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2024-05-12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共8篇)

篇1: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

学生主动了解、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需求,以“生物课堂延伸”为主线开展这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编写,积极收集网络资源,从课本、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获取生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多方面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纳整合,整理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能力。

二、课程总体目标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让其具有迎接未来世界挑战、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成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最佳的我”。

三、具体实施目标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具有一定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

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

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及分工:

(1)《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2课时)内容:介绍试管婴儿 目标:了解试管婴儿这一先进的生殖技术,建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观念,促进学生现在认真学习,将来也用科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2)《比较几种常见水果的VC含量》(2课时)

内容:通过实验比较几种常见水果的VC含量

目标:知道VC对人体的作用、缺乏症状及治疗方法,了解定性测定VC含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及科学严谨的态度。(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2课时)

内容:现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的重要性。

目标: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明白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及锻炼身体。(4)《ABO血型鉴定》(2课时)

内容: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鉴定学生的血型

目标:知道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学以至用的能力,提高防止血液污染的警觉意识。(5)《酸雨》(2课时)

内容:介绍酸雨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的危害。

目标:了解减缓酸雨的途径,进一步珍惜环境。(6)《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内容:探究酸雨如何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目标:学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关注及保护环境的意识。(7)《温室效应》(2课时)

内容: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危害,学习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

目标: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热爱大自然。(8)《叶脉书签的制作》(2课时)

内容:制作叶脉书签及叶脉书签贴画

目标:知道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了解叶脉书签的制作的原理及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

注:在期中考试后布置一次研究性作业:调查分析“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六、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占考核成绩10%。(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占考核成绩40%。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经自评、互评、教师评定进行“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成占考核成绩的50%。

(4)综合以上三项,评定学生学期及学年成绩,以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放入学生成长袋及作为各种“优秀学生”评选的参考。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七、预期校本课程成果

1、汇编成册的生物校本课程教材。

2、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3、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篇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校本 课程

【论文摘要】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和资源配置,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让一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为国家课程做好有效补充。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培养完善人格的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对课程进行“国家、地方、学校”分级管理的政策。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新课程运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满人才、体现社会民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有利于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学校特色化的形成,以及课程创新的重要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积极主动、课程开发盲目、单一、课程管理杂乱、课程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1、协调课程,加大社会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不同个体学生差异的需要,建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教育,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但是,就目前来说,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面前很难有一席之地,难以突破。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加之很多人认为校本课程是多此一举,没有得到国家课程的协调帮助以及社会的认可。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动力。为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国家应该注重多方位培养人才,学历不等于能力,道德、智慧、健康、为人处世等素质和学历一样重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要打破以前的局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具有全方位价值的课程体系,它可以充分弥补国家课程的疏漏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任务上和目标上的协调后,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和重视。

2、建立教师的课程开发制度,培养专业的校本开发人才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是课程构建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将影响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课程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对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程序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要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并未对学生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所以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缺失,以及能力的缺乏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单薄无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和学校单位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联系,专门针对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培训和指导。只有参加培训并评审合格后方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格评审可以采用笔试、论文、答辩等形式,让每一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避免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当然,当地教育系统也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该团队人员专门负责该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减少高中在职教师的负担。

3、合理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有效的课程管理有利于课程开发效力的提高,以及课程开发的上升式循环。完善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明确管理目的、个人责任、管理办法、以及反馈意见等问题。管理的过程应该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当地教育局要在国家宏观的教育目标之下对所在区域的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管理,制定详细的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并定期对各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校长应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好把关管理,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路径,统筹安排课程的开发工作,分配好各部门的任务;学校教务处和各科研小组则应该各司其职,安排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项具体事宜,制定具体的管理条例,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生物学科的带头人则应该组织好本科教师,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的选择、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等具体工作。

4、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向

4.1合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探究性和模拟性的实验,以及一些调查报告等内容。但由于常规的教学形式很难完成这些内容,因此很多的教材内容如同虚设。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生物学有关,例如:植物的生存、人类疾病的预防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现有资源对学生开设人类疾病的预防,学生的饮食营养搭配、以及食品安全等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专题。这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生物学知识的延展内容

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面对群体,所以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和调查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可行性的调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智力特点开发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团队中有很多都是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对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很擅长,所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各自专业领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合理利用了教师资源。

5、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学生们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完善我们管理机制,使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努力做好生物学科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饶玲.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J].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J].

篇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 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并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选择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可开发的课程内容广泛, 生物教师不可能全面开发, 应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发。因此,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高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实际, 开发以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拓展为依托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显得尤为实际。

1. 内容选择的原则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基础, 内容选择的好坏关系到本课程目标的达成。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 虽根据各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 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现代环境科学、生物学知识, 尤其是应用科技领域里的知识日新月异, 利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放灵活的特点, 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科新知识。同时, 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可使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 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 有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构建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 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自主性特点, 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特长生脱颖而出。

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生物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 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生物学现象, 用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难题。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当地的生活环境、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家庭的生活条件等, 不能别人搞什么, 你也搞什么, 应重视实效性和可行性。

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应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特点, 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时,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也不可拘泥于一种形式, 要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

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学生, 活动气氛活跃, 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精心策划、创造条件。尤其是在拓展性和创编性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 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

2. 课程内容的类型

(1) 课程补充类

课程补充类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课程补充材料有助于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在学校这一级, 教师既可以在市面上挑选补充材料, 或者与同事一道合作开发, 也可以独自进行开发。例如利用DVD、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 可实现对生态工程等无法亲自实践的实验过程的直观理解。

(2) 课程拓展类

课程拓展类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课程拓展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 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 这些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 但超出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内容紧贴国家生物课程而进行拓展, 如“某种物质对细胞毒性研究”就是对选修教材“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必修教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领域的拓展内容;还有研究方法的拓展, 如实验以探究实验为主;学习形式的拓展, 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等。

(3) 课程创编类

课程创编类是指全新的课程内容的开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的项目研究以及时事专题研究, 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型。在对这部分的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以学生能实际感觉和亲身体验的事物和现象为基础, 师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学习课题, 形成研究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部分内容较前二类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三部分内容层层推进, 互为基础和延伸, 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而后一部分内容又加深了对前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这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这些内容又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学校和地区进行适当修改, 以使其内容更加切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 具有很大的生成性。

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上述内容选择的原则和内容分类, 我校分别设计了如下课程内容: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之后, 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主要形式是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学生就环境的某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资料收集, 并进行一定的分析, 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 形成一篇小论文, 教师对每篇论文进行一定的评价, 重点是指出其中的优点和具有创新的地方, 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 同时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以利改进。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后上交一份有可行性的项目研究方案 (事先布置好) , 教师组织交流, 并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的设计原理、实验过程的组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主要侧重于学生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之前, 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采取边学习边研究, 研究结束后学生根据研究提出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收获与体会等五个步骤把整个研究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调查报告和论文经反复修改认为满意后, 学校组织环境教育研究成果评审小组, 组织学生课题研究论坛, 通过论文答辩、科技展示等形式, 对每个课题组的课题进行鉴定, 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对其进行评价, 给优秀者以奖励, 并给予学分。

三、课程的实施成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施二年来, 我校被评为桐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嘉兴市绿色学校, 每年都有学生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在嘉兴市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 教学成果在“嘉兴日报”、“浙江教育信息报”上进行了报道。

1.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 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掌握知识是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 除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动态地把握、掌握对其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知识。学生通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所获得的知识有别于必修课程中的知识。从知识分类的角度上来看, 必修课程中大多是事实性知识, 是教师给予的, 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试验、实验、调查、查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的, 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的结果, 其中大多是方法性的知识。因此, 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牢固的, 它能较好地迁移到其他教学情境中。参加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学习的平芬、沈伟杰、沈梁等同学在2008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均上了本科线, 其中平芬同学上了二本线, 要知道他们在我校是在重点班学习的学生 (重点班同学是高中录取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现在正在高三学习的徐旭同学刚进我校时排名在700名 (本届共有学生840名) 之后, 现在已上升到年级前300名, 并在I类班学习, 他说:“我最起码要考上本科!”这也是他学习能力提高后的自信表现。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教与学中, 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 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的思考, 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因此,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 我们一位学生在“《杭白菊茎与獭兔的饲喂》”的项目研究中, 认真研究, 学习结束后, 依照一定的格式 (问题提出、研究过程、结果与分析、收获与体会) 撰写了一篇小论文:《杭白菊茎叶饲料对獭兔的饲喂实验研究》, 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全部是学生通过查找课外书籍或进行实验而获得的, 该篇小论文就是综合运用知识的结果, 该成果获第22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浙江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目前该同学正在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评选 (嘉兴市仅二位) , 而且学生在《杭白菊茎叶饲料对獭兔的饲喂实验研究》中创造性地制作出了獭兔的饲料:杭白菊饲料, 申请的发明专利, 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受理。在“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中, 全体学生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有的从对植物的影响的角度, 有的从对土壤动物影响的角度, 从实验室内模拟污染情况、重金属污染区等不同角度来认识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 并撰写出了具有相当水平实 (试) 验报告或论文, 其中《重金属污染物对周边农田土壤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获得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精英奖。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赋予了学校、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 而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深入剖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积极地参加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并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和论文, 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参与这门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几位教师在这几年间, 发表了多篇论文, 同时参与了学校省级课题的研究, 并是其中的主要成员, 撰写的科技活动方案《“知菊、爱菊、赏菊”科技活动的方案设计》获第22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沈惠洁老师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第一名, 唐兴娥老师获市双高课一等奖等。

参考文献

[1]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1) .

[2]李向珍.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教育, 2006 (3) .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 (试行) .

[4]祁乃成.中学生物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5]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 .

[6]张宗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1) .

[7] (美) D.P.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篇4: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不只是教师为了一时利益而随意开发的一种校本课程,而是作为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和归宿,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与落实三维目标的新课程、与學校办学特色和人文气息等相结合,着眼于使每一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都能切实地提高,着眼于使每一位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热门学科领域,以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拓展为依托,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行中学生物教材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这一点来看,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施课程的基础,内容选择的好坏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与资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根据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校本课程则可以根据生物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行开放性的设置,帮助学生及时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完善学生生物知识结构。

2.校本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具有区域性。校本课程要与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挂钩,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因地制宜,设置的课程要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符合当地发展的需要,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光明新区高级中学生物教研根据学校特色和教学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普通生物学选讲》《青少年生理健康》《BBC生物片段欣赏》等,有力地打造了学校的品牌特色。

3.校本课程要体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的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构建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充分发挥学校校本课程的自主性特点,同时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界限,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活动。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批判精神的养成。

4.校本课程要体现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其优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可以是实地参观、影像点播、游戏活动、实验操作等,常给学生以新鲜感,保持对校本课程的热情。

5.校本课程要体现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中,是成长中的人,校本课程可以选择相关内容来满足学生这个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比如,个别学校开设了青春期发育与正常性心理和卫生、健康饮食文化、生活保健等校本课程,给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及时的帮助。

二、校本课程的类型

目前,绝大多数高中学校开展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三类:

1.课程补充类,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课程补充材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

2.课程拓展类,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比如开设生物竞赛第二课堂。课程拓宽的目标就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得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超出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3.课程创编类,是指全新的课程内容开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的项目研究以及时事专题研究等,比如生物教研组开设的《微生物实验》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高中学校实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挖掘地方文化,构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是结合当地地方文化特点和人文氛围而设置的,因此具有显著的地方人情风景气息,同时也呈现了地方内在的文化底蕴。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乐学的有效载体,其强调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从而实现学校课程创新,改进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声誉。

2.提高学生适应力,促进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实行的走班制、规模化、个别化教学模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了另一发展空间,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利用更多时间和机会来接触自己喜欢的学科,拓展知识领域,深入理解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增进自己对生物科学的全方位理解,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加强自我意识。

3.挖掘教师优势,促进专业化成长。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其开发、实施、修正和重建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特长。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没有专门教材或者只有辅导教材以及特定大纲下,不断摸索、学习和充实,自行开发、实践和研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师资源,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增长见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生物学科教师,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而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却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另外,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淡薄,课程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2.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学校层面为了上级评估或者上级文件而采用行政方法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的指导和调控,使得校本课程无法做到实事求是,无法给课程开发者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导致开发出来的课程形同虚设,应付了事,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任务课程”和“上级课程”。

3.缺乏实践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进行的及时反馈。

4.缺乏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同和激励。在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依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社会、学校片面看重高考升学率,家长和学生片面看重高考成绩,从而使得国家统一课程学业繁重,学习压力与负担有增无减,在这个大环境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汪忠,杨露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9,25(3):60-62.

[2]曹东林.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5):67-69.

[3]王丽玲.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09(1):26-28.

[4]蒋永茂.浅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11(4).

[5]郭安源.试论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7(8):36-37.

[6]高峰英.浅议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J].学术论坛,2011(4):74.

篇5:高中生物校本研修

学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充分运用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特制订2013学校本培训计划依托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符合我校的生物教学研究。生物校本教研是为提升生物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生物意识服务的,其在各校开展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 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 生物“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生物“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讨。

校本研修本身就是一门崭新的科研活动,只能逐步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为了提高对生物校本研修的认识,探索研修方法和知道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生物组对本学科的校本研修进行思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动,具有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生物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处于困难初级中学,生物更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生物组通过分析我校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专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生物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

目前我校生物组教师少,且均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再参考大量有关校本研修资料和我区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决定开展一系列立题小,周期短,见效快,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生物校本研修专题。主要有: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修和实践;为求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最优课堂教学探讨;为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对作业的研究。

生物“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生物综合实践内容等。当然,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最好能兼顾生物学科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二、各备课组研修专题草拟 1.预备年级

鉴于预备年级是高中起始年级,因此抓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研修重点。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其基本结构如下:

(一)课前列出问题,提出预习目标

(二)课前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列出的问题

(三)课内师生交流,讨论问题

(四)课内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五)课内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六)课后完成练习,比较课前解决问题能力

(七)阶段总结,研究解决上述教学困惑。2.高一年级

同课异构

(一)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同课题教案。每周选好某一课题,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课题。

(二)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该课题每一份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基本共识。

(三)由组内以为教师先开课,再采用全体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集体进行反思探讨,总结经验,修改教案后再由该备课组另一教师同课题开课;再反思探讨,总结经验,重新修改教案后再次开课

(四)全组教师评课交流,探讨比较所形成的最优教学组合 3.高二年级

由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转入我校较多,各班人数也较多,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高二年级研修专题为:如何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合格率。尝试案例分析,自主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员集体分析该案例,拟可行性建议并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三、教研组研修特点

1.教研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反思,使教研组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东辽阳中学的生物校本研修,形成墨江一中特色 2.备课组每周活动,探讨研究各教研存在的实际问题 3.教研组隔周活动,汇报共同研究

4.每位教师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月一次,每学期提供一个可供探讨研究的个案

5.每位中青年教师开一堂生物研究课 6.带教学中的问题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科研经费 2.希望专家引领 3.合理的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学校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只有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必将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要在教师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切不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如此教师才能自觉自愿地参与。我校的生物教师在每周三的上午第二节课后就没有任何课务,所有生物教师在上午第三至第四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将集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而每逢双周二上午为集体备课时间。由于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内开展这一活动而且这样的活动有主题、见实效,所以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均能畅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市教研室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内部管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列支部分继续教育经费,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篇6:高中生物校本研修计划

2.完成并分析江苏高考生物试卷

3.完成并分析、、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4.解读《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上)

5.解读《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下)

6.研读江苏省20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测试说明》

篇7: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一、课程目标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我参与、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将学生培养成健康文明自信,关爱社会他人,勤于学习思考,善于合作交流,有特长能创新,竞争意识强的人。围绕这个总目标,校本课程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追求学生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2、情感目标: 关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的情感,学会分享与合作,最终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二、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步骤:

(一)确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三、课程内容

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开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有关人类自身的奥秘

2、认识微生物

3、奇特的植物故事

4、新奇的动物。

四、课程管理

1.成立《趣味生物探秘》校本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领导小组职责

(1)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构思、策划与师资培训,以及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准备。

(2)负责校本课程申报、安排、指导、考核、评价、调整等具体事宜。学期初制定出开发与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全程监控,学期末做出

评价。

3、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开发的该校本课程,必须符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对于自主活动,学期初学校向学生公布小组名称及内容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3)校本课程任课老师要有具体的课程计划。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4)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五、校本课程实施。

活动形式: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撰写科学小论文活动内容:教材中奇思妙想部分内容、课外书中的趣味内容、来自网上的趣味内容

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篇8: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逐步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旨在把校本课程与学校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既切合教学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是对国家课程模式的重要补充。然而,社会对传统考试科目的关注远胜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加之人们普遍认为生物学科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使得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和办学特色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由学校、教师、学生等广泛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现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以《生命教育》为例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 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课程作为支撑,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既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在自主选择课程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具备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不仅是一份学习材料,还是一种意识、一个过程、一种结果。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专业化的环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知识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主动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通过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从能力方面来说,教师因为与其他人交往、协调的机会增多,逐步形成了更强的综合能力。所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3. 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系统参加具有独特性的课程学习,从而实现个性的张扬。

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1.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2. 课程目标

(1)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价值,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疾病和全球性流行病,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3. 课题价值

目前,学生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出现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甚至出现自杀、吸毒等现象。进行生命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自己、尊重他人;能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因此,为彰显“生命”本色,体现“生命”关怀,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尤为重要。

4. 教学手段

本课程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在课堂中采用情境游戏、辩论赛、课题调查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使他们能够学会生存、生活、沟通、创造。在教材中也融合了一些尖端的科学知识,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这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5. 课程设置

(1)认识生命

(1)生命的诞生(自然生殖、辅助生殖技术);

(2)青春期发育、性教育、意外伤害急救;

(3)ABO血型遗传、血型鉴定、输血;

(4)认识奇妙的人脑,提高学习效率;

(5)衰老和死亡。

(2)珍爱生命

(1)生理健康(健康饮食与营养、青春期常见疾病、合理用药、吸烟有害健康、酒精的危害);

(2)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6. 教学结果及分析

在实施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后,为了解其效果,笔者对我校高二年级参加学习的2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教材上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调节了学习生活;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也提升了,同时了解了青春期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当然,学生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如希望适当增加实验类校本课程;能多开发一些贴近生活的生物校本课程,并在其中加入动手、集体参与等环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尽管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校本课程,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教师,却没有把校本课程开展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以至于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额外工作。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在课余抽出时间给自己充电。正是如此,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因此会不自觉地持消极态度,甚至是抵触态度。再者,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相应的奖励,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辛苦地工作,却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相应的回报,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对策:将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使他们能够进行良好的计划组织;提供可用的教育资源,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问题二: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理论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他们只知教材而不知课程,因为很少从事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也不知道课程开发要做哪些事,这给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带来了困难,使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

对策:学校邀请课程专家进行专业引领,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组织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加强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明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定位、开发背景,产生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具备开发校本课程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能力。

问题三: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响应

国家课程满足了学生一般的、基本的发展需要,而校本课程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但事实上,由于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支持,缺乏恰当的促进家长参与和响应的活动与机制,加之升学压力大,很多家长对校本课程持观望的态度,认为校本课程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因此,如何解决高中生个性发展和升学需要的矛盾,是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策:改变以分数选拔人才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家长要改变“名次”观念,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l]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J].中小学教育,2001(9).

[2]杨骞,屠文生,马中华.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1(2).

上一篇: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性锻炼小结下一篇:关于201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的通知