) :88-91.

篇9:新街中学2012年创建

【关键词】农业;水稻;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成效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实施地点

实施地点选择在西秀区水稻主产区旧州镇沿刑江河流域的浪塘村、五翠村、旧州村、文星村、茶坡村、高车村六个村,涉及农户3905户。该示范片海拔1250~1280m,水源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坝区大。灌溉水源有型江河流域、仙人坝水利沟渠、鹅项水库自流灌溉。项目示范区内有县道安顺至旧州至刘官公路贯穿境内,并村村通乡村公路,交通方便,通信、电力、水利设施条件优越,农田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带动能力强,农户在种植水稻夺高产上有一定基础和积极性,是西秀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1.2 实施前生产与技术推广情况

实施前,该区域农户在科学种田水平上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优选良种、培育分蘖壮秧、合理密植、施肥上偏氮、少磷、缺钾、无微肥、追肥时大都采用一次性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挖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叶面喷肥等方面存在不足,致使这一区域水稻常年平均667㎡产量550~600kg,少数好的田块667㎡产量仅达650kg左右。

实施前各项技术推广指标统计为:杂交水稻品种覆盖率100%,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63.5%,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83.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83.2%,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9.5%,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43.3%,旱育保姆物化技术覆盖率36.8%,生态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62.5%。

2 实施成效

2.1 示范片考核指标

2.1.1 规模

水稻连片示范667hm2。

2.1.2 单产

连片示范平均667㎡产量720kg以上,老示范区示范片较上年单产增产2%以上,新示范区示范片较上年单产增产10%以上,均较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

2.1.3 总产

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1.4 技术指标

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100%,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100%,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100%,水稻测土配方覆盖率100%,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100%,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比上年提高20%以上,超级稻、旱育保姆包种、无纺布覆盖、沼肥應用、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有较大的示范面积。

2.1.5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与技术培训

每个万亩示范片制定一张技术模式图进行标准化生产,至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5户种粮大户,骨干培训不少于500人次,一般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

2.1.6 宣传、资料、档案

项目实施区域要有宣传标牌和规划图,编写宣传简报10期以上,并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报到5次以上。项目落实地点、面积、培训、生产管理、测产验收、项目总结等有关资料要建档立案,示范户要有花名册。

2.2 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2.2.1 项目实施规模完成情况

实施结果统计,实际完成700hm2,比考核指标667 hm2超33hm2,超5%。项目涉及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五翠村、旧州村、文星村、茶坡村和高车村,涉及农户3905户;其中浪塘村:116hm2,551户;五翠村:110hm2,583户;旧州村:143hm2,923户;文星村:175hm2,834户;茶坡村:78hm2,495户;高车村:78hm2,519户。

2.2.2 项目产量完成情况

成熟时,项目实施小组按照《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办法》,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抓测产验收工作。

(1)省专家组临田测产验收结果:2012年9月25日,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验收组,对我区承担实施的该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组按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办法,听取了我区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审阅了我区理论测产自测结果和有关档案,实地察看了项目区水稻生长情况,根据项目区稻田自然分布,水稻田间长势分三个片区,分别随机抽取高、中、低各三块共九块田进行了实割实测,产量实测结果如下:①五翠片区:农户王学明, 面积533㎡,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14.48kg;农户杨武科,面积867㎡,品种湘优109,667㎡产量775.57kg;农户唐正武,面积1067㎡,品种T优300,667㎡产量696.70kg。②文星片区:农户汪自明, 面积667㎡,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52.39kg;农户杨启珍,面积733㎡,品种科优21,667㎡产量846.85kg;农户张进忠,面积533㎡,品种科优21,667㎡产量844.50kg。③茶坡片区:农户刘开祥, 面积1000㎡,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19.59kg;农户郭秀汝,面积733㎡,品种T优300,667㎡产量769.34kg;农户朱祥, 面积1533㎡,品种湘优109,667㎡产量645.46kg。

以上三个片区共九块,面积7667㎡,加权平均667㎡产量764.72kg。最高亩产田块为文星村汪自明田,667㎡产量852.39kg。省专家组对项目区水稻长势情况评价:项目区水稻整体长势均匀,全面推广应用了大穗型杂交优良品种、新型旱育秧、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在今年栽后长期多雨低温、病虫害发生较重的情况下,由于各项配套措施得力,特别是病虫害统防统治、排水晒田和施肥抓得扎实,技术指导到位,项目区水稻生长明显好于往年,增产效果明显,达到了目标要求。

nlc202309040840

(2)项目验收结果:我区按照省要求,分六个片区抽样测产验收,项目共计验收50个样本,其中:上等样本14个,验收面积12667㎡,收获稻谷15572.45kg,平均667㎡产量819.60kg,代表项目面积188.12hm2,占26.874%;中等样本28个,验收面积2.7hm2,收获稻谷30429.51kg,平均667㎡产量755.08kg,代表项目面积399hm2,占57.001%;下等样本8个,验收面积0.76hm2,收获稻谷7794.24kg,平均667㎡产量683.71kg,代表项目面积113hm2,占16.125%。共计验收面积4.7hm2,代表面积700hm2,总产稻谷7989565kg,加权平均667㎡产量760.91kg,比考核指标平均单产720kg超40.91kg,超5.68%;较上年项目单产745.83kg增15.08kg,增2.02%;较常规栽培单产560kg增200.91kg,增35.88%,全面完成项目单产考核指标,总产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2.3 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重点抓技术配套,全面提高技术到位率。完成5个100%。即:①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其中超级稻占55%;②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36.5%;③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16.8%;④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16.8%;⑤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100%,较实施前提高20.5%;⑥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65%,较上年提高21.7%;⑦超级稻、旱育保姆包种、无纺布覆盖、沼肥应用、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有较大的示范面积。旱育保姆物化技术覆盖率达42.8%,较实施前提高6%;生态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63.8%,较实施前提高1.3%。全面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2.2.4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与技术培训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统一制定一张技术模式图,技术人员“按图施工”,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因地制宜与全国种粮大户何少文及刘官乡水桥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在项目区实施6.7hm2的水稻机插秧示范片,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同时,与省、市龙头企业——安顺市西秀区树锋粮油有限公司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订单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按不同的农时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村培训、召开现场会培训等相结合,分步骤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共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

2.2.5 宣传、资料、档案完成情况

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过程中,在主要路段、村委公示栏等地方,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组织发动高产创建宣传5场(次),大力宣传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意义;指派专人负责搞好项目区的规划、造册登记,绘制规划图、实施图,撰写培训资料,田间管理记载,图片收集,完成测产验收资料、项目总结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资料;按农业部和省要求在项目区醒目位置制立标牌,便于农户了解高产创建工作;及时编写简报10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12次报道高产创建项目,使高产创建活动家喻户晓。

2.3 经济、技术、社会、生态效益

2.3.1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对高产创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效益分析得出:项目区较对照新增总产量1794600kg,新增总产值536.57万元,新净增总产值362.27万元,项目纯收益1314.94万元,新增纯收益358.57萬元,投入产出比为1:2.22,新增投入与新增总产值比1:3.08,推广费用与新增纯收益比1:38.76,新增投入与新增纯收益比1:2.06,新增费用与新增纯收益比1:2.0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2 技术效益

通过对当今水稻生产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主攻单产,从选种—育苗—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改变以往的一次性追肥,实行目标产量施肥—科学管水—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增施钾肥—叶面喷肥等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获得平均667㎡产量760.91kg的成绩,技术效益显著。

2.3.3社会效益

项目区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发动高产创建宣传5场(次),采取局集中培训、到乡镇培训、到村培训,共计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通过技术培训良种良法一起推,科学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农民得到了技术指导;项目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项目参加办点人数29人,落实配套资金物化补助18.5万元,通过突出抓好“四个结合,两个突破”,即抓好与农机的结合、与产业化的结合、与种粮大户的结合,与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突破,对项目区和周边村寨乃至非项目区群众影响很大,社会效果很好。

2.3.4生态效益

项目通过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和抗性强的大穗型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生态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管水等技术,不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施生态农业,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达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3 主要做法

3.1 组织措施

3.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

西秀区政府和农业局领导及市农技站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抽调精兵强将实施该项目。领导小组由西秀区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农业局、旧州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区科技局、统计局、区财政局组成。实施小组组长由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农技站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nlc202309040840

3.1.2 责任落实、分工明确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检查督促村干部和所涉农户的思想工作、行政措施。技术实施小组负责规划、造册登记、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物资发放、技术指导、搞示范,负责高产指挥田、资料收集及总结工作。日常工作由农艺师胡绪琴具体负责组织与主持技术实施。

3.1.3 行政与技术相结合

对项目所涉及的6个村实行行政负责和技术负责责任制。每个村明确聘请一名农科示范户配合包村技術员,由包村技术员、村干部、聘请农科户具体抓。

3.1.4 加强项目监管,健全考核机制

项目领导小组分别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后期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对项目区包村技术人员实行目标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评、评优等的重要内容,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技术人员的参与热情,确保包村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

3.1.5 强化宣传,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率

在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过程中,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的政策措施、典型事例、成功经验、实施效果,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召开了各村村支两委、村民代表、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及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人员参加的高产创建宣传发动5场(次),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意义;采取局集中培训、到乡镇培训,到村培训,共计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12次,做到高产创建深入人心,任务、目的、技术家喻户晓和技术到田,确保技术到位率。

3.1.6 建立高产创建指挥田,开展超高产竞赛,组织观摩交流

(1)建立高产创建指挥田。对项目实施小组全体人员分片区分村每人都负责一块高产指挥田,并插牌,牌上写明技术负责人和农户的姓名,以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2)开展超高产竞赛。为了抓好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充分调动和鼓励项目区农户的积极性,经区农业局研究决定,在项目区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凡667㎡产量达900kg以上的农户都给予奖励。在667㎡产量900kg以上的农户中,根据产量的高低,评出前三名,给予重奖: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其余的都给予达标鼓励奖500元。

(3)组织观摩交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根据水稻生长各阶段的特点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指导,组织各村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相互到各片区现场观摩,交流经验。

3.1.7 项目痕迹管理

认真搞好规划,造册登记,做好图片收集和物资发放公示,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资料,搞好项目痕迹管理;做到示范区有实施图、规划图;完成编写简报10期;在示范区醒目的位置,按农业部和省要求制立标牌,标明主推品种、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便于农户了解高产创建工作。

3.2 技术措施

抓好技术组装配套,首先突出无纺布、旱育保姆旱育秧。按照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中工作进度的安排及高产创建技术方案要求,项目区首先突出推广无纺布、旱育保姆旱育秧技术,在旧州镇浪塘村清水组规划、落实育苗0.7hm2,召开技术培训会和现场会,然后六村推进。项目技术措施参照省技术方案并结合前3年承担实施该项目的经验上制定了《西秀区2012年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方案》,按技术方案实施。

3.2.1 选择适宜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及高产杂交稻品种湘优109、T优300、金优527、科优21,作好种子处理。

(1)适时播种。于清明前后播种,采用保温旱育秧和旱育两段秧,培育分蘖壮秧。

(2)适龄移栽。根据项目区耕作制为稻油两熟特点,于5月下旬~6月上旬,秧苗叶片为6.1~7.1叶龄移栽。

(3)合理密植,规范栽插。根据项目田块肥力,中等、中上等田每667㎡1.3万窝,规格为(33cm×20cm)×19cm,中等田每667㎡1.38万窝,规格为(30cm×20cm)×19cm,另寨脚田,肥田掌握在1.1~1.2万窝。一律实行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插秧,对各村指挥田特制300根打点绳子和配套600把标尺发到农户,用宽窄行标尺拉一行栽一行,实行精确定量栽培。每窝基本苗,秧苗发儿多的栽1粒谷苗,发儿少的强调栽2谷粒苗,确保每667㎡基本苗达6万以上。

(4)根据测土结果,实行N.P.K配方施肥。要求在667㎡施优质农家肥1000kg基础上,总施肥量为667㎡施尿素12.5kg、复合肥50kg、钾肥20kg。控氮增磷钾,采取前促、中控、后补,具体为基肥667㎡施复合肥50kg、钾肥10kg,秧苗返青后667㎡追尿素7.5kg,孕穗中期667㎡施尿素5kg、钾肥5kg,齐穗后667㎡施钾肥5kg作壮籽肥。

(5)科学管水:一律实行浅水栽秧,后渗水返青,一周(返青后)立即放薄水促发儿,足苗控水晒田。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杨花期保持寸水(浅水层),齐穗后干湿壮籽。

(6)实施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于灌浆初期喷一次。

(7)实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求,根据水稻生长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农户进行了立枯病、苗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培训及项目区的综合防治, 确保水稻安全生长。今年6月以来,我区多雨低温,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稻飞虱、稻瘟病的为害,项目实施小组人员不辞辛苦,多方精心选药,积极组织农户防治,使项目区水稻处于正常生长状态。

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上述八项技术措施常规栽培未完全做到,特别是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目标产量施肥、科学管水控水晒田、叶面喷肥等常规栽培未做到。

nlc202309040840

3.3 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结合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与全国种粮大户何少文及刘官乡水桥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在项目区实施6.7hm2的水稻机插秧示范片,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同时,与省、市龙头企业——安顺市西秀区树锋粮油有限公司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订单模式,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4 搞好试验研究,完善技术措施

项目区通过开展品比、播期、密度、栽培模式、施肥等多种类型试验,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完善技术措施方案,为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撑。

4 存在问题、经验启示及建议

4.1 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的影响。今年6月以来我区多雨低温,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分蘖差,到控水晒田时,有部分田块的有效穗未达到目标产量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阴雨连绵,严重影响了水稻正常的收割时节及项目区相关配套的新技术的试验验收。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坝区坝田创高产条件需要改善。虽然项目所选区域坝田光热水、交通和群众科技意识相对有一定基础,但坝田中沟渠、机耕道欠缺,抗风险能力差,给高产创建带来影响。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粮食增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

(3)农资价格因素。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水稻生產纯收入比较效益低,相当农户不愿意多投入,突出表现在N、P、K配方购买钾肥少、足苗控水晒田和抽水灌田、叶面喷肥上不愿多花工日。

(4)劳力及多投工投劳问题。高产创建比常规栽培必然要多花工日,由于农业纯收入低,外出打工经商的青壮年多,农忙和农事季节对高产创建的实施有影响。

(5)栽插深浅不规范。部分田块栽插过深,降低了秧苗的低位分蘖,导致秧苗分蘖差。

(6)项目资金到位滞后,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困难。

4.2 经验启示与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推广。(2)技物结合。项目资金提前下拨,物化补助才能按季节及时到位。(3)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种粮大户,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规模化生产。(4)示范区田块产量水平差异较大,需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4.3 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得到了技术指导,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大大加强,学会了掌握应用良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技术部门得到了技术实践,培养和锻炼了农技人员的群众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下年,我局将在认真总结实施该项目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抓好项目申报,认真按项目批复抓好实施,尽心尽力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

上一篇:为非作歹是贬义词吗下一篇:黄牛身上的“教育学”-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