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2024-05-02

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共13篇)

篇1: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听课评课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生物办公室 主持人:张积慧

参加人员:全体生物组教师、刘堃 活动过程:

首先是陈秀亮老师上公开课,本节课是初二生物专题复习内容:生物教学复习中有关学生实验课如何上。生物组全体教师听课,课后陈秀亮老师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接着组内每位教师发言,发表自己的听课学习心得并反馈信息,共同进行总结反思。

听课教师点评内容简介:

张积慧:本节课是初中生物高二专题复习生物学中有关实验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复习了所有初中生物有关内容后,安排的有关生物学中实验内容的练习。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能结合所教学生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首先是对生物学有关实验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再通过操作巩固。宋黄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张艳艳:教学资源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了解题目,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习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李江浩: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讨论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沈怀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宋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再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刘堃:从总体上来讲,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学生是在一种轻松愉快但又不失为紧张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的。老师的基本功能比较扎实,备课也相当充分,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流畅,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活动总结:

科学设计实验操作,注重能力培养。宋老师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宋老师能够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篇2: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活动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评课 活动地点:八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时间: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过程:

12月19日上上午第三节课,李杰伟在八年(5)班上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公开课的课题为《图形与坐标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课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进行了评课活动。评课内容如下:

李老师首先以一道有关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选择题引入,开门见山,能快节奏地直接进入正题。我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富有层次,板书设计具有代表性。这样教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坐标本质特征的理解,又能进行知识点的重建和巩固。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生学过的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 让学生感受到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同时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一节复习课不显得枯燥。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李老师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做好了完事。李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注意了练习题目的变式性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做到“训练题目最优化”。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能及时地矫正、评价。在例1(已知点M(3a-9,1-a)请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a的值.问题①点M与点N(b,2)关于x轴对称;问题②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落在y轴上;问题③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M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问题④点M(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的设计上安排了四个提问,从简到难,逐步应用本章的有关知识点以到达复习的目的。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把握难度,不会感到高不可攀。使本节课在学生兴致高昂,让学生回味无穷,达到了学生认为复习课也很有意思这种效果。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例题没有板书,教师再来点激情会更加好。

篇3: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必要性

2007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生物教师在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整合资源等能力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靠搞一些大型的教研活动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些大型的教研活动不能兼顾每个学校生物教学的具体情况,因此必须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上来。

另外由专家决策编制的国家课程带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它难以及时吸纳现代信息、反映当前生物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实施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能及时地将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融入课堂,因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国家课程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校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因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专业化的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课程决策权之后,就可以按照社区、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开发,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修改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改变了对课程的“被动消费者”的角色,逐渐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摸索、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不断地完善着专业的学科知识、综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实践知识。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又进而转化为自我向上的需要,从而使教师得以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概念模糊

许多人对校本教研活动产生了误解,有的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选修课、活动课,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蕴涵的“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也有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体现的“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特点。

2. 缺少与兄弟学校及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专项经费,加上生物教师人数少,使得“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对生物校本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和支持”成为一种奢望;而中学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学校间教师的“访问式交流”及教育资源共享几乎成为不可能。

3. 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间投入的不足

“没有时间”是很多教师无法参与或更多地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教师评价中仍旧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要参照标准的,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师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通常会将时间过多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寻找一切可以寻找的时间为自己“充电”。升学压力过大使教师无法专心投入校本教研。

4. 评价基础薄弱,反馈性能差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内部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1)学校没有对教师的评价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

(2)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但对评价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有计划地实施评价。此外,由于国家统一考试的测试结果(如高考和会考)往往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从而导致学校重视外部的评价,使学校内部评价得不到保障。

三、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1. 通过高中生物校本教研选择适合的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校本教研来开发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校本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当前社会和周围世界的现实需求,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和相互融合,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校本教材中,我们选取了“试管婴儿”“克隆与克隆羊”“双胞胎与多胞胎”等素材对学生进行介绍,扩充学生对细胞工程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必修教材中“细胞”“生殖”两章的内容以及与实际的联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双胞胎与多胞胎”与“试管婴儿”等问题引入校本课程后,使学生理解了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的差异,也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易于被学生消化和吸收的内容。如由学生参与鉴定血型,参与校园植物的种属鉴定,参与检测学校饮用水的卫生情况等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经历和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三,校本课程内容要及时补充一些最新的科技进展。比如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疯牛病,其病原体是朊病毒。由于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疾病,因而疯牛病倍受人们的关注。朊病毒是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它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没有DNA或RNA进行复制。在校本课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一内容,让学生对疯牛病的名字来历和危害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再如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宣告完成,我国科研工作者参与完成了其中1.1%的工作。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了补充和充实。

2. 通过校本教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实践的和体验的,应强调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独特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避免各自的不足,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进行“生物竞赛辅导”这一校本教研活动时,由于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组织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加深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较多地采用讲座、讨论的方式。又如,我们在进行“人体的营养与健康”这部分教学时,给学生出了“美食,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课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媒体去搜寻有关的证据和材料,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对常吃的食品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并以不同形式做总结汇报,在形成初步观点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之间持不同论点的人可以辩论,促使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通过上述这些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视听法,适当地辅助一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视听材料,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 及时反思总结,提高专业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3]。生物教师是生物学科的专业人员,其个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研究是进行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生物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就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增强教学反思的时空性。

4. 全员参与、同伴互助,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认为,如果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物教研组人员比较少,生物校本教研的研究气氛不够浓郁,可供共享的资源有限。因此,要提高生物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必须营造同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良好环境,一定要重视并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琳.论校本教研[J].教育导刊, 2002 (12) .

[2]朱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J].人民教育, 2003 (5) .

篇4: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必要性

2007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生物教师在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整合资源等能力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靠搞一些大型的教研活动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些大型的教研活动不能兼顾每个学校生物教学的具体情况,因此必须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上来。

另外由专家决策编制的国家课程带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它难以及时吸纳现代信息、反映当前生物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实施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能及时地将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融入课堂,因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国家课程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校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因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专业化的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课程决策权之后,就可以按照社区、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开发,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修改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改变了对课程的“被动消费者”的角色,逐渐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摸索、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不断地完善着专业的学科知识、综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实践知识。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又进而转化为自我向上的需要,从而使教师得以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概念模糊

许多人对校本教研活动产生了误解,有的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选修课、活动课,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蕴涵的“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也有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体现的“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特点。

2.缺少与兄弟学校及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专项经费,加上生物教师人数少,使得“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对生物校本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和支持”成为一种奢望;而中学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学校间教师的“访问式交流”及教育资源共享几乎成为不可能。

3.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间投入的不足

“没有时间”是很多教师无法参与或更多地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教师评价中仍旧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要参照标准的,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师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通常会将时间过多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寻找一切可以寻找的时间为自己“充电”。升学压力过大使教师无法专心投入校本教研。

4.评价基础薄弱,反馈性能差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内部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1)学校没有对教师的评价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

(2)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但对评价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有计划地实施评价。此外,由于国家统一考试的测试结果(如高考和会考)往往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从而导致学校重视外部的评价,使学校内部评价得不到保障。

三、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1.通过高中生物校本教研选择适合的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校本教研来开发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校本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当前社会和周围世界的现实需求,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和相互融合,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校本教材中,我们选取了“试管婴儿”“克隆与克隆羊”“双胞胎与多胞胎”等素材对学生进行介绍,扩充学生对细胞工程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必修教材中“细胞”“生殖”两章的内容以及与实际的联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双胞胎与多胞胎”与“试管婴儿”等问题引入校本课程后,使学生理解了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的差异,也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易于被学生消化和吸收的内容。如由学生参与鉴定血型,参与校园植物的种属鉴定,参与检测学校饮用水的卫生情况等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经历和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三,校本课程内容要及时补充一些最新的科技进展。比如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疯牛病,其病原体是朊病毒。由于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疾病,因而疯牛病倍受人们的关注。朊病毒是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它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没有DNA或RNA进行复制。在校本课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一内容,让学生对疯牛病的名字来历和危害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再如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宣告完成,我国科研工作者参与完成了其中1.1%的工作。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了补充和充实。

2.通过校本教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实践的和体验的,应强调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独特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避免各自的不足,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进行“生物竞赛辅导”这一校本教研活动时,由于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组织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加深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较多地采用讲座、讨论的方式。又如,我们在进行“人体的营养与健康”这部分教学时,给学生出了“美食,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课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媒体去搜寻有关的证据和材料,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对常吃的食品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并以不同形式做总结汇报,在形成初步观点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之间持不同论点的人可以辩论,促使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通过上述这些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视听法,适当地辅助一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视听材料,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及时反思总结,提高专业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3]。生物教师是生物学科的专业人员,其个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研究是进行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生物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就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增强教学反思的时空性。

4.全员参与、同伴互助,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认为,如果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物教研组人员比较少,生物校本教研的研究气氛不够浓郁,可供共享的资源有限。因此,要提高生物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必须营造同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良好环境,一定要重视并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琳.论校本教研[J]. 教育导刊, 2002(12).

[2] 朱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J]. 人民教育, 2003(5).

篇5: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邹文昌

活动记录:吕淑德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透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推荐。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张维旭: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潜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

赵永德: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邹文昌: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用心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王军宣: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必须的进步。

张维旭: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刘建佳:结合语文教学,我们是否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我们为什么会做错,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处,从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

设计一个自我评价表,在无形中自我提醒,自我评价。

四、回头看看我们的思考与方法,寻找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实际操作的策略

1、“错一罚俩”(短时间内适用,但要因人而宜)

2、习惯(数的书写、检查、审题、观察等等习惯)

3、多练题(不能为了练而练)

4、熟记常识

5、数学笔记

6、建立个人或班级错题集

我们倡仪:建立错题集

五、确定下次教研活动主题“如何做好我们的错题集?如何能真正的利用我们的错题集?错题集就应有哪些方面的设计?

六、教研主任总结

篇6: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本周,我校全体班主任老师到冶里小学参加了教育总校举行的校本教研活动--简单、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构建。大家都认真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林老师的《春雨的色彩》,史老师的《小露珠》,孟老师的《灯祭》。老师们的出色执教让我们受益匪浅,而接下来的教育局的腾老师的精辟点评,更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有了重新的审视。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这次活动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以后的工作方法。

小结

时间地点教研员

主持人参加人员

篇7: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张维旭: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效率观。科学的教学效率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想基穿现代教学效率观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

赵正平:在现代社会,“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师生的教学效率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效率既要反映教师教的效率,又要反映学生学的效率。教师不仅仅自己务必有强烈的效率意识,还要帮忙学生增强效率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求知的主动性,并能配合教师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吕淑德:我认为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一要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二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师生两大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三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四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过程,即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有如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郭连香: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也十分重要。由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一般认为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教学的效率越高。我们把取得有效收获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应有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应有教学时间*100%。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实际花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更多的受学生控制,主要是教学质量和教学设计的结果。现代对有效教学时间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他实际花在任务上的时间是有明确联系的。如果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是100%。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课堂上还存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时间的耗费。因此,教学要尽量减少、进而排除无效或负效的教学活动。

篇8: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关键词:新课程,校本教研,高中生物,问题研究

一、校本教研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新轮课程改革不单单只是教材内容方面的改革, 它还涉及到课程结构、管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校本教研是创建特色性学校的重要支撑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学校不仅是培育学生成才的摇篮, 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舞台, 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成熟、不断发展。 (3) 校本教研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时因为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来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然而校本教研是指应用相关的教育规律去研究教学的过程、方式、内容等实践活动。所以, 我们说校本教研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我们要重视在新课改下对高中生物校本教研的相关研究。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没有积极性, 对该活动还存在很大的误解, 他们认为平常的教学时间都不够用, 没有空余时间来做校本教研, 还有一部分教师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 研究不是他们的责任, 这充分反映出老师对自己定位的误解。其实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者, 校本教研并不是独立于教学活动之外的,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 我们只需要留意平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进行解决, 我们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校本教研的过程。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提高他们的认识, 从而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 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目前, 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相对独立的,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科研所之间的交流很少, 这样就阻碍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发展。此外, 大多数学校由于校本教研活动经费有限, 很难请到相关专家到学校来对高中生物课程进行相关指导。

3. 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不完整, 存在着评价过程不严密和标准低等特点,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 教师的评价能力有限, 没有进行相关必要的培训;第二, 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对评价工作不重视, 认识面窄。这两个方面导致了评价体系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 从而阻碍了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新课改下实施高中生物校本教研策略

1. 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不断反思总结。

20世纪9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和反思的和。生物教师作为研究生物科学的专业人才, 他们个人自身的自我反思、自我觉悟精神是他们进行校本教研的提前。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生物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经常进行反思与总结,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应用, 从而更好地进行生物校本教研活动。

2.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校本课程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要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要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要做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完美衔接。我们要结合最新的生物技术, 例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最新前沿技术, 让同学们了解现在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情况, 开拓他们的视野, 加深他们对生物的学习热情。第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要选取同学们热爱的、简单和容易消化的内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们要经常举办一些锻炼动手能力的实验, 让同学们自己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感受到生物的奥秘与乐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而且使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3. 师生共同参与。

篇9: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关键词】亲身体验;资源挖掘;自主学习;团结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82-02

【作者简介】苏中潜,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南通,226681)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的苏北里下河水乡,位于闻名遐迩的青墩新石器遗址东畔。2014年7月,我校“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幸成为省农村薄弱初中课程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设项目。申报成功以来,我校开发了以注重学生体验为主体的校内外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科文化成绩,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社会交际、团队合作、独立创新、生态环保等综合素养方面已初见成效,并积极发挥着校本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以发展现代教育的眼光,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成功每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结合“明德、勤学、精业”的校训,着力打造出优质、特色、高品位的教育模式。“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该教育模式的推行紧密关联,其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皮亚杰认知建构为中心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理论都认为,课堂教学采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最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学由传统的老师单一向学生灌输模式变为老师指导下学生多方面认识、实践、探索、讨论、交流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其关键要素是注重学生的体验。“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由表面上空洞的口号变为实践中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依托学校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三园一馆”,实现区域广泛辐射

我校环境典雅,风景如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自课程建设申报成功以来,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凭借“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苏省生态教育实验学校”等生态品牌和初高中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优势,依托穿校而过的海溱河水、古色古香的河滨长廊和交相辉映的亭台楼阁等魅力资源,“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课程建设尤为突出的是学校着力打造出了颇有水乡特色的“三园一馆”,分别是“动植物科学探究园”、“湿地生态科学探究园”、“人体生命科学探究园”和“生命科学体验馆”。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15年对海溱河南侧的河道及河两侧的植物园景观进行了改造,连同海溱河水体养殖场及河南动物养殖园,共同建成了“动植物科学探究园”,它是学生陶冶情操和养殖动物的乐园。“湿地生态科学探究园”位于学校南大门西侧,这是一个进行蔬菜水果栽培的小型湿地公园。由老师牵头,聘请经验丰富的果农、菜农来校指导,并现场示范教学。通过园地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种瓜果蔬菜的生长特性,而且能有效掌握其种植要点,学会果树的育苗、扦插、嫁接、修剪、管理等技术,把握蔬菜的播种、移栽、浇水、施肥、治虫等关键。

“生命科学体验馆”是由原先的地理生态园升级而成。地理生态园始建于2002年秋,有珍稀动物标本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生物8种,二级保护生物45种,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育和艺术教育基地。前几年,由于学校资金不足,地理生态园的日常维护难以有资金保障,加之建园已十年有余,部分生物标本已老化变形,甚至腐烂脱落,其内音响灯光设备也亟待更换,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借助县财政的下拨资金,投入12万元,将地理生态园一次性维修并更新到位,增加生物标本100种左右,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接待讲解。生物老师经常带学生参观生命科学体验馆,并对其中的各种地理环境和代表性的动植物进行专一的讲解。

“人体生命科学探究园”最具特色,依托省财政补助30万元资金于2015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人体生命奥秘的教育基地。这里主要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科学探究实验,也定期举办与人体生理和卫生保健相关的讲座。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结构,园内按系统有序陈列着多种人体组织器官的标本和模型。探究园还配置了测定人体心率、身高、体重、血压、血型、肺活量、视力、听力等健康指标的设备,学校结合“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定期带学生到园内探究体验,并应同地区学校和周边家长要求,有组织地安排外校学生实践活动,教他们简单的实验,为他们初步体检。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增强节能环保意识,感悟绿色生态魅力

我校的生物校外实践基地有污水处理厂、虬泓农庄生态养殖场、苏中植物园、绿之邦生态园、中洋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校外实践基地是我校生态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其建设对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南莫生态污水处理厂、海安县城南大型综合型污水处理厂——鹰泰水务等多家治污部门的观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态和工业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还为海安环保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而倍感骄傲,油然而生出奉献于家乡环保事业的愿望,让海安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毗邻南莫的墩头镇虬泓农庄内的大型“文圣”生態特种养殖场是南通市第一家大规模、高科技的蝇蛆养殖基地。农庄的生态养殖完全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精心打造和设计的:利用无菌养殖的蝇蛆饲喂散养生态草鸡,草鸡产“文圣”品牌生态鸡蛋;利用饲养蝇蛆的“下脚料”建沼气池发电;利用大棚进行无害化种植;利用湿地进行生活污水的净化;利用桑基鱼塘原理进行蚕、猪、鱼等一体化养殖……学生身临其境,生态环保和高效节能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虬泓农庄的亲身体验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感悟到知识就是金钱、生态就是效益的客观真理。

中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生态林地湿地为基础、以珍稀动植物保护和养殖为特色、以旅游休闲为支柱的乡村园林。这里种植了几乎涵盖该纬度能够生存的所有植物,还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在内的300多种鸟类,园区内设有长江珍稀鱼类繁育中心、濒危爬行动物扬子鳄繁殖中心、无毒河豚养殖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是一个由数十个景观组成的集观赏性、保护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学生置身其中,能够领悟出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义所在。

四、开发校本生物教材,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10: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共同探讨教研主题。

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实践心得

活动时间:2011年3月9日

主持人:李建明

参与: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记录:肖飞飞

活动整理: 肖飞飞

一、交流我们的实践过程一、二年级老师:老师的书写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培养学生一次把字写规范的习惯,不依赖橡皮,尽量不用橡皮。教学生字时,示范完之后让学生直接去写,且让学生进行互评,效果明显。

三、五年级老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老师时刻提醒。作业不宜过多,时间充分才能写好每个字。让写字差的同学照着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去摹写,有一定帮助。

四、六年级老师:教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书写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的书写教育从

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脸面,字如其人”,让其明白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强调,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做好“三个一”,再者教师在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起笔、运笔、落笔,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生成过程。坐姿与“三个一”必须正确,教师示范的规范性。引导学生在书写时观察其结构,每个字的笔顺、笔画变化。让学生有一定的审美感。

英语老师:让学生牢记字母,书写好的同学做示范,老师提醒,在班级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在实践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书写笔顺总是记不住。

2、学生好的行为不能坚持长久?

3、如何让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4、如何做到又好又快?

三、我们的活动心得

李行德:扎实去做,尝试过后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谢才选:书写规范在于多练

肖飞飞:用爱去教学生,相信学生。重在坚持,重在持之以恒。

谭晓军:身教重于言传。加强老师的规范性示范

四、活动总结

李建明: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

篇11: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2.23 主持人:孙良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杨乐华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共同探讨教研主题。

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实践心得

过程:

一、相互交流:

一年级老师(贺风云):老师的书写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培养学生一次把字写规范的习惯,不依赖橡皮,尽量不用橡皮。

二年级老师(周美媛):教学生字时,示范完之后让学生直接去写,且让学生进行互评,效果明显。(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作业展示,并请教师为学生撰写评语)

三年级老师(谭文超):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老师时刻提醒。

四年级老师(熊云发):教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书写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的书写教育从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脸面,字如其人”,让其明白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强调,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做好“三个一”,再者教师在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起笔、运笔、落笔,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生成过程。

六年级老师(贺冰如):作业不宜过多,时间充分才能写好每个字。让写字差的同学照着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去摹写,有一定帮助。

英语老师(杨倩):让学生牢记字母,书写好的同学做示范,老师提醒,在班级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在实践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书写笔顺总是记不住。

2、学生好的行为不能坚持长久?如何让其自始至终的保持?

3、如何让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三个一”?

4、如何解决好与快的矛盾?

四、活动总结

教研主任(杨乐华):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但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思考阶层,因为我们大都谈的是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该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谈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动完了之后,给人一种很空的感觉,说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获,只因我们的实践少得可怜,没有总结出我们的实际做法,没有得出我们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就是告诉我们要真正把思与做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在这里我倡仪我们每个老师做学生的好榜样,从一笔一画给学生写好评语开始,写规范字从我们自己开始!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3.16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杨丽

活动记录:刘小娟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活动过程:

颜友刚: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能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

陈光明: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彭国良: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积极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朱建平: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一定的进步。

徐星树: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杨丽:结合语文教学,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我们为什么会做错,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处,从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设计一个自我评价表,在无形中自我提醒,自我评价。

四、回头看看我们的思考与方法,寻找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实际操作的策略

1、“错一罚俩”(短时间内适用,但要因人而宜)

2、习惯(数的书写、检查、审题、观察等等习惯)

3、多练题(不能为了练而练)

4、熟记常识

5、数学笔记

6、建立个人或班级错题集 我们倡仪:建立错题集

五、确定下次教研活动主题“如何做好我们的错题集?如何能真正的利用我们的错题集?错题集应该有哪些方面的设计?

六、教研主任总结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7.4.20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朱庆忠

活动记录:贺冰如

内容摘要: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寻无效教学症结

(1)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

(2)归纳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举了一个教育孩子的例子。

3、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4、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5、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6、方法层面: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目标要适度、目标要适量。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要分层次,每次的要求应该不一样

(2)设置有效的问题

(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大多的合作,探究大多流于形式。

(4)课堂上的资源生成: 利用现实的条件,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现象,事件作为一种资源。

(5)注重课堂反馈 , 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课后表现,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6)教师的个人素: 语言准确、生动,言出必践、评价要有效,不能空洞无针对性。

(7)创设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不能心急,不能强加给学生压力。

(8)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结构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要精选,适量,讲解要细致。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8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五、学校在有效课堂中的责任。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7.5.18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孙良

活动记录:杨乐华

活动方式:上研究课

活动目的及原因:主要是根据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引导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开展的本次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我们的教师掌握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尝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活动程序:确定主额——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评价教学一总结

活动过程:

一、产生问题,确立主题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为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

二、授课教师说课:(略)

三:授课教师反思: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大胆说话,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由于课前我准备的教学具是学生身边的物品,所以学生说话能联系实际,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比较完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只是进行了组织和引导,课堂效果良好,有实效性。我认为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三、针对问题点评交流,周美媛:教师准备的教学具适合于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围绕这些教学具,不会跑到其他的方面。教师引导恰当,如:提醒学生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从而让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彭烨文:教师能很好的创设情境,并进行比较,让其他学生知道谁比谁说的更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谭文超: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根据白己的实际情祝,从问题入手很好地创设情境,引寻学生说话,给了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熊云发:说话教学为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注重了词语的衔接,语序的排列,然后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四、本次活动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获得了如下几点收获:

1、在课程改革中,创设情景教学效果比较好,尤其是拿自己身边的物品当教学具,学生熟悉物品,了解其颜色、形状、作用,再加上自己的情感(是否喜爱),就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说话能力。适时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2017.6.15 主持人:朱庆忠

参与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刘小娟

活动主题:校本教研的研讨——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

活动内容:

杨丽: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常看到小组交流居于形式,课堂热闹了,但没有它的实效性,为此我们把“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作为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下面就请讲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反思。

刘小娟:小组学习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学习的机会,一是在当学生争论谁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时,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时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感觉这个合作的时机把握不错。另一个合作则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感觉效果不太理想。

彭国良:我非常同意冼老师的观点,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设立小组合作非常有必要。

陈光明:检验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确了,我认为在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徐星树:在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教师牵的太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担当我教学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时,学生不能理解了,我应把握时机设立小组合作。

朱建平: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是因为在二年级试讲时,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所以在我们班我就没采用。我有时对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有些疑惑,但通过研讨也明白了如何把握交流的时机了。

篇12:英语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主 持 人:组长(重点发言人)

时间:2013.11.21

地点:多功能室

记 录 人:赵老师

参加人员:全体英语老师

一、主持人致欢迎词

二、参与教研老师作自我介绍

三、研讨活动

1、主持人介绍选题的原因、意义。

组长:我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课后研讨等各活动已有很长时间了,在期间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英语课堂教学在说说练练,玩玩演演热闹的后面学习学的不够扎实,有效,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我们的设想总有些差距。综观教学,其过程模式化,方法单一化,教学设计还不能十分有效地为学生服务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全面研讨,希望能有

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下面有请唐老师老师对本节课做一下反思

教后反思:

本课借鉴了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施教,针对小学英语长课文的教与学做了大胆尝试,按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程序,以读(手段)促读(目的),并在读中设疑、解疑、逐渐提升。

本课各环节的生成基本达到预设,体现出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较宽、较深,兴趣昂然,并在原有层次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再教改进:

教学输入和练习环节形式可再多样些,参与面和度还有上升的空间;并尽可能的为随后的教学输出环节腾出更多的时间,让更多学生体会更大的成功和喜悦。

组长:刚才听了唐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思维设计并进行反思,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听课观察,就这节课 谈谈大家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结合新课标和自己的课堂教学

那么,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这用语言的保证。就这节课来说,齐老师能以新课标为理念,设计了多样的环节,力保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读、说单词,课文等环节的设计巧妙且有效。

杨老师: 齐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并且评价方式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另外,齐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面面俱到,不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会实践活动为主,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李老师:教材的处理。作为英语老师可能对于长篇大论的英语文章我们不知如何去处理会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同时,不枯燥。可是今天齐老师的教学让大家豁然开朗却又似曾相识。她允许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借鉴,并大胆用于英语教学中,且教学效果不错,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回答问题,读课文长而已发现,齐老师成功了。我们知道英语新课标中提出“打破学科界限”,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便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学习的整体素质。

刘老师:同观这节课,我们会发现在进个练习,英语老师都会伏下身来走到学生中去帮助了解,辅导学生,练习环节的设计处处与学习为中心有符合新课标中:教师只是知识后传授者,运用是引导者。

主任: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也有同感。这节课自始至中没做翻译,那么英语课堂或英语学习,需不需要翻译?怎样翻译,何时翻译学生才能学得更扎实,更有效?

王老师:在这儿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就英语而言,我认为音、形、意不可分割,特别是翻译,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句子,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我们应注意小学英语于中学英语的衔接,为中学英语的教学打下扎实基础。中学英语有很重要的类型题是英、汉互译,如果我们不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只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很容易出错。还有,我们知道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地址,我国文化常从大到小来叙述,而西方文化却是从小到大,如果课堂不翻译,对于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会形成很不好的恶性循环。

同时,就这节课课下我做了简单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这节课的单词、句子不能准确理解,阻碍了学生更好的学如英语,所以,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堂应有汉语翻译,且不要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出现汉语引导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错误汉译,而应注意课后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

王老师:对,如果可以,我们可以把两个班做一次教学探究对此,一个班英汉翻译,一个班只英语不翻译,然后调查看哪种方法学生学得更有效。

篇13:生物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改

关键词:校本教材的开发 综合素质 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中学的课堂。尽管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学习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补充了大量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去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好“三维目标”和“三贴近”原则,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依然是老师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政治课,一直在学生中备受冷落。上学期有上级领导来校视导,在随机抽取的学生中做了一份调查,其中的一项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是什么?结果政治课高居榜首,在理由一栏中学生写到:政治课枯燥、乏味、听不懂、不喜欢等等,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几位政治教师备受打击。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转变教学观念,为什么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在随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后,我们决定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上下工夫。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开阔眼界,从而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

具体如何来撰写校本教材,没有具体的模式可以借鉴,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我首先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中心意思是要了解学生们平时关心的话题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社会热点、经济问题、游戏、同学关系等,我整理后进行了筛选,哪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最密切,最贴近生活,最贴近实际,最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挑选出来最典型的案例作为素材编进了校本教材中,并且随时更新,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高一必修《经济生活》中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为例,我设计了“小鬼当家”这一内容,融合了教材的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比如“稳健的投资──债券”这一内容设计如下: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几组清晨人们在银行门口排队等待购买国债的火热场面,再配以教材中的图片,首先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随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人们为什么会通宵排队购买国债?在议论声中进入第一个环节──链接教材: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引导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如债券的含义、购买债券的好处、债券的种类等。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教材的知识,落实知识点。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三组,在老师提供的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等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做成PPT的形式分别进行展示和讲解,有的同学还找来了实物债券进行对比。这个环節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总结归纳、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第三个环节是知识拓展,主要由老师进行讲解,除了教材中列举的债券的种类,还补充了市场上常见的其它的债券如:浮息债券 (Floating rate bonds)、资产担保债券(Assets-backed bonds)、抵押债券 (Mortgage-backed bonds)、次级债券 (Subordinated bonds)、可转换债券 (Convertible bonds)、零息债券 (Zero coupon bonds)、可提前赎回债券(Callable bond)等种类,这个环节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联系实际,丰富知识。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实践,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说说投资理财的风险,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父母的投资事例。这时我提出了最后一个探究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债券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有了余钱,你准备帮助家里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购买债券的投资方式,使你家里的钱保值增值呢?假设家里有住房,也无其他额外支出,有存款10万元,父母愿意拿出5万元购买债券,请你设计一个购买的方案。”学生们看到这个问题后,一个个跃跃欲试,真正有了“当家”的感觉,有的同学放学后和父母进行了交流,共同制定了方案。在展示的环节中,为表明自己的方案更合理,时不时传出争论声,此时的同学们褪去了稚气,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投资者。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消费观。同样以这样的模式,我又设计了股票、储蓄等投资理财的内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对我说:“我给了父母许多投资的建议。”

在高一《政治生活》的校本教材中,为了使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设计了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有同学作为主持人模拟委员长主持大会、有同学模拟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有同学作为代表审议、表决通过议案等;还设计了模拟“联合国”的内容,同学们作为不同国家的代表为本国的利益据理力争。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巩固了教材的知识,还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通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随着学生们对政治课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常为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去查阅大量的资料,探索更加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目前正在着手进行高二《哲学生活》校本教材的编写。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积累着经验,我认为,无论教法怎样改革,都应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和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思考和实践,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我想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与生活对话,与时代同行,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我将继续努力。

上一篇:我的永威之行桂楠下一篇:看文化景观,品学校文化——参观清华附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